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淮安段打造文明平安大道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2:5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京沪高速淮安段打造文明平安大道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京沪高速淮安段打造文明平安大道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京沪高速淮安段打造文明平安大道的实践与思考

京沪高速淮安段打造文明平安大道的

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保持道路品质和路况良好的前提下,为促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江苏京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淮安管理处加强管理创新,和当地警方联手合力打造文明平安大道。利用创建“文明平安服务区”、“文明平安收费站”、“文明平安作业区”等活动载体,加强警民联动,合力打击犯罪,改善服务措施,优化工作机制,强化工程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优化清障流程,提升清障效率,有效降低了辖段内交通治安安全事故的数量,减少了道路中断时间,提升了文明服务水平,实现了高速公路道路安全保畅工作的点、线、面的结合。创建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推进高速公路长效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 文明平安 管理创新 实践

江苏京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淮安管理处管辖的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全长70公里,位于苏北腹地,道路断面日均车流量23000辆次,设有3个收费站、2个服务区、1个清障大队,拥有员工372人。几年来,淮安管理处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在保持道路品质、路况良好的前提下,通过持续加强管理创新,开展特色创建活动,使辖段内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对客服务工作持续改善,道路通行效率持续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淮安管理处联合当地警方创新管理方式,先后开展了“文明平安服务区”、“文明平安收费站”、“文明平安作业区”等创建活动,通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效打击了道口和服务区内黄牛,治安案件数量明显减少;员工业务素质得到提升,文明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施工、清障工作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清障对道路安全畅通的影响。自2008年以来全处年均受到96777等上级表扬44起。顾客满意度持续增长,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逐步打造了出了一段“治安状况良好、服务主动热情、消费舒适放心、环境优美整洁、施工安全规范、道路平安畅通”的文明平安大道。

一、创建“文明平安服务区”成为省级样板

2004年8月,经江苏京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批准,淮安管理处、京沪高速淮安交巡警大队、淮安市公安局楚州分局,三方签约,决定以淮安六洞服务区为试点,开展警民共建“平安服务区”活动。服务区成立警务室,由地方公安部门派驻民警,尝试高速公路交巡警、地方公安部门、服务区三方联动处臵治安案件的服务区治安管理新模式。

服务区、警务室、交巡警三方通过加强广场治安巡逻,加大对广场停车秩序的管理,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加大对进入服务区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黄牛”、闲杂人员的监控和打击;通过制定《闲杂人员登记表》,将经常进入服务区拉客、倒客的黄牛、非法修理的闲杂人员列出名单,进行重点盯防,有效地减少了服务区内的违法犯罪活动。2004年,通过采取措施,他们先后抓获“黄牛”4人,查处“黑名单”上人员15人次。

服务区、警务室、交巡警三方通过积极协调周边关系,妥善处理了和周边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服务区工作人员和警务室、交巡警大队民警多次深入周边村组与村民沟通、交流,解决群众困难,主动新建了污水处理系统减少污水对周围群众的影响、投入资金改善外围排水设施,使得周边关系有了明显改善。服务区还经常组织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慰问活动,带着服务区的深情厚意,深入到周边村组的特困农户家中慰问,拉近了服务区与周边群众的关系。服务区、警务室、交巡警三方努力提高服务水准,全面提升了“窗口”形象。他们坚持以优质文明服务为抓手,落实环境美化工程、为您服务工程、微笑服务工程、厕所温馨工程和宾至如归工程,对客人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服务中有问候声,工作细心、服务精心,使顾客处处感到温馨。在餐饮方面,努力抓好食品卫生工作,严把原料采购质量,建立了蔬菜农药残留测试制度;制定快餐菜肴标准卡,严格按照菜肴标准卡制作菜肴;在超市服务方面,努力增加适销对路的商品品种,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在服务环境方面,加强广场绿化改造,确保了绿化场地四季常青,园林小品别具一格;在文明服务方面,推出“五个统一”即:统一服装、统一工号牌、统一上岗仪容仪表要求,统一文明用语、统一服务承诺,公示了投诉电话,在主要场所设臵顾客意见箱,推出24小时服务热线,作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的服务承诺;对内加强员工“顾客至上”服务意识的培训,开展“星级服务员”评选活动;在服务台免费提供开水,代收发传真、提供小型办公用品、针线包、常用药等便民服务,努力为驾乘人员提供“周到、热情、温馨、优质”的服务。通过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文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文明新事层出不穷,创建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05年11月,淮安管理处创建“平安服务区”活动取得的成效得到了江苏省公安厅、交通厅、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的高度重视。他们随后以淮安管理处创建“平安服务区”为样板,联合发文,在江苏交通控股系统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平安服务区”活动。这标志着淮安管理处的创建措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成功经验得到上级肯定和推广,淮安管理处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要求全身心投入到“文明平安服务区”的创建工作中去。他们通过制定创建规划、深化创建措施、延伸创建内涵,稳步扎实地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开展,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其他单位的前列。2006年7月,首批通过了江苏省公安厅、交通厅和江苏省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文明平安服务区建验收。08年以来,通过开展“文明平安服务区”创建,全处服务区没有发生一起万元以上盗抢案件、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责任性交通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顾客食物中毒事件、没有发生一起责任性顾客投诉事件,涌现好人好事160余起,为顾客找回失散财物折合人民币30多万元,被96777等上级单位通报表扬30起,收到锦旗13面,表扬信4封。在深入创建“文明平安服务区”活动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二、创建“文明平安收费站”取得初步成效

