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市国税系统开展基层建设的思考(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2: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我市国税系统开展基层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我市国税系统开展基层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新形势下我市国税系统开展基层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我市国税系统开展基层建设的思考

榆林市国家税务局

姜海雄

基层建设是税务部门永恒的主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我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和首要任务。

从我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的现状来分析,以往的基层建设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至1998年是起步打基础阶段;1999年至2001年是达标上台阶阶段;2002年至2003年是巩固和飞跃阶段。1994年机构分设后,国税部门面临着固定资产投入、征管基础改善、机构和人事改革等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四年多的投入、疏理、整合和改革,基层建设初具规模。紧接着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两个转移‛并制定了《全国税务系统基层建设纲要》,全市国税系统积极响应,快马加鞭,利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基层建设的全面达标。2002年至2003年,新的局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就如何巩固并使基层建设工作实现质的飞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决定利用两年时间在全系统开展‚210国道文明走廊‛和‚307国道文明走廊‛创建活动。通过文明创建这一有效载体,不仅基层建设成果得到巩固,而且实现了质的飞跃。截止2003年,受国家级表彰的单位有3个,受省、部级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有18个。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我市基层建设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在认识上,思想跟不上形势,习惯于用旧的思维方式看待基层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一劳永逸思想,认为基层建设我们已经全面达标,还是老一套,无须重复建设。二是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不同程度地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三是部分县区局领导成员理论知识、管理水平、领导艺术和科学发展观有待提高。四是政治思想和法纪教育工作不到位,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队伍建设尤其是税收现代化知识还需不断加强,部分单位制度落实不力。五是机构设置、职能配备、组织体系不够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南北县区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即影响了工作效率,又影响了税收事业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深化基层建设工作,切实加以解决。

一、对基层建设定位的思考

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全国税务系统基层建设纲要》指出:基层税务部门是指直接负责税收征收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的一线单位。省局明确全省基层建设的重点对象是县区局。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转变观念,在认识上要明确基层建设的定位。

这一定位的确立同时也符合我市国税系统的实际,是一个战略性的决策。第一,社会经济发生的深刻变化改变了国税部门税源的分布状况,从我市各征收机构执行税收计划来看,仅‚一窗式‛管理的纳税人和城区分局收入就占到各县区局总收入的80%以上,这充分说明国税征管工作的重点已由农村转为城市或城区。第二,随着交通、通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现代化,城乡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加之我市新的起征点调整以后,使许多基层税务所的存在已经没有必要。第三,税收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征管手段,税务机关和广大纳税人征纳双方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征税和纳税已成为现实。第四,通过去年的积极探索,不少县区局对基层单位的业务和人员已进行了调整和重组,有的甚至完全撤回了基层所人员。第五,随着近年来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下,对一般纳税人实行‚一般式‛管理,90%左右的税款实行了集中征收,县区局已经成为税收管理的基点。

这样一来,传统意义上的基层的概念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基层的真实情况,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随着经济税源向城市集中及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税收征管改革深化,把基层建设扩展至县区局,并以此作为重点顺理成章。可以说,基层定位的变化是税收征管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开展基层建设工作思路的思考

新形势、新标准,如何全面贯彻总局和省局对基层建设工作的要求,如何开展新时期基层建设工作,思路是什么?

我市国税系统新时期基层建设的思路是:‚以县区局为重点,以机关和基层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围绕‘五个建设’,实现‘五项目标’,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具体为,五个建设即: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五项目标即: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和服务规范。十个方面的工作是:优化领导班子建设、推进组织体系建设、突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管理基础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活跃税收文化建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细化思想政治建设和搞好工作生活环节建设。

三、基层建设工作切入点的思考

新定位给基层建设带来了许多变化,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结合我市国税系统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调整机构。新定位意味着基层征管机构要进一步收缩,但并不是将基层所的人员、办税场所等简单地向上收。我市国税系统南、北实际相差甚远,情况大不一样,在基层税务机构的调置上要做到‚求实、规范、高效‛。求实,就是在设置机构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县区局目前的纳税环境、纳税人和税源分布情况。规范,就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统一内外设置机构的名称、级别和职能。高效,就是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纳税人多、税源集中、有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要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管理和服务,如北部六县。税源少没有发展的要撤并机构,依法实行委托代征或巡回征收等,如南部六县。

(二)定岗定责。新定位实现了税收执法权的上收、集中、制约和规范,同是还使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即实现了专业化的分工和人力资源重组,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设置新的岗位、制定新的岗位职责和新的工作流程等。

(三)抓‚软件‛。要打破一些税务干部存在着抓基层建设就是建办税服务厅、盖房子、买车子、添机子的模糊认识,改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在‚软件‛上下功夫。‚软件‛不仅仅是文书档案和征管资料等,而包含着如制度建设、服务质量、纳税环境、干部培训、文明创建等诸多内容。

四、基层建设工作措施的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基层建设应以‚努力完善,深化创新,着力提高,争创一流‛为工作方针,统一思想,周密部署,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开创基层建设工作新局面,实现第二次飞跃。

(一)统一思想,坚定目标。

各级税务机关要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基层建设是保证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税收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税部门的队伍形象和社会影响,是税收事业成败的关键。为此,各级国税部门领导和广大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好《纲要》的学习贯彻。《纲要》赋予了基层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是新时期基层建设工作的指导性大纲,要真正了解《纲要》提出的基层税务部门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建设标准。要广泛征求基层税务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制定出具体实施意见和工作目标。

(二)突出重点,协调发展。

基层建设要突出两个重点:即对象在县区局机关,内容在‚软件‛上。要紧紧抓住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健全税收工作制度、夯实征管基础、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几个重点内容,强化措施,抓好落实。要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软件‛要大力加强,‚硬件‛也不能放松,不能搞‚单打一‛。改善机关面貌,创造‚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的工作环境。及时总结经验,市局应在适当时间召开基层建设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以加强对基层建设工作的指导。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基层建设涉及干部队伍、基础设施、税收征管、税收信息化、税收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许多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因此要加强领导,齐抓工管,形成合力。要实施统筹规划,将基层建设与‚创佳评差‛和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实际效果。

(四)严格考核,提升质量。

为了确保基层建设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提升基层建设工作质量,市局应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办法和考核标准。加大对工作的考核,促进基层建设的全面发展。

