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镇农民培训模式和机制研究

时间:2019-05-13 19: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口店镇农民培训模式和机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口店镇农民培训模式和机制研究》。

第一篇:周口店镇农民培训模式和机制研究

农民培训模式和机制研究实施方案

——周口店镇“X+1”培训模式与机制的研究

周口店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

赵月荣

农民培训模式和机制研究实施方案

——周口店镇“X+1”培训模式与机制的研究

周口店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赵月荣

一、目的意义

周口店镇处于经济转型期,如何解决农村劳动了择业困难和企业优质员工短缺的矛盾、如何培养新型农民和加快文化周口店建设、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满意度等问题。经广泛调研,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大力提倡终身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人学校大力开展各类培训是问需于民的客观需要,培训模式和机制保障是培训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背景)

周口店镇共有 24个行政村,16868户,常住人口42042人。农作物播种面积1100.7公顷。2012年全镇总收入:农林牧渔业17265.3万元,工业总产值146900万元,建筑业总产值6666万元,运输业总产值19117万元,批发零售业总产值5717万元,餐饮业总产值36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98元。经济总量和农民纯收入保持了连续增长的发展势头。究其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据分析有三条:一是强农惠农政策作用。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国家实行粮食保护价、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使农户普遍受益,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和科学种田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农业生产率。二是旅游产业及工业产业的创新与给力。周口店坡峰岭景区、金陵十字寺景区的旅游业带动了餐饮业有了较大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周口店镇的知名度,工业产业稳步发展,新引进的合成橡胶实现工业产值4.98亿,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33.8%。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转变,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大量各类实用人才;特别是随着当前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农业功能内涵的拓展,需要大量掌握农业生产经营链条各环节专门技能的新型农民。当今农村社会中的农民大体可分为普通农民、专业农民、产业农民和创业农民四大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现状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基本界定原则与方法,农村实用人才主要有五得类型:

1、生产型人才。是指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村劳动者,主要包括一些种植养殖生产能手。

2、经营型人才。指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从事工业、建筑、运输、商业、餐饮、中介和其他服务业等经营者,主要包括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

3、技术服务型人才。指农村中专门或主要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型人员,主要包括村级畜禽防疫员、植保机防员、农机作业驾驶员、农村能源建护员、农资经营者、农村生活资料经营者等。

4、社会服务型人才。指在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服务的各类人才,主要包括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文体艺术人才、村级金融保险员、村组管理干部、农村社区民政人才等。

5、技术带头型人才。指具有种植、养殖、加工、制造、建筑业等方面的特长和技能主要包括各类能工巧匠、技术带头人等。

当前农村最缺的人才是现代农业科技骨干人才、新技术服务人才、农村社会服务人才、农业创业人才、农产品加工人才等五种人才。

农民培训需求:普通型农民需要广普性的一般适用农业科技培训;专业型农民(主要是种植养殖大户)要求学习一些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产业型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制造和其他产业农民)则要求深化专业知识;创业型农民除了要求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创业理念等方面的培训。培训需求因人而异。对于本乡本土40岁以上的农民大多数要求进行与产业化相对应的实用技术培训。这类农民要求进行短期培训、免费培训、面对面的培训,就近就地培训;对于种植特种作物,特种养殖的农民,一方面要求进行深入的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求进行产供销加工一条龙服务网络培训;对于需要外出打工的农民迫切要求进行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必须与打工内容结合起来,目的是为了谋求更大发展,取得更好效益。同时,就近培训为民所求。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处在关键时期,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退出历史舞台的任务仍然很艰巨;二是地区经济总量不足,产业支撑作用作用不强,招商引资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三是城市化发展进入建设阶段,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群众工作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对象

研究目标:探求合理有效的农民培训模式,检验“X+1”培训模式,建立适合周口店镇情的培训机制。

主要内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途径与方式、新型市民培育方式,“X+1”培训模式检验 研究对象:辖区各层次居民

四、研究方法与策略

1、基础数据调研

依据研究方案制定数据调研方案,分组采样,确保研究数据的可信度,为研究取得一手资料。

2、分类实施培训的追踪分析

按照培训计划开足开齐各类培训,所有培训计划的实施都要进行全样本分析,并全程跟踪培训,积累各类研究资料。

3.实训基地的培训模式探究

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训基地,控制培训变量,准确填报培训数据,对培训效果科学分析。

4.信息反馈的数据分析及有效培训模式的推广

除了按计划有步骤推进培训活动,同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五、研究价值与创新

1.党委、政府重视,精心组织

周口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有党委、政府的支持,各类培训推进顺利,人财物力便与协调。成人学校牵头积极协调辖区资源,精心组织培训,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2.扎扎实实开展培训研究活动

自2006年周口店成人学校成立之日起,全镇培训资源开始整合,但是各类培训情况复杂,基本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政府主导的各类政策性培训;二是市场主导的学历及证照培训;三是农民自身发展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成人学校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整合各类培训,既要为民所需,又要满足镇域内实际培训需求,为社会经济当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就决定成人学校工作开展的务实性和紧迫性,所以近几年来,扎扎实实开展培训活动是学校一以贯之的。

