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3年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03年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一、无公害优质水稻产业链式开发
1、优质粳米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一个有影响的优质大米品牌;企业与基地农民实行订单生产,企业年加工销售基地生产的大米不少于3万吨,产品100%进入大中城市超市销售;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或绿色、有机认证;应用国标三级以上水稻品种,实施水稻无公害全程监控技术,形成水稻无公害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对基地农民增收有直接带动作用。
(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教学、推广部门作为合作方,联合实施。具备已经审定的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或供种依托单位;具备与加工能力相匹配的集中连片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具备市、县(市)技术监督局发布或备案的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或规范;具备保证项目实施的可操作的产业化运行机制。
(3)种植基地:淮北沿湖沿库、太湖流域粳稻优势区。(4)招标数量:3个。
2、优质籼米链式开发
—1—(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一个有影响的优质大米品牌;企业与基地农民实行订单生产,年加工销售基地生产的大米不少于3万吨,产品100%销往省外;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或绿色、有机认证;应用国标三级以上水稻品种,实施水稻无公害全程监控技术,形成水稻无公害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对基地农民增收有直接带动作用。
(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教学、推广部门作为合作方,联合实施。具备已经审定的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或供种依托单位;具备与加工能力相匹配的集中连片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具备市、县(市)技术监督局发布或备案的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或规范;具备保证项目实施的可操作的产业化运行机制。
(3)种植基地:淮北沿湖沿库、江淮流域籼稻优势区。(4)招标数量:2个。
3、优质营养保健大米深加工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一个有影响的优质大米品牌;企业与基地农民实行订单生产,年加工销售项目基地生产大米不少于3万吨,100%产品进入超市或进入加工企业;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或绿色、有机认证;应用专用型水稻品种,实施水稻无公害全程监控技术,形成水稻无公害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对基地农民增收有直接带动作用。
—2—(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教学、推广部门作为合作方,联合实施。具备已经审定的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或供种依托单位;具备与加工能力相匹配的集中连片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具备市、县(市)技术监督局发布或备案的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或规范;具备保证项目实施的可操作的产业化运行机制。
(3)种植基地:淮北沿湖沿库、太湖流域粳稻优势区、江淮流域籼稻优势区。
(4)招标数量:1个。
4、水稻优质新品种引进与示范
(1)建设内容与要求:国标一级籼稻、国标二级以上粳稻品种(组合)引进与示范推广;优质、特异抗性、抗逆水稻基因引进与创新。引进种质材料为我省尚未引进且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品种或种质资源;在引进后的消化创新上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实施期间提供1-2个具有突破性状的优秀新品种;项目实施后相关单位在种业产业化上取得重大进展,成立具有影响的种业企业或集团。
(2)申报单位:育、繁种基础好,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资格的科研、教学单位、种业企业等。
(3)招标数量:2个。
二、高品质棉产业链式开发
—3—
1、高品质棉产业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1-2个高品质棉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全面实行订单生产,签订合同率达100%,收购加工符合纺工企业要求的高品质原棉1万吨,建成20万亩高品质棉生产示范基地;高品质棉亲本扩繁、质量检测与鉴定,制种技术集成与培训;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配套及培训;应用保优促早栽培技术、加工质量关键控制技术;采摘、运输过程中控制异性纤维污染;形成高品质棉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
(2)招标数量:2—3项。
(3)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推广单位、基地、棉农合作经济组织等部门联合申报实施。
(4)种植基地:沿海、淮北棉区。
2、高品质棉品种引进与创新
(1)建设内容与要求:引进品种须符合高品质棉品质指标,长度达到31mm以上,比强度达到35CN/tex(HVICC校准水平)以上,马克隆值3.8—4.4,产量水平与对照品种泗棉3号相当,并开展消化创新。开展高品质棉花品种提纯复壮扩繁,创建高品质棉棉种品牌,推进高品质棉种业产业化;在高品质棉品种创新上与种质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育成棉花新品种1-2个。
(2)招标对象:原良种场和种子企业。(3)招标数量:1-2个。
—4—
三、特色蔬菜产业链式开发
