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全额购买公益性岗位管理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全额购买公益性岗位管理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政府全额购买公益性岗位管理,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服务的作用,现通知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申报核准、招聘
政府全额购买公益性岗位指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由政府给予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涉及市民公共利益非盈利性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由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城镇登记失业率水平和就业困难人员情况,提出公益性岗位安排计划,会同财政等部门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向负责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部门发布。
公益性岗位开发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实行申报制度。岗位使用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同级劳动保障部门递交岗位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岗位设置、数量、分布,工作内容,招聘条件,用人单位名称等),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确定岗位及数量。其中,由市直部门开发、工作岗位在县(市、区)的,申报前应征得县(市、区)政府同意。
公益性岗位招聘由劳动保障部门制订招聘方案,会商财政部门同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报同级政府批准后,面向改制、破产企业或向社会招聘。
二、公益性岗位招聘对象
具有本市城市户口,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
(一)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男性年满50周岁以上的“4050”人员;
(二)零就业家庭成员;
(三)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登记失业一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四)夫妻均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其中一方;
(五)现役军人配偶;
(六)失业后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人员;
(七)复员、转业、退役军人;
(八)曾获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的就业困难人员;
(九)省、市相关文件规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三、公益性岗位专项协议签订、变更和解除
(一)用人单位与上岗人员按照平等自愿原则签订《公益性岗位专项协议书》,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岗位待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纪律、奖励处罚等事项予以约定。协议期限一般为3年(试用期1个月)。《公益性岗位专项协议书》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印制。
(二)用人单位和上岗人员经协商一致,可以就协议约定的工作内容、工作岗位等相关内容进行变更,但不得违反国家、省、市公益性岗位有关规定。
(三)用人单位和上岗人员经协商同意、上岗人员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协议;
上岗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协议:
1.使用他人顶替上岗,经教育不纠正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协议解除后,在5个工作日内报劳动保障部门和岗位使用部门备案。
(四)公益性岗位协议期满后,非本人原因,根据岗位需要和政策许可,可续签协议;本人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协议可续签至本人法定退休年龄
四、相关政策
(一)政府给予上岗人员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据政府财力参照太原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社会保险补贴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大病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太原市企业职工最低缴纳社会保险费标准执行。以上所需资金由就业资金支付。其中,属市直部门开发、工作岗位由市直单位管理的,市全额负担;工作岗位在县(市、区)属单位的,由市、县(市、区)按照7:3比例分担;县(市、区)开发的岗位,由县(市、区)全额负担。
(二)上岗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参照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标准给予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抚恤费,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解决。
(三)用人单位应为上岗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实际适当提高上岗人员待遇;工作业绩突出的,应予以奖励。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解决。
五、管理职责
(一)用人单位:负责录用人员岗前培训、上岗安排、日常管理、用工协议签订、人员档案转移保管和社会保险关系接转;制定落实上岗人员劳动定额、岗位职责、考核奖励等规章制度,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填写上报《太原市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减少花名册》。负责各项补贴经费的申报、发放及缴纳。
(二)岗位使用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的申报、落实,制定本部门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对各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管理进行指导、规范和监督。
(三)财政部门: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公益性岗位开发政策,负责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的筹集、审核、拨付,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核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增减变动情况。
(四)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宣传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公益性岗位政策,指导各岗位使用部门和用人单位做好公益性岗位相关工作,统计公益性岗位人员增减、补贴情况;制订上报公益性岗位招聘方案,审查报名人员资格,对相关补贴资金进行汇总审核、上报,参与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各用人单位要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加强上岗人员用工管理,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坚决杜绝有岗无人、顶替上岗现象发生。
(二)岗位使用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督促检查,指导用人单位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提供公益服务的作用。
(三)上岗人员和用人单位因订立、履行、解除协议发生争议的,可通过岗位使用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四)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用人单位上报岗位使用部门解决,岗位使用部门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劳动保障部门。
(五)各县(市、区)、用人单位因工作需要对市开发的岗位指标进行变更调剂或对已上岗人员进行岗位调整的,须征得原岗位使用部门、上岗人员同意并经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调剂使用。
二○○九年二月十七日
第二篇:吉林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吉 林 省 财 政 厅
吉劳社就字„2007‟464号
文件
关于印发《2007年政府出资购买 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长白山管委会劳动人事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2005‟45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将《2007年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联 系 人:董志(省劳动保障厅)李春来(省财政厅)联系电话:88690823 88550678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吉 林 省 财 政 厅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就业 公益性岗位 实施方案 通知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07年10月29印发
