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共)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营上镇那当小学
赵芳丽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6—78页)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会判断大月、小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4、渗透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小朋友们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指名学生回答)那小朋友们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对记得的小朋友给予鼓励,不记得的提醒他们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
2、师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课件出示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片、北京申奥成功、澳门回归、教师节、儿童节、植树节。)
3、引入新课。
师: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
板书: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了解“年、月、日”的形成(课件出示)
2、认识年、月、日。
(1)课件出示2011年的年历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并讲解“2011”表示年份,“1月、2月、3月…”表示月份,每个月份下面的小数字表示日…
(2)小组合作观察手中的年历卡(各小组手中的年历不一样),找出各个月的天数并填写导学案上的表格。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结果,教师课件出示“2011—2016年各月天数统计表”,根据学生汇报逐一出示内容。
(4)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找出相同天数的月份,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1天1、3、5、7、8、10、12
一年
30天4、6、9、11
12个月
2月
28天
29天
(5)认识大月、小月。
师: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并随之板书:大月、小月)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所以,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板书:特殊)
2、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和1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这些月份的天数呢?课本第78页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样记呢?
(1)学生根据课本第78页的图自学左拳记忆法。(指名学生上台记)(2)投影出示左拳图。
(3)讲请相应部位所表示每个月的天数。(说明凸起的地方每月是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2月除外)
(4)根据投影的拳头,全体一起记忆。(5)小组指着自己的左拳再次记忆。
(6)再介绍一种歌诀记忆法,加强记忆。(课件出示)一、三、五、七、八、十、腊,(“腊”是指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冬”指的是十一月)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平年、闰年下一个课时学习)
3、巩固。
师: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小朋友们记得怎么样?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老师说月份,你们对应月份站起来。(重点说二月,如果无人站起来,再问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课件出示)(1)、一年有()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共()个月,这些月份是大月。(3)、有30天的月份是(),共()个月,这些月份是小月。(4)、2月是个非常特殊的月份,有时是()天,有时是()天。(5)、2016年的2月有()天。指名学生回答。
2、判断对错。
(1)2月有28天。
()(2)24个月就是两年。()(3)4月和5月一共有61天。()
(4)2011年5月30日是星期一,6月1日就
是星期二。()
3、出示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分别判断四个小朋友的生日。
4、知识应用。
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3个月。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3月。今年的第一季度有多少天?31+29+31=91(天)
(四)总结提升。(课件出示)
1、一年有12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共7个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月,共4个小月。3、2月是个特殊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五)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
31天1、3、5、7、8、10、12
一年
(7个)
12个月
小月
30天4、6、9、11
(4个)
2月
28天
全年365天
(特殊)
29天
全年366天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第78页“做一做”。
第二篇:三年级《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认识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6—78页)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会判断大月、小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4、渗透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师:对,今天是2018年5月21日。这里的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2015年的年历卡(1)观察年历表
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并讲解:“2015”表示年份,“1月、2月、3月…”表示月份,每个月份下面的小数字表示日。
(2)年历上特殊的日子
师:一年中你知道哪些特别的日子? 生说一说,师课件出示。
2、自主学习
(1)观察书本P76、77的两张年历,将每月的天数记录到P77的复式统计表中。
(2)同桌交流:观察填好的复式统计表,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结果,并将结果填写在书本上。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逐一出示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并回答,教师板书:
31天 1、3、5、7、8、10、12 一年 30天 4、6、9、11 12个月 2月 28天 29天
4、认识大月、小月。
师: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是31天的这 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但是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所以,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板书:特殊)
5、记住大月、小月。
(1)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和1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这些月份的天数呢?课本第78页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样记呢?
