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湖南建设纲要亮点解读[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0:4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治湖南建设纲要亮点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治湖南建设纲要亮点解读》。

第一篇:法治湖南建设纲要亮点解读

规范权力运行、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用法治的方式服务于民

----解读《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四大亮点

三湘大地,一场法治风暴正在持续刮起。

2011年8月2日,《法治湖南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公布实施。具体应该如何建设法治湖南?《纲要》勾勒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从提高各级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等12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建设法治湖南的50条具体措施。

总计55条、1.6万余字的《纲要》是推进法治湖南建设的“顶层设计”。建设法治湖南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地方性法规规章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公共权力运行规范,公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经济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在7月26日,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周强郑重地宣告。

多位法学界权威专家对《纲要》的四大亮点进行了解读:

规范党委依法执政

《纲要》选摘:改革和完善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 善党委决策机制;完善省委领导地方立法的制度和机制;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案例:2010年12月24日下午2时30分,湖南省宁乡县政务中心可容纳1200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该县2010年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测评大会如期举行。

14个行业和各阶层的代表上千人现场为52个职能部门、50个职能单位中层干部的政风行风建设进行现场测评,并当场统计,当场亮分。排名倒数一、二、三名的单位负责人,当场上台作整改表态发言。

宁乡县委书记黎石秋在测评大会现场发言表示,“经济发展环境与党风政风密不可分,经济环境出问题,根源还是党风政风出了问题。”

点评:党风所涉及到的问题正是如何规范党委依法执政。参与《纲要》起草的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屈茂辉说,这一点是《纲要》起草最难之处也是最大的亮点。这部分明确提出了改革与完善党委决策机制,不仅要科学界定各级党委的决策权,还提出了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从而将党委的权力晒在了阳光下,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度,通过推进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杜绝长官意志,防止决策的任意性。

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蒋建湘认为,党的执政方式应与执政的历史条件和目标任务相适应。在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单纯地依靠政策向综合运用法律调控和政策引导转变,由人治向法治转变。而实现“两个转变”,最关键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意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以法的方式在全社会推行。

推进问责法治化

《纲要》选摘: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坚持权责统一,有错必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逐步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中全面推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健全责任体系,严格责任追究。健全问责制度,规范问责程序,推进问责法治化。

案例:2010年1月5日13时40分,湘潭县谭家山镇立胜煤矿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经查明,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是,矿井提升机在提升过程中将电缆挂断,引起电缆短路起火。事故共造成多人死亡、下落不明,直接经济损失达2962万元。

两个月后,省委对该次事故中负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发出问责决定书,免去张束林湘潭县委副书记职务,建议按有关程序免去其湘潭县人民政府县长职务,责成湘潭县委书记陈忠红在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公开道歉。这是自2009年中央颁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实施以来,我省第一起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被问责的案例。

点评:湖南省法学会程序法学研究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认为,全面推行问责制是建设和打造法治湖南的重要制度性保障。问责制的核心环节是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体现为制度内容分为两个层面: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工作责任制是明确责任 和监督的制度,有利于清晰明确的开展工作和接受监督;责任追究制则是在工作责任制基础上对不负责任的作为或不作为,要求其承担不利后果。而所有这些又必须通过“规范工作程序”,“规范问责程序,推进问责法治化”等关键制度内容,将其体现落实。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纲要》选摘:依法落实村(居)委会民主选举制度,完善选举程序。规范村(居)级重大事务民主议事决策范围、程序和方式,凡涉及全体村(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应由村(居)民会议、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依法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案例:2011年3月2日,常德市桃源县二里岗居委会,52岁的村干部苏汉植每天进入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桃源县“村务公开”平台上,随意浏览几乎覆盖全县各村庄的账目、党务,从“生育指标到户明细”到“低保到户明细”等近50个项目,关乎村民切身的利益。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围观模式,覆盖了桃源县40个乡镇,705个村(居)和216个站所。无疑现代技术带来了乡土秩序的革命,人人拿起鼠标就可以监督村干部。

