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姥姥的剪纸》教学案(沈红霞二备)
12.姥姥的剪纸
主备学校:镇江市八叉巷小学课型:阅读课审核: 集备主讲:潘新华
使用学校:镇江市八叉巷小学使用教师:潘新华沈红霞
执教时间:2012.10
执教班级:六(1)班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善良勤劳,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全文分为四段(见《教学参考用书》)。依据课题,再进一步整合,课文的一、二两个部分主要是对姥姥的解读,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三、四两个部分主要是对剪纸的解读,从剪纸中读出绵延深厚的祖孙情。
第一部分:解读姥姥。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 课文的开头,首先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姥姥的心灵手巧。课文第一句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这句话中,有几个词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左邻右舍”和“都”;一个是“心灵手巧”与“劳作”。那么奶奶的“心灵手巧”表现在哪里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四个方面表现了姥姥的手巧:一是剪纸用具的简单,剪刀、彩纸都是是普通的,随手拈来。二是动作的娴熟,就那么翻过来折过去,感觉挺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动作,一幅剪纸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无所不能”。四是借乡亲们之口,来赞美奶奶剪纸技艺的高超,剪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这真是工具普通,动作灵活,无所不能,栩栩如生啊!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罢手,还通过事情来写姥姥的“手巧”。这就是课文的四至六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感知,姥姥剪纸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她可以眼不瞧,凭着意识与感觉就能剪出活生生的窗花来!
那么,姥姥的心灵手巧来自哪里?再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来自她的勤学,来自苦练,来自剪刀的不离手!这就是课文五、六自然段的内容,让我们感受到姥姥是个勤劳的人,也与课文第三段写到的姥姥干活多相互照应。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任何一项技艺的“巧”来自练,来自熟。而练就到“巧”的程度,又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喜欢。这里就可以探究一下“剪纸”的历史,感受剪纸的美。因为剪纸能带来祝福,带来欢乐安详与幸福,所以乡里人喜欢剪纸,姥姥乐于剪纸,所以“任谁开口”,都“有求必应”,所以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有姥姥的剪纸。学到这里,姥姥仅仅是心灵手巧吗?此时的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心地善良,她用精湛的剪纸技术,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欢乐。因此,从课文的一、二两段中品味出“心灵手巧”是第一步,品味出更多的感受,才是文字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第二部分:品读剪纸,读出绵延深厚的祖孙情。
这部分主要通过“牛兔图”的剪纸来表达姥姥对“我”的疼爱和浓浓深情,而姥姥的剪纸也成了“我”永远的回忆。读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关注两个字,一个是“拴”,一个是“缠”。拴的是什么?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的野性。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姥姥就是一个“罪人”了,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一个“缠”字,说明了什么呢?引导读第十二自然段,使学生领悟到这里的“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在剪纸的天地里,“我”体会到了兔子的快乐,那不就是童年的我的快乐吗?我也体会到了老牛的敦厚,那不就是姥姥的敦厚与朴实吗?姥姥的关爱,让我拥有了另外的童年的快乐啊。沉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的我,还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吗?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像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习掌握生字词,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包含的意思。
4、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浓浓亲情;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学习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包含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浓浓亲情;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课时安排】两课时 【资料链接】
(一)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主要包括四种,即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1)民间文学的种类很多,它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
(2)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它们也是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产生、发展并传承下来。
(3)民间美术包括瓷器、泥塑、玉雕、年画、剪纸等种类,它们都是很珍贵的一笔遗产。(4)民俗文化反映了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各种习俗,如庙会和春节等。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而现在,它正在迅速消失、瓦解„„我们必须把它保护起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民间艺术都需要拯救。”
(二)关于剪纸
剪纸,是我国最流行的民间技艺之一,它又称剪花、刻纸、窗花使用的工具一般是剪刀和刻刀。早在汉唐时代,就有民间妇女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精美的图案贴在鬓角作为一种装饰。剪纸艺术真正繁盛是在清朝,那时人们常在节日到来时,把有颜色的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既把节日的气氛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也代表着欢乐祥和与祝福。
剪纸的种类很多,有黑白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刻金彩衬等。剪纸的内容也很丰富,有花鸟虫鱼、瓜果菜蔬、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戏剧脸谱等。近几年来,剪纸艺术的发展变化更大。现代剪纸不光具有观赏性,还富于时代气息,我国的剪纸艺术正在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呢!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作为我国一种特有的民间技艺,可惜的是这种古老的艺术瑰宝正在慢慢失传。因为这种技艺是靠“口口相教,手手相传”才得以延续的,所以剪纸老艺人们就像“活文物”似的,备受爱护。【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段落。
2、积累好词佳句及其表现手法;
3、依托语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课文读薄。
4、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把课文读厚,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其一; 学习重难点:
1、依托语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课文读薄。
2、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把课文读厚,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其一;
一、预习导学
(一)扫除字词障碍
1、我能正确朗读下列词语,请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摘择(zã zhái)菜刁难(nán nàn)啃(kěn kěng)食数(shǔ shù)九隆冬 挑剔(tī