特色蔬菜产业化链式开发,在每个项目中须集成以下四方面技术,并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实现链式开发。一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集成、优化和应用。主要包括:优质、高抗蔬菜新品种应用与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调控技术;蔬菜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蔬菜肥料施用技术;无公害蔬菜新型耕作制度应用等。二是无公害蔬菜产品转型增值技术应用。产品采后处理,产品贮运、产品加工、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等环节,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全程质量监控技术。建立质量保证和质量跟踪体系,推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包括产前(技术标准制定、种苗,生产环境,耕作制度等)、产中(病虫草防除、土壤培肥等)、产后(贮运及商品化处理等)等环节。面向国内市场为主的产品在制定生产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制定产业链的良好技术规范(GAP),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产品逐步实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四是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开发。普遍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1、露地栽培蔬菜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一个有影响的品牌,企业与基地农民实行订单生产,年销售基地生产的蔬菜20万吨,80%实现分级分类,包装进超市(或设立专卖店)销售,超市销售量占
—5— 50%以上;出口2万吨以上,产品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露地栽培蔬菜品种的引进与创新;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蔬菜储运及保鲜加工处理技术;编制主要露地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4-5个。
(2)申报单位:以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为龙头,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实施。
(3)种植基地:全省。(4)招标数量:1—2个。
2、设施栽培蔬菜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无公害蔬菜品牌;企业与基地实行订单生产,年销售基地生产的蔬菜15万吨,产品100%实现分级分类包装,创建品牌进超市(或设立专卖店),超市销售量占80%以上;产品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绿色食品认证;应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储运及保鲜加工处理技术;编制主要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3-4个,设施栽培蔬菜品种的引进与创新。
(2)申报单位:以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为龙头,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实施。
(3)种植基地:苏北、苏中。
—6—(4)招标数量:1—2个。
3、水生蔬菜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蔬菜产品品牌,实行订单生产,年销售基地生产的蔬菜15万吨,蔬菜80%实现分级分类包装,蔬菜产品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加工率达50%以上,50%项目产品进超市,或专卖店;出口量2万吨以上,编制主要水生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应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水生蔬菜储运及保鲜加工处理技术;引进水生蔬菜新品种。
(2)申报单位条件:以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为龙头,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实施。
(3)种植基地:扬州、泰州、淮安等市。(4)招标数量:1—2个。
4、瓜果类蔬菜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蔬菜产品品牌,全面实行订单生产,年销售基地生产的蔬菜10万吨,项目区生产蔬菜90%以上实现分级分类,创建1-2个品牌,销售进超市,或在本省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超市销售量占70%以上;蔬菜品牌产品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瓜果类蔬菜新品种的引进与种业产业化;应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储运与保鲜加工处理技术;编制主要瓜果类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7—(2)申报单位:以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为龙头,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实施。
(3)种植基地:南京、盐城、南通市。(4)招标数量:1—2个。
5、食用菌产业化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食用菌品牌。以蘑菇、金针菇、鸡腿菇、灵芝为主,建立无公害基地50万平方米,开展食用菌深加工,引进、筛选优质食用菌优良品种,加强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栽培技术体系建立,在本省相关地区建立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建立食用菌保鲜及深加工技术体系。
(2)申报单位:投标单位为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蔬菜加工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并采用科研、推广和企业联合投标的方式。
(3)种植基地:常州、镇江、南京、宿迁、盐城市。(4)招标数量:1—2个。
四、优质瘦肉型生猪链式开发
1、苏太猪种业产业化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原种场与扩繁场实行股份化运作,成立股份公司,统一创建品牌,统一质量管理,统一销售服务;壮大苏太猪种猪产业化;加强苏太猪原种场的持续选育;原种场
—8— 实行单栏饲养、高床产仔、网上育成,种猪单栏测定,电视监控,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水平。存栏能繁母猪达1000头以上,核心群300头,公猪6-8个血统25-30头,年提供合格种猪6000头以上,成为全国引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苏太猪扩繁场,单个苏太猪扩繁场苏太种猪规模达到300头,年提供苏太猪3000头,股份公司内扩繁场栏存规模达到2000头以上,年提供苏太母猪2万头以上。
(2)申报单位:定向。苏太猪集团与相关扩繁场联合投标,扩繁场由省畜牧主管部门择优遴选。
(3)饲养地区:全省相关原种场、扩繁场。(4)招标数量:1个。
2、苏太猪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和做优苏太猪肉品牌,产品进本省大中城市超市(或设立连锁专卖店),超市销售量占50%以上;建设以规模养殖场为主体,以相对集中乡镇大户连片为补充的年出栏苏太杂优猪10万头以上的无公害苏太杂优猪生产基地;集成苏太猪产业发展中的种猪疫病净化、无公害苏太猪肉全程质量控制、苏太母猪繁殖改进和适宜超市连锁销售的猪肉系列产品开发等配套技术,促进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有较好的加工和经济基础,与苏太猪种苗企业对接,按全程质量控制和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