点评:“基于此,《纲要》将规范权力运行作为法治湖南的建设主 题,将落实好、维护好公民的合法权利作为法治湖南建设的红线。”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爱民说,“《纲要》将全面强化与扩宽公民参与的渠道作为法治湖南的建设重点,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普法活动,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与法律意识。其次,切实推行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让普通民众了解国家大事,提高参与建设的水平。同时畅通各种民意表达渠道,增加民众参与法治湖南建设的效果。”

加强普通公众的法治宣传意义重大

《纲要》选摘: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省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大力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鼓励和引导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办好普法节目、专栏和法治频道,鼓励和引导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案例: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印家山村的老汉钟和然希望能恢复他对一头水牛的所有权。2年前,他与邻居唐国珍合伙花了1200元买了这头牛,约定轮流喂养半个月。由于妻子病重住院,钟和然为此在医院照顾了3个月,唐国珍以他未履行义务为由独占了水牛。

今年1月,村里开设了法治工作站,钟和然决定去“碰碰运气”。在法治工作站专业法律人士的指点下,他进城找到了司法局申请法律 援助。随后在司法局的帮助下,问题迎刃而解,他领回了780元钱,钟和然喜极而泣。

村民正在向武陵源区喻家嘴社区法治工作站站长(左一)询问遇到的法律难题

法治工作站在社区显要位置公布了服务电话,接受百姓诉求

解读: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云良教授认为,法治工作站实际上是公共服务的创新,值得提倡,尤其是对法律的宣传作用极大。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莫于川皆认为,湖南应不遗余力地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普法宣传教育问题,莫于川举例,1996年,我国出台《行政处罚法》的时候,设置了多种程序规定,很多人不理解,“过街老鼠人人打,规定那么多,老鼠都跑完了,一个也打不上”,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同要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姜明安看来,制度与理念是互动的关系,因此,对公务员进行学习培训,加强对普通公众的法治宣传意义重大。

第二篇:法治湖北建设纲要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鄂发〔2009〕16号

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

现将《法治湖北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建设法治湖北,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活动,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法治湖北建设工作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一场宏大的社会创新实践。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阶段性工作方案,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不断提高法治湖北建设水平。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9年7月17日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法治湖北建设纲要

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稳步扎实地推进法治湖北建设,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结合湖北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法治湖北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普法和监督等途径,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法治化,促进湖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执政为民、执法为民。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坚持法制统一。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进程中,推进法治湖北建设,落实依法治理的各项措施。

——坚持科学发展。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法治湖北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法治湖北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行动进程

3、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法治化。人民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得到全面实现和保障。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规范和约束。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各级领导班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和行为符合党章和宪法、法律的规定,党的领导方式得到有效改进,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

——形成较为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同步配套,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精神,体现湖北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行政决策、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健全规范,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效果得到社会公认,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基本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司法机关坚持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公正司法效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公平正义的司法权威充分彰显,法律尊严得到切实维护。

——推进依法治理、创建法治社会形成共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素质普遍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广大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广泛增强,信用体系比较健全。自主创业、公平竞争、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法治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法规规章。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护力度不断加大,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确立,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住房、饮水、交通、通信、电力、生态环境等方面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为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4、行动进程:第一阶段,在2010年前完成规划、动员、部署工作。将本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和相关要求,纳入各地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层层进行目标责任分解,提出和落实具体措施和办法。第二阶段,2011-2015年,全面贯彻落实本纲要的各项任务,基本实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区域的法治化目标。第三阶段,2016-2020年巩固全省法治建设成果,全面提高湖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三、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法治化

5、完善与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规规章。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建设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调节、服务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清理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消除体制性障----------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碍。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宽市场准入,营造自主创业、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规规章,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建立增长机制。重点围绕产业转移、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深化农村改革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及时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6、依法监管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法规建设,依法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对公营垄断性部门和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依法规范各类中介机构及其服务市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运作。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物权保护水平,完善投资保护措施。

7、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与现代信用体系相关的法规规章。加快建设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信用市场和信用中介机构,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政府要率先加强诚信建设,努力提高社会公信力,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加快开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努力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全面提高全社会信用道德水平,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8、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保障作用,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作,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切实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依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实现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依法建立健全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加大节能降耗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节能执法力度,实现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依法加强对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等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9、为“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提供法治保障。重点加强对武汉----------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等进行科学规划的法律服务。积极加强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在依法运作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形成共同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依法行政效能作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实现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形成扩大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确保“两圈一带”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四、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

