第一篇:关于做好内部控制试点和推进工作的监管通函
关于做好内部控制试点和推进工作的监管通函
辖区各上市公司:
根据五部委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系的实施时间要求,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将首先实施,2012年,实施范围将扩大到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并择机在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实施。近期,证监会召开了“资本市场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对内部控制试点和推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的要求和会议精神,全面做好内部控制试点及推进工作,提出如下监管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对实施、推进内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的根本基础。建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防范风险,改善日常经营管理中的控制不足,还能捕捉机遇,提高效率,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而且,还能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公司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在体制和制度层面保护上市公司股东甚至高管人员的利益。因此各上市公司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运行,并将其有机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体系,力求内控制度切实、可行、有效。
二、加强学习,将内部控制建设融入公司日常工作 各公司应认真组织学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等相关内容,切实理解、掌握其主要内容,加强人才储备,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规模、经营模式、企业文化、行业特点等具体情况不断深化内部控制建设,将内部控制无缝嵌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和企业文化,配以考核和奖惩措施,从而全面提升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切实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三、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
山东辖区2011年度实施或者试点内控规范的公司分为两类:一类为按规定实施类公司,即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另一类为自愿试点类公司(两类公司名单详见附件1)。
按规定实施类公司,应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全面做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建设、自我评价和审计工作,并按要求做好内控披露工作。
自愿试点类公司,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做好母公司及重要子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建设、自我评价和审计工作。上市公司母公司及重要子公司是指母公司及选取的子公司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三项指标同时要占2010年合并财务报表
相应指标的50%以上。
实施或者试点内控规范的公司应首先对目前的内控制度设计、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报告,并制定详细的内控实施工作方案(参照附件2),方案应包括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安排、拟进行内控评价和审计的母公司及子公司基本情况,时间进度,披露计划、聘请中介机构等情况。各公司在2011年3月31日之前,应将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方案报我局和交易所备案,并在2011年6月30日和2011年12月31日之前分别将内控实施进展情况报送我局和交易所。各公司在2011年年报中须披露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进展情况。
其他上市公司应积极做好下一步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准备工作,鼓励参照实施或试点类公司的要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查,并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四、常抓不懈,持续监控
内部控制建设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与企业的规范、运营、发展密切相关,决非一朝一夕的任务。各公司应在内部控制建设、运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改进、提高,必要时借助专业服务机构的力量,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控制活动、改进控制手段,持续监控。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做好内部控制实施、试点及准备工作有利于防范、控制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既是证监会的统一要求,也是
我局下一步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内容。辖区各上市公司要按照有关要求,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我局将采取现场检查、走访调研、提供政策指导、加强培训等措施,促进辖区上市公司有序推进,力争此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附件:
山东辖区按规定实施及自愿试点内控规范公司
名单
2.XX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
二○一一年二月 日 1.附件1
山东辖区按规定实施及自愿试点内控规范公司名单
(一)按规定实施类公司(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6家): 兖州煤业、华电国际、潍柴动力、晨鸣纸业、新华制药、山东墨龙
(二)自愿试点类公司(4家): 鲁泰A、中国重汽、滨化股份、科达股份
附件2 XX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本部分应列明公司简称、股票代码、上市地,介绍公司的性质、组织架构,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负责高管、牵头部门,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是否聘请咨询机构及内部控制实施工作预算。
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计划
制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计划,包括工作任务,计划完成时间及责任人。其中工作任务包括:
1.确定内部控制实施的范围,包括股份公司、子公司及其重要业务流程,梳理风险,编制风险清单;
2.将现有的政策、制度等与风险清单进行比对,查找内控缺陷; 3.制定内控缺陷整改方案;
4.落实缺陷整改工作,可能包括调整机构设置和流程、修订政策及制度、调配人员等; 5.检查整改效果;
6.按照要求披露内控实施工作情况。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
制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包括工作任务,计划完成时间及责任人。其中工作任务包括:
1.编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确定纳入自我评价范围的子公司和业务流程,确定评价工作的具体时间表和人员分工; 2.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
3.组织实施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 4.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评价,编制缺陷评价汇总表,同时提出整改建议,编制整改任务单;