(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推广、科研单位作合作
—9— 方,联合实施。
(3)饲养基地:苏州市、常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盐城市、宿迁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所辖县。
(4)招标数量:1个。
3、优质三元瘦肉型猪产业化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造江苏三元瘦肉猪肉品品牌,提高三元瘦肉型猪规模生产基地科技水平,集成无公害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适宜超市连锁销售的猪肉系列产品开发。龙头企业有较好的加工和经济基础,与相关生产基地对接,按全程质量控制和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及外销,对基地规模养殖户带动作用强,项目实施规模不少于10万头,实行订单生产,年加工销售项目基地生猪不少于5万头。
(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推广单位联合实施。
(3)饲养基地:全省。(4)招标数量:2个。
4、优良地方猪种的选育创新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优良地方猪种新姜曲海猪、新淮猪的选育。建立科学育种体系,项目实施结束后完成2—3个世代选育,在种猪性能上有较大幅度提高。
(2)招标对象:有科研基础的种猪场。
—10—(3)招标数量:2个,每个猪种一个。
五、奶业产业链式开发
1、奶牛饲养与产业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无公害牛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并集成奶牛选种育种、繁殖、饲养管理、疾病监控与防治等饲养管理技术,实行全程质量监控,生鲜牛奶达到无公害标准。开展疫病防治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应用奶牛场防疫及疾病控制管理规范、“两病”监测净化技术、奶牛隐性乳房炎早期监测技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推广种草养牛技术、全价配合日粮(TMR)示范,建立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基地;推广使用全价配合日粮(TMR)、饲料添加剂(奶牛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等),提高奶牛生产力水平。奶业产业实行全程标准化生产;每个规模奶牛场奶牛饲养规模在300头以上,示范推广牧草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疫病防治推广应用面达10个场以上,奶牛饲养总规模在2000头以上。
(2)申报单位:龙头企业与技术推广部门、基地联合申报实施。
(3)饲养地区:全省。
(4)招标数量:2个,其中苏北1个。
2、奶牛种业产业化建设
(1)建设内容与要求:高产奶牛群选育及核心群建立,在规
—11— 模化奶牛养殖场示范推广奶牛线性外貌鉴定和生产性能测定,制定奶牛良种登记标准,实行奶牛选择淘汰和选配计划,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种群示范基地。引进良种公牛及冷冻精液与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应用的仪器设备,配套建设种公牛站。推广应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实现高产奶牛核心群的高效扩繁和生产群的整体品质改良。高产奶牛繁殖新技术推广应用,通过利用优秀公牛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和利用优质胚胎进行胚胎移植,实现高产奶牛核心群的高效扩繁和生产群的整体品质改良。建成全国重要的奶牛中心,高产奶牛核心种群示范基地饲养规模300头以上,年平均产奶量达到8000公斤以上;种公牛站种公牛30头以上,达到部级种公牛站验收标准,推进良种奶牛种质产业化;推广冷冻精液1万份以上,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50%以上,年繁殖率85%,奶牛群体单产水平提高5%以上;胚胎移植300头次以上,鲜胚移植成功率50%以上,冻胚移植成功率达35%以上。
(2)申报单位:企业。(3)招标数量:1个。
3、奶制品深度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牛奶制品深加工与品牌建设;与本省相关奶牛养殖基地挂钩,进行合作开发,建立品牌,奶制品深加工。
(2)申报单位:企业。
—12—(3)招标数量:1个。
(4)其他:本项目需三个以上单位参与投标,不足三个作流标处理。
六、杨树及林木种苗产业开发
1、杨树种苗产业化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杨树品牌;以杨树为主的林木新品种引进、选育及应用;耐旱、耐湿、耐盐等抗逆性杨树新品种的引进、选育与应用;引进8-10个抗逆性杨树新品种,选育3-4个抗逆性杨树新品种,开展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开发利用。
(2)申报单位:基层林场、苗圃、林木种苗企业(3)实施基地:苏北。(4)招标数量:2—3个。
2、杨树产业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杨树产品品牌,引进开发1-2项低甲醛、无毒环保型人造板技术,产品甲醛释放量达E1级,质量达国内外环保标准。围绕杨树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引进、开发与示范推广种苗生产、定向培育、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及木材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通过全方位的技术提升,促进杨树产业的整体技术进步。示范推广无节良材、小、中、大径材与纸浆材等杨树定向培育技术,示范推广林农复合、立体栽植等高效集约化栽培模式;示范推广无公害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3—(2)申报单位:杨树产业龙头企业(集苗木培育、木材加工、销售于一体)。
(3)实施基地:苏北。(4)招标数量:2个。
3、优良绿化新树种的引进及种苗产业化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林木树种品牌,抗逆、用材观赏兼用型优良绿化新树种的引进与选用;应用容器育苗、全光喷雾扦插、组织培养、体细胞胚胎工程等珍稀树种的高新快繁技术,推进种业产业化。引进优良绿化新树种8-10个,利用高新快繁技术扩繁珍稀树种苗木500万株以上,为绿色江苏提供优良种苗。
(2)申报单位: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与基层农业企业紧密合作的科技型林木种苗企业。
(3)实施基地:苏南、苏中。(4)招标数量:3—4个。
七、其它主导产业链式开发、品种引进与技术创新
1、专用小麦产业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中强筋、弱筋小麦专用粉品牌各1-2个;全面实行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各生产优质专用小麦2.5万吨;产品通过无公害认定或质量认证;应用1-2个专用品种,建立专用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体系,专用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