10、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湖北建设全过程,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地方党委与国家机关的关系,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健康发展。健全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依法行使好地方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等法定职权。改进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优化代表构成,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发挥人大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协助政府推进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依法保障----------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政协委员的各项民主权利。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坚持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权益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全面合理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丰富民主形式,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依法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

11、加强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坚持法制统一,严格依法立法。根据湖北实际,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加强立法调研,健全和完善地方立法评估制度,实现立法项目和决策的最优化。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彰显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努力使立法工作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人民意愿。完善省委领导地方立法的工作制度,发挥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法规听证、审议和表决程序。加快立法工作机构法律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设高素质的立法专业骨干队伍。适应法治湖北建设的需要,制定和实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循。

12、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法治化建设,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严格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行政决策行为。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行使行政决策权,建立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评估和集体讨论等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决策跟踪评估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限和决策责任对等统一。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科学规范执法职能,合理设置执法机构,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优化执法人员结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行政执法新架构。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增强行政执法效能,降低行政执法成本,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依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提高行政复议绩效。增强行政管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效能意识,大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围绕规范公共资源配置权,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权力有效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

13、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完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法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平安湖北建设,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增强防微杜渐意识,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科学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规章,实现调处群体性事件及突发性事件有法可依,确保调处工作及时有效。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罪犯教育和改造质量。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强化治安防范,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监督制约机制,完----------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善司法保障制度,从体制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科学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一步强化司法机关惩治犯罪,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为改革发展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完善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教育、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注重法律服务体系在基层的有效延伸,把基层作为法律服务主战场,加大法律服务人力和财力投入,增强法律服务的主动性和机动能力,把在人口比例中占大多数的农民作为法律服务主要对象,重视基层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努力使法律服务网络覆盖城乡每个角落。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体制机制,加强法律援助质量监督和经费保障,切实保障法定援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14、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实效。加强对权力监督的法制化建设。使监督成为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监督实施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监督体系建设,以强化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为重点,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创新形式、保障效果。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增强监督实效和合力,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注重党内监督,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依法履行监督职能。要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计划财政审计报告和其他专项工作报告,加大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监督力度,坚决纠正各种执法不严和严重违法的行为,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明确民主监督的内容,完善民主监督的形式,健全民主监督的机制,畅通民主监督的渠道,切实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提高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成效。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等层级监督和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强化对重要部门、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和绩效评估制度,确保各级行政部门依法严格履行职责。强化司法监督,着力健全司法救济功能,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依法保障公民诉讼权利,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罪不究、违法办案、裁判不公等问题。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规范程序、确保实效。健全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络,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五、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法治化

1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湖北人文资源优势,弘扬湖北人文精神,提升湖北形象。

16、深化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公民民主法治观念。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结果作为任职重要依据;加大公务员录用考试和教育培训法律知识测查力度,把公务员法律培训情况作为公务员考核及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积极开展“源头普法工程”建设,真正做到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探索将法律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考试内容。以青少年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恋爱婚姻、身心健康、困难救助和犯罪预防为重点,做好普法教育和权益维护,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理念、制度、方式、载体的创新,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探索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公益基金、法制宣传工作者协会、法制宣传社会志愿者协会组织。充分发挥我省法学----------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研究资源优势,利用法学专家巡回报告会、法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大法治建设宣传力度。丰富和发展以宣传法治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文化创作,丰富和扩大法治宣传的载体,繁荣和发展法制文艺。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治知识,形成浓厚的法治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法制节目、法制栏目的质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文化与法律知识宣传的有机融合,把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增强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其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和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把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加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危害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加强妇女维权机制建设,加强妇女特殊劳动保护,依法促进两性平等和谐发展,营造全社会尊重妇女、关爱女性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妇女学法守法用法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17、建立完善文化法治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文化强省建设规划,加快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刚性约束制度,依法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长远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我省文物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定促进我省优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法规制度,促进我省文化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依法保护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依法保护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统计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培育和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依法管理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事业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18、加强网络信息传播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法规规章,为互联网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适应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变革、传播方式快速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坚持依法办网、文明办网,进一步推进行业自律,引导和督促各类网络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依法加强对网络传播行为的监管,建立制度化的网络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坚决打击互联网不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传播健康发展。针对网络传播特点和网络时代新闻传播违法行为的特殊性,不断推进网络传播法制的研究和建设。

