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 全面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积极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
全面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动员会议。我公司在省、市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被列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单位。“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活动,在全国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进行首批试点。全国一共**家,**省**家企业,**市只有两家企业。其中就有我们公司。这是上级领导对我公司过去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是公司的荣誉、更是公司全体员工的荣誉。下面就 我公司如何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创建“标准 好行为企业”的重要化良性。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重要保证,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标准化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企业标准化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技术和管理性活动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管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标准化工作正是把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的管理,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守和重复使用的准则,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经济规模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并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实现对企业的科学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二是企业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标准化工作是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标注化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更新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同时也可以节约原材料和能源。贯彻实施新标准的过程也是应用和推广新技术的过程,先进的技术标准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科学技术的成果只有通过制定和实践标准这个桥梁才能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因此,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实际上也是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过程。三是企业标准化是保障安全生产,维护职业健康和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直接有关,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政府,企业和员工都普遍关注企业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特别是由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多地参与,各国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的管理差异使各国在成本价格和市场竞争中存在不公平因素,普遍要求重视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的标准化,并在世界范围内采用统一的安全卫生标准已是大势所趋。例如,我们公司现在通过的GB/T28001的认证,就是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标准。同时,为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只要我们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认真贯彻和实施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就能防止生产过程中各种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危险,从而保证企业生产正常有序地进行。此外,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条件,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我们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去年通过的GB/T24001的环境认证,就是采用国家标准化组织ISO14001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四是企业标准化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产品的质量管理,实质上是标准问题,没有先进的标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衡量一个产品质量的高低的依据是标准。标准不仅对产品性能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测量检验直到安装储蓄,运输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全过程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生产企业执行的是国家强制性产品标准,只要我们在各个生产环节中认认真真做到了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我们公司的**质量就一定会是高品质的。五是企业标准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标准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标准化就是把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是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标准在企业中又是有约束力的技术规范,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准则,保证企业活动“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使人们自觉约束行为。因此标准化不仅在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协调,组织和桥梁作用,也是依法治厂,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前提。以上五个方面论述了企业标准化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企业标准化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现实意义,深刻认识在我们公司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活动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把试点活动开展好。
为了加强创建活动的领导,公司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任组长,**任副组长兼管理者代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领导小组的成员,负责本单位创建活动的领导工作。各单位的综合管理体系内审员是本单位具体负责标准化工作的专(兼)职标准化员,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设在**部,负责组织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公司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活动中来,认真完成公司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各单位的领导要把创建活动和标准化工作列入自己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