五、影响基层建设的几个问题

随着新时期基层建设的定位和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

(一)人员重组问题。根据我市国税系统的实际情况,南部六县机构撤并后会出现部分‚富余‛人员。而北部县如神木、府谷又缺少人员,如何实现人力资源重组。人员调配会涉及到人的思想、组织、家庭、生活等许多方面,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研究。

(二)后勤保障问题。在新的基层格局下,有的县局都将集中办公、集中生活,如原农村所的部分同志在县城无家居环境,这将如何安置。县区局的办公、生活区都需要相应扩大,并要有充足的交通工具,才能保证新形势下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我市国税系统在过去基层建设时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新建或装修了所有的农村税务所,许多县区局基层农村税务所固定资产总额占到了总资产的70%左右。撤并后这些固定资产如何管理、处置,需要建立新的管理办法。

(四)干部管理和成长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没有了基层税务所,干部管理缺少了一份活力,干部的成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不利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等等。

第二篇:国税基层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早在1997年,省国税局率先把基层定位在县市局,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坚持抓基础强基层,国税系统县市一级基层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机关面貌焕然一新,税收征管日渐科学、规范和精细,队伍建设得以加强,人员素质明显优化,社会形象不断改善。

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县市局以下的基层单位作为整个税收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基础,落实贯彻落实税收政策和从事税收征管查的执行者,提供纳税服务的直接窗口,培养和锻炼人才的摇篮。在国税系统多年来的基层建设中,却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甚至还有边缘化的趋势。为此,笔者大胆揣测:省局在开展国税基层建设十多年后,再次推出“基层建设年”活动,正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把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切实解决好基层建设中不断出现和仍然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确保国税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县市局以下基层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队伍难带。一是基层人才难留。以笔者所在县市局为例,乡镇分局平均在编人员不足10人,却要管辖2—4个乡镇的税收,有的分局1个税收管理员要在2—3个乡镇来回奔波,其工作环境和工作量可想而知。乡镇工作太苦太累,还要起早贪黑,照顾家庭极不方便,是基层单位留人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二是人员素质偏低。由于过去进人门槛较低等历史原因,现在一些40岁以上的人员,大多第一学历都不高,文化基础不厚,后天学习不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有爱学肯钻,出类拔萃者,也大多被县市局调到更重要的岗位;三是工作动力不足。由于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依然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和干多干少一个样,既使干的事多,打破的碗多,也是吃亏不讨好。一些人认为在既不多津贴,又不多奖金的情况下能在乡镇坚持,就已经很不错了,致使责任心和上进意识严重缺失,服务意识淡薄,对工作敷衍了事。另外,在基层分局工作大多数人很难在做事中体味到成就感。人心不齐,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人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队伍谁都难带。

(二)税收难管。一是能力不适应。乡镇分局大部分干部的文化知识,业务技能以及税收信息化与专业化征管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如企业财务知识的欠缺,很难有效开展税收日常巡查和纳税评估工作,对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很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查账,实施管理的能力较弱;二是政策变化快。近年来,国家经济受世界形势和转轨影响,新的税收政策出台频繁,部门法规变化更快,有的行业管理规定(如农产品加工、废旧物质回收经营、商贸等行业)更是朝令夕改,使基层实际操作的工作量和难度加大;三是权责不对等。由于税收管理日趋精细化,很多管理规定都尽可能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要求税收管理员对纳税人开具的收购发票的真实性履行签字手续,不签可能影响纳税人的正常纳税申报,签了又可能会把纳税人弄虚作假的违法责任转移到税收管理员身上,致使税收管理员产生不想管、甚至怕管的消极思想。四是人手太少。由于乡镇税收既零散,收入块头又不大,一般不会把“又红又专”的人员放到基层,造成乡镇税收特别是农村税收还处于一种粗放式和突出式管理方式,管理相对薄弱,甚至缺位。

(三)负担较重。一是文山会海仍然牵扯着基层单位,特别是基层领导的时间和精力,地方党政、上级主管部门哪级的会议都要参加,哪级的检查和汇报都要应对;二是对口联系的部门多,工作量大,让基层工作有时出现顾此失彼,或者虎头蛇尾的情况,无法静下心来抓基层建设等重点工作;三是税收应用软件和报表资料过多,据统计,国税部门目前应用的各类软件多达十几个,要报送的报表资料表有几十种,管理软件和报表资料“政出多

门”,没有实现有效衔接和信息共享,严重耗费基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在加大,工作效率和质量却没有多大改观。

(四)经费不足。基层分局作为县市局以下的一级单位,再小也肝胆俱全,不管是地方党政还是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工作,不管是单位内还是单位外的工作,不管是税收业务还是行政管理工作,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没有哪一项是不要花钱的。目前,基层分局的人头公用经费只不过5000元/年左右,这一标准连保证正常的税收征管和机关运行都十分吃紧,哪还有财力去搞机关建设和部门联系?哪还有财力去保证干部的绩效考核奖励和业务培训?公用经费的严重不足,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基层单位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运行质量。

二、建设县市局以下基层单位的基本思路

县市局以下基层单位存在的问题较多,有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有机制和体制原因造成的,有内部和外部原因造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下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中,各级领导对县市局以下的基层单位应予以重点关注,按照科学发展观思路和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把基层建设中最基础部分进一步夯实,以利国税事业健康发展。

(一)重心下移。要把基层单位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一要真正重视。县市局以下基层单位是国税工作的基础的基础,关系到国税职能的发挥乃至国税事业的兴衰,各级领导和县市局机关各科室要有两手向下抓基层、全心全意为基层的责任意识,全面推进基层单位尤其是基层分局的建设;二要真心支持。坚持重心向下转移,资源向下倾斜,确保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真心实意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从而立足基层打牢管理基础,促进国税工作基础全面提升;三是要真情关心。对基层干部职工要真情爱护,为他们创造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激励他们更加珍惜工作岗位,进一步夯实构建和谐国税的思想基础和工作阵地,推动国税事业科学发展。

(二)试点运行。要想在短时间内把基层单位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都解决的,每个基层单位的建设都同步上,受人财物等主观观多方面条件限制,实在有些急于求成。因此,可选择1—2个基础较好的基层分局,突出其规范化基层建设的特色,找准定位,把握要求,进行先行试点。同时深入组织调研,制定整体规划,提出具体措施,积极研究对策,在试点运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行。这样既可节约成本,避免少走弯路,又可把基层建设工作做得更稳、更实。

