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规范监狱工作执法过程的思考
关于规范监狱工作执法过程的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监狱系统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不断加大执法执法培训力度,极大地促进了监狱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但是,监狱工作在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具体执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给执法工作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有的甚至导致执法行为违法。为此,本文就监狱工作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监狱工作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重劳动,轻教育。劳动改造、教育改造与管理改造,是我国改造罪犯的三大手段,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在实践中达到最好效果,刑罚的效果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实现。但是实际情况常常与此不同,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无法达到最好效果或都不能达到最好效果,结果不是偏向一面就是完全导致失衡。尽管监狱体制改革实施这么多年,但劳动挤占教育时间、场地、资源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作为手段基本上实现的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功能,而教育依旧没有真正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
(二)重文明,轻严格。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依法治监的必然要求。文明执法强调的是在执法过程中方法要得当、言行要文明、程序要规范等;严格执法则指执法行为要严格要求,无论在动机上、方法上、行为上还是程序上,都要公平公正、有理有节、以人为本、彰显正义。两者实际上是相通的,我们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体现文明的精髓。然而,在当前的执法过程中,严格执法明显疲软,主要表现在对罪犯要求不严、对违纪罪犯处罚不力等;文明执法日趋异化,主要表现在少数民警不作为、对罪犯宽松管理,有的甚至以哄骗的方式妥协执法等,听一听少数民警的执法用语即可见一斑,如“只要你在我的班上不出问题就行了!”“只要你不闹事,我就给你表扬!”……。
(三)重创新,轻实效。创新是推动监狱工作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监狱工作创新的目的应该是促进监狱工作取得实效。但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则往往是只注重创新,而忽略实效,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了政绩,将重点放在标新立异上,大搞形式主义,如有的单位的顽危犯挂牌攻坚、个别教育谈话等制度流于形式,在一些教育活动方面,只注重活动形式,而忽略活动内容及效果;二是为了完成下达的指标,弄虚作假,或无效劳作,如罪犯的文化技术教育,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按要求组织授课,有的罪犯根本就不具备获证资格等。
(四)重控管,轻转化。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顽固犯、严重违纪犯的管理处置上,容易出现只是将其控管好,一味地防止其出问题,而缺乏耐心细致地、科学地对其进行思想转化工作。有些监狱的禁闭室形同隔离室,其惩罚与矫正功能基本丧失,罪犯在禁闭室里,除了自由度小一点以外,其他的与监区没有什么区别,个别抗劳罪犯甚至将禁闭室当作休闲的最佳去处。有些监区为了规避执法风险,将问题上交,由监狱业务部门来处理,省去了烦心的教育转化工作。
(五)重小稳,轻大稳。维护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监狱只有确保监狱的安全与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减少不和谐因素,才能服从和服务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这个大局。然而,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也存在有只注重本单位安全稳定,而不注重社会的安全稳定;只注重眼前的安全稳定,而不注重长远的安全稳定;只注重自己当班期间的安全稳定,而不注重他人当班期间的安全稳定等现象,将一些不安定因素交给社会、交给未来、交给他人。如在对待疑似精神病犯、顽危犯、重大包袱罪犯、患慢性病长期需要治疗的罪犯等,有些监狱往往会采取“优待”政策,让其早获减刑,提前出狱,通过这种减少不安全因素的方式来提高监管的安全稳定系数。殊不知,这样会给监管教育改造工作留下诸多隐患,一些罪犯为了达到提前出狱的目的,而纷纷效仿。
(六)重批评,轻激励。监狱工作实质上一个做人的工作,无论是对民警队伍的管理教育,还是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现有的管理模式总是显得很呆板,其视角所感知到的大多是隐患与不足,民警的自信心和工作激情在无数次的批评指责声中,被无情地削减,有的领导甚至不顾场合,不顾民警尊严,大肆训斥民警,以致有的民警看到检查或看到领导就躲,有句在民警中流传的口头禅叫:“我惹不起,总躲得起吧!”,如果真成这样,应该是种悲哀;对罪犯的管理教育,也存在着重批评轻激励的作法,罪犯在表现好的时候,我们很少给予其肯定,但罪犯一旦违纪,则予以扣分、批评、关禁闭等。批评与激励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综合运用,讲究艺术,建立激励长效机制,才能促进监狱民警更好地执法,激发罪犯的改造热情。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成因分析
问题存在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如法律不完备、警力不充足、体制不顺、现代化水平不高等,也有主观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宗旨观念不强。现阶段,监狱工作以改造人为宗旨的观念在很多监狱还未能真正得到体现,“首要标准”只是落实在口头和材料上,没有真正植入领导和民警的心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执法行为上,致使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格局未能形成,教育改造的核心地位不能凸显,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难以建成,具体执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执法环境欠佳。一方面是押犯的难改程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对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执法风险越来越大。为了降低执法风险,避免因制止罪犯违纪行为不当而承担相应“过失”责任,有的民警只有选择尽量少接触罪犯,或对罪犯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将问题上交,以求明哲保身。这样的执法,不仅没有降低执法风险,反而滋长了歪风邪气,增加了执法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三)可用资源匮乏。在打击罪犯违纪方面,民警可用的法律条款太少,对罪犯的强制性明显不足,少数罪犯经常以“大不了关我禁闭”等挑衅民警。对此,民警感到束手无策。罪犯与民警可用资源不对等,罪犯打民警,不构成轻伤没事;民警打罪犯,只一巴掌也得被检察院传唤,个别民警使用警棍制止违纪罪犯也受到了检察院的调查处理,让民警感到非常无赖。对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可资运用的科学方法不多,心理矫治、改造质量评估还处于一种积极探索之中。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上,如“三课”等,仅仅依靠监狱自身的力量,质量很难提升。
(四)执法能力有限。近几年来,上级对监狱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目标越来越具体;社会各界对监狱工作越来越关注,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些因素,从客观上要求监狱民警履职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而现阶段,相当一些监狱民警的综合素质又与之不相适应。如有的民警素质不高,违规办理罪犯奖励;有的民警业务能力不强,不能准确施用刑罚;有的民警纪律作风涣散,撤离职守或到岗不尽责等,严重制约着刑罚的正确执行。