二、明确任务,精心组织,“保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试点工作如期完成。
2003年国家重新颁布了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共计四个,他们是GB/T15497、GB/T15496、GB/T154968、GB/T19273,这四项标准是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规范性文件,根据文件要求,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地法律、法规、方针政策。2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化体系。3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
5、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7、参加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以上七项任务也是我们公司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试点的工作任务。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有公司标准化主管部门根据上级对试点工作的要求,制定我公司在试点期间总体计划安排,明确任务,分清职责,齐抓共管,按计划进行。二是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一次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宣贯教育和培训活动,使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有关人员都能获取到相关标准的学习资料并受到培训。三是组织专门班子编制本公司标准体系表。编制公司的标准体系表,需要各部门的大力配合。首先要对公司现有各类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工作岗位上的指导文件加以清理、汇总、分类,并登记造册。其次要对本公司各专业管理和技术管理部门新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行搜集,整理,对已废止或修订的标准要及时更新,尽量获取有效版本。对应该采用但尚末收集到的相关标准,要积极搜集获取,利用这次机会做好补缺拾遗工作。再是对公司历年来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主管部门应该进行一次“回头看”。从内容,时效性等方面检查一下,凡不符合要求的要修订,遗缺的要补定。以上是编制公司标准体系表的基础工作,要求公司各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工作。四是做好综合管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两个体系的结合工作。目前,我公司实施的综合管理体系,其管理范畴只包括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个方面,企业其它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等活动,虽然也涉及到,但深度不够。特别是技术方面的文件(标准)在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等原则上,有的程序文件并不能完全满足标准的要求。因此,无论在管理范畴上,还是在文件制作要求上,符合管理体系不能完全代替企业标准体系,综合管理体系只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把这项结合工作做好,在综合管理体系基础上,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公司标准化体系。五是做好试点运行期间的监督,检查和总结工作。企业标准体系建立起来后即投入试运行期间,根据上级规定,试运行为三个月。从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标准体系建立滞后,但各类标准或标准性文件以及综合管理体系文件或早或已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趁试点之际利用这段时间对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 文件的可行性,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价,找出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加以改进,各单位都要写出总结报告,交标准化主管部门,并由公司组织管理评审。六是做好迎接外部确认的各项准备工作。国家标准委和省,市标准化主管部门对今年列入试点单位的企业,在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后,由企业向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确认,对通过确认且达到3A以上的试点企业颁发“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证书,并向社会公告。为此,我们公司应做好确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本公司的标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这项工作由公司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工作,其次是申请确认的有关资料的准备,再是公司标准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到企业来指导,提供标准化方面的信息咨询,帮助公司做好试点工作。
当前,公司各项工作很多,希望同志们统筹安排,群策群力,按上级要求如期完成试点工作各项任务。
三、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体系,推动公司企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根据本公司单一产品的特点,建立我公司的标准体系,是以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产品标准及其配套的技术标准和为实现技术标准的要求而建立的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而组成。下面就本公司如何建立标准体系讲几点要求。
1、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
技术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主体,一般包括本企业所采用和贯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技术指标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技术标准一般有:技术通用标准、监测检测试验方法及备技术标准,设备、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企业及其信息技术标准、产品包装、储运营销服务技术标准以上及以上生产过程中能源、环境职业健康和生产安全、工业卫生等技术标准。上述各类技术标准除产品标准我们贯彻执行的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外,其它技术活动所使用的标准,近年来我们还没有很没有很好地总结,借次机会各类专业技术主管部门应认真学习企业标准化有关文件,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健全我公司的技术标准体系。2.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的建立