(三)整体联动。一是让先行试点单位率先享受改革实惠,这是对其过去工作业绩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基础较差的基层单位的建设,要加强工作督促和指导,力争缩短同步发展的时间,甚至赶超先进;二是要为基层单位建设创造条件。县市局要加强与基层分局所在地党政和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对上要加强基层建设工作汇报,争取建设项目所需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三是要充分发挥纳税人的积极性。加强基础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做好税收工作,税收工作大部分都涉及到纳税人。因此,在基层建设中让纳税人积极参与,建言献策,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设,将更有利于基层建议的纵深发展。

三、建设县市局以下基层单位的对策

(一)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基层分局班子建设。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大力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作好学习自查、整改、落实、规范提高等各阶段工作,让基层领导干部凝聚思想,提高对基层建设的认识;二要加强组织建设。主要是要选配好综合素质较高,行政执行力较强的基层分局班子,本着用好中年人,培养年轻人的原则,不断加大在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力度,激发干部在基层干事业、谋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通过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基层领导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能力,在群众中发挥核心和表率作用。

(二)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契机,增强基层队伍战斗能力。着眼国税基层建设的长远发展,突出抓好干部的个人素质和整体战斗力。一是抓好在职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推广“效益性”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利基层干部掌握完成本职工作的本领;二是坚持岗位练兵。认真抓好各种形式的“比业务、比能力、比技能”的岗位练兵,优先安排基层一线干部参加各类能手的考试竞赛活动,努力营造干中学、学中干、实干出人才、干出成果的良好氛围;三是鼓励互相学习。基层单位的人员结构一般都是老少搭配,年龄大的理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方法成熟,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对于年轻同志,则应侧重发现他们的特长,结合工作绩效,鞭策和鼓励他们担当重任。四是树立先进典型。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先进引路作用,积极引导基层分局推选和争创市级、省级“优秀分局长”和“先进工作标兵”,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体在各个层面的工作中争先创优。

(三)以健全各项制度为基础,理顺基层工作管理机制。一是加强业务督导。要根据基层税收征管的特点,按照执法程序、征管业务流程、岗位责任体系的要求,统一操作规程并加强示范和指导,以促进基层税收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二是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理顺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基层的工作标准和业务标准,建立以目标管理考核为总揽,以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和征管质量考核重点的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实现从“人管人”向“制度管人、机制管人”的转变;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可借鉴和采取私营企业管理办法,加大绩效考核的奖励力度,拉大经济待遇差距,同时辅以政治待遇,切实营造“劳者多获、能者多得、强者多升”的工作氛围;四是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树立强烈的为基层服务、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和观念,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上级布置任务、安排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切实精简会议、少发文件、整合应用软件、共享信息资源、减少报表资料、减少检查评比,切实为基层、为纳税人减负,以便集中精力抓税收管理;五是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切实抓好以职能性服务为根本、权益性服务为重点、,程序性服务为基础的税收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纳税服务质量,拓展纳税服务空间。

(四)以落实公用经费为保障,确保基层建设再上台阶。各级领导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基层单位的调研研究。要在现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优先安排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物资配备,以利基层单位进一步改善办公、生活、学习条件,切忌不要让基层单位在各项建设的经费上,想歪心思,动歪念头。进一步改善开展税收征管工作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软件、硬件环境;进一步改善基层干部的住房、医疗、交通、食堂餐饮等方面的福利待遇,最好针对基层单位设立单独的津贴、补贴和奖励政策;多开展一些有益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搭建展示才艺、陶冶情操的舞台,帮助干部解决一些

实际困难,以保障干部职工安心基层工作,乐于基层工作,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数字基层、规范基层、阳光基层、文明基层建设取得实质成效。

第三篇:新时期下国税基层建设工作思考

基层是国税事业发展的基石,是税务部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全面实现税收职能的实践者,也是税务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大力推进基层建设,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国税工作至关重要。

一、我省国税基层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这几年来,我们坚持按照“改革为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建设”的原则,在推进基层建设上进行

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着力加强基层国税部门的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全省国税系统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是科学定位基层建设的基本内涵。早在1997年,我们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将基层定位在县市局的工作思路,并先后于1997年、2001年对基层征管机构进行了两次大的撤并,全省有近30个县市局撤销了所有的征管分局,使县市局成为征管查、业务与行政管理合一的全功能基层机构,国税基层征管机构由组建初的1200个收缩到200个;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确立了“网络建设到县,数据处理到市,信息集中到省”的建设目标,大力推行税款集中征收、硬件集中建设、信息集中处理、人员集中办公,赋予了新时期基层建设新的内涵。

二是总体把握基层建设的工作思路。这几年,我们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强基层建设,使基层国税工作始终沿着理性的轨道健康发展。一是抓治队促治税。认真贯彻“治税必先治队,治队务必从严”的指导思想,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依法治税、完成收入任务的根本措施,一手抓教育,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一手抓管理,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执法水平和廉政意识。二是抓基础强基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各级基层国税机关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广大基层干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基层的工作手段和管理方式更加先进和完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加强税源管理、入库管理等基础性征管工作,确保了基层税收管理质量的稳步提高和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三是抓机制建基层。这几年,我们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范的工作制度,通过深入推进“两权”监督,强化了对基层容易出问题的环节的制约,有效防止了不廉行为的发生;通过实行经费报账制度和预算外资金集中管理制度,规范了基层财务管理;通过推行基层工作岗位责任制,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四是抓机关带基层。为了发挥好机关对基层的表率和带动作用,我们坚持以“三个一”为龙头,突出抓好一把手、一个班子、一个机关,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结合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学查改”活动,认真查找机关在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了有效的整改,更好地发挥了机关对基层的示范作用。

