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合作办学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对比研究(范文)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与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随着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也日渐彰显。受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自身特性的限制和制约,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逐步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和谐发展的软肋所在,本文在对比分析二者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同异性,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民办高校;党建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作为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新生事物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其快速发展时期,为确保高校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其党建工作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充分认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确保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教育对象相同,都是中国学生,做好党建工作有助于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开展针对学生的关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民族文化、爱国主义和法律道德教育,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二是有助于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发挥应有的政治核心作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都必须承认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政治核心地位,这不仅仅是宪法、党章等赋予党组织的神圣职责,也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障学校能够健康、和谐、长远发展的需要。
三是要发挥好党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的监督保证作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的党组织仅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不够的、不全面的,发挥党组织在高校中的监督保证作用党组织实现其自身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必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与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二者都是非公组织,党组织在高校中的监督保证作用主要是针对高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实施,维护高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等。
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问题分析
对比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办学性质、办学特点等方面的同异,可以发现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共性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差异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使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面临着新挑战。目前,我国合作办学的伙伴多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自身的办学过程中必然受到一些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中西交融和碰撞。一些西方文化产生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等都会通过高效在办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到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党建工作缺乏相应的规范。至今尚未出台指导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全国性文件,对高校党组织中许多需要明确和规定的问题有所欠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第一,党组织地位不牢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和制约,往往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学、科研和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高校自身的党建工作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往往还滞留在一些党的基础性工作上,即便如此,也只有部分党务工作者参与其中,党务工作者在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更有一些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不强,领导、指导和工作措施不到位。
第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薄弱,影响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配备不齐全,开展工作较为被动,专职的思想政治课老师较少,多数为兼职老师。部分兼职教师较普遍的临时观念和雇佣思想,往往只教书,不育人,导致管教分离,教而不育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主要职责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日常性的事务过于繁重,除了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承担教学工作方面的行政性工作,以致于不能集中精力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
第三,工作人员流动性过大,党建工作困难突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用人制度上自由度较高,基本采用的都为类似于企业性质的合同聘任制,这种用人制度在灵活机动的优点下,有着人员流动性过强的短板。较强的人员流动性给高校的党员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多困难。一方面教工党员流动性强导致党务工作者很难全面掌握高校党员的整体情况,档案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党务工作者队伍自身流动性大,也给工作的交接增加了工作难度。
三、坚持六个“注重”,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
第一,注重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和改进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围绕国际国内时政热点,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等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政治学习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提高师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第二,注重党建制度化建设,为高校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及时调整健全各系党总支、直属支部委员会,为基层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规范党总支会议制度、支部会议制度,建立完善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为党建工作有序规范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探索创新党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关于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保证质量、发挥作用的新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程序,保证党员的发展质量,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制,为党员发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注重安全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构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时刻保持对安全稳定工作的高度政治敏感性,不断提高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自觉性,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安全稳定工作贯穿于学院一切工作的始终,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预防为主、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了不稳定因素全面、持续、深入排查的长效机制,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力度,为高校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五,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要积极探索党团工作人员考核晋升、职称评定工作机制,鼓励党团干部学历教育,提升党团干部工作水平。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了以高职称教师为主导,老中青结合,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第六,注重加强群团工作,扩大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和工作覆盖面。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相信和团结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统一战线在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中的积极作用,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扩大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和工作覆盖面,努力形成全员支持,团结奋进的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民办高校党建研究浅析