3.服务百姓,促和谐社会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了,百姓的实用技能提高了,工作起来干劲十足,即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能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六、研究进度

1、调研阶段

2、培训追踪阶段

3、数据统计分析阶段

4、培训模式探究总结阶段

5、培训机制建立阶段

6、总结推广阶段

七、人员组成与分工 课题组成员 组长:赵月荣 副组长:刘建文

成员:纪学芬、张立民、常少飞、陈铁、郭普敬、刘海涛、刘凤苹

八、研究基础

1.党委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

因为周口店镇党委高度重视学习型乡镇创建工作,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并随时进行检查、督导、评价,促使这项活动深入发展,深入民心,使百姓更加坚信党的正确领导,竖起河北镇的学习品牌。

2.精心组织实施,提供优质学习环境。

周口店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积极组织调研,了解百姓需求,协调辖区场地、人员等优质资源,保证学员按时参加培训,学有所成。

3.服务社区居民,促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一系列培训,逐步将成人学校打造为当地的终身学习服务基地,让所有的社区居民可以分享开放的学习的平台,形成时时学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的终身学习氛围,塑造周口店镇成人学校学习品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九、成果表述形式

农民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中国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问题。因此,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意义十分重大,它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1、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应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一件大事来抓,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同时要按照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术服务型和社会服务型人才组织对农民分类培训,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将农民培训规划分解到乡镇,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培训机构,规定完成时限,明确检查验收标准,并抓好督促落实。

2、建立农民培训的长效工作运行机制。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应当包括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稳定的投入机制、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在组织保障机制的建立上,要明确责任和义务,在乡村一级配备稳定的干部队伍,建立以贴近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渠道。在投入上既要保证工作经费,又要保证培训经费,将农民教育培训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同时,解决农民培训阵地的培训手段、设施配套、更新问题,帮助解决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于农业实用技术及时走入千家万户,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在激励机制方面,要对那些长期从事农民培训工作,业绩突出的技术干部和相关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3、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模式。一般来说,农民居住分散,流动性强,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参差不齐,经济承受能力差别大,组织工作难度大,要结合实际,研究与创新适合农村农民参加学习的培训模式。要根据农村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举办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种、养、加工新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当地主导产业最新实用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理念等。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课堂讲授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现场示范培训、课堂讲授与观看声像教学片相结合等有效方式,同时采取比较灵活的培训方法,把大多数农民培养成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驾驭市场经济的新型农民。

周口店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

赵月荣

第二篇:新型农民培训模式探究(范文模版)

新型农民培训模式探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民更具有活力、创造力,把农村建成具有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实现我区“农业振兴,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宏伟目标。为给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近期,xx区成人教育学校对全区农民科技素质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此次调查共走访了五个乡,20个行政村,问卷调查5000人,召开座谈会10余次,被调查人数近万人。从我区基本情况来看,全区辖五个乡122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11.7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9万余人。现有耕地11.75万亩,复垦土地1.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876。农村劳动力60630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37806人,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22824人。在我区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及脱盲人员19640人,占32.4%,初中文化程度32026人,占52.81%,高中文化程度6476人,占10.68%,中专文化程度1873人,占3.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15人,仅占1.01%。以上情况说明,我区大多数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可耕种的土地较少。经调查我区农村劳动力大多数人无特殊技能,加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愿意外出务工,都愿在本地就业,愿意到开滦等大企业上班,造成农村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和区域内。为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势在必行。

一、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xx区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条件。

(一)启动了人才培养工程

利用远程教育网路,以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为依托,进行正规化学历教育。使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后备干部、计生专干人员、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学历达标率达80%以上。

(二)实施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

为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根据我区现状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基地”,开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劳动技能培训。2004年以来,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0多人次,已有37.6%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 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

(三)开展了实用技术进农家工程

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农广校的自身优势,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送科技下乡活动,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把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送到田间地头;为让科技顺利进村,我们以协会为依托, 拓宽培训面,让农业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我区建立了四大协会组织,即蔬菜协会、果树协会、养殖协会和花卉协会,吸收科技会员达1800多人,遍布全区5个乡。同时由农广校牵头,在各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以《辇农信息》、《农民之友》、《果树通讯》、《致富金桥》、《科技农报》每月为每乡刊出一期科技小报,及时为农民介绍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传授科技信息,推广科普知识,介绍典型经验,剖析病虫害防治方法等,向全区发出2万余份,深受老百姓的青睐。据统计,几年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投入资金达30万元。在区委区政府的英明决策和正确的引导下,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民素质在不断地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区委、区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农村教育和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近年来,通过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区农村教育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尽管如此,我们的培训模式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

具有初中文化知识结构占劳动力的52.81%左右,高中以上人员占14.79%以上,剩下的32.4%的人员只有小学文化和脱盲人员。

成因是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不足,加之对参加科技培训的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的提高。

(二)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不够高

农业和农民科技人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比例较低。有些农民科技意识弱,对提高自身科技素质水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查农民参加农业技术素质培训的原因时,40%的农民认为是自己渴望知识,愿意参加科技培训,提高自己的素质。其余60%的人有短期行为,有用就学,缺乏恒心和持久性。

