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
解读《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
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遵循
——专家解读《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华春雨)中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专家表示,意见的印发,为新形势下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做好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褚松燕介绍,截至2014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总量有逾60万个,形成固定资产1560.6亿元,接收各类社会捐赠524.9亿元,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82.3万人。
“从资源配置、社会服务到提供就业,社会组织正在为国家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褚松燕说。
专家表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对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对于把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党组织覆盖率达到41.9%,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社会组织党建仍然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
“如果说社区和社会组织是建成小康社会的纬线,那么,执政党和政府就是建成小康社会的经线,只有经纬结合,小康社会的锦缎才能够织成。”褚松燕说,“因此,执政党做好顶层设计,大力加强社区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势在必行。”
形式有所变化
中央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高度重视。1998年和2000年,中组部两次下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的专门文件。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徐家良认为,中央此次印发的意见与过去的文件相比,在形式上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范围有所扩大。1998年,中组部与民政部共同发布《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社会团体建立党组织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规定。2000年,中组部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主要是针对社会团体,不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此次的文件则规定,除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之外,还包括社会中介组织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
第二是内容适当拓展。2000年,中组部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共分五个方面,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党建的重要性、健全党的组织理顺隶属关系、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党建的领导等。此次印发的意见把内容拓展到七个方面,共23条,包括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总体要求、党组织功能定位、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等。
“意见系统完整地回答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各方面问题,必将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徐家良说。
破解系列难题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石国亮表示,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意见对破解该领域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难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
第一,准确定位社会组织党组织功能。社会组织具有类型繁多、规模不
一、领域分布广、社会联系多、非营利性等特点,如何准确定位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发挥的功能作用是一个难题。意见明确指出,社会组织党组织是党在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最根本的是履行好6条基本职责,即:保证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建设先进文化、服务人才成长、加强自身建设。
第二,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党组织具有比较复杂的隶属关系,决定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可能由一个部门来抓,必须由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登记管理部门以及业务主管单位共同来抓,形成合力。但是,由于缺少一个能够起牵头作用、负总责的单位,实际上存在谁都管、谁都管不到位的现象。对此,意见没有进行“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全国性社会组织、地方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以及有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规范,有利于理顺社会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
第三,分类推进有效覆盖。社会组织中灵活用人比例大,加上社会组织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党组织寻找党员难度较大,发展党员更加困难。意见提出了分类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的举措,即按单位建立党组织、按行业建立党组织、按区域建立党组织、实现全领域覆盖,破解这一难题。
第四,发挥好党组织功能和党员作用。针对一些社会组织中存在重视建立党的组织、扩大组织覆盖,而轻视帮助、指导社会组织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开展活动,以及党员个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举措,即围绕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开展活动、贴近职工群众需求开展党组织活动、突出社会组织特点开展党组织活动、紧扣党员实际创新教育管理服务、贯彻从严要求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此外,关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人员、经费等难题,意见也作出了部署。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中的难题会逐渐得到解决。”石国亮说。
第二篇: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意见
**市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意见
为了促进全市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21号)等法规、规章和《**省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意见》,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对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社会诉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社会组织也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市社会组织仍然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其自律机制还不够健全,在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内容缺失、形式缺位和执法监察不到位的问题,致使一些社会组织出现违章经营、违规办事和违法活动等现象,个别社会组织强收超收会费,随意摊派、评比、培训,有的还设有小金库,甚至未经登记就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组织的声誉和形象,干扰了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秩序。因此,在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组织自律机制建设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力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组织协同执法监察机制。
二、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形式
(一)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格局。完善监察制度,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组织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主要形式。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由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实施,采取日常监管、检查、执法监察等形式开展。
1.日常监管。在日常管理中,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者备案;对社会组织实施检查;对社会组织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社会组织违法、违规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社会组织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社会组织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监督检查社会组织运行管理;负责社会组织检查的初审;参与针对所属社会组织的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所属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