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摘要
摘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历史,分析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和战略意义。提出了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方略。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从加强舆论宣传!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指导力度等方面创设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创造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改进作风等方面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从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建立党建工作约束机制等方面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
I 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特别是我国民办高校的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要求入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这给民办高校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学生修业年限更短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来说,这种压力更加明显。由于目前民办高校大多数只有校级一级党校,且成立的时间短,办学规模相对比较小,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对于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的继续教育讲座较少。同时,在民办高校党校工作人员方面,存在人手短缺的一面。这样使民办高校党校在教育培训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寻求创新的任务更加迫切。针对这一系列的变化以及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如何强化民办高校党建成为建设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成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民办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迫切需要。
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二、民办高校党建现状
二、民办高校党建现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开始,我国民办高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已有二十余年历史。截至2012年,中国已有403所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民办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已经超过500万人。同时,民办高校已经不再是10年、20年前的‚三无‛(无资金、无师资、无校舍)状态,而是越来越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我们要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握好领导班子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努力使高校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逐渐迈上轨道。民办高校党校教育在高校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要充分肯定民办高校党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党的路线分针政策以及学员党性锻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出了一部分优秀的人才。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基础差、起点低,加之大部分学校对党的建设重视和投入不够,党建工作不够到位和规范,至今仍存在一些棘手问题。
民办学校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类民办高校对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有些民办高校领导对党组织的介入有这样那样一些顾虑,加上民办高校特别注重成本核算,注重投资回报,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二、民办高校党建现状
功利性倾向极为明显,要求机构精简,往往不能配备足够的党务工作者。认识上的‚轻重倒臵‛以致党建工作‚虚空化‛。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受到学校领导体制、办学形式、办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主观上也存在‚重专业、轻思政‛的思想。民办高校有自主用人权和分配权,有的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以优厚的待遇吸收配臵良好的师资资源和办学条件,而思想政治工作却容易被忽略,党组织在教育中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学校中缺失了主要的地位。
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民办高校普遍实行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这种体制下,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由董事会或校长决定,董事会或校长掌握着学校的用人权和财务权。
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三、民办高校党建定义
三、民办高校党建定义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其中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范畴是我们党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
民办高校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民办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在民办高校中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维护民办高校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同时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薄弱领域。抓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力求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要抓住围绕中心、适应体制、突出重点、注重长效这样四个环节。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四、民办高校党建意义
四、民办高校党建意义
(一)民办高校党建是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的需要。
民办高校同样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民办高校加强党的建设,‚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增大党组织在学校的力量,用党的政策方针去教育和影响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做到政治坚定明方向、教学科研创一 流、为人师表当楷模、培养人才见成效,使教职工党员成为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使民办高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党建工作作为民办高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体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性质和要求。加强民办党校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民办高校的和谐稳定,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指出民办高校党建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共产党的蓬勃发展,靠的是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我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我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基石。民办高校作为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要建设阵地,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为前提,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理应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民办高校党建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绊脚石,需要深入研究并改善其制度,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党员,让这些新鲜的血液注入中国共产党。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五、民办高校党建动态与趋势
