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榆中县甘草店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榆中县甘草店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
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2012年9月)甘草店镇学区
根据榆人大【2012】26号文件精神,我们对甘草店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一、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
甘草店镇中心小学,坐落于西村99号,总占地面积8498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9人,入学率、巩固率皆达100%;教职工66人,学历达标率100%。2011年,根据上级部门“布局调整、撤点并校”的指示精神,榆中县教育局决定将甘草店镇中心小学改为寄宿制小学,并新建成寄宿制公寓楼1幢,建筑面积2100㎡,同时新建食堂1座,锅炉房1座。可容纳住宿生300余人,现住宿学生190人。
二、寄宿制学校管理 1.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我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强化职业道德,增强敬业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二是创造一种学习上进的氛围。教师在公开教学中展示自己,把自己 的长处展现给别的老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三是以教研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每位教师既要做学习型教师,又要做科研型教师。
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活、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我校住校生为6—12岁,远离家庭亲友,生活自理能力差。为此,我校成立了后勤保障组,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从早上穿衣到晚上休息,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监督指导。教师对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他们以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学生感到在校如在家,时刻沐浴在老师的关爱之下。
2.学生安全管理
我校寄宿生人数多、年龄小,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紧跟时代步伐确立“寄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有保障、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管理目标,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了寄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到人,形成了校长总体抓,政教主任分管抓,监护后勤教师具体抓,班主任、学生干部协助抓的良好管理网络。
二是建立健全了寄宿制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结合我校实际,先后制定了《班主任寄宿制管理工作职责》,《住宿生一日常规》、《寄宿生安全制度》、《寄宿生
接送制度》等一些列管理制度。
三是强化后勤管理,让家长放心。我校从社会上聘请了炊事员,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体检,组织他们就岗位职责、工作目标、考核方案、食品卫生知识进行学习培训,使他们增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严格食品卫生的监管,严格食品卫生操作流程,严防非食堂人员进出操作间,严格执行检查制、采购制、留样制,同时制定了食品卫生应急预案。
四是注重学生校外安全。我校地处西村中心区,村社道路错综交横,操场和校园由一条村道分割,车辆、人流较多。同时周末许多学生回家要经过马路、铁路、高速路、山路等。针对此种情况,经常性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知识教育,并对家长接送学生提出明确要求,非安全运营机动车辆一律不得乘坐。经过多方面协调和上级帮扶单位支持,投资24万元新建过街天桥1座,将于9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将为强化校园管理,消除学校周边安全隐患创造条件。
三、学生营养早餐实施情况
为了切实推进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我校成立了甘草小学学生营养早餐计划领导小组,由专门人员负责采购、接收、保管、发放的各项工作,并做好供餐过程中的各项记载。在管理方面:采购(牛奶、鸡蛋由县教育局统一采购配送,水果、蔬菜类由学校食堂代办采购)、签收(签名移交、造册
留底)、储存(学校备有专门的库房,阴凉通风透气。库房专人管理、专库专用、标识明确,储存条件符合要求)、加工(规范操作,鸡蛋先检查是否完好,然后清洗,再煮熟;水果、蔬菜彻底清洗。从业人员按要求在每次加工前、后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未经消毒的工具不得使用)、分发(营养餐发放给各班做到现场履行签字领取手续)、就餐(学校每天在发放营养餐前、餐后要求学生洗手做好保洁工作;要求学生细嚼慢咽,老师不得催促,教育学生不留餐、不弃餐、确保无安全隐患)、留样(学生每一餐次都有留样)等环节管理到位。同时,学校设置举报、监督电话,接受家长、学生和社会的监督。
建立健全学生营养早餐计划的资金运行管理机制,食品准入管理制度,学生就餐安全管理制度,实名制学籍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管理应急预案、食品跟踪留样制度等。
营养早餐计划的实施是国家一项重要教育惠民工程,对减轻农村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进一步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德智体美发展有重大意义。我校充分利用晨会、家长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营养改善计划,使之家喻户晓。定期开展感恩教育,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立志努力学习,回报国家和人民,回报社会,使营养改善计划的社会效益和德育效果进一步彰显。
四、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1.国家补助:
(1)教育局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公寓楼一幢,锅炉房以及供暖锅炉、茶水炉。
(2)根据榆教发(2011)327号文件,《榆中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第四条,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天4元,学生每年在校天数按250天计算,小学生每年补助1000元,所有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并用于学生营养早餐,没有截留或挪作他用的现象。
2.购置宿舍设施和食堂用具
学校共筹资20多万元,购置了床架、物品柜、窗帘、学生餐具、食堂灶具、学生餐桌等物品,为寄宿学生提供了基本的住宿和生活条件。
