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实用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材料
《实用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题一
《实用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卫生统计学:
2、随机抽样:
3、构成比:
4、频率:
5、非参数检验:
6、概率
7、变异系数
名词解释答案
1.卫生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应用科学。
2.随机抽样:就是按照随机的原则获得样本,保证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使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3.构成比:又称构成指标,它表示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或分布。常用百分数表示。
4.频率:若随机事件在n次重复中出现m次,则n/m比值成为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
5.非参数检验:是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
6.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值,常用P表示。
7.变异系数常记为CV,它被定义为标准差与算术均数之比。
《实用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题二
单选题
1.对某样品进行测量时,由于测量仪器事先未校正,造成测量结果普遍偏高,这种错误属于()。
A.系统误差 B.随机测量误差 C.抽样误差 D.随机误差
2.医学人口统计应属于卫生统计学中的哪部分内容()。
A.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 B.卫生统计学基本方法
C.健康统计 D.卫生服务统计
3.原始数据分布不明时,表示其集中趋势易采用()。
A.算数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4.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时,最适宜选择的指标是()。
A.极差
B.标准差
C.四分位数间距
D.变异系数
5.下面哪一种图要求纵轴必需从0开始,中间不可以有折断()。
A.百分条图 B.直条图 C.直方图 D.线图
6.统计表中资料暂缺或未记录时,其空缺处通常用()表示。
A、—
B、…
C、0
D、什么也不写
7.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A 标准差
B 均数标准误
C 方差
D 变异系数
8.下面哪一个不是问卷的顺序()。
A时间顺序 B字母顺序 C内容顺序 D类别顺序
9.下面的指标不是反映疾病频率的是()。
A.两周患病率
B.两周每千人患病日数
C.慢性病患病率
D.两周卧床率
10.编制某年某地区的女性简略寿命表需要()。
A年龄组死亡数
B年龄组平均人口数
C出生活产数 D出生活产数、年龄组平均人口数和死亡数11.对两个定量变量同时进行了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r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_____.A.b无统计学意义 B.b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C.b有统计学意义 D.不能肯定b有无统计学意义
E.a有统计学意义
12.关于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A.符号秩和检验中,差值为零不参加编秩
B.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中的正态近似法为参数检验
C.当符合正态假定时,非参数检验犯II类错误的概率较参数检验大
D.当样本足够大时,秩和分布近似正态
E.秩和检验适用于检验等级资料、可排序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差异
13.随机事件的概率为______.A.P=1 B.P=0 C.P=-0.5 D.0≤P≤1 E.-0.5
14.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得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时,P越小,说明______.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相同
15.为研究缺氧对正常人心率的影响,有5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分别测得试验前后的心率,应用何种统计检验方法来较好地分析此数据_____.A.配对t检验
B.成组t检验
C.成组秩和检验
D.配对秩和检验
E.两组方差齐性检验
16.作符号秩和检验时,记统计量T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_____.A.T值越大P值越小
B.T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0
C.P值与T值毫无联系
D.T值越小P值越小
E.以上都不对
17.方差分析中要求______.A.各个样本均数相等
B.各个总体方差相等
C.各个总体均数相等
D.两样本方差相等
E.两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
18.比较非典型肺炎和普通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若,可作单侧检验。
A.已知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降低
B.已知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升高
C.不清楚哪一组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有变化
D.已知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不高于普通肺炎
E.两组白细胞计数值的总体方差不相等
19.计算某地儿童肺炎的发病率,现求得男、女童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1.2%和19.1%,可认为______.A.男童的肺炎发病率高于女童
B.应进行标准化后再做比较
C.资料不具可比性,不能直接作比
D.应进行假设检验后再下结论
E.以上都不对
20.比较两个率时,不需要进行率的标准化的情况有______.A.内部构成不同
B.内部构成相同
C.未知各年龄别人口数
D.缺乏各年龄别死亡人数
21.四格表资料在哪种情况下作χ2检验不必校正______.A.T>1且n>40
B.T>5或n>40
C.T>5且n>40
D.1
E.T>5且n<40
22.欲比较三种药物的疗效(无效、好转、显效、痊愈)孰优孰劣,最好选择______.A.t检验
B.方差分析
C.χ2检验
D.秩和检验
E.u检验
2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A.没有个体差异就不会有抽样误差
B.抽样误差的大小一般用标准误来表示
C.好的抽样设计方法,可避免抽样误差的产生
D.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来自统计报表、医疗工作记录、专题调查或实验等
E.抽样误差是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及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别
24.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_____.A.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B.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
C.调查设计可随机分组
D.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E.以上都不对
25.在下述抽样调查方法中,在样本量相同的前提下,抽样误差最小的是_____.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阶段整群抽样
26.对两个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46,P>0.05,说明两变量之间______.A.有相关关系
B.无任何关系
C.无直线相关关系
D.无因果关系
E.有伴随关系
27.某医师研究丹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丹参,对照组无任何处理,这种对照属于______.A.实验对照
B.空白对照
C.相互对照
D.标准对照
E.历史对照
28.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实验组的观察值为0,0,7,14,32,40,对照组的观察值为0,1,2,4,4,8.编秩中零值的秩应分别编为______.A.2,3;1
B.1.5,1.5;3
C.2,2;2
D.2.5,2.5;1
E.不参加编秩
29.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两组样本例数相等),如果假设成立,则对样本来说:______.A.两组秩和相等
B.两组秩和的绝对值相等
C.两组秩和相差很大
D.两组秩和相差一般不会很大
E.两组秩和的差值相等
30.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中,得到回归系数为-0.30,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说明______.A.X对Y的影响占Y变异的30%
B.X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减少30%
C.X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减少0.30个单位
D.Y增加一个单位,X平均减少30%
E.Y增加一个单位,X平均减少0.30个单位
单选题答案
1-5 ACCCB 6-10 BBBDD 11-15 CBDCA 16-20 DBDDB 21-25 CDCDC 26-30 CBCDC 《实用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题三
填空题
1.卫生统计常见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分条图和散点图等。根据分析目的并结合资料的性质来合理选择统计图。
2.卫生统计资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准化率的常用的计算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根据现有数据的条件选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4.正态分布由参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所决定。
5.常用的相对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用卫生统计学是研究¬______以及_____中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7.统计工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填空题答案
1.普通线图、半对数线图、直条图、直方图、圆图
2.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3.直接法、间接法 ;直接法、间接法。
4.δ、μ 5.构成比、率、相对比
6.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领域设计
7.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单纯随机抽样
8.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实用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四
计算分析题
1.某妇产医院拟分析畸形儿与母亲分娩年龄关系,将历年在医院分娩的畸形儿116例与其母亲的年龄进行了如下分析,据此得出结论:“母亲年龄在24—29岁时,最容易出生畸形儿”。
母亲年龄 21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合计
畸形儿例数 1 2 14 19 24 18 19 13 6 116
% 0.86 1.70 12.1 16.4 20.7 15.5 16.4 11.2 5.18 100.0
问:以上结论是否合理?为什么?