1.民间纠纷调解员岗位;
2.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征缴服务员岗位;3.劳动关系协调员岗位; 4.社区养老服务员岗位; 5.社区按摩康复服务员岗位; 6.劳务经济服务员岗位; 7.乡镇食品安全监督员岗位;
8.其他岗位。按各市州、县(市)城镇人口数量所占比重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分配并下达指标。
地方自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数量按各市州与省签订的目标责任状,由各市州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并进行分解。
省统一开发的其他岗位及地方自行开发的岗位要重点开发用工信息员、计生协管员、社区养老服务员、乡镇专职治安员、城乡结合部位保洁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员、景区(景点)保洁员、文物看护员等岗位项目。
四、聘用人员的主要职责
1.民间纠纷调解员的主要职责:调解辖区内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各种纠纷。
2.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征缴服务员的主要职责:开展辖区内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员的调查摸底,搜集建立辖区内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和数据库;开展养
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报告辖区食品安全情况;开展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宣传工作;协助开展辖区内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助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求援工作;协助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调查评价工作等。
五、聘用人员的安置重点及相关待遇
(一)聘用人员的安置重点
公益性岗位安置的重点是: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中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人员;单亲家庭赡养两人以上的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女性年满35周岁、男性年满45周岁以上的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上述人员的安置比例不得低于90%。
(二)相关待遇
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应依据国家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执行。各地自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可根据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明确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等形式支付劳动报酬,支付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含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省统一组织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工资所需资金,省财政按各地新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助,上浮部分由各地按现行就业再就业资金渠道解决;地方自行组织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根据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具体情况,通
任制考评,评议不合格或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要及时辞退并进行补充。具体岗位责任目标和考核办法由各地制定。
七、做好地方自行开发公益性岗位工作
今年,除省统一开发的1.5万个公益性岗位外,由地方自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数量达2万个。各地要在做好省统一开发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同时,合理确定本地自行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具体项目和开发数量。要抓紧制定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将本地自行开发公益性岗位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所属县(市、区),与省统一开发公益性岗位工作一同部署,保证本地自行开发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与省统一开发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一同招收,一同上岗。对本地自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实行检查备案制度,要采取实名制的办法,对招聘人员按分类进行统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招聘原则和条件,面向社会公开组织招收。要完备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的录用手续,及时按规定的标准为招聘人员发放工资,接续社会保险关系。要将省统一开发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分类统计表和名册一并上报。
八、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阶段(11月上旬前完成)。按照省里下发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各地全年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实施方案请于11月15日前报省就业服务局)
(二)组织实施阶段(12月中旬前完成)。11月中旬,全省
分别报省就业服务局和省财政厅社保处。
(三)确保发挥政策效应。政府出资、出政策购买公益性岗位,目的是解决特殊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各地要按照招聘范围和条件严格把关,严格审核,招聘的就业困难对象要达到规定的比例。要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简化拨付程序,加快办公效率。对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工资实行银行卡、存折形式发放,对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四)搞好协调配合。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要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地要组成由劳动保障、财政、司法、民政、食品安全监管、残联、社保、医保等部门(单位)参加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合作,协同动作,共同抓好工作落实。各地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招聘工作要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总结工作经验。到今年年底,全省由政府出资三年开发10万个公益性岗位工作任务即将全面完成,各地要认真总结三年来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要按照省里的规定要求,对前两年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完善,逐步建立能进能出、渐进渐出,岗位相对固定、人员合理流动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机制。
第三篇: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工作的意见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工作的意见
2009-8-26 11:03:57
东政发〔2009〕1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切实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从2009年至2011年,由各级政府投入资金购买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范围及安置对象
(一)购买公益性岗位范围。
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扶持或是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服务岗位。具体有以下3类:1.社区管理岗位。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交通协管员、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岗位。
2.社区服务岗位。包括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服务等岗位。
3.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后勤岗位。包括卫生保洁、收发、后勤服务等临时用工岗位。
(二)安置对象。