2008年以来,面对高速收费道口“黄牛”数量大幅增加,驾驶员逃费方式不断翻新,恶意闯卡、偷逃通行费和黄牛拉客、宰客现象呈上升趋势的状况,淮安管理处为整治收费道口的秩序和治安环境,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与淮安市交巡警支队淮安高速大队,经过精心准备,决定选择道口“黄牛”较为猖獗、治安环境相对复杂的楚州收费站进行创建“文明平安收费站”试点。

2009年2月12日,楚州收费站警务室正式揭牌。江苏省首家“文明平安收费站”创建工作在淮安管理处全面启动。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淮安管理处和淮安交巡警大队拟定了详细的创建方案和计划,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和预防突发性事件预案,明确了各自职责,建立了有效的联动机制,定立了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内部员工违法犯罪行为、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性事故、无严重违反收费政策和收费纪律事件,收费站治安秩序良好、营运秩序良好的“四无两好”创建目标。

楚州收费站按照“四无两好”创建目标,制定了创建工作细则,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收费站管理人员分别挂靠班组指导创建工作。收费站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以贯彻执行公司规章制度为重点,对员工进行制度和收费纪律教育;以“班组园地”建设为抓手,加强业务知识和安全生产知识学习。组织员工走访周边村庄、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大力宣传《公路法》、《江苏省高速公路条例》和《关于办理偷逃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的创建内外部氛围。

2009年6月,淮安管理处和淮安高速大队召开警民共建座谈会,在楚州站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双方决定将创建工作拓展到淮安北收费站和淮安收费站,明确点上求辐射、线上求延伸、面上求覆盖的创建工作思路。

新的工作思路提出后,他们组织警务室民警对周边村庄进行走访,建立周边环境台帐,制作上墙了警务室责任村示意图,将治安管理全面辐射到5个警务室的周边村庄。在日常治安管理中,警务室通过对两牢释放人员的重点管控,预防收费站盗抢等刑事案件的发生;通过对周边贫困户的帮扶,为建设和谐站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淮安管理处还在违法上下客严重的楚州站匝道下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将视频信号接入高速大队值班室,为及时有效地指挥打击各类道路违法行车行为提供了必要保证。截止2009年底,淮安处先后开展了10余次打击扰乱道口秩序的行动,教育道口闲杂人员785人次,处理道口黄牛17人次,收费站恶意闯卡逃费案件同比减少70.8%,违章上下客数量下降67.6%。共涌现出好人好事215件,为顾客排忧解难440次,接待滞留旅客101人,为驾乘人员提供免费药品306次,提供修车工具313次,文明指路15804次,义务推车198次,收到锦旗9面,感谢信13封,96777表扬20次,电话表扬36次,顾客满意率由97.5%上升到99.7%。顾客满意率由97.5%上升到99.7%。

“文明平安收费站”创建使全处收费员工法制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事故和道口纠纷得到有效防止,没有发生一起违反收费政策收费纪律事件、内部治安事件、道口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及影响社会稳定事件,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提升了高速公路的社会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同时也得到了京沪公司的充分肯定,在公司全线推广。

三、创建“文明平安作业区”创新了文明平安大道的新载体

保持道路安全畅通是高速公路企业的根本目标。在保持路面平整舒适、路况良好的前提下,如何加强道路施工和清障作业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和清障对车辆通行的影响,确保施工、清障进度,减少道路中断时间,一直是高速公路企业致力研究的一个课题。

2010年5月,淮安管理处为切实加强淮安段道路施工作业和清障作业的规范化,保障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安全畅通,按照服务“两个率先”,创建“平安江苏”的总体要求,以迎接全国干线公路检查与创建“交通文明平安示范路”为契机,和京沪高速淮安交巡警大队再次联手,在淮安段开展“文明平安作业区”创建活动。这是双方继创建“文明平安服务区”、“文明平安收费站”后,联合开展的又一项新举措。

为了确保能够象创建“文明平安服务区”、“文明平安收费站”一样取得实效,淮安管理处成立了创建“文明平安作业区”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以“文明平安作业区”建设活动为载体,力争做到“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控制一般事故、减少事故总量”的工作目标,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执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规范养护施工现场及清障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规范养护作业及清障作业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作业现场监管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等五个方面开展“文明平安作业区”创建工作。