三是及时调整基层建设的工作重点。按照信息化、集约化管理的基层建设思路,我们把基层建设的重点逐步由乡镇机构转移到县市一级国税机关。在基本建设上,重点建设县市局机关。到目前,90%以上县市局办公楼建设已经完成,省局明文规定,一律停建乡镇分局所有基建项目;在资金投向上,重点投入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到县的目标,重点投入干部培训教育,开展全员岗位业务培训,全员统考,五个系列能手竞赛,全面提高了干部素质;在班子建设上,重点抓好县(市)局班子建设,省局举办了“十佳县市局长评选活动,相继举办了县市局长培训班和科级干部培训班,不断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素质,增强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在干部素质建设上,由于明确了思路,抓住了重点,促进了基层国税部门的机关面貌、工作环境的改善,实现了基层国税机关两个文明(物质、精神)相互促进、两个素质(政治、业务)共同提高、两个形象(内部、外部)相得益彰的目标。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我省国税基层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基层面貌焕然一新。由于思路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基层建设的效果明显。到目前为止,全省国税系统已形成固定资产总额达35亿元。县市局除少数单位在建外,其他已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全系统已贯通了省、市、县三级高速宽带网,建立了以ctais、防伪税控、出口退税等应用软件为主体的业务管理体系和以办公自动化、税务网站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系,使信息化已覆盖了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技术、从应用到管理、从业务到行政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工作方式深刻变化。这几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信息化建设,一手抓税收改革;一手抓机器控税,一手抓机制管人。全面推进信息化支撑下的税收征管、人事、机构三位一体改革,使基层国税工作效率和征管质量大大提高,实现了科技与管理、机器与机制的有机融合。不仅实现了基层机关工作方式、管理模式的重大变化,带来了基层税收征管的一场深刻革命,同时也促进了广大国税人员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的巨大转变,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能适应税收现代化管理的基层国税干部队伍。

――队伍素质不断优化。一方面,通过分层次、多途径地开展教育培训、全员考试、能手选拔等活动,营造了一个你追我赶、奋发向上、争当能手、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培养了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结构合理的国税干部队伍。目前,全系统国税干部85%以上已达到大专文化水平,并涌现了一大批计算机、征管、稽查、会计、写作等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切实加强以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为重点的“两权”监督,推动了廉政建设和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使基层干部的执法行为不断规范,有效防止了各种不廉行为和不正之风的发生,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社会形象不断改善。这几年,全系统以争创文明单位和青年文明号为载体,大力开展了税收文化建设和服务型税务机关建设,不断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赢得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树立了基层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几年来,系统上下精神文明建设层次不断提高,全系统建制单位都被授予县以上文明单位称号,其中130个基层单位在新一轮评比中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人大组织的行风评议中,国税部门大都名列前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省国税基层建设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推进集约化、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必须研究相关的管理配套措施;在推进征管改革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快业务重组和职能调整,以建立适应税收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新型税收征管体系;在基层队伍建设上,还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动力不足、活力不够、苦乐不均的问题等。

二、对新时期基层建设工作的思考

基层是我们做好国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认真把握基层国税工作规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以促进国税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要创新理念。随着经济和社会集约化、信息化、知识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们所讲的基层建设,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层建设,而是建立在科技兴税基础上的基层建设;也不再是小农经济、计划经济时代的基层建设,而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基层建设;不再是分散管理、粗放管理下的基层建设,而是集约管理、科学管理下的基层建设。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们推进基层建设的着力点,就是如何科学地利用有限的资金一手加快信息化建设,一手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适应集约化管理的要求,有效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国税部门的工作效率;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内部管理监督,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基层国税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要明确目标。下一步基层建设的目标就是,以县市国税机关为重点,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以税收管理现代化为目标,深化税收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税收服务,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国税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基层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营造融洽的征纳关系,塑造良好的国税形象。简而言之,就是要建设数字基层、规范基层、阳光基层、文明基层,逐步实现基层税收信息的电子化、业务管理的标准化、办税操作的透明化和管理理念的人文化。建设数字基层,就是要通过整合内外信息资源,搭建一体化的电子平台,构建网上国税,实现业务处理的网络化,从而实现所有的工作都上机,所有的信息都入网的目标。建设规范基层,就是要引入质量管理理论,按照信息化的要求重组税收业务流程和岗责体系,实现税收管理过程和岗位职责的标准化管理。建设阳光基层,就是要全面推行公开办税、阳光作业,把税收管理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建设文明基层,就是要全面开展税收文化建设,用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档次,营造文明、法制、公平、效率的税收文化环境。要适应信息化要求,不断提高基层干部计算机专业和应用知识,造就一大批懂原理、善应用、会操作的业务骨干。

(三)要把握前提。一个是理论前提。就是要继续落实基层定位于县市的思路,这是加强基层建设的理论前提。按照这一思路,今后基层建设主要就是县市以上国税机关建设。把握这个前提,有利于克服基层建设的盲目性,增强计划性;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循序渐进,有的放矢;也有利于着眼长远,立足现实。传统意义上的税务基层,指的是地势偏远、点多面广的乡镇分局、农村税务所。而随着经济集约化、城乡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税基层建设的重点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把基层定位于县市,就能使我们腾出更多的精力,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强县市以上国税机关建设。另一个是工作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信息化建设,这也是下一步基层建设的工作基础。实践证明,近几年我省国税基层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是与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密不可分的。在信息化的支持下,纳税人可以选择多元化申报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缴税事宜,从而使得基层征管机构大幅撤并成为可能;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基层国税部门的信息通过网络几秒钟就可以传输到上级机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化的监控下,基层国税干部的税收执法都通过计算机进行,更加公开、透明,既便于纳税人监督,也能有效防止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由此可见,信息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基层国税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所推进的基层建设,实际上应是信息化支撑下的基层建设。

(四)要突出重点。推进新时期国税基层建设,必须着力抓好六个重点:

第一,深化征管改革。就是要抓好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的业务重组和机构重组。在当前信息化纵深推进的形势下,必须建立一个推动基层工作落实的运转机制,这个机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规范、简明、高效。要达到这个目的,在基层机构设置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收缩县以下征管机构,理顺征管业务流程。具体来讲,就是要适应信息化运行体系的要求,按征管的环节设置基层机构,按工作的环节设置工作岗位,按设置的岗位健全责任体系,按业务的流程规范操作行为,按规定的岗位责任严格考核。省局正在钟祥进行税收现代化管理试点,其核心是按照税收业务环节和ctais运行体系进行机构和岗位重组,完成了征管模式转轨变型的关键一步,同时按照集中征收的要求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加强了税收服务和责任考核。从试点运行情况看,通过重组机构和业务,进一步理顺了管理机制,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减小了执法风险。对试点的经验还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待成熟后再在全系统推广。