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是就业困难人员。根据《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08〕5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东政发〔2008〕19号)文件规定,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大龄失业人员(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 1 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其他失业人员、因失去土地等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二、公益性岗位购买管理
已开发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应将岗位空缺情况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申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申报的公益性岗位要及时核实、认定和汇总,报同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批,并报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备案。公益性岗位的数量、类型等发生变化时,有关单位应及时向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申报,由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确认并报同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批。公益性岗位购买数量,由各级政府视财力情况确定。
三、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管理
(一)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人员,统一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确定安置岗位。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就业困难群体人员的申请、招收、培训、技能鉴定、调配、派遣、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依法同用工单位签订岗位购买协议,同录用人员签订劳务派遣合同。
(二)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要自觉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劳动合同期内经用人单位考核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可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其调整至其他公益性岗位。二次被退回者,不再作为就业困难对象进行安置,但仍享受就业困难人员其他优惠政策。就业人员在从业期间自动离职的,以后不再享受政府开发公益性 岗位安置待遇。
(三)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安置程序。1.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免费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从事国家有职业资格要求的专业,上岗前要取得技术等级资格证书。2.岗位购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用工单位签订岗位购买协议,明确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的岗位、人数、时间、工资待遇等。3.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就业困难人员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合同。4.推荐上岗。符合单位要求并同意录用的人员,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具的《公益性岗位安置介绍信》到公益性岗位就业。5.签订劳动就业合同。就业困难人员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最低不低于1年,最高不超过3年,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6.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代在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办理社会保险接续手续。
四、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待遇
(一)用人单位应根据开发岗位的工种、技术要求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工资标准,按月及时支付录用人员工资,政府提供岗位补贴。岗位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二)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由用人单位负责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政府提供社会保险补贴。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仍由本人负担。达到退休年龄的,享受相关退休待遇。
(三)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劳动合同期未满非本人原因不能继续就业的,应从其解除劳动关系的次月起停止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
五、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及资金管理
(一)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补贴包括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资金全部由同级政府从再就业资金中支付。
(二)公益性岗位补贴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执行。社会保险补贴以我市上年地方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不含个人缴费部分)执行。
(三)各用工单位根据本单位公益性岗位考核办法和实际考勤情况填制《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工资报表》、《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应缴纳的社会保险报表》,报所在地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汇总后填制《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后,将两项补贴资金拨付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由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做好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
(四)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规定,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严禁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支出标准,严禁截留、挤占、挪用、骗取就业资金。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严肃依法处理。
六、加强领导,为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创 造良好环境
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着力构建和谐东营的惠民之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级就业联席会议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和实施。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当年就业困难人员人数,收集和掌握公益性岗位供求信息,组织实施政府确定的公益性岗位购买计划。财政部门要确保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所需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负责本辖区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到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及时免费发布有关用工信息。
第四篇: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意见
并政办发〔2012〕5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落实基层消防工作责任,夯实城乡火灾防控基础,有效改善城乡消防安全条件,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根据《国务院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就加强我市街道乡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核心,按照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属地管理原则,在城市街道办事处以社区为单元,在乡镇人民政府以村屯为单元,划分若干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对网格内的单位、场所、居(村)民楼院、村组实施动态管理。力争2012年底全市80%的街道、乡镇及社区、行政村实行“网格化”管理,2015年底全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达到100%,并建成“层级明晰、条块结合、全面覆盖、机制健全”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责任制