2.某矿石粉厂在生产时,数天内即有部分工人患职业性皮炎,在本生产季节开始,随机抽取15名工人穿上新防护衣,其余工人仍穿旧防护衣。生产一段时间后,检查两组工人的皮炎患病率,资料见下表,问两组工人皮炎患病率有无差别?
穿新旧防护衣工人皮炎患病情况
防护衣种类 人数 患者数 患病率(%)
新 15 1 6.7 旧 28 10 35.7 合计 43 11 25.6
x2参考值见下表
自由度
v=1 概率,P
0.250 0.100 0.050 0.025 0.010 x2值 1.32 2.71 3.84 5.2 6.63
3.调查某市1999年市区400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得均数为3.00kg,标准差为0.50
kg;出生身长均数50cm,标准差为3cm;
试问:1)该研究的总体、样本各是什么?
2)身长和体重何者变异大?抽样误差各为多大?
3)该市市区95%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在什么范围之内?
4)该市市区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平均水平在什么范围之内?
5)过去该市区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90kg,问现在出生体重有无变化?
计算分析题答案
1. 该资料为构成比资料,计算医院分娩的116名畸形儿母亲的年龄分布,在这些畸形儿中母亲年龄26岁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24—29(除26岁以外)各年龄组(5分)。不能根据该资料得出“母亲年龄在24—29岁时,最容易出生畸形儿”的结论(5分)。若要回答哪个年龄组母亲容易出生畸形儿,需要收集各年龄母亲出生的新生儿数及畸形儿资料,计算各年龄组母亲的畸形儿发生率。
2.(1)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H0穿新旧防护衣工人皮炎患病率相同,即∏1=∏2
H1穿新旧防护衣工人皮炎患病率不相同,即∏1≠∏2
a=0.05
(2)计算统计量x2值
T11=(11×15)/43=3.84
本例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5,而你n>40,故需计算校正x2值
计算得x2值等于2.94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v=(2-1)(2-1)=1
查x2 界值表本例x2=2.94<3.84,故P>0.05,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穿新旧防护衣工人皮炎患病率不同。
3.1)总体:某市1999年市区新生儿、样本:某市1999年市区400名新生儿
2)求身高、体重的均数,标准差,标准误。
3)求正常值范围
4)求可信区间
5)样本与总体均数=2.9的t检验
第二篇:电大市场营销学期末复习指导
三、简答题
1、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现代市场观念与传统观念有何不同?答:以销售为中心的推销观念产生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数量增加,许多商品供过于求,竞争加剧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的背景下,许多企业急于将产品卖出去而以强化或高压推销的手段来销售那些积压和销售不畅的背景。
市场营销观念是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市场商品供过于求继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消费需求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机会,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观念。
现代市场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区别在于:(1)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不同。旧观念下企业以产品为出发点,新观念下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2)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式方法不同。旧观念下企业主要用各种推销方式推销制成的产品,新观念下则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利用整体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占领目标市场;(3)营销活动的着眼点不同。旧观念下企业的目光短浅,偏向于计较每一项或短期交易的盈亏和利润的大小,而新观念下企业除了考虑现实的消费者需要外,还考虑潜在的消费者的需要,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符合社会长远利益的同时,求得企业的长期利润。
2、简述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答: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以发展壮大为核心,经常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和老产品的新用途,扩大生产规模,产品销售量和利润增长超过市场平均速度,主要有(1)密集性增长策略:有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三个途径;(2)一体化增长策略:主要有前向、后向和水平一体化三种形式;(3)多角化增长策略:有同心、水平、复合多角化。
3、分析企业经济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P51)个人收入包括哪几部分?各自的含义如何?答:经济环境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经济发展状况、人口与收入、消费状况、消费者的储蓄和信贷、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其他行业状况、物质环境状况。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的全部收入,包括(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扣除税款和非税性负担之后所得的余额;(2)个人可以任意支配的收入。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当中有相当部分要用于维持个人与家庭生存不可缺少的费用,如房租、水电、食物、燃料、,衣着等各项开支。用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这部分必要的支出,就是可以任意支配的收入。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是消费需求变化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研究营销活动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对象。
4、企业面对环境威胁的对策有哪些?答:企业面对市场营销环境威胁的对策主要有:对抗策略、减轻策略、转移策略。
对抗策略(抗争策略)是企业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限制或扭转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发展。减轻策略(削弱策略)是企业力图通过改变自己的某些策略以降低环境变化威胁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程度。
转移策略(回避或转变策略)是企业通过改变自己受到威胁的主要产品的现有市场或将投资方向转移来避免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威胁。
5、什么是相关群体?(举例说明)相关群体是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答:相关群体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团体。分为参与群体和非参与群体。相关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向消费者展示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供人们选择。
(2)相关群体能够影响人们的态度,帮助消费者在社会群体中认识消费方面的“自我”。
(3)相关群体的“效仿”作用,使某群体内的人们消费行为趋于一致化。
(4)相关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或意见领导者)”,有时有难以估量的示范作用。16、简述市场领先者、挑战者、跟随者和补缺者的含义。答:市场领先者是指行业中在同类产品的市场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是行业的“标尺”,在产品开发、价格变动、促销等方面处于领先主导作用。
市场挑战者和市场跟随者是指那些在市场上处于第二、第三甚至更低地位的企业。市场挑战者即在市场上居于次要地位,但不安于现状,向领先者挑战,争取取而代之的企业。市场跟随者是安于其次要地位,参与竞争但不扰乱市场局面,力争在“共处”的状态下求得尽可能多的利益的企业。它的首要思路是,发现和确定一个不致引起竞争性报复的跟随策略。
市场补缺者是指精心服务于总体市场中的某些细分市场,避开与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竞争,只通过发展独有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来寻找生存与发展空间(占据有利市场位置Niche)的企业。
7、市场补缺者取胜的关键是什么?一个最佳的补缺基点应具备哪些特征?答:市场补缺者取胜的关键是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一个最佳的“补缺基点”应具有以下特征:⑴有足够的市场潜量和购买力;⑵利润有增长的潜力;⑶对主要竞争者不具有吸引力;⑷企业具有占据该补缺基点所必要的资源和能力;⑸企业已有的信誉足以对抗竞争者。
8、细分消费者市场的标准是什么?(要能够就不同产品提出不同的细分标准)(P132)答:细分消费者市场的标准有:地理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心理因素、购买行为。
9、三种目标市场策略的概念、优缺点。(P137)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策略时应考虑哪些因素?(P139)答:可供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策略有(1)无选择(差异)性市场策略:以整个市场为目标市场,用一种商品和一套营销方案吸引所有的消费者(注重需求共性)。消费者都需要且无差异(同质市场),大量生产成本小,销售费用小,可强化品牌形象。但忽略了差异,潜在失去顾客的危险,竞争激烈。适宜有广泛需求,可大批量生产的同质市场产品。(2)选择(差异)性市场策略:以整个市场为目标市场,企业针对每个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分别为之设计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方案,满足各个细分市场上不同的需要。满足多样化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但营销成本上升。实力较强企业适于。(3)集中(密集)性市场策略:集中力量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子市场服务。专业化经营,深入研究和满足多样化需求,节约了成本,但经营风险增大。新产品进入市场时宜采用无选择和集中性市场策略。
企业根据以下有关限制因素进行目标市场策略的合理选择(1)企业实力:大型实力企业适于采用面向整体市场的无选择和选择性市场策略,而中小企业适合采用集中(密集)性市场策略。(2)产品的自然属性:属性稳定的产品(粮食、钢铁、汽油)适宜采用无选择性市场策略;特性变化快的产品(服装、家具、电器)适宜采用选择性或集中性策略。(3)市场差异性大小:“同质市场” 宜采用无选择性市场策略;“异质市场” 宜采用选择性或集中性策略。
(4)产品所处的市场生命周期的阶段:新产品在介绍期和成长期宜采用无选择性或集中性策略;成熟期宜采用选择性或集中性策略。(5)竞争对手状况:区别竞争对手,反其道而行之。