五、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甘草学区现有在职教师100名,本学期开学请病假教师2人,产假2人。我们以创建一个精诚团结的班子、带出一个务实奉献的团队为目标,着重从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两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在管理中弘扬正气,树立正气,传承正气。工作中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用责任去制约教师的思想,用规章和制度去引领教师的意识,用真情和爱心感染教师的行为。从而引导教职工以主人翁姿态,为学校 的发展建言献策,无私奉献。
二是把凝聚人心当作教师思想建设的重点工作来做,完善激励制度、营造宽松工作环境、体现人文关怀,重视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坚持倡导文明与服务意识,无论是行政、教师、工勤人员都能以和相待,以礼相待,多一份情感,多一点支持,多一些鼓励。
三是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工作的执行力,不断修订完善陈旧、过时、不便操作的规章制度。一年来,学校按照《榆中县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规定》,修订了《甘草学区教职工考核细则》、《甘草学区质量奖惩制度》、《甘草学区教职工请销假制度》等,这些制度的修订,体现了实用性、可操作性,体现了制度的公平、公正性,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目的,“严格管理,目标明确,责任清楚,重视细节”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各种配套设施不足,资金严重缺乏
我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小学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有较大矛盾,撤并学校的学生涌入我校就读,使原来就不充裕的校舍更加捉襟见肘。同时,乡村学校少年宫室的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的建立都需要校舍,很多功能房成一房多用之势,班级学生数较多,而教室较小,学生活动空间狭小。学校餐
厅太小,只容纳40多名寄宿生,其余100多名学生只能在宿舍就餐。教学楼是90年代建成的,由于条件限制,安装了暖气,一直没有使用,现在通暖,管道老化,所有管道都需要重新安装或者更换。2011年供暖,由于煤炭上涨,光煤炭费用就是10多万,只靠拨发的公用经费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的饮食标准低,难以保证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两免一补”和营养餐政策,由于撤点并校多数学生为偏远山区学生,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学生的生活费用仍是部分家庭极大的负担,再加上每周的接送学生的开支,很多家长采取不当的接送方式,如摩托车、农用车等,存在安全隐患。
2.管理经验缺乏,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目前我校在寄宿制管理上处于探索阶段,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大量学生整天住在学校,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全部甩给学校,势必给学校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寄宿学生分布各个年级,年龄集中在6—12岁之间,在家庭保姆式的照顾下,娇生惯养,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懒散、自理能力差等现象。教师的角色就不仅仅是一名教师,而是教师、父母、保姆的结合体,学生24小时留在学校,教师管理压力较大。
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忽视。我校学生年龄小,长期离
家住校,父母关爱的缺失使一部分孩子心理长期抑郁,思念亲情。心理教育是我校寄宿制的一大薄弱环节。
总之,作为寄宿制小学,我校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切实细化管理,注重各个环节,从严治校,规范管理,活化机制,强化工作纪律,完善工作规程,构建充满活力的氛围和环境,以促使我校逐步迈上科学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坚信,只要本着全心全意为每一位寄宿生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彰显服务特色,就一定能够办好让家长满意、让全社会放心的一流寄宿制学校。
第二篇:霞光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汇报材料
霞光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霞光中心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是高台县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现有专任教师18人,小学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199人,住宿生130人,附设幼儿园教学班3个,在园幼儿62人。
二、创办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
从2005年开始学校遵照上级领导集中办学的思路,先后合并新坝乡上片(原红崖子乡)13个村的小学和幼儿园,创办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辐射半径8公里,可服务于新坝乡13个行政村的适龄儿童和幼儿入学,覆盖人口约5500人。寄宿制学校的建成较好地解决了路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到中心校就读,学生全部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规模办学,优化配置,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目的,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办农村寄宿制小学,较好地解决了路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巩固了布局调整成果。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步伐,使上学路途远的学生都能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享受优质教育。
(二)办农村寄宿制小学,为外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新家”,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弥补了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陷。
(三)办农村寄宿制小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寄宿制学校创办后,村小、教学点的学生到中心校就读,农村孩子就能全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师队伍人尽其才,达到了教师队伍的优化。教学时间得到保证,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远程教育设备)的运用,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全面开设,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明显增
强。学校通过有计划的对寄宿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和内务整理等常规技能训练,学生都能学会和掌握内务整理、排队打饭、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
