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地税简介

时间:2019-05-13 19:4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广东地税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广东地税简介》。

第一篇:2010年广东地税简介

2010年广东地税简介

发布时间: 2010-08-09

2009年,压力前所未有,困难前所未有,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上级领导和各级党政的关心和支持,凝聚着全省两万四千多名干部职工以及四千多名工勤人员的辛劳和汗水。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黄龙云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肖捷局长、钱冠林副局长、宋兰副局长等国家税务总局领导多次对我省地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黄华华省长还专门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面对异常严峻的组织收入形势,全省地税系统迎难而上,加强征管,全力以赴挖潜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省地税局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克服新的困难,作出更大的贡献”。黄龙云常务副省长12月31日专程到省局视察慰问,并指出:“省委、省政府对地税局2009年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是高度评价的,也是非常满意的”,并要求 “再接再厉,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成为全省的标兵、全国的标兵”。

广东地税概况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成立于1994年7月28日,是省政府主管全省地方税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实行“以省政府领导为主,接受国家税务总局业务指导”的双重领导体制,省以下地税系统实施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四垂直”管理。

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税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研究制定地方各税、费的征收管理办法;负责地方各税、社会保险费、文化事业建设费和省人民政府、国家税务总局委托征收的其他税费的征收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征收管理制度并检查监督制度的落实;检查监督各个部门、各单位和地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管理地方税务系统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和经费,考核任免和管理地级以上地方税务局的正副局长及相应级别的干部;负责地方税务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教育培训工作。

征管范围

主要负责征收的税费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烟叶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其它地方各税、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税务其它罚没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其它收入。

领导班子成员

局长、党组副书记: 吴昇文 党组书记、副局长: 王南健 党组副书记、巡视员:杨楚潮

党组成员、副局长: 罗与洪 宋爱勤 揭晔 李华东 刘小涛 杨朝峰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许振嘉 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杨荣华 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苏振钿

干部队伍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止,全省地税系统共有正式干部职工2465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1177人,占4%,大学本科学历12790人,占51%,大专学历8269人,占33%;党员1759

1人,占71%;团员1022人,占4%。

研究生1177人; 大学本科:12790人; 大专学历:8269人; 中专及职高:2242人

组织机构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现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税政一处、税政二处、国际税务管理处、规费管理处、收入规划核算处、纳税服务处、征管和科技发展处、财务与装备管理处、内审处、人事处、教育培训处、基层工作处(与机关党委办公室合署)等14个处室,监察室(省纪委派驻),稽查局、直属税务分局与大企业税收管理局3个直属单位,以及信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广东地方税收科学研究所、票证印刷中心4个事业单位。

广东省地税系统实行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四垂直管理”。广东省地方税务局下辖广州、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共20个地级以上市地方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及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在2009年机构改革中已改由地方政府领导),125个县、市、区局(含行政及经济开发区局),663个税务分局(所)。珠海横琴新区地方税务局为省地税局的直属机

构,委托珠海市地方税务局管理。

组织收入

2009年,全省地税共组织税费收入3821亿元,增收269亿元,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2696亿元,增收174亿元,增长6.9%;省级税收收入523亿元,增收41亿元,增长8.5%;社保费收入960.3亿元,增收87.3亿元,增长10.0%,比2000年地税接管社保费征收工作任务时的149亿元增长近6.4倍,10年累计组织社保费收入5019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基金结余总量、参保人数继续位居全国首位,为广东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财力支持。

2009年广东地税主要工作情况

一、组织收入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税源大幅萎缩、政策性减收因素集中等影响,我省地税组织收入工作困难前所未有。从年初开始,全省地税系统就全面动员起来,将组织收入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实行各级班子成员分片、分税种抓收入,上下一心,全员促收;建立税收滚动预测制度,实施税收预测考核;首次给稽查和纳税评估下达收入考核目标,税政、征管、计统、稽查等部门携手联动,挖潜增收;各市局因地制宜,突出改革创新,狠抓税源控管,坚决落实省局促收工作部署。同时,积极按省政府部署召开了一系列大型座谈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通过艰苦努力,全省地税收入在1-5月出现负增长或低增长后,6月份起单月增幅明显回升,6-12月平均增速达到16%,比1-5月平均增速高20个百分点;累计地税收入在第三季度走出了持续负增长的低谷,增幅逐步攀高,按照组织收入口径,减收市局由一季度14个,大幅收窄到上半年的5个、全年的2个。2009年全省地税共组织税费收入3821亿元,增收269亿元,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2696亿元,增收174亿元,增长6.9%;省级税收收入523亿元,增收41亿元,增长8.5%。在这场空前的组织收入攻坚战中,广州市局勇挑重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揭阳、湛江、茂名、潮州市局全面完成年初各项收入任务,揭阳、云浮、清远、阳江和肇庆市局省级共享收入增长18%以上,难能可贵。

