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4年《法治江苏建设纲要》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印发《法治江苏建设纲要》的通知
(苏发[2004]12号)
各市、县(市、区)委,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党组(党委),省各直属单位党委:
现将《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建设法治江苏,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各级党委要扎扎实实地推进法治江苏建设,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建设法治江苏的全过程,促进江苏“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使建设法治江苏有利于“两个率先”发展的大局,有利于保护江苏人民的实际利益,有利于巩固党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领导。要把推进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作为建设法治江苏的核心目标,努力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建设法治江苏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要重在实践,鼓励基层各方面的创新创造,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政法机关要加强领导、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互为促进的工作格局。
中共江苏省委
2004年7月14日
法治江苏建设纲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建设法治江苏,是我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江苏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建设法治江苏,就是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进程中,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逐步实现我省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为有步骤地扎实推进法治江苏建设,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建设法治江苏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主法制完善、社会文明安定为基本目标,通过完善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等途径,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江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建设法治江苏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我省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人民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得到全面实现和保障,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规范和约束。具体内容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
──有比较完备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体现以人为本和富有江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体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更具效率、更加开放的行政管理体系,各级政府依法行政、高效廉洁、公正透明;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服务百姓的理念和能力普遍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
──广大公民自觉学法、用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社会弱势群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法律监督机制健全并有效发挥作用,社会信用制度基本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完备,社会治安良好,安全、诚信、规范的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全面建立。
3.建设法治江苏的总体进程:2005年前完成规划、动员、部署工作;2006-2015年全面贯彻落实本纲要的各项任务,基本实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区域的法治化目标;2016-2020年巩固全省法治化建设成果,全面提高江苏区域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水平。
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4.稳步推进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按照法治国家对执政党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党委与国家机关的关系,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的职能,支持国家机关切实履行各项法定职权。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各级党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实现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行使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畅通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与监督的渠道。稳步推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优化人员结构。切实加强对各级人大代表的培训,提高依法履行职权的能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6.完善公共权力有效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强化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和责任追究,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确保公共权力的行使公开、透明、科学、民主,合乎法律、顺乎民意。
7.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扩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积极推行“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等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开展创建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活动为载体,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重点内容,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切实加强基层自治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村(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全面实行村(居)务公开。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
8.完善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法规制度建设,加快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依法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消除体制性障碍。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宽市场准入,营造自主创业、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加快推进和完善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对自然垄断业务进行有效监管。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
9.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政府要率先加强诚信建设,努力提高社会公信力。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信用市场和信用中介机构,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10.依法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形成吸引人才、高效配置人才资源、保障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健全文化管理法规,培育和完善繁荣、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加强生态和环保法制建设,认真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法规制度,健全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法规、规章。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农村和农业生产法规制度,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11.依法监管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建设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地区和“放心消费城市”。依法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对公营垄断性部门和行业的监管,查处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依法规范各类中介机构及其服务市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运作。
四、加强地方立法,制定和完善适应区域现代化进程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12.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按照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以人为本和“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使地方立法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需要相适应。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护平等、诚信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为“两个率先”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
13.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相结合,使地方性法规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的需要。善于用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及时固定下来,重点加强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完善我省现代化建设急需项目的立法优先机制,依法调整规范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努力做到急需为先、以人为本、特色为重、质量为上。
14.认真贯彻立法法,坚持法制统一。严格执行地方立法权限,防止越权立法,防止地方性法规、规章与宪法、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相抵触;强化法规的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防止法繁扰民,防止和克服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和地方保护主义;坚持立、改、废并重,认真做好国家要求的法规、规章清理,及时修改或废止不适应形势发展、不符合客观实际或与上位法不相统一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防止其妨碍和束缚经济和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15.完善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立法调研,探索建立地方立法评估制度,实现立法项目和决策的最优化,增强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扬民主,严格立法程序,大力推行开放立法,建立健全立法听证、立法论坛、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通过媒体公布法规规章草案,广泛征求包括利益相关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意见,扩大公民了解立法、参与立法、监督立法的渠道和途径,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加快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法律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尽快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立法专业骨干队伍。