10、简述市场定位的程序与策略。(假如你是一家管理咨询公司职员,正为一家食品公司做咨询,该厂生产一种中等档次的方便面,口感好,价格适中。你认为该厂的目标市场在哪里?如何为该产品进行市场定位?)(P140)答:市场定位是针对竞争对手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位置,据消费者或用户对该产品某一属性和特征的重视程度,为产品设计和塑造一定的个性或形象,并通过一系列营销努力把这种个性或形象强有力地传达给顾客,从而确定该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同仁堂以百年老店、货真价实驰名中外。完整的定位过程由四个环节组成:(1)调查了解竞争者为自己的产品设计的形象和该产品在市场上实际所处位置(2)调查消费者或用户对该产品哪一属性和特征最重视极其评价标准、了解途径(3)在开发产品中据前两项信息为产品设计和塑造某种个性或形象(4)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组合)把这种个性或形象强有力地传达给顾客。市场定位策略一般有(1)避强定位策略;(2)迎头定位策略。
对于中等档次方便面的目标市场,一般应在学生和工薪阶层的群体中寻找(由于本题资
料不够充分,不要求学生回答的十分具体,只要思路正确即可)。关于市场定位,从步骤和策略两个方面回答即可。只要其论述清晰合理,体现出以下所归纳的课程中所学的基本原理。
11、产品的整体概念五个层次的内容是什么?答:现代营销理论认为,产品应当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任何产品,都应包含着以下5个层次:(1)核心利益。这是最基本的层次,即顾客真正需要的基本服务或利益;(2)形式产品。这是产品的基础。指产品的有形部分,也叫有形产品,实体产品。是消费者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可以接触到,感觉到的有形部分;(3)期望产品。即购买产品时通常希望和默认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4)延伸产品。也叫附加产品、引伸产品。指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得到的附加服务和利益;(5)潜在产品。即具有变化与改进潜质的产品部分。
12、产品组合策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产品组合策略是制定其他各项决策的基础。企业必须对制造或经营的全部产品(线)做出正确的结构决策,使企业的产品组合独具特色,并通过不断调整保持最佳状态。产品组合调整策略一般有以下类别:(1)扩充产品组合策略。即开拓产品组合的广度和加强产品组合的深度,实行更多品类或品种的生产或经营;(2)缩减产品组合策略。即削减产品线或产品项目,实行更少品类、更专业化的经营。以利于企业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营销方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3)产品线延伸策略。是指全部或部分的改变原有产品的市场定位。
13、企业的品牌策略有哪些?答:企业的品牌策略有:有品牌与无品牌策略;制造品牌与销售品牌策略;家族品牌策略;单一品牌和等级品牌策略;更新品牌与推进品牌策略。
14、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适宜的营销策略。答:产品处于试销期的特点:(1)生产不稳定,生产的批量较小;(2)成本较高,企业利润少(甚至亏损);(3)消费者对产品尚未接受,销量增长缓慢;(4)产品品种少;(5)市场竞争少。产品处于试销期的策略:(快)(1)大做广告,扩大宣传,建立产品信誉;(2)利用品牌延伸法,发展新产品;(3)采取试用法,推广新产品;(4)刺激中间商积极推销。
产品处于畅销期的特点:(1)大批量生产,成本降低,利润迅速增加;(2)销量上升较快;(3)竞争者开始介入。产品处于畅销期的策略:(好)(1)扩充目标市场,积极开拓新的细分市场;(2)广告宣传的重点转向厂牌、商标,建立产品信誉;(3)增加新的分销渠道或加强分销渠道。
产品处于饱和期的特点:(1)购买者一般较多;(2)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3)销售数量相对稳定;(4)成本低,产量大;(5)竞争加剧。产品处于饱和期的策略:(改)
(1)稳定目标市场,保持原有消费者;(2)增加产品系列,扩大目标市场;(3)重点宣传企业的信誉。
产品处于滞销期的特点:产品的销量和利润锐减,产品价格显著下降。产品处于滞销期的策略:(转)撤、转、攻。
15、简述开发新产品的程序。答:新产品开发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管理及系统的科学的程序:(1)提出目标,搜集构想;(2)评核与筛选;(3)营业分析;(4)新产品实体开发;
(5)新产品的试制与试验;(6)新产品的商品化。
16、撇脂定价策略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答:撇取(速取或高额)定价策略的条件(1)新产品比现有产品优点更显著(2)产品初上市阶段,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或早期购买者对价格反应不敏感(3)仿制品少。优点是能主动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缺点是得不到消费者和中间商的认可,易吸引竞争者。
17、相关产品定价策略的主要内容。答:相关产品是指在最终用途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等方面有关联性的产品(1)互补商品价格策略:把价值高而购买频率小的主件价格定得低些,而对与之配套使用的价值低而购买频率高的易耗品价格定得高些。刀架与刀片,汽车与零配件,饮料生产线与浓缩液。(2)替代商品价格策略:提高热销产品价格,降低趋冷替代品价格。
18、说明各类型购买行为的特点,并分析对各类购买行为企业应当采取的营销策略?答:按照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复杂程度(花费的时间多少和谨慎程度)和产品本身的差别性大小分类:(1)经常性购买(惯例化反应行为):是简单、需多次购买的行为,企业除了研究消费者的爱好外,注意保证商品质量、存货率和价格的稳定,还要通过广告、促销吸引消费者;
(2)选择性购买(有限解决问题):消费者对产品有少量不完整信息,但有风险感,企业应该通过广告和促销适时传达新品牌信息;(3)探究性购买(广泛解决问题):消费者对所需商品(价格高)一无所知,既不了解性能、牌号、特点,又不清楚选择标准和使用养护方法。企业要找出并针对潜在消费者介绍本企业商品知识及特点,是消费者建立具体牌号商品的信心。
19、消费者购后评价的意义及企业在这个阶段的营销策略。答:消费者购买商品后,购买的决策过程还在继续,即他要评价已购买的商品。企业营销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它关系到产品今后的市场和企业的信誉。企业营销应密切注意消费者购后感受,并采取适当措施,消除不满,提高满意度。如经常征求顾客意见,加强售后服务和保证,改进市场营销工作,力求使消费者的不满降到最低。
20、比较尾数定价策略和整数定价策略的不同功用?答:尾数定价策略和整数定价策略都属于心理定价策略。尾数定价策略是据“缺额原则”即针对消费者对一般商品求便宜、怕上当的心理,尽可能在价格数字上不进位,使其价格的尾数为零头,以使消费者产生价格低廉和卖者计算精确、价格公道的感觉。适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大、选择较多的商品。
整数(声望)定价策略是企业在消费者购买比较注重心理需要满足的商品时,把商品的价格定为整数,给购买者以心理上(提高商品的身份、便于结算及提高工作效率)的满足。适于名牌、名店及需求价格弹性不高的商品。
21、简述企业如何根据有关影响因素为其产品选择适宜的分销渠道?答:要确认企业内外部限制条件为其产品选择适宜的分销渠道(长短宽窄):(1)产品条件(价值、时尚、使用和经济生命寿命、体积重量、技术服务、用途、季节性)。(2)市场条件(目标客户类型和分布、潜在顾客的数量、购买数量、竞争状况)。(3)企业自身条件(规模和实力、地位和声誉、经营管理能力、控制渠道的要求)。另外考虑消费者购买不同产品时接近渠道的习惯,企业产品组合、市场营销组合。如统一低价渗透策略,以快制胜的产品策略等对渠道决策提出要求。
22、选择中间商数目的三种形式。答:中间商数目选择有三种形式:普遍性(密集性)销售(针对价格低廉无差异性的日用消费品和标准件,人们要求购买方便);选择性销售(特约经销等适于选择性较强、专用性较强的零配件和技术服务要求高的产品);独家销售(新产品、名牌产品、特殊性能和用途的产品)。
23、网络营销主要有哪些职能?答:网络营销的职能有:信息收集、发布、销售促进、销售渠道、顾客服务与顾客关系、网址推广。
24、什么是促销组合?企业促销的几种主要方式的优势及其适用条件?确定企业促销组合策略时应考虑的因素?答:促销(销售促进)是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将产品或劳务的信息传递给目标顾客,从而引起兴趣,促进购买,实现企业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活动。其本质是信息沟通。促销组合(促进销售组合、营销信息沟通组合)就是企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营销目标,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促销方式进行选择、编配和运用,使企业的全部促销活动互相配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果以顺利实现促销目标。企业促销组合的主要方式有
(1)广告(单向沟通):公共性(大众传播行为,传播范围广),渗透性(可反复运用),放大性,非人员性。(2)人员推销(双向沟通):与公众群体面对面,利于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培训人员费用大,直接反映,不适于广泛的分散的销售活动。
(3)公共关系(单向沟通为主):可信度高、没有防卫、新奇。
(4)销售促进(单向沟通为主):各种鼓励、试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短期刺激。能引起注意、提供诱因、强化刺激。(5)直接营销(邮寄、电话、传真、电子邮箱、互联网)非公众性、定制性、及时性、交互反应。
确定组合时应考虑因素:产品类型与特点;推或拉的策略;现实和潜在顾客的状况;产品经济生命周期阶段。
25、企业进行有效沟通的步骤。答:企业进行沟通及制定促销组合时的步骤主要有:(1)找出目标接收者;(2)确定沟通目标;(3)设计信息;(4)选择沟通渠道;(5)制定促销预算;(6)确定促销组合26、产品管理型组织和市场管理型组织各有什么优缺点?答:产品管理型组织是在一名总产品经理的领导下,按每类产品分别设一名产品线经理,在产品线经理之下再按每个品种分别设一名产品经理,负责各个具体产品。其优点是(1)产品经理能将产品营销组合的各要素较好地协调起来;(2)能及时对市场问题做出反应;(3)不重要产品不会忽视;(4)为培训年轻管理人员提供了机会。缺点是:(1)产品经理权力有限,易产生冲突;(2)产品经理在产品以外的业务不够熟悉;(3)所需费用较高;(4)品牌经理任期短影响产品长期优势的建立。
市场管理型组织由一个总市场经理管辖若干个细分市场经理,各市场经理负责自己所管辖市场发展的计划和长期计划的组织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企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及顾客开展一体化的营销活动。缺点是权责不清和多头领导。
27、与实体产品相比,服务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特性?答:与实体产品相比,服务的特性有:无形性(本质特征)、不可分离性、可变性、不可储存性。
28、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相比有什么特点?答: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营销的延伸和应用,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同国内营销的基本原理无多大差异,但有特殊性:(1)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和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要承担更多风险;(3)须考虑的因素的侧重点不同;(4)营销管理不同。
29、国际市场营销产品策略的主要内容及各种策略的优缺点?答:产品策略是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中心环节,主要有:产品延伸策略、产品调整策略、产品创新策略。产品延伸策略(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名牌产品及能形成国际消费时尚潮流的产品)可获得规模效益和树立产品的国际市场统一形象,但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较差。产品调整策略能增加产品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但增加了成本费用。产品创新策略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对消费者吸引力大,但投资大、风险大。
