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材料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2:2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材料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材料论文》。

第一篇:环境材料论文

环 境 材 料

摘要: 90年代初,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在这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又要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并在材料的提取、制备、使用直到废弃与再生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

关键词: 发展 定义 特点 净化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材料在制备加工中的环境协调技术包括零排放和零废弃加工技术,以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协调性技术如制备环境协调性制品等等。具体从材料的性能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再生利用型材料,包括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塑料、在家用电器中能够加以回收利用的电路基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少并且能够回收再生的纸张等。

能够经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或者能够自动降解的材料如新型的包装袋,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高分子材料等。

为净化环境和防止污染而设计的材料如新型的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墙体材料,高吸油性树脂等。

替代传统有污染的材料的新型材料如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等。

与洁净能源相关并且能够利用它们的材料,如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环境材料有区别于传统材料的特点。环境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了它们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其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在上面的三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而传统材料在上面三个方面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必然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大规模地生产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材料总是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损害生态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所面临的课题,即如何生产将环境负荷减至最低,再生率增至最大的材料。日本东京大学山本良一等在90年代初提出新的研究领域“环境材料”Ecomaterials(Environmental Conscious Materials)或 Ecological Materials。

到目前为止,关于环境材料尚没有一个为广大学者共同接受的定义。最初,一些学者认为环境材料是指那些不仅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而且从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life cycle)中必须具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性以及舒适性的材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一些学者认为,环境材料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者指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即环境材料是具有系统功能的一大类新型材料的总称。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环境材料是指同时具有优良使用性能和最佳环境协调性的一大类材料。根据大部分人的理解,环境材料的概念可以概括为:环境材料是指在加工、制造、使用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既包括经改造后的现有传统材料也包括新开发的环境材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材料的概念或定义应当是确定的或不变的,而判别环境材料的标准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或变化。当所有的材料都“环境材料化”了的时候,那么,环境材料这个术语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特点

环境材料的三个特点:

① 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

② 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③ 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

关于环境材料的先进性、舒适性,不同人有不同理解,在实践中难以判断与把握,它只是一个定性的标准。因此认为环境材料的特征可以具体改为功能性、经济性和环境协调性等。这有利于环境材料的评判,也符合现实情况。环境材料的设计思路是:在传统材料研究所追求的优异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环境负担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使材料具有能够再生循环利用的特性,从材料的设计阶段开始,就把材料的使用性能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保障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充分结合起来,这是对传统材料技术与工程的革新。

环境净化材料

一、大气污染控制材料(吸附,吸收和催化材料)

二、水污染控制材料(沉淀、中和以及氧化还原材料)

三、其它污染控制材料(过滤、分离、杀菌材料和防噪、吸声等材料)大气污染控制材料

 空气污染物的类型:

① 颗粒态污染物(粉尘、烟、飞尘、黑烟、雾、铅)② 气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温室气体、持久性有机物) 大气污染物吸附型材料(1)活性炭纤维材料

活性炭纤维是由有机化学原料(如聚丙烯腈、聚乙烯醇等)经过碳化和进一步活化而成。活性炭纤维与颗粒活性炭相比,吸附容量大10倍以上,吸附速度快100倍,活性炭纤维的高效吸附功能.得助于它发达均匀的微孔结构,其微孔孔径大部分在10微米左右。

活性炭纤维还具有成型好,不易粉化、再生容易(在温度100℃热蒸汽或热空气条件下可完全再生)、再生速度快(5~15分钟即可)、易于加工成毡、布、丝、纸等优点。而颗粒活性炭再生条件十分苛刻,再生后吸附能力下降。(2)膨胀石墨吸附材料

膨胀石墨:又称柔性石墨,是由天然鳞片石墨经插层处理、水洗、干燥、加温膨化制得的一种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物质。其膨胀后的石墨呈纤絮型蠕虫状,故称之膨胀石墨。

作用:膨胀石墨对空气中的SO2的吸附作用十分明显,且低温下以物理吸附为主,高温下以化学吸附为主。(3)离子交换树脂型材料

离子交换树脂:是以丙烯腈、苯乙烯为原料,经交联、悬浮共聚,制成多孔径珠状树脂,再经碳化处理,得到一种强度高的状格架吸附材料。主要作用:此材料主要处理含硫烟气,常温下每10g产品可吸附3—4g二氧化硫气体。(4)沸石吸附材料

沸石及其合成制品独特的吸附性和催化性, 可以对废气进行吸附过滤以防止被分离污染物的再附着, 可以用于某些特殊的脱硫或抗菌用途(5)其它大气污染吸附材料 粉煤灰吸附材料