第二,优化税收服务。基层部门是国税机关执法的主要阵地,也是服务纳税人的窗口。一要强化服务观念。要牢固树立民本税收观,坚持以民为本、以纳税人为本的观念,把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税收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根本职责要求;牢固树立征纳平等观,充分尊重和维护纳税人权利和尊严,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牢固树立税收服务观,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二要建立服务规范。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的税收服务已逐步开始按照依法行政的标准与要求,向统一、规范、法制的方向发展。当前急需的是要研究和建立一整套以税法为依据、以优化管理为目标、以信息化为依托,贯穿税收管理业务流程全过程的税收工作规范和税收服务规范,包括从可行性分析、决策、实施到效果评估、信息反馈、服务监督、业绩考评和责任追究的服务工作机制。三要加强服务考评。要通过规范的服务考评机制来检验税收服务的效果,包括从税收宣传、纳税辅导、税务咨询、纳税申报、税款解缴、票证管理、税务检查到行政处罚、听证、复议以及诉讼等全过程,以取信于社会、取信于纳税人。

第三,提高队伍素质。基层是国税机关的主体,也是我们带好队伍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完善管理机制。当前,基层国税干部动力不够、活力不足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解决这一问题,重点是要积极引入竞争、激励、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一个公平、公开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形成一套科学、管用、规范、严密的执法监督体系,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要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当前重点是要全面推行能级管理制度,逐步推行以考试确定专业等级、以考核确定实际工作能力、以综合考评确定能级的办法,并将能力级别与职级晋升、工资收入挂钩,彻底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其次,要发掘人力资源。提高税收工作质量关键在人。必须坚持开发与使用并重、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搞好税务人才的资源开发,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全系统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为国税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当前,要突出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的时间安排上,应采取长远规划、分段培训的方式,比如以五年为一段,保证每一阶段都有一定数量的干部参加培训学习,以此建立一个长效的定期培训机制。在培训的内容上,以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基层各类专业人才的素质,特别是计算机、法律、写作等专业人才队伍;以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为重点,全面实施知识更新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促进基层国税干部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在培训的形式上,要采取岗前培训、岗中培训与换岗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国税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

第四,改进管理手段。信息化是推进基层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建设下一步重点要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现有的省市县三级网络的作用,并积极探索与相关部门的联网,广泛借助外部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使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国税工作。一是要全面应用。就是把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业务、行政、后勤、人事等各项税收工作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潜能和优势。在这样一种条件下,我们就可以依托计算机网络,采取高度集中设置信息处理中心的管理模式,建立以信息化和专业化为特征的科学、高效的征管运行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二是要全程监控。就是运用征收管理的基本软件,将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计算机监控体系,包括从税务登记、发票发售、定税管理、税款缴纳、延期申报、停歇业管理到出口退税、日常稽查、文书管理、违章处罚等全过程都实行信息化管理、网络化运作,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机器管人”的根本转变,提高税收执法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三是要全员使用。就是所有的干部都能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工作。在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国税工作的每一个程序、环节和岗位都通过计算机设置成应用模块,每个模块都需要靠人来完成,这就要求每个国税干部不仅要会使用计算机,而且还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权限进行规范的操作,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宜。

第五,优化国税形象。一要以全面推进税收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基层队伍活力。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税思想、税收观念、职业道德、法律制度、行为方式,以先进的税收文化占领广大基层国税干部的思想阵地,发挥先进税收文化的推动作用,增强基层国税部门的凝聚力和活力,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二要以创新监督机制为重点,严格干部队伍管理。基层国税部门身处征收一线,在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特别是在征、管、查等环节上有较大的处置权,这些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为此,必须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两权”监督制约,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立足教育、着眼防范的原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继续落实省局制定的廉政建设“五条禁令”,凡违反禁令的,从重查处,同时视情况追究相关领导责任。三要以行风评议为契机,优化基层国税形象。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我省国税系统列入今年的行风评议对象之一。基层国税部门是税收执法的主阵地,对于行风评议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全省国税系统要以这次行风评议为契机,对照学查改活动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重点抓好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切实解决好到纳税人处吃、拿、卡、要、报等突出问题。

第六,推进社会管理。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参与税收管理活动,是现代税收征管的重要特征。在目前开放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不能再建立一个封闭的、全功能的系统,而必须在充分利用好内部资源的同时,广泛依托社会化资源,才能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建设和征管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基层国税部门必然面临着机构怎么设、税款怎么收、财物怎么管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研究和加强税收社会化管理。一是要实现信息资源采集的社会化。通过建立开放式的信息网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纳税人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二是要实现人才资源利用的社会化。对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等可以更多地借助社会力量,走社会化、专业化的路子,比如与软件公司、高等院校合作,利用他们的人才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要实现税收管理的社会化。在集约化管理的条件下,基层特别是农村征管机构正在不断收缩,对这一部分税收也应当实行社会化管理,比如利用农村信用社、邮政所网点密布的优势,积极推行邮寄申报、电子申报等多种报缴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还要广泛借助外界力量建立社会化的协税护税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税合力。四是要实现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改变机关包办社会、机关包办一切的做法,把后勤服务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化管理,推动国税部门后勤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加强新形势下地税基层建设的思考

加强新形势下地税基层建设的思考

加强新形势下地税基层建设的思考

地税系统基层部门是直接负责税收征收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的一线单位,是地税全部工作的基础,加强地税基层建设是新时期地税工作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依法治税、落实从严治队和强化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地税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总抓手,是地税事业重要保障。

一、地税基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现状

(一)地税基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1.处在新一轮征管改革的“窗口期”。地税征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在改革中推进。目前,地税基层建设正好处在新一轮征管改革的“窗口期”。这次地税征管改革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健全有力的综合治税体系和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保障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新地税征管体系较之以前的征管模式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扩展,程序更完备,因此,新一轮地税征管改革对基层建设的要求更高,质量要更好,决策要更科学。

2.处在“营改增”税制改革“试点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也作了顶层设计,指明了改革方向。“营改增”的试点扩围,是财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是“重头戏”,已经明确“营改增”到位的时间表。“营改增”的试点扩围、推进和到位,将对以营业税为主体税种的地税征管和基层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地方税源发生变化,原先占地税收入60%的营业税税源被失去,给地税部门组织地方收入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地税机关将会失去“以票控税”的效能。在全民纳税意识未有提高到位的前提下,“以票控税”仍是地税征管的最佳手段。“营改增”的试点扩围、推进和到位将会让地税基层建设面临更加复杂的困难和挑战。