截至今年8月底,淮安管理处通过创建“文明平安作业区”活动,在保障淮安段道路安全畅通、提供施工质量、提升清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活动开展以来,全处共实施道路施工、养护等工程项目26项,这些工程全部如期完工,施工中没有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没有出现一起违章作业;实施道路清障600余次,没有造成一次重大道路交通中断事件,没有造成一起重大责任性车辆拥堵事件。得到了驾乘人员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使创建“文明平安作业区”活动作为服务文明平安大道新载体的作用凸显。

四、警民联动,多措并举,创建“文明平安大道”实现点、线、面结合。

淮安段在创建“文明平安大道”过程中,联动单位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突出“五点一面”效能,充分运用三站两区五个警务室的作用,提升区域安全管理水平,抓好沿线村庄安全宣传教育,密切联系群众,联合社会力量,做到宣传有材料,执法有基础、后勤有保障。

加强联防协作,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淮安处定期召开交巡警、路政、养护部门及地方公安局、沿线派出所、外协救援等联动参加的联动会议,提高联动协调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主动与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派出所等部门签订联防协议和制订联防工作方案,建立联防工作制度,形成以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为主体、以沿线公安机关为依托的高速公路治安防范体系,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共同及时处臵高速公路上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各种突发事件。成立了“保畅信息员”组织,由养护道路保洁人员、服务区、收费站保洁人员、外协单位救援人员等100多人组成,制定了信息员信息上报流程与职责,要求必须挂牌上岗,利用岗位优势做好道路安保信息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安全管理效能。淮安处加强与高速交巡警大队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完善指挥调度联动协调机制。在监控分中心建立了淮安段应急保畅联合指挥部,共同处臵道路突发事件,建立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策动、密切配合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格局。分中心与高速大队值班室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恶劣天气信息通报制度,在各类突发事件处臵过程中,双方互通信息,联合调度指挥,没有错过、漏报一次信息,信息处理效果明显。淮安清障大队与交巡警大队也加强协作,无论是哪一方在路上巡查时只要发现情况,都能及时将信息通报给对方,提高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效能。

加强路面巡逻,提高防控能力。联合开展维护路产路权整治行动,采取“交巡警管一块、收费堵一块、养护看一块、路政查一块、地方派出所帮一块”的综合治理措施。实行交巡警、路政、养护部门联勤巡查,突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要部位的巡查,增大巡查密度,加快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及时性,提高治安防控能力。2010年8月30日,路面巡逻民警在京沪高速上河镇境内成功抓获一名盗窃公路护栏铁螺丝的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被盗窃公路护栏螺丝九个,并将当事人移交淮安市公安局楚州分局,给予了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

淮安管理处通过创建“文明平安大道”的实践,实现了高速公路道路安全保畅工作的点、线、面结合,全面提升了安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取得的这些经验,是在公司正确领导下,在高速交巡警、路政、养护等部门和地方派出所大力支持下,处员工不断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持续创新的结果,是全处员工智慧的结晶。今后工作中,淮安管理处将进一步围绕公司的各项工作部署,深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公司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 - 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

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

江苏省京沪高速淮安段“3·29”液氯泄漏

特大事故抢险救援战例

江苏省淮安市消防支队

二〇〇五年九月

京沪高速淮安段“3·29”液氯泄漏

特大事故处置总结

2005年3月29日18时50分,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103Km处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导致肇事车辆槽罐内大量液氯泄漏。淮安市消防支队接警后迅速调集8个中队29辆消防车150名官兵到场抢险救援,江苏省消防总队接报后,先后调集5个支队10辆消防车,90名官兵,到场增援。经过近65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处置了这起液氯槽罐泄漏事故,此次事故波及淮安市淮阴、涟水2个县区的3个乡镇、11个行政村。造成28名村民中毒死亡,350人住院治疗,270人留院观察,疏散15000余人,其中消防官兵及时疏散群众3000余人,抢救中毒遇险群众84人。

一、基本情况

(一)京沪高速情况

京沪高速公路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双向4车道,全长1262公里,江苏境内长465公里,其中淮安段70公里,日平均车流量16000辆,29日车流量为18665辆。

(二)车辆情况

1、液氯槽罐车情况

鲁H-O0099车的槽罐长12米,罐体直径2.4米,额定吨位为15吨,实际载有40.44吨液氯,超载25.44吨。在这次事故发生以后,经有关部门对车辆进行检测发现,车辆有半年没有经过安全部门检测,左前轮胎已报废,达不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性能要求。

2、液化气钢瓶运输车辆情况

鲁Q-A938挂卡车长13米,装载液化气空钢瓶(5公斤)约800只。

(三)氯气理化性质

液氯是剧毒物质,呈黄绿色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比空气重约2.5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约400倍。

氯气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粘膜有极强的刺激性,120~180 mg/m3, 30~60min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300 mg/m3时,可造成致命损害;3000 mg/m3时,危及生命;高达30000 mg/m3时,一般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