五、民办高校党建动态与趋势
自民国以来我国第一批民办高校开始出现,党建也逐渐成为民办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属于社会主义公益事业,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重任,‚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同时摆在公办与民办高校面前的、必须要首先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虽然不同民办高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有差异,但是它们都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民办高校党建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始期(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期)
此阶段的党建工作还刚刚起步,处于萌发状态。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的规定,使民办高校有了发展的可能。1987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成为国家针对民办教育制定的第一个基本规章,使民办高校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都有了较快的增长。至1990年代初,约70%民办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了党组织,在党员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没有专门的法规进行指导,党组织管理归口也不明确,再加上党员数量偏少,因而组织架构多种多样,权责任务也模糊不清。
(二)快速发展期(1990年代初期-本世纪初期)
此阶段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3年,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五、民办高校党建动态与趋势
原国家教委出台了《民办高等学校设臵暂行规定》,使民办高校有了比较规范的标准。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正式颁布,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使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总体来看,绝大部分民办高校均建立了党的组织,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地位、任务和要求上得到了基本明确;但因体制、机制、办学层次和管理归属等方面的差异性明显,民办高校大多按照文件的原则要求,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自为地开展党建工作,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
(三)规范发展期(本世纪初期至今)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一系列文件,逐渐规范了民办高校党建发展。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更加明确提出各级各类高校都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个学校办学的根本问题,这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06]101号,以下简称《通知》);与此同时,中组部,教育部党组也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以下简称《意见》);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第25号部长令,即《民办高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地颁布针对民办高校的规章和文件,既说明了民办高校整体地位的重要性,又表明民力、高等教育进入了以内涵建设为主导的规范发展期。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五、民办高校党建动态与趋势
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制度措施、人员保障、作用发挥等各个环节开始得到全面加强和规范。
时至今日,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将遭受更为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
由于时代的发展,国外文化思想的传播,学生的思想与以前已经大有不同,马克思主义流意识形态亦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这对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都是不利的。目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还相对薄弱,应该尽快把民办高校党的组织建立起来,将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开展起来,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从而使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这一翼硬朗起来,以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以切实增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去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六、民办高校党建问题与瓶颈
六、民办高校党建问题与瓶颈
(一)部分民办高校的学制较短,人员流动性大。
部分民办高校的学制是二年制的,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在党校学习中顺利毕业,而参加党校的条件是团校的结业证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之后会进入为期一年的考察期,正式成为党员之前要经过一系列的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政治审查,支委会审查,从而在短短的两年里面没有足够充分的时间培养优秀的党员。时间过短也导致党建工作人员的替换太快,信息流失,整体党意识呈下降趋势。
(二)部分投资者对民办高校党建的不够重视。
民办高校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教育机构,且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投资者对于党建的认识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民办高校内的党建工作的进展。部分投资者并非党员,对于党的认识不够高,可能会出现偏差性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自然不会太高,也就不会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有一部分投资者虽然自身是党员,但由于常年经商养成的重利本性,使其更重视经济利益的追求,以及其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够,这一部分的投资者就会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制度不完善。
在民办高校中,由于党员人数较少,且流动性快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党组织内部的制度分配不太合理。部门设立的不完善,或把一些工作性质不一样的部门结合在一起;各个部门内的人员之间并不熟 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六、民办高校党建问题与瓶颈
悉,通常都是各自开展工作;组织内职务和工作分配不够细致,不够明确,造成‚有事无人管,有人无事做‛的现象。民办高校党组织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奖惩制度,工作制度,学习教育制度,工作制度等)的建设较缺乏,因此民办高校的党建在制度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漏洞。
(四)民办高校党组织降低标准,收入不甚合格的党员。《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条规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规定要求党员要比一般工人群众具有更高的共产主义觉悟。第二,“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第三,“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但在民办高校中由于本身党员人数不足,校内党组织急于发展党员,降低了认证、接受的标准,导致党员的素质偏低,共产主义觉悟不高,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些不甚合格的成员加入党组织使得党员的总体素质被拉低。
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七、民办高校党建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七、民办高校党建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从党建机构出发,留住优秀工作者