3、处在地税执法风险“聚集期”。目前,地税基层建设处在地税执法风险“聚集期”。风险主要来源于:一是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地税征管实践的不一致。税收政策是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东西,而地税基层面临的情况是多样性和个性的,这种不一致性往往会对税收政策执行增加难度,风险来随之而来。二是地税执法人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足。目前,地税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不在少数,再加上各人的职业道德水准不一样,廉洁自律的观念不同,必然会影响执法水平,有意无意地会偏离执法正轨,风险自然而然地产生。三是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地税的管理对象是广大纳税人,尽管纳税人是千差万别的,但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纳税人的文化水平提高,随着纳税人通过互联网对世事了解和关注度的提高,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也对地税工作人员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地税基层建设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处在纳税人对纳税服务诉求的“多样期”。地税工作不只是单纯的管理纳税人,还要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目前,地税基层建设处在纳税人对纳税服务诉求的“多样期”。随着纳税人理解力增强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多样化,纳税人对地税部门的纳税服务的诉求也是多样性的。纳税人除了想了解税收政策外,还想了解地税人员执法的公开透明度,执法是否公平公正,还想了解税款的使用是否合法,还想在纳税过程中得到更加便捷、高效和优质的服务,还想得到生产经营上的指导。诸如众多的纳税服务诉求,倒逼地税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倒逼地税部门改善纳税服务条件和设施,倒逼地税基层建设提高要求。

(二)地税基层建设的现状

目前地税基层建设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和趋向。

1.组织收入能力不断提升。江西地税成立20周年,创立之初,全省地税收入只有20多亿元,2013年全省地税收入已经跃升至千亿元大关,是当初的50余倍。这样斐然成绩,地税基层部门功不可没。各级基层地税部门始终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宗旨,按照“收好税”要求,依法治税,组织收入能力不断提升,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财力保障。地税基层部门承担了80%以上的地税收入任务,各级地方政府给基层地税部门的组织地税收入任务在逐年增加,而且每年增加的幅度不小,每年都能够不负重托完成任务,地税收入质量有进一步好转。

2.执法形象不断更新。依法治税,是地税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省局不断推进依法治税,目前,依法治税理念在全体地税人员心中得到强化。地税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执法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盲目性得到有效遏止。执法形象在纳税人心目中有了较大改善。再加上纳税服务的跟进和优化,纳税人对地税人的认同度不断提高,每年的政风行风测评地税部门都能名列前茅,充分说明地税人的形象不断更新,得到当地党政领导、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3.征管质量不断好转。作为地税一线的管理和服务单位,地税基层部门在对地方税种的征管上不断强化管理,征管质量不断好转。税前管理跟进快,税务登记管理基本到位,登记率逐年上升,税务登记不仅免掉了工本费,减轻纳税人的负担,而且国地税联合办证,一证两用,提高办事效率为纳税人提供了便利。税中管理,加强了税款征收,防止税款流失,按照“征、管、评、查”的征管模式,相互沟通,各负其责,保障税款征收到位。税后管理与纳税服务同步到位,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防范执法风险。由于税前、税中和税后管理得到加强,征管质量不断好转。

4.管理效能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地税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基层地税的管理效能在不断的提高。一是管理理念在不断转变。以权管人的管理思想在弱化,逐步走向以制度管人,通过地税文化建设,又在向以文化人的管理方式转变。二是工作执行力在不断提高。国家的税收政策基本上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决策部署也能得到落实。三是工作考核制度不断完善。5.队伍素质不断强化。通过公务员考试招收了一批新的人员充实到了基层,基层队伍的学历有所提高,掌握计算机操作的能力不断提升。地税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得到强化,爱岗敬业的人在不断增加。依法治税的理念在不断增强,廉洁从税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各种培训,基层地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二、新形势下地税基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地税收入税源减少与收入任务增加的矛盾加剧。由于国家“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试点扩围和推进到位,以营业税为主体地税税源必然减少,在其它税制改革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地税收入会相应减少,而政府给地税部门组织地税收入的任务不仅没有减少,相反还在增加,也就是说,税源减少与地税收入任务增加的矛盾不断加剧。这种矛盾加剧在地税基层单位更加突出,势必影响地税基层建设的质量。

2.地税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执法风险加大。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地税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执法风险加大。从客观上看,一是税法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难度性,导致风险加大,再加上税法执法过程的缺乏可操作性,也导致风险加大。二是执法的客观环境不理想,有的是地方政府干预执法,有的是纳税人故意违法,也会加大执法人员的执法风险。三是纳税人的维权意识加强,对执法人员也会加大风险。从主观上看,主要是基层地税人员的执法理念不对,有的是故意不作为和乱作为,有的是私欲严重,故意违法,侵占国家利益。在新形势下,基层地税人员的执法风险在不断叠加,千万小心。

3.基层地税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大。基层地税人员的心理压力来自:一是政策方面的。比如“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政策,让许多基层地税人员担心地税的存亡,担忧自己的前途,害怕“营改增”后,地税部门撤销,人不知何处去,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百分之八十的基层地税人员有这种心理。二是工作方面的。基层地税人员工作压力大。首先是收入任务压力,每年的地税收入任务在不断增加,税源却在减少,压力也随之而来。其次是工作考核的压力。基层地税工作千头万绪,事情繁杂,还得应付各项评比考核,压力增大。三是生活压力。规范津补贴实行“阳光工资”后,待遇下降,而物价在不断上涨,生活压力也在增大。

4.基层地税部门的管理效能未能达到最佳。基层地税部门的管理效能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工作执行力不高,许多工作只有布置没有落实,或者只是简单的应付,没有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还表现在对地税人的管理上没有充分调动积极性。出现“做事的、看做事的和说做事的”现象,在工作考核中又出现“做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说的”现象,打击了做事的老实人的工作积极性。还表现在干部的选拔任用总是老实人吃亏,没有建立健全良好的用人机制,让踏实做事的人失去信心。

5.基层地税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基层设施是信息管税的物质基础,目前地税基层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尽人意。一是办公用房不合格,现在有的县一级基层地税的办公楼陈旧,房屋不够用,基层分局设施就更不理想,有的是租房办公,有的是在非常陈旧的楼房办公。二是硬件跟不上。虽然目前地税基层单位都是电子政务办公,但是许多分局的电脑老化,网速极慢,打印机常出故障,不能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纳税服务的要求。