(四)周围情况

事故点下风及侧下风方向主要有淮阴区王兴乡的高荡、张小圩、圆南和涟水县蒋庵乡的小陈庄、悦来集、张官荡、石桥等行政村,其中邻近的有高荡村3个组200户约550人左右,离事故点最近住户的直线距离只有60米。

(五)天气情况

29日18时,晴到多云,东到东南风,风力3级左右,风速3.8米/秒,气温12℃;

30日晴,东南到南风,风力1到2级,风速0.8-3.2米/秒,气温6-20℃; 31日晴,南到东南风,风力1到2级,风速0.8-3.2米/秒,气温6-21℃。

(六)水源情况

4大量泄漏,严重威胁高速公路滞留车辆驾乘人员和周围村庄群众的生命安全,请求市政府启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调集公安、武警、交通、安监、医疗和环保等相关部门到场,加强警戒,监测环境,播报灾情,迅速疏散群众。

4、设立警戒

根据侦察情况,指挥部运用化学灾害事故辅助决策系统,计算出事故区域的范围。其中,重危区约0.64平方公里,轻危区约为9.8平方公里,警戒区为15平方公里。并在离事故点上风1公里和下风1.5公里处设立警戒线。

村庄警戒区设定 重危区:下风方向600米 轻危区:下风方向1800米 警戒区:周围15平方公里。

5、现场照明

利用抢险救援车上的固定和移动照明设备及路政提供的照明设备进行现场照明。

6、疏散救人

组成五个搜救小组,每组4人,由1名组长负责,迅速进入村庄进行疏散救人。

搜救小组:

特勤中队2个组:一组组长王裕峰(开发区大队教导员),二组组长陈伍(特勤中队班长、二期士官);

水门桥中队2个组:一组组长张正涛(中队指导员),二组组长翟正明(班长、三期士官);

王营中队1个组:组长周代新(中队指导员);

20时35分左右,水门桥中队搜救小组首先报告,发现一户人家两人已经中毒死亡。38分左右,王营中队搜救小组也发现有一人中毒死亡。随后指挥部又陆续接到发现多人中毒昏迷的报告。为此,指挥部要求各搜救小组继续全力营救中毒遇险人员,同时注意自身安全。

20时55分左右,增援力量到场。指挥部命令增加6个搜救小组,由景冬平副支队长统一负责,从事故点北侧高速公路下的涵洞进入村庄救人。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共营救出84名中毒群众。引导疏散遇险群众3000余人。

7、快速堵漏

20时25分,根据侦检组查明泄漏点的情况,指挥员命令堵漏人员穿着全密封防化服,携带堵漏木塞,在水枪掩护下迅速实施堵漏。

21时许,堵漏小组用堵漏木塞,经过密切配合,成功地封堵两个泄漏孔,同时,稀释小组对泄漏区保持不间断的稀释驱散。

8、安全检查

为了确保参战官兵的安全,明确专人负责个人防护装备检查,记录人员进出情况,强调进出时间。

9、战勤保障

818时10分,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到事故现场看望并慰问参战的消防官兵。

21时10分,省长梁保华到医院亲切看望参战中毒的消防官兵。第三阶段:中和反应、消除毒源

截止19时,指挥部共调集300吨30%氢氧化钠溶液到达现场,进行中和(为加速中和,同时又保证安全,用消防钩对木塞进行了松动)。

19时15分,由于东侧堤坝泥土松动,出现渗漏,致使堤坝坍塌,液面下降,液氯槽罐两个泄漏口暴露在空气中(碱水池旁,监测浓度:33.3 mg/m3),使加固堤坝的工作遇到了很大困难,指挥部决定调用两台大功率挖掘机加固堤坝。

22时10分左右,堤坝加固完毕。此时,又调集200吨氢氧化钠溶液到场,使中和继续进行。(中和池旁,监测浓度:2.1 mg/m3)

31日9时许,为加快中和速度,指挥部决定用水带直接将氢氧化钠溶液引至泄漏口进行中和。

19时15分左右,槽罐内液氯中和完毕。(中和池旁,监测浓度:0.1 mg/m3)

第四阶段:罐体移运、洗消降毒

1、罐体移运

31日晚20时许,指挥部研究决定,在天亮以后将槽罐移运至江苏科圣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并连夜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月1日9时20分,开始起吊。(中和池旁,监测浓度:0.08 mg/m3)

11时许,槽罐被成功吊放并固定在大型平车上,并在警车开道和消防车的监护下,驶离事故现场。

12时08分,液氯槽罐被安全运送至江苏科圣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2、洗消降毒(1)人员、装备洗消

处置过程中及时对官兵、装备进行洗消。(2)环境洗消

根据液氯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情况,对污染区进行监测洗消。环保部门对污染现场进行不间断环境监测,直至毒气全部消除。调集100台喷雾机械和10台大型喷雾车对污染区喷洒氢氧化钠溶液。调集10部消防水罐车,利用雾状水对污染区进行稀释。