5.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6.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三、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计划
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计划,包括工作任务,计划完成时间及责任人。其中工作任务包括:
1.确定将聘请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2.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第二篇: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
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
【摘要】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根据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政府采购管理活动、体现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原则的制度和办法,它的职能不仅包括授权进行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是贯彻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政府采购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发展特征、问题、对策
现代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机制的发展和特征。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发展特征和趋势日淅明晰,通过采购评估问效、范围规范的逐步扩大,支付手段等的相继到位,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机制将越来愈加完善。采购风险控制导向正在缩小,评估和多种采购方式运用自如更显其采购内部控制的威力。整体内部框架模式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得以“淋漓尽致”地应用,评价和审计、监察、监督内部控制或制定内部控制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实施和维护各当事人的政府采购会计(结算)控制系统和采购财务管理制度,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和保证其健全性符合性及有效性。预防和内部控制各层次采购财务风险和采购信息披露风险的高到位率,必将成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又一“刹手锏”。政府采购的目标、宗旨、效应三维整体框架的发展和特征将日益明显,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缺陷将在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章程等过程中得以弥补。
一、存在问题
(一)法制体系有待完备。政府采购管理体系通常由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四个层次构成。在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近五年的今天,随着各项法规陆续出台,整个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原则、基本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政府采购活动指明了工作方向和目标。但现有的有关制度建设只是搭起了基本框架,而政府采购各环节的有效运作和“链接”,还需根据这一基本框架并结合管理要求进行充实和细化,使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完整和有效,保证法律规定落到实处。由于我国《政府采购法》出台后关键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还没有出台,各地为了规范采购管理,结合当地实际采购活动对信息发布、采购评审、专家管理、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和供应商投诉处理等关键环节,以及非招标采购、协议供货、采购方式申报审批等重要行为积极探索,制定了一些单行规定来指导21
具体的采购实践。这些规定在指导采购活动的某一关键环节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致使这些规定缺乏权威性、统一性、科学性、完整性或衔接性,对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无法系统、全面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
(二)内部控制机制尚存缺陷。从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来看,存在执行采购预算不够严谨;缺乏操作性强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评价工具,采购带有主观随意性、权力干预性;尚未理顺和整合采购内部控制的职责、权限管理的关系,相互推诿扯皮;注重采购范围(目录、项目)的内部控制,而轻于对内部违规现象的处罚,存在“避重就轻”和做“老好人”思想;虽然出台和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章程,但往往执行难,一些单位或人员为了小团体或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推行和管理带来消极影响。这说明内控制度没有渗透到采购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没有形成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的政府采购内部管理控制机制,没有把内部控制细化到具体责任人,细化到详尽的政府采购每一个步骤。
(三)监督机制有待加强。一是监督检查机制缺乏独立的监督主体。我国《政府采购法》在第七章规定了监督检查制度,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为政府采购对象的主管机关,是政府采购监督主体。但依据《招标投标法》,各级发改委和相关的行政机关各自制定相应的公共采购行政规章,分别管辖属于自己的公共采购项目。可见,公共采购市场中的监督主体实际上尚未统一,有关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电、供热等政府公用事业的采购项目,涉及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采购项目,涉及国家稀缺资源和国家利益的公共采购项目等,存在多元监督主体,大部分还没有进入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督视野。二是监督检查机制缺乏统一的监督规则。采购法虽赋予各级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力,但缺乏监督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程序规则,对各级财政部门如何进行监督没有具体的、有效的、强制的监督措施,因此,不能将监督落到实处,也不能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更何况财政部门与采购部门与采购人(政府机关)行政层级平行,缺乏行政管理的权威性,难以实施有效监督。
(四)预警机制没有建立。目前我国对政府采购目标的实现没有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有些地方过分强调政府采购节资的效果,走入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效益的误区;对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如购买节约环保产品、保护中小企业、支持地方经济事业发展等没有充分考虑;对采购方式的使用没有科学的界定标准,如过多过滥的定点采购实际上是赋予了供货商一种市场特权,形成了与公平竞争相左的市场垄断,最终暴露出价格高、服务差、买卖双方私下串通等问题;对办公设施的配备没有合理的标准,超标准配置办公设施虽然就市场价格而言节约了大量资金,但整体而言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衡量一件采购产品的好坏,没有