三、加强新形势下地税基层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地税基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地税基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地税事业的基础。搞好地税基层建设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有的放矢。加强组织领导,为地税基层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选准“一把手”,配好“一班人”,努力做到梯次配备、专业配套、知识互补、分工科学,使基层领导班子成为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四化”班子。建立健全基层领导班子运行和议事决策机制,程序规范、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开展“责任型、团结型、务实型、开拓型、廉洁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廉洁高效,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号召力的领导集体。其次,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选优训强一个好书记、研究谋划一个好思路、建立完善一套好制度、建设管理一个好阵地、健全落实一个好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强基固本、达标升级、创新创优。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明确、隶属关系不顺畅、经费场所无保障、活动方式不适应、党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二)强化风险意识,尽力化解地税基层人员执法风险

地税基层部门是执法一线单位,随着纳税人维权意识的提高和国家依法治国的推进,执法风险不断聚集,愈来愈大。地税基层建设要以防范风险为导向,强化风险意识,尽力化解地税基层人员执法风险。化解执法风险的最有效路径就是坚持依法治税。坚持以依法治税为灵魂。把法治的要求融入基层各项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行政管理科学化,执法程序规范化,使税法得到有效执行和普遍遵从。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促进发展的关系、规范执法与组织收入的关系,营造依法治税的环境。加大执法责任追究,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要及时化解,对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责任追究,决不能姑息养奸。

(三)强化征管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

坚持以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为抓手。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方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健全有力的综合治税体系和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保障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带动基层建设步入现代化建设轨道。强化征管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建设,推进《江西省地方税收保障办法》的立法工作,建立“统筹协调、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税收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和配置征管资源,实现人力资源逐步向征管一线倾斜,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明晰职责,提升管理效能。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促进税收执法权规范有序运行。建立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为主要内容,以及可量化的征管质量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征管质量和效能的提升。

(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提高地税基层管理效能

人是地税基层建设最活跃的因素,要调动地税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参与基层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地税基层管理效能。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注重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从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干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辅导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把谈心谈话作为心理援助的重要手段,耐心听取干部职工的利益诉求,建立心理援助机制。对个人患严重疾病、发展进步遭重大挫折、家庭遭重大变故等情况,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完善应急机制,妥善应对心理危机极端事件。加强党性教育和锻炼,提高干部职工的心理素质。完善基层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经济适用的原则,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五)夯实信息化基础,提升地税基层信息管税水平

如今是信息互联时代,地税基层建设要立足于信息化建设,夯实信息化基础,提升地税基层信息管税水平。加强涉税信息的采集和获取。按照统一规范、功能齐全、结构完整、监控严密、信息共享、安全高效的要求,拓展信息数据的采集渠道,加强第三方信息采集和交换工作。建立政府主导、各部门参与,涵盖所有税收业务的信息共享平台。改造、提升现有征管信息系统,实现与国家金税三期工程的平稳对接。深化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开展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加强纳税人申报信息、财务报表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的比对。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和模型,形成长效的信息数据动态分析和监控管理机制,增强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应对能力。开展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定期通报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完善监控分析指标。

(六)加强队伍建设,为地税基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以提升职业素质为重点。加强干部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升干部的职业素质,建设一支“懂经济、善税收、会管理、勤服务”的高素质专业化地税干部队伍,为基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坚持以建设和谐文明幸福地税为共同愿景。追求经济与税收、地税部门与社会各界、地税干部内心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培养文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推进基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展现地税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人本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响应基层期盼,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幸福指数。大力倡导“和谐聚力、诚信服务、创新图强、兴税富民”的地税精神,着力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税基层团队。)

第五篇:当前我市国税系统纳税人学校办学现状及思考

当前我市国税系统纳税人学校办学现状及思考

谢程鹏

郴州市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学校于2008年8月成立,下设12所分校。纳税人学校紧紧围绕“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办学宗旨,通过定期举办税收政策专题讲座、不定期上门辅导、税企现场交流等教学形式,直接面向纳税人普及税法知识,免费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涉税事项培训,深受纳税人好评。据统计,2009年全市累计培训班次87次,培训课时98个,自编课件9个,其中1个课件被省局评为三等奖。全年累计培训纳税人5785人次,参训比例达50.16%,一般纳税人参训比例达99.97%,小规模纳税人参训比例达68.4%,其他纳税人参训比例达32%,纳税人满意度达99.55%,受理纳税人各类涉税咨询4773人次,发放涉税资料6032份。经过一年多的办学实践,发现当前我市纳税人学校办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一待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整合办学资源,提升办学质效,更好地发挥纳税人学校税企交流平台、税收宣传阵地的作用。

一、当前纳税人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部分县局主要领导在思想上对纳税人学校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个别领导认为纳税人学校就是搞搞形式,不但发挥不了多少作用,还要投入一定的财力、人力,得不偿失。思想认识不足必然导致行动落后,具体表现为对日常办学工作问得少、具体教学参与少、工作经费投入少、工作实效关心少,导致办学效果不佳,品牌效应不强。

(二)工作落实不力。部分地方没有深刻认识纳税人学校在税企交流平台、税法宣传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纳税人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方式都是完全按照省局规定,没有本地的明显特色和办学创意,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为完成省局任务,而不是真正为了宣传税收政策、辅导纳税人办税、解答纳税人的税收咨询等。因此,不少纳税人学校举办培训班只是走个形式,把纳税人请过来,安排两名税务干部讲一两个小时的课就完事了,不注重跟踪教学效果,不重视纳税人的评价分析。个别县局甚至为应付上级检查临时编造办学资料和纳税人参加培训签到名册等。

(三)师资力量不优。目前,我市纳税人学校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工作培训等工作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发现和挖掘人才方面还不够,没有建立一个既懂税收政策又有较强实践水平和交流能力的师资库,授课人员呈分散型状态,各地都是根据培训内容临时邀请业务骨干授课。

(四)课件针对性不强。各分校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税务机关的针对性和任务性的因素诸多,未全面了解纳税人的需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注重政策辅导,忽略了理论与实践、政策与操作的结合。

(五)纳税人参与度不高。从各期办学情况看,税务机关的通知率是100%,纳税人的到课率是86%,纳税人听完课率是43%左右。可见,目前纳税人对学校的认知度、参与度不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纳税人对学校的性质、作用等了解不够,有的纳税人甚至认为是税务机关收取费用的“借口”。二是多数企业或办税人员认为只要交了税,再与税务机关协调好关系就行了,对政策了解透不透、操作规不规范不是很重要。三是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度不高,教少考虑纳税人的个性化