对中和池周围进行封闭,专人看护,确保中和后的液体自然降解。至此,消防官兵经过6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液氯泄漏事故成功处置结束。

三、几点体会

(一)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是成功处置的关键。

在整个处置过程中,消防官兵始终把抢救人命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人员和装备的优势,全力救助遇险群众。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疏散群众和驾乘人员3000余人,抢救中毒遇险群众84人,将事故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

(二)科学决策、措施得当,是成功处置的前提。

112消防部队在加强 “六熟悉”的同时,还要加强主要道路沿线情况的熟悉,要经常组织官兵进行夜间、险恶环境下的训练,提高官兵在此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作战能力,加强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预案,特别是在交通堵塞情况下的演练。

二、开展协同演练,加强组织指挥,提高整体作战能力。这次事故参战力量有消防、公安、武警、医疗、环境、交通、化工、工程运输等多个部门和单位1000余人;指挥层次包括地方的省、市、区、县、乡和部队的总、支、大、中队和班(组)等多个层次;作战范围近20平方公里。针对这种大规模、大范围、多种力量参战的大型救援活动,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建立联动救援机制,制定救援预案的基础上,经常组织协同演练,以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三、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完善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

高速公路情况特殊,灭火救援往往离不开大型起吊、运输设备。这次事故共调用吊车3辆,大型平板车1辆。由于肇事槽罐车超载严重,先后调集50吨吊车(淮安现有最大吨位)2辆、150吨吊车1辆。由于大型起吊、运输设备都为企业所有,没有列入联动单位,导致调集时间长,同时受路途和行驶速度的影响,到场缓慢,从而严重阻碍了救援工作的进行。为此,江苏省消防总队专门对全省的大型起吊、运输和输转设备进行了统计,建立了数据库,并建议各地政府将其列为应急救援联动单位。

四、建立救援物资储备库,加强器材装备配备,提高大规模、长时间救援现场的保障能力。

这次事故范围大、参战人员多、防护要求高,进入毒区的所有救援人员(消防官兵、地方党政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等)都要佩戴防护装备,消耗量非常大,而现场远离市区且受充灌设备的限制,补给困难,难以满足现场需要。为此,江苏省消防总队积极提请省政府拨专款,以1.5小时的行驶时间为半径,在全省建立了5个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库。

五、加强化学品危险学习宣传,增强防护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液氯泄漏,扩散速度快,受风速和温度影响大,易在沟渠、低洼处沉积,能渗透普通衣物,危害人体。这次抢险救援事故时间长达65小时,一线官兵由于任务重、参战时间长、体能消耗大,造成抵抗力下降,加之受条件限制(不能人人得到全封闭的防护),以至有8人轻微中毒。当地村民因缺乏自救意识和常识(应逆风或侧风逃生),贻误了最佳时机,造成28人死亡。为此,在处置类似救援战斗中,要强化个人防护,必须着有效的防护装备,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普及自救常识和方法,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抢险救援现场的战勤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起事故时间长,对通信、装备、油料、生活等各类物资消耗多、需求量大、保障要求高,且离市区远,以至通信保障不能跟上,导致现场联络不畅,油料、生活保障是分别在石化公司和高速公路管理处的积极协助下才得以保障到位。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列

516-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与打造“平安乡镇”的几点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与打造“平安乡镇”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那么,作为一名乡镇政法干部,应如何全面深刻地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用什么样的思路来创建和谐社会,在创建“平安乡镇”中应做哪些主要工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我认为,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延伸,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因此,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创建社会和谐。

一、深刻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建设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执政党在确立和谐社会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根据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我国国情,我们所构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民主法制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二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话题。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针对当前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三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现代社会的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强调诚信友爱就是要求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是社会前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都是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条件支撑。要使社会充分释放活力,必须强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五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社会的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都是政法机关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六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是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

二、对构建和谐社会与打造“平安乡镇”的战略思考

根据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争创“平安乡镇”的战略目标,我镇创建“平安”,不仅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相一致,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相一致。它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并列成为四位一体的和谐社会总体构架,为我镇早日步入小康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制度基础。

(一)“平安乡镇”必须是政治平安

镇是xx市城市副中心,它对xx西南部的经济、政治、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里工业发达,贸易繁荣,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人流、物流、经济流发达,接收辐射的能力强。镇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邓小平指出:“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因此,“平安乡镇”首先必须是政治平安。政法机关要强化平安观念,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信息网络,全面搜集可能危及社会安定稳定的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信息。信息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隐蔽战线斗争,打击“××功”等邪教组织,打击黑恶势力和有组织犯罪、金融领域犯罪,加强公共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方面。营造平安的执政环境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

(二)“平安乡镇”必须是经济平安

镇是经济大镇,国民生产总值量比较大,特别是光电业和绢纺亚麻产业更是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平安”必须是经济平安。政法机关要围绕提升镇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从经济大镇向经济强镇跨越的目标,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确保经济安全。重点打击假冒伪劣、诈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破坏金融税收、侵犯知识产权、洗钱、职务侵占等新的经济领域的犯罪。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犯罪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加强对经济犯罪多发易发领域安全防范工作的对策研究,建立健全经济安全预警、防范的管理措施,实现镇的经济平安。