二、税收管理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将组织收入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视为改革创新的机遇,坚持向管理要收入,向创新要效益,努力闯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广东地税实际的科学管理新路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创新税源管理模式。率先探索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在珠海、佛山、汕头、江门等4个市局和其他市16个县区局试点并在全省推广,强化管理和增收效果明显,得到国家税务总局首肯并计划在全国推行。深化纳税评估。成立省、市、县三级评估办公室,组建专业评估队伍,实行评估考核,开展集中交叉评估。全年累计实现评估收入103.8亿元,占全省(不含深圳)税收收入的5.6%。大力强化税源控管。狠抓以“五大”为核心的重点税源控管。认真核查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数据,加强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和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源头管理,继续推进反避税工作。重新调整工业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强化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和车船税管理。推广应用建安、房地产税源控管系统,税源控管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推进发票管理综合改革。简并发票种类,强化发票防伪,完成发票换版,成功上线发票在线应用系统。累计在线开票58.7万份,涉及金额406.9亿元。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启动信息资源整合升级工程,实现运用工商登记数据办理税务登记,加强征管质量分析监控,广泛采集国土、建设、公安等第三方信息,拓宽数据应用领域,数据管税迈出实

质性步伐。

三、社保费全责征收实现新的突破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全责征收工作,全省已有19个市实现全责征收,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16万人,同比增加11%。突出部门协作。省局与社保部门联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市组织召开了近千次联席会议,密切与社保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快交接上线。核对清理107万户缴费单位数据,补录参保信息1760万条,累计培训企业人员约10万人次,社保费征管软件在省局直属分局和11个市局顺利上线。完善风险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强化社保费全责征收风险防范,保障了缴费人合法权益。落实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划解。规范社保费归集账户的使用,全省已上线市基本实现地税直接划解,全年累计上解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14.5亿元(不含广州),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强化税费并重征管模式。抓好社保费扩面征缴,全面清理欠费,规范社保费征收。2009年全省地税组织社保费收入960亿元,增收87亿元,增长10%,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四、税收法治环境持续优化

严格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不混库、不截留、不空转。坚决避免和纠正因收入压力大而收过头税,对于审计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发现的苗头性问题,认真整改,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加大税收优惠扶持力度。狠抓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及时梳理出台并坚决落实支持外资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指导各地开辟办税绿色通道,不折不扣落实国家调控措施和产业优惠政策。认真开展执法检查,积极应对外国政府反补贴调查,出台减免税审批工作规程,推进税收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大力整顿税收秩序。坚持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全面发动纳税人自查,加大质疑约谈力度,深入开展上市公司减持股改限售股、建安、房地产等六大项目税收专项检查,查处花都贵丽案、南方电网集团公司涉税案等重大案件,查补入库收入42.8亿元。成立税警联合执法办公室,严厉打击假发票,全省共捣毁制售假发票窝点182个,收缴假发票2948万份。切实加强税收宣传。成功打造纳税百强排行榜、税企高层论坛、广东高校税收专题辩论赛等税宣品牌,引起社会广泛反响。强化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涉税信息监控,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为税收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五、纳税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始终将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和核心业务来抓。开展大规模纳税人辅导培训。认真组织“税法进企业”、纳税人学校集中培训、纳税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全年累计组织纳税人培训辅导活动810场次,培训人数超过15万人。纳税服务志愿者总队获全省志愿服务银奖。同时,各征管单位设立辅导服务岗,广泛开展对纳税人的个性化服务。推进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整合。实施统一门户网站建设,优化网上办税功能,省局门户网站在省政府网站评估中名列省直单位第一。启动全省统一的“12366”服务热线建设,不断提高热线服务水平。认真受理纳税人咨询、投诉、举报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开具工作,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升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七个统一”标准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一站式”服务,简并表证单书,优化办税流程,认真落实“两个减负”。在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广州地税办税服务厅综合得分位居全国第一。广泛开展“四个更加满意”度调查。成立第三方专家课题组,在全省广泛开展地税工作满意度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5万份,收集建议近千条,为进一步提升“四个更加满意”建设水平提供了决策参考。