行业内提供的参考标准和第三方评测机构做出的产品评测,只听厂商的一面之辞,面对厂商提供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能指标,比如虚报的打印机硒鼓寿命、笔记本电脑电池使用时间,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政府采购指标评价体系,对政府采购的目标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建立政府采购预警机制,就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管。
(五)宣传教育不到位。政府采购涉及的方面多、金额大,在我国又是一项新的改革,起步较晚,应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得以顺利推行。目前从我国政府采购的实践看,对政府采购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一是对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认识不足,尤其是基层的领导还不够重视,导致政府采购改革在某些地方或单位推行困难;二是对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不足,致使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抵御风险的意识不强,采购行为不规范;三是对供应商的宣传培训不够到位。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制体系,规范操作程序。加快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建设,尽快制定与政府采购法配套的单行办法或具体规定,包括政府采购具体程序管理、政府采购活动文件管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管理、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政府采购人员专业岗位任职要求、集中采购机构考核等,形成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以财政部相关办法为主体、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环节控制为重点的统一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省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注重配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抓紧制定内容完善、操作性强的政府采购工作规范,重点研究制定“集采机构的考核”、“评审专家管理”、“政府采购责任追究”、“采购方式审批和特殊采购事项管理”及“集中采购机构内部管理和控制”等办法,用小的规章制度最大可能地补充、指导具体操作,形成一套完整的、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做好政府采购法与相关法规的衔接,做到相互协调,彼此补充。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实现优化操作流程、公开办事程序、严格责任追究、加强风险防范、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
(二)健全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规范采购行为。首先,严格职权划分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政府采购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对代表政府利益的各方之间,应明确各自职责,如财政部门负责采购计划、采购预算审定,但不直接参与具体采购事务,政府采购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各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采购,制定集中采购操作规程、负责采购人员培训等。其次,实现政府采购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即采购、付款、验收三权分离;政府采购活动的招标人、使用人与定标人相互分离;采购中心机构内部采购、合同审核、验收岗位的分离。第
3三,督促各集中采购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公开办事程序,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防范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第四,完善政府采购决策、实施阶段内监管措施。在政府采购决策立项阶段,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保证政府采购预算的规范性;要把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在实施阶段,则应建立、健全“监标委员会”制度,合理划分合同签订权与合同质量验收权。
(三)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有效监督。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保证。政府采购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同构成完整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实现内部监督制衡主要靠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内部控制机制来完成,这里所强调的主要是外部监督控制。政府采购法对外部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集中采购机构的采购价格、节约资金效果、服务质量、信誉状况、有无违法行为等事项进行考核,并定期如实公布考核结果。”“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监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各当事人有关政府采购,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
从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监督主体的监督内容和角度是不同的,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负有举足轻重的责任。所以,要强化财政部门法定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职能,建立职责定位准确、分工合理明确、程序清晰合理和协调配合有序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制,做到监管到位。一方面以审核、备案、反馈制度为主要形式,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另一方面建立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制度和供应商质疑投诉管理制度,完善事后监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将着力点放在制度建设、预算编制、计划审批、代理机构考核以及违规处罚等方面,而不是将过多的精力陷于标书审查、现场监督等环节,抓住监管工作的主要矛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另外,纪检、监察、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也要充分发挥其对政府采购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
(四)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完备预警机制。要建立政府采购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促进政府采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的综合、全面、协调提高。对政府采购的效益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该采购项目是否必要,总额是否适度。二是采购方式是否适当,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投入产出之比是否实现最大化。三是在采购项目的购买标准上,如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品配备标准,严格在标准内配备能满足单位需要的货物、服务等,避免浪费。四是注重政府采购的成本分析,既重视其显性成本又不忽视隐性成本。五是注重政府采购经