三、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情况
五年时间,我校寄宿学生人数由原来的6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30多人(最高是达到174人),占到学校学生总数的65%以上。我校紧跟时代步伐确立了“寄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有保障、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管理目标。结合实际,脚踏实地的进行寄宿制管理的实践与探究,经过近五年的不懈努力,我校寄宿制规范化管理基本形成了一套日趋成熟,行之有效的“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寄宿制管理新思路。
我校时刻将安全工作放在寄宿制管理的首位。学生的日常作息和课外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丰富,安全工作最难保障,班主任老师全方位监控学生的一切活动,确保把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晚上学生就寝时值周教师要查寝,到各宿舍清点人数。睡眠后值周老师还要不定时的到各宿舍进行巡视,看看学生是否睡得好,是否盖好被子,是否有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平时定期给寝室消毒、开窗,让寝室通风透气。
学生在校寄宿,除了让学生住得好以外,还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们喜欢吃、吃的饱,吃得好。我们在饭菜质量、卫生、服务上下工夫,保证学生就餐质量。学校食堂的饭菜力求卫生过关、口味丰富、味道鲜美。高标准的要求,高质量的服务,使学生乐意吃在食堂,家长们放心。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保障,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有玩有乐,并且具有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戒除学生恋家、逃学、厌学的心理,让学生学得安心。为此我们为住宿生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开展文娱活动,及时开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满足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各班级可以自主收看电视节目。
为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自立意识,学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独立意识教育,从行李的整理、房间卫生的清扫、物品的摆放、打饭吃饭等生活小事入手,经常性地开展各种生活能力竞赛,促进了学生们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几年来一直受到家长和社会各届的好评。
四、创办寄宿制学校存在的困难:
1.住房紧缺,条件差。由于学校规模扩大,导致校舍紧缺,出现了学生人数增多,校舍却没有增加的现象,学校无法满足寄宿生的需求。宿舍大多数每间人数都超过25人,十分拥挤。有些学生为生活方便,就租借群众用房当作学生宿舍。学习至今没有供寄宿生就餐的餐厅,学生就餐在教室、宿舍、或露餐,既不卫生。
2.学校后勤人员少,后勤工作难保障。寄宿生自理能力低,学生在家中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了学校一日三餐,一切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整理被褥、打扫卫生、打饭就餐都需要别人照顾。目前,学校配备教师紧缺,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教师兼职管理,一方面给教师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给学校管理造成许多困难。
3.经费困难。学校合并后,拥挤的教室和宿舍尚待解决,实验仪器,体育器材和图书资料急需补充,部分宿舍、教室、床架、床板急需维修。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后,学校的公用经费有限,冬季取暖开支较大,电费最节约每月也需要支出几百元,再加上其他开支,余下的经费很难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加上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投入资金越来越少,致使学校各项建设举步维艰。
五、今后的打算
(一)加大对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创建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危改项目,加大投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餐厅、浴室、厕所、开水房等生活用房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力争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成办学条件基本完善、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群众满意的学校。
(二)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处理好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关系。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食宿在校,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生活设施,安排好学生的食宿,同时还要抓好教学质量。具体说就是建设和配备好生活设施,是为了解决学生“进得来”的问题;安排好食宿,是为了解决学生“留得住”的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为了解决学生“学得好”的问题。因此,办好寄宿制学校必须食堂和课堂同抓,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并重。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就是自己温馨的家。
(三)配齐配全人员,提高寄宿制学校教职工队伍水平
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实际需求,申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编制标准对学校人员编制予以重新核定,适当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寄宿制学校配备结构、数量合理,能够满足办学需要的教职工队伍。配齐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学生生活辅导老师、医务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确保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身心并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茁壮成长,是每个学校的首要责任。寄宿制学校学生晚上时间特长,从下午四、五点钟放学到,晚上九点钟熄灯睡觉,有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为了安全,我们总不能让寄宿生老坐在教室里写作业、学习,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学校变成寄宿生的乐园。