tì)薅(hāo rǔ)草捂(wú
wǔ)住三伏盛(chãng shâng)夏
2、读读下列四字词语
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左邻右舍摘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3、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刁难: 挑剔: 耍赖:
(二)自读、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
★★
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
★★★ 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
2、认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姥姥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绕的心境?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留在作者心境、梦境中的究竟有哪些画面或事情,试着给课文分段,写出划分的段落,并概括段意:
4、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上面哪些题目比较困难,需要借助参考资料的,可以写下来;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写下来。
(三)拓展
认真阅读【资料链接】,完成以下填空: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四种:、、、。剪纸是中的一种,13课的《牛郎织女》属于,而14课《安塞腰鼓》则属于。人们喜欢剪纸,是因为剪纸内容丰富,有、、、等,还能给节日增添的氛围,给人们带来的祝福。
二、课堂研讨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识“姥姥”: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北方的孩子叫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
2、读好课题: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朗读
(课件出示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 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1)学生自由读词语,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2)教师引导读词语,并有意识地联系课文,理解词语,通过词语读出课文的内容。左边四个词语:
A.先看左边第二个词语,“刷刷”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课文中指什么发出的声音?(剪刀剪纸时发出的声音,轻快的,短促的。)读好这个词语。B.第二个词:悦耳至极。探究“悦”的竖心旁:这种短促、轻快的声音一直钻到了作者的心里去了,这美妙的声音让人听来觉得无比得愉悦、快乐。再读这个词 C.第三个词:清清爽爽。理解“爽”,给词义选义项:(课件“爽”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明朗、清亮;②率直、痛快;③舒服。)清清爽爽的声音是明朗的、清亮的,再读这个词,并练习写好“爽”: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多像抱得很拢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要不然,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D.第四个词:啧啧赞叹。“啧啧”一词是从口语中而来。(教师模仿口语中“啧啧”的声音。)模仿一下,再来读读这个词语。右边四个词语
A.注意两个多音字“舍”“择”,简单理解“薅草”,即用锄头薅去庄稼地里的杂草,教师可模仿“薅”的动作。此处可相机提问:课文中还写到了姥姥干的哪些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淘米、喂猪„„)初步感受姥姥的勤劳
B.后边的两个词语,其实是姥姥的两幅剪纸作品,引读,一幅叫——“喜鹊登枝”,还有一幅叫——“牛驮小兔”,注意指导“驮”字的书写,不要画蛇添足。
2、课文内容的简单了解:
(1)请选择这两组词语当中的一个或几个,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你看到了哪几个镜头?(2)组织交流。(3)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会读书!读着读着,就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几个镜头和一串声音,我们看了姥姥剪窗花的镜头,看到了姥姥干活儿的镜头,看到了作者“刁难”姥姥的镜头,还听到了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听到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
(三)抓中心句,初步感知课文写作的内容:
1、交流学案第二题:找出表达本文的中心句,即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姥姥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绕的心境?(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课件出示,齐读)
2、关注一组关联词语:为什么连用两个“无论”?
3、扣住“有声有色”:“声”是指什么?(声音),“色”是指颜色、色彩吗?(七彩的童年生活)
4、联系前面的四组词语,深入理解“有声有色”:
(1)请仔细观察刚才的两组词语,再联系“有声有色”这词语,有没有发现什么名堂来?(第一组词语都跟声音有关。“啧啧、刷刷”都是声音,“悦耳至极、清清爽爽”是声音带给人的感觉,都跟“有声有色”的“声”有关系。第二组词语其实跟“色”有关,不管是择菜、薅草、剪窗花„„都是描写童年色彩斑斓的生活的。)
(2)结合这两组词语,分别说说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可能各是什么吗?(“声”可能是姥姥剪纸时的刷刷声、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是悦耳至极、清清爽爽的声音;“色”可能就是指姥姥给我剪“喜鹊登枝”,给我剪“牛驮小兔”,给左邻右舍剪窗花„„)
5、由“有声有色”扩展到课文内容的概括:
(1)看来这两组词语在作者的心目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课件点击,在上面两组词语下面逐个出示: 第一句:“我”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立刻就会回想起„„; 第二句:“我”只要忆及悦耳至极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 第三句:“我”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就会回想起姥姥熟练地给我剪“喜鹊登枝”;就会回想起我缠着姥姥不停地剪“牛驮小兔”。)
(2)给课文分段:找出这些内容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过渡: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那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感受。
(四)学习课文一至三自然段,解读姥姥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提问什么是“小屯”?(小村庄)
(2)发现写法:有没有发现这个开头写得很有特色?特色在哪里?(由远到近地写的,从大平原到小屯到左邻右舍,最后到窗子,一步一步缩进,像电影镜头推进一样,最后定在窗户上。
(3)这种写法,让你感受到什么?(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4)扣住“都”,读好语句:一个“都”字,还让你感觉到什么?想一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温馨等等)带着这样的感情分别请学生读,再齐读。
过渡: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心灵手巧的呢?谁来读读?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注意这段语言文字的特色,朗朗上口,应该读得很有韵律、有节奏。(2)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3)这句话从几方面表现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一是剪纸用具简单:剪刀、普通的彩纸,随手拈来;二是动作的娴熟:翻来折去,感觉挺简单,不复杂;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课件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5)同桌先互相夸夸,再组织全班交流
(6)小结:写作方法的比较。即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3、第三自然段
过渡:是啊,听着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看着左邻右舍窗子上姥姥的劳作,你感受道德仅仅是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的精湛吗?