投影出示左拳图: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讲解相应部位所表示每个月的天数。(说明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2月除外)
根据投影的拳头,全体一起记忆。同桌指着自己的左拳再次记忆。(2)歌诀记忆法(课件出示)
师:下面的歌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大月的月份:一、三、五、七、八、十、腊,(“腊”是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月的月份:四六九冬三十天。师: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记得怎么样?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老师说月份,你们对应月份站起来。(重点说二月)
3、你能推算一下2011年有多少天吗?2012年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80练习十七第2题。
2、完成P80练习十七第1题。
3、通过“清明”,引出“二十四节气歌” 了解二十四节气。
四、课堂总结
1、夸一夸,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夸一夸,这节课你要向谁学习,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 31天 1、3、5、7、8、10、12 一年(7个)
12个月 小月 30天 4、6、9、11(4个)
2月 28天 全年365天
(特殊)29天 全年366天
第三篇:三年级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参赛教学设计)面积的认识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数学 2.年级:小学三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六单元第一节 5.学时数: 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用手摸一摸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2、内容分析:主要是这两个内容:认识面积,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通过学生观察、触摸和比较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学习本课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面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学习了“周长”,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及其计算已经掌握。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理解概念有一定的难度。
4、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及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对“面积”概念比较难把握,因此我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再经历比较各类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结合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篇二: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61-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做合适,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台上)(台下)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
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引出“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
学生边说边摸一摸自己看到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
比较自己看到的面。
(3)观察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大。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2)列举其他物体的面积,并比较面积的大小。
(3)比较橘子和足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使学生感知面积,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3、说明封闭图形的面积
(1)如果把桌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
(2)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出示图形:
总结: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
(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观察法:
(2)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摆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面积守恒观念。)
(3)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重叠法
5、探讨面积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比较下面一组图形的面积: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尝试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较。
小结: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引出小精灵的话: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讨论:可以选什么形状做度量单位呢?
(4)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方法。
学生根据提供的学具,自主度量比较面积大小。
(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学生反馈自己选择的图形,是怎样摆的?
通过电脑一起回顾:
讨论: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图形的面积,哪种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摆放时不受位置方向的限制。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
四、应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感受单位的价值。
1、完成62页“做一做”。
交流注意引导:一是两个半格算一格。二是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面积不变。
2、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个方格的有趣的图形。
体会:图形的面积相同时,形状和周长不一定相同。
五、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1、教师: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篇三: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课件出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比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预设1: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
预设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
第四篇: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摸一摸,比一比,算一算的操作活动过程,理解周长的概念,感知“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猜剪影。
看这个剪影,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那现在老师把这个剪影换成边线,你还能猜出来吗?试试看。玩这个游戏要用到的知识和我们这堂课有很大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描一描,理解“一周”
1.刚才的这些动漫形象的轮廓,大家非常熟悉,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有各自的一周。老师在课前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物体和图形,你们能在A4 纸上描出他们的边线吗?
2.读活动提示。
3.谁能代表小组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描的?得到了一个什么形?
4.请你用手指摸一摸描出的物体或图形的边线。
5.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小结:同学们,从图形边上的一点沿着边线摸了一圈再回到这一点,这就是这些图形的一周。(板书:一周)
(二)描一描,理解“封闭图形”
1.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组物体的图片,大家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一周吗?
2.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弯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3.再出示一组图形平行四边形,五角星,一般四边形,角等图形,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小结: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什么呢?(板书:封闭图形)
4.小练:完成84页第一题
在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边线的长度要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不能多一笔,少一笔,更不能空着一段。
5.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三)量一量,探究计算方法
量自己描的边线的长度。
(1)先说一说规则的。
(2)不规则的物体的边线你是怎么量出来的?
(化曲为直)这个数表示的是什么?
小结:对于不规则的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借助毛线或是绳子比量好,再用直尺来测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化曲为直”。而对于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我们可以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来计算。
(四)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
三、巩固练习
1.84第一题题卡
2.84页第二题
2.84页第3题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贴图形。
第五篇: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复习近平均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会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圣诞节就要到了,小明准备好多点心,准备和他的好朋友冬冬分享,怎么分呢?
(像这样每份一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平均分。)
2、可是披萨只有一个,怎么分呢?
3、一半?怎样才是一半?你能用一个数来吗?
揭题: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
二、感悟新知,建构模型。
1、教学例 1。
(1)认识1/2。
①首先披萨每人一半,怎么分?我们用圆形小纸片表示一个披萨,请你折一折,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一半。
小结:像这样把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一半。我们用分数1/2表示,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边说边板书)
②“1/2”意义及读写法。
那么1/2怎么写呢?请看黑板,先写一横,在写横线下面的2,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这个分数读作:1/2。(全班齐读)
过渡语:原来1/2是这样写的,你会了吗?现在你能看着黑板说一说1/2表示什么吗?不看黑板试着说给同桌听?
(2)
“1/2”的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横线,它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呢?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叫做“分母”;
上面的数字表示?其中的一份,它的名称是——“分子”,(3)创造出1/2。
过渡:刚才我们找到了像披萨这样圆形物品的1/2,那么你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到1/2吗?请你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1/2。
小结:无论哪种图形,哪种折法,1/2都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其中的一份。
(4)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那么你能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并说一说你折出了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①展示学生作品,并说一说你的分数是什么,理由呢?
②比较分数大小 1/3 1/4 1/8
你能比较他们的大小吗?为什么?
观察这些图形和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并说一说为什么。
2、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3、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