六、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法治化

19、依法促进科教事业发展。依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国战略,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和办学条件差距。依法保障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法治的手段,依法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教育行政救济渠道畅通,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按照科学、民主、合法的要求,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提高依法管理学校的水平和依法治教的能力。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重点部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等各项任务,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我省科技法规规章体系,规范科技执法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强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依法管理,规范科技中介机构的行为,加强防治科研领域不法行为,依法防治学术腐败,维护科研诚信。

20、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逐步健全我省劳动保障法规规章,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就业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培训促就业,以政策促就业。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深化改革和宏观调节,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增长相适应。加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高效----------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快捷调处劳动争议。扎实推进工会维权及劳动仲裁机制建设,依法规范集体合同及工资协商行为,推动企业依法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共同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职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扩大保障范围,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维护职工的收入分配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21、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法律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完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依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与管护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法律服务力度。依法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激发农民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务中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努力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2、依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救助体系建设,营造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形成以社会----------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老年人、儿童、重大疾病患者、受灾群众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保障,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大社会保障方面执法力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依法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和完善卫生法规规章,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及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供法律保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依法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法治化程度。依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药品食品安全及计划生育等工作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七、加强法治湖北建设的组织领导

23、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建设法治湖北的目标要求,统筹规划、整----------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体推进、分步实施。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部门联动机制、情况通报机制、检查督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要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共性目标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法治建设工作考评体系,将法治建设工作考评情况与其他相关工作评先创优有机结合,加强责任奖惩措施,形成协调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24、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分级部署、分工实施的法治湖北建设责任体制。各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协调、指导、管理、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各依法治理办事机构根据纲要的要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和具体工作方案,提出区域性、阶段性及工作目标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强统筹协调、分步推进、分类指导。不断加强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用理论指导法治建设工作实践,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向前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实施意见,并报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第三篇:法治湖南建设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推进法治湖南建设,推动企业全面深化改革

——法治湖南建设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通过对法治湖南建设的专题学习,我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入推进法治湖南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性等有了新的认识,理解进一步深化,并在工作中自觉用理论指导实践。下面我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谈谈心得体会:

一、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怀运集团作为企业,它的面貌是否改变,民生是否提高,主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是解决企业各种矛盾的途径。而要加快发展,实现超越,除了充分地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外,还得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不仅要靠素质,靠管理,更要靠法律。《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的出台,将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注入新的活力。

社会主义经济说到底就是法制经济,要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就得依法办事,讲诚信,守信用。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就得为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依法办事,提供各种优良的服务,为发展扫除障碍,不偏离,不错位,定好位,把握住航向,保障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保证快速发展、准确发展。比如,作为我们企业的驾驶员来说,就得在法律的框架内约束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做好行车安全等各项安全工作,安全才能出效益。从这个意义来说,法制环境也是关键的软实力,可以助发展腾飞。

二、提升自身法律意识

进行法治湖南建设专题学习,对我们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也是一种提升。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得依法而行,不能全凭个人喜好,看自己心情。也就是要消除个人意识、局部意识,避开个人的恩恩怨怨,不徇私情,不变通;不能拍脑袋、想当然,总凭感情或者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大局为重,以法律为准则,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律来约束。在我们企业,存在这种凭自己喜好办事的现象。作为我本人,我也深刻地反省到,曾经的自己年轻气盛,很多时候都是凭着自己的心情来办事,没有用严格的法律来约束自己。

所以,通过这次学习,我也认识到了今后的管理工作一定要以法律为准则,让我们的企业管理更为慎密,更为科学,从而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三、发挥领导干部在法治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企业的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法治湖南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按照徐守盛书记所说的,就是要做到“五个带好头示好范”。即一是在坚定“三个自信”上带好头示好范;二是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带好头示好范;三是在全面贯彻统筹协同上带好头示好范;四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民主体地位上带好头示好范;五是在抓推动、抓实施、抓到位上带好头示好范。