2.检查。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要把检查 作为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检查社会组织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制度建设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对在年检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追踪限期整改;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问题严重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行政处罚;对承担民事责任或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执法监察。由登记管理机关牵头、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参加,联合对社会组织实施执法监察,包括同级部门之间联合执法监察和上下级之间的联合执法监察。执法监察包括专项执法监察和联合执法监察。专项执法监察指对社会组织某一领域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一突出问题进行的执法监察。在开展社会组织执法监察时,全市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把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与自身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针对社会组织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各自职能分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查处。
三、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的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主要包括市、县两级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等。
(二)内容。主要查处社会组织以下违法、违规行为: 1.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和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2.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3.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社会组织登记证书和出租、出借社会组织印章的;4.违反自愿入会原则,强制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入会的;5.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和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6.违反自愿原则强制收取、搭车收取会费,违规使用会费或违规使用会费票据的;7.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费、筹资,接受或使用捐赠、资助款物的;8.侵占、私分、挪用社会组织资产的;
9.有偷税漏税行为的;10.违反有关规定,乱摊派、乱评比的;11.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日常监督管理的;12.超期不年检、不换届,领导干部违规兼职的;13.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四、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协同部门的责任分工
除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以外,其他协同部门的职责分别是: 发展改革(物价)委员会:负责社会组织收费许可证的办理,依法查处社会组织的乱收费行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负责收费标准的审批和收费项目的审核。
教育局:配合做好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执法监察及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的相关工作。
公安局:负责社会组织的印章刻制及收缴非法刻制的社会组织印章。协同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活动和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维护联合执法监察工作中的治安秩序。
监察局:负责查处社会组织有关规定中涉及国家公务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
财政局:负责对社会组织提出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提供和管理财政票据,并对社会组织收费行为及执行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7号)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社会组织乱收费、违规使用票据等行为。同时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收费项目的审批和收费标准的审核。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做好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执法监察及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的相关工作。
审计局:负责对资产来源于政府部门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社会组织进行审计监督,并对政府部门有特殊要求的社会组织进行财务审计,查处违法、违规使用资金行为。
国税和地税局:负责社会组织税务登记办理及税收征缴工作,支持社会组织税款统一代征代缴,为社会组织提供税务发票。查处社会组织的偷税、漏税行为。
工商局:负责社会组织设立经济实体的审批工作,落实其公益性活动收费减免优惠政策;负责对社会组织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虚假广告。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负责社会组织的组织机构代码申办、变更、注销登记,负责社会组织机构代码的年检、查询与日常监管。
文化出版局:负责对社会组织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复制、发行等活动实施监督管理;查处社会组织违禁出版物和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中的违法、违规活动。
外事办公室:负责社会组织涉外活动的审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市开展活动的监督管理。
人民银行:负责社会组织资金账户的开设管理工作,查处社会组织的违规结算账户。
五、加强对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政府要把社会组织的执法监察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明确相关任务,建立健全执法监察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区都要建立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市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和市民政局局长担任副召集人,相关协同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能是:通报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协同执法监察中的重要问题。
(二)建立联络员和兼职执法监察员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指派1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具体负责社会组织执法监察联络工作,并确定2名以上具有执法资格的兼职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明确责任,特别要配备登记管理机关执法监察车辆和技术设备,以更好地履行执法监察职能。
(三)落实执法监察人员机构和工作经费。市、县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社会组织管理和执法监察机构建设,在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解决。市县、区两级财政要把社会组织日常管理、执法监察事业单位经费,按照属地社会组织数量确定额度纳入预算,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稳定增长机制。市级财政要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执法监察装备投入力度。同时,市、县区两级民间组织管理局加挂民间(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牌子。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执法,既要防止不作为,又要避免乱作为。对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中不认真履行职责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五)严肃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各行政职能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相关行政法规有关规定,对违法、违规的社会组织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社会组织触犯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视情节轻重,由登记管理机关分别给予警告、罚款、责令改正、限期停止活动、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等处罚。对未经登记或已撤销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非法社会组织要坚决予以取缔。社会组织有关人员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 : **市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市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
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总召集人: 李 斌 副市长
副召集人: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满涌泉 市民政局局长