各级政府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科学划分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建立责任明晰、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管理组织和工作机制。结合实际,逐步形成市、县(区)、乡(镇、街办道)、社区(村)四级消防管理网格。各级政府、街办、行政村、社区负责本辖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由行政一把手牵头、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明确网格组成部门及职能。各级政府与各乡(镇、街道)、所属职能部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书签订率要达到100%;建立“太原市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联
—1—
席会议制度”和部门行业联合排查整治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措施、标准、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扎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基层消防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各级公安、综治、消防、民政、工商、安监、文化、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基层开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一是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将网格化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适时召开辖区内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分析消防形势,通报相关情况,协调解决各级网格化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成立本级消防安全委员会,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配齐消防办公设施、消防装备器材,建立完善各级网格基础台账和数据,制作消防档案资料。三是对网格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户籍化”管理,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档案,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报告备案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动态管理。四是定期组织本辖区消防工作巡查检查,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及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培训,将消防工作列入保安培训和上岗考试内容。五是公安派出所对辖区居民住宅区管理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和上级公安机关授权管理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检查;警务室民警依法开展辖区内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开展消防执法和辖区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建立多警联合排查整治火灾隐患机制,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保卫和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中,相关警种和公安派出所混合编组,联合执法。六是利用城市街道、居民小区、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将消防安全纳入实时监控范围,依托街道、乡镇平安建设网建立消防工作信息平台,提高基层消防工作动态管理水平。七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室建设消防体验中心和消防服务站,开展
—2—
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活动,实施消防宣传橱窗(标牌)工程,每个社区(行政村)设置不少于一处固定消防宣传橱窗,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八是建立网格化应急处置机制,各街道(乡镇)利用通讯网络搭建调度指挥平台,第一时间调集巡防、保安、专兼职消防队等力量处置初起火灾。
(三)广泛开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宣传教育活动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全民消防安全教育纲要》,继续深化消防宣传“六进”活动和消防安全“大宣传、大培训”活动,在主流媒体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提示性宣传、火灾案例警示教育等活动。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要定期对乡镇、街道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专职志愿消防员、巡防队员、保安、行政村社区“两委”成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消防管理能力。乡镇、街道每季度要确定一天为消防安全宣传日,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民俗活动期间积极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社区、行政村要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室建设消防教育体验活动室,定期组织居民参加消防教育和灭火逃生体验。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以新闻采访、专题报道等形式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安排专门时段、版块刊播消防公益广告,充分利用微博、博客、手机短信、彩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开展消防宣传,营造消防安全良好氛围。
(四)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监督检查
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做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信息互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公安机关、消防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指导乡镇、街道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按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三级管理权限对各自所管重点单位进行排查;各行业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要按照职责分工对辖区单位进行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公安、安监、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要联合执法、依法查处。要把消防安
—3—
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检查考评范围,积极组织各部门对本辖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督导检查、考核评议,严格奖惩,每年考核。凡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考核不达标的,取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活动评先资格,实行“一票否决”;工作开展不力、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导致较大火灾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七月二日
—4—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通知
川府办发电[2010]88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精神,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府发电〔2010〕61号),各地按要求进行了认真清理和核实,全省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联席会议进行了审核。为切实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结合清理核实中发现的问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妥善处理原有融资项目
(一)分类处置在建项目。对原计划由融资平台公司承担融资的在建项目,应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安排后续资金,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公益性项目,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应通过财政预算、地方政府债券等渠道,或采取项目股权转让、经营权转让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解决后续建设资金问题。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公益性项目和非公益性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的,要将其纳入第四类融资平台公司,继续按照协议提供贷款,推进项目建设;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要限期清理整改,审批(核准、备案)手续不完备的应尽快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地方越权审批的须重新报有权审批部门审批。整改后达到要求的应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要停止项目建设并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对从融资平台公司中剥离出来的项目和按照规范要求撤并或重组的融资平台公司的项目,应重新明确项目偿债来源和管理责任,制订妥善的处置方案。