三、解决监狱工作执法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贯彻首要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首要标准”,把改造人作为监狱工作的第一位任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监狱工作方针的具体化。坚持“首要标准”,创新教育改造方法是关键。要统筹好监管、劳动与教育三大手段,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突出“改造人”这一宗旨,坚持主要领导抓教育改造,主要资源用于教育改造,主要时间用在教育改造上,努力把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要统筹好传统与现代两种方法,既用好思想教育、结对帮教等传统方法,又积极探索心理矫治、电化教育、改造评估等现代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教育改造工作的实效性。要统筹好狱内与狱外两种资源,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做好教育改造工作,增强刑释人员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大教育格局。要正确处理监狱劳动与教育之间的矛盾,不少监狱经济效益之所以不好,不是罪犯的劳动效率不高,而是我们引进的产业不够优秀,那种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经济效益的作法无疑是愚蠢的。现阶段,解决劳动与教育之间的矛盾,必须强力推行司法部提出的“5+1+1”教育管理模式,通过规范教育改造工作,迫使企业以调优产业来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经济任务的完成。鉴于当前
一些监狱对教育改造重视程度不够现状,可以通过将这对矛盾体置于一个领导管理之下的方法,来让教育与劳动两者的改造功效齐头并进。
(三)落实宽严相济,营造良好执法环境。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宽严相济政策在执法过程中的运用,既要坚持因人施教,区别对待,该宽则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又要有力打击和震慑违纪罪犯,当严则严。绝不能为一味地追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而放宽政策,“优待”违纪犯,形成越是令民警头痛的罪犯得实惠越多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更多罪犯的改造积极性,恶化我们的执法环境。
(四)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监狱民警队伍的素质高低与敬业程度,决定着监狱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要通过不断完善监狱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监狱民警的工作行为,通过法治的手段去促使监狱民警增强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监狱民警分类教育机制,根据不同的岗位,拟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在针对性与实用性上下工夫,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民警队伍综合素质。也可采取定向招录的方法,从高等院校或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教育、文化、心理矫治等专业人才,提高监狱警察专业化水平。
(五)优化警察配置,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一是要改革和创新监狱民警管理制度、专业分类体系和警察配置模式,加大从事心理矫治、教育改造等技术岗位类警察的配备比例,尤其要加强惩教分监区的警察队伍建设,做到人尽其才。二是要积极推行基层班子成员监狱内部交流制、轮岗制,增强基层班子建设活力。三是要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上岗制度,加强对不胜任执法工作民警的出口建设,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科学流动机制。
(六)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与“首要标准”相适应的考评机制。考评除了考核安全指标(监管安全与生产安全)以外,应重点考核监狱整体执法质量和罪犯刑释后的生存技能及重新犯罪率,以及监狱民警个人改造能力和公正执法水平上,通过调整健全考评机制,促进监狱职能强化,从而规范监狱执法工作。二是要建立监狱局、监狱和监区三级督查机制,重点是要加强监区督查建设,要通过完善监督制度,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执法监督落到实处。
第二篇: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工作规范用语
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工作规范用语
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工作规范用语应当按照《监狱法》、《禁毒法》和《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监所规章制度规定。做到语言文明、表达准确、语气与当时情景相称,符合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
执法工作重点环节规范用语
执法工作重点环节的规范用语应紧扣法律法规和制度条文,所说话语要合法有理,令人信服,既具有严肃性,又要适当得体。在工作实践中,以下话语应忌用:不利于控制事态的话,带有歧视性、侮辱性的称谓或外号,容易造成情绪抵触、心理逆反的话,以及造成人格损伤的语言等。
收押、收容(收治)现场规范用语
这里是xxx监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国务院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禁毒法》),你们xx位服刑人员(劳教、强戒人员)送入我监(所)执行刑期(教期、强制隔离戒毒)。在此期间,一切行动听从警察指挥,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在警察的帮助教育下认真悔改,端正改造态度。若有问题或困难,可向队内警察寻求帮助。
生活现场规范用语
现在,清点人数。准备进入(食堂、教室、劳动区),在此期间,保持安静,动作迅速,不得交头接耳、随意走动,若有问题举手示意。
学习现场规范用语
今大,进行XxX职业技能考试。在考试中,不得喧哗、交谈、遵守考试规定。若有违纪行为,将按不合格处理。
劳动现场规范用语
今大,劳动项目是……劳动任务是……在劳动中,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劳动。遵规守纪,服从管理,听从指挥,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劳动任务。遇事报告,不得擅自行动。
会见现场规范用语
各位亲属,请检查您的随身物品,勿将手机、照相机、香烟、打火机等违禁物品带入监(所)区;会见时请保持现场秩序,不得大声喧哗,不得与服刑(劳教、强戒)人员交谈影响其安心服刑(教)的内容,不得使用隐语、暗语进行交谈。会见时间为X X分钟。为了您和家人更好的会见,请配合我们的工作。
对不起,依据相关规定,您不符合会见条件,请收回证件。感谢您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遣送现场规范用语
根据上级指示,将你们xx 名服刑(劳教、强戒)人员调往其他监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继续执行剩余刑期(教期),在调遣途中一切行动听从警察指挥,不得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吵闹喧哗,不准擅离和私自调换位置。办理(协办)服刑(劳教、强戒)人员案件规范用语
我们是xx 单位警察,今天找你了解xx 情况,要求你配合我们的工作,如实回答问题。
处理服刑(劳教、强戒)人员申诉、控告的规范用语
我们是xx单位警察,今天找你就你所申诉的x x 问题进行了解,核实情况,请配合我们的工作。
我们是xx单位警察,你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现将调查结呆反馈给你......如对此有异议,可以向土级机关申诉。
你提出的xx问题,我已记录在案,形成书面材料后,将按规定及时替你转递。
办理服刑(劳教、强戒)人员监(所)外执行规范用语
你因xx情况被准予xx。;现将《x.x证明书》送达予你,并告知你在监(所)外期间应做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根据要求按时到当地派出所和居委会汇报情况,并根据要求按时到上述单位汇报情况;每屋期XX时XX分以电话形式向监(所)汇报在外情况。每月第一星期以书面形式向监(所)汇报情况。(书面材料需要当地派出所警察签字或盖章;保(所)外就医人员需带区级以上医院的病情诊断证明)
二、执法工作接待来访规范用语
在接待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员来访时应做到热情客气,用语得体大方,解答疑问要细致耐心。同时还要做到疑难问题不回避;无理取闹不放任,棘手之事不推托,紧急情况不拖延,避免因用语不当,处置不妥而造成不良影响。在工作实践中,以下话语应忌用:推卸责任的话,冷漠生硬的话,伤害感情的话,需要保密的内容,自己不了解的情况等。
住区门卫检查规范用语 ·
您好,请出示您的证件。我将对其进行登记保管,请配合!请您勿将手机、香烟、打火机等物品带入住区,如有不便,我们这里有保管箱,可以替您保管,请配合。
请您下车,我们将进行安全检查。请配合,谢谢您的合作。
接待群众来访或咨询、投诉时的规范用语·
您好,我们这里是xxx监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请问您有什么事?)