1、收看电视节目。利用校园电视设备,以集中组织学生为形式,收看《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科技博览》、《动画城》等电视节目,开阔学生的眼界。
2、组建丰富多彩的文体兴趣小组。尽力培养学生都能拥有一种或几种兴趣活动习惯。这些兴趣小组,一定要采取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不仅不给学生带来负担和压力,而且要给学生带来愉快和开心,放松学生学习的紧张心弦,培养一颗活泼、爱动、积极向上的心。
3、课外阅读与诵读经典。每个班级应该设立图书角,为学生阅读提供方便。为了让学生们从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可以开展了朗诵、演讲、小品、作文等多形式多各类的经典文艺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寄宿生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轻松解决了学生放学后到睡觉前的近五个小时空档,大大减少了此阶段发生安全意外的可能。
第三篇:甘草店镇档案管理工作汇报
甘草店镇档案管理工作汇报
2012年9月20日
各位领导:
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到我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将我镇档案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宛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东与定西市接壤,西依清水驿乡,南连高崖镇,北靠韦营乡。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200户 1.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8万人。辖区总面积99.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农民人均耕地4.6亩。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7.5℃,年均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2011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0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依靠广大干群,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有新的发展。镇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从实际出发确立了“狠抓三个环节,强化三个到位,实现三个目标”的工作思路,使档案工作逐步逐步走向正规化,实现了档案工作的新跨越。
一、狠抓住三个环节
一是抓舆论宣传。我们针对镇干部中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档案不过是陈纸一堆,小题大作等模糊认识和消极行为,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档案宣传。一方面,我们利用机关干部集中学习时间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镇干部的档案意识,奠定档案工作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将近年来国土、计生、民政、卫生等部门借助档案解决民事纠纷的典型事例来宣传档案的作用价值,通过宣传达到了“利用一例、宣传一片”的效果。由于宣传到位,全镇干部职工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档案人员开展工作,并能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自觉做好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工作。二是争取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开展,领导重视尤为重要,我们采取口头和书面等形式主动找领导汇报,宣传档案工作发展趋势、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得到了领导的理解和支持,镇领导多次召开了档案工作会议,研究了库房设施等问题,并就建档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建档工作有了有力保证。三是重视档案人员培训。我们每年都组织民政、计生、畜牧等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注重加强对档案的整理收集,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职责明确到位。为了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将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长张东同志任组长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并配备了政治、文化素质好,业务培训合格的专职档案人员。二是经费安排到位。为确保档案工作的正常运转,近年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镇政府在档案工作资金方面给予了倾斜支持,累计投入资金1万余元,添置了档案柜、灭火器、碎纸机等档案保管保护设施和改造档案室,防火、防盗,防虫等设施齐全,符合档案综合管理的要求。三是工作目标量化到位。年初,镇党委、政府对本镇的档案
管理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将档案工作目标任务量化到各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并要求各部门将档案工作任务细化纳入到有关人员岗位责任制,定期按责任要求进行考核、验收,评比结果作为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
三、注重三个目标
一是收集齐全。制度是干好工作的保障。在业务建设中,我们首先抓好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根据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和本镇工作职能及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的特点,通过会议业务培训,使各部门明确了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收集方式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年初制定了适合我镇需要档案工作办法,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每年的年初档案馆都按上的工作情况和本的工作任务编写工作总结与计划,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虚心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二是整理规范。在文件材料归档整理中,各站所按实际形成的资料严格按规范进行分类、编号、装订,做到了排列有序。经过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地点进行整理,各站所都建起了相对完整、自成体系,比较规范的档案。三是管理有序。档案工作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了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我们在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保护设施确保其安全完整的同时,还健全完善了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如《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等促使档案综合管理有章可循。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乡档案馆建立健全了全宗卷和文件两套制资料,案卷目录等检索工具齐全,能满足工作需要。