我国是个产煤大国,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粉煤灰排放量的急剧增加,燃煤热电厂每年所排放的粉煤灰总量,到2010年将达到3亿吨。对于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解决我国电力生产环境污染,资源缺乏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

 大气污染物吸收材料

(1)采用氧化、还原、中和技术的净化材料

①氧化锌和三氧化二铁是常见的中低温脱硫剂。

②二氧化锰、氧化钙等金属氧化物用作中低温脱硫剂。

③氧化锡、硫化锡系列用于高温脱硫,氧化铜也是一种较好的高温脱硫剂

④常用氧化剂(浓硝酸、氧气、高锰酸钾)将一氧化氮氧化为二氧化氮,再用碱液吸收除去。

⑤用还原剂(硫酸铵、硫酸氢铵、亚硫酸钠)将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去除氮氧化物。

(2)稀土氧化物材料

• 类型:一般为Re2O3,而Ce,Pr,Tb还可生成CeO2, Pr6O11, Tb4O7等

• 作用:如铈的氧化物是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吸收剂。二氧化铈吸收剂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能和二氧化硫起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再生时,二氧化铈吸收剂产生的废气可经化学反应转化成元素硫。

• 二氧化铈可同时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脱硫脱氮技术都达到90%以上。 大气污染物催化转化材料

(1)催化法处理含氮氧化物废气

催化剂一般为铂、钯系贵金属,以及钒、铬锰、铁、铜、锌钴、镍等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是这些成分的混合物。

目前用于催化氧化还原法处理含氮氧化物废气的催化剂有三大类:

①γ-氧化铝为载体的催化剂 ②铁镉催化剂

③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催化剂(2)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剂

由于稀土的特性,使稀土在汽车尾气净化过程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

1、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储氧功能,可使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2、稀土元素具有变价特性,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活性.

3、稀土元素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抗铅硫中毒性能,提高了催化剂的使作寿命。

4、稀土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5、用稀土代替部份贵重金属制成的催化剂成本低而能获得满意的净化效果。

 净化空气的植物

• 吊兰、黛粉叶等,对装修后室内残存的甲醛、氯、苯类化合物具较强吸收能力;

• 常青藤可吸收苯;

• 美人蕉可吸收二氧化硫、氟; • 石榴可吸收空气中的铅;

• 芦荟、菊花等可以减少居室内苯的污染;

• 雏菊、万年青等可以有效消除三氟乙烯的污染;

• 月季、蔷薇等可吸收硫化氢、苯、苯酚、乙醚等有害气体; • 七里香能吸收光化学烟雾和防尘隔音; • 香豌豆能除去氟化氢;

• 腊梅、桂松、玉兰、樱花能降低空气中的汞含量。• 在室内养虎尾兰、龟背竹、一叶兰等叶片硕大的观叶花 • 草植物能吸收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 芦荟、景天、仙人掌、仙人球、令箭荷花、兰花等,夜间不但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还能使室内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增加

第二篇:环境论文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ment 限塑后大学校园塑料袋使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曹 琳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611756)摘 要 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实施以来,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既起到了积极影响,也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层面展现并分析了 限塑后的使用状况与减量研究, 具体分析了目前在国内大学校园内,大学生层面 限塑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旨在为 限塑令的有效实施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关键词限塑令;校园;对策

一、限塑令产生的背景

国务院于2008年1月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同时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而采取这样的措施原因何在?塑料问世至今近百年来, 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以其品种繁多、价格低廉、强度大、耐腐蚀等综合优势, 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很快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随着塑料的大量应用, 其负面影响也不断显现。以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为原料, 大大加速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塑料袋会严重破坏土壤结构, 引起土壤板结;同时分解出有害化学物质,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挥发和燃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致癌气体二恶英。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统计, 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 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达到30亿个以上。塑料袋的过量使用,以及处理不当,造成了塑料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 成为 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

二、大学校园内塑料袋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限塑令实施一年多来, 在全国范围取得了切实成效。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 限塑令实施一年来成效显著, 大中城市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执行 限塑令情况普遍较好, 消费者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商家有偿提供合规塑料购物袋, 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明显减少, 与政策实施前相比, 商场和超市减少得最为明显, 减少量在75%左右,塑料袋消耗减少近400亿个, 农贸批发市场减少使用量50%左右, 全国总体来讲使用量减少了2/3,由每天的十亿个左右减少到两三亿个左右。公众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然而由于存在封闭决策较多, 互动参与较少, 发号施令和被动执行较多,制度资源保障较少等缺陷, 塑料袋在大学校园的使用量较 限塑令政策颁布前改观较小, 并呈现出以下问题。(一)大学生普遍对 限塑令政策认识不清