只有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这“五个带好头示好范”,才能将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推进法治湖南的建设,加快企业法制化建设,推动企业全面深化改革。

四、企业改革与法治建设的联系

省委书记徐守盛同志说过,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和保障。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是一个“破和立”辩证统一的过程。改革必须于法有据,没有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改革就很难形成制度成果,有的可能就会打乱仗,缺乏组织性、系统性,有的则不可复制和推广,缺乏可持续性。

当前,怀运集团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我们都深刻感受到了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难度大、要求高,任务十分艰巨复杂。需要我们依靠法治来凝聚改革共识、分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巩固改革成果,以法治为企业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徐晓明

2015年6月2日

第四篇:《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重点内容解读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重点内容解读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全社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法治社会建设全面深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对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清醒看到,与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相比,法治社会建设还存在差距。因此,迫切需要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通过制定和实施《纲要》,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纲要》的出台,对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纲要》提出的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

《纲要》提出,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纲要》的组成及重点内容

《纲要》共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法治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主要从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具体举措;第七部分是加强组织保障,主要就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纲要》提出,党的十九大把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

《纲要》指出,要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健全普法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要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完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和退役军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正当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促进社会规范建设,加强道德规范建设,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依法惩处公德失范的违法行为。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增强公民公共卫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识,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要加强权利保护,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引导社会主体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增强社会安全感,完善平安中国建设协调机制、责任分担机制,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要依法治理网络空间,通过立改废释并举等方式,推动现有法律法规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研究制定互联网信息服务严重失信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制定完善对网络直播、自媒体、知识社区问答等新媒体业态和算法推荐、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培育良好的网络法治意识,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网。

《纲要》还对加强组织保障提出了要求。

四、《纲要》将“加强权利保护”“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将“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为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纲要》从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引导社会主体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技术进步让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更美好,但同时存在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网络侵权盗版甚至网络恐怖主义等违法犯罪行为。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治理面对的问题更为复杂。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之举和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针对网络空间治理中的突出问题,《纲要》就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提出了具体措施。

五、《纲要》在疫情防控、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方面提出的举措

《纲要》从加强普法宣传、强化法律服务、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举措。

一是在第(五)部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中,提出“积极组织疫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在第(十)部分“加强道德规范建设”中,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增强公民公共卫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识。

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

三是在第(十三)部分“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中,提出“建立人民群众监督评价机制,促进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野生动物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不断提高”。

四是在第(二十)部分“增强社会安全感”中,提出“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暴力恐怖、黄赌毒黑拐骗、高科技犯罪、网络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遏制和预防严重犯罪行为的发生”“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升疫情防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六、抓好《纲要》贯彻落实的主要举措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实施《纲要》统一起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并推进实施,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三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发挥公民、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法治社会建设的最大合力。

四是建立健全法治社会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制定法治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完善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

五是通过媒体宣介、举办培训、法治论坛等形式,推动全社会学习宣传《纲要》,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把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为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权利,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坚实法治基础。

(二)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坚持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

(四)维护宪法权威。

深入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切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教育,组织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原原本本学习宪法文本。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宪法宣誓。持续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推动“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制度化,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人民群众自觉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积极组织疫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尊重司法裁判,维护司法权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全社会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健全日常学法制度,强化法治培训,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不断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引导企业树立合规意识,切实增强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法治观念。加强对社会热点案(事)件的法治解读评论,传播法治正能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普法,推进“智慧普法”平台建设。研究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

(六)健全普法责任制。

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清单全覆盖,把案(事)件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普法公开课。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注重加强对诉讼参与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把立法过程变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新出台法律法规规章的解读。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法治宣传。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引导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融媒体中心等媒体自觉履行普法责任。培育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普法活动的实践格局。

(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则,注重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的培育,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丰富法治文化产品,培育法治文化精品,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各地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推动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2020年年底前制定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

三、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领域法律制度,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社会规范,强化道德规范建设,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以良法促进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善治。

(八)完善社会重要领域立法。

完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扶贫、慈善、社会救助等领域和退役军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正当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全面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加强见义勇为、尊崇英烈、志愿服务、孝老爱亲等方面立法。