六、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不放松。强化各级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确保干部选拔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在组织收入等重大考验中考察、识别和培养干部,选拔配备了19名县区局一把手,省局和各市局共选派22名干部双向挂职。加强“三好班子”建设,各级班子全局观念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进一步增强。完善机构岗责体系。省局新“三定”方案顺利获批,科学修订省局机关和直属行政单位的工作职责,行政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成立广东省地税局党校和广东税务干部培训学院,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编写岗位培训丛书,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00期,培训人员6.5万人次。狠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团工青妇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地税思想文化建设。全系统“一帮一”单位互派42名干部挂职锻炼,帮扶工作取得积极

成效。

七、廉洁型地税建设深入推进

对各级班子开展廉政谈话和综合督导,要求各级领导严格落实“一岗两责”,切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健全惩防体系,整合廉政建设资源,积极构建“廉政风险防范”和“税企廉政联防”两个机制。惩防体系信息系统二期建设顺利完成。创新廉政教育载体,全面构建以廉政文艺轻骑队、“清风城”网站等为品牌的“大宣教”新格局。认真组织“刹风整纪、强化作风建设”专项治理活动,大力整顿行风作风。严格落实“六个零增长”,节约型机关建设不断推进。在空前严峻的经济税收形势下,全系统没有发现大的违法违纪案件,确保了干部队

伍平安稳定。一年来,我们还扎实开展信访工作,切实维护稳定大局。财务经费支出管理更加规范严密,后勤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税收科研工作深入推进,票证管理更加规范,为税收中心任务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地税工作的总体思路: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阶段性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也是科学发展由探索实践向全面深化转变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地税工作意义重大。省局党组已经决定把今年作为全省地税的“创新年”。为此,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组织收入第一要务

强化收入分析与预测。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深化税收经济分析,科学判断税收增长趋势。认真分析和评估重大税收政策调整效应。深入开展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面、线、点有机联系,逐级递进的分析机制,提高税收分析预测水平。

突出重点税源控管。紧扣《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我省经济结构和税源变化的新趋势,总结“五大”(大企业、大项目、大税源行业、大税源地区、大税种)税源管理经验,完善跟踪管理、建档管理等办法,健全监控指标,切实将重点税源管住管好。落实重大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深入解剖房地产、建安等重点行业,健全行业分类管理办法。加强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开展大企业经济与税收指标横向、纵向比对分析,特别要加强对省属企业集团的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强化省级收入分析、管理和监督。

严格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坚决制止有税不收,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和虚收空转。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减免税、缓缴税款审批,严禁违规减免税和缓缴税款。找准组织收入均衡增长和依法治税的结合点,科学谋划组织收入工作,避免收入大起大落。强化组织收入责任,对工作不力、执法不严的有关单位和负责人,要坚决追究责任。

二、全力提升社保费全责征收水平

完善社保费全责征收模式。充分认识社保费全责征收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社保费全责征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把握社保费全责征收的内在规律,集中力量尽快解决与社保机构信息对接、缴费拥挤、多收重收退费和应参保未参保补缴等问题。整合社保费征收窗口功能,简化缴费流程,优化升级社保费征收系统,大力推行网上申报缴费。强化征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全责征收工作效率。加强全责征收宣传,争取各级党政和缴费人的理解和支持。加大督导力度,尽快在全省实现全责征收和直接划解省级养老保险金。不断完善省财政统发单位省属社保费征缴模式,着力构建省属企业重点费源户管理服务体系。推进参保扩面,全面清理欠费,努

力实现社保费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健全社保费全责征收工作机制。加强与社保等部门沟通协调,廓清职责,明确责任,建立权责明确、衔接顺畅、风险共担的部门协作机制。深入查找全责征收工作风险点,在社保费征收、对账、管理、检查等各环节,逐一建立全省统一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表证单书,努力构建有序、高效、安全运转的全责征收工作机制,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真正让缴费人放心。建立逐级报告和信息报送制度,实时掌握全省全责征收情况。针对社保费征收中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要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能力,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深入推进依法治税