(二)认真研究过渡办法。在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过程中以及后续融资渠道建立前,对列入各级政府投资计划的在建项目,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贷款银行应协商制定妥善过渡办法。后续融资暂有困难的在建项目可协商办理融资贷款,避免资金链断裂。对公路建设、土地储备等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可以融资的项目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经国务院核准审批的重大项目,可继续执行既定融资计划。
(三)明确债务偿还责任。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相关责任主体要按照协议约定,制订偿债计划,明确偿债时限,切实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不得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全省各级政府部门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的通知》(川财预〔2010〕135号)等法律、政策规定进行担保的债务,应重新明确合法担保主体,通过追加土地使用权和优质企业股权及其他有效收益权等方式缓释贷款信用风险。自国发〔2010〕19号文件下发之日起,对融资平台公司新增债务,地方政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如债务人无法偿还全部债务,债权人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分类规范融资平台公司
(一)规范整合现有公司。第一类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相关地方政府应在明确偿债责任、落实还款措施后对公司进行撤销或与现有市场化公司整合为第四类融资平台公司。第二类融资平台公司应在落实偿债责任和还款措施后剥离融资业务,不再保留融资职能,或与现有市场化公司整合为第四类融资平台公司。第三类融资平台公司应通过注入收益良好的市场化项目、土地收益、收费权许可,剥离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公益性债务项目等方式将公益性项目偿债资金中自身经营性收入比重提高到70%以上转变为第四类公司。第四类融资平台公司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运作;通过引进民间投资等市场化途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融资平台公司的股权结构,充实壮大融资平台公司资本。第五类融资平台公司根据其债务偿还来源情况,参照上述办法进行规范。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公司,提升融资平台公司服务发展的能力,有效降低债务风险,各级政府应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现有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整合,做实资本金,建立防火墙。2010年6月30日前没有实现项目融资和建设的融资平台公司,原则上不再保留。因特殊原因确需保留应按照新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要求对其重新进行评估和整改。
(二)严格审核新设立公司。2010年7月1日以后地方政府设立融资平台公司,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采取注入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盈利性资产、非公益性土地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足额注入资本金。不能或不宜变现的公益性资产,如学校、医院、公园、广场、党政机关及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办公楼以及无经营性收入的市政道路、水利设施、非收费管网设施等,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设立融资平台公司,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省政府备案。
三、严格融资和信贷管理
(一)规范融资行为。清理规范后继续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必须严格规范,申请贷款必须落实到项目,必须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项目法人作为承贷主体,必须符合有关贷款条件。融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严格履行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注重效益,稳健经营。
(二)规范信贷管理。对融资平台公司原有项目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及时采取整改保全措施。要逐笔检查贷款资金使用情况,严格制止平台公司的贷款挪用行为,尤其是将贷款转作项目资本金、缴税、购买理财产品和基金等严重违规行为。要按照风险早期暴露、审慎经营、科学负担的原则,在充分考虑项目建设期、达产缓冲期等情况的前提下,采取合法、审慎措施修改完善合同,落实还贷要求,切实防范平台贷款风险。要按照“规范退出、保全分离”的原则分类处理现有贷款,对清理规范后自身具有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全额偿还贷款本息且符合一般商业公司经营性质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应将其贷款整体纳入一般公司贷款管理;对清理规范后有一定经营性现金流,能够部分偿还贷款本息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应采取补充完善合同手续、增加新的借款主体和合法担保主体等整改保全措施,强化还款约束,将其中规范后满足一般公司类贷款条件的贷款从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中剥离,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
对融资平台公司新增项目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商业贷款审查标准进行审查。凡没有稳定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不得发放贷款。新发贷款应直接对应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资本金的规定。坚持授信审批的原则、程序与标准,认真落实贷款集中度要求,加强贷款风险控制。按照要求将符合抵质押条件的项目资产或项目预期收益等权利作为贷款担保。加强贷后管理,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认真审查贷款投向,确保贷款符合政策要求。适当提高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按照不同情况严格进行贷款质量分类。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一)严格监管公司资产和债务。各级人民政府是本级融资平台公司日常监管的责任主体。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国有资产的监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审计部门应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审计监督,将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审计工作纳入日常审计监督。财政部门应通过财政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支出绩效评价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融资资金安排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检查。通过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全面监控,清理规范后的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应逐条录入全省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原已录入信息系统的应及时根据清理规范情况进行完善。
(二)严肃处理违规违法行为。对在融资过程中谋取私利的人员,要依法收缴其违纪违规所得,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清理规范后仍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进行融资活动的单位,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切实提高对融资平台公司规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清理规范工作取得实效。各市(州)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清理规范工作的自查,包括组织实施情况,规范后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总量、分类、分级等情况,在建项目后续资金安排情况,规范的具体措施及效果,特殊事项说明,问题及政策建议于12月20日前将自查情况书面送财政厅汇总报省政府。省政府将组织检查组对各地进行检查,对清理规范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地方,将追究责任人责任并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