成 员: 魏世云 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张成文 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张永鸿 市教育局副局长、督导主任
于吉星 市公安局副政委
仲继军 市财政局副局长
马世军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马生忠 市审计局纪检组长
殷怀德 市外事办主任
王国民 市国税局总会计师
刘生海 市地税局纪检组长
田 福 市工商局副局长
赵 海 市质监局纪检组长
樊 莹 文化出版局副局长
王淑珍 人行**中心支行工会主席
郭维义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副书记
马文臻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处理协调执法监察具体业务工作,马文臻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三篇:2011党的工作意见
2011年**********局党的工作意见
2011年****局机关党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市局机关党的工作意见的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1、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请专家辅导、研讨交流和上党课等形式,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为实现丹东“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在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上下功夫,为丹东跨越发展争做贡献。
2、提高理论学习实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任务,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立身之本,使之成为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完善学习制度,提高学习质量,将每周五下午定为****局学习日,时间可串不可占,并严格
1坚持下去。学习计划要紧密结合形势任务的变化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干部职工的人生方向。坚持集中学习、分散学习、业余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以短期培训、讨论交流等形式为补充,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把学习列入考核、评先评优的范围,不断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学习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岗位技能等所必备的知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继续开展以推荐好书、撰写体会文章、组织成果交流为内容的读书实践活动,营造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三深入两服务”促振兴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强化服务意识,扎扎实实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打造具有工商特色的服务品牌。
4、开展为“四城联创”专题献策活动。以丹东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全国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全国文明城市”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献计献策,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四城联创”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把这项活动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二、进一步加强****局党的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开展
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创先争优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创先争优活动中出现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人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在建党90周年之际,****局将推荐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同时,在****局开展学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活动,用身边的模范人物教育干部职工,大力弘扬正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2、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工程。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履行教育、管理、监督职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自主开展活动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做到谁分工、谁负责,推进党建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和责任化。
3、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半年上一次党课,并注重丰富“三会一课”内容,保证“三会一课”质量。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注重发展”的规定,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及时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为党增添新鲜血液。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切实保障党员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权利。
三、进一步加强****局党的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廉政准则》,坚定不移地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局活动,学习宣传勤政廉洁先进典型,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推进****局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成效。
2、搞好窗口单位和重点岗位负责人考评活动。通过明察暗访、回访服务对象和社会评议等方式,加大对窗口单位和市直机关工委对社会公布的重点岗位负责人监督考评力度,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断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树立工商部门良好形象。
3、持之以恒开展纪律作风检查。针对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纪律作风问题,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随时调取考勤记录,核对情况,对检查结果及时予以通报,对发现的违纪问题及时查处。
四、进一步加强和谐建设,积极营造内和外顺的工作环境
1、开展创业建功活动,提升群团组织建设水平。大力推进以党建活动带动共青团建设、工会建设、妇女组织建设,通过群团组织助手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强化党的建设。围绕丹东发展大局和履行工商职能,积极引导干部职工争当创业建功
标兵、青年岗位标兵、巾帼建功标兵和建言献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争创一流业绩。
2、积极参与市局、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的各种活动。今年,****局要积极参加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的相关活动,如市局组织的红歌演唱会,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开展的文艺演出、诗歌朗诵等活动。同时,****局也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赛,开拓干部职工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品位,陶冶情操,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3、开展好“季评最佳实事”和“季评奉献之星”活动。结合工商职能,在服务发展、关注民生、监管执法、消费维权、依法行政、奉献社会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力求多推出一些有影响的实事,每季度评选3—5件最佳实事,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力争每季度向市局上报一件最佳实事,通过评选最佳实事推动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同时,各部门和各工商所要注重发现“重责任、讲奉献、做表率”的党员干部,作为奉献之星及时向上级推荐。
4、深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树立品牌创建理念,巩固品牌创建成果,强化品牌创建措施,真正用品牌创建成效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要结合工作实际和部门职能,彰显工商特点,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力求单项工作有特色,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创新。
5、搞好内外宣传。积极向市局机关党委汇报工作,向市直
机关党工委开办的《机关建设网》、《机关建设报》和《走进机关》电视专栏报送信息和稿件,加大自我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努力使工商工作得到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第四篇:《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解读及原文DOC
《2015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解读及原文
——政府将编制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目录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已经公布,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广州市法制办在12月4日——全国法制日来临之际,特别对《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做了权威解读和说明。