党建机构中管理和服务人员主要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和己经从企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同志。工作人员年龄两极化,流动性大。民办高校的这些特殊性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就决定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呈现出与公办高校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影响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提高党建的质量,推出更优秀的党员,留住更优秀的党建工作者。在流动工作人员的大潮中站稳脚步。
(二)从宣传工作出发,加大对于党和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 因为投资者对党和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够,使得在民办高校的发展及各项事务中有着关键性,决定性影响的投资者对党建工作的不重视。针对这点,党组织应该加大对于党和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及其师生正确认识当和党建工作的认识。要让投资者对党有一个正面的认识,重要的是要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担负着教育培养人才的责任,高校的教育方向直接影响着被教育者的政治思想倾向。加强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党性教育,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按照社会主义的要求去做,能否在将来的工作中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民办高校时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高校一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加强和改进和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民办高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不但是保证民办高校 11 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七、民办高校党建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对高等教育事业领导的需要。
‚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我们要改变民办高校对党建工作不受重视这一现象的根本对策就是从思想上下手,消除误区。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舆论氛围,使人们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并加强党的建设。
(三)从制度出发,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行为的依据和标准,它规范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又是错误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建设‚带有根本、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
会走上反面‛‚因此坚强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更是如此,因为其党组织的制度不完善,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偏差及矛盾。所以民办高校党组织应尽快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可先参考其他学校较完善的党建制度,但必须根据其学校的特点及特色进行悬着并修改。但制度不能只是摆设,还必须加强监督,加强党员自觉遵守制度的意识。
(四)从党员管理出发,规范党员认定和评判标准,党员管理要从‚粗放‛到‚集约‛
部分民办高校由于各种原因,降低了党员的认定和评判标准,让一些不甚合格的党员加入了党组织,拉低了党员的总体素质,使得党组织的工作和对外形象受到了影响。这意味着民办高校应规范党员的 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七、民办高校党建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认定和评判标准。在党员管理方面,民办高校也应该‚先重质后重量‛,即,要在党员的素质得到保障的时候,再扩充党员数量,而不应盲目追求数量。要对党员的素质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处理不合格的党员。1919年10月,列宁有一句名言:‚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着重声明:‚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重点则是‚那些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不久前,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时,严肃提出‚及时处臵不合格党员‛的问题,表示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及时处臵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这里的字里行间意味着党也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型。因此,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也应该跟着党中央的步伐,在党员管理发面开始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型。民办高校党建研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名出版社.1991:326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北京).北京市 :《党建研究》杂志社,1989 . [4]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北京市:《党建》杂志社,1988 .
[5]中国信息大学.改革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北京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改革与发展侧记,2012(11).[6]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 [7]贺同华.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东北师范大学.2009(5)[8]唐嫣.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09(7)
[9] 大连招生考试之窗.民办学校证书性质 就业情况及社会认可度,2012(12).[10] 新闻中心-中国网.教育部成立民办教育办公室(教育部成立民办教育办公室清理各项歧视性政策).2012(12)
[11] 人民网,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及《党建》杂志工作座谈会在兰州召开2012(9)
第三篇:中外合作办学2+2和HND优劣对比
中外合作办学2+2和HND优劣对比
摘要:如今中外合作办学形式有很多种,国际本科2+2,国际预科衔接1+3以及HND留学项目等等,那么在高中生出国留学方面上,2+2留学和HND项目哪种更适合国内的家长和学生?哪种对于孩子成才更有优势?上外海外合作学院留学专家针对当今热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解读。
上外海外合作学院专家指出“如果对比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本科2+2和HND留学项目我们就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来为家长和学生还原一个真实的情况。”
提起出国留学,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就是留学价值问题,而这个价值则主要体现在学位方面。HND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一种模式,学制是在国内进行3年的学习后到国外进行一年或是二年的续本学习。这也就是在国内留学期间获得的是专科学位,要求学生必须出国才能完成海外本科学业。因为如果不出国只能拿到一个海外专科学位,这样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于这种HND留学模式的学位问题,同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本科2+2留学项目则没有这方面学位的弊端。首先,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设国际本科2+2的项目大学都同海外大学有良好的校际交往,而学生在国内读2年课程也是同海外大学完全衔接的,学生在国内进行的就是海外大学的本科课程,到海外进行余下两年的课程后就可以获得海外大学颁发的本科学历,并且在上外海外合作学院的国际本科2+2项目中,并不存在学生因其他原因而无法出国的情况。这就是说,学生只要在国内学习中按照海外合作学院的学习规划流程进行后就可以获得对应海外大学的学士学位,从而保证学生的留学价值。中外合作办学的这两种留学模式的差距也不仅仅体现在学位价值方面。而在学生国内学习期间,二者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方面也高下立判。“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HND的课程学习普遍对于生源质量把关不够严格,相对于国外的宽进严出情况来说,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后因不能达到海外大学要求而无法入学的例子比比皆是。更是有很多同学在开学后选择退学。”上外海外合作学院留学专家表示:但是,选择国际本科2+2留学则在生源质量上做出了一系列的严格规划,以上外海外合作学院2012年的招生计划为例,我们对申报我学院的国际本科2+2项目的学生在语言和成绩上都有把关,并相应的颁发有条件录取的通知书,在学习和氛围上为国内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
上外海外合作学院中外合作办学2+2国际本科
上外海外合作学院高中生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国际本科2+2,留学预科1+3。