(1)由过渡的提问,学生回答,并读第三段相关语句:(姥姥的心地善良、勤劳能干)(2)小结:赢得乡亲们的啧啧赞叹的不仅仅是姥姥的心灵手巧,更有姥姥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艺,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小屯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和快乐。(欣赏一些剪纸作品)听着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要忆及乡亲们对姥姥的这些啧啧赞叹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五)总结,巩固练习
1、填空:姥姥剪纸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2、《语补》第一题,第三题第一小题。板书:
12.姥姥的剪纸有声有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包含的情感。
2、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包含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学习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包含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导入: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姥姥的善良勤劳,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要忆及乡亲们对姥姥的这些啧啧赞叹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二、指导品读课文四至十二自然段,感受姥姥的舐犊情深,感受作者的心梦之境。过渡:(引导说)当他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还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的事;当他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还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事。当作者这样想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引导说时用课件出示。)(心情可能是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怀念的等等)
1、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
2、交流:学生读完后,先请学生谈谈感受,再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四至六自然段: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的事 如句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引导:抓住“刁难”,其手段就是——“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如句2:“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1)提问: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话中去吗?
(2)小结:这段文字通过具体事例又一次从侧面烘托了姥姥的剪纸技艺精湛,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孙的甜蜜亲情。跟着句2抓重点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1)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体会姥姥“练”剪纸的过程:师生合作读、小组练习读、男女生分读,你一句我一句,速度可以越来越快,感受的姥姥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地剪,技艺越来越熟练。
(3)小结:有没有人剪到手呀?看来你们基本练就了熟能生巧的本领。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熟能生巧”的理解。哪些俗语或名言警句也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4)再次小结:是啊,姥姥就是这样,剪不离手。渐渐地——(引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注意比喻的修辞运用。)那剪刀声如此悦耳至极,作者怎么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七至十二自然段: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事
3、抓重点词进行品读。重点词一:“拴”(“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1)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2)请学生上台来做一个“拴”的动作,注意别忘了打结的动作(3)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是吸引。)(4)拴得紧吗?谁来读读?(点评的语言设计:拴是拴住了,但还没有打结,谁再来读读?)(5)师:那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读下文,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生自由读课文)(6)交流: A.“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是什么?(姥姥剪的“牛驮小兔”,“牛和小兔一起吃草”)。
B.这段话中,拴住你的还有什么?(是姥姥的亲切和慈祥的面容,是姥姥说话时的轻声慢语、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等等)
C.练习朗读:想走进这温馨的盛夏午后吗?先让生自由对读,再进行师生合作读。)重点词二:“缠”
(1)还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还是什么?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2)想象一下,“我”会怎么缠?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把老师当姥姥,你来缠缠看。从拴到缠,是从被动到主动。充分说明剪纸的魅力和孩子对姥姥情感上的依赖。(3)引读:是啊,“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省略了什么?
(4)小结: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我”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三、品读十三自然段,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过渡: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
1、交流上面的问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3、品剪纸的内容:(课件点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1)朗读这句话。(2)请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如:《凝望》,以老牛的目光来取名,含义深刻;《无声的爱》,浓缩了姥姥对孩子深深的爱;《我的童年》,作者那有声有色的童年就是在姥姥的呵护中快乐而甜蜜地度过的,这幅剪纸作品就是最好的见证;《联结》,选取文中的词语,表示姥姥和作者的心永远联结在一起。等等)
4、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给了”我“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还将拴”我“一辈子,让”我“的生活永远有声有色。)
5、二读语段:把作者这种坚定的预见和充沛的情感带到这段话的朗读中去。
6、再度感情渲染: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是“我”的一颗心,是“我”的一个梦。教师板书:心梦)
7、三读语段: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祖孙间绵延深厚的亲情让我们深深感动,(出示姥姥的图片以及作者的一段文字,感受作者对姥姥的那份真情。)再次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四、变异语词,把课文读活
1、朗读小诗,激发情感:有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我们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小诗: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 想起月光下姥姥 / 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 / 还是那慈祥的面容 / 还是那恬静的微笑 / 真想 /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 / 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 / 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 / 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从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2、模拟创作,学习表达:自己再读读这首小诗,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课件点击出现空白的诗行:听那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还是那,还那是那,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怀念姥姥,怀念姥姥。
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3、组织交流
(还是那形象生动的”喜鹊登枝“,还是那其乐浓浓的”牛驮小兔",还是那各式各样的美丽窗花。怀念姥姥额上的皱纹,怀念姥姥嘴边的唠叨,怀念姥姥延长的手指--剪刀。)
(还是那蹦跳的兔子,还是那拉车的老牛,还是那青青的草地。怀念姥姥的怀抱,怀念姥姥的笑颜,怀念姥姥无尽的好。)
4、小结,点出中心:多么深情的话语啊!你读懂了作者的那颗心,你沉浸于作者的那个梦。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因此作者由衷地感叹——再读中心句)(板书:拴)说说为什么以《姥姥的剪纸》为题?