广州市法制办解读《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公务员将不得在社会组织中兼职
广州公务员任职社会组织“禁令”明年元旦起生效。
近期,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签发的广州市政府令第108号,公布了《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部吸纳了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改革成果的政府规章,将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学习《办法》,做好法制宣传,广州市法制办在12月4日——全国法制日来临之际,特别做了权威解读和说明。
根据新规,现职公务员将不得在社会组织中兼职,而离退休后确需兼任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
焦点1
放开激活社会组织可直接登记
什么是社会组织?《办法》“开宗明义”: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曾几何时,登记成立社会组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既要找到一个业务主管单位作为“婆婆”,又要经过繁复的手续,递交大量资料,在60日内经过重重审批才能获批能否成立。但是,很多有意愿开展公益服务的草根组织,很难达到审批所要达到的严格要求,因此就存在了大量的“隐性社会组织”,抑制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活力。
为了扭转这种情况,放开激活的改革步子率先从广州迈出。2011年11月22日,根据全省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广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组织登记改革 助推社会组织发展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除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需前置行政审批外,行业协会、异地商会、公益服务类、社会服务类、经济类、科技类、体育类、文化类等八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广州市法制办指出,为了巩固社会组织登记改革的成果,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也就从“红头文件”进入了政府规章。《办法》第七条规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民办博物馆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经前置审批的社会组织,应当先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取得相应许可证书或者批复文件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除此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登记。
焦点2
“去垄断化”“一业多会”将成常态
“垄断化”是社会组织备受诟病的问题之一。为了让社会组织有一个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办法》提出了“一业多会”的规定:即同一行政区域内,可以成立两个以上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组织,但社会组织的名称及标识应当有明显区别。
广州市法制办在解读中也指出,《办法》允许同一行业根据实际需要成立多个行业协会,慈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境等公益服务性社会团体名称加“字号”,只要名称不相同,可以在同一行政区域内申请成立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公益服务类社会团体。伴随着《办法》的实施,“一业多会”将变成常态。
同时,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可以设立分支(代表)机构。不过,分支(代表)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法律责任由设立该分支(代表)机构的社会组织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为促进培育社会组织的发展,使社会组织去垄断化,形成合理竞争局面,《办法》在会员数要求、开办资金、住所要求三个方面降低了社会组织设立登记条件:
一是降低了社会团体的会员数量要求。《办法》第九条规定,“在本市设立登记的社会团体会员数量不得少于15个。”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的要求相比,大幅降低了最低会员数要求。
二是实行注册资金认缴制。《办法》第十二条结合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做法,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注册资金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其成立登记时不再需要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供具备资质的社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三是降低社会组织登记住所的要求。社会组织登记住所可以是社会组织自有,也可以是租用,并且删除了起草部门送审稿中“社会组织的住所不得设在住宅内”的规定。焦点3
“去行政化”公务员不得在社会组织兼职
社会组织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这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社会组织坚持政社分开的原则。现职国家公务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异地商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中兼职,离退休后确需兼任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
对此,市法制办认为,这样的规定有利于逐步实现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
在内部治理机制上,《办法》也明确,社会组织应当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诚信自律和廉洁从业机制。
内部监督是社会组织良性运作的保障。《办法》要求,行业协会商会应当设立监事会,基金会应当设立监事会或者监事。监事不得由理事兼任。监事会或监事应向决策机构报告工作并及时报告重大事项,同时对本组织内部的选举、罢免工作,以及执行机构履行决策机构的决议等工作发挥监督作用。当本组织负责人、成员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损害组织利益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时,要求其予以纠正,必要时向决策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值得注意的是,“防治腐败”也是监事会或监事的职责之一。《办法》提出,监事会应检查本组织财务和会计资料。必要时,向登记管理机关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协助上述部门监督检查。
焦点4
培育支持政府编制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组织的发展得到了更大的支持和鼓励。
作为国内率先放开激活社会组织的城市,广州也决定在更大力度上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办法》明确,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资金列入民政部门的预算,用于支持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购买服务和授权委托事项,支持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品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益支持。
其中,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指导建立本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指导建立相关领域、行业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
《办法》提出,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应当优先培育孵化公益慈善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为入驻的社会组织或公益服务项目提供办公场地、政策咨询、项目策划、人才培训、机构孵化、小额资助等支持性服务,对其日常活动进行指导。孵化基地还可获财政经费补足。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规定,市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定期编制本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目录;市财政部门则负责定期编制本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而市民政部门负责定期编制本市具备承接政府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向社会公布,并实行动态管理。
此外,社会组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起草与社会组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公共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等时,应当征求和听取相关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以保障其“话事权”。
焦点5
监管新招社会组织以“报告”代替“年检”
在入口放开之后,社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成为了一个新课题。
类似于企业公司的监管,社会组织曾经也有“年检”。据介绍,广州市已从2010年起实行了社会组织网上年检,简化了年检程序,提高了年检工作效率。但随着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他们普遍反映社会组织年检制度费时费力,对规范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并无意义,有必要取消。
市法制办方面指出,《办法》第四十三条回应了社会组织取消年检的呼吁,参考广州市登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做法,将社会组织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制度,每年3月31日前,由社会组织自行在广州市民间组织管理的门户网站——广州市社会组织信息上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报告。同时,为了减少社会组织为年检产生的不必要的支出,本条还规定“除社会组织负责人换届或者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外,报告不需要提交财务审计报告。”