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6.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非政府职能向社会和市场的转移,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努力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效精干、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自觉接受监督。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17.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接受监督,形成法律授予行政权、人大和司法机关依法监督行政权的权力运行体制,使政府权力的行使切实受到法律的制约,侵权行为及时受到法律的追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政府审批行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规章制定及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审查工作,发现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及时予以修改或者撤销。强化政府法制工作,更好地为建设法治政府服务。
18.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责任配套制度建设,建立重大事项和问题的公示听证、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及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科学划分不同执法环节应当承担的责任,将行政执法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实行行政问责制,建立行政首长罢免、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的制度,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9.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执法新架构。科学规范执法职能,合理设置执法机构,改变多头执法和执法缺位、越位、错位的状况。优化执法人员结构,提高行政执法效能,降低行政执法成本,促进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化。
六、坚持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20.建设平安江苏,保障社会稳定。强化政法机关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强化治安防范,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构建“大调解”机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罪犯教育和改造质量。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法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创造政治安定、社会安全、人民安宁的社会环境。
21.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和监督政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坚决排除部门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对执法活动的干扰。各级党政机关要为公正司法提供必要的条件,严格将司法活动与经济利益相分离,建立抵制行政干预司法活动的有效机制。完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大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维护司法尊严和权威,为改革发展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22.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及功能,规范法律服务主体、行为、秩序和管理。稳步推进公职、公司律师及公证、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坚持并完善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两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质量监督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
23.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职业化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快改革司法机关人事管理制度,严格司法人员职业准入条件和程序,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严肃查处司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和惩治司法腐败。
七、健全监督体制,强化监督实效
24.加强监督体系建设,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纠。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为重点,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创新形式、保障效果。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加强权力制约,确保公共权力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
25.强化人大、政府、司法的监督职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加强对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监督,加大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监督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域的监督,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和严重违法的行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等层级监督和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强化对重要部门、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和绩效评估制度,确保各级行政部门依法严格履行职责。强化司法监督,着力健全司法救济功能,依法保障公民诉讼权利,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罪不究、违法办案、裁判不公等问题。
26.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规范程序、确保实效。加强人民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监督。健全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络,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27.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监督的重点对象,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八、深化全民法制教育,增强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28.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民主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的自觉性。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尊重人权等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9.加强对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人大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把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作为干部任命、使用和任职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大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其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和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与能力。
30.创新宣传方式,强化普法实效。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法治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法制节目、法制栏目的质量,增强可读性、可视性。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繁荣和发展法制文艺,丰富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把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1.实行法制宣传工作目标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有部署、有检查。把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加大投入,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制定科学的法制宣传教育评估考核体系,强化动态检查督促,确保《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贯彻实施。
九、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32.省委对建设法治江苏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纲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33.充分发挥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要围绕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江苏的部署,制定近期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要点,协调、指导、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江苏工作。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分类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党委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提供必要的保障。
34.健全全社会协调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以及群众团体要高度重视建设法治江苏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江苏工作延伸到各个领域和基层。加强法治江苏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加快推进法治化城市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区域法治化进程。适应建设法治江苏工作需要,大力开展省际区域协作。
35.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建设法治江苏的分级部署、分工实施的责任体制。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要根据本纲要,统筹协调、分步推进、分工落实。认真研究加快推进依法治省、全面建设法治江苏的重点、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找准工作切入点,提出阶段性、区域性的工作目标与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切实抓好区域、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以点带面,分层推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部署和要求,制定实施意见,并报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地方法规)
第二篇:法治江苏建设征文
我看法治江苏这十年征文
五监区 王石忠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将依法治国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了报告。法律是各类社会关系的反映,是各群体表达各自利益诉求的途径,是协调相互关系的润滑剂。法治建设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自《法治江苏建设刚要》颁布十年来,我省法治建设取得巨大的成果,为构建法治建设先导区,应对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局面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是立法更加科学民主