(三)“平安乡镇”必须是文化平安

古称xx,是历史文化名镇,数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多元而开放的文化,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人文精神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平安”必须是文化平安。政法机关要着力为实施科教兴市、科教兴镇的战略创造平安的环境条件。要加大对文

第四篇:打造学校学习型共同体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学校学习型共同体的实践与思考

实验中学: 刘明 林昶 庄玉林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实践者和问题的解决者,是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根本。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是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后劲,为学校的“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深化研究提供强大的保障,为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学科的整合成为可能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必须要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具有生机活力的学习型共同体。

一、我们的认识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一种“对话文化”。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解决现成的问题。

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其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行动研究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具有情景性、非线性、多元生存性,是在行动中不断改善行为的过程。它是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地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从而体味出教师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从事的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因为一方面教师面对的是复杂的、充满情感、个性和想象力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情景。因此,研究与实践合一,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成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技艺。因此,反思性教学和不断促使自己专业化成长是校本教研的精神实质。

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能够活出生命的意义来。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此在”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

(二)对学习型共同体的认识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富有团队精神的、不断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美: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出版,第3页)。其理想状态是“学”和“习”的结合体,是教师经验、智能的共享体,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实践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三)对我校实际情况的认识

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他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动机、方式和途径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效度。而有哪些因素将影响到教师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效度,这是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的基础。两年前,我们就影响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归类。其中包括学校管理问题、教研组建设问题和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1. 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在学校管理层面上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学校管理中良好的干群关系、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理条件、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专业引领、学校的制度保障及领导的自身榜样作用等一些在管理层面上的要素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2.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在学校教研组层面上的因素

调查显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教研组健全的活动制度、教研组长的能力素养、教研组对问题及课题课例的研讨力度和深度、各教研组及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的主要因素。

3.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在个人层面上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在自身层面上的主要因素有对待问题的态度、自身的价值观、个人心态、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他人的评价以及自身的评价等。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进一步澄清了我校对校本教研和打造学习型共同体的认识,廓清了在我校进行校本教研的思路和抓手。

二、我们的实践和探索

校本教研最本质的内涵是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要实现校本教研,其基本途径是打造学习型共同体,使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教师在“学”与“习”的互动中(在古汉语中,“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学”是知,是接受和积累的意思;“习”是行,是行动和研究的意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形象,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一)我校校本教研的总体思路

1.关注教师个体的“学”与“习”

引导教师要树立专业自我发展的学习取向,确立以下两个概念:即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和行动研究者。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占有者,一劳永逸的学习方式满足不了现代教师的角色需要。教师要使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求得自己更好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导力量,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持续不断地学习是唯一出路。教师个体学习其本质的特点是“行动”,教师是“行动”的主体,只有教师最能了解自己的问题,从实际工作经验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策略,才能使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关注教师群体的“学”与“习”

加强教研组、年级组和学术团体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共同进行“学”与“习”的有效载体,教师在教研组中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方式来促进同伴有效互助,实现经验共享。因此要切实加强教研组间教师的亲密沟通,真诚合作,形成伙伴式的工作关系,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教学团队。年级组负责整个年级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因此加强年级组建设,关心年级组中教师的“学”与“习”,对于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意义重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学术团体作支撑,我校就此组建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委员会,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沙龙,探讨教育教学的难点和热点,营造良好的研习情景,帮助教师在批判性反思中成长,帮助教师形成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取向。

3.关注学校整体的“学”与“习”

共塑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转化学校的组织结构,转化领导职能,营造良好的学习制度文化,创建外在支持环境是关注学校整体的“学”与“习”的几个侧重点。以共同的价值来统领学生和教师的“学”与“习”,学校应成为学生和教师一起成长的精神家园。化学校传统垂直传递信息的组织为多方循环交流系统,形成开放、支持、温暖、信赖、分享共同学习和研究的风气。要变管理领导为专业领导,管理者率先垂范。校长要以首席教师的角色发挥其专业的知能。努力创建和健全“学”与“习”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以制度来保证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建立校本教研联合体,提升同区教师进修学院建立的教研联合体的功能,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寻求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支持合作,积极主动同上级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和协作,争取他们对学校发展最大限度的政策、资源和心理支持。

(二)校本教研的实践和探索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在打造学习型共同体和校本教研实践中注重以下三个层面五个要素,可以加速学习型共同体的构建,可以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质量,可以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1.管理者层面

调查结果显示(表1),管理者层面上各种因素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态度和进行校本教研的内在动力系统。其核心因素有两个,一是氛围因素。包括干群关系、共同体成员的情感联结、软硬件的设施提供等;二是评价因素。包括对教师的总体评价、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评价、对教师创造价值的评价等。