同时,《办法》还提出,实行社会组织分类评估制度,对社会组织实施动态评估。建立政府指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鼓励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社会组织的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组织也应当建立内部信息披露机制,至少每向组织成员公布一次其重大活动、财务状况、工作报告等信息。
《办法》要求,社会组织接受捐赠、资助的,应当在接受捐赠、资助后15个工作日内通过市社会组织监管和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布接受捐赠款物的信息,并在报告中披露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
记者注意到,为了规范行业管理,《办法》还要求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廉洁从业监督机构,制定行业公约、行为规范、服务标准,加强行业廉洁自律;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告会员单位的失信和不廉洁行为,协助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理;依法将会员单位的失信和不廉洁行为记录纳入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此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服务和收费行为。焦点6
禁止“逼捐”强行摊派将受处罚
“逼捐”或者强迫捐赠,是社会组织领域中曾经存在的现象,给社会组织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办法》提出,社会组织不得强迫单位和个人捐赠或者强行摊派,违者将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有关责任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市法制办表示,《办法》对于类似行为也有处罚规定。其中,侵占、私分、挪用社会组织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财物;对组织成员进行财产处罚;以及在社会组织成员之外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同样要面临上述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以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对于社会组织的重大事项,《办法》也做出了相应的规范。社会组织召开会员(会员代表)大会,创办经济实体,接受境外捐款或者资助,开展涉外(包括港、澳、台地区)活动,以及面向公众开展募捐活动的,均须提前15日向登记管理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并提交活动的内容、方式、规模、参加人员、时间、地点、经费等相关材料。违者将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或者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社会组织的财产处置应当符合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服务活动的业务范围,不得在成员中进行分配。
立法背景
将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也明确了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的安排,要求逐步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对四大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不再由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2009年以来,民政部相继与广东省等17个省份签订了“部省合作协议”,推动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并正在抓紧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广东、北京、天津、浙江等省市已先后探索双重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部分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
广州市自2012年5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不断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初步构建了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据介绍,广州市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以全省第一的成绩上升为省社会创新试点项目,并被授予“广东省社会创新实验基地”,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已突破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也就应运而生。市法制办指出,《办法》的制定就是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的成果,规范并促进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服务指南
1.社会组织如何登记成立?
第十三条 申请登记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登记住所使用权证明;
(三)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四)章程草案。
第十四条 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场所使用权证明;
(三)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四)章程草案。
属于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需经前置审批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还需提交相关许可证(副本)或者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第十五条 申请登记基金会,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章程草案;
(三)验资证明和住所证明;
(四)理事名单、身份证明以及拟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简历。
第十六条 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的发起人或者举办者(以下统称发起人)应当于召开筹备成立大会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成立登记的相关材料。提交材料不全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出具《材料补正通知书》;提交材料齐全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受理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成立登记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2.社会组织如何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八条 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后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更的,应当按照章程规定履行内部程序,并应当自履行完内部程序之后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3.社会组织如何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 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完成社会组织章程规定的宗旨,或者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的;
(二)分立、合并的;
(三)自行解散的;
(四)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第二十条 社会组织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自行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理债权债务并核销财政票据,处理善后事宜,并向登记管理机关(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经前置审批的社会组织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社会组织成立清算组之后,除开展清算工作外,不得再以本组织名义开展其他活动。
社会组织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注销的社会组织,其分支(代表)机构同时注销。2014年《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全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08号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6月16日市政府第14届11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建华
2014年10月30日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社会组织的登记、培育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社会组织管理坚持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原则。
第五条 市、区(县级市)民政部门是本市行政区域内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
法律、法规规定社会组织成立需经前置审批的,由相关部门作为该类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以下统称业务主管单位),依法履行业务主管单位职责。
全市各级教育、宗教、公安、司法、财政、卫生、物价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社会组织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社会组织管理遵循培育发展与规范管理并重的原则。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社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提供社会服务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第二章 成立登记