请先填写《来访登记表》,稍等,正在帮您联系XX部门。
您有什么意见(您的心情我能理解),请慢慢说,您反映的问题,我们会认真调查核实,及时给您答复,请留下您的姓名、联系方式,待有进展,我们将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请放心,这个问题己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有关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感谢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
您所咨询的事宜;xxx网站(或xxx报)上已经发布相关信息,您可以通过xxx网站(或XXX报)查询、了解有关情况。
您咨询的事宜由xx部门负责,我帮您联系、咨询,请您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对您的问题尽快予以解答。同时也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群众投诉一般信访问题)请您联系xx信访部门,他们会对您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联系方式是XX。
(群众投诉警察执法问题)请您联系xx纪检监察部门,他们会对您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联系方式是xx。请放心,我们会为你保密,对法律负责,对你负责。
接待社会其他各界人员参观访问规范用语
您好,我是xxx监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xxx。今天,由我负责带领大家对xxx所进行参观。
监(所)区内禁止吸烟、拍照、摄像,请将香烟、打火机、火柴、手机、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物品存放于储物箱内。为防止发生意外,进入监(所)区后请持好我们发放的证件;随同我在规定的路线和区域内参观。在参观中若与被监管人员接触,不得与被监管人员进行物品交换或者将监(所)区内的物品带出。以上是监(所)的管理规定,请大家给予理解和配合。
在接受参观访问要求后,在参观过程中,发现对方使用隐蔽设备偷拍、偷录时:对不起,按照有关规定,这里不允许拍照和录像,请将采集到的文字、声像和图片交给我们,谢谢您的配合。
三、执法工作接待媒体规范用语
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应慎重,无论是否接受采访,都要做到态度不卑不亢,语言得体周到,行动有礼有节。可以谢绝或推迟采访,同时小心防止产生不负责任的印象;可以说明需要遵守的保密条例,同时小心防止谣言传播;可以保持沉默,同时小心防止造成对抗态势。对涉及敏感事件(问题)的采访更应由所在党委(组)会研究决定,对已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应报请上级机关决定,妥善处理。在工作实践中,以下话语应忌用:指责新闻媒体记者的话;强调困难的话;没有信心、失望的话;与他人和其他地区相比的话;评价他人和其他地区的话等。
接待新闻媒体采访规范用语
您好:我是xx监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x xx,接待新闻媒体采访的相关工作由我负贵,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吗?
按照有关规定,我们需要核实采访者的身份,请出示您的工作证件。(核实后)谢谢,请在进入监区(管教区)前,将此证件放入指定的储物箱内。我们将为您妥善保管,并在您离开时给予归还。感谢您的配合。
您好,我是xxx监区(大队或科室)警察xxx,您的采访将由我全程予以配合,如有需要或疑问,请及时告诉我。就采访内容,请遵守国家保密的相关规定,在采访时,请尊重被采访人的权利,末征得被采访人同意时不得对其进行采访、拍照、录音、录像。
非常感谢您对监狱(劳教、强戒)工作的关心;但实在对不起,必须经过(区、市)司法厅(局)主管部门批准,我们才能接受您的采访活动。
您好,我们非常愿意配合您的采访活动。但实在对不起,按照规定,您应持有相关《采访函》,我们才可以接待您的采访。同时再一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对不起,根据xxx 管理规定,采访须进行预约登记。请您到xxx 处预约登记后再来采访。
警察个人遇媒体要求采访时规范用语
对不起,我没有参与到您所采访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不了解有关情况,不能接受您的采访。对不起,我们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事件进展及其他相关情况的新闻发布工作;我们正在执行公务,无法接受您的采访。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您好,我是xxx监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人员,关于监狱(劳教、强戒)工作的相关问题,我建认您与xx司法厅(局)新闻办公室联系。我个人不方便接受您的单独采访。
遇媒体索要有权接受采访机构联系方式时:我们会将您的采访需求向有关部门报告,在核实具体情况后,有关部门会及时与您联系。
事件发生现场,监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负责人可对新闻媒体的采访用如下回答婉拒:事件正在调查中,有关情况正在核实。一旦有调查初步结呆或情况核实情楚,司法厅(局)将统一向媒体通报;
对于发生的问题,我们正全力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目前调查还没有结末,还没有得出可靠结论,暂时不宜接受采访,非常抱歉。
接听新闻媒体电话采访规范用语
您好,这里是xxx监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请问您有什么事?:关于到我而这里进行采访的事情,我会尽快把情况报告给有关领导,请您留下姓名、电话,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很抱歉,按照规定,须经上级同意,我们才可接受您的采访。很抱歉,在电话中我们无法核实您的记者身份,我们暂时不能接受您的采访。很抱歉,按照规定我们不能接受您的采访。关于这起事件的情况,请与司法厅(局)xxx部门(或者新闻中心)联系。
第三篇:规范执法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
规范执法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规范执法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
http://www.xiexiebang.com 添加日期:2009-07-09 16:37:57 来源:法律博客 【大 中 小】
内容提要 规范执法和监狱民警执法风险是辩证关系,规范执法有利于降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在我国当前监狱执法环境下,监狱民警执法的法律依据存在不足,且犯情、狱情日益复杂;执法现状面临严峻挑战,监狱民警必须正确执行刑罚,有效保障罪犯法定的基本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规范执法的要求,又能有效地降低执法中风险带来的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刑事处罚、行政处分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
关键词 规范执法 降低 执法风险
当前我国监狱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权责明确、运行高效、制约有效的要求,朝着“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目标迈进,监狱职能趋于单一化,执法将更加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监狱民警必须明确了解我国现阶段规范执法的基本情况,促进监狱执法行为规范,公正执法,促进自身在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降低执法风险。
一、监狱民警执法风险概念及规范执法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意义
规范是“标准,法式”或“模范,典范”[1]的意思,执法则指“执行法令,按律讯囚,量刑惩罚”[2]的意思,规范执法就是标准执行现行生效的法律,法令,条例和制度。
风险指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3]。监狱民警执法风险就是监狱民警在对罪犯执行刑罚过程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执法错误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
监狱机关,是我国执行刑罚的重要部门。监狱民警执法工作有多重要,清末的修律大臣沈家本曾经有过一段经典的论述:“监狱与立法、司法鼎峙而三,纵有完备之法与明允之法官,无适当之监狱,以执行刑罚,则迁善感化,犹托空言。”再言:“监狱尤为内政外交最要之举。”又言:“ 其监狱之实况,可测其国程度之文野。”[4]英国17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温斯坦莱说过:“国家的管理制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法律、胜任的公职人员,以及对这些法律的认真的执行。”[5]因此说,监狱民警执法是国家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民警规范执法能有效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的进程,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二、监狱民警执法过程中的法律依据现状和不足
(一)监狱执法过程中的法律依据现状
监狱法律体系是一个以《宪法》为纲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为核心,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的相关规定为协调,以行政规章、条例、命令为补充,多层次、立体型的刑事执行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8条明确规定国家同犯罪现象作斗争的基本方向,其中的“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更是奠定了监狱法的基础,是监狱法律规范的起点,是监狱法律体系的特殊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是一部全面、系统、专业的调整监狱工作最基本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明确规定监狱的性质、任务、职能,监狱管理的基本制度,刑罚执行的基本原则与运行机制,罪犯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保护,未成年犯的行刑与改造,及监狱经费保障问题,是监狱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
此外,还有国务院及其司法部和有关部委制定的用以调整监狱工作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是对监狱基本法律规范的延伸和补充,解决监狱法律中不够明确或者没有规定的监狱行刑与改造罪犯工作的细节性法律问题,为监狱行刑与改造罪犯工作提供更为明确具体的法律标准和要求。如司法部77号令,明确规定监狱减刑、假释的程序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刑罚适用和监狱改造罪犯条款是监狱法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关监狱行刑与改造罪犯工作的法律解释,也是监狱法律体系的表现形式。
(二)监狱执法所依据法律体系的不足
我国监狱法律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已经基本形成,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监狱法律体系的初步健全。但是健全也只是相对而言,勿庸讳言,监狱立法、司法和法律体系的构建水平相对滞后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我国的监狱法律体系的滞后性显而易见,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监狱立法不完善、不配套,直到1994年底颁布的《监狱法》也仅7章78条,仅对监狱工作作了原则性规定,而国家其他刑事法律对监狱执行刑罚的规定却很少。