第三篇:2011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ZO世纪ZO年代中期到3O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人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9.成熟一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10.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11.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12.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3.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5.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16.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17.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18.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19.组织的“潜结构” 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
20.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21.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22.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23.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24.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25.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6.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29.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3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31.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32.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33.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34.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35.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36.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扭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37.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38.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39.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40.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41.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42.工作冲突: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43.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44.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45.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46.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 递和交流。
47.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48.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49.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
50.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
第四篇:2011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指导(选择题)小抄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D.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C)。C.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C.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A.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D),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D.《行政之研究》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B),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B.官僚制理论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B.《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C.梁启超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工权分立思想的是(D),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D.孙中山
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A)。A.怀特
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B)。B.张金鉴
15.公共行政环境的(A)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特殊性
1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C.高斯
1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B.里格斯
1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B.农业社会
19.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D.棱柱型
20.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A.工业社会
21.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22.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C)。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24.政府为公众眼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上。C.非赢利性
25.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D.29
26.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7.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8.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D.上述三者,即ABC 29.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演变而来的。A.稳定性 30.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A.英国
31.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B)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B.美国
32.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C.半总统制
33.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B.瑞士
34.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D)体制。D.自治体地方政府
35.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国的地方政府。B.德国 36.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A)的行政区。A.特殊型 37.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C)的行政区。C.特殊型
38.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A.行政职位
39.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D.选任制
40.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A.委任制
41.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D.委任制 42.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C.考任制
43.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A.决策权力44.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B)的核心内容。B.行政道德
4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C.英国
46.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B)类型。B.部外制
47.部外制是(D)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D.美
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A)。A.英国
49.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B)。B.中国 50.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A)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A.英
51.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D.英国 52.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B.美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D)。D.2006年1月1日
54.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A)。A.临时方案
55.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B.追踪方案