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围绕打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入调研,抓紧制定推动扩大内需、自主创新和促进“双转移”的有效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将政策落实情况列入全年工作考核,以严格的考核监督促进落实。

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整合执法责任制考核系统与惩防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创新税收执法检查机制,建立执法检查人才库,扩大对基层单位的检查范围,狠抓整改情况落实。认真贯彻国家税务总局新修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完善重大案件审理制度。严格执行减免税审批工作规程,继续做好反补贴调查应对工作。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纳税遵从度为目标,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加强大要案查处及执行力度,实施分级分类稽查,进一步落实稽查建议制度。推进技术稽查,推行稽查人员能级管理。完善税警协作办案机制,继续推进税警联合打击制售假发

票和代开假发票专项整治工作。

加强和改进税收宣传。按照“三贴近”(贴近税收中心工作、贴近社会热点、贴近纳税人的心)原则,在省内主要电视台、主流报纸开设专版专栏,推动税法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把握税收宣传工作主导权。强化对互联网涉税信息的监控管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完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政务公开。认真开展第19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组织编写面向各级党政领导、企业高管等系列税法知识丛书。

四、深化税收管理改革创新

全面构建税源管理新模式。加大税源分类管理力度,调整机构职责,理顺岗位职责和专业化分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认真解决税源管理新模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今年完成全省范围推广应用。推进政府部门间涉税信息共享,加快建设社会综合治税体系。

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加强纳税评估机构统筹,推进评估工作日常化。加快建立纳税评估员制度。开展跨国、跨区、跨行业企业纳税评估。以饮食、娱乐和旅店三个行业为重点,继续探索建立行业评估模型,利用评估结果完善纳税核定管理。构建建安、房地产业“两业”项目评估模型,进一步强化“两业”税源控管。

深化发票管理综合改革。完善发票在线应用系统功能,突出应急管理,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加快推广进度,力争在地税部门管理行业全面实现在线开票。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推进发票抽

奖、发票印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深入实施信息资源整合升级工程,推进纳服渠道整合平台和统一工作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安全核心基础设施,加强省市两级协同运维体系建设。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大集中系统,深化数据应用,重点推进征管质量监控平台、自助办税平台建设。求大同、存小异,鼓励各地在大集中框架下,结合实际深化数据分析应用。

五、大力提升各税种专业化管理水平

加强所得税管理。继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抓好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规定的落实。加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审批事项管理,逐步建立后续管理规范。科学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提高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开具质量,强化股权转让、企业年金等非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强化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源头管理,提高税收协定执行

水平。

加强流转税和财产行为税管理。强化货物运输和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管理,推行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办法。按照一体化管理要求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保有、交易等环节税收征管。抓好土地使用税重点税源数据库更新维护,管好土地使用税税源大户。制定代收代缴车船税管理办法,推进车船税代收代缴管理软件和车险信息平台对接。争取完成契税、耕地占用

税征管职能划转工作。

六、着力构建科学的纳税服务体系

提升全员全程全方位服务能力。健全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纳税服务职责。认真做好纳税人咨询、投诉、举报和建议的办理工作,健全协同处理机制。按照“一站式”服务理念,加快整合和规范办税服务厅,化解窗口服务风险,开展办税服务厅评估活动,提升窗口办税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充实和优化门户网站群功能,扩大网上办税业务范围。按照“统一平台、集中座席、远程支持”模式,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今年

在全省上线应用。

创新面向纳税人的宣传辅导培训。结合最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和纳税人需求,不断创新“税法进企业”、纳税志愿服务等活动,继续发挥好纳税人培训学校、征管单位辅导服务岗的作用,深入开展纳税人辅导培训,切实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满意度。

七、努力提升行政效能

优化行政运行机制。按照新“三定”方案,实施省局机关新一轮机构改革,优化各级机构设置。充分吸收规范化建设成果,梳理整合省局机关工作环节和流程,设计工作路线图,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协同化的办公系统,搭建高效的行政运