二是监狱没有取得刑罚执行机关应有的地位,无法形成与公、检、法同等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况且,刑罚执行权并非监狱独有,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对徒刑之外的刑罚分别行使执行权,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其主体地位不完整。
三是由此带来的监狱立法无法取得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平行、衔接的基本刑事部门法的地位,影响了我国行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效力。正是这种滞后性,造成了国家刑罚资源的浪费,也有违于现代刑罚更注重执行,重视刑罚效益的原则。监狱开展工作的条件艰难,就要影响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如丰富的实践经验、政策体系没有完全上升为更加规范科学细致的法律;又如监狱法的执行缺少细则,造成监狱法“有骨无肉”的状况;再如“日累积,月考核”的办法来考核罪犯,并无科学的依据,仅按照《罪犯奖惩考核办法》,实际操作性不强,不能完全覆盖罪犯改造的全面过程,且有些条款随意性较强,分值上下程度较大。
三、监狱民警执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监狱民警执法中最重要并被社会所关注的工作是围绕罪犯而开展的执行刑罚、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和罪犯权利保障,这也是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的基本对象。
(一)依法执行刑罚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并对法律进行挑战。
第一、监狱民警执法理念亟需转变。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修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对监狱民警的执法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把保护罪犯合法权利不受监狱机关及民警的违法侵害落实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第二、监狱民警执行刑罚过程中有时缺乏正当程序的保障。如《监狱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罪犯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或者禁闭,但没有规定监狱民警怎样做出这些处罚,需要经过哪些程序,罪犯不服处罚如何救济等。第三、监狱民警执行刑罚过程中依赖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刑罚执行法》及未建立执行官制度,加上监企没有完全分开的现状,监狱民警执法依赖的法律条款大部分需要地方法规或条例来补充,这就造成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自己的规定,每个监狱有自己的规定,甚至出现监狱的规定违反司法解释的情况。如《监狱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罪犯有于他人通信的权利,但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的检查,而基层监狱视自身的情况各有各的办法,有的每月二封、有的每月一封、有的无限止、有的按旬寄一封各不相同。第四、对罪犯减刑、假释限比例的限制,不符合法律的精神,给实际监狱管理也带来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根据浙江省《罪犯奖惩考核办法》的相关规定,罪犯月平均分值为10分,一般两年达成240分就可以获得呈报减刑1年的资格。但事实上,减刑、假释的年比例仅有20~30%左右,两年后有近40%的罪犯无法获得减刑奖励,如此长期积累,减刑矛盾非常突出。选择符合条件的罪犯减刑、假释不仅增加了监狱民警的工作量,而且往往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之一。第五、对精神病犯,艾滋病犯等实施监管改造任务,缺乏相应的执业人员和治疗资质。给依法行刑带来较大的难度。
(二)对罪犯的教育的要求在提高,而教育难度在加大。
第一、监狱教育罪犯理念需转变。当前监狱职能趋于单一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对罪犯的改造质量,降低罪犯的重新犯罪率,这就需要监狱对罪犯的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进行,让罪犯回归社会能适应社会。监狱的教育将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政治、文化、技术教育。第二、监狱系统内部没有完全建立一支职业化的教育力量。目前的监狱民警既是管理者、执法者、生产监督员又是教育者、心理咨询员,对监狱民警都按一般的国家公务员进行要求和管理,没有进行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第三、押犯构成越来越复杂,分类教育滞后。监狱系统省一级已完全能做到男犯、女犯、未成年犯的分类教育。《监狱法》对教育的内容也作了明确的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了思想教育的内容;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规定了文化教育内容;第六十四条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第六十七条规定了体育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教育内容,但这些教育属监狱内部亚文化教育,对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有一定的作用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能否进行分类个别教育并达到目的才是关键。某省2004年对回归社会人员进行调查显示,重新犯罪率较以往还是升高了。
(三)依法组织罪犯劳动的目的同现实的距离较大。
第一、罪犯劳动目的明确确定民警执法中劳动教育的方向。根据《监狱法》第七十条的规定,依法组织罪犯劳动的目的是“使其矫正恶习,养成劳动习惯,学会生产技能,并为释放后就业创造条件。”所以监狱企业在组织罪犯生产过程中,都要有利于矫正罪犯恶习,养成劳动习惯,学会生产技能。第二、监企合一向监企分开过渡期执行罪犯劳动目的难度大。因为:一是监狱财政保障因地方财政有限,一些经费没有真正到位。以经济较发达的浙江为例,目前监狱财政保障度才达60%,更不用说西部欠发达地区。致使用监狱还需要从企业生产经营中来取得一部分经费,以弥补财政的不足。二是部分监狱企业还在追求经济效益,为监狱民警福利考虑;三是监狱的劳动生产硬件条件不能完全根据罪犯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罪犯从事劳动。第三、对罪犯抗改或破坏监管秩序行为缺乏打击的可操作性,导致无病装病、小病装大病、无理取闹等软对抗出现。
(四)讲文明,保护罪犯的权利让部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受挫。
第一、部分监狱民警未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讲文明,保护罪犯的基本权利是监狱执行刑罚进步的标志之一,罪犯的法律地位包括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即罪犯享有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讲文明,保护罪犯的权利无非是理顺关系,纠正以往执法中的不足。第二、部分监狱民警法律知识欠缺。罪犯的权利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罪犯的基本权利:平等权、生命权、维护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的权利、人格不受侮辱、人身不受刑讯体罚的权利、通信、会见的权利、选举权、言论、出版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社会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婚姻家庭权利、继承的权利、辩护权、赔偿请求权等二十一项;二是基于罪犯的身份所具有的权利:法定情形的家属知情权、根据考核结果,获得减刑的权利、法定重大立功情节的减刑权、获得保外就医权利、特殊罪犯有依法享有特殊待遇的权利、娱乐权、依法释放发给证明书的权利、刑满释放后享有获得安置和就业的权利等八项权利。掌握和保障罪犯的权利和义务是监狱民警执法的基础,只有做到保障罪犯合法权益,执行过程中才能做到依法、公正执法。第三、打击罪犯抗改和破坏监规秩序行为措施软弱。以往有土政策和土办法解决问题,当土政策和土办法不能适应当前监狱执法环境时,却没有出台新的更加周全的方案和办法。成功的例子也有,如:浙江省第二监狱对罪犯陈某的破坏监规秩序行为,利用法律武器,进行狱内侦查,并由检察机关起诉,得到应有惩罚。
四、监狱民警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监狱民警在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监狱民警在执法中容易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环节是计分考核、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容易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岗位是狱务部门中负责罪犯百分考核、减刑、假释工作民警、分监区领导、管教员、基层一线民警、狱务部门与监区正职领导岗位。
(二)监狱民警执法中存在的突出不良现象:第一,打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管教对象;第二,违规照顾“有关系”的管教对象,尤其是“违章使用骨干犯”造成“牢头狱霸”的现象;第三,在奖惩考核中营私舞弊或运用自由裁量造成事实上的执法不公;第四,收受管教对象亲属及委托人的钱物或接受宴请、娱乐、游玩等;第五,管教对象加班、劳动、调休时间,防止“三超”反弹的措施不落实的现象;第六,狱务公开工作不规范、流于形式的现象;第七,执法程序不规范、监督措施不严密,或民警没有直接管理造成执法权力隐性转移的现象;第八,一些基层民警执法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的现象。
五、监狱民警执法中风险造成的法律责任
监狱民警中执法中风险可以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刑事处罚、行政处分和其他不测结果的可能性,对于人身伤亡和财产受损方面的预防,我国监狱系统已经做得比较成功。在当前监狱执法环境下,监狱民警执法风险造成错误执法而承担法律或行政上的责任概率越来越大。
(一)监狱民警执法风险造成的刑事责任有: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虐待监管人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刑讯逼供罪;贿罪;徇私枉法罪;玩忽职守罪;敲诈勒索罪;,侮辱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等14项。