(三)农村劳动力信息比较闭塞

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依靠看电视、听广播获取信息,信息来源比较单一,传播速度较慢,致使他们思想陈旧,对高新技术不闻不问,总是模仿他人的做法,缺乏创新的意识。

主要是信息服务渠道不畅。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

一、过时,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制约了农民素质的提高。

(四)培训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据统计,培训一项实用技术最少需25学时,培训一项就业技能最少需50学时,分别需要800元和1000元。由于教育部门经费有限,仅靠政府投入不能满足需要,但多数农民收入不高,无力支付培训费用,造成培训人数减少,就业面变窄,致富能力降低。

(五)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致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需要政府重视,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和,共同做好此项工作,建议健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加强目标考核,确保工作到位。

三、对提高新型农民素质的思考

(一)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是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

(二)高农民素质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需求,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讲,培训一名农民,增加了一个产业开发技术能手。这既可以提高特色产业科技含量和开发效益,又可以拓展农民就业增收门路,从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四)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比较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把农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必由之路。

(五)提高农民素质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主要内容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而和谐村镇第一位的是提高人的素质。这要求我们必须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己任,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四、对新农民培养模式的探究

调查显示,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搞好农村人才培养、劳动技能培养、思想观念培养。必须创新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机制,创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现代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摸索现代农民技术培训的新模式。

(一)范型培训模式

典型示范型培训模式是指政府、学校通过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基地,树立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的典型,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形成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进行科技学习的一种农民培训形式。科技示范园里新品种、新技术等一目了然,实例鲜活,学习直观,可以直接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农民易于接受。

(二)传导型培训模式

现场传导型农民培训模式是指在农村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等活动的培训形式。直接面对农民,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线农民作为培训对象,指导人员与农民零距离交流,这样对于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学员最为适宜。直接在现场开展培训,着重解决当前实践生产和工作中的问题与推广运用新技术,针对性与操作性强。培训内容紧密围绕实践生产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诸如种植、养殖、追肥、灭草、防虫、治病等,有针对性地答农所问、释农所疑、解农所惑。

(三)媒体传播型培训模式

媒体传播型培训模式是指通过传统的电子媒体(大喇叭广播、电视、音像材料)和印刷媒体(明白纸、科技小报)等技术手段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的一种形式。一是要以现有各类成人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农技培训中心为基础,积极引导企业和民营集团参与农民培训。二是教育、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学员的原则,选择定点培训基地,逐步形成区、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三是充分利用成校职校,进行农业技术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教育内容,积极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发挥专长参加培训授课,以此提高农业技术教育水平。在充分发挥我区农广校、成人教育学校、职教中心、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现有职能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实师资力量、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四)能人培育型模式

能人培育型培训模式是指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培养一批科技、经济和管理能人,再通过这些能人影响和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富裕的培训形式。要求培训对象是农民中的精英,善于抓住机遇,刻苦学习,富于创造与实干的农村青年、农业科技示范户、科技致富能手等。在培训内容上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设置相应专业课程,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的系统教育与培训,以求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五)项目推动型培训

项目推动型培训模式是指以高科技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以服务于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素质和产业经营能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采用现场指导、课堂教学、广播电视、参观考察等多样化的培训途径和方法进行项目培训,并提供产、供、销配套综合服务的培训样式。一是选准选好项目,二是进行试点示范,三是组织农科教各方力量,落实师资、场所、基地、经费,着手开展项目培训,四是在项目培训和推广过程中,不断扩大项目生产规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生产走上产业化道路。

五、保证措施

(一)推进农民培训体制改革。

一是调整农村成人教育布局。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加大区级财政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成人学校的教育装备水平。二是构筑农村教育“立交桥”。建立政府统筹,有关部门牵头,教育、农业、科技、劳动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管理机制。三是深化农村教学改革,鼓励农民边学习、边实践、边致富,探索适应市场需要、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和管理模式。四是对不能升高中的初中生,采取“3+1”的办法,由乡成人学校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五是突出农村教育重点,借助农村成人教育和农广校的现有资源,对种养大户、购销大户、服务大户进行文化和专业适用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府对成人教育的支持,确保农民教育经费,由于历史的原因,近年来,对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没有了,制约着成人教育的发展。二是要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三是多渠道、多途径解决成人教育经费问题。四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在农民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培训单位的积极性。建议区委、区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增加投入,主要用于村干部学历培训补贴,农民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各类培训的教材、资料补贴,教师授课补贴和参加培训的农民补贴或奖励等工作经费。

(三)确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

目前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学历不对口或偏低,缺乏实践能力,尤其是农村急需的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种植、养殖等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普遍缺乏,制约着成人教育的发展,也将影响乡成教对农民的吸引力,影响乡成教的长远发展

农村成人教育的阵地建设,尤其是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应该像普通教育一样,列入当地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认真加以解决,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以满足对农民培训的需求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