五、当堂练习:
《语补》第二题、第三题第二小题、六、巩固练习《语补》第四题
板书:姥姥的剪纸 ↓ 拴 心梦 ↓
第二篇:教《姥姥的剪纸》有感
教《姥姥的剪纸》有感
上周,通过集体备课,执教了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12课《姥姥的剪纸》。作者笑源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因为是和杜老师同题异构研讨,所以在她备课研讨时,我还在反复研读文本中,到底如何解读文本呢?
通过反复研读,自己对文本的确实能够深入理解体会了。于是我抓住了文末的一句话为主线,以“有声有色”为抓手,来回忆姥姥剪纸的画面以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然后,通过“刷刷”的剪纸声来串联课文的第二、第三段(因为课文的第二、第三段各有一句话含有“刷刷”)。线索有了,于是开始了教学设计。
在第一课时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我抓住第一自然段,帮助学生理清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神”在哪里,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坚持以读为主,再仿说,恰当安排好“读、讲、练”,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以剪纸为纽带的浓浓祖孙情以及作者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课堂中,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成为感悟作者和姥姥之间浓浓亲情的一把钥匙。
反思:
一、对于类似于《姥姥的剪纸》这样的长文本该如何处理?
高年级的课文篇目越来越长,当我深入其中的时候,总会觉得这里也好那里也好,想要借助这个文本给学生的似乎很多很多。就像《姥姥的剪纸》一课那样,这边的字词要抠一抠,那边可以想象说一说,只觉得内容太多,教不完,所以也就有了一二两课时这样的划分。但仔细想来,这样的划分却是第二课时失败的地方之一。
我想长文本短教需要找准精当的切入点,要在把握主体的前提下,提炼出一两个看似平易却能牵动全篇的问题,力求抓住“动全身”的“一发”,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聚集于一点。而每篇文章“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关键点是不同的,需要老师的一双慧眼。
二、对于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教师对教材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把握之后,如何让学生也能感悟到呢?在教学中,我过度关注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也未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投入其中的状态不是很热烈,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机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中理解,着实是个难题。
我想,范校引导我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或许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学习了杜郎口中学、天卉中学和前景学校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后,我想,我们确实到了应该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作出变革的关键时刻了。不要让课堂成为教师的展示的舞台,把我们的课堂还给学生,让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成为学生积极踊跃、主动学习的讨论、表达的声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三篇:函数教学案(二)
函数教学案
(二)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自变量取值的求法。难点:函灵敏处变量取值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概念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什么叫分式?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x+2/2x+3有意义?(答:分母里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分母≠0,即x≠3/2。)3.什么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指数是2的根式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0。)
4.举出一个函数的实例,并指出式中的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新课
1.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解析法的意义:用教学式子表示函数方法叫解析法。并指出,函数表示法除了解析法外,还有图象法和列表法。
2.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有时要受到限制这就可以引出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并说明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是:
(1)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函数解析式(即是函数表达式)有意义。(2)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讲解P93中例2。并指出例2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推广与联想:请同学按上述三类题型自编3个题,并写出解答,同桌互对答案,老师评讲。
4.讲解P93中例3。结合例3引出函数值的意义。并指出两点:(1)例3中的4个小题归纳起来仍是三类题型。(2)求函数值的问题实际是求代数式值的问题。补充例题