管理标准体系是为了能够保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而建立的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则是为了确保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的实现而建立的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也是由企业所采用和实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指定的企业标准所构成,主要包括管理基础标准、经营综合管理标准〔含方法、目标、计划、财务、人力资源、营销、行政等项管理〕采购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设备、基础设管理标准,能源、安全、职业健康、环境等管理标准,涵盖了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活动。公司通过对质量、环境、职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建立了一部分有关管理专业方面的程序文件,因此,要求各专业管理部门现对本单位过去所指定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一次自我评价,管理标准不健全缺项要尽快补定,、内容、时效、格式不符合要求的也要提出修订计划加以修改。特别强调但是我们各专业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和了解本专业方面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其最新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我们公司的企业管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工作标准是针对本公司设置的所有工作岗位而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由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标准和某一群体的通用工作标准以及为了保证工作标准的实现而制定的考核标准所构成。制定工作标准即要考虑调动岗位上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要保障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人生安全和减少职业危害。工作标准制定的水平高低直接能反映岗位上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地制定好本单位的工作标准。岗位工作标准一定要上岗位,由于现在岗位人员变动较大,新员工较多,因此上岗前的培训应结合岗位工作标准和岗位工作应知应会等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和考核力度,岗位工作标准不能锁在抽屉里,一定要发到工作人员手上,或抄写上墙,便于大家学习和使用。
最后,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做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各项工作,借此东风,把我们公司的管理水平再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
一、企业的含义 西方国家将企业定义为: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动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的组织,对某种事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讲究效率的经营,以求到达创造利益的目标。
我国一般认为: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营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利、利益和责任。
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 其一: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营利为目地的经济实体(我国的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具有一般企业的共同属性。作为生产力组织,它与资本主义企业没有区别,即都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但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彼此则有所不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讲究利润,但它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通过经济核算,包括利益核算,促使其生产经营集约化,其根本目的是创造更多的生产成果,以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其二: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国家统计局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了法人单位的划分依据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二、企业经济运行 企业的经济运行体现为一个个循环周期的无穷反复。但它并非是一个永远走不完的圆圈,而是有它自己运动的轨道、起点和终点。轨道的两端都连接着社会、连接着市场,促使社会总需要的满足和社会产品价值的体现。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 企业运行的内部条件(四要素)
1.人力要素。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决定企业经
营成果的核心。
2.物力要素。企业的物力要素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
3.财力要素。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本金,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4.信息要素。
企业运行的外部条件
1.经济体质环境。最基本的宏观环境。
2.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经济杠杆、手段进行
宏观调控和管理,作为经济杠杆有财政杠杆、金融杆杠、价格杆杠和外汇杠杆等等,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形式条件下,可利用不同的经济杠杆进行调节。税率调整、利率升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国家采取不同的金融政策或紧缩信贷,控制投放,或放宽信贷、扩大投放,对市场。对企业的生产和建设影响很大,且影响社会总供给和物价总水平。
3.市场竞争环境。
4.思想文化环境。包括人们的价值观点、传统习惯和思想心态等方面的内容。
思想文化环境,实际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所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对于国家建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一样,补课偏废其一。
第三篇:积极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
积极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 为我市第三产业建设服务
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标准委和省局的要求,下大力气抓服务标准化工作。从宣传教育入手,引导并帮助服务企业增强了标准化意识。在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服务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市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先后制定发布了20多项地方服务标准,并完成了10多项服务标准的调研和起草。受到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欢迎,规范了部分服务行业,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服务标准化工作基本情况
(一)从宣传教育入手,引导和帮助服务行业增强标准化意识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市没有把服务作为产品管理,对服务标准化的管理缺乏力度,影响了服务质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诸多方便。但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质量和如何评价服务质量问题也随之反映出来。服务应讲究规则,服务必须用标准进行规范,服务呼唤标准化。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需要什么,就应贴近什么。因此,我们决定加强服务标准化工作,把开展工业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应用于服务业。我们首先从宣 传标准化法律法规入手,帮助和引导服务企业提高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增强规则意识。先后召开不同类型服务标准化工作会议20多次,举办服务标准化学习班和服务标准研讨会、调研会和服务标准宣贯会50多期。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为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年年初,我市召开了全市服务标准化工作座谈会。服务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起步晚,要求高,难度大。为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搞好服务标准化工作,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服务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市政府财贸办公室、交通局、城管局、民政局、人民银行青岛支行、崂山风管委、市社科院、市通讯公司、市交运集团、浮山后社区及有关服务行业管理部门分管标准化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增强了服务管理部门与企业领导的标准化意识。他们认为,服务行业应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应向消费者和广大用户明示自己的服务承诺。许多服务企业认识到,标准是质量的依据,没有服务标准或不按标准经营,服务产品质量就不可能得到保证,就会失去竞争能力,企业就没有出路。提高了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会后印发了《全市服务标准化座谈会会议纪要》