农民培训教育工程涉及面广、人员多、任务重,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进程。为此,建议成立农民培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统一领导。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向,设立若干个培训办公室,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切实制定好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确定培训机构(网点),统一编制培训大纲,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目标考核。

将农民技术技能素质培训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奖惩挂钩,责任到人。各地各部门要在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总体目标下,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各自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制定科学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素质培训的目标考核体系,将这项工作列入目标综合考核,各级都要加强考核和工作督促检查。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本地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区直各有关部门,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素质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启示和结语

临近本次调研结束我又去了xx区农广校位于xx乡的xx乡校,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运用新技术培育出来的新鲜果蔬还有活泼可爱的兔子,第一次感觉到科技兴农个不只是一个空口号。杂交技术、无土栽培、纯天然饲料这些看似抽象的名词已经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加优质、新鲜、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在新技术下应运而生,这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加客观的收入。由此可见,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勤劳的农民朋友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到实践中,而且凭借他们对实际操作的丰富经验不断创新,培育出了更多优秀的农作物品种,这些都是进行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成果为探究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开辟了更多的道路。我相信在我国的惠农政策下,八亿多的农民兄弟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精彩,实现共同富裕不再是梦想。

第三篇: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

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大限度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与功能,我们在省工商局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全面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典型调查,分析目前省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四种典型运行模型,归纳发展特点,提出了发展对策。

截至2011年12月底,山西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41 008个,比2010年增加9350家,是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 000个目标的3.117倍。合作社成员数达305 179万户,社员出资总额达332.64亿元,发展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合作社在全省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省市县三级财政扶持资金分别达到1 400万元、1 745万元和1 659万元,从产业分布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种植、养殖、农机、林业、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编织、沼气服务、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模式

1.1 能人带动型合作社

农村能人或经营大户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民企业家或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能力的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并组织运行的合作社。这是目前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模式,我们以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为例,做简略分析。

1.1.1 组建背景及发展历程 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是汾阳市第一家规范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在山西省汾阳市供销合作社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农民经纪人王志霞组建,吸纳当地14个核桃购销经营户和市供销社加盟,吸收社员股金50万元,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以核桃、核桃仁加工购销为主,兼营土特产干鲜果品加工购销。目前,合作社已经扩展到105个成员,注册资金增加到300多万元,固定资产达到366万元,核桃产品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年销售额达到1 500万元以上。

1.1.2 合作社的运行和管理、绩效 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主要表现在: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经营管理和民主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2006年春节后行情下跌,合作社领导积极与外地客商广泛联系推销产品,为社员减少损失2万余元。1.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合作社面临着治理结构的问题。其主要的缺陷表现在:一股独大问题,股权结构的集中化与决策权的集中化;信息不对称问题;骨干社员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决定作用。二是服务功能单一。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目前仍以加工和销售为主。

1.1.4 小结 新合作核桃社由能人王志霞和核桃营销大户联合成立合作社,易筹集较多注册资本,形成较大的经营规模。这种模式围绕能人形成权威中心,减少决策成本,经营获利能力较强,是其吸引农民参与并能够比较稳定发展的原因。但这种带有很强的能人依托型性质的合作社,其创立和发展离不开能人,容易出现能人对组织的决定性作用,普通社员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失去合作社本身的意义[1]。1.2 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

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是指由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农民提供场地、原材料、劳力等组建的合作社。以大象禽业有限公司为例,我们做简略分析。1.2.1 基本情况 文水县大象禽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山西省规模最大的集种禽繁育、饲料加工、肉鸡(肉鸭)屠宰、蛋品贸易、种猪繁育等五大板块和多条产业链为一体的畜禽业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一直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公司+农户”、“契约+服务”为发展模式。1.2.2 大象村肉鸡饲养专业合作社的成立 大象村的肉鸡饲养合作社是由大学生村官、时任大象村村委主任助理的贺欣欣主动与大象禽业公司联系,提出了农户联合互助的模式,在2007年底成立的。由贺欣欣牵头,20余户农户参与。“十一五”期间,由大象禽业有限公司扶持帮建的合作社就达28家。有效降低了单家独户养殖的风险,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合作社,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网络。

1.2.3 龙头带动型合作社发展优劣势 优势:专业合作社依托国家级龙头企业而成立,使分散弱小的农户结成了互利互惠的共同体,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发展。同时改善农民市场交易地位,利用龙头企业的组织优势,合作社从原材料购买到农产品销售都可以与交易对方实现公平交易。劣势:第一,处于强势地位的龙头企业更多地关注企业效益最大化,当企业利益与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牺牲农民成员利益。第二,农民在这种合作社内部的谈判地位仍然低下,难以平等分享合作经济组织收益。

1.2.4 小结 在探索农村经济体制和机制创新中,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壮大的农2 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载体、好平台,优势多、效益大,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一是龙头企业牵头带动而建立和发展的合作社还很少;二是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户对接并不是最佳的发展方式,从长远来看,应该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代表其自身利益的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公司+合作社(如协会)+农户”的组织模式。1.3 农机服务带动型合作社

这种模式的发展大部分主要以农机大户带动型及营机户入股型为主,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玉丰农机合作社为例,我们做简略分析。