求下列函数当x=3时的函数值:
(1)y=6x-4;
(2)y=--5x2;
(3)y=3/7x-1;
(4)yx3。
(答:(1)y=14;(2)y=-45;(3)y=3/20;(4)y=0。)
小结 1.解析法的意义: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解析法。2.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方法(依据):(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②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 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3.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庆原函数值。练习:P94中1,2,3。
作业:P95~P96中A组3,4,5,6,7。B组1,2。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与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比如例
2、例3中各是4个小题,对每一个例题均可归纳为三类题型。而对于例
2、例3这两道例题,虽然要求各异,但题目结构仍是三类题型: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2.注意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优质联想能力。要求学生仿照例题自编题目是有效手段。
3.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良好学习方法。比如对于有实际意义来确定,由于实际问题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就要具体分析,灵活处置。
第四篇:《六国论》教学案二
《六国论》教学案
(二)【目标导学】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通过自学自练疏通课文,了解和掌握课文的有关文言文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以及作者写本文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理解:与、义、速、再、却、殆、当等词语的意义。归纳: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了解使动用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或复述有关内容,培养听、说能力。
②对于翻译常识以及如何分析课文的论证,教师以方法指导为重点,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自主领悟】
1、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2、提问: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明确:
【自主领悟】
(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⑵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
【原文】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提问: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
2、提问: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
3、提问: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
4、提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原文】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2词类活用
(1)李牧连却之(2)以弱天下之民(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⑴提问: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⑵提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之疏,而②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你认为苏辙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
⑶提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明确:
【原文】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提问: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
【自我检测】
1、下列没有古今异义选项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阅读苏辙《六国论》中的一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而①不免于灭亡。常为之②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
第五篇:2017小说二轮教学案(二)
高三复习小说阅读 第四课时教学案
一、考点回顾
主要设题类型
(三):
(三)分析环境描写——问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的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象征和暗示;⑥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的作用:
①交待时代背景;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环境描写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问、反复、设问、对偶等8种(借代和叠词)
(2)表现手法:衬托、铺垫、渲染、想象、对比等(3)各种结合:动静结合、时空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
(4)白描(工笔)、细节描写(语言、或动作或环境等)