(二)加快制定服务标准,帮助服务企业建立标准体系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些国家、行业和地方服务标准。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我们进行了认真贯彻。如,结合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4A级景区、景点,我们在全市范围内认真贯 彻了国家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系列标准。在防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把有关公共服务场所环境及卫生要求的国家标准宣传贯彻到了所有重要的服务场所等等。
我国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风俗习惯不一,对服务标准化的需求也不一样,很难用国家标准统一。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为了适应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各服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要求,加快了制定服务标准的步伐。截止目前,先后制定发布了洗染业服务质量、崂山风景区游览服务、崂山景区景点解说、崂山游览交通、摄影业等级评定及服务质量、物业管理服务、城市供水服务、城市燃气服务、城市供热服务、公共交通服务、客运出租汽车服务、美发美容、餐饮业经营服务、饭店业经营服务、城市二次供水、定点屠宰、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维修、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连锁商业零售业服务、面食品生产、销售管理等20多项地方服务标准。我们还根据服务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制定企业服务标准,使每个职工明确各项服务,要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在服务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贯彻实施GB/T15496系列标准,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有的区市开始在服务企业开展标准登记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认真组织实施服务标准,规范服务企业的经营行为 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实施。为了发挥标准的规范作用,我们十分重视对制定发布的服务标准的贯彻实施。在每一项标准发布后,都要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召开宣贯会、新闻发布会。将标准中 的有关内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和掌握标准的内容,通过舆论和消费者监督,促使有关服务企业按标准服务,规范经营行为。使标准得到了有效实施。洗染服务质量标准发布后,青岛市洗染业行业协会以标准作为管理依据,把标准的主要内容印发给全体会员单位贯彻实施,并专门召开了标准宣贯会,宣传贯彻了标准内容,并请全国知名的洗染专家到会介绍了有关洗染业务知识。他们说:“一个标准规范了一个行业”。
摄影业等级评定和服务质量标准发布后,摄影企业标准上墙,严格按标准服务。青岛市摄影业行业协会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标准”,先后对提出申请的27单位的经营场地、设施设备、技术力量、经营能力、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以及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清洁卫生进行了认真考评和综合论证,评出6家摄影专业特级店和10家彩色扩印特级店。实行授牌、挂牌服务,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据不完全统计,仅摄影行业协会就依据标准圆满处理了摄影投诉和纠纷30多起。青岛热电集团把实施城市供热标准与打造“暖到家”服务品牌、实施亲情化服务活动结合起来,制定并印发了“贯彻标准实施意见”和“供热服务质量考核细则”,对标准指标进行分解、落实,保证了标准的有效实施。通过对物业管理服务标准的宣传贯彻,使物业企业明白了应该承担的义务、责任;业主明确了物业企业应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并可以按标准要求来衡量接受的服务是否达到合格要求,真正做到明明白白的 消费。
为了督促标准的实施,我们还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项标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实施。如,今年会同市城管局组成联合对《城市供热服务质量要求》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供热企业重视贯彻实施标准,及时处理了用户投诉,保修处理及时率达到100%。综合服务满意率达到98.5%以上,明显好于往年。青岛日报、晚报等新闻媒体均做了报道。
(四)开展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探索社区服务标准化的路子
根据省局的安排,自去年开始我市在市北区利津路社区、威海路步行街社区和北仲家洼社区开展了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为了找准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切入点,我们多次召开社区标准化工作研讨会。根据社区对服务标准化比较生疏,缺乏标准化的理念的实际,决定试点工作分为 “学习、宣传、发动”、“制定社区服务标准”和“贯彻实施标准、总结推广经验” 三个阶段进行。
我局会同有关单位召开了四次社区服务标准化座谈会,专门编写了社区服务标准化讲课提纲,两次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辅导,讲述和介绍社区服务标准化知识大家学习了社区服务标准化知识。制定有关社区服务标准,建立社区居民与单位共同遵守的 行为规范,让标准化工作渗透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居民素质,促进社区文明建设,使人们活动空间管理更有序,生活更安逸。我们整合社区服务标准,制定社区服务规范,建立社区服务标准体系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了社区搞标准化工作的同志结合服务标准文本的实例,具体进行了建立社区标准体系、制定标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五)服务标准化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 我市实施“名牌战略”和“质量兴市”,培育了31个国家名牌产品。服务企业也纷纷参与了争创名牌活动。服务名牌产品要有质量要求,就是要有标准,要向社会做出明示。通过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强化了管理,优化了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我市服务质量。涌现出了“96111服务热线”、燃气行业的“玉明服务”、供热服务的“暖到家”、供水服务的“润万家 ”、排水服务的“惠万家”、通讯行业的“情传万家”等众多服务品牌。青岛市交运集团制定了并实施10多项企业服务标准,为 “情满旅途”服务品牌提供了标准支撑。青岛市物业管理办公室以地方物业服务质量标准发布为契机,在全市200多家物业企业中广泛开展贯彻地方标准,评选“十佳物业”,创建“绿色物业”和优秀住宅小区(大厦)活动。全市31个小区获“青岛市优秀住宅小区” 称号,其中:13个小区被评为“山东优秀住宅小区”,3个小区被评为“国家优秀住宅小区”。服务标准化全面提升了我市服务管理水平和城市形 象。
二、几点体会