在创建良好校本教研氛围中,学校领导率先示范,身体力行,积极投入校本教研活动中去。与老师一起深入课堂,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反思教育教学过程,同时为老师提供了软硬件方面的积极支持,让每个教师感受到领导的关注和关怀,消除了领导者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增加了领导者和教师的情感互动,激发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和不断学习的内在动机。

管理者对于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行为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对教师评价系统的建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做到“四变”,一是变问题评价为教育教学行为评价。过去我们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各种问题作为依据,而现在我们评价的依据是教师面对问题运用何种教育教学理念及采取何种解决问题的行为来进行评价;二是变形式评价为诊断评价。过去领导对于教师的评价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层的了解与沟通,而现在领导由于经常深入课堂,及时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及时诊断和反馈,使评价具有针对性,容易被教师所接受;三是变传统评价为创新评价。传统评价依据之一往往是教师教学的分数而疏忽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而创新评价则对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评价,这就激发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改革教育教学行为的内心需要;四是变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我们相信每个教师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心追求,在肯定中鼓励,在鼓励中不断肯定,这种积极评价方式会不断强化教师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的动机和教育行为,提升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和干劲。2.教研组层面

教研组是学校进行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的核心组织,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打造一个学习型的教研组,从何下手?通过对校本教研组层面的调查结果分析(表2),我们就教研组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诸因素归结为两个主因素,一是教研组的学习制度;二是教研组参与课题课例研讨的行为。这就为我们进行教研组的建设提供了抓手。

要打造学习型的教研组,必须要健全学习制度。因此我们要求教研组做到“二改”。一是改“计划式”为“问题发现明确式”。传统教研组活动往往是教研组长在开学初读读计划,而计划内容也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问题发现明确式”要求教研组必须在实践和反思中去发现教师在“教”过程中和学生在“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必须要通过教研组共同学习去“认识和明确”这些问题的实质。二是改“检查教案式”为“问题诊断解决式”。在认识和明确“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后,教研组必须要深入课堂去诊断问题,必须要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活动去收集解决这些问题的已有的信息和探求更为有效方法。

教研组围绕学校“活动——发展”总课题深入课堂进行课题课例研讨方式,对于迅速提升教研质量和加速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非常有效。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校开设的实践研究课达200多节,各教研组围绕各自不同专题进行实践研讨。从发现问题到集体备课,从备课到实践,从实践到反思,从反思到改进,从改进到有效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反复的“磨课”之中,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有些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相继有多位青年教师在市、区组织的教学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3.教师层面

需要是教师参与学习、参与校本教研的原动力。教师有哪些迫切需要?在调查分析中我们认为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和愿景是教师的头等需要。对优秀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王玉华、杨朝晖主编《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及其培养途径》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促进他们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压力,而是来自于教师自我内在价值实现的需要。因此,要让教师自觉学习、主动参与校本教研,我们就要抓住从满足教师的需要出发,让教师去当主角,让教师感受、体验成功的欢乐这一要素。

我校任海斌老师的转变是明显的。任海斌老师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充满激情,对于自身发展充满美好向往。但是对于物理教学显得比较稚嫩。物理教研组经常和他一起“磨课”,给他许多机会让他当主角,上实践课、公开课、进行教学论坛演讲等,在同伴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中,他不断看到了自身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一年来,任海斌老师不仅安心于教师这份职业,而且还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迅速成长为一名上课有创见、信息量大、能够吸引学生、教育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

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充分的信任,让教师有充分的学习和展现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就能使每个教师自觉地学习,就能使每个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角,成为学校的特色教师。近两年来,我校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项目”和“特色教师”。比如 “心理辅导”、“民防教育”、“音乐演奏”、“舞蹈表演”、“英语会话”、“绘画创作”、“IT教育”、“创造发明”等共有16项在区甚至市里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特色项目和特色老师。

三、我们的反思

在两年多的打造学习型共同体和进行校本教研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分析,通过“三个层面五个要素”的抓手,教师的学习观念、进行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转变,学校“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课题研究也得到不断深化。但是,随着打造学习型共同体和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管理层面上来说,应该为教师提供和创设充分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研讨环境,提供必要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而我校场地局促,专用场所不够,经费短缺,难以维系日常的教育教学开支,因此,对于校本教研及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他们一方面担任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来自社会、家长对于教师的分数压力,因此,建立科学合理为社会所公认的学校教师评价氛围及评价机制、评价标准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因为这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行为。

2.校本教研与学校课程改革试验是密切结合的,但是现在我们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比如英语牛津教材中词汇量明显增多,学生不适应,出现严重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对于在教材中出现的大量词汇在教法上也不适应。因此,我们觉得应该结合校本教研加大对老师在二期课改上的教法、学法方面的培训,给教师以教学智能和技能上的支撑,为学校打造学习型共同体不断提供新鲜材料和养分。