56.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C.积极方案
57.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D)。D.领导决策系统 58.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A.准备阶段
59.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B.实施阶段
60.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C.纠正偏差
61.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B.横向沟通
62.(D)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D.平行
63.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A)。A.确定评估对象
64.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A)。A.社会监督
65.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D)。D.跟踪监督
66.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C)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C.事先 67.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C)调查处理。C.行政监察机关
68.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B)追究刑事责任。B.检察机关
69.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子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70.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B)给子政纪处分。B.行政监察机关 71.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A)给予党纪处分。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72.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D.中央预算 73.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税法
7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A)。.2003年1月1日
75.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C)最早提出的。C.毕达哥拉斯
76.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B.30
77.目标管理方法是(D)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D.德鲁克
78.从20世纪(C)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C.70
二、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BCD)三种权力。
A.考试 B.司法C.行政D.立法E.监察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BCDE)。
A.孟德斯鸠 B.怀特C.汤姆森D.西蒙E.斯密斯堡 3.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时期,也有人称为(ABC)。
A.科学管理时期 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X理论时期D.动态行政学时期E.人际关系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AB),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A.威尔逊 B.古德诺C.韦伯D.法约尔E.泰勒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BCE)完成的。A.泰勒 B.魏劳毕C.怀特D.韦伯E.费富纳 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BCDE)。
A.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D.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E.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BCE)。
A.特殊性 B.复杂性C.不稳定性D.公共性E.约束性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CD)。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ABE)。A.政治制度 B.政党制度C.阶级状况D.法律制度E.政治文化
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CDE)。
A.法律制度 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教育
11.组织文化包括(ABDE)。
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C.管理对象D.价值观E.道德感情 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AE)。
A.政治统治职能 B.组织职能C.协调职能D.计划职能E.社会管理职能
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ABCE)。
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C.社会职能D.协调职能E.经济职能
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ABCDE)。
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B.外部性问题C.公共物品的提供D.无知和非理性E.不平等问题
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ACE)。
A.民主职能 B.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C.政治统治职能D.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E.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6.著名经济学家萨缨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BDE)。
A.执行国际经济政策 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C.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人分配
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BCDE)。A.原始社会的行政体制 B.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
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E.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ABD)。
A.中央政府体制 B.地方政府体制C.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D.行政区划体制E.行政领导体制
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BCD)。
A.阿根廷 B.比利时C.加拿大D.斯里兰卡E.津巴布韦 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D)。
A.墨西哥 B.德国C.新加坡D.埃及E.丹麦 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ABCDE)。
A.葡萄牙 B.坦桑尼亚C.奥地利D.芬兰E.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ACE)。
A.自治体地方政府 B.议行合一制政府C.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D.三权分立制地方政府E.行政体地方政府
23.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CD)。
A.传统型 B.现代型C.特殊型D.发展型E.经验型 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ABC)。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D.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E.伍德沃德的权变组织理论
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ABE)。A.梅奥 B.巴纳德C.韦伯D.法约尔E.西蒙
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ABD)。
A.非正式组织理论 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C.权威接受理论D.社会人理论
E.组织平衡理论
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BCE)。A.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B.非正式组织理论C.权威接受理论D.社会人理论
E.组织平衡理论
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非政府性 B.组织性C.非营利性D.志愿性E.自治性 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BCDE)。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 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30.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
A.减免税收 B.委托公共事务C.辅导监督D.补助E.法律管制
3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ABC)。
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惟亲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3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BD)。A.奖惩权力 B.权力性影响力C.合法权力D.非权力性影响力E.决策权力
3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BCE)。
A.奖惩权力 B.归属权C.专业知识权D.决策权力E.合法权力
3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ABCDE)等特质。
A.社会技能 B.智力C.个性D.社会背景E.任务定向 3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BCDE)。
A.领导作风理论 B.领导系统模式C.PM型领导模式D.四分图理论E.领导方格理论
3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BE)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A.利克特 B.莫顿C.沙特尔D.斯多基尔E.布莱克 3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ABE)类型。
A.民主式的领导作风 B.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C.温和独裁式的领导作风