限塑令出台前, 缺乏公开的社会讨论、酝酿过程, 相关产业、产品政策迟迟未能发布, 各种社会动员的投入也明显不足。笔者经调查发现大学校园中,由于缺乏限塑令的政策宣传, 大多数大学生对限塑令政策出台日期、相关条文内容等基本内容了解不清, 不少人不知在日常商品交易中应有偿购买塑料袋, 因此无法切切实实地感觉到自己对环保的责任。(二)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限塑令的习惯还未形成

经调查显示, 大学生站在环保的立场普遍支持限塑政策, 但自身践行起来还存在很大难度。因为携带麻烦等原因,多数大学生未形成自备购物袋购物的习惯;面对无偿提供的塑料袋, 多数大学生绝大多数时候 来者不拒, 日常观念中鲜有减少对塑料袋使用量。总体看来,由于当今社会整体环保意识的缺失, 以及受自古以来 自扫门前雪的传统观念影响, 多数大学生习惯了用塑料袋购物, 索取免费的塑料袋, 而不去考虑其对环境的破坏, 这种意识根深蒂固, 无法由 被动限塑转化为 主动限塑。

(三)校内商家: 限塑令形同虚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规定, 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学校园内, 除少数大型超市有偿提供塑料袋外,水果店、服装店、餐饮店等中小型零售场所, 限塑令形同虚设,多数商家继续无偿提供塑料袋, 甚至继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对他们来说, 本身就是薄利的市场, 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为了降低商户间的竞争 限塑根本就不现实。此外, 很多大学生食堂无偿提供超薄塑料袋, 不利于限塑令政策的贯彻实施。(四)相关政策和配套政策不完善

政策的实施过程必然是一个利益相关方有损有益的过程, 完善政策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尤其在监管方面, 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严格周密的监管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规定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并依法查处。然而实际生活中, 工商部门没有尽到监管的职责;相关部门也没有激励举报的举措。这一切都导致了多数商家为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袋。同时, 同学也没有起到消费者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限塑后大学生塑料袋使用情况的对策建议。保证 限塑令政策有效落实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塑料袋 少用一点,回收一点, 替代一点, 降解一点, 尽量做到 能不用就不用,一定要用就少用, 多次重复用, 不能用时回收再利用。那么如何改善 限塑令在大学校园内的实施效果? 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 66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ment下途径和办法来解决,使限塑真正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

(一)提高校园消费者环保意识, 被动限塑变 主动限塑 1.优化课程设置, 重视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各高等学校应加强课程系统的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为促进学生对限塑令政策的意识与行动的双向支持, 建议课堂授课将社会当前环境问题与限塑令政策内容有机结合, 通过生动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白色污染导致巨大的社会负效应, 切身意识到 限塑刻不容缓, 真正树立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主动少用塑料袋、不用塑料袋、循环使用塑料袋。

2.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探索有效的宣传方式。在宣传力度上, 首先要扩大环保宣传的知识面及受众的覆盖面, 其次要保证环保宣传的频率,保证宣传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营造全员参加环保的积极氛围。在宣传方式上,可采用学生们更乐于接受的方式, 如免费观看环保电影或视频、多次组织民间环保人士、环保专家定期进行的专题知识讲座或培训等;另外, 要善于利用大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 如在校宣传栏、食堂、校园商店门口等处定期张贴 限塑令等相关环保宣传海报或以散发环保传单的形式,宣传环保理念,促进校园消费者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学校还可鼓励展开环保工作的调研, 研究有效的环境知识宣传方式及适合校园环境的环保措施等, 将环境保护活动与学校创新人才体系相结合。

3.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在 限塑宣传中的作用。作为公益性社团,环保社团更应看重社会责任的培养和社会义务的承担。因此高校对环保社团承担学校的环境教育的功能应给予足够的认识和肯定, 并在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中体现出来。而环保社团自身也应从自身角度出发, 为宣传 限塑等环保理念,发挥应有效用, 针对宣传角度, 引导大学生对塑料袋 能不用就不用, 一定要用就少用, 多次重复用。(二)督导校园内商家履行 限塑令相关政策