3.目前,我校的学习型共同体构造和校本教研还倾向于教师的“教法”和“学法”一头,而对于我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能力等因素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校本教研不仅要聚焦于教师,还要聚焦于学生的“学”,不仅要打造教师学习型共同体,还要打造学生学习型共同体,对学生的“心智模式”加以全方位的关照。

四、我们的结束语

在近两年的打造学习型共同体和进行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中,加速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创建出优良的学校教育教学文化氛围,包括教师的相互合作、教师之间密切沟通、积极的学校气氛等。同时,推进了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学习型共同体活动的模式、方法和途径,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得以落实,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改善和提高了学校管理的绩效,提升了学校管理的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今后的校本教研中,我们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打造师生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学校也一定能形成一种传承和发展的文化。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是对全体生态环境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激励。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地,近年来,**积极践行“两山论”,探索生态价值工程,创新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取得了重大成效,在生态修复工程整治、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制度改革创新、配套设施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示范经验。

一、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变废弃矿山为幸福靠山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变废弃矿山为绿水青山。针对不稳定斜坡的变形特征以及考虑施工场地环境,采用“边坡削方+坡脚回填+土地平整及边坡整形+挡土墙+截水沟”综合治理方案,有效消除多年安全隐患,变废弃矿山为绿水青山。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变废弃矿山为金山银山。在完成地质灾害治理的基础上,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方案,对项目进行土地复垦,增加建设用地、耕地以及建设用地指标收益,解决治理工程和乡村振兴等资金问题,变废弃矿山为金山银山。

引进社会资本开展现代农业种植经营,变废弃矿山为幸福靠山。通过社会资本合作和市场机制,盘活现有资源,实现土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和集体收入,变废弃矿山为幸福靠山。

二、坚持传统与新型并重,推动产业发展绿色转型

基于冶金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现状,**坚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靠现有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绿色转型,壮大“两山”基础。

传统与新兴产业并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进钢铁、矿山等智能化改造,建设绿色钢厂、绿色矿山,大力支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等,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好**生态资源,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依靠现有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绿色转型。依托**现有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等四大产业集群优势,培育**“光芯屏端网”光电子信息1个千亿级,低碳冶金、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建材5个五百亿级,现代物流、超硬材料、现代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金融、航空配套、清洁能源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绿色转型。

三、改革创新制度,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作为承担多项中央级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制度城市,**通过横向生态补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生态资产融资等制度,创新“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机制,为生态价值工程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测算生态服务价值。紧跟国家要求,通过补充调查、变动调查、利用上级数据等多种技术方法,突破数据缺失难题,完成全市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四个账号的汇总、审评及评估工作,形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摸清区域内生态“家底”,同时与高校合作编制《**区生态价值与金融问题研究报告》,准确测算全市各区及**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实现资源有偿使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意见》等文件,按照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原则,建立起各区间责权利相一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年至20**年**区累计获得生态补偿资金**亿元,绿水青山兑现的“真金白银”,进一步激发了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创新生态资产融资模式,促进生态价值实现。以林权质押贷款为切入点,在**区设立生态金融试点,利用生态风险补偿基金,拓展生态资产质押融资范围,推动生态资产质押融资品种全覆盖,促进生态价值实现。

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建设国家水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紧盯江河湖港特色,通过生态治理和旅游导入,增强旅游竞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旅游转型升级。采用青瓦盖顶、砖瓦正脊等传统民居风格,加上建设田园村道、森林氧道、人文古道等,重构旅游产品结构,推动传统旅游转型升级,完善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提升村庄形象,实现产业旅游化,增强旅游竞争力。

顺应自然规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群众主体,准确把握村庄功能定位,科学编制、完善、创新村庄规划,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目标,聚焦文创产业,聚焦要素资源,夯实村庄产业基础,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村庄多方参与、多元投资,形成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五、塑造**协同治理示范样板,实现高质量发展

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要继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投入、加强与各市碳交易市场跨区合作、制定处罚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机制等措施,增加企业参与积极性,促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塑造**协同治理示范样板,实现高质量发展。

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投入,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必须进一步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节能环保骨干企业建立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落实绿色产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加强与各市碳交易市场的跨区合作,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必须进一步发挥**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等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湖北“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平台”,组建登记结算机构,加强与沿江兄弟各市碳交易市场的跨区合作,确保碳市场登记、结算、分配和履约等服务顺利开展,有效配置市场资源,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者的违法成本。加快培育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发展鉴定评估市场,加强鉴定评估管理,深化实践探索,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磋商、诉讼、修复、资金等管理制度,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机制。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工程试点,示范和带动长江中游生态保护修复。**必须重点聚焦**重要生态系统资源,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各要素相互关联角度出发,按照“十四五”至2035年期间**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总体设计,争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工程试点,推动**、**湖等跨市河湖的保护治理,对整个长江中游生态保护修复形成示范和带动。

下载京沪高速淮安段打造文明平安大道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京沪高速淮安段打造文明平安大道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