1.3.1 基本情况 稷山县玉丰农机合作社始建于1995年,2008年正式注册登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集农机作业、农机修配、农村运输、燃料自给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合作社入社成员21户,专业技术人员10人,各种农机具39台件、各种配套农机具30台件;配套办公、机库、维修车间等建筑设施面积1 500余m2;固定资产300余万元。已成为稷山县规模最大、农机作业服务项目最多、农机服务辐射面积最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

1.3.2 运行管理与绩效 目前玉丰农机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主要表现在第一,比较完整的运行机制。合作社管理“四化”新模式(即上岗执证化、操作安全化、服务优质化、分配激励化)和创新的工作机制,使得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第二,合作社服务功能单一。合作社目前只提供农机作业、农机修配、农村运输等服务项目,有关农机液肥喷施、机电节水微灌、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业机械辅助项目还没开展。

1.3.3 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经营面积小,大型机械不易操作;二是缺少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民作为合作社管理人才,内部结构不紧密,管理松散;三是机械用油、零配件、雇工等成本大幅上涨,导致机械作业效益下滑;四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机投入仍显不足。[3] 1.4 村级组织与工业企业联合办合作社

以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为例,我们做简略分析。

1.4.1 基本情况 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5月正式成立,现有社员460户,是全省首家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的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土地承包经3 营权入股,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形成集中连片的140 hm2土地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的40 hm2日光温室大棚,26.7 hm2拱棚,60 hm2良种培育基地,13.3 hm2特色果业基地以及蔬菜育苗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在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各级相关部门提供了补贴和贷款支持。

1.4.2 合作社的运行、管理与绩效 合作社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一是形成了比较民主的管理体系。二是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在组织管理上采取“民主管理,股份经营”;在管理方式取采取“六统一分,科学运作”,即统一规划、统一供应苗木,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检验,统一销售产品,分棚合算;在组织方式上采取“四个保证”,即是保底金、保股金、保薪金、保土地;在分配方式上采取“五五分成”的方式。三是有一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2009年冬天的风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全部由合作社来承担[4]。

1.4.3 经验总结 一是组织机构先进。以土地入股构建起了以现代企业公司制模式为主的新型农业合作社,通过企业担保和土地流转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发展现代农业“钱从哪里来”、“土地如何集中”等瓶颈制约,走出了一条以工补农、规模经营的新路子。二是经营理念科学。“六统一分”经营模式和“四个保证”的组织方式,调动了入社农民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三是营销模式超前。合作社采用外引内联的措施,与山东寿光大市场建立供销关系,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争取利益最大化。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从调研的案例可以看出,目前我省的合作社呈现出以下的特点。2.1 发展模式多样化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养、加工、运输、贮藏、销售、技术信息服务、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从组建形式看,能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村级组织筹办型等多种类型并存[5]。

2.2 组织规模逐渐扩大,合作领域和范围逐步拓宽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初期的村内、乡内合作发展到跨乡、跨县合作,合作范围越来越宽。特别是突破行政区域,跨乡镇、跨县(市、区)、跨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4 社大量涌现[6-7]。

2.3 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积极探索了多种联结形式,目前已形成产销结合型、销售型、加工型、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型、专业技术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等典型模式。在服务功能上,由原先单一的技术、信息服务逐渐向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转变,由单纯为成员提供服务向带动非成员延伸扩大。合作业务范围和区域范围的拓宽,逐步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统一“大市场”的对接问题[8]。2.4 社会效应日益显现

目前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作为各级劳动模范、各类标兵,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活跃在全省各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也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影响正在深入人心[9]。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当前,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把握好4项原则。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二是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的原则。三是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的原四是市场运作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10];第二,积极开展各种经营和服务,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多种途径解决资金困难,为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撑;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对社员的凝聚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提高社会经济影响力[11];第三,制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金融、财政、税收、产业)等[12];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13];加强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14-15]。

参考文献:

[1] 鲁辉.能人依托型合作社功能与问题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2] 薛璇.合作之路——运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集锦[M].运城:出版社名,2010年 [3]王郁,李素新.关于推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的研究——以唐山市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12—114,127.[4] 晋中市委办公厅联合调研组.关于祁县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http://www.xiexiebang.com/jz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927[EB/OL],2010-10-08.[5] 于化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初探——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J].华北农学报,2006,21(专辑):148-151.[6] 白剑,武东轶.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调查与思考[EB/OL]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55267,2010-6-22.[7] 代文艳.太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J].山西农业科学,20ll,39(10):113l-l133.[8] 杨晓红,任龙梅.兴安盟发展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17~18 [9]] 白剑.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中的经营组织作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9):79-83.[10]张光辉加快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探索[J].河南农业科学,2005,37(10):8-9.[11] 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 武东轶.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5):24-27.[13] 林军,岳世忠.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0(29):19-20.[14] 党德宣,林何莺,王引斌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83-487.[15] 梁友琴,李晋陵,雷锦霞等.科技进步对山西食品工业支撑作用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2):172-176.