—14— 术,提出小麦保优节本安全生产技术,组装配套成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形成专用小麦链式开发技术体系,实现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
(2)申报单位:有关龙头企业与科研、教学、推广部门联合申报、实施。
(3)生产基地:全省。(4)招标数量:2个。
2、特色水果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水果品牌,围绕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专用加工水果基地,精选系列品种,提高加工果品质量,扩大江苏加工果品的出口潜力;选择适栽适制和熟期配套的专用品种,加快基地品种更新;提出专用加工水果栽培技术体系并培训示范推广;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技术体系并扩大出口规模;建设无公害专用加工水果基地并申报无公害产品;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联合实施。
(3)招标数量:2个。
3、优质地方家禽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优良地方鸡种、水禽的创新开发;
—15— 优质草鸡、水禽的产业深度开发,家禽、水禽种苗产业建设;建立规模水禽扩繁场及加工厂,壮大水禽种苗产业;提出家禽、水禽的高效饲养技术模式,形成优质草鸡、水禽规模化养殖与开发技术体系,并形成相关技术规程;实施 “基地+农户+企业”的产业化开发运作机制并推广。
(2)申报单位:有关具有相关种质资源的企业。(3)养殖地区:苏北、苏中。(4)招标数量:2个。
4、其他主导产业品种引进与技术创新
优质油菜新品种引进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应用;花卉种苗新品种引进及种苗繁育技术产业开发;茶叶新品种引进与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波杂山羊产业开发;优质高产牧草耐旱、耐热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5、农业技术物化成果产业化开发
新型专用肥料、生物肥料产业化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与生物农药开发应用;安全新型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饲料开发应用。
项目一—— 七面向江苏省招标,不受理省外单位投标。
八、国内招标项目
1、招标范围
(1)国标一级籼稻、粳稻品种(组合)制种与产业化开发;
—16—(2)优秀公牛冷冻精液统一供精;
(3)优质蔬菜、花卉、瓜果新品杂交亲本组合与产业化开发;(4)以杨树为主的高大乔木重大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开发与应用;
2、投标单位条件
本部分项目面向国内有关单位招标,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科技企业携带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与江苏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农业科技企业合作,投资江苏农业主导产业建设。
(1)投标单位必须具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而不是技术中介;
(2)与江苏省内有关单位签订项目实施协议,相关手续完备;(3)在项目实施后,能无偿或低偿转让该项农业科技成果;(4)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必须在江苏省范围内进行转化推广。
3、招标数量与经费
每个方向招标1项,共招标4项,每项50万元。
—17—
第二篇:2009年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2009年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支持方向
2009年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主要支持渔业良种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项目,加快建设一批省级渔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促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我省现代渔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项目申报内容(一)渔业良种建设项目
一是良种场建设项目。扶持2-3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8-10个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进行改建和扩建。各市限报1个项目。省财政按项目新增投资的三分之一给予补助,每个项目补助80-100万元。省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水产原良种保护区建立、原良种后备亲本及良种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必备的仪器设备配备以及遗传素材收集和保存等。二是良种保种项目。根据2009年省下达保种任务,对正式批准挂牌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及水产引育种中心实施原良种保种补贴。省扶持资金主要支持环节为公益性原良种亲本选育、生产和后备亲本供应。全省扶持15个项目左右,每个项目省财政补贴不超过25万元。三是良种更新项目。省扶持资金支持环节为水产良种繁育场更新繁殖亲本及开展良种苗种繁育,重点品种为四大家鱼、紫菜、异育银鲫、团头鲂、河蟹等,全省扶持10个项目左右,每个项目省扶持不超过20万元。
(二)渔业新品种开发利用与示范推广项目
开展优良水产品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培育,重
点支持开发利用青虾、梭鱼、泥鳅等水产品种,通过家系选育、种苗繁育、养殖技术集成攻关与示范推广,建立我省特色水产种质资源保存与开发利用体系,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水产良种。全省扶持10个项目左右,每个项目省扶持资金不超过50万元。
(三)现代渔业新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项目 围绕“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目标,开发与示范优质海淡水养殖品种规模化繁殖、大规格种苗培育、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研究、集成、示范池塘生态修复技术、池塘循环水养殖工艺,推广高效、生态、健康、安全水产养殖模式;开发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和检测技术,重点选择一批生产设施、养殖技术、管理方式比较先进的省级渔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新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优先支持能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或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全省扶持35个项目左右,每个项目省财政扶持不超过40万元。