1.加强校园零售场所监管力度。有关执法部门要重点组织对校内商品零售场所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开展全面清查, 加大执法力度。其次,强化动态监管制度, 把对塑料购物袋经营活动的监管纳入日常化、规范化管理之中, 随时防止不符合规定的塑料袋在流通领域死灰复燃。此外, 应提升商家的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定期培训等手段, 使商家增强环保意识, 主动履行

限塑令要求, 从意识形态上增强其 限塑自觉性。可采取 惩罚并举,对认真履行限塑令要求的商家进行表彰, 对违反操作的商家进行重金处罚。

2.减塑, 从大学食堂抓起。据不完全统计每所学校学生食堂每天使用的食用塑料袋就在6000个左右,基于食品塑料袋质薄等特性, 使用过的食用塑料袋几乎没有被重复利用过, 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自 限塑令颁布以来, 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陆续采取相关措施贯彻 限塑令政策的施行。部分学校食堂采取塑料袋有偿供应, 加收价格从3分到几毛钱不等;或以有偿供应纸饭盒代替塑料袋。其中,厦门大学食堂自2009年11月起开展的 限塑工作分政策宣传、有偿使用和全面禁止三步骤进行, 现已取得良好成效。强制性禁塑服务的手段, 一定程度对想外带就餐者造成不便, 但长远看来使消费者改变就餐习惯, 大大减少塑料袋使用量的同时大大益于消费者的健康。笔者建议, 对高校食堂塑料袋有偿收费制度采取地区性统一规范,各省根据该地物价水平统一规定价格, 每个食品塑料袋从0.1元到0.5元不等。并采取渐进手段,争取大学生食堂到一定时期不再供应食品塑料袋。

(三)政府与社会: 完善相关制度, 改变消费观念环保意识决定环保行为的接受程度, 要控制塑料袋使用, 关键在于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观念。大学校园环保行动除了大学生自身增强环保自觉性、有力措施督导相关商家外, 最重要 的还是政府与社会在制度、创新手段等层面的完善。1.源头入手, 调控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政府可在流通环节实行塑料袋收费政策,向消费者传达 少用塑料袋的信息, 此外还需要将环保压力移至生产领域, 抬高生产成本、治污成本, 从源头上控制、限制生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达到生产厂商不愿意做(成本高、利润低、市场萎缩), 零售商不愿意进(卖不出去), 消费者不愿意买(性价比低)的目的。对于选择生产无毒无害、易回收、可再利用的塑料袋生产厂商, 给予产业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提高可降解塑料袋的市场占有率。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使用, 改变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程度。

2.寻找合适的塑料袋替代品。在治理白色污染上, 塑料袋是否有偿使用很重要,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研发出塑料袋的代替品 即方便群众生活且同样价格低廉、又能减少污染的环保购物袋。可降解塑料袋、布袋、纸袋、菜篮等替代品相对环保, 但其在性能、价格上都离大规模实际应用还有相当距离。因此, 当前政府亟需加大对塑料袋替代品的研发的资金与技术的支持。

3.建立塑料袋的回收再生系统。现阶段通过对塑料袋提高价格、利用价格控制手段只是减少使用量, 而提高塑料袋的回收和循环再生才是解决 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所以, 政府应加强塑料的再回收利用,弄清塑料袋的再利用操作流程, 避免回收后的二次污染, 为环保工作打好基础。现阶段, 我国回收利用塑料袋的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但回收说来容易做来难, 由于塑料袋价格低廉、量轻, 易被大家忽视, 会给回收带来很大麻烦。这需要政府对那些从事环保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以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身环保事业。参考文献 [1]食品商务网, 我国白色污染日益严重日均使用30亿个塑料袋[EB/ OL].食品商务网,2008.1.17.[2]洪慎章.绿色塑料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M].塑料制造, 2008.3.[3]吴玲,窦薇,王勇.限塑令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与对策建议[J].绿色 经济,2008(12):71.[4]吴怡青.限塑令发布后的变化与反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67

第三篇:张玉华-环境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山曹小学 教师:张玉华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源于环境保护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但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长的消费经济模式,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系统。满足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中心。要求人类在尽量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使系统内部在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物质能量的转化率达到最佳效果,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自然的负荷,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成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环境功能和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主要功能有:(1)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也是各种生物基本重要条件。人类从自然地理环境中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利用土地资源生产谷物,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活动。