D.人事并重式的领导作风E.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3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ABCDE)。
A.道德素质 B.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E.政治素质
3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ABCD)。
A.部内制 B.部外制C.折中制D.党统一领导制E.首长负责制
40人事行政机关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ACE)。A.法国 B.中国C.瑞士D.英国E.德国
4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BE)。A.公开考试、择优录用B.严格考核、功绩晋升C.政务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D.人事分类、依法管理E.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4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BE)。
A.态度分类 B.职位分类C.能力分类D.学历分类E.品位分类
4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CD)。A.日本 B.美国C.法国D.英国E.中国 44.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BCE)。A.法国 B.美国C.中国D.英国E.日本
45.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ABCDE)。A.越级晋升制 B.考试晋升制C.年资晋升制D.功绩晋升制E.综合晋升制
46.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ABCE)。A.近姻亲关系 B.直系血亲关系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D.五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E.夫妻关系
47.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ABCDE)。A.廉 B.绩C.勤D.德E.能
48.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ABE)。
A.参与政务 B.处理事务C.执行公务D.进行决策E.搞好服务
49.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BCDE)。A.奖惩教育工作B.组织实施工作C.协调控制工作D.检查总结工作
E.计划安排工作
50.一般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ABCDE)。
A.系统实施 B.系统设计C.系统维护D.系统需求分析E.系统评价
5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CE)。A.确定型决策 B.理性决策C.风险型决策D.直觉决策E.不确定型决策
5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DE)。A.直觉决策 B.经验决策C.理性决策D.个人决策E.集体决策
5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CE)。A.理性决策 B.直觉决策C.非程序性决策D.科学决策E.程序性决策
5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D)。
A.经验决策 B.集体决策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E.个人决策
55.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ACDE)。
A.领导决策系统 B.行政评估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支持系统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56.决策方案一般有(BCDE)。
A.长期方案 B.临时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E.积极方案
57.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ACE)。
A.准备阶段 B.控制阶段C.实施阶段D.协调阶段E.总结阶段
58.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BCE)。
A.行政协调 B.行政样制C.行政沟通D.行政评估E.行政指挥
59.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AD)。
A.微观控制 B.分散控制C.集中控制D.宏观控制E.分级控制
60.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ACDE)。
A.口头汇报 B.集体汇报C.个人观察D.书面汇报E.统计报告
61.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ABCDE)。
A.行政工作人员 B.组织绩效C.信息D.工作E.财务 62.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BCDE)。
A.质量控制 B.标准控制C.成本控制D.程序控制E.计划控制
63.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C)。
A.单向沟通 B.非正式沟通C.双向沟通D.网上沟通E.正式沟通
64.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BC)。A.上行沟通 B.平行沟通C.下行沟通D.双向沟通E.单向沟通
65.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BCD)。
A.信道障碍 B.组织结构障碍C.心理与语言障碍 D.职位与专业障碍E.接受障碍
66.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ABCE)。
A.层级结构的协调 B.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C.人际关系的协调D.转变政府职能E.各种资源的协调
67.按沟通的确定性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E)。
A.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C.双向沟通D.网上沟通E.非正式沟通
68.社会监督的主体是(ABCDE)。
A.公民个人 B.各民主党派C.各社会团体D.新闻机构E.政协
69.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ABE)。A.事中监督 B.法制监督C.社会监督D.事后监督E.事前监督
70.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CE)。
A.侦查监督 B.职务犯罪监督C.跟踪监督D.专案调查E.现场监督
71.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ABCDE)。
A.临时报告 B.综合报告C.专题报告D.报告E.工作简报
72.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式主要有(BDE)。
A.独立审查 B.事中审查C.事先审查D.联合审查E.事后审查
73.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ABCD)。
A.检查权 B.建议权C.调查权D.行政处分权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74.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ACE)。
A.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B.建议权C.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
D.行政处分权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75.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ABD)。
A.工作监督 B.法律监督C.侵权犯罪监督D.政治监督E.该职犯罪监督
76.行政监督的特点是(ABCDE)。
A.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 B.法律地位的独立性C.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
D.监督主体的多样性E.监督对象的双重性
77.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ABCDE)。A.权力机关的监督 B.司法机关的监督C.社会监督D.行政机关的监督
E.执政党的监督
78.舆论监督具有监督机关所不具有的特点,它们是(BCDE)。A.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B.监督方式的公开化C.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D.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E.监督效应的及时性 79.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DE)。
A.经费预算B.社会保险基金预算C.公共投资预算D.地方公共预算E.中央公共预算
80.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是(ABCD)。
A.政策审核B.体制审核C.指标审核D.技术审核E.经费审核
81.税收的基本特征有(BDE)。
A.服务性B.无偿性C.政治性D.固定性E.强制性
82.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AD)。A.单一税制B.增值税C.个人所得税D.复合税制E.农业税 83.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BD)。A.印花税B.定率税C.房产税D.配赋税E.耕地占用税 84.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ABD)。
A.中央税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C.农业税D.地方税E.个人所得税
85.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ABCDE)。
A.国防费B.行政管理费C.经济建设费D.社会文教费E.其他支出
86.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ABCDE)等阶段。
A.签订采购合同B.选择采购方式C.确定采购需求D.履行采购合同E.效益评估
87.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ABCDE)。
A.法律保留 B.法律优先C.职权法定D.依据法律E.职权与职责统一
88.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BCDE)。
A.权力腐败的审查 B.法定程序的审查C.滥用职权的审查D.法定权限的审查E.法定依据的审查
89.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ABE)。
A.技术方法 B.行政程序C.决策树法D.目标管理E.基本手段
90.行政方法的特点有(ABCDE)。
A.科学性 B.民主性C.创新性D.系统性E.技术性
91.行政基本方法包括(ACD)。
A.行政指令方法 B.政治方法C.法律政策方法D.经济方法E.思想工作方法
92.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ACDE)。
A.稳定性 B.完整性C.合法性D.强制性E.简便性 93.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ABCDE)。
A.行政计划准备 B.决定计划。C.考核奖惩D.检查监督E.执行计划