4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政府采购的社会效益,发挥政府采购制度的政策功能,引导购买国产品牌、自主创新产品、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及注重环境保护等。
(五)健全信息共享体系,构建电子化政府采购。信息风险是目前政府采购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实现信息公开、及时、准确,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风险,应积极构建电子化政府采购,其存在的潜在价值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政府采购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与传统采购相比,电子化采购在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和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增强采购透明度的有效工具。从国际上政府采购发展趋势看,电子化是政府采购发展的方向,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应用电子技术来实施政府采购,如韩国、日本。我国政府已经将电子化政府采购列入改革计划,并已开始做相关政策的研究和探索。一些地方电子化政府采购的做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如我省邯郸市已将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所有采购方式全部通过采购网络平台实现,做到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其它地方也在尝试网上信息公告、网上采购计划申报、网上竞价、网上协议供货管理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采购的管理水平。
(六)建立信用体系,加强供应商诚信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制度,一方面要实行注册登记制度,规定供应商准入政府采购市场的资格和条件,制定供应商资格申报、审查、认定管理办法,对供应商准入资格进行审批、备案、年检;另一方面要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做好供应商履约情况记录,建立健全其经营业绩考核资料,并定期将记录及考核资料汇总报送管理机构,以便对其进行全面监督。对违规的供应商,可以借鉴香港有关部门的做法,通过行业协会条例来对其进行处罚。
我国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政策制定、预算编制、购买方式决定、资金支付、监督检查等工作都由财政部门掌握,权力相对集中,如何正确使用权力,避免公共权力对政府采购各个程序的干预,成为政府采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度建设是使各项权力得到约束、制衡和监督,政府采购执行得到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凤鸣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年版
2.吴水鹏、陈汉文 《政府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2005年第5期
3.马秀如 《采购作业的内部控制与政府采购法》 审计季刊特刊出版 1998年7月
54.李荣梅 《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1期
5.吕梅、马玉 《中国内部控制》 2000年
How to do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laws, regulations, rules, system requirements, government procurement, business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established to standardiz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management activities, reflecting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open , fairness, impartiality, integrity ”principle systems and methods, its functions include not only authorize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bidding activities of the various ways and methods, including accounting, audit, analyze data and information reporting procedures and steps , also includes comprehensive plan for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ivities, control and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r set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s, regula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ensure the orderly conduct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mportant measures,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an important means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Development FeaturesProblemStrategy
学号:20089308031姓名:倪凤豪班级:216
第三篇:第三方监管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调查报告
中岸物流公司
第三方监管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调查报告
刘总裁、关总监: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降低经营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它的产生是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的,贯穿了各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当中,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五大原则。
为了全面了解中岸集团第三方监管业务相关业务操作的制度、流程的运作情况,有效地防范公司的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我受公司委托对第三方监管业务相关流程、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对有关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内部控制管理基本运行情况;
1、按现有的监管方式,制定了不同的融资监管方案,初步明确了不同监管业务相关的流程、紧急事
项处理流程及措施;
2、中岸物流公司对对各业务职能部门有初步的分工,基本上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3、确立并执行了〈监管工作日记制度〉;
4、制定并执行了华尔润监管工作规章制度;
5、明确了华尔润监管的具体工作内容、要求;
6、明确了益承监管员的工作职责明确;
7、设计了相关的表单如《江门市中岸物流有限公司仓单》、《德宝质押物进出仓明细表》《货物清单》
(实际为货物盘点表)〈货物出仓单〉〈监管质物库存报表〉〈当日入库明细〉〈当日出库明细〉〈每月出入库累计〉〈本月仓单明细〉〈监管区域库存走势图〉,并在日常业务工作中运用并上报了部份表单;
8、财务人员对相关第三方监管业务进行了初步的财务核算,上报了相关的财务数据;
二、存在的问题
1、部门职能分工及发挥方面,表现在:
①、仓库人员分工不太明确,同一人担任两种不相融职务的现象多有发生。同时,由于业务规模
相对较小,办公室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工作量偏低;
②、财务人员没有发挥对监管货物的监控作用,没有设置相应的辅助帐进行分类核算,没有对日
常监管物资的相关信息实行动态的了解及监控。