第四篇:企业培训转化机制及改进模式

企业培训转化机制及改进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一直是企业保持其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之一,而企业培训及资源的投入增长趋势与速度一般直接反映该企业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但有关培训利用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培训直接带来的效果仅产生10%——20%,也就是说80%——90%的培训资源被浪费了。

这对任何一个面临激烈竞争和追求高效率的企业来说都是无法容忍的。在降低企业培训成本的同时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促成培训知识的有效转化,就成了企业迫切关注的课题,所以分析和研究企业培训转化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培训转化的障碍及分析

培训转化是指通过培训及课程资源的利用达到预期目标,使培训的内容转化为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行动方式,带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带动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以及形成良好的投入产出收益,它强调的是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企业培训转化问题是让企业深感困惑的问题。一方面,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迫使企业加大员工的培训投入;另一方面,培训投入产出率不成比例,培训效果难以衡量让企业培训部门处境尴尬。下面通过分析培训转化的障碍,对有效克服培训转化的障碍,提高培训转化率提供改进依据。

1.培训转化的观念分析

第一,培训仅仅是一种福利。片面强调培训仅仅是员工一种福利的观念,忽视员工参加培训的义务性,造成员工漠视培训,想参加就参加,不利于培训绩效的提升。通常而言,福利是对主要利益的附加,例如对薪资的附加,常见的福利如交通补贴、餐费补助、住房补助、医疗保险等,既然是一种福利,员工自然可以在要与不要之间取舍。企业组织培训,员工参加培训都应该既是权力也是义务,因此员工有享受培训的权力,企业也有约束员工参加培训的权利。企业完全可以把员工参加培训纳入绩效考评之中,让员工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督促员工努力去学习。

第二,培训是中基层管理者的事。许多企业尽管重视员工培训,但只关注公司中基层员工的培训,忽视公司高层的培训。企业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对公司高管层进行必要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必要的。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是从基层岗位上提拔上来的,尽管职位发生变化,但个人素质并没有太大变化,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他们更应该加强培训,强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如果偏重中基层员工的培训,员工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管理者又蔑视培训工作,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技能并没有得到提升的情况会造成管理者与优秀员工之间的理念或技能冲突,员工的发展受到管理者的严重制约,对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第三,培训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职责。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的角色比较尴尬,高层不重视,中层不支持,基层不理解,就好比一个“孤独的漫步者”。企业高层或许这样认为:企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员工素质不高,员工是人力资源部招聘的并负责培训的,员工素质不行是培训做得不好,所有这些问题不是我们管理人员的责任。“培训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偏见。

第四,培训万能论。企业在重视培训的同时,也走入了另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分倚重于培训工作,认为培训是万能的,一旦出现经营管理危机,就会想到培训,把培训当成解救企业的万能钥匙。培训并非万能!培训只能解决“不能的问题”,解决不了“不为的问题”。企业领导不要将培训看成是万能的,对培训产生完全的依赖也是有害的,我们需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培训。

2.培训转化的执行分析

第一,缺乏科学的需求分析基础。即使管理者已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不能保证培训的有效开展,因为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及没有针对性。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岗位技能要求和员工的生涯设计有机结合进行设计培训,让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救火式、应急式、毫无规矩、偶然的、随意性的工作。

第二,重视投入,忽视产出。企业培训计划通常提供的是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和培训课程计划安排,一旦开始后就很少有人过问,直到结束时才进行简单的考试,对培训绩效缺乏系统管理,难以保证培训转化效果。

第三,重前期准备,忽视培训的监督和沟通。许多企业重视培训的前期准备、策划和选择过程,进入实施阶段时,却忽视了对培训的监督和沟通。培训实施需要必要的监督和沟通,以便实时掌控学员的学习信息,同时使培训项目在不断反馈过程中得以改善。培训过程中缺少监督和沟通造成事倍功半。

二、培训转化机制形成的前提

企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及培训转化其显而易见。首先,相比较货币资本、物力资本,知识资本(或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贡献日益突出,而知识资本的形成是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智力的积累与转化,是个学习的过程。其次,健全培训转化机制,提升转化率能,是员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操作技能与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工作要求,提升工作业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员工晋升的重要渠道。再次,它是灌输企业文化理念、强化员工企业认同感、增强企业忠诚度的有效途径。但对于培训转化机制形成的过程应有一定的前提和平台。

1.完善培训管理系统

要改变企业培训成果转化率低的状况,就必须从系统思考的角度重新审视培训。第一,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把培训内容与企业战略紧密联系起来;第二,培训管理部门与其它各部门共同参与培训规划;第三,管理影响培训过程的关联环节;第四,用反馈、激励机制促进培训的发展;第五,加强培训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转化及其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把视野扩展到学习活动以外去系统思考培训,反而能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转化率。