因而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2)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产品,同时也会有一些一时未能被利用的副产品排入环境,成为废物。而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也产生各种废弃物归还给周围自然环境。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3)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的要求。清洁的空气和水是农业生产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的生活需求。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自然资源所引起的。因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因滥肆捕杀引起许多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盲目占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因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因其他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②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这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环境干扰指的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威协后代人的生存。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发送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是以保护自然为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破坏,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作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是以消除贫困,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虽然未来人对幸福的理解也许会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作为人,他们的某些基本需要(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首先得到满足。因此,在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时,我们必须要用代际主义的原则来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我们不仅要给后人留下一套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稳定而健康的生态环境。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

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第四篇:环境小论文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其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就有差异,相对于人类而言,环境是指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达4300余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约1460万吨); 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

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环保如此重要,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可是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去破坏环境。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

为此,我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必须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果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厉害的。

第二,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

第三,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第四,虽然口香糖是小朋友们十分喜爱的糖果,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但是,千万不要乱扔咀嚼后的胶基,因为它会到处乱黏,而且很难弄掉。在吃的时候,可以先将它的包装纸收好,用来包裹吐出来的胶基,然后,再将它扔到废物箱内。

第五,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1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

第六,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第七,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等的电器插头。

第八,尽量少开空调。

第九,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尽管它的价格相对贵一些,但它的耗电量只及普通灯泡的一小部分。

第十,用密闭容器代替塑料包装物来储藏食物。

第十一,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

第十二,请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第十三,节约用水,在不用水时,请关紧水龙头。

第十四,园丁应施用有机肥料,如混合肥和粪肥,避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因为它们会渗入泥土,危害水源。

第十五,提醒爸爸妈妈开车时减速行驶,这样耗油量小,还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十六,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再不能挂在嘴边,要重在实际行动。大家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

第五篇: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教育论文

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老师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如果一个幼儿园果皮满地,到处是脏水、垃圾,没有绿化,教师随便践踏青草,地上垃圾老师熟视无睹,孩子耳闻目睹,长大了又怎么会成为一个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人呢?为了让幼儿在美好的环境健康成长,必须要优化环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从爱护、亲近我们的校园做起。因此,教师可在园内开辟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生态体验场、操作长廊„„,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从而激起他们对身边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潜移默化地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寓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环保教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尚未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为此,教师可将它渗透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如科学活动中:结合“水”“声音”等内容,教师注意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例如组织幼儿帮助保育员阿姨打扫校园卫生,来净化化我们的幼儿园;帮助花工师傅在花圃中翻土、播花耔、种树苗;来绿化我们的幼儿园,通过此活动以唤起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将爱护花草树木等列入幼儿行为规范中。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如: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正是这些集亲自然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游戏使孩子们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环保知识: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标准等。他们真正成为关心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结构游戏中,收集各种纸盒、酸奶杯、牙膏合等进行搭建。幼儿知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把废物收集起来,每一件废物在我们的手里都会变成有用的玩具。这些物品外形、大小各异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极大,游戏中,孩子们会用牛奶合向上垒高成各种房屋、用酸奶杯排成栏杆„广告纸、吸管、一次性的盆、盘等等都是我们幼儿游戏、老师制作辅助用品必不可少的材料。游戏、制作中孩子们明白废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并使幼儿的亲自然的情感转化为真正的保护性行为,环保成了孩子们真正的内在需要。同时还可以请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就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下载环境材料论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材料论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经济学论文

    厦门PX项目的若干思考 2008946119 施正泼 厦门市海沧PX项目,是2006年厦门市引进的一项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该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选......

    环境生态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题目:生态城市建设班级:环境工程10级1班姓名:孙晓东学号:1001110426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本文......

    环境生物技术论文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唐耿兰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对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近年来的发展进步、功能作用及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废水生物处理、污染控制技......

    关于环境论文(精选五篇)

    2. 环保 论题释要 环保即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自然要素组成。是人类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在内部平衡没有被破坏的前提下,环境与人类友好......

    环境化学论文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研究进展 学生:生命科学与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122572010022,范辉祥 课程:环境化学 任课老师:杨文卿 【摘要】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由于受到人......

    环境化学论文大全

    我国环境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许洪康 201140710144 摘 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已经成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成为环境科学的主流与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二十年......

    环境保护法 论文

    环境保护法论文 水工103 3100611104 霍星宇 中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即使早已有之,而其积极的环境保护立法也并不落后于人,究竟为什么还是会遭到种种自然灾患的遗害,环境破坏问题......

    环境伦理论文

    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 摘要:综览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 大致可以归纳为3 个不同的层面: 一是技术层面; 二是经济层面; 三是意识层面。人类的长期实践证明, 环境保护, 需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