94.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BE)。A.短期计划 B.长期计划C.经济计划D.社会计划E.中期计划
95.行政方法的基本手段主要有(BCDE)。
A.政治手段 B.行政指令手段C.法律手段D.经济手段E.思想工作手段
96.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BD)。
A.地方计划 B.中央计划C.国防计划D.基层计划E.资源计划
97.从行政计划的内容上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BCD)。
A.社会计划 B.经济计划C.资源计划D.国防计划E.计划
98.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ABCDE)。
A.内部标杆瞄准 B.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C.行业内标杆瞄准D.跨行业标杆瞄准E.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99.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ABC)。A.组织效率 B.管理效率C.工作效率D.社会效率E.客观效率与规范效率
100.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ABDE)。
A.标准比较法 B.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C.综合测量法D.行政职能测量法E.行政费用测量法
101.下列用于行政费用测量法的方法有(ABE)。
A.单位费用测量法 B.计件费用测量法C.行政职能测量法D.标准比较法
E.人均费用测量法
102.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ABCD)。
A.经济指标 B.效率指标C.公平指标D.效能指标E.政治指标
103.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ABCDE)。
A.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 B.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C.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
D.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E.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
10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ABCD)。
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C.解制式政府模式D.弹性化政府模式E.科层政府模式
105.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ABDE)。
A.参与管理 B.对话民主C.公民自治权D.公民社会E.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
第五篇:北京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指导(论述题)ok
《经济法学》论述题:
1、试述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与区别
答:联系:表现在: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有许多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性质:经济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必要时也采用行政手段.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它们之间的联系,否则也无助于经济法理论的建立.区别:1,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关系.2,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利义务的联结状态也不同于行政法律关系,虽有上下层次之分,但彼此却都互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3,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都是追求一定的经济目的,即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它从根本上说,应服从的是经济规律.行政活动追求的是工作效益,它首先应服从的是长官意志.4,经济法主要运和经济手段,也运用行政手段,但它具有辅助的性质,而且一般应与经济手段等结合运用;行政法则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它主要以命令与服从的方式实施.2、试述经济法律关系与经济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在统治阶级意志制约下的(即通过国家经济法律,法规调整的)经济关系即为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关系经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调整后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具有意志性质的关系,是属于第二性的.它主要反映着统治阶级对该类经济关系的意志;同时,在具体关系,具体过程中,也反映着当事人的意志.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要求,并通过统治阶级的国家予以认可和保障的思想社会关系,它必须以客观存在的一定的经济关系为基础.所以说,经济关系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观物质基础.经过法律,法规调整后所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与原来的经济关系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它不是经济关系的原样照搬,不是经济关系的简单的派生物.而是将统治阶级意志通过法律形式对之进行整顿,梳理,筛选,确认之后所形成的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表现形式,为内容的关系,它得到国家法律强制力的保障.因此,它对原生的经济关系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我们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使更多的经济关系尽可能通过法律的“加工”渠道升华为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参加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调活动中发生的,由经济法律,法规确认和调整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3、试述经济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经济法律关系也须由此三个要素构成.一个经济法律关系必须首先参加者(主体);参加者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确定彼此享受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此即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参加者通过设定权利义务所要获得的财物,所要实现的行为,即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三者紧密连,缺一不可.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形成的启动者;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者;是经济权利,义务的承受者;也是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财物的所有者或经营者,以及行为的实施者.它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没有主体就没有经济法律关系,有些主体的特殊性还常常决定着经济法律关系的性质.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内容,是确定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和量度的,是联系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它们实质上就是经济法律关系本身,当然更不可缺少.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经济法主体通过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的经济目标和经济利益.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也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得到落实和体现.没有客体的经济法律关系是毫无目的,毫无意义的.所以客体也是经济法律关系必不可少的要素.经济法的一些部门法就是依客体划分而建立起来的.4、试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特征
答:1,合作企业的主体包括外方合作者和中方合作者;2,合作企业是契约式的合营企业;3,合作企业设在中国境内。
5、试述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答:供应商,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6、试述国有资产管理法的性质和特征.答:国有资产管理法是调整国有资产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有资产管理关系一般包括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关系,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关系,国有资产评估关系,国有资产流转管理关系和国有资产监管关系等.国有资产管理法,不属于民法体系中的财产法,而属于经济法体系中的财政法范畴.因为从性质上看,国有资产管理关系是一种经济管理关系,而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从调整目标看,它是从社会宏观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具有明显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本位的特点.国有资产管理法有效实施,受益人是全体国有,而不是某个公民或某家企业;从其内容看,它是关于国有资产的开发,利用,监管和保护等方面的行为规范,而不仅仅是产权的交换问题.15、有哪些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得转让
答:1,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条件的;2,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3,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4,共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5,权属有争议的;6,未信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7,法律,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7、试述税法的构成要素.答: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税收法律规范的内部构成.(1)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征税对象.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标的.(3)税目.指税法规定的同一征税对象范围内的具体项目.(4)税率.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5)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的商品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6)纳税期限.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期限.(7)减税免税.减税指税法规定的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免税指税法规定的对应纳税额的全部免征.(8)违法处理.指税法对违反税法的纳税人规定的制裁措施.8、试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哪些