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基层群众到镇档案馆查阅资料都能自觉遵守,使档案的价值在利用服务中得到了升华。
各位领导,我镇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和上级文件精神,做到收集材料齐全、完整、卷宗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做好各部门的立卷指导工作及时准确的上报各类报表和材料,继续收集社会上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增加室藏,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为领导决策和各单位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第四篇:马家店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马家店镇中心小学特色建设汇报
一、教育思想:创快乐成长理念,建阳光幸福校园。
二、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共享发展
三、亮点和特色
在“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下,我校将“快乐学习、阳光心态、幸福生活、享受发展”作为教师共同追求的精神终极目标,师生共同发展是校园的永恒的主旋律。
1、学校有两项特色,一是坚持开展的“吟诵经典美文,共享书香诗韵”的大阅读活动开展;二是立足于发展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快乐成长”活动。
大阅读活动自2005年开展,一直坚持到今日,读书活动的开展,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2009年港市大阅读活动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办。围绕阅读活动开展的活动有:读书汇报会、读书小报展示、校园读书节、师生故事会、校园读书节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带动了学校各校活动的开展,也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独具民族特色的秧歌操是本校另一特色。彩带飘舞中,学生传达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传达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特色已经多次被评为东港市特色操。
2、亮点工程
学校建设中,突出人本发展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以师生发展为本,基于此,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成为本校的亮点工程。
(1)师生同诵活动,每年的十月全镇师生共同参加朗诵经典活动。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同台朗诵,各校校长和班主任全情投入,一篇篇优美的诗篇,一句句经典的诗文,师生们或激昂澎湃,或款款深情,尽情诠释着诗文的精髓的内涵,令校园充满浓浓的诗情画意。老师们和学生一起在诵读经典文章活动中,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视野,陶冶思想,净化灵魂。
(2)、师生同唱(每年一次)。歌曲传唱校园,全镇所有班级各显神通,由班主任带领,班级全体学生参加合唱1—2首校园歌,同时每校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合唱团,中心校深入各校录像评比。
(3)、师生同台讲故事或同台课本剧(每学期一次)
师生同台献艺,精彩的故事,精彩的表演,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在本班生生参与讲、评的基础上评选一名学生同班主任一道参加全镇师生同台讲故事比赛,东港电视台还专门进行了专题报道。
(4)、师生同锻炼—校园体育节(每年一次)。每年4月末全镇各校以校为单位开展校园体育节活动,师生共同参加拔河、春种秋收等快乐项目,所有学生每
人至少参加1—2个项目,人人参与快乐竞赛。
(5)、传统教育活动—敬老院敬老教育,我校坚持了20余年,虽领导变动,但教育不变,活动不变,现已家喻户晓,影响到了全社会。每逢传统节日,或送鸡蛋,或送月饼,或送节目,成为一项德育专项活动。
(6)、每年的六月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浓缩,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它昭示着一种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
(7)、中队开展“6创”活动。为打造“班班有特色,校园文化有品位”的校园文化,我们在全镇各中队中开展“班名叫起来、班歌唱起来、班规响起来、班徽亮起来、班训建起来、班级之星升起来”等班级6创活动。各班根据本班特色,创建班级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马家店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苗店镇寄宿制学校工作汇报材料专题
苗店镇寄宿制学校“1补”工作汇报材料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使全镇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两免一补”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苗店镇寄宿制学校班子成员深入调查,集中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做到了细致准确,开支合理,票据规范,财务相符。现将近两年来的“一补”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春季全校享受“生活补”学生 人,补助金额 元,生均 元。
2011年秋季,全校享受“生活补助”学生 人,补助金额 元,生均 元。
2012年春季,全校享受“生活补助”学生 人,补助金额 元,生均 元。
2012年秋季,全校享受“生活补助”学生 人,补助金额 元,生均 元。
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一补”工作进展顺利,“一补”政策惠及广大农村 贫困学生,为全镇和挖辍保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开展情况
(一)健全机构。根据上级文件 精神,学校成立 了以校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校“一补”工作的开展,资金和发放和使用。(二)规范操作。为确保“一补”工作落实到位,每学期开学前把各班级享受“一补”学生名单打印成册,张榜公示,上报镇中心校、教育局、镇财政所,同时建立档案,相互监督,以供查阅。
(三)专款专用。学校将“一补’资金建立专门帐户,由专人负责,专款专用。
(四)强化督查。工作领导小组采用定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和普查等方式,对“一补“资金和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发现 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整个工作流程操作规范,井然有序。
三、存在问题 1.2.四、建议及对策
1.适当提高经费标准,解决学生减少合学校经费缺少问题。
2.加大培训力度。3.加大督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