(一)服务标准化工作应贴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时,就应主动靠上去服务。做政府关心,群众有要求的事情,才能一拍即合。没有效果的工作不做。近年来,消费者的卫权意识明显增强,应重点做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二)服务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有关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应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即,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协调管理全市服务标准化工作,在制定标准时,由我局统一立项,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各有关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分工管理本行业、本部门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织本部门、本行业进行调研、起草标准及组织专家审核论证。在地方服务标准发布后,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实施。
(三)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制定地方服务标准,就在身边实施,稍有不合理的地方,就会带来不少反应,直接影响贯彻实施。因此,要始终把标准有效性和适用性放在第一位。
制定标准一要内容齐全,二要合理公正,协商范围应广泛。为了把住标准质量关,使每一个标准能真正起到规范服务企业和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作用,在标准起草时,要就标准的内容在有关部门或单位中进行多次沟通。凡是作为争创各级服务名牌的质量依据的应制定地方标准。制定标准应确保消费者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获得有关知识(教育)权、受尊重权和对接受的服务进行监督和建议的权利。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还要要求充分考虑服务业的现实情况、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特点及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做到既有现实性,又具备前瞻性。在注重内容先进合理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了标准的可操作性。
(四)服务标准化工作,不可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是今天制定发布了标准,明天就会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标准仅仅是开始,组织实施标准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规则意识,是一个漫长的宣传普及标准化知识的过程。因此,必须为服务标准化做出投入,必须做长期、扎实、细致的工作,不可急于求成。
我们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仅仅是开始,离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在国家标准委和省局的领导下,做好服务标准化工作,为规范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建议:
1.建议国家标准委对需要在全国统一的服务产品抓紧制定国家标准,如健康服务、金融服务、物业技术标准等。对有些发展不平衡、要求有高有低的服务项目或受地区习惯影响的服务,主要应制定地方标准。标准的有效性应波及辖区范围,否则,就不要制定。
2.各地抓服务质量工作,创服务品牌,不能没有标准。争创服务品牌需要标准支撑。没有标准,服务质量和服务品牌是没有办法衡量的。没有标准,品牌就成了口号,有了标准才能进一步规范服务产品,规范服务行为,巩固与发展品牌,并便于社会监督。
第四篇:企业党建经验材料:三三模式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企业党建经验材料:三三模式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2019年,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局党委的要求,**公司党委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公司首要的政治任务,并结合公司实际,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子,以“打造坚强堡垒、树立先锋形象、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投运”为主题,走创新型、特色化党建之路,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公司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近年来,公司党委以服务中心大局为目标,以提高组织力为重点,开启了“三三模式”,即“三个创新、三个加强、三个实施”的党建工作模式,以此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立足“三个创新”,让基层党建工作“亮”出来
一是创新思路,试行党支部书记持证上岗。公司作为“探索建立党支部书记持证上岗制度”试点单位,8月初印发了《管道二公司基层党支部(总支)书记持证上岗管理办法》,设置了脱产培训、认证考试、积分管理三大核心环节,要求党务工作者都要参加取证培训,鼓励公司中层干部参加培训并取证,逐步实现基层党支部书记“先培训后取证,先取证后上岗,无证不上岗”。9月中旬组织了为期5天的脱产培训,课程内容灵活多样,专题辅导、案例教学、现场模拟、实地观摩、学员交流等方式,后由管道局党委组织部组织闭卷考试,23名党务工作者通过了考试,专职党支部书记全部通过。
二是创新方法,坚持党支部书记活动日。自2010年以来,公司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将党支部书记活动日作为一项制度,根据当年施工生产情况,集中1-2天时间组织党支部书记学习交流,已连续开展八年,形成调研材料30余篇,并将调研成果应用于日常党建工作之中,对其应用成效进行跟踪,以此来不断的固化成果。在给基层党组织书记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和讨论的平台的同时,促进了公司党委和基层党组织之间的纵向沟通,加强各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和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创新载体,打造红色阵地。把建设“红色阵地”和繁荣“红色文化”作为主攻方向和亮点工程,为基层党建工作搭建了平台,进一步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2018年初,公司党委充分利用办公区、楼道长廊、文化广场等现有场所,紧紧围绕党员教育,在公司文化广场建立开放式党校,借助公司文化广场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展示党的光辉历程、企业发展历程及现场授课等形式,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观念。我们还在公司机关、基层办公楼创建了党员活动室,为基层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和学习交流提供了场所;基层多家党支部搭建了涵盖党建文化、廉政文化、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党建文化墙,进而形成了“1个开放式党校、多间党员活动室、数面文化墙”的综合教育阵地体系,深受党员的喜爱。目前,公司党委正在将单个活动室、文化墙的建设,逐步连接,形成党建文化体系,最终实现党员教育基地的阵地体系建设。
二、做到三个加强,持续完善党建责任制考核机制
1.加强互相融合,落实党建与生产经营三同步。以“四合格、四诠释”岗位实践活动为抓手,确保部分重点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考核。坚持“跳出党建抓党建”,做到“见缝插针”,把党建工作的触角伸入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不断拓展党建工作领域,进一步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提高融合度。
2.加强指标量化,党建责任层层落实。根据上级党委党建责任制考核整体安排部署,结合公司党建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党建责任制考核细则,量化指标、层层分解,年初与支部书记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日常采取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做到工作常态化、内容清单化、考核过程化,年终将考核情况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推优相结合,将“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3.加强机制创新,建立党建工作“三查”式考核机制。结合党支部晋级达标考核工作的创新机制,将“两查两谈一报告”思路开拓延伸,建立党建工作“三查”式考核机制,即:清单式检查、交叉式询查、参与式督查,定期开展考核,以支部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做到工作常态化、内容清单化、考核过程化,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推优相结合。目的在于让各基层党支部认真总结党建工作,分析支部存在问题,研究整改实施意见,推动整体工作开展,切实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先进性建设,突出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融合生产经营工作。