2、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的建立、执行、完善方面,表现在:
①、储运部没有制定第三方监管仓库管理制度,只对相应的监管员进行了职责的明确; ②、公司没有制定第三方监管业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对与第三方监管业务相关的日常管理事务(如合同的签订、内部的沟通、资讯的传递、绩效的考核、档案的管理等)的办事流程及制度加以明确,只对两种不融资监管方案进行了描述,方案是不能代替制度的;
③、公司没有建立一种与银行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及模式,只是按银行的要求开展一些被动的资
料及信息的传递工作,没有对协及到公司风险的其它事务进行防范及处理(当然这也协及到出质方的工作配合程度的问题),如监管方案银行确认书的出具,出质物价格变动单的传递及确认、出质物进仓时验收的程序、流程及资料提供的确认、出质物监管范畴的变化及合同的修改、往来数据报送与确认的方式程序等等
④、应设置巡查台帐,监管物资价格管理系统及反馈机制;
3、仓库、财务日常帐务处理方面,表现在:
①、储运部没有设置出质物进出仓流水帐或监管台帐
②、财务部对第三方监管业务的流程、制度的建立参入度不大,相应的监督力度广度不够。
4、出入仓数据及库存数据信息的上报及处理
①、储运部没有按月(或按周)汇总上报监管物资的进、出仓及库存数据;
②、尽管设计了有关出入库数据上报的表单但没有认真执行日常监管物资的出入库数据的报表填
写、传递、监管等
5、紧急事项的处理及流程,表现在:
①、现场监管员对紧急事务的处理能力、应变能力的考查;
②、紧急事务处理有关监管三方联络人、决策者的姓名、电话等档案的建立及说明;
③、紧急事务处理各方的责任及义务界定不太明确;
6、单据的格式及归档
①、“货物出仓单”没有编码,没有包含“银行发货通知单号”,联次上应把财务联也计入其
中;
②、“江门市中岸物流有限公司仓单”应只用于出质方货物入仓及背书,不能用于出质方同类监
管物车间货物退仓之中,对于车间退仓只能用“红字出库单”代替
三、改进建议
1、加强财务部对第三方监管业务日常数据的核算及管理,加大财务部对相关业务流程、制度制定的参入力度;
2、尽快建立第三方监管业务的相关流程、制度,并认真严格执行之;
3、建立第三方监管业务管理模式,加强风险管理,进行标准化、流程化的运作;
4、建立第三方监管业务信息、数据在内部各部门之间、监管各方之间的传递渠道、流程及制度;
由于本次调研时间、及范围的局限,加之本人对第三方监管业务不太熟悉,以上或许有不实或错误之中,敬请批评指正。
中岸集团财务部
彭锋
2010年3月26日
第四篇:加强企业外部监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并随着外部监督机制的健全不断促进企业发展。近年来随着企业的联合重组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又如何进行外部监管这是个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两者应有效结合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防范各种风险的目的。关键词 外部监管 内控制度 内部审计 预算管理 人员素质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宣传几乎成了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一时间郑州亚细亚集团声名鹊起“亚细亚”现象令中国商界内外人士趋之若鹜甚至引起了理论权威、政府高层的关注。确实亚细亚集团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它走的是一条与传统经商之道相悖的现代营销之路它采用的是先进的CI战略系统、别具一格的公关手段、新颖而又温馨的广告宣传、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这一切使得亚细亚集团在硝烟弥漫的“中原商战”中脱颖而出给同行带来了危机感和紧迫感给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然而亚细亚集团却从昔日辉煌的顶峰匆匆滑落下来效益猛降、债台高筑、官司缠身、集团瓦解。曾经照亮中国商界的那一轮“亚细亚”太阳陨落了它那一抹残留的余晖给人们以深深的思索。由“亚细亚”引发的思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进行外部监管。由于亚细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存在问题必然最终走向倒闭之路。尽管它只是我国企业的一个个案但这种现象却颇具普遍性。因此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如何进行企业外部监管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题。经济现实迫切要求我国企业早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外部监管的效率和效果。目前我国企业经营效益普遍较差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严重失真企业违法违规现象愈演愈烈进而成为普遍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部控制的缺失与缺陷难逃其咎。问题还在于我国很多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还存有很多误解以为内部控制就是十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甚至对企业内部控制根本没有概念。现状急需改变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保证企业合规经营、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合规经营、真实的财务报告和有效率的经营也正是企业风险管理所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从这个角度出发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相反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则往往会导致各种错误和舞弊的产生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倒闭从国内的亚细亚倒闭、巨人集团衰败、“银广厦”案到国外的巴林银行倒闭、“安然事件”等无不是由于其内部控制缺损或失效所致。因此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长效机制。既然内部控制是作为防范企业风险的机制而存在那么如何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又如何加强外部监管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和制度为企业监管做好准备 1合理设置财会机构。目前一些企业将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并设置在一起这是同传统的管理模式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集团企业资产规模大资本链条长、管理跨度宽、筹资渠道及方式多样化财务与会计职责不明的弊病越来越明显。因此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建立和落实财务监管工作的责任机制是做好企业承包监管工作的根本保证。财会机构应在企业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财务部门可分设财务处和会计处再根据工作内容下设专业科。财务处的主要工作包括1.筹措资金及跟踪管理2.参与投