二、热点训练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
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
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1. 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
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
2. 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老船夫内心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
析。(4分)
3.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6分)
三、巩固练习
像个父亲
王世虎
陈亮考上名牌大学的消息不到半天就传遍了整个黄龙滩村。当晚,陈亮爹便杀了家里那头养了近一年的大肥猪,请全村人来家里喝酒。饭桌上,大伙纷纷向陈亮爹敬酒,夸他有福气,有能耐,培养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来!陈亮爹那个高兴啊,醉得是一塌糊涂。
送陈亮走的时候,爹拉着他的手不停地叮嘱:‚亮儿,到了学校可要好好学习,别混坏了,缺钱了就和家里说。‛陈亮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泪水。
陈亮寒假回来的时候,已俨然变化了许多,白了也胖了,乍一看就跟个城里娃似的。吃完饭,陈亮要去洗碗,但母亲却执意不让,说让俺娃好好休息。陈亮见爹正坐在堂屋里吸旱烟,便像往常一样给爹打来一盆水。‚爹,洗脚。‛陈亮说。‚哦,好。‛爹边往地上磕旱烟锅边会心地笑。在厨房洗碗的母亲却冲了出来,生气地说:‚你怎么还让娃给你打洗脚水?他都这么大了,况且他都……‛‚怎么了?怎么了?‛爹大声地嚷道,‚他是俺儿子,给我打洗脚水天经地义。别说他现在只是个大学生,就是将来当上镇长、县长,我让他打他也得打!‛
陈亮回过头:‚妈,爹说得对,这样,才像个父亲嘛!‛母亲悻悻地回到了厨房。陈亮兴高采烈地给爹打了一个寒假的洗脚水。以后,每年寒暑假回家,陈亮都会主动给爹打洗脚水。
大四那年寒假,陈亮是带着女朋友慧慧一起回家的。慧慧是陈亮的大学同学,两人已谈了两年恋爱。慧慧不仅长得漂亮,还是城里人,父母都是政府官员。
人家一个城里的千金,能看上自家的穷孩子,爹觉得,这真是上天赐给他家的福分。所以,爹对慧慧特别好,甚至有些恭敬。说话做事都哈着腰,脸上荡漾着微笑。吃饭的时候,爹不停地给慧夹菜,关心地嘱咐她多吃些。特别是每天晚上,爹都会主动地给慧慧打洗脚水,尤其让陈亮接受不了。陈亮说:‚爹,你怎么能给慧慧打洗脚水呢,你是长辈啊!你这样做,一点都不像个父亲,让我好难堪!‛‚你懂什么,傻小子!‛爹骂道,‚人家是城里人,又是独生女,从小到大没受过什么苦,能看上你这个穷小子并来到咱们家,已经是对咱仁至义尽了,我给她打洗脚水,有什么不对的?咱不亏!‛说完,爹问一旁的慧慧:‚水温怎么样?‛‚哦,有点凉。‛慧慧小心地说。‚好,我再去给你加点开水。‛爹端起盆子就进了厨房。
陈亮悄悄拉慧慧的衣角,说:‚你怎么能让我爹给你打洗脚水呢?‛慧慧不满地说:‚是伯父非要给我打嘛!‛陈亮说:‚那你就不知道自己去打啊!‛慧慧便不理陈亮了。爹不亦乐乎地给慧慧打了一个寒假的洗脚水,陈亮的脸也阴沉了一个寒假。
大学毕业后,陈亮留在了城里工作。父母急着抱孙子,三天两头地给陈亮打电话。陈亮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再等等,快了!起初,爹还能等,时间一长就气了,说:‚你非要等我们死了再结婚是吧!‛
陈亮终于回家了,但身边的女朋友却不是慧慧,而换成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土气的女孩。
陈亮给爹介绍:‚这是我的女朋友小娟,和我一个单位,今年刚大学毕业。‛爹像审问犯人一样问:‚小娟哪里的?‛陈亮刚准备回答,小娟却插了话:‚伯父,我家安徽农村的,我们那里可好啦,有大片大片的竹林。‛爹的脸便一沉。
吃过晚饭,陈亮妈还未来得及伸手,小娟便手脚麻利地收拾了碗筷,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打来一盆水恭恭敬敬地放在了陈亮爹的面前,笑着说:‚伯父,洗脚了!‛‚哦!‛爹淡淡地回应。
‚伯父,水凉吗?‛小娟问。‚有点。‛爹说。‚好,我再去给你加点开水。‛小娟端起盆子就进了厨房。
爹盯着陈亮问:‚和慧慧分了?‛陈亮点点头:‚分了。‛爹问:‚为什么?‛陈亮说:‚不为什么,合不来呗!‛爹问:‚你喜欢这样的?‛陈亮说:‚喜欢。‛爹生气了:‚她哪点有慧慧好,你说?‛陈亮便不吭声了。爹也不吭声了。
爹睡着后,母亲又悄悄地问陈亮:‚亮儿,是谁先提出分手的?‛陈亮说:‚我。‛母亲又问:‚那你真心喜欢小娟吗?‛‚嗯,喜欢!‛‚你喜欢她什么?‛‚勤快,朴实,体贴。‛‚还有呢?‛母亲继续问。
‚还有……‛陈亮转过头,‚我觉得和慧慧相比,在小娟面前,爹更像个真正的父亲。‛
(《小说月刊》 2008年第11期,有删改)
1. 小说第一、二段(“当晚,陈亮爹便杀了家里那头养了近
一年的大肥猪,„„眼中满是泪水”),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
2. 小说叙述了三次“打洗脚水”的经过,请分别指出“父
亲”在这三次过程中的思想感情。(6分)
3. 文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何特色,请联系上文具体分
析。(4)
4.有人说,小说中陈亮重新选择女朋友,是坚守传统,也有人认为陈亮不应该让“爹更像个真正的父亲”成为择偶标准。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解题心得
高三复习小说阅读 第五课时教学案
一、考点回顾
主要设题类型
(四)分析语言风格——问语言(小说语言风格就是作家语言风格)
【风格分类】平实古朴、明白晓畅、平白如话、简洁明快、典雅清丽、淡雅疏朗、寓庄于谐、幽默风趣、犀利辛辣、充满哲理、含蓄深沉、韵味悠长、浓郁乡土气息、芬芳泥土气息、田园牧歌情调等
二、热点训练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嬴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动物;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垣,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1.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