三、实施三项工程,推进党建工作实起来
一是实施“引领工程”,实现党的政治优势与公司管理结构相融合。公司将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党建内容纳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坚持党建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强化各级班子党建工作“主业”意识。在领导体制上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牵头修订完善《党委工作规则》和《公司工作规则》,为建立完善公司党委和行政运行规则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创造条件;在运行机制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在决策程序上坚持规范有序,组织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强化党组织参与决策企业“三重一大”事项的力度,为院党委和院重大决策、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政治保障。同时以“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为抓手,抓好党员思想阵地建设,公司党委年初组织党员签订《党员承诺书》,坐实管党治党责任,提高党员争做先锋的行动自觉。
二是实施“夯基工程”,实现党的组织优势与企业价值增效相融合。公司坚持党组织建设融入中心工作,把促进生产经营管理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国外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和国内中俄管道、晴隆抢险、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的勘察设计、质量安全、策划管理等中心任务,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党员先锋岗”、“党支部达标晋级”、“党员身边无事故”、“卓越党员师带徒”等特色主题活动,明确细化党建工作的重点目标任务,实现典型带动、全员参与、作风转变、工作融合。加强党建信息化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宣贯学习相关模块及具体流程并逐一开展实践活动,形成标准化党建工作模式。对照管道局巡察组反馈的基层党建问题,针对政治、组织建设与选人用人方面积极对照整改,落实台账销项制度,加强质量把控,修订完善一体化制度20余个,同时加强干部思想教育、选拔任用、干部轮岗交流等管理工作,坚持把巡视整改成果应用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促进企业进一步严格规范。
三是实施“育才工程”,实现党的人才优势与企业创新引领相融合。公司全面结合战略要求,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项目,完善人才成长的多通道发展,建立6序列、8职级、20职等的专业职级体系,完善多级岗位上升序列,加快推进专业技术、项目管理等岗位序列实施,实现专业管理、专业技术和项目管理通道间的有机接轨。着力开展党员干部“两培养一选拔”工程,推进人才干部素质提升,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举办多期“中层干部、骨干人才培训班”,有针对性的帮助干部员工弥补知识空白、经验忙去、能力弱项,把符合条件的骨干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结合公司“全面国际化、适度多元化”的战略加强培养国际化人才,建立“I
LOVE”国际化人才评价模型,为掌握人才特点、用好人才、制定人才管理及发展规划提供数据依据,组织开展“英语流利说”、16期“国际讲坛”与“技术论坛”等内部常态化交流,参加培训的人才干部达x余人次,同时紧密围绕企业需求,打造面向基层的“80后”年轻干部培养链,设置技术专责助理岗,先后推荐选拔x余人,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人才交流及内部人力资源融合。仅供参考
第五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提升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提升
摘 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为中心,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有效的一种管理途径。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效能来提高服务质量,创立良好的行业声誉,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存在的问题以及运行体系有效提升的措施。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企业建立一项系统的、必需的质量活动准则,以达到质量目标,这个准则就是质量管理体系。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体系一定是可以满足顾客需求和相关业务方认可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运行效果是否能够被准确的评价和测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以满足市场需求及顾客需求为前提,这是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企业制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目标、质量记录、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均应按照以上原则进行。在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目标进行科学分解,然后将各层的任务或目标分配给相应的岗位人员,从而保障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2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及配合,这就要求企业应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水平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员工能够准确、深入的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工作任务及各项要求,从而达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企业质量管理目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3.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指企业在生产或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质量管理文件中的相关要求及标准,将各质量指标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合理运作的过程。
3.2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具体方法如下:企业各部门按照相关的文件要求,对本部门内部各岗位职能的工作效率和效果进行数据统计,记录相关的数据信息及其他信息,然后对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对不合理部分进行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在不断的实践、改进过程中完善的。影响单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分析
4.1 追求短期效果,缺乏日常质量意识和信念支持。职工的质量意识直接决定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只有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提高了,严格按照体系和作业标准执行生产过程,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但在实际的体系运行过程中,很多企业的职工质量管理意识淡漠,现场操作不规范,严重影响了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4.2 信息沟通不畅,人员教育不到位。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职责清晰、权限明确、接口严密的运行系统。但是许多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明、部门相互推诿等问题,严重违背了建立质量体系的宗旨,使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形式化。