(九)促进社会规范建设。

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协调社会关系、约束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推动社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深化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加强对社会规范制订和实施情况的监督,制订自律性社会规范的示范文本,使社会规范制订和实施符合法治原则和精神。

(十)加强道德规范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美德善行,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评价、监督等功能,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依法惩处公德失范的违法行为。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增强公民公共卫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识。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注重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十一)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立完善失信惩戒制度。结合实际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加强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完善诚信管理和诚信自律机制。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强诚信理念宣传教育,组织诚信主题实践活动,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出台信用方面的法律。

四、加强权利保护

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有效维护各类社会主体合法权益。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社会主体要履行法定义务和承担社会责任。

(十二)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

制定与人民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和出台重大改革措施,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畅通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没有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公共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制度机制。健全企业、职工、行业协会商会等参与涉企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机制,依法平等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十三)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

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建立人民群众监督评价机制,促进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野生动物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加强政务诚信和营商环境建设,将产权保护列为专项治理、信用示范、城市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决定、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决定、行政征收决定等,依法予以公开。

(十四)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加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加大涉民生案件查办力度,通过具体案件办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探索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体诉讼制度。完善律师制度。强化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制度保障。加强对非法取证行为的源头预防,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健全案件纠错机制,有效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合法权益。加强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完善“互联网+诉讼”模式,加强诉讼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十五)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证人民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加强对欠发达地区专业法律服务人才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政策扶持,大力推广运用远程网络等法律服务模式,促进城市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有效缓解法律服务专业力量不足问题。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制定出台法律援助法,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众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加快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行业改革发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十六)引导社会主体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引导公民理性表达诉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引导和推动企业和其他组织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健康有序运行。强化政策引领作用,为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企业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助互信关系。支持社会组织建立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引导社会资源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倾斜。

五、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利益关系、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十七)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地方党委在本地区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作用的机制,完善政府社会治理考核问责机制。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十八)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推进市域治理创新,依法加快市级层面实名登记、社会信用管理、产权保护等配套制度建设,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使法治成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城乡社区依法治理,在党组织领导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区县职能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减负赋能原则,制定和落实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梳理村级事务公开清单,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开展法治乡村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推进基层单位依法治理,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普遍完善业务和管理活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平台和机制。广泛开展行业依法治理,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和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治理方式。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

(十九)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人民团体要在党的领导下,教育和组织团体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确保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加大培育社会组织力度,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推动和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开展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探索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十)增强社会安全感。

加快对社会安全体系的整体设计和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完善平安中国建设协调机制、责任分担机制,健全平安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2020年年底前制定“互联网+公共安全”行动计划。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暴力恐怖、黄赌毒黑拐骗、高科技犯罪、网络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遏制和预防严重犯罪行为的发生。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升疫情防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生产安全、破坏交通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发展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加强对贫困人口、精神障碍患者、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的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务。健全执法司法机关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工作衔接,加强对执法司法所涉人群的心理疏导。推进“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强化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基层基础。

(二十一)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加强矛盾排查和风险研判,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全面落实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深入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律师在调解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律师调解经费保障机制。县(市、区、旗)探索在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加强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工作,发挥行政机关化解纠纷的“分流阀”作用。推动仲裁委员会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纠纷解决,支持仲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六、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十二)完善网络法律制度。

通过立改废释并举等方式,推动现有法律法规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完善网络信息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互联网信息服务严重失信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制定完善对网络直播、自媒体、知识社区问答等新媒体业态和算法推荐、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办法。完善网络安全法配套规定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审查等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的规范引导。研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健全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大数据等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完善跨境电商制度,规范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行为。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等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二十三)培育良好的网络法治意识。

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润网相结合,弘扬时代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等工程。提升网络媒介素养,推动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和惩戒机制,推动网络诚信制度化建设。坚决依法打击谣言、淫秽、暴力、迷信、邪教等有害信息在网络空间传播蔓延,建立健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一体化受理处置体系。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制定网络素养教育指南。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深入实施中国好网民工程和网络公益工程,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二十四)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网。