2.明确战略导向

培训要围绕组织的目标和战略进行,让员工明白他们所学的新技能与组织发展之间的联系,通过目标激励督促学员尽快运营所学培训内容产生效益。这也使培训更加具有相关度,且使

每个人都更关注将其培训所学应用工作的主要目标。

3.确立制度保证

培训工作需要制订相应的培训制度,对学员及其直接主管进行组织管理。通过形成培训制度、激励机制等相关管理制度,使员工明白自己参加培训后,有了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特长,我的职位将有什么变动,薪酬待遇将会有什么变化,心里有数,参加培训学习有动力。人力资源部通过设定使用新技能、新方法完成工作的绩效目标,使员工明确在培训之后具体应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极大的促进培训转化的效果。没有健全的培训制度约束和保证,培训是很难出什么成果的。

总之,有了以上机制和保障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合理和区分合理的培训对象,培训在实施中才能更有效果。培训目标才能有可能达成。

三、培训转化机制有效运作的改进模式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把培训转化机制通过内部主导式改进模式、外部牵引式改进模式和内外联姻式改进模式等方式建立。

1.内部主导改进模式

内部主导模式是指主要通过内部力量有效运作培训转化机制的一种模式选择。内部主导模式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等配套支持促成培训的转化,包括导师选聘机制、沟通机制、培训监督、控制和反馈机制等。其中,良好的沟通机制是前提,健全的导师选聘机制是关键,培训监督、控制以及反馈机制是保证。

第一,建立和健全导师选聘机制。培训是否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有效的收益,选聘讲师是关键,可以说一次培训课不论他怎么精心安排布置和宣传,都无法取代讲师选聘在整个培训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因此,不论是公开课或者是内训课,要想取得预期的成效,对讲师的选择是关键所在。企业在选择培训讲师时,需要像进行实物资产投资一样,必须做相应的投资分析,不仅要从讲师的从业经历、教育背景、知名度等方面进行考察,更要关注讲师的讲课风格、内容的适用性进行衡量。选对了讲师,培训的成功就有了最重要的保证。第二,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及良好的信息传递会大大提高培训转化的效率。培训组织者如果能让学员的直接主管在培训前,就了解到培训的主要内容、目的、预期的效果,就可以让学员的直接主管对培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将此次培训与自己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这样,他们对培训的认同度就会提高。在培训结束后,同样与学员的主管进行沟通,告知他的下属在什么时间参加了一个什么样的培训,他有什么样的收获,并承诺做出什么样的改变,请其与学员进行沟通,协助做好绩效后期跟踪和反馈工作。

2.外部牵引改进模式

外部牵引模式是指主要依靠外部力量促成培训转化的一种运作模式,通过引入依托战略合作者,主要是一些培训机构、高校或科研院所,来负责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促成培训的转化,而企业退居次要地位。这种做法类似于“培训外包”工作。

外部牵引模式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首先,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企业在选定培训方面的合作方是,会对合作伙伴的专攻领域或优势领域、从业资历背景、团队人员构成、项目经验方面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分析调查和比较,有助于针对企业的专业领域提供定制化服务。其次,实力较强,专业其实就是实力的应证和综合反映。再次,经验丰富。专业培训机构通常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应对培训问题的处理经验,在处理培训转化问题提升培训绩效方面能够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3.内外联姻式改进模式

内外联姻模式是与外部相关机构形成一种持久稳定的战略协作模式,依靠内外部力量共同作用,主导企业的培训转化,提升培训绩效。内外联姻模式与外部牵引模式在合作方式、服务的内容形式上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内外联姻模式的主导角色是企业而不是外部的合作者。其次,合作者充当的是一种顾问和辅导者的角色。这也是目前一些企业正在积极尝试的模式之一。具体采取哪种来改进企业的培训绩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研究

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研究

一、课题开发背景

班级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的社会环境,而控制这种环境的人——班主任,他们不仅要关注人的一般发展需要,而且要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特点,通过培育班集体,塑造完美人格,满足每一个人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格逐渐成型的最基础的阶段,小学班主任在学生个体发展中发挥着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非常重视班主任的责任和作用,同时也意味着时代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6年6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同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2006〕3号),根据教育部要求,我省于2007年3月以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通知》为标志,全面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

我县在骨干教师培训的基础上,今年三月又启动全县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认真总结以往小学教师各类培训成功经验,并组建骨干教师队伍,设计和开发培训资源、重点研究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实践、交流”三环节式,于2008年3月开始了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

二、课题的界定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人物”。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的代理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教育者,更是班级的一个成员,班级活动的参与者,班级自我教育的辅导员,学生的知心朋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杠杆。

通过班主任培训使我县小学班主任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要求和职责,掌握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导师作用,为适应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一支富有创新活力、热爱学生的班主任队伍。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素质,增强班主任工作效益,为实现培养班级学生成为“四有”社会主义公民的目标,奠定其良好的思想品德、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基础。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最终要使所有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有所提高,能够按照德、智、体、美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长大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四、研究的目标

1、准确认识有关班主任角色、任务、职责,学习借鉴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和成果。

2、探讨一套有效的班主任培训模式。

3、积极答建符合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平台。

五、研究的内容

1、小学班主任工作认知研究。

2、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研究。

3、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小学德育实施纲要》、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等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德育方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做到全面育人,面向全体。

七、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等有关知识,将综合运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及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班主任工作的研究。