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项目的跟踪管理3.预算的编制、考核4.利润分配 5.财务分析。会计处的主要工作包括1.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出具会计凭证编制会计报表2.根据企业管理者的要求编制内部会计报表3.负责纳税计算、申报4.办理日常报销等。财务处与会计处分设可使各部门工作目标及职责明确分别把关既可保证部门之间工作有章可循又能保证相关职责之间的相互制约。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具体包括五项内容一是资金监管方面包括筹资管理、资本金管理、消费资金管理、运营资金管理等各项制度二是资产监管方面包括损失的核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年限等重要会计政策对外担保、对外投资的审批制度损失及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等三是成本费用监管方面包括业务招待费的开支办法和标准、递延资产的计列、固定资产的竣工入账、待摊和预提费用的处理等各项制度四是收入、利润及其分配的监管等制度五是严肃财务报告及其监管制度。3制定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为研究制定单位内部牵制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有大量资产和经营活动都在运行企业要加强对其财务监控就必须制定并实行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控制经营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制定企业内部牵制制度首先必须明确控制目标要找到控制点即容易产生错弊而需要控制防范的环节如审批、核对、审签、结算、记账等等以达到纵向即在同一部门内不同岗位、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牵制与横向即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应由不同部门分别处理使一个部门的记录受到另一个部门的牵制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实行企业重大经济活动联签制度。企业在明晰产权关系后应明确各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责任与权利建立健全集体决策机制特别是企业重大的贸易、投资活动必须有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参加经集体研究分头把关。再次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工作。内部稽核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对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审查及财务部门内部的日常审核。
二、构建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 1构建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在企业设立委派财务总监进行事前监督。企业应明确财务总监的职责当好领导的参谋在其任期内常驻企业对资金实施全面监控尤其大额资金运用应实行双签制由财务总监及企业负责人共同签字。至于大额、小额资金划分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二“供产销”全过程中应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进行事中控制。有关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应明确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大宗业务应由部门负责人及企业负责人双签还必须有多家单位至少是三家单位的报价经手人员报经部门负责人及企业负责人签字同意购进零星小额由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查但应由企业负责人授权。禁止一人独自处理业务的全过程。三设立事后监督即根据会计部门提供的核算资料对各部门各项业务进行定期或日常检查。事后监督可由财务总监负责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直接反馈给企业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提交企业负责人。2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在执行中逐步完善内控制度对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引起恶果的应进行严惩。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常进行。内部审计是企业对其内部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合规、有效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它可以说是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建立由上级审计部门或本级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审体制内审不受管理层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明确内审的宗旨、职能和地位、权限以及内审范围、程序、方法等。内审机制要有畅通的报告关系能直接向内部管理层之外的阶层报告。内审与外审、上一级审计与下一级审计相结合多层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客观地位的局限性内审无法对本企业领导者和同级管理层进行审计为弥补这一控制的薄弱环节应该会同社会审计或上级内审部门负责对下级管理层的审计对各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2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与评价。通过一般性的财务收支审计发现内部管理方面的漏洞提出改进措施防止或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企业提高效益。3抓好经济责任和效益的审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的素质和管理行为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搞好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对经营者监管的共同要求这就必须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种制度。同时要加大对企业效益的审计力度审查其核算是否合规准确有无虚报盈亏的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变企业短期行为为长期行为。
四、实行科学的、全面的预算管理为企业监管提供检验标准和考核依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经营也不例外必须实行有效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既定目标而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收支计划这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预算是控制的基础只有在预算体系正确完整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完善的内部控制。1预算的内容。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内容如采购、销售、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投资、人员流动、现金流量等都应纳入预算管理范畴但应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作为预算重点以利润目标为预算起点实行有效监控。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营业收入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成本费用预算是支出预算的重点既要考虑经营性支出更要对资本性支出项目实行“量入为出”的预算管理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预算。现金流量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保证没有先进的现金流量预算整体预算管理将成为无米之炊。2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全面预算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企业的各部门和员工的积极参与但无论采用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编制方法决策权都应该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如成立由厂长、经理层及各部门主管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并由其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整个预算工作。预算调整或追加实行逐项申报、审批制各部门不得擅自调整预算。预算的执行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3预算的监控与考核。预算管理的核心是监控监控有序可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内部审计部门将经营活动同企业的预算目标相联系随时根据预算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向管理层报告。