4.3 评审和体系审核流于形式。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可以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问题得到纠正和改进。但是,在企业每年的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产品质量抽检活动中,因为人情世故等原因,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流于形式的检查甚至使广大职工产生了“检查不过如此”的负面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1 有些企业认为只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就相当于管理水平已经达标,所以企业把通过认证作为推行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这种错误的认识极大程度地歪曲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所在。“通过认证”这只是一个结果,而努力通过认证这个过程才是真正具有意义的。企业要通过建立体系这个过程,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
5.2 对产品形成过程认识不准确,会有权限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出现,这些是过程与过程之间存在不合理的衔接现象导致的。有些工作无人问津,有些工作多人插手,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直接影响质量体系的建立。有些管理者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范围,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也不清晰,难以顺利的贯彻质量体系的方针政策。还有些体系文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文件发放前,没有做到充分的准备和评审,从而导致体系文件要么繁琐要么简单,缺乏执行力度,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不符合体系运行的操作流程。
5.3 体系运行中规定执行不严格。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传统观念与做法,导致很多工作不能严格按照新规定执行,不能做到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新体系的运行还会增加一些相关文件和记录,无形中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这样导致员工产生了抵触情绪,降低了工作效率,文件执行力度下降。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管理层不能及时整改,缺乏合理的应对措施,改进程序也一再被耽搁,严重影响体系的执行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提升的措施
6.1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企业领导或管理阶层的重视及支持,是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的首要因素。企业领导或者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应积极投入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中来,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的确立、管理内容的制定、各标准的执行等各项内容全力支持,为企业基层员工树立典范,从而激发全体员工参与的热情。为保障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视,首先应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前,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之能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其次,重视基层员工的意见及建议。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直接责任人,企业应充分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及建议,不断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6.2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企业质量管理的提升,不仅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更需要有效的执行和实践,否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毫无意义。为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的有效性,应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企业应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中的每个岗位职责进行科学分工,合理划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及质量标准,防止出现质量问题无人负责的现象,同时也减少重复管理造成的资源浪费。
6.3 坚持持续改进的方法,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不同,其质量管理的核心也不同,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为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在对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过程中,应紧抓质量管理的核心。企业质量目标的确立要符合科学性、合理性,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序同样也需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操作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有效性。
6.4 做好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完善需要领导支持,全员参与,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管理体系的改进及完善,需要科学的评审机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主要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其中内部审核居于主要地位。企业应设立专业的内部审核部门,选拔有能力的人员担任内审员的职位,并对担任该职位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以确保审核工作的时效性。企业还可以与外部单位进行交换审核或者联合审核,在审核过程中互相借鉴,提升企业内部的审核质量;另外企业还可通过第三方的力量,做好企业的外审工作。外审是提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外在动力,主要工作人员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有优秀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利用不同行业专家的审核力量,可有效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结束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因素,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是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需要领导支持、全员参与、动态管理,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孙静.浅谈如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9).[2]于文娟.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J].中国化工贸易,2014(25).[3]刘艳兰,马诗允.浅谈监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J].房地产导刊,2013(22).[4]郭子雪,张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综合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