第七条 民办非营利教育培训机构、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民办博物馆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经前置审批的社会组织,应当先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取得相应许可证书或者批复文件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
前款规定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
第八条 同一行政区域内,可以成立两个以上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组织,但社会组织的名称及标识应当有明显区别。
第九条 在本市设立登记的社会团体会员数量不得少于15个。
第十条 社会组织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
(二)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广东”等字样。
(三)社会组织加冠字号的,不得用政治性、宗教性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字号。
(四)不得与已经合法登记注册或者登记管理机关已经受理登记申请的社会组织名称重名或者无明显区别。
社会组织申请登记的名称出现上述情形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
第十一条 社会组织应当有固定的住所,且该住所必须具有邮政通信可达地址。
第十二条 基金会成立登记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供具备资质的社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时不需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供验资报告。
第十三条 申请登记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登记住所使用权证明;
(三)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四)章程草案。
第十四条 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场所使用权证明;
(三)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四)章程草案。
属于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需经前置审批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还需提交相关许可证(副本)或者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第十五条 申请登记基金会,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章程草案;
(三)验资证明和住所证明;
(四)理事名单、身份证明以及拟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简历。
第十六条 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的发起人或者举办者(以下统称发起人)应当于召开筹备成立大会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成立登记的相关材料。提交材料不全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出具《材料补正通知书》;提交材料齐全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受理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成立登记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可以设立分支(代表)机构。
分支(代表)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法律责任由设立该分支(代表)机构的社会组织承担。
第十八条 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后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更的,应当按照章程规定履行内部程序,并应当自履行完内部程序之后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第十九条 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完成社会组织章程规定的宗旨,或者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的;
(二)分立、合并的;
(三)自行解散的;
(四)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第二十条 社会组织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自行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理债权债务并核销财政票据,处理善后事宜,并向登记管理机关(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经前置审批的社会组织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社会组织成立清算组之后,除开展清算工作外,不得再以本组织名义开展其他活动。
社会组织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注销的社会组织,其分支(代表)机构同时注销。
第三章 内部治理
第二十一条 社会组织应当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诚信自律和廉洁从业机制。
社会组织章程是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基本依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制定社会组织章程的示范文本,明确社会组织的宗旨、业务范围、负责人的条件和产生、罢免的程序等。
社会组织的章程修改应当按照组织章程规定程序表决通过,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社会组织章程规定的内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抵触部分无效。
第二十二条 社会组织坚持政社分开的原则。现职国家公务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异地商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中兼职。离退休后确需兼任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
第二十三条 社会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权责明确、互相制约、运转协调的原则,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机构。
第二十四条 社会团体的会员(会员代表)大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理(董)事会、基金会的理事会是社会组织的决策机构,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能;
(二)选举或者罢免社会组织负责人;
(三)审议组织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
(四)对组织登记事项的变更、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组织解散、清算、终止等事项作出决议;
(五)修正或者撤销组织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以及其他机构作出的不适当的决定;
(六)制订或者修改组织章程、选举办法;
(七)其他重大事宜。
社会组织的章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五条 社会组织的执行机构由社会组织的决策机构决定,并以章程载明,负责执行决策机构的决议,向其提出工作建议、报告工作,管理内设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决定具体工作业务等。
第二十六条 行业协会商会应当设立监事会,基金会应当设立监事会或者监事。监事不得由理事兼任。
监事会或者监事是社会组织的监督机构(人)。监督机构(人)在决策机构的领导下,履行本组织内部监督职责,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决策机构报告工作并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二)监督本组织内部的选举、罢免工作。
(三)监督执行机构履行决策机构的决议。
(四)检查本组织财务和会计资料。必要时,向登记管理机关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协助上述部门监督检查。
(五)监督本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章程的情况。当本组织负责人、成员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损害组织利益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时,要求其予以纠正,必要时向决策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六)有权向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提出质询和建议。
(七)负责本组织防治腐败工作。
第二十七条 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由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担任,并应当在章程中载明。
第二十八条 社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信息披露机制,至少每向组织成员公布一次其重大活动、财务状况、工作报告等信息。
社会组织接受捐赠、资助的,应当在接受捐赠、资助后15个工作日内通过市社会组织监管和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布接受捐赠款物的信息,并在报告中披露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九条 行业协会、商会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加强行业廉洁建设,规范行业管理:
(一)建立廉洁从业监督机构,制定行业公约、行为规范、服务标准,加强行业廉洁自律;
(二)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告会员单位的失信和不廉洁行为,协助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理;
(三)依法将会员单位的失信和不廉洁行为记录纳入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业廉洁建设措施。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服务和收费行为。