转电子平台。

规范内部行政管理。推进创新型地税机关建设,广泛开展创新活动,对创新成果突出的单位、个人予以奖励。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加强与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着手研究新一轮经费管理体制。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导向,增强成本意识,狠抓厉行节约,全面清理“小金库”,坚决杜绝大手大脚、乱花钱。全省统筹节余资金,科学安排经费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保障信息化建设、干部和纳税人培训、纳税服务、税收宣传方面的经费投入。细化预算管理,深化绩效评价运用,提升资金使用效能。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后勤管理,增强保障能力。围绕税制改革、征管创新、纳税服务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税收科研

精品战略。

八、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各级地税领导班子,增强各级班子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优化各级班子结构,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四个更加满意”度调查成果,充实完善“三好班子”考核指标体系,提升全系统“三好

班子”的创建水平。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让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领导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的用人导向。上半年在全省公开选拔一批副处级领导干部,老、中、青相结合,切实把踏实肯干、成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切实把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干部和女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继续实施干部交流轮岗、挂职锻炼。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对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不胜任和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鼓励各地在合法合规并征得当地党政同意的情况下,实施能级管理、绩效管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推广应用广东地税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全面推行干部学分制管理。分级分类举办各种培训班。加快省局党校、税务干部学院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使之成为我省地税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推进兼职师资队伍、教材体系、特色培训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切实增强党建“主业”意识,认真落实各级党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四个一”文化组织,办好广东地税青年文化沙龙和文化专刊,大力推进地税文化建设,年底开展地税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考核评比。健全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反馈机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严格按照省委要求,狠抓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认真做好全系统“一帮一”对口帮扶、“救急济难”互助金管理等工作。

九、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强化领导干部监督。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加大责任分解和责任考核力度,完善和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四个一”活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确保领导干部“一岗两责”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建立健全行政首长问责制,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

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把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打造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新品牌,在更高水平上构建“大宣教”格局。完善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深入推进科技防腐,切实发挥惩防体系信息系统的预警预防作用。开展惩防体系建设情况专项检查,狠抓五年规划和实施意见落实。加大惩治力度,严厉查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

深化廉政风险防范。加快内控机制建设,完善对各岗位风险评估、排查、管理、防范和处置等工作。健全税企廉政联防制度,加强对相关中介机构监管力度。强化“两权”监督制约,推进执法监察、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第二篇:广东地税调研报告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1

32012年税收热点透视

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税收征管模式特征挑战及展望

税务中介在我省税收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调研报告 基于税收视角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思考与建议——以广州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为例

珠海市企业股权转让的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分析

科学履行税收职能服务新型城市化发展

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基于广东的实践 促进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调研报告

助力茂名滨海新区旅游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房地产税制改革探讨

关于在横琴新区试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探讨 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地方税收分析及相关建议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我国税收制度优化调整

纳税服务促进公民纳税跨越的实证分析

广州地税税收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资金流”控制为主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模式 广东物流业效率优势弱化值得关注——税收视角下粤苏物流业发展比较分析 从“被追赶”到“被逼近乃至超越”的启示——广州、深圳与天津、苏州税收增长差异分析

我国地方税体系构建与完善研究

关于构建地方税体系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思考

完善足球俱乐部外籍人员税收征管分析

珠海市“走出去”企业纳税申报和税源控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广东地税系统重点税种风险管理实践探索及优化分析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评估及完善研究

后记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1

22011年税收热点透视及其展望

增值税扩围对珠海市及横琴新区地方财税收入影响的探讨 小波神经网络在房地产行业稽查选案中的应用

广州市外籍人员税务管理税警合作实践与思考

粤苏两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分析报告

税收与GDP增长协调性分析——以广州为例

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阳江地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运用新媒体服务纳税人

——关于广州地税政务微博运营的调研报糕

从税收结构变化看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大企业税收管理:国内外经验与广东地税探索

发达国家个税综合征管模式的制度安排

加强境内无住所外籍人员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收管理的思考

关于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调研报告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10

2009年税收热点问题透视

税收管理员岗位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现代纳税服务方式的社会调查分析报告

粤苏浙民营经济税收比较分析报告

赴山东地税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2010年梅州市地方税源调查报告一

粤湘赣三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分析

山区小水电行业地方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一以揭西县小水电行业税收管理为例

《物权法》等实施后税务机关亟须关注和应对的几个法律问题 珠海横琴新区税收问题研究

国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

“十一五”税制改革回顾与“十二五”税制改革展望

1999--2009年房地产业地方税收政策评估研究

一一以广州市房地产为例

资本输出战略的税收政策研究

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09

高收人群体的界定与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研究 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