KEYS: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本科 留学预科 高中生留学
第四篇: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析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开启了我国一种崭新的办学模式,是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新型办学体系,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而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中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从抓专业化管理、常态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以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1-0171-02
习近平同志在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1]近几年,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在规模上和办学层次上都发展十分迅速,这不仅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发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深入对其研究,通过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工作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主要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东西方不同文明、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使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使得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育工作难度加大,出现了相较于普通专业大学生,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热情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上进心和耐受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以致发展党员比例明显较低、发展后学生党员在党组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现象。
究其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受中外合作办学中外教育理念、中外管理模式、学生学习定位、社会家庭因素等方面差异冲突因素的影响。只有深入剖析和研究这些问题,才能较好地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办学模式的特殊性使得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与高校普通院系党建工作相比存在着差异和需要面临的特殊问题。
1.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教育难度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大多以留学深造或进入外企工作为毕业首选目标,他们思维活跃、求新意识较强,较易接受外来文化,却也存在过于注重自我的问题,他们“入口”较宽,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学习能力较低、纪律意识较差等问题,增加了教育和引导的难度。
2.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性意识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中外合作办学中部分学生要到国外高校继续学习或出国留学,认为入党对出国有影响,放弃了参加党校学习、了解政治理论的机会。这种误解造成了很多学生入党积极性较低,大都不愿主动提出入党申请。因此导致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人数明显低于普通院系专业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人数,学生党员人数少,积极分子数量不足,连带致使榜样的带动作用与传播力量不强。
3.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性教育容易中断或不连续。一些学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需在国外度过一至三学年,尽管有些大学生入党志愿迫切,通过努力表现得到党组织的认可,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但出国留学后,因受其地域空间的限制,党员培养、发展、教育工作不连贯,影响了党员党性素养的进步和提升。
4.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倾向性较强,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为顺利到国外求学,很大一部分学生将精力放在考试准备上,更倾向于语言学习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或放弃了参加党校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机会,因此,他们政治诉求弱、缺乏社会经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面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需要立足中外合作办学特点、从实际出发,努力构建良好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提出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对策,以期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专业化管理,构建队伍建设对学生的思想主导机制。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一代,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使其更加个性化,又因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以出国留学、完成学业为首要目标,他们缺乏参加党校培训等活动的主动性、入党积极性不高。因此,新形势下,要求高校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较强事业心、具备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专业化学生工作者队伍。
同时,应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将遵守师德规范纳入学校教育教学重大环节管理过程,并作为人才引进、奖优评选、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形成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构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多层面开展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和经验交流座谈等,以加强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间的沟通、交流、分享,共同探讨经验和不足、商榷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强化“学生为本”的意识,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将教育服务相结合、引领学生用“中国梦”筑牢爱党爱国之心,激发学生成才报国之志,更好地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党建工作质量。
2.常态化管理,发挥好“团建促党建”的培养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担着为党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团干部多数是党员或是重点培养对象,广大团员青年是党的后备力量。高校团委和院系团组织是与高校青年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部门,搞好团的工作,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将党团学生工作常态化、延续化管理,以促进青年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在国内教学阶段,要充分行使高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职能,大力发挥其作用,以形成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国外学期期间,要建立以带队教师、党员、班干为核心的临时党组织,积极组织相关团体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加强对学生的党性管理。
第五篇:中外合作办学办公室工作职责
1.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谈判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提出中外合作办学的框架性协议,提出合作形式的参考模式。
2.负责有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3.负责落实有关中外合作办学协议书的执行情况。
4.监督、指导和协调相关教学系、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工作。
5.负责有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对外联系工作,组织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定期互访和考察工作。
6.组织和落实出国交流访问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测试工作。
7.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出国咨询工作,协助学生出国前办理所需各类手续。
8.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阶段性小结与总结。
9.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