民主是立法的根基,是聚集最广大民意的法宝。立法体现民主,民主保障立法,这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善法、好法的产生,消除了恶法孳生的土壤。我省仅仅围绕“科学发展观”和推动“两个率先”的的目标,在立法上坚持各党派、各群体共同参与的原则,扎实做好立法听证,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举措,真正做到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表达了民意,使得各项法律、法规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反响,特别是在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起到了化解矛盾,保障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是执法更加严格
法律的生命在于严格贯彻执行,得不到严格执行的法律,就会沦为人治的附庸,祸国殃民的工具。在《法治江苏建设刚要》中,严格
执行法律被摆在了重要位置。每一部法律、法规的颁布都会有详细的执法细则对它进行规范说明,在法律地位上,始终坚持按照上位法和宪法优先,在实体和程序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各级政府机关始终将严格依法行政作为取信于民的基本要求,坚决打击歪曲、篡改法律本意和利用法律漏洞的行为。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治意识,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媒体和舆论监督,对于发现的违法执法行为严厉处理,对违法执法的人和事,不管涉及什么机关、什么职位,都要一查到底,坚决依法予以追究。
三是司法更加公开、公正
法律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法的必然要求,是司法活动的灵魂、存在的基础和最高价值追求。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对司法的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义应当实现,并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句古老的法谚说出了司法公开的要义。让司法的每个环节充满“阳光”,让每位法律关系人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一直是我省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公开辩护、公开宣判、法律文书网上公布、法庭直播等举措的落实,拨开了司法神秘外衣,让阳光洒到司法的每一个环节。
四是法制宣传更加深入
法制宣传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让人人知法,才能人人守法、用法。《法治江苏建设纲要》颁布十年也是普法宣传更加深入的十年,十年来,我省“五五普法”深入开展取得硕果,“六五普法”
进展如火如荼。经过十年的法治建设,我省法制宣传工作已经日益规范和成熟,法制宣传制度化、规范化日臻完备,普法载体更加多元,普法形式更加活泼和具有吸引力,各条战线中涌现出一大批勇于奉献、热衷普法的志愿者,普法工作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普法的形式和载体上不断创新,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和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制宣传网络已经建立。普法对象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从妇孺到儿童,从学生到农民工,人民的法治意识得到极大地提高,主动学习法律成为了一种时尚。
五是守法用法更加自觉
随着法制宣传的深入开展,法治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在人民大众中形成了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自觉守法、用法,维护法律尊严的认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变化比较突出的像农民工讨薪问题,以前农民工遇到拖欠工资问题,不知道如何维权,往往采取了一些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极端方式,既难以讨回欠薪也无法从法治层面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针对这种诉求,相关行政和司法部门主动介入,妥善解决,赢得了农民工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遇到类似欠薪、工伤认定、职业病认定问题时,自觉选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群众对法律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对司法公正的期盼越来越高,对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十年来,我省法治建设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为我省法治建设先导区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
不开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更加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无止尽,法治建设无止尽,让我们共同为法治江苏建设添砖加瓦吧。
第三篇:法治湖北建设纲要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鄂发〔2009〕16号
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
现将《法治湖北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建设法治湖北,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活动,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法治湖北建设工作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一场宏大的社会创新实践。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阶段性工作方案,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不断提高法治湖北建设水平。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9年7月17日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法治湖北建设纲要
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稳步扎实地推进法治湖北建设,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结合湖北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法治湖北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普法和监督等途径,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法治化,促进湖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执政为民、执法为民。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坚持法制统一。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进程中,推进法治湖北建设,落实依法治理的各项措施。
——坚持科学发展。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法治湖北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法治湖北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行动进程
3、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法治化。人民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得到全面实现和保障。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规范和约束。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各级领导班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和行为符合党章和宪法、法律的规定,党的领导方式得到有效改进,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
——形成较为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同步配套,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精神,体现湖北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行政决策、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健全规范,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效果得到社会公认,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基本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司法机关坚持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公正司法效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公平正义的司法权威充分彰显,法律尊严得到切实维护。
——推进依法治理、创建法治社会形成共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素质普遍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广大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广泛增强,信用体系比较健全。自主创业、公平竞争、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法治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法规规章。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护力度不断加大,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确立,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住房、饮水、交通、通信、电力、生态环境等方面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为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4、行动进程:第一阶段,在2010年前完成规划、动员、部署工作。将本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和相关要求,纳入各地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层层进行目标责任分解,提出和落实具体措施和办法。第二阶段,2011-2015年,全面贯彻落实本纲要的各项任务,基本实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区域的法治化目标。第三阶段,2016-2020年巩固全省法治建设成果,全面提高湖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三、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法治化
5、完善与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规规章。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建设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调节、服务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清理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消除体制性障----------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碍。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宽市场准入,营造自主创业、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规规章,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建立增长机制。重点围绕产业转移、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深化农村改革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及时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6、依法监管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法规建设,依法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对公营垄断性部门和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依法规范各类中介机构及其服务市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运作。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物权保护水平,完善投资保护措施。