需求,税收政策宣讲性强,而纳税人获取税收政策信息的来源渠道比较多,所以觉得参不参加纳税人学校培训班都差不多。

二、办好纳税人学校的建议

(一)坚持导向。纳税人学校要始终坚持“分级管理、免费办学、自愿参加”的办学宗旨不能变,决不参与社会有偿活动,更不能成为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及个人的谋利工具。同时,要充分尊敬纳税人,通过优化教学活动,促使纳税人积极自愿参与,而不能使用行政强制手段或其它方式强制要求纳税人参与,真正把纳税人学校办成纳税人的益师良友,成为纳税人的“文件柜、政策箱、咨询台、辅导所”,不断提高纳税人的政策水平和办税能力,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促进税收征管工作。

(二)高度重视。要把纳税人学校建设纳入各级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听取两次专题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指导下阶段工作开展。各级局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要带头到纳税人学校上课,与纳税人面对面的交流,听民声、解民难、得民心。各县局要在纳税人学校建设的人员配臵、经费保障、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营造良好的办学基础和工作氛围。

(三)完善机制。要勇于打破现有“各唱各的调、各管各的事、各办各的学”的现象,全面推行和落实教学培训新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征管工作需要和纳税人需求,向纳税服务部门提交培训计划。纳税服务部门要善于弹钢琴,主动协调、收集各部门的培训需求,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最终由纳税人学校来组织、实施、教学,真正把纳税人学校打造成国税部门开展税法宣传的新阵地、税企沟通的新平台、释疑解惑的新战场。

(四)创新方式。教学方式的选择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在探索联合办学上下功夫,使办学形式多样化。一是内部联合办学,即3个城区分校(北湖、苏仙、开发区)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师资和教学设施等共享,扩大办学规模,确保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二是外部联合办学,即联合税务师、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航信公司、艾博克公司等中介机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增强实效,打造品牌。其次,要在探索外延办学上下功夫,使办学更具针对性。要开辟辅导和宣教两个基地,打造个性化服务。辅导基地可以设在条件较好的企业,只要企业有需求,税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上门服务;培训基地可以设在大、中、小学校内,税收理念从学生抓起,广泛普及税收知识,提升纳税意识,辅导办税事宜。最后,要在探索信息化办学上下功夫,使办学网络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办学形式。要逐步建立网上纳税人学校,开设网络课堂,实施网络教学,建立网络教材,实现24小时办学,真正方便纳税人获取涉税信息。

(五)优化师资。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成功的关健要素。要从四个渠道入手不断壮大和优化师资力量,逐步建立专业化的教学队伍。一是充分挖掘内部人才。要将系统内具备“两师”或“三师”(会计师、税务师、律师)资格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纳入重点师资培养对象,考察其工作经验和成绩,聘请为纳税人学校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同时,每年至少组织1次教学专业化培训或比赛,由纳税人来当评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二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主要指税务师事务所等)的专业人才为教师,为纳税人服务。三是充

分聚集社会力量。要加强与各大名校、各专业人才的联系,发展和组建税收自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多元化的服务平台,不断满足纳税人的需求。

(六)丰富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核心要素。教学内容要达到“政策性、操作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这“五性”要求,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课前需求调查。没有需求就没有听众。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办税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理纳税咨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等,分行业、分规模归类汇集纳税人需求,结合本地的税源结构、管理难点、行业规模等现实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这是开展针对性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课中政策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讲清楚税收政策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更要结合相关案例或事件,认真分析,指出其操作中应把握的细节,帮助纳税人规避纳税风险,减少因对政策的误解而遭受损失。三是课后评价分析。要认真分析纳税人对授课情况的反馈和评价,是否听得懂、是否明白具体操作、是否达到授课目标等,进一步了解纳税人需求,不断提升备课和授课的质量。

(七)细化考核。强化考核是推进办学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打造纳税服务品牌的有效办法。办学考核工作要在省局规定的两项指标(全年办学不少于5次、纳税人对办学质量满意度在70%以上)上再细化。一是细化办学次数,全年办学不少9次,力争一月一课,并形成固定化模式。二是细化授课内容,凡是纳税人应知应会的税收政策和操作规程都要分期分批,举办纳税人学校培训班。三是细化纳税人满意度,纳税人对办学的满意度分课件制作、课件讲解、课件内容等多个方面,使满意度的考核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同时,要普及税收政策培训面,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多参加培训活动,其参与次数列入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参

考指标。

(八)加强宣传。各级国税机关要加强对纳税人学校相关情况的宣传力度,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宣传工作。一是对办学性质的宣传,纳税人学校是无偿、免费为纳税人服务。二是对办学内容的宣传,主要是最新的税收政策培训,以及纳税人在办理涉税过程的“疑难杂症”。三是对办学计划的宣传,主要是办学内容、培训对象及办学时间和地点。四是对办学效果等方面的宣传,不断提升纳税人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作者单位:市局纳税服务科)

下载新形势下我市国税系统开展基层建设的思考(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我市国税系统开展基层建设的思考(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加强国税系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思考(5篇材料)

    新形势下加强国税系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泌阳县国税局 国税系统离退休干部是业已离开税收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群体,他们为税收工作贡献了心力、为国税事业奉献过青春......

    关于新形势下坚定国税系统干部理想信念的思考(精选5篇)

    关于新形势下坚定国税系统干部理想信念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历来是我们党十分......

    关于在全省国税系统开展五好和谐基层建设活动的意见(5篇)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文件苏国税发„2009‟126号 关于在全省国税系统开展五好和谐基层建设活动的意见 各省辖市、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税务局,常熟市、张家港保税区国家税务局,省税务......

    国税基层建设经验汇报材料

    一手抓征管,一手抓服务,打造优质XX办税模式 ——XX区国税局经验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今天我们能齐聚一堂,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回顾2010年国税工作所取得的各......

    国税基层建设经验汇报材料

    创新服务手段 深挖服务潜能 打造优质涧西办税模式 ——涧西区地方税务局基层所建设纪实 一、以分类管理突破口,注重求“细”,深化征管基础建设 按照省局“以查促管、分类管理......

    在全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局和省局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全市国税系......

    在全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局和省局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全市国税系......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国税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国税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