(二)监狱民警执法风险造成的行政责任有: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闹事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的;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或者受雇于任何个人或者组织;索要、收受、侵占罪犯及其亲属的财物;私放罪犯或者玩忽职守造成罪犯脱逃;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罪犯;侮辱罪犯的人格;殴打或者纵容他人殴打罪犯;为谋取私利,利用罪犯提供劳务;违反规定,私自为罪犯传递信件或者物品;非法将监管罪犯的职权交给他人行使;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符合收监条件的罪犯拒绝收监的;对在押罪犯在监狱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立案侦查而不予立案侦查或者侦查终结应当移送起诉而不移送起的;发现在押罪犯尚有余罪、漏罪,不及时予以转报或者为其隐瞒不报,阻碍有关案件查办工作的;弄虚作假或者未按法定条件提请批准在押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的;其他违法行为等19项。
六、规范执法有利于降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
规范执法和监狱民警执法风险是一对辩证关系。规范执法能促进监狱民警规范执法行为,降低执法风险。
(一)规范执法的前提是不断健全法律制度,让监狱民警执法有法可依,从根本上解决民警执法风险的根源。
1994年《监狱法》出台,在监狱法制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监狱立法不能指望一次立法、一部法律一劳永逸,应当说,实践中,监狱法制与现实的需要远未适应,在监狱工作的一些方面,立法的不足还非常明显,监狱工作期望已久的《监狱法实施细则》至今仍未能问世,过于概括抽象的《监狱法》条文,在实践运用中,有时难以适从。由于缺乏对监狱立法理论的深入研究,《监狱法》完善程度不高,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表现在调整监狱法律关系的规范不够齐全,在罪犯的教育改造、监管安全、社区矫正等方面,至今还没有专门立法;监狱是司法行政机关,又不是一般的行政机关,其司法职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一般行政部门存在的区别,应当有专门的司法行政法律规范予以调整。应当采取措施,第一,提高立法规格,避免由于《监狱法》立法规格不高而导致的遵守不力;第二,尽快出台《监狱法实施细则》,使监狱民警能够真正理解《监狱法》条文的内涵与要义;第三,《监狱法》从颁布到现在将近十年,其中不少内容是基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情况而作的规定,这些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相应地,对这些条文应当及时予以修改完善,做到已经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得到认真执行。
(二)规范执法的内涵要求监狱民警提高自身素质,具备在对罪犯执行刑罚过程中的法律知识,让民警执法中对风险有充足的认识。
第一、规范执法是由民警去执行的,民警的整体素质决定执法的实际成效。第二、规范执法必须借助监狱内部监督力量,强化法制职能,应对监狱日益复杂执法环境的挑战。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在监狱系统内部建立法制机构:一是帮助监狱民警提高监狱管理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强和完善监狱制度建设;三是对监狱民警的执法进行监督;四是为监狱应对法律事务出谋策划[6]。第三、规范执法要求民警提高自身素质,就是通过监狱内部机构的努力,开拓创新,集思广益,让民警在执法中对风险有充足的认识,并能利用法律武器正确应对新情况的出现。
(三)规范执法的具体要求是对监狱民警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对法律进行认真执行,促进民警执法中自觉降低风险。
第一、规范执法的具体要求是对监狱民警执法行为进行规范,规范办理建议加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离监探亲以及禁闭、严管、戒具使用等执法环节;规范对罪犯日常考核、行政奖励及处分呈报、安排会见通信、服刑场所调动、工种安排等管理环节。第二、整改民警执法中存在突出问题目的是为了让民警对法律进行认真执行,按监狱内部法制机构建立和规范监狱内部的执法工作程序和执法责任制规范运行。第三、民警在认真执行法律过程中会最有效地降低执法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行监狱体制改革过程中,针对监狱民警执法的现状,健全法律制度,同时,通过监狱系统内部自我监督力量,对当前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采取积极预防措施,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民警素质,达到降低民警执法风险目的。
参考文献:
1、《辞海》 陈道望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年版
2、《中国监狱法制建设研究》 葛炳瑶 孟宪军主编 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2005年第1版
3、《优化监狱执法环境需要强化法制工作》 胡方锐 《浙江监狱》2005年第2期
4、《〈监狱法〉修改的几点思考》 裘佳其 林乐泉 《浙江监狱》2004年第6期
5、《实现监狱法制化的途径与模式》胡配军 江苏省司法警官学校
注释:
[1]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年版 辞海
[2]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年版 辞海
[3]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年版 辞海
[4] 清 沈家本 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一日 奏请实行改良监狱折
[5] 《中外法律名言录》,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6]《优化监狱执法环境需要强化法制工作》 胡方锐 《浙江监狱》2005年第2期第10页
第四篇:关于规范税收执法的几点思考
关于规范税收执法的几点思考 新的《税收征管法》颁布以来,各级税务机关和干部依法治税意识进一步增强,执法水平和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税收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大力强化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牢固树立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严禁越权执法,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使依法治税得到有效实现。
一、规范税收执法的必要性
(一)规范税收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税收事业发展的根本方面既是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规范的执法行为是依法治税有效实现的根本保证,只有抓住规范执法这个关键,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工作的有序进行,才能促进依法治国的健康发展。因此,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税收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规范税收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是基础和前提。
(二)规范税收执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实现民主法治的要求,税务部门享有国家赋予的征税权力,必须依法征收,严格管理,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同时,税务部门也承担着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依法保护好纳税人的权利,合理行政,公正执法,为纳税人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使征纳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建立一套适合税务管理特点的科学、合法、规范、高效的管理考核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规范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确保国家税法的正确实施。
(三)规范税收执法是规避执法风险的客观要求。自1994年实施新税制以来,各级国税机关认真贯彻“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税收收入逐年增长,各项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发生的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及少数税务干部涉税违法案件来看,税务部门在行政执法中存在执法不够规范以及执法素质急需提高的问题,还暴露出少数干部执法观念落后及以权谋私的执法动机,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税收执法质量,影响了国税部门的形象,同时增加了执法的风险性。因此,规范执法,必须提高规避风险的意识,牢固坚持依法治税观念,严格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
(四)规范税收执法是维护纳税人权益的客观要求。2001年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税收执法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征管法》集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体,是征税人与纳税人共同的法律,《行政许可法》更是从执法程序方面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法律限定。从税务立法和行政立法的宗旨来看,法律在赋予执法机关权利的同时,也以法律的形式对执法权的行使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同时法律在规定了纳税人的义务的同时,也赋予了纳税人一定的权利,并
以法律救济的形式给予纳税人维护其正当权益免受侵害和申请赔偿的多种途径,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在执法时,首先将维护纳税人的权益放在首位考虑。因此,规范税收执法既是对税务机关严格执法的要求,又是维护纳税人权益的保障。
二、目前税收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是税收执法质量不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目前税务部门及干部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一是适用法律不规范,即引用法律依据不准确,有上位法依据而不引用,直接引用下位法或其他规范性文件;或引用的下位法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与上位法冲突,或对法律适用原则把握不准,对法条理解有误。二是执法主体不规范,有的单位超出了税法所界定的权限,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仍有超权行使职权,造成执法主体错误,即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而以自己名义执法。三是适用执法程序不规范。即该适用一般程序的却适用简易程序;该告知的不告知或告知不全;税务检查不依法进行;送达不规范等。四是证据的收集及运用不规范。即违法收集证据;证据不足;行政执法中收集的证据在诉讼程序中不被认定;取证方法不够完善等。