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依法防范网络安全风险。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管理部门和网信企业的网络安全责任。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研判处置机制,健全网络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对网络空间通信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名誉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严格规范收集使用用户身份、通信内容等个人信息行为,加大对非法获取、泄露、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督促网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履行法律规定的安全管理责任。健全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执法联动机制。加强网络违法犯罪监控和查处能力建设,依法查处网络金融犯罪、网络诽谤、网络诈骗、网络色情、攻击窃密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打击互联网违法犯罪活动。

七、加强组织保障

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二十五)强化组织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地方各级党委要落实推进本地区法治社会建设的领导责任,推动解决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将法治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好法治社会建设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十六)加强统筹协调。

坚持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相协调,坚持法治社会建设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地方各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区法治社会建设统筹谋划,形成上下协调、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发挥公民、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法治社会建设最大合力。

(二十七)健全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对法治社会建设的督促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关于法治社会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制定法治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法治社会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二十八)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智库作用,大力打造法治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基地。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适时发布法治社会建设白皮书。

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贯彻本纲要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中央依法治国办要抓好督促落实,确保纲要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第五篇:七一讲话亮点解读

若干亮点如何解读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气势磅礴,内容丰富,提出了许多新论述、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约请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对若干亮点进行解读。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实际上是由两大板块和结束语组成。第一板块是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第二板块是面对今天、面向未来。结束语是寄语青年、继续奋进。它除了全面总结党的90年奋斗的光辉历史,高度概括90年来党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今后继续前进的大政方针外,还包含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是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以下就从这三个部分及其结合上阐析这篇重要讲话的亮点。

第一板块的五个亮点

亮点1:对党的90年奋斗历史做了大跨度而又精辟的概括:三件大事、二大理论成果、一个基本结论。这三件大事是指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大理论成果是指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基本结论是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虽然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都有大致的认识(其主要内容都离不开这三件大事),但是作这样宏观而精辟的概括,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

亮点2:对党的90年奋斗、创造和积累的成就有新的阐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篇重要讲话对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作了新的阐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讲话还宣布我们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亮点3:对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有新的概括:即4个根本点(4个“坚持”)。一是在思想路线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已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二是在党的宗旨上,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在组织制度上,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四是在党内制度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从这4个根本点上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这在党的文献中也是第一次。

亮点4: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严峻考验和风险有新的概括: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把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条件下党面临的严峻考验概括为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把面临的风险概括为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其中把当前党面临的风险概括为四大危险,这在党的文献中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我们这个党具有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

亮点5: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阶段性成果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整合:第二大理论成果明确界定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重申了党的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阶段性成果的理论整合。与此同时,这篇重要讲话对这个理论整合有新的论述。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明确界定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指出这个理论体系,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联系这篇重要讲话在第二板块中的相关论述,对于这个理论整合就看得更清楚了。这篇重要讲话在阐述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时指出,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阶段性成果做进一步的理论整合,是令人注目的亮点。

第二板块的五个亮点

亮点6: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了全面阐述:即5个“必须”。既然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则是至关重要的。这篇重要讲话从5个方面(即5个“必须”)叙述了这个问题。一是从思想路线上做了深刻阐述。这就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是从组织制度上作了深刻阐述。这就是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三是从党的宗旨上作了深刻阐述。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是从反腐倡廉上作了深刻阐述。这就是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五是党内制度上作了深刻阐述。这就是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这篇重要讲话的主要立论,也是极其重要的亮点。

亮点7:对新形势下党群关系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最突出的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根据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以往党的文献论述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党群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创造性实践之中。胡锦涛同志还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上述内容实际上是属于这个板块第一个亮点范畴的。由于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尤为重要,而且这篇重要讲话对此作了新的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所以有必要把它单列出来加以阐析。

亮点8:对面向未来继续前进的大政方针作了全面阐明:牢记一个规律,扭住中心走科学发展道路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加以概括。牢记一个规律是指,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这是已被我国30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所佐证的完全正确的规律性认识。