7、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与现代信用体系相关的法规规章。加快建设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信用市场和信用中介机构,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政府要率先加强诚信建设,努力提高社会公信力,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加快开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努力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全面提高全社会信用道德水平,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8、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保障作用,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作,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切实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依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实现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依法建立健全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加大节能降耗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节能执法力度,实现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依法加强对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等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9、为“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提供法治保障。重点加强对武汉----------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等进行科学规划的法律服务。积极加强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在依法运作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形成共同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依法行政效能作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实现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形成扩大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确保“两圈一带”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四、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
10、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湖北建设全过程,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地方党委与国家机关的关系,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健康发展。健全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依法行使好地方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等法定职权。改进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优化代表构成,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发挥人大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协助政府推进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依法保障----------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政协委员的各项民主权利。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坚持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权益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全面合理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丰富民主形式,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依法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
11、加强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坚持法制统一,严格依法立法。根据湖北实际,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加强立法调研,健全和完善地方立法评估制度,实现立法项目和决策的最优化。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彰显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努力使立法工作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人民意愿。完善省委领导地方立法的工作制度,发挥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法规听证、审议和表决程序。加快立法工作机构法律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设高素质的立法专业骨干队伍。适应法治湖北建设的需要,制定和实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循。
12、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法治化建设,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严格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行政决策行为。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行使行政决策权,建立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评估和集体讨论等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决策跟踪评估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限和决策责任对等统一。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科学规范执法职能,合理设置执法机构,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优化执法人员结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行政执法新架构。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增强行政执法效能,降低行政执法成本,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依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提高行政复议绩效。增强行政管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效能意识,大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围绕规范公共资源配置权,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权力有效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
13、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完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法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平安湖北建设,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增强防微杜渐意识,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科学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规章,实现调处群体性事件及突发性事件有法可依,确保调处工作及时有效。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罪犯教育和改造质量。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强化治安防范,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监督制约机制,完----------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善司法保障制度,从体制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科学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一步强化司法机关惩治犯罪,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为改革发展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完善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教育、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注重法律服务体系在基层的有效延伸,把基层作为法律服务主战场,加大法律服务人力和财力投入,增强法律服务的主动性和机动能力,把在人口比例中占大多数的农民作为法律服务主要对象,重视基层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努力使法律服务网络覆盖城乡每个角落。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体制机制,加强法律援助质量监督和经费保障,切实保障法定援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14、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实效。加强对权力监督的法制化建设。使监督成为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监督实施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监督体系建设,以强化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为重点,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创新形式、保障效果。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增强监督实效和合力,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注重党内监督,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依法履行监督职能。要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计划财政审计报告和其他专项工作报告,加大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监督力度,坚决纠正各种执法不严和严重违法的行为,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明确民主监督的内容,完善民主监督的形式,健全民主监督的机制,畅通民主监督的渠道,切实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提高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成效。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等层级监督和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强化对重要部门、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和绩效评估制度,确保各级行政部门依法严格履行职责。强化司法监督,着力健全司法救济功能,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依法保障公民诉讼权利,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罪不究、违法办案、裁判不公等问题。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规范程序、确保实效。健全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络,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五、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法治化