第三十条 社会组织的资产及收入应当全部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公益事业的发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社会组织的财产处置应当符合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服务活动的业务范围,不得在成员中进行分配。
第三十一条 社会组织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设置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社会组织应当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并作为长期档案保管。
社会组织换届或者更换法定代表人,应当提前15个工作日向其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四章 培育扶持
第三十二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资金列入民政部门的预算,用于支持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购买服务和授权委托事项,支持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品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益支持。
第三十三条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指导建立本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指导建立相关领域、行业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
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应当优先培育孵化公益慈善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为入驻的社会组织或公益服务项目提供办公场地、政策咨询、项目策划、人才培训、机构孵化、小额资助等支持性服务,对其日常活动进行指导。
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一次性财政经费补助。全市各级财政应当对本级管辖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日常运营经费给予支持,纳入财政预算,拨付工作经费。
第三十四条 市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定期编制本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目录,向社会公布,逐步实现政府承担的事务性管理服务事项由社会组织依法承担。
第三十五条 市财政部门负责定期编制本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并向社会公布。全市各级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
第三十六条 市民政部门负责定期编制本市具备承接政府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向社会公布,并实行动态管理。
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应当在前款规定的目录中,采取招投标等竞争性方式择优选定。
第三十七条 社会组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市财政、税务部门应当每年对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成立登记的社会组织申请的非营利性组织免税资格进行审核确认,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八条 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起草与社会组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公共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等时,应当征求和听取相关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者备案;
(二)对社会组织进行等级评估;
(三)对社会组织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五)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条 业务主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部分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二)监督、指导社会组织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建立健全内部治理和廉洁从业机制,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
(三)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一条 社会组织应当遵守宪法、法律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强迫单位和个人加入或者限制其退出社会组织,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对组织成员进行财产或者人身处罚;
(三)强迫单位和个人捐赠或者强行摊派;
(四)利用境外捐款或者资助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非宗教团体的社会组织利用境外捐款或者资助从事宗教活动;
(五)在社会组织成员之外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六)与社会组织宗旨、章程无关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 社会组织有以下重大事项的,应当提前15日向登记管理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并提交活动的内容、方式、规模、参加人员、时间、地点、经费等相关材料:
(一)召开会员(会员代表)大会;
(二)创办经济实体;
(三)接受境外捐款或者资助;
(四)涉外(包括港、澳、台地区)活动;
(五)基金会、公益性慈善组织面向公众开展募捐活动。
第四十三条 社会组织依法变更负责人后,原社会组织负责人或者有关工作人员拒不办理移交手续,非法持有社会组织证书、印章或者相关资料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公告无效。
第四十四条 社会组织实行报告制度。社会组织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提交报告书。除社会组织负责人换届或者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外,报告不需提交财务审计报告。
第四十五条 实行社会组织分类评估制度,对社会组织实施动态评估。
建立政府指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鼓励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社会组织的评估。
第四十六条 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结论作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重要依据;等级评估达到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规定的3A以上的,具有同等条件下承接政府职能和购买服务的优先权。
第四十七条 市民政部门建立市社会组织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及其他依法应当予以公告、公示的信息。
全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登记档案和统计制度。
第四十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社会组织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廉洁从业等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依法纳入社会诚信管理体系。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四条、《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予以撤销登记:
(一)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成立登记条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
(二)自成立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未开展活动的;
(三)符合注销条件,但拒不办理注销手续的。
第五十条 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有关责任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未办理变更登记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侵占、私分、挪用社会组织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财物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第(一)项,强迫单位和个人加入或者限制其退出社会组织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第(二)项,对组织成员进行财产处罚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第(三)项,强迫单位和个人捐赠或者强行摊派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第(五)项,在社会组织成员之外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
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以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或者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每未向组织成员公布一次其重大活动、财务状况、工作报告等信息或者未在接受捐赠、资助后1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接受捐赠款物的信息,并在报告中披露使用捐赠、资助有关情况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二条,未进行重大事项报告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四十四条,未提交报告书的。
第五十二条 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四十条依法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