答:按《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包括:1,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三性原则”,即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2,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侵犯的原则;4,开展信贷业务,严格审查借款人资信,实行担保,保障按期收回贷款的原则;5,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合法,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6,商业银行应当公平竞争,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的原则.9、试述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法律地位.答: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对外贸易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法律地位体现在,对外贸易经营者是一个独立地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经济实体或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有权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进出口经营业务.它享有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权,并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的财产和企业自有的财产对外承担经济责任.一旦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产生争议,对外贸易经营者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10、试述假冒,仿冒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的构成要件.答:《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二)项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该规定确定了该行为构成违法的三个要件:1,被假冒,仿冒的商品须为知名商品.所谓知名商品是为广大消费者所知,在市场上较为畅销,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品.判断商品是否为知名商品,重要的是以该商品在相关的一定市场领域内是否有较高的知名度为标准.2,该外观标志须为知名商品所特有.所谓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是指经营者为自己的知名商品所设计的具有创造性和显著特点的外部形象.有别于通用的名称,包装,装潢的.3,对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擅自作相同的使用或者作相近似的使用,致使与他人知名商品发生混淆.这是构成假冒,仿冒知名商品标志的极为主要的要件.对擅自使用完全相同的名称,包装,装潢即假冒行为较容易认定.11、试述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特征.答: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特征有: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是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这里的违法主体专指地方各级政府,包括省级下各级人民政府.2,这类行为的客体是竞争条件下经营者从事交易的商品.3,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
为是对经济职权的滥用.4,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的行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间接的.这是指政府及所属部门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这一限定行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12、试述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原则.答:产品缺陷责任,也可直接称为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存在缺陷而给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或者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失时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确定侵权人因产品缺陷而给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行为人承担产品责任的规则或准则.在产品责任法的历史发展中,该归责原则经历了从过错责任原则到严格责任原则的两个发展阶段.产品责任法最早出自买卖法,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合同法的性质,担保责任(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是确定产品制造商和其他提供者承担合同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一般侵权责任以过失责任为归责原则,原告对被告的疏忽行为负举证责任.为了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严格责任逐渐被确立为产品责任的主要归责原则.严格责任是对一般侵犯责任的“过失原则”的重大发展,其主要作用就是不考虑产品生产者的主观过错,而以法定形式强制只要产品缺陷造成损害后果,生产者必须承担责任.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普遍采用该原则.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销售者的产品缺陷责任仍属于般侵权责任,从而适用过错原则;严格责任仅适用于生产者的产品缺陷责任.16、试述国家限制或者禁止的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答:国家基于下列原因,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关的国际服务贸易:1,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2,为保护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3,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服务产业,需要限制的;4,为保障国家外汇收支平衡,需要限制的;5,依照法律,行政和法规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6,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13、试述产品瑕疵责任和产品缺陷责任的区别.答:产品瑕疵责任和产品缺陷责任是产品质量民事责任的两种主要形式,二者区别表现在:1,产生依据不同.瑕疵与缺陷分别是二者的产生依据,瑕疵与缺陷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种责任的区分.2,性质不同.产品瑕疵责任是一种单纯的违约责任,也可以说一种合同责任.产品缺陷责任则是典型的侵权责任.3,归责原则不同.销售者产品瑕疵担保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观点,而产品缺陷责任,各国多适用严格责任原则.4,责任主体不同.产品瑕疵责任由销售者承担,受害人可直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对于产品缺陷责任,受害人既可向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向销售者要求赔偿;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再根据实际情况追偿.5,免责条件不同.〈产品质量法〉第40条就销售者产品瑕疵责任免责事由作规定,产品缺责任,〈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了三种免责事由.6,产生时间不同.产品瑕疵责任不以损害后果为构成要件,只要产品售出,存在法定瑕疵即构成产品瑕疵责任.产品缺陷责任以造成一定损害后果为构成要件,因此只能在损害后果发生之后才可能成立,没有损害后果则不可能产生产品缺陷责任.7,赔偿方式和范围不同.对产品瑕疵,销售者应负责修理,更换,退货以至赔偿损失.对产品缺陷,生产者或销售者须按〈产品质量法〉第40条的规定,赔偿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及其他生大损失.8,诉论时效不同.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出售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诉讼时效为1年.〈产品质量法〉第45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0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10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14、试述传统的民商事法律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差异.答:现有的民商法律法律制度中缺少有利于消费者的求济制度.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与经营者始终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而消费者在利益的对立中总是处于弱者的劣势地位,如果按照传统的民商事法律理念,将消费者与经营者放在形式上完全同等的位置,对消费者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而这种不公平试图依靠消费者个人的力量或是有组织的消费团体也很难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是在充分认识这一点基础上,由国家依自己的权力进行适度的干预,对居于弱者地位的消费者提供特殊保护的法律,它运用的方式与传统的民商事法律不同.传统的民商事法律师是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的关系,以形式平为理念来规定交易双方完全对利和处于强势的经营者更多的强制性义务来平衡双方的力量,避免在现实的交易活动中出现以上种种实质不公平的情况.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对只强调形式公平的一般合同法的补充,而法律的相关条款直接构成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合同条款,对双方是具有强制性的,这样降低了消费者的交易成本也增强了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体现了更强的公权保护,或者说是公权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