1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湖北人文资源优势,弘扬湖北人文精神,提升湖北形象。
16、深化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公民民主法治观念。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结果作为任职重要依据;加大公务员录用考试和教育培训法律知识测查力度,把公务员法律培训情况作为公务员考核及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积极开展“源头普法工程”建设,真正做到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探索将法律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考试内容。以青少年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恋爱婚姻、身心健康、困难救助和犯罪预防为重点,做好普法教育和权益维护,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理念、制度、方式、载体的创新,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探索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公益基金、法制宣传工作者协会、法制宣传社会志愿者协会组织。充分发挥我省法学----------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研究资源优势,利用法学专家巡回报告会、法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大法治建设宣传力度。丰富和发展以宣传法治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文化创作,丰富和扩大法治宣传的载体,繁荣和发展法制文艺。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治知识,形成浓厚的法治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法制节目、法制栏目的质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文化与法律知识宣传的有机融合,把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增强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其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和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把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加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危害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加强妇女维权机制建设,加强妇女特殊劳动保护,依法促进两性平等和谐发展,营造全社会尊重妇女、关爱女性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妇女学法守法用法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17、建立完善文化法治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文化强省建设规划,加快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刚性约束制度,依法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长远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我省文物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定促进我省优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法规制度,促进我省文化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依法保护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依法保护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统计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培育和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依法管理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事业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18、加强网络信息传播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法规规章,为互联网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适应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变革、传播方式快速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坚持依法办网、文明办网,进一步推进行业自律,引导和督促各类网络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依法加强对网络传播行为的监管,建立制度化的网络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坚决打击互联网不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传播健康发展。针对网络传播特点和网络时代新闻传播违法行为的特殊性,不断推进网络传播法制的研究和建设。
六、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法治化
19、依法促进科教事业发展。依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国战略,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和办学条件差距。依法保障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法治的手段,依法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教育行政救济渠道畅通,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按照科学、民主、合法的要求,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提高依法管理学校的水平和依法治教的能力。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重点部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等各项任务,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我省科技法规规章体系,规范科技执法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强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依法管理,规范科技中介机构的行为,加强防治科研领域不法行为,依法防治学术腐败,维护科研诚信。
20、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逐步健全我省劳动保障法规规章,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就业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培训促就业,以政策促就业。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深化改革和宏观调节,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增长相适应。加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高效----------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快捷调处劳动争议。扎实推进工会维权及劳动仲裁机制建设,依法规范集体合同及工资协商行为,推动企业依法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共同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职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扩大保障范围,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维护职工的收入分配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21、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法律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完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依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与管护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法律服务力度。依法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激发农民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务中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努力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2、依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救助体系建设,营造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形成以社会----------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老年人、儿童、重大疾病患者、受灾群众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保障,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大社会保障方面执法力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依法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和完善卫生法规规章,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及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供法律保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依法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法治化程度。依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药品食品安全及计划生育等工作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七、加强法治湖北建设的组织领导
23、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建设法治湖北的目标要求,统筹规划、整----------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体推进、分步实施。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部门联动机制、情况通报机制、检查督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要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共性目标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法治建设工作考评体系,将法治建设工作考评情况与其他相关工作评先创优有机结合,加强责任奖惩措施,形成协调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24、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分级部署、分工实施的法治湖北建设责任体制。各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协调、指导、管理、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各依法治理办事机构根据纲要的要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和具体工作方案,提出区域性、阶段性及工作目标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强统筹协调、分步推进、分类指导。不断加强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用理论指导法治建设工作实践,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向前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实施意见,并报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第四篇:学习《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心得体会
学习《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心得体会