二是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税收执法监督手段有待完善。随着税收立法及行政立法的日趋完善,税务机关的日常工作也将完全进入法制化的轨道。目前,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征纳双方的法律意识滞后于税法及行政法的规定,征收方往往以执法者自居,重视执法权,而忽视了自身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纳税方往往是将自身置于被执法者的位置,对征收方的执法行为往往是只能无条件的执行,而忽视了法律给予的权利。因此,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失去了一个最有力的监督人,即税务行政相对人的监督。税务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执法监督、检查的制度和办法,采取了聘请社会特约监督员等措施,对税收执法行为的规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有的执行不到位或根本不执行,从而失去了其监督执法的意义。因此,监督的无力使税收执法行为发生了歪曲、变通甚或完全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成为了部分人获取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代价,损害了国家利益,侵害了纳税人的权益,同时也将执法者自身置于了犯罪的边缘。
三是税收执法空间过大,存有主观随意性。目前,税收执法权限呈倒“金字塔”型,越是到基层、到一线,税收执法权限越大。有的干部不注重钻研业务,有的责任心差,造成执法过程中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数据不正确,对于事实、证据有欠缺的材料,未能补充或重新取证,特别是对重大涉税案件复杂情况下,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复杂问题简单处理,不按程序办事,其结果造成执法不公,甚至执法错误,致使税务机关败诉;部分税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法律知识匮乏,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不依法办事,在实际执法行为过程中,有的曲解法律条款,断章取义,对事实过程判定不完整,有的习惯于按照上级文件规定要求办事,却不考虑国家法律、行政法的规定,造成适用法律法规不正确,严重降低了税收执法质量;有的干部及税务机关在作自由裁量时不能正确运用税收自由裁量权,存在越权和滥用职权的现象,造成税收执法行为的不合理性。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依法治税,而且不利于改善征纳关系,更不利于树立良好的税务形象。
四是税法宣传力度不够,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亟待加强。税法宣传是《征管法》规定的税务部门的法律义务,税务部门应当将税收法律法规及时的全面的无偿的向纳税人进行宣传。现在,税务部门每年都会采取一定的在方式在固定的时间里象征性的搞一些税法宣传活动,名为税法宣传月,但是,纳税人从宣传月里所能获得的税法知识,及昙花一现式的宣传仪式,对于提高全民依法纳税意识,掌握税法知识,犹如杯水车薪,起不到相应的作用,达不到税法宣传的目的,也没有尽职尽责地履行法律所赋予的税法宣传责任。
三、规范税收执法的有效途径
第一,加强法治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税务干部的执法水平。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实现高质量税收执法的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兴税战略,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税务干部队伍。一是建立领导干部的定期法制培训制度,坚持“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上岗”,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按照注重综合素质、提升执法能力、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全员培训、促进终身学习的要求,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格局,培养大批法律、经济、税收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继续坚持推进执法资格考试制度,提高执法人员基本法律素质。法制知识培训避免单一性的税法的学习,要综合性的学习法律知识;四是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理想宗旨教育,提高广大税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五是加强税收法制机构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充实专门法律人才,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长效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是税收法制化管理的法律基础。监督制约机制对于规范和约束税收执法权力,保证权力的正确、合法、有效行使,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加强对重点岗位及环节的监督。强化税收执法权监督要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从执法权行使中问题较多或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岗位入手,从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制约机制不健全的方面入手,进行重点监督。从目前税收执法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看,征收环节主要应对税款的征收、入库、上解、提退方面,管理环节主要应对发票管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出口退税审批、停歇业户管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方面,稽查环节主要应对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等四个程序及税务行政处罚等进行重点监控。二是建立完善执法责任制。使每个国税干部都能严格约束自己的执法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要落实严格的绩效考核办法,强化执法过程监督,特别是要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确保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文书合法规范。是落实责任行政原则和自由裁量权合理行使的根本要求,从而确保提高税务执法质量。三是进一步加大过错追究力度。严格实施过错追究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的有力保障。对在执法过程中不负责任、滥用权力、越权、放权行为,不履行责任和义务,侵害纳税人行为,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甚至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在执法工作中管理不严,官僚主义、督促不办的还应承担连带责任,对上述行为表现,区分不同情况,加大过错追究力度,该给经济处罚的给予经济惩戒,该给行政处分的坚决处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影响极坏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四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公布监督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发放征询意见表,开展上门走访,召开纳税人座谈会,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部门对税务执法加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大力加强与公检法等机关的密切联系和协调,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执法共建机制,形成合力,促进执法顺利进行。
第三,建设阳光国税,实现税收执法全程公开化、透明化。税收执法公开化、透明化既是法律对税收执法行为的限定,也是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需求,更是建设诚信社会的需要建设阳光国税的需要。税收执法的公开应包括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执法程序,执法机关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纳税人的法律权利及法律义务;处理税收违法行为的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及处罚结果;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的执行结果。执法的公开性往往与其公平、公正性是一致的,执法的公开能够实现执法监督的有效性,并能提高执法者的自律性。税收执法的公开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规范有效的实施办法,将执法的公开度、公开率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及全方位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考核指标。
第四,完善执法流程,规避执法风险,提升执法质量。要积极推进税收执法的精细化管理,建立起目标明确、流程明细、职责清晰、衔接紧密、可操作性强的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规避执法风险,提高执法质量。一是建立科学合理、明确完善的执法管理目标体系。根据税收征管的内在要求和实际状况,通过广泛调研和科学预测,制订科学合理的指标和参照标准,对执法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量化、细化。二是完善职责明晰、权责匹配的执法管理岗责体系。对征、管、查三大系列分门别类的制定具体的规范的岗责体系,规范干部的执法行为。三是建立结构完整、运转顺畅的执法流程体系。执法流程体系是关于执法信息的流转、接收以及业务衔接的操作规范。要明确执法的作业内容及流程、执法业务衔接办法,确定具体的作业权限、内容、标准、时限、流向,将工作要求细化、量化、标准化,形成一个环环相扣、传递快捷、衔接紧密的流转体系。四是建立责任落实、监督有力的执法考核体系。以信息化为依托,利用征管流程控制系统,按照规定的业务环节和工作步骤,对税收执法实行过程控制;以管理目标体系为参照,对执法各项内容实行绩效考核,落实执法管理目标责任制,并及时兑现奖惩,提高执法的绩效。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促进税收执法行为的规范。
第五,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因此应该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税法宣传,使纳税人、社会各界知法、守法,能够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维护其正当权益不受侵犯。拒绝和敢于揭露税务机关的违法行为。不再因不知法而惧怕税务干部和税务部门,建立起征纳双方平等的关系。税收宣传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实现依法治税,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全体税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公民的纳税意识普遍提高了,依法治税才会有坚实可靠的社会基础。要尽快建立统一完备的税法公告制度,增强税法的覆盖面、渗透力和透明度。有效开展税法宣传,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纳税环境,要立足“三个着眼于”,搞好“三个面向”,做到“三个坚持”。即着眼于增强公民的依法纳税观念,着眼于优化税收法制环境,着眼于树立良好的税务形象;面向各级党政领导,面向广大纳税人,面向社会各界;坚持宣传对象的层次性,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同时,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税收法制培训班,使各级党政领导、广大税务人员和纳税人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和护法,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理解和支持税收工作,支持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同时,税法宣传应增加正反对比教育的内容,变单一的知识性宣