近年内上海税收规模或将超过广东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产业转移转型及税收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粤苏两省地方税收差距比较分析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及税收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地税实行战略管理的探索及其完善建议 向景

广东税收、税源的背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 完善企业跨境并购重组的税收政策建议——以广东企业境外融资为例 黄桂祥

宏观地方税负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州地方税收收入总量被深圳反超之成因及对策初探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国际税收情报交换问题研究 广东省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題组 深圳中小企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深圳市委党校局干班课题组

关于基层地税部门推行能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探析 梅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深圳创业投资现状及促进创投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深圳市地方税务局第二稽查局课题组

金融危机下东莞劳动密集型企业欠薪欠税对策调研 吴文杰 颜明

2007-2008年珠海市与珠三角周边城市

地方税收对比分析报告 珠海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州市餐饮业营业税征管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促进广东扩大内需及其税收政策支持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非上市企业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新加坡、香港经验对信息管税工作的借鉴 林伟明

加强网络购物税收征管的思考 成延胜

构建评估型大企业税源管理模式初探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区域经济和税收差距及其偏差校正的政策意义 满向昱 李殿相 阳江承接产业转移的税收思考 阳江市龙方税务局课题组

促进珠三角规划纲要有效实施的税收政策问题调研报告 谢红鹰 刘明虎 张楚标 唐铁建

后记

第三篇:地税发票简介

地税发票简介

当前我们有许多同志不知道怎么完成税收任务,直观一点就是不知道可以开具什么发票,从哪些渠道去联系开票业务,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一般称运管票或交管票,这种票一般开得比较多,需要这种发票结帐的一般是货车司机,还有就是和这些司机发生业务关系的厂矿。打个比方,某司机为天子山公司拉了货,那么这位司机就要开具运管发票到公司结帐,另外企业与企业之间有货物往来结帐时也需要开具运管票,所以运管票需要的对象就明确了,一般是货车司机、铁矿厂、水泥厂、煤矿、钢铁厂等等即发生货运关系的企业和个人;运管票的实际点数是5.89%,也就是到地税开10000元发票要交589元税款,我们点数是2.5%,即开10000元只需250元,发票都是从税务机关开出的真实可靠的,只是我们以乡政府的名义去税务局代开的,税收是划给我们白竺乡的。

二、服务业发票,这类发票包括劳务票、力资票等,顾名思义就是产生劳动服务后开具的发票,可以是个人和公司之间用于结帐用,也可以是公司和公司之间结帐用.与运管票不同的是发票类型和点数,并且这类发票有手写形式的发票,其它方面和运管票大大相径庭,就不赘述,实际点数是7.8%,我们的点数是4%。

三、定额发票,主要是餐饮发票,这类发票主要是餐馆,饭店需要,发票额度是固定的,有20面额、50面额、100面额、200面额、500面额、1000面额的。实际点数是7.6%,我们的点数是5%.但这类发票税务机关给每一个乡镇的定额都较少,我们白竺是20万/月,所以有需要的同志要先电话联系我们。

四、建筑安装业发票,这类发票开得比较少,税务机关管理比较严格,因为只有上规模并且核算好的企业才能自开,一般我们只能开市外的(即工程地点在市外的),工程在萍乡市以内的都不能开,实际点数是6.07%,我们的点数是4%.地税方面可以开具的发票我就简单介绍到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的亲朋好友中有需要发票的,都可以联系,至于要什么样的发票可以对号入座,税额是按照我们当前的点数即运管2.5%、劳动服务发票4%、定额发票5%、建筑安装发票4%,定的,当然如果量大可以和领导商谈、一事一议。

第四篇:广东发展银行简介

广东发展银行简介

作者:金投网

广东发展银行是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组建,于1988年9月在珠江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银行,是国内最早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目前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114.08 亿元,总部设在中国广州市。

广东发展银行以自己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每一个脚印。2009年12月末,广东发展银行资本净额343亿元(人民币,下同),资产总额6665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09亿元。