预算期终了时将其作为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对预算执行者执行预算效益实绩的考核依据预算的实际执行必须与预算相符并将其作为考核预算制定者制定预算效益实绩的标准。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加强各部门的信息沟通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主体是人如果相关人员不配合内部控制制度就会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就会加大因而应加强人员沟通共同把内部控制工作做好。企业应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起覆盖的网络系统特别是财务部门应使用设置了严密稽核系统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统一的财务网络软件。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活动可以进行远程处理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可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大大提高财务、经营等各方面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速度以提供给决策层最新、最全面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其所做出的决策更具实效性、准确性产生最优的决策方案。当然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将使企业承受一定的财务风险。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投资、网上结算、网上报税等业务的发展直接将会计核算及财务监控带入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如果有效监督机制跟不上就会给经济犯罪打开
方便之门将严重威胁到企业财务安全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相关内控制度加以防范。
六、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中每一个人的表现和业绩。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人员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企业应面向人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形成任人唯贤、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学习教育从知识、技能到职业道德、经营理念等方面提高其素质逐步形成学习型企业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在进行人员控制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面对新环境培育新的企业文化将适应时代特色的新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灌输给企业的各管理阶层和普通员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以顺利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同时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2、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财务总监委派制是世界各大跨国公司进行财务集权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事前控制性、审计经常性、反馈及时性、高度专业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可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具体施行时可按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管理权限逐级委派各级财务总监。
3、加强对内部人的管理。一是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等制度以杜绝个别负责人独断专行胡作非为二是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循私舞弊三是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以杜绝重要岗位人员以权谋私或串通作案。
七、不断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乏力。为了加强监督企业应有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来监管。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模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笔者认为对企业进行外部监管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有关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质量的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鼓励与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社会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定期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忽略或难以发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自我完善。
第五篇:关于推进区属国有企业规范内部控制
关于推进区属国有企业规范内部控制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会[2008]7号)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精神,扎实推进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根据企业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企业规范、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为重点,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依据,以《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参照,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总体目标
通过推进企业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使各企业基本建立比较完善、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三)工作原则
1、分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分步骤、分阶段的方式逐步推进,具体分为学习培训、自查、整改、重点检查等四个阶段。
2、分类实施的原则。年底前基本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工作,全 面风险管理工作普遍得到加强。
3、逐步完善的原则。企业应在自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明确的整改计划,能完善的要及时完善,不能及时整改的应提出完成整改的明确时限,不断加以完善。
4、务求实效的原则。扎实抓好每个环节,确保不走过场,基本解决企业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使企业内部控制明显规范,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明显加强。
二、组织领导
经区政府批准,由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经贸局等部门联合成立“厦门市思明区推进区属国有企业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推进企业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研究、部署、指导和督促工作的顺利开展。