(四)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通过整合渔业科技资源,以渔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将园区建设成为技术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服务平台。重点围绕设施渔业、种苗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我省现代渔业持续发展急需的国内外渔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开发、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全省扶持5个项目左右,每个项目省财政扶持不超过100万元。
(五)重大渔业技术转化与推广招标项目
根据小龙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集成示范推
广小龙虾良种选育、苗种繁育与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投标单位须在本地区范围内新发展小龙虾养殖基地5000亩,其中新发展1000亩以上连片示范区2个或500亩以上连片示范区5个;主养小龙虾面积不低于30%,主养亩产小龙虾150kg以上,混养亩产小龙虾50kg以上;建立小龙虾苗种土池繁育基地,项目区苗种自给率95%以上;示范区建设必须达到省级现代渔场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其中1个须达到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标准和要求);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苗种繁育与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实行清洁生产,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形成2-3项高效、健康的小龙虾养殖技术模式,推广1万亩以上。择优选择支持3项左右,每个项目省财政扶持不超过150万元。
三、财政补助资金用途
省级扶持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区的生产设施建设、渔业新品种繁育、新技术应用示范、必要的仪器设备购置以及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方面的支出,不得用于与项目建设工作无关的其他支出。
四、项目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主体。申报单位有独立法人资质。第(一)类项目申报单位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产基础、技术力量;第(二)、(三)类项目由企业、科研、教学、推广部门单独或联合申报;第(四)类项目由企业联合科研、教学、推广部门申报;第(五)类项目由市、县(市、区)推广部门、企业联合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单位共同投标。
(二)实行首席专家与项目负责人制。项目首席专家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应是熟悉本领域技术发
展情况、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具备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且目前在研的同类项目不得超过2项,2009年限申报1项。凡有应验收而未验收且实施期限超过1年的项目首席专家,今年不予申报。项目负责人统筹项目的组织、协调和项目实施方案的落实。联合申报的项目,牵头单位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推广和组织协调能力;项目进行产业开发的,申报企业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项目的实施。
(三)实施项目信用制度。各有关管理部门不得受理有项目到期未验收且超过1年的单位申报项目,对项目实施、管理不理想的县(市、区)减少支持力度。
(四)申报数量。为确保择优和重点支持的原则,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各市、县(市)和有关归口管理单位要对所申报项目内容类别认真筛选。第(一)类项目按要求的数量申报,其他类项目每县(市)限报1项,渔业重点县(市)、省辖市本级(含区)、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单位可申报2项。
(五)申报程序。各市、县项目由渔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本级申报的项目进行汇总、审查、筛选并签署意见后,联合行文上报省海洋与渔业局、省财政厅。省级相关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相关部门申报,项目申报材料直接报省海洋与渔业局、省财政厅。
(六)申报材料。需要报省的材料包括:申报公函3份,申报项目汇总表3份,项目申报文本6份(其中申报公函、申报项目汇总表、申报文本各1份报省财政厅)。同时报送项目申报文本、项目汇总表的电子版(格式等可从“江苏海洋与渔业—计划财务—项目管理”中下载);申报文本的电子文件名采用“类别+市县别+项目名称”格式,项目汇总表 的电子文件名用采用“市县别+项目汇总表”格式。
(七)申报时间。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09年5月31日,逾期省不予受理。
(八)联系方式。
省海洋与渔业局联系人、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姚 蕾,025-83581232, <第(一)类项目> 凌立彬,025-83581276,<第(二)--(五)类项目> 冯锦龙,025-83581221 共用邮箱:f83581221@126.com 联系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90号
省财政厅联系人:顾彩娥 尤兆祥 联系电话:025-83633158 电子信箱:yzx@jscz.gov.cn 联系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63号 210024 附件: 1、2009年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文本(网上下载)2、2009年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汇总表(网上下载)
第三篇: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合同编制要求
2011年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合同书编制 注意事项
一、根据目前部分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合同书情况,存在以下问题,请各市、县科教负责同志严格审查各项目单位提交的合同,特别关注一下几点:
1、实施内容和考核指标要与下发文件一致;
2、项目名称与下发文件一致;
3、项目编号自主填写,与下发文件一致;
4、经费预算要根据下达资金金额进行调整,要调整经费预算详细支出明细表。
5、项目实施期限统一为2011年7月-2012年12月。