扭住中心走科学发展道路是指,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实际上是贯彻“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在现阶段的体现和要求。党的基本路线蕴含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篇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阐述了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面阐述了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篇重要讲话还全面阐述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一如既往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方针和最终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重申了我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以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今后以新的伟大实践书写未来美好篇章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亮点9: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了全面的有说服力的论述:一个“关键”和四个方面。这个亮点也是从这个板块的第三个亮点中单列出来的。因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这个问题国内外十分关注,而且又被一些西方媒体加以有意歪曲、甚至攻击。这篇重要讲话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了有说服力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直气壮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全面总结了党执政以来,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九大方面取得的成就。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存在“不完全适应”、“不完善”、“不足”等地方。三是明确指出了今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和路径(即一个“关键”和四个方面)。一个“关键”是指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四个方面是指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等。

总之,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有力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亮点10: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主动正视矛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个亮点也是第二板块中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分为大社会建设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社会建设即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的社会建设。这篇重要讲话主要是从小社会建设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部署。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篇重要讲话强调了在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背景下,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再次强调了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并且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结束语的两个亮点

结束语虽然不长,但是研读后令人感奋:我们伟大的事业自有后来人。令人自豪:中华民族的明天更加美好。这部分的亮点有二。

亮点11:充分表达了党对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即一个“深刻了解”,三个“永远热爱”。我们党是历来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都有重要的论述。这篇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高度重视青年,深切寄语青年。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胡锦涛同志还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一个“深刻了解”,三个“永远热爱”)。只有这样,广大青年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博,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亮点12: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迈向未来的蓬勃精神面貌: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胡锦涛同志在这篇重要讲话的结束语部分指出,90年来,我们党取得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胡锦涛同志再次描绘了党领导人民将要实现的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而且还深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迈向未来应具有的精神风貌。这就是在取得伟大成就面前,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胡锦涛同志最后指出,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这篇重要讲话的结束语部分,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责编/艾芸 美编/李祥峰)

更多专家解读

最大的学习,莫过于自己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书。我党90年历史的总结,非常简明扼要、实事求是、令人信服。特别是其中还专门承认党犯过错误,但是我们勇于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因为一个党90年了,会经历一些挫折和错误,问题是怎样进行处理和校正,用于指导以后的发展。对于党,最大的学习,莫过于自己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我党有这个特点,能正视错误、改正错误,依靠自身和人民的力量改正错误,所以保持了纯洁性、先进性。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张峰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成功的两个源泉

讲话的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成功的两个源泉:理论源泉。从指导思想来说,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90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理论源泉。力量源泉。从我们党和人民血肉联系这个角度来讲,人民是我们党能够取得这些伟大胜利的、伟大成就的力量源泉。

——中共中共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石仲泉

四个“不等于”之后的最严词警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大会上,总书记胡锦涛警告中共正在面临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两年前,在纪念中共执政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四个“不等于”,即“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永远不等于永远拥有”。很显然,这次提出的四大“危险”既是四个“不等于”的继续,也是四个“不等于”之后再次对中共党政官员提出的最严词的警告。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下载法治湖南建设纲要亮点解读[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治湖南建设纲要亮点解读[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题解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题解读 一、历史背景及实施纲要的意义 1、200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纲要”出台的背景: 一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主......

    法治泽州纲要

    2011年—2015年 “法治泽州”建设实施纲要 为了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泽州”建设进程,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省委依法治......

    法治湖南建设心得体会doc(精选五篇)

    坚持依法治国,推进工会法治化建设 ——“法治湖南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市委和集团公司党委安排,我参加了今年的“法治湖南建设”专题培训班。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汊涧镇“十二五”法治汊涧建设纲要

    汊涧镇“十二五”法治汊涧建设纲要 各村(居)民委员会、镇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巩固和发展“十一五”期间依法治市成果,根据宪法、法律法规和《天长市“十二五”......

    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规划纲要》决定十年教育改革方向 据悉,此次公开征求意见将是继去年1月后,《规划纲要》的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教育将......

    《幼儿园纲要》解读

    《幼儿园纲要》解读 背景: 一、《纲要》背景:全国第八 次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在政府领 导下,中、小、幼(0-18岁)整体幼教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二、颁布时间:......

    解读《发展纲要》

    《规划纲要》提出20字工作方针 "育人为本"是核心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0-09-01 11:37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吴德刚2010年8月3日9时,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亮点解读-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亮点解读 《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修订了,如此“老龄”的法律在我们当前的法律体系中是比较少见的,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