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林南河(区财政局副局长,主持工作)副组长:陈金应(区审计局局长)
汪荣南(区经贸局局长)
黄正洪(区财政局副局长)
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由黄正洪同志兼任,成员由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经贸局派人参加。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推进企业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由区财政局资产科承担。
三、工作范围及检查内容
(一)工作范围
本次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范围包括区财政局 2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公司及其下属全资、控股公司。
(二)工作方式
本次工作以企业自查整改为主,区领导小组组织重点检查、督促企业整改为辅。四家区属国有公司及其下属控股公司为重点检查对象。
(三)检查内容
主要检查企业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以及参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情况。主要的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部环境的基本情况。企业是否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企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的机构设置及运作情况。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是否符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内部管理手册是否完善。有否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2、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情况。有否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收集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有否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有否制定应急预案。(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情况,包括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
3、企业控制风险的措施是否完善,相关制度是否健全,实际运作是否有效。具体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方面控制措施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4、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情况。企业有否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重要信息的传递是否及时。反舞弊机制、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的建设情况。
5、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情况。企业有否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有否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企业有否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相关记录或者资料是否完整。
四、工作步骤
本项工作从文件下发之日开始至2009年12月31日结束,对企业的重点检查在12月31日前完成。具体工作均按学习培训、自查、整改、重点检查等步聚分阶段开展。在各个阶段,企业除抓好阶段性工作任务外,应将“边学习、边自查、边整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
(一)学习培训阶段
(2009年5月20日-6月20日)
各企业成立自查工作(指导)小组,并自行组织学习培训活动,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于6月上中旬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班,对企业领导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与此同时,企业自查工作(指导)小组制定自查工作方案(包括对下属企业开展督促检查的工作方案)。各企业应及时将工作方案报送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自查阶段
(2009年6月21日-8月31日)
企业自查工作(指导)小组根据企业自查工作方案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情况开展全面自查,并指导下属企业开展自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整改的措施。
(三)整改阶段
(2009年9月1日-11月30日)
企业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并对下属企业开展检查督促工作。企业整改后,应对企业(含下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自我评价报告。企业可聘请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各企业应及时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自我评价报告或由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审计报告报送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重点检查阶段
(2009年12月1日-12月31日)
区领导小组组织检查小组分别对各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情况实地开展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及下属子企业大额资金使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以及企业及下属子企业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的管理情况,尤其是高风险领域的风险管理情况。在重点检查过程中,若检查小组发现企业仍存在问题,企业应根据检查小组的反馈意见作进一步整改。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由于本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企业要充分认识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自查工作(指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按计划抓好学习培训、自查、整改和重点检查等事宜,及时指导和督促下属企业开展学习培训、自查和整改工作,并组织力量对下属企业开展重点检查,确保按计划、5 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周密部署,讲求实效
各企业要认真制定自查工作方案(包括对下属企业开展督促检查的工作方案),对整个工作统筹考虑,进行周密部署和具体安排。要明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各项具体工作的责任人,按序时进度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整个工作不走过场,取得明显效果。
(三)切实整改,保证质量
企业要对照有关规定进行排查,深入查找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整改的时限,努力整改到位。
(四)积极配合,扎实推进
各企业应积极配合检查小组开展工作,及时向检查小组提供自查工作方案、自我评价报告或审计报告,以及相关制度等材料,配合检查小组做好重点检查工作,并根据检查小组在检查过程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作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