6、在经费预算中,省级财政资金不支持项目管理费、验收费用支出,审计费用不得高于3000元。
7、加强省补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省级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环节与技术简化、物化推广的支出,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省(国)外优秀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不超过省补资金的30%)、集成创新及试验示范材料补助、试验点补贴、技术资料发放,以及项目实施必需小型仪器设备及其它科技环节上的支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民培训经费分别控制在省补经费的10%内。不得在项目经费中简单对试验点发放农业生产资料,不得用于土地租赁费用开支。
8、三项工程工程项目合同签订流程:项目单位网上签订合同-市、县科教审核合同-省里组织专家审核合同并给出专家修改意见-项目单位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再次修改项目合同-市、县科教再审核合同-省里审查并通过项目合同-项目单位网上打印合同-纸质合同盖章并邮寄至省三项办。
第四篇:2015江苏省环保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1 2015省级环保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一、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设备)研发与应用示范
(一)污染防治应用示范工程
支持具有前期基础研究工作的成熟技术,并已经完成中试,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在江苏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1101 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落实《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要求,开展中小型工业燃煤锅炉及炉窑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净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科技示范工程。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科技示范工程。
1102 水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开展高氮废水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科技示范工程。
1103 污泥处置技术示范研究
开展化工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污染防治和处置技术研究,建立科技示范工程。
(二)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设备)研发 1201 重点化工园区有机废气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1202 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1203 典型污染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1204 工业污泥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 工业污泥和危险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研究。
1205 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1206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产生和资源化利用研究
二、环境管理规范及地方标准研究
按照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实现江苏“环境美”目标,围绕环境保护工作重点,聚焦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为地方立法、政策、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一)环境管理制度 2101 大气污染控制
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源解析数据分析和共享机制、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机动车环保检验I/M制度研究、非道路移动源和船舶大气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江苏省大气污染物防治公众满意度调查方法研究。
2102 水环境污染控制
江苏水环境战略研究,开展江苏省分流域污水排放执行国家特别排放限值可行性研究,全省行政单元水质监测点位代表性研究与监督考核评估体系构建,长江(江苏段)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研究,长江干流(江苏段)总磷来源及控制对策;跨界面源污染为主要特征的河流型饮用水源地管理机制研究, 江苏省新增列POPs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研究。
2103 土壤污染控制
研究江苏土壤优先保护区划方案,全省土壤环境监测点位优化研究,江苏省化工、涉重搬迁遗留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要求。
2104 沿江化工园区危险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研究 2105 辐射安全监管
开展高风险(II类)源安全监控和事故应急对策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基站辐射污染特性及防护措施研究。
2106 环境监督执法与监控
江苏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现状调研及“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环境传感实时监控信息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2107 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 2108 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管理政策创新研究 2109 江苏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指南和分级审批规范化研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研究。
2110 江苏省钢铁水泥行业污染综合整治研究 2111 江苏实现环境美的战略途径与对策研究
2112 江苏省现有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核定技术路线研究
(二)环境经济政策
2201 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评估、企业环境责任、环境审计、生态资源资产损害核算等技术方法研究 2202 江苏省排污费收费标准调整研究
2203 钢铁、水泥行业不同治污水平差别化电价政策研究