(一)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
(二)被撤销登记的社会组织继续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
非法社会组织被取缔后,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将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依法没收的违法所得和处置没收财物的款项,应当全部上缴国库。非法社会组织被取缔后继续开展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共同查处。
第五十三条 社会组织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第(四)项,利用境外捐款或者资助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对该组织处以5万元罚款,并可以责令撤换有关责任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对相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安全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
非宗教团体的社会组织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第(四)项,利用境外捐款或者资助从事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依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 登记管理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定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港、澳、台人士在本市投资兴办经济实体并在本市工商注册的,可以担任本市社会组织除法定代表人之外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但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负责人,属于社会团体的为担任该组织秘书长以上职务的成员,包括但不限于会长、副会长、监事长、秘书长;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为担任该组织理事长、理(董)事、监事等职务的成员;属于基金会的为担任该组织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职务的人员。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经信局党廉建设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切实加强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结合我局实际,对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省纪委九届七次全会、市纪委四届六次全会和县纪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推进“十个覆盖”。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的强烈突出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
(一)严明纪律、强化监督,维护政令畅通
1、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围绕保障和推动“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强推进“三县”建设、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不断提高监督检查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2、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4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严格落实“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换届纪律要求,加强对换届中信访件的调查处理,严把干部“廉政关”。
(二)加强治本,抓源头治腐工作,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
1、要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政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公开工作机制,健全公开监督保障机制,认真执行本局制定的政务公开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厂务公开工作的各项规定,将企业债权债务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公开,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2、进一步加强国有、集体资产的处置管理。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委员会作用,对于企业改革改制重组和破产中资产的处置,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实行报批、评估等制度,规范运作,严格程序。
3、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业绩考核、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等制度。
4、开展内部审计和清产核资工作。按照要求和计划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资产进行内部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纠正,特别是改革改制重组破产企业必须进行内部审计和清产核资工作,并接受权威部门审计,向职工公开。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三)创优环境、服务发展,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1、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加大廉政典型宣传力度,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构建机关干部高尚的“精神家园”。围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开展第十二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围绕落实《廉政准则》,集中开展一次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
2、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认真开展“万名干部下万村,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把心思放在抓工作上,把功夫下到求实效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满腔热忱地做好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3、全面落实中纪委《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按规定报告个人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有关事项。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公示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
4、深入治理“三公一金”问题。重新修订完善公务接待、车辆管理、办公用品采购制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行为。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认真治理党员干部违反规定买卖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严禁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严禁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
5、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围绕“治庸、治懒、治散”,强化“查纪律、查作风、查效能”工作机制。重点整治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怕冒风险、怕担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朝气不足、惰性有余、消极应付、推诿扯皮、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等突出问题。建立首问负责、一次性告之、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责任追究制度;采取“四个一”措施解决机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签订一份承诺书。各单位所有干部职工都要签订作风建设承诺书,要把承诺书落实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兑现。二是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重点解决“庸、懒、散”问题,组织干部对照检查,自觉整改。三是开展一项督查活动,局效能建设督查小组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机关作风专项检查。对检查排名后5名的进行公示或通报批评。四是组织一次民主测评。结合机关效能建设,组织服务对象、两会代表、政协委员对机关进行测评,征求意见。
(四)切实维护民利,继续抓好纠风惠民、治乱减负工作
1、要继续抓好涉企收费项目,中介机构、社团组织乱检查、乱评比等专项整顿工作,遏制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
2、进一步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减负工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3、继续加强对公路“三乱”的监督检查,巩固治理成果,严格规范上路执法管理行为,杜绝乱截车,乱罚款行为。
4、加强对实施成品油和税费改革有关情况的监督检查。
5、建立企业治乱减负、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6、加大治乱减负工作的查处力度,确保治乱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7、规范执收执罚行为,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8、加强治乱减负工作的组织管理,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治乱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和制度,认真开展治乱减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