2.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3.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4.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6分)
三、巩固练习
老 顾
①老顾是省城下放的‚右派‛,湖南人,个子不高,面色白净,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烟酒不离身,词曲不离口,颇有诗人气质。
②我俩是在公社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工地上认识的。听说他爱玩成语接龙游戏,没人赢得了他。我想试试,他让我起头,起了3次,都是我输。他记忆力惊人,我随便说一条成语,他能应声说出出典,屡试不爽。休息时,他独自坐在地头抽烟,翻着一本楚图南译的《草叶集选》,我问他‚图南‛二字可有出处?他说:‚语出《庄子》内篇《逍遥游》。‛我又问,他们叫你牛鬼蛇神,‚牛鬼蛇神‛可有出典?他挠挠头,顿时语塞:‚我以前记得,一时想不起来了。‛
③彤云密布,气温骤降,傍晚,天空飘起了雪花。收工回家,厨房的水桶里结了一层薄冰。老乡家家都在烧炕,村子上空轻烟缭绕。我睡床,屋里没有火炉,冷得像冰窖。做饭时,我在灶膛里烧了两块砖,烧热后用帆布包上放在被窝里。晚上坐被子里看书,我把队里夏天打场用的一只带铁丝护网的200瓦防爆灯泡搁在被子上烤腿。忽听有人敲门,开门见是老顾,他拍打着身上的雪说:‚我想起来了,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中有‘荒国侈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我俩村子相距三里地,他眼神不好,我送他回家,到了门口,他说:‚雪这么大,你就住我这儿吧。‛
④下雪天不出工,他把炕烧得很热,我俩各坐一头聊天,一本书看上几页,没兴趣了,便丢在一旁,再翻一本。书看腻了,我邀朋友来打牌,常常彻夜不眠。他能喝半斤白酒,醉意微醺时站在炕上朗诵惠特曼的《自己之歌》,他上身微倾,左手夹着烟,右手打着手势,操着湖南味的普通话,声调不高,充满激情,像一位希腊诗人在表演悲剧。
我知道我自己何等尊严,我不需让我的精神为它自己辩解或求得人的理解,我知道根本的法则就永不为自己辩解。我是怎样我便怎样存在着,即使世界上没有人了解这一点…… ⑤他在师范学院教过中文,年轻时爱写诗,但他从不给我看他写的诗。我学写诗词,请他指点,他看过后问我:‚你背过《诗韵》和《声律启蒙》吗?‛我说,读过,但背不出多少。他问:‚你读过《词律》、《词品》吗?‛我说没读过,只读过《诗品》。他劝我打消此念:‚一首律诗有两副对子,对不工,就不成其为律诗,其他方面就不用说了。填词比写
诗更难,音韵、格律上的讲究更多,纵使一心两眼,痛下工夫,穷其一生,未必有成。能真切地品评诗词就不易,何必跃跃欲试?‛
⑥社员和老顾没来往,同队的知青也不愿沾这个‚右派‛,落得他孑然一身,形影相吊。有一天,粮吃完了,村里停电磨不了面,晚上没做饭。腊月里,生产队开粉房,做好的粉条晾在饲养室后院里,半人高的围墙形同虚设,像我这样的大个子可一跃而过,他让我去拿些粉条:‚我是被改造的人,不敢惹事,你去吧。‛我不敢去。后半夜,他饿得实在受不了,在屋里直转圈,忽然举着昏暗的油灯从炕上抓起两本书说:‚我把这套《杜诗镜铨》送给你,你跟我去拿粉条,怎样?‛我暗自窃喜:‚好吧,我跟你去。‛我俩顺利地拿了几把粉条回来,煮熟后,拌上盐、醋、蒜苗丝、辣椒油,一人吃了一大碗,撑得他胃疼得直哼哼。
⑦老顾回西安看孩子,买了一套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初谭集》,如遇知己。读到动情处,不免感慨一番。‚张彦真好学博闻,而任情不羁。意相合者,则倾身与交;如志好或乖,虽王公大人,终不屈也。常叹曰:‘其人知我者,胡、越可亲;苟或不然,毋宁独立。’‛李贽批曰:‚卓和尚是。‛老顾眉批: ‚顾某亦是。‛
1.文中第二节写“我”问老顾“牛鬼蛇神”的出典,有何作用?请结合上下文分析。(4分)
2.本文有好几处引用文学作品原文,试举例分析这种手法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和对语言风格的影响。(4分)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老顾的形象特点。(6分)
4.老顾是个爱书的人,文中第六节却写他深夜用《杜诗镜铨》换取粉条。试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和这个故事包含的情感。(6分)
四、解题心得
高三复习小说阅读 第六课时教学案
理厂的修理费用每年就高达十余万元,现在我发现C单位有
一、考点回顾
主要设题类型
(五)(五)分析表现手法——问手法
小说的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想象、联想、讽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铺垫、悬念、伏笔、呼应等
二、热点训练
天衣无缝
华山鹰
W局长一向以大公无私自居,大会小会上,他都会自我吹嘘一番:本领导自从调到本局以来,从来不以权谋私,也没有利用职权安排过自己的亲属子女在本局就业,希望各位今后继续对我监督,如发现有此类现象,本局长将自动辞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W局全体干部职工天天瞪起溜圆的眼珠,总想在W局长身上找出点什么瑕疵来,但总是徒劳。人们看到,W局长上班很准时,八时一到,W局长准能在办公室找到;接人待物,他十分热情,人家来请示汇报什么事,他都是正襟危坐,侧耳细听;局里有什么工程,他还会请市纪委或监察局的同志到场监督。于是,人们对W局长一直持好感,领导班子民意测验,数他的满意率最高。
过了一段时间,W局长唯一的残疾儿子在市里一家残联办的企业找到了工作,那家企业的D厂长想把老婆安排到W局,被W局长一口回绝,说我的儿子进你厂,是通过残联考试择优录用的,你老婆调过来,我不就说不清了吗?话说到这个份上,D厂长不吱声了。
W局长的儿子结婚了,但妻子是个待业青年,时间长了,经济上就有点紧张,儿媳妇常缠着W局长要安排工作,如果办不到,就跟你儿子离婚算了。W局长想,儿子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一个女人,我还靠他们传宗接代呢。如果离了,再去找,容易么?W局长的夫人也不断吹枕头风,看在儿子的份上,你想想办法吧„„
W局长很不情愿地跑了几个单位,哪个单位也不想多要人。他想,既然D厂长有求于我,我何不跟他再合计合计。
一连几天,W局长闭门谢客,叫办公室主任挡架,说是本领导正在筹谋本局大计,请勿打扰。一天,W局长主持召开领导会议,说是研究人事问题。W局长说,本局汽车到修
一位好修理工E,如果能要来,我们自己办个修理厂,一年节约个五六万元是不成问题的,看各位有何意见。几个副职听W局长一说,既能产生这么好的经济效益,此人又不是W局长的亲戚,何乐而不为呢?这样,E很顺利地来到W局长的单位上班了,而且工作很积极,有事无事修理厂总是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过不多久,W局长的儿媳妇也找到了工作,是到C单位去了。