1、文献法

我们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检索班主任自我成长的一系列基本理论的国内外相关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统计法

我们将运用调查法来了解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研究(工作意愿、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困惑等),并进行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线的可靠的事实依据。

3、个案法

我们将运用个案法研究班主任个体成长的特点及学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好的做法,并由“点”到“面”探索他们在“微观”操作上具有创新与实效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班主任培养、成长的规律。

4、行动研究法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班主任成长的机制和策略。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中探索出小学班主任成长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5、经验总结法

对每期的班主任培训工作进行全面调查和剖析,综合运用问卷法、访谈法、谈话法等方法,归纳总结培训过程中的教学和管理优势与不足,逐步完善培训模式,提高班主任培训的实效性,加快班主任成长的速度。

八、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查阅文献阶段。查阅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行成文献综述。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首先,对班主任的工作现状、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班主任培训期望等进行调查,获起第一手资料;其次,分析优秀班主任的特征和成长历程,为班主任培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阶段:逐步实施阶段。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调查分析积累相关经验,并深入剖析存在问题,不断探索和完善班主任培训模式。

第四阶段:完善学校管理阶段。建议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发展性评价机制。加强对班主任培训,以及对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和补救。

第五阶段:返校实践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理论培训、案例分析、录像观摩、课堂模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培训活动,学员们不但理论素养得到提高,见识也更加广泛。收获的关键是使用、是实践,因此,我们把培训工作延伸到实际教育教学中,进行班主任工作实战训练。

第六阶段:交流提升阶段。学员们通过实践有了感受和体会,各乡(镇)教管会和教师进修学校都定时组织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为学员搭建交流提升平台。

第七阶段: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提升研究成果并进行推广。

九、研究成果

1、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理论素质明显提高

在班级管理中,学员们努力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把教师为中心改为学生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转为情境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转为活动为中心,他律转为自律,从而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开发学生自身潜能。

2、体现班级管理特色,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工作中,他们着眼于“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班级管理特色,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了逐层递进、因材施教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他们会还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了活动内容,工作重点,管理形式和方法、步骤。

3、实现了学生从知到行转变的根本变化

一年多的实验,工作带来了太多的变化,他们所任班级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能自觉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能按照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去做,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已蔚然成风,学生各方面都要好于对比班学生,他们的行为在影响着其他班级的学生,对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4、发挥家长学校的纽带作用,协调能力明显提高

家庭是培养人才天然、永久的学校。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环境的良好氛围,积极配合课程改革,与学校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有的学员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在家长会活动上创新。一是在活动形式上创新,设立了“班级开放日”,实行“家长评教”活动。

其次,改革了家长会的形式,更新家长会内容,一改以前的“告状会”、“批判会”形式,提高家长会的技巧,使家长会更具有针对性、艺术性,更富有成效。

一个学员说:在家长会上,我有意创设和谐氛围,注重情感作用,让家长感觉既隆重又轻松,使之自然而然对班级乃至学校产生一种心心相印的感情。在会上,我改变谈话技巧,力求找出孩子的闪光点,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并让家长放心,乐于配合班级做好工作。同时,让家长“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样的家长会不仅学生不紧张,家长更是欢迎。

5、开展多彩的德育活动,丰富班主任工作内容

第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学员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思考,勤激励,勤交流,勤研读,勤总结。

第二,建立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即每月的学生量化评价单,及时地把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把意见及时反映到班级。

第三,结合有关纪念日。班级召开队会,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学员的班主任理论知识丰富了许多,管理班级的能力及教育技巧明显提高了,对班主任工作充满了激情。

十、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此项课题研究已顺利完成预定任务,取得了阶段成果,但距理想还有一定距离,实验成果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实施、完善和推广。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班主任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指导能力;继续实施跟踪调查活动,收集有用信息;继续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拓宽管理思路。通过研究一方面提升学员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生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

《小学德育活动》、《浅谈新时期班主任素质要求及其队伍建设》、《班主任素质浅谈》。

2009年1月15日

下载周口店镇农民培训模式和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口店镇农民培训模式和机制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务英语培训模式研究论文

    摘 要 根据商务英语特点和时代要求,在分析了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的体系。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商务英语 培训模式1 商务英语的内......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滚动——辐射 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对其进行培训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

    人力资源培训整合模式研究

    一、人力资源培训整合分析当今企业要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注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其实现知识差异化、技能多样化、能力综合化,增强其整体凝聚力和协同意识,使企业成为一......

    人力资源培训整合模式研究

    一、人力资源培训整合分析当今企业要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注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其实现知识差异化、技能多样化、能力综合化,增强其整体凝聚力和协同意识,使企业成为一......

    我国新农村新农民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新农村新农民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作者:李水山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1期 [摘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

    小池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小池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二O一O年在县农业局领导正确领导下,在县科教股阳光办业务指导下,小池镇农技推广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发......

    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总结

    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20xx年县农委、财政、团县委组织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为扎实做好新型......

    郑州市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解决机制研究(★)

    郑州市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解决机制研究 摘要: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本文以郑州为例,调查农民工工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关键词: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