传为多面的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宣传,以达到增加知识同时转变观念的目的。只有全民依法纳税意识的普遍增强,治税环境才能得到不断改善,依法治税才能不断推向深入。
第五篇:和谐社会条件下监狱执法理念的思考
和谐社会条件下监狱执法理念的思考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必须确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的更具科学、人性、全面的监狱执法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加强监狱法制、队伍建设,加快监狱改革进程,促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提高刑罚执行水平和罪犯改造质量。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就监狱机关如何适应构建社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为指导,树立监狱正确的执法理念,在确保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重要作用,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监狱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职责
(一)监狱安全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对罪犯实施有效的监管,使之不能继续在社会上为非作歹,因而是社会的一道特殊的防火墙,对社会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直接的保护作用。保持监狱安全稳定,无论是从监狱自身发展的角度,或是从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角度,都是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严格依法行刑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
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提高司法效率,做到公正司法。监狱执法是否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刑事司法过程的最终效果,影响着全社会对法治的信心。因此,严格执行刑罚,是监狱工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三)坚持文明管理和重视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监狱管理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善的重要窗口。我国监狱历来重视对罪犯实行人道主义政策,罪犯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在体验监狱文明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消减对社会的仇视心理,其亲友和社会公众也会从中感受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体会到全社会人权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这对排除消极抵触情绪、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形势下监狱正确的执法理念应包含的科学内涵
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原理和信念,或价值观。一种制度在建构和设计中内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它是一系列价值选择的结果,指向某种特定的目标。它具有客观基础,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纯主观的、先天和超验的东西;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然的或普适的;是发展的,而不是静止和永恒不变的。监狱的执法理念是监狱工作者或者监狱警察应具备的原理和信念或价值观,它也是具体的、发展的,具体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就是要以《监狱法》为依据,适应监狱体制改革需要,体现惩罚与改造人的宗旨,体现执法为民的要求,体现监狱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建设的原则,努力提高监管改造质量,为确保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出努力和贡献。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监狱执法理念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必须体现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宗旨
《监狱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所以,笔者认为,监狱执法理念应严格按照《监狱法》的要求,准确体现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宗旨。近几年来,理论界、新闻媒体要求监狱人性化管理的多了,对监狱惩罚与改造职能要求得少了。长此以往,就会削弱监狱的主要职能。因为对罪犯实施惩罚的职能既是监狱人民警察行刑的法律依据,又是行刑的必要手段。罪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受到法律制裁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正义的判决。惩罚罪犯正是体现了社会的公正性、正义性,同时惩罚是改造罪犯的强制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惩罚和改造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离开了惩罚就不能稳定监狱的正常秩序,改造就无法进行;离开了改造,单纯的惩罚就失去了惩罚固有的意义。惩罚是改造的前提和保证。惩罚从打击犯罪、伸张正义的角度来看它是目的;从保证改造任务实施来看,它又是手段。由此可见,惩罚的职能对于罪犯不仅是正义的,而且是必须的。没有惩罚的改造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二)必须体现执法为民的要求
监狱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正确执行刑罚,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监狱及监狱人民警察必须确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树立执法公正、高效的形象,严格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确保了监狱的持续安全稳定,防范了重特大监管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充分发挥了监狱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功能。同时,在处理执法事务、实施各项管理制度中要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例如要充分保证罪犯家属探视、代替罪犯申诉等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在接待罪犯亲属来狱接见等事务中既要严格执法,更要热情服务,把人民群众的接受和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树立监狱人民警察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必须体现监狱“三化”建设 的原则
加强监狱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以下简称“三化”建设)建设,是新形势下监狱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司法部今后一个时期对全国监狱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笔者认为:法制化是对监狱工作的基本要求,处于监狱“三化”建设的首位,是监狱工作的灵魂;科学化是监狱工作的未来方向,是监狱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基础,是监狱工作的内在要求;社会化是监狱工作的内在属性,是监狱工作适应现代社会,走向开放、融合、实现监狱行刑与改造工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基本趋势,是对监狱工作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补充。三者是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监狱执法理念,必须充分体现“三化”建设的要求,法制完备、科学施教、资源整合,拓宽思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监狱改造质量。
(四)必须充分体现保护罪犯人权的要求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也是“惩罚与改造”罪犯最直观、最权威和最显著的特殊载体。高墙电网的封闭性往往是监狱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安全防范等监管技术上讲,一定的封闭性是完全必要的,但技术和空间意义上的隔绝或封闭不能构成对罪犯基本权利予以“封闭”的理由。罪犯的人身自由虽然受到严格的限制,但罪犯对作为公民的其他基本权利的正当诉求应当是敞开的,这种无形的权利显然也是有形的高墙电网无法“绝缘”或限制的。因此,监狱警察在管理罪犯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保障罪犯人权的执法理念,保证罪犯未被法律剥夺的其他权利和人格尊严受到尊重和实现。
总之,笔者认为,科学的监狱执法理念应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体现《监狱法》的立法原则,法治的、为民的、科学的、公正的,只要这样,才能够促进监狱工作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影响构建正确的监狱执法理念的主要因素
勿庸讳言,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监狱自身及干警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监狱干警在执法理念的树立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下面主要从监狱执法工作实践谈谈影响监狱执法理念正确树立的主要因素:
(一)片面以安全主导监狱执法