广东发展银行由一家区域性银行成长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到了全国各主要区域和澳门地区。2009年末,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澳门等中国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了28家分行、521家营业网点,565家自助银行,近3000台自助设备,在香港设有代表处,并与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的1433家银行总部及其分支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定的位次,广东发展银行已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银行500强。

广东发展银行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创下了多项同业第一,如:第一家办理按揭贷款的银行;首批开办离岸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内首家推出先消费、后还款的贷记卡,同时首家发行美元和港币信用卡,使广发信用卡走出了国门的银行;首家实施全国通存通兑的银行;第一家推出可置换动产质押业务的银行;第一家推出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银行;首家推出出口退税贷款业务的银行等。

2006年,广东发展银行成功重组,引入了花旗集团、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等世界一流的知名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重组后,广东发展银行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注重战略规划的执行,坚持“调结构、打基础、抓创新、促发展”,强化风险控制,坚持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广东发展银行的经营范围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所有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 ;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险箱服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结汇、售汇;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外汇信用卡的发行;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发行和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和代客外汇买卖;代理国外信用卡的发行及付款业务;离岸金融业务;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广东发展银行官方网站:http://.cn/

第五篇:广东小吃简介

广东小吃简介

广东小吃简介

广东小吃与点心同源,历史悠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记有多种民间美食,如粉果、沙翁、粽子、薄脆等,至今久盛不衰。

广东小吃属岭南风味,多来源于民间,大都被流传下来而成为传统名食。现时的广东小吃和点心有区别,小吃品是专指那些街边小店经营的米、面小型食品,制作较简朴;点心是茶楼、早茶的繁多品种,以及星期美点等,特点是:花式品种较多,造型精细。

现时的广东小吃和点心有区别,小吃的品种虽不如点心多,但用料比点心更杂,小吃品是专指那些街边小店经营的米、面小型食品,制作较简朴;点心是茶楼、早茶的繁多品种,以及星期美点等,特点是:花式品种较多,造型精细。

广东小吃的成熟方法多为蒸、煎、煮、炸4种。可分为6类:油品,即油炸小吃,以米、面和杂粮为原料,风味各异;糕品,以米、面为主,杂粮次之都是蒸炊至熟的,可分为发酵和不发酵的两大类;粉、面食品,以米、面为原料,大都是煮熟而成的。粥品,名目繁多,其名大都以用料而定,也有以粥的风味特色而称的;甜品,指各种甜味小吃品种,不包括面点、糕团在内,用料除蛋、奶以外,多为植物的根、茎、梗、花、果、仁等;杂食,凡不属上述各类者皆是,因其用料很杂而得名,以价格低廉,风味多样而著称。

广东小吃介绍:酥皮莲蓉包、娥姐粉果、马蹄糕、伦教糕、蜂巢芋角、蟹黄灌汤饺、薄皮鲜虾饺、干蒸烧卖、沙河粉、荷叶饭、及第粥、艇仔粥。

下载2010年广东地税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广东地税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幸福地税 给力广东

    幸福地税 给力广东2011年04月07日在今年的广东两会上,建设幸福广东成了场内和场外热议的词汇。建设幸福广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幸福广东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而我们......

    广东地税纳服工作总结

    200x年是我省地税系统纳税人服务中心全面运作的第一年。各级纳税人服务中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总局对纳税服务工作的有关指示(......

    地税分局长事迹简介

    地税分局长事迹简介学习,男,35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8年参加税务工作,先后在税收专管员、内勤会计、纳税服务大厅等多个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现任县地方税务局分局长。他坚持“科......

    广东华瑞贵金属简介

    广东华瑞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广东华瑞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概况 政策背景: 广东省贵金属交易中心 广东省贵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

    广东台山核电站简介

    广东台山核电站 来源: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2009-12-28) 〖 大 中 小 〗 广东台山核电站位于台山市赤溪镇,是迄今为止中法两国在核能领域的最大合作项目,也是我国首座......

    广东开放大学简介

    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开放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属,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可授予学士学位。学校服务于广东学习型社......

    2009广东工业大学学生会简介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会简介广东工业大学学生会(简称校学生会)是在学校党委和省学联领导下,学校团委指导下的全校性、最具权威的学生组织,遵循“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原......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简介(范文)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正厅级建制,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2003年正式改制为普通高等学校,同时保留了承担科技干部培训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