2204 江苏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优化对策研究 2205 江苏省环保资金项目投资与绩效核算方法及应用体系研究
(三)环境法规标准研究和制定
2301 《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和《洪泽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立法研究
2302 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303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304 江苏省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305 江苏省稀土低放废渣清洁解控标准
三、环境新问题的破解与技术攻关研究
针对我省环境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目前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尚没有覆盖到,对公众健康、生态环境可能存在潜在影响的新情况和特征污染物,开展前瞻性研究和探索,为深化环境管理做好科研支撑。
3101 环境激素类物质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3102 化学品及其特征化学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
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产业化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4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农办﹝2016﹞46号),结合我区实际,现将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申报指南公布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改革发展要求,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为扶持对象,以贴息、补助等方式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为手段,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着力构建高标准农田和配套产业有机结合、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扶持范围
依据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大力扶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设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优先扶持以基地 建设、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与推广、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
三、主要政策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包括一般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试点项目和产业化发展贴息项目。一般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和试点项目财政资金全部实行“先建后补”的补助方式。
(一)一般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
1、扶持对象为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条件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项目一般安排在农业综合开发县。
2、一般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申请财政资金额度不高于自筹资金额度。涉农企业项目财政资金补助额度为70万元至42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财政资金补助额度为42万元至140万元;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项目财政资金补助额度为14万元至42万元。
(二)产业化发展贴息项目。
1、贷款贴息采取“先选项后结算”方式,由盟市农发办建立拟贴息企业名录。
2、贴息范围为列入2018年拟贴息名录的项目单位在2017年会计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贷款利息。
3、贴息期限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贴息率不高于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单个贴息项目的财政资金贴息额度不高于500万元。
4、扶持对象为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条件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
1、扶持对象为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条件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产业链完整,带动范围广泛。
2、项目申报主体为涉农企业或具备同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支持与涉农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合作申报项目。
3、项目财政资金补助额度为700万元至14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的70%用于涉农企业,30%用于合作申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
(四)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1、扶持对象为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条件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产业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带动范围广泛。
2、申报项目单位应列入地理标志产品或原产地保护产品目录。
3、项目申报主体为涉农企业或具备同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支持与涉农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合作申报项目。
4、项目财政资金补助额度为420万元至7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的70%用于涉农企业,30%用于合作申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
(五)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项目的实体工程建设及设备购置。不包括劳务工资、技术转让费、科技措施费、人员培训费、土地(草场)流转租赁费、种植(养殖)项目的土地平整费、用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固定资产贷款利息、带动力装置的农机具、种苗(种畜)及其它非生产性支出。