晚上,W局长跟夫人说,这件事我做得天衣无缝,等几个副职以后慢慢发现时,木已成舟了„„
又过了几天,W局长听到本局开始传播一条消息:W局长的儿媳妇是靠等价交换找到工作的!W局长大惊,心想,几个副职都不在家,有去省城学习的,有去住院的,有去下乡的,不可能这么快就漏风。不过,这天衣这么快就有了缝,事情真蹊跷。
又是晚上,W局长跟夫人谈蹊跷之事,夫人笑道,你儿媳妇怀孕了,嘴馋,在C厂中午就餐时,为了多吃几块酸萝卜,被老炊逗弄一番,她就跟那食堂里的大师傅说了调动之事„„
事后,人们发现,修理工E是D厂长的小舅子,而C厂的厂长则是E的老爸。后来,E在W局长的单位修坏了发动机,W局长又将他调到了办公室打杂。
以后,大会小会W局长再也不吹嘘了。他只是偷着乐,有孙子了。
1.“天衣无缝”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世上真有无缝的天衣吗?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4分)
2.“以后,大会小会W局长再也不吹嘘了。他只是偷着乐,有孙子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3.“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是人们对小小说的精辟评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小说的主题。(6分)
4.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6分)
三、巩固练习
远来的和尚……
冰心
我叫钱清,他叫钱宓,我们是三十多年前在美国认识的。如今他就坐在我的对面,一身笔挺的藏青色西装,皮鞋擦得锃亮,却戴着一条黄色绣着金龙的缎子领带,似乎显得俗气,这就是钱宓。他也许看着我这一身褪了色的蓝布中山装觉得寒伧呢。
我是四十年代末期在国内一所名牌大学得了生物学的学士学位,又得了美国东部一所名牌大学的奖学金去进修的。因为成绩还不错,得到了系主任威尔逊博士的欣赏,我跟他写了硕士和博士论文。得到博士学位后,他又留我在系
里当了他的助手。
也就在这时,我认识了我的妻子艾帼。她是台湾人,可是对于大陆祖国的一切,十分向往。她学的也是生物,和我接触很多,又知道我是从北京来的,总是追着我问关于北京的名胜古迹,说是‚要能回去看一看多好!‛她还说:她的名字本来叫‚帼英‛,因为热爱祖国,自己把‚英‛字去掉了,因为‚艾帼‛,叫上去就是‚爱国‛。那时台湾和大陆还绝对不能来往,我本来就从心里喜欢她,就和她开玩笑说:‚除非你和我结婚,我就能把你带回去。‛她红着脸打了我胳臂一下,她一向很拘谨,这种表示是她从来没有过的。我就大着胆子,拉着她的手说:‚你如和我结婚,回到大陆,就不能回台湾去了。‛她还是红着脸,低下头去说:‚我台湾家里,上有兄姐,下有弟妹,我的父母是不会太想我的。‛就这样,我们在美国结了婚,一年后我们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叫‚纪中‛,一个叫‚念华‛,也是艾帼给她们起的名字。
也就是这时,钱宓从国内来了,他是自费留学的,也想学生物,知道系里有中国老师,便来找我,拉起同胞的关系来,亲热得了不得!但是他的英文程度很差,我就推荐一个急于找工作的女生,帮他补习。这个女生叫琳达(她的母亲是个黑人,她长得却完全是白种人的样子,白皮肤,蓝眼睛,一头浅黄的卷发,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她便姓了母亲的姓),钱宓和她不久就恋爱上了,钱宓家里大概很有钱,因为我们看见琳达戴上了一只很大的钻石戒指。(他们结婚后,钱宓还花了一大笔钱,把琳达的母亲送到芝加哥她的兄弟处去,因为他怕朋友看见他有个黑人的‚丈母娘‛。)
钱宓结婚后,两年中间也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琳达,一个叫露西,她们常到我们家来玩。我们在家里都说中国话,琳达和露西都听不懂,因为她们的父亲,从来不教她们说中国话,哪怕是简单的一两个字!但是纪中和念华上的都是美国小学,她们可以用英语交谈。
在美国的十几年,匆匆过去了,在威尔逊博士的苦留和祖**校的敦促下,我还是选择了回国的道路。这时钱宓又来找我,问我能不能在我任教的这所大学里替他找个位臵,他笑着说:‚我听他们都亲昵地叫你‘钱’、‘钱’的,也许他们会让我这个姓‘钱’的顶了你的缺。‛
我腻烦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自己去同威尔逊主任说
说看。‛我们一家就忙着收拾回国了。
这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这二十年来,他回国来了好几次,在蒋介石未死之前,他是回大陆一次,也必到台湾一次,也都说是探亲访友,也想法到各大学去演讲。蒋介石死后,他就不去台湾了,专跑大陆。据我在美国的中国朋友信中说,他自称是国内大学请他回去讲学的。他每次回来总要通过外事部门以美籍华人教授的身分请见政府领导,于是报纸和电视上,也有政府领导接见他的短短报道和镜头……
他对我倒是很殷勤的,这时正问着我们的近况,我说:‚我还是教我的书,艾帼在生物试验室里当了个副教授。纪中是个北师大的毕业生,现在正教着中学。念华是医科大学毕业了,正在大学的附属医院里实习。‛同时我也问他,他笑说:‚琳达是个地道的美国式的贤妻良母,我的两个女儿都和美国人结了婚,对方都是商业界人士,至于他们做什么买卖,我也没有细问,反正她们都过得不错,因为她们都不必出去工作。‛
艾帼把整治好的茶点端了出来,放在茶几上,我们正要开始吃茶,外面的汽车喇叭响了,钱宓赶紧扔下茶巾,站了起来说:‚对不起,我要去受领导的接见了……你见过这几位领导没有?‛
我也笑着站起来,说:‚我一个普通的教授会有被召见的荣幸?只不过在开政协会议的时候,在台下静听他们的报告……‛钱宓也不知听见没有,脚步早已跨出了门外。
我们把他送上了车,艾帼关上了院门,回头撇着嘴对我笑,‚这真是远来的和尚好念经!‛
1、对于钱宓这个人,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哪些方面,请结合文中内容内容进行分析。(4分)
2、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除了运用细节描写,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呢?试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可谓戛然而止,你认为有什么妙处?(4分)
4、这篇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这是针对哪一类社会病态现象而进行的有意创作呢?现代社会还存在这一现象么?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6分)
四、解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