近几年来,“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不发生罪犯脱逃、行凶、自杀”已成为监狱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笔者认为,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无可厚非,但也引发了监狱在把握和处理监狱安全与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方面的偏差。监狱把安全稳定放在首位,并作为否定指标,而对本身弹性就较大的改造质量轻视甚至忽视。到了监区、分监区等基层的执法单位就变成了“不出事就是功”。基层干警热衷于“看住人”就行,造成“惩罚和改造罪犯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和“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法律规定在执法实践中落实不力。
(二)以经济利益主导监狱执法
长期以来,监狱贷款办企业甚至办监狱,获得利润以弥补监狱改造经费的不足甚至用于为警察发工资已成不争的事实,导致监狱干警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放在企业如何应对市场竞争上,严重影响了监狱的正常工作和科学执法。令人欣慰的是监狱体制改革已把目标定位在“全额保障”,不久的将来监狱将不再为经费不足而发愁。但是需注意的是在经费保障到位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监狱职能的单一化,如何规范监狱企业工作,特别是规范目前监狱都在竞相上马的加工创收工作,不出现让罪犯超时超体力劳动现象,不出现监狱干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自己”挣奖金的“怪圈”上来,应成为监狱决策部门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监狱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对构建正确的执法理念产生的影响
新中国监狱的法制建设进程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94年底《监狱法》的颁布以及《刑法》、《刑诉法》、《人民警察法》等一系列有关的刑事法律制度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和实施,标示着我国监狱依法治监、从严治警、规范执法、维护执法的公正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由于《监狱法》某些方面不够完善,与《监狱法》相配套的《监狱法实施细则》至今未能出台,致使一些原则性条款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涉及到监狱执行刑罚过程中的一些执法环节如保外就医、罪犯离监探亲、处遇等等,无法可依。目前还是依靠制度或惯例进行操作。从实践看,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也还没有配套,不少地区和单位出台了大量未经严格审定的规章和制度,有的越权立规,有的擅自制定土政策、土规定,严重影响了全国监狱刑罚执行的统一性。现在,一线警察在日常管理中大多还是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监狱之间、监区之间警察在执法、管理、教育的程序和要求上还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这与监狱工作法制化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
(四)监狱警察素质不高对构建正确的执法理念产生的影响
从监狱工作性质上讲,监狱警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理论知识和法律规范,做到依法执法,公正执法。但是从目前监狱干警的学历成份看,真正法学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数少,“半路出家”的多,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学专业学习,对法理、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至于罪犯在服刑改造中遇到的民事方面的一些法律,如婚姻、继承、民商等方面的法律,监狱警察所知的就更少了。作为一个执法部门的警察,对相关的法律不熟悉,就很难保证做到公正执法。同时,随着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向司法行刑领域的渗透,警察公正执法的法制素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市场经济的等价性原则,使个别警察在刑罚执行中见利忘义、贪赃枉法、以金赎刑;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原则使一些警察滋生“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等等,对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强化正确的执法理念对策分析
目前,监狱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监狱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树立干警科学正确的执法理念,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加快推进监狱体制改革,促进监狱职能纯化
目前,试点省份正在按照“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监狱体制改革目标积极推进,但是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譬如全额保障(即监狱所需的各项经费支出按规定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由国家财政予以全额保障)的标准,监狱大量企业工人的安置,监企分开后监狱与企业的关系等等。许多省份在体制改革中感到步履维艰,部分监狱工作者甚至怀疑体制改革能否推行下去。对此,笔者认为,对监狱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和落实,只有完成了“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监狱体制改革目标,解决了目前监狱监企社“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才能进一步纯化监狱职能,纯化警察职能,减轻警察压力,确保监狱人民警察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搞好对罪犯的刑罚执行工作。只有对监狱企业从体制到运行机制进行全面改革,将高度集中的监管改造职能和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建立执法经费支出与监狱生产收入运行机制、监狱刑罚执行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两套运行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狱生产的不稳定性对监管改造的负面影响。监狱人民警察从而能从“多面手”向专业化转变,切实按照《监狱法》的要求依法治监,推进监狱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建立完备的监狱法律体系,构筑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体系
当前,亟需对《监狱法》做出修订和完善,并以《监狱法》为轴心制定《罪犯减刑、假释法》,这是确保罪犯合法权益得以保证的重要法律。制订《监狱法实施细则》,对《监狱法》有关条文的落实与保障做出具体的规定。司法部应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工作需要,制定《监狱人民警察执法工作条例》、《监狱机关工作人员行政刑事赔偿办法》、《罪犯权利保障办法》等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完善执法工作程序,对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办理程序制定操作性强的程序规定,对罪犯的行政奖惩、离监探亲、分级处遇、罪犯计分考核、职务犯的选用等行政管理行为,也要分别制定相关规定,以制度的形式对条件程序以及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形成一套完备的监狱法律法规体系,才能确保监狱人民警察依法行使权力,保证执法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大力加强监狱人民警察执法素质建设
要把正确的执法理念落实到罪犯教育管理之中去,关键在人,在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素质。目前,监狱人民警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专业技能、工作方法上与监狱体制改革的要求,与押犯呈现的新特点相比,还有较多不适应不到位的地方,“资格本位”、“经验管教”的现象在监狱随处可见,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对新录用的监狱人民警察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确保有相当数量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监狱人民警察岗位;另一方面抓好在职人民警察的培训工作。要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使每名监狱警察牢记自己的执法者身份,耐得住监狱工作枯燥乏味的寂寞,经得起监狱工作危险艰辛的考验。要大力加强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综合知识的培训,提高监狱干警“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形形色色的刑事犯罪分子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四)建立完善的监狱执法监督体系
加强对监狱执法工作的监督,惩治执法领域的腐败,是保证监狱警察公正执法的强有力措施,也是推进正确科学的执法理念得以落实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加强警察执法执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强执法责任机制建设,教育警察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文明管理,不断端正执法思想,及时纠正执法执纪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狱务公开”制度,将涉及罪犯服刑期间的权利义务、罪犯亲属应知晓的内容向罪犯、罪犯亲属及社会公开,把刑罚执行置于有效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中。要加强对警察的考核与监督。对警察的执法情况,履行职责的情况纳入警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警察执法评议制度,每年定期对警察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评议,评议情况纳入警察考核,并及时兑现奖惩。对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违纪现象要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总之,笔者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把握监狱执法理念的科学内涵,克服影响监狱正确执法理念的各种因素,确保正确的执法理念在监狱工作中得到贯彻,对提高监狱工作质量,对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鲁加论主编:《中国罪犯人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版。
3、马利勇:《浅谈建立健全监狱投资保障体制》,载《监狱投资与建设》2004年第4期。
4、张发昌:《关于监狱改造工作科学化的若干思考》载《监狱理论研究》2004年第2期。
5、《司法部部长谈监狱体制改革:让监狱告别营利》,载《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