时代呼唤法治,人民期盼法治。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里,法治始终是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坚持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将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一、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全面依法治国,健全强有力的“法治”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法治社会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既包括对执政党、国家机关的要求,也包括对全体人民的要求;既包括对政府的要求,也包括对社会的要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依法治国都是不全面的。
毫无疑问,对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意味着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实行依法执政;对于立法、执法、司法等国家机关,意味着依法履行职权,不得滥用权力。但是,法治国家建设不限于此,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只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没有全民守法;只有法治政府,没有法治社会,都建不成法治国家。
二、法治社会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法治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它不是和西方法治模式相适应,不是要建立一个同党和政府抗衡的社会力量,而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自治制度等一系列领导制度、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相配套,把这些制度落实到基层,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得到体现。法治社会建设体现的不是西方的分权制衡模式,而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社会治理打牢法治基础。
三、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定有序。一切为了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法治中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是一座引领法治中国建设航船不断前行的鲜明航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为民的理念贯穿于法治中国建设全过程,司法机关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让公平正义渗透到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每个公民都能感受到公平的佑护、正义的阳光。
法治社会建设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法治社会建设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社会建设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法治社会建设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社会建设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价,成果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着眼于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观念不仅仅是执政党、国家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的事,它也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增强法治观念,人民自觉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才能使自己真正能够成为国家和法律的主人,使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要深入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普法工作克服形式主义,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密切结合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加强企业的法治教育,引导企业树立合规意识;要加强社会热点案(事)件的法治解读评价,传播法治正能量;要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要健全以“谁执法谁普法”为主的普法责任制,实现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清单全覆盖,把案(事)件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全民普法公开课。
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着眼于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要加强民生领域重要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理解民法典在社会建设领域“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加强疫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立改废释;进一步完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扶贫、慈善、社会救助等领域和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增强社会安全感,完善平安中国建设的协调机制、责任分担机制;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要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要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律师在调解中的作用,支持仲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着眼于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民守法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相互衔接、相互适应,法治社会建设同法治政府建设相互依托、相互配合。要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畅通公众参与重大公共政策的渠道;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切实加强权利保护,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做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要健全企业、职工、行业协会、商会在重大公共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制度机制;要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加强人权司法保护,加大涉民生案件的查办力度,通过具体案件的办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覆盖城乡、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证人民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要引导社会主体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引导公民理性表达诉求。
第五篇:《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学习心得一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把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
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全社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法治社会建设全面深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对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清醒看到,与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相比,法治社会建设还存在差距。因此,迫切需要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通过制定和实施纲要,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纲要的出台,对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共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法治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主要从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具体举措;第七部分是加强组织保障,主要就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纲要提出,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将“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作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为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纲要从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引导社会主体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技术进步让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更美好,但同时存在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网络侵权盗版甚至网络恐怖主义等违法犯罪行为。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治理面对的问题更为复杂。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之举和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针对网络空间治理中的突出问题,纲要就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提出了具体措施。
纲要从加强普法宣传、强化法律服务、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举措。一是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中,提出“积极组织疫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在“加强道德规范建设”中,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增强公民公共卫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识。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三是在“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中,提出“建立人民群众监督评价机制,促进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野生动物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不断提高”。四是在“增强社会安全感”中,提出“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暴力恐怖、黄赌毒黑拐骗、高科技犯罪、网络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遏制和预防严重犯罪行为的发生”“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升疫情防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如何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实施纲要统一起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并推进实施,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三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发挥公民、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法治社会建设的最大合力。
四是建立健全法治社会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制定法治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完善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
五是通过媒体宣介、举办培训、法治论坛等形式,推动全社会学习宣传纲要,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