四、项目申报要求
(一)一般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
项目要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有助于补齐农业产业链条短板,提高农业产业整体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市场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显著带动农民增收,预期效益好;建设方案、产品技术和工艺路线合理,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土地流转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
(二)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及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项目符合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及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围绕农业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农业污染物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体系及品牌建设;重点扶持辐射范围广泛,产业融合发展增收明显,带动农牧民多重受益的项目;积极支持与涉农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农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业基础设施、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
(三)产业化发展贴息项目
1、优先支持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产业。对于未列入产业规划,但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其他产业,也可列入扶持范围。
2、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用途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扶持范围。
3、贷款期限、贴息期限及额度等符合规定要求。
(四)项目单位条件
龙头企业:2015年12月31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持续经营能力,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自筹资金能力。没有不良诚信记录;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机制,管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12月31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没有不良诚信记录,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和相应的项目建设与经营管理能力;符合农民合作社有关规定,产权明晰,章程规范,运行机制合理,示范带动作用强。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经有关部门认定,且持续经营一年以上,没有不良诚信记录,示范带动作用强。
(五)不予受理的事项
1、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的相关项目(参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
2、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公约附录的动植物加工流通项目。
3、截止到2016年底,同一项目单位(包括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不同公司但同一法人代表)已获得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连续扶持(含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类项目)满3年的(合作项目除外),不在2017年申报范围。
4、已申报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的,不在此次申报范围。
5、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的企业不在申报范围。
五、其他要求
(一)申报程序和时间要求。1.具备条件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可根据本指南相关要求,向所在地农发机构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其中,一般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两类”试点项目于2017年3月15日前申报;产业化发展贴息项目于2017年2月底前申报。
2.同一项目单位只能申报一种扶持方式。3.越级申报、逾期申报,不予受理。
(二)需提供的相关材料。
1.一般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及“两类”试点项目。涉农企业申报须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申报须提供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同时须提供电子文档(PDF格式)及附件资料彩色原件扫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报书编制内容及相关附件要求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可研报告及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编制参考大纲》。
2.产业化发展贴息项目:产业化贴息项目备案申请表、项目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及银行贷款意向书。
(三)其他要求。
1.一般产业化发展项目由盟市农发机构统一组织专家评审,项目评审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竞争 立项程序。
2.盟市农发办按规定程序选定的拟立项项目,需在盟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完毕报自治区备案。
3.旗县、盟市农发机构要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完整性与真实可靠性。如发现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不当行为,将按《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财发[2011]7号)等规定严肃处理。
4.项目申报单位所需的有关资料,请向当地农发机构索取。同时,其他不明事项,可向当地农发机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