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财政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镇机关各部门、各机关干部:
为适应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需要,控减财政支出,促进财政平衡;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良性运转;根据改革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管理意见:
一、基本原则
1、按照“一保工资,二保运转,三保重点”的顺序安排供给财政资金。
2、按照部门(岗位)职能确定“包经费,保运转”的切块管理责任。
3、按照切块管理的结果兑现管理责任。
二、具体支出项目管理办法
1、按预算、规定时间及时拨付离休人员离休金、护理费,退休人员退休金,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遗属生活补助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带病回乡的老复员军人、军烈属优待金等人员经费,不得拖欠、挤占、挪用。
2、公务用车费。租用私车两辆固定为机关三套班子成员公务用车服务,东台市内车费包干定额为100000元,财政所按季平均定额凭党政办开出的出车通知单将车费分配结算给两车主;另外,为保证机关公务急需,确定东台市外用车及临时租车费包干定额为20000元,财政所按党政办开出的租车单在定额内报销。
3、公务费。根据市规定的公务费标准,我镇每人每年2600元,机关人员60人,全年定额为156000元,平均每月13000元,包含的支出项目为: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电话费、差旅费、其他,具体定额及管理办法如下:
⑴办公费5000元。工作笔记、文稿纸,每半年定额发放一次,班子成员每半年发放工作笔记、文稿纸各3本,其他人员每半年各2本,按定额不够使用,可经镇长批准适当增领,文秘人员用文稿纸按需要领取,每人每年发放墨水一瓶,笔芯自给,回形针、大头针每人每年领取不超过各一盒,其他办公用品节约使用,非机关人员不得领取机关办公用品。
⑵印刷费60000元。由文印中心承包,一次包死,机关全体人员都要自觉控制文件打印、复印,文件打印、复印由党委秘书把关,文印中心凭秘书签批的份数打印、复印,文件未经签批的不得打印、复印,财政所按月平均定额与文印中心结算印刷费。
⑶水费7000元。由机关水电管理员负责管理,厕所改自行水冲式为人工定时冲洗,为接待客商及领导和外地参观者也要控制广场喷泉开启时间,不得浪费,每季一结帐,每年一清算,如发生超支,由管理者负担超支部分水费的30%。
⑷电费15000元。由机关水电管理员负责管理,负责会议室及接待场所空调、照明及时关闭,检查督促办公室照明及电风扇及时关闭,办公室关电不及时,由当事人加倍负担电费,个人用电一律自负
电费,每季一结帐,每年一清算,如发生超支,由管理者负担超支部分电费的30%。
⑸电话费30000元。分机定额(含月租费)如下:书记室(5480001)3500元、镇长室(5480002)2500元、人大主席室(5481098)800元、副书记室(5480128)1000元、副镇长室(5480686)2500元、调研室(5481014)600元、党政办(5481001)2000元、党政办(5481002)450元、党政办(5481050)4000元、传真机(5481803)1500元、人大办(5481080)800元、组织室(5481018)1500元、纪委办(5482299)1000元、宣传、统战、人武办(5481666)1500元、招商办(5483595)1000元(其余招商经费安排)、财政所(5481006)1500元、财政所(5481898)800元,其他3050元,电话费定额用完后即停止呼出电话,与外界联系一律自行处理。
⑹差旅费25000元。外出开会凭会议通知,办事凭分管领导批准证明,车费按常规定额报销,市内交通费每天限2元,一天内去多处办事,酌情处理,东台市内限报车费,东台市外按规定补助,出差事由须填明开什么会、办什么事。两周内结报,当月结清,过期不予报销。如发现私差公报,以一罚十,同时由批准证明人说明情况,班子成员的车费在公务用车包干费中列支。
⑺其他14000元。由镇长及财政所按急需掌握使用。
4、招待费。按市规定的最高标准250000元纳入支出预算,包含餐费、香烟、茶叶、糖果、水果、瓜子、扑克等,实行切块定额包
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具体部门定额为:人大5000元(含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经费)、党群40000元(其中:组织8000元、纪检6000元、宣传5000元、统战3000元、共青团1000元、妇联1000元、工会1500元、人武2000元、办公室2000元、老干部6000元、其他4500元)。政法(含信访)3000元、调研员(每人500元)4000元、科技1000元、工业、环保、安全4000元、农业2000元、民政3500元、土建2000元、计生2000元、交通1000元、财政、统计、物价8000元、其他174500元(含上级在我镇召开现场会、年终考核活动、接待副处级以上领导等费用)。
党群、人大、政府各部门共75500元定额招待费由财政所按季定额发放接待券,由分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共同安排,凭券到机关食堂就餐,食堂在每月25日前持券与财政所结帐,非机关食堂就餐费一律不得报销。就餐以外的接待费用凭券报销;其他174500元定额招待费由镇长安排,就餐凭办公室开出就餐通知单经镇长批准后到机关食堂就餐。各部门要用较少的接待费用,获得较好的接待效果。就餐参考控制标准为:⑴工作餐:80-120元/桌(股级以下80元、科级100元、处级120元)。⑵酒席:150-250元/桌(股级以下150元、科级200元、处级250元)。用酒参考控制标准为:⑴白酒:股级以下30元/瓶、科级50元/瓶、处级120元/瓶。⑵啤酒:股级以下3元/瓶、科级5元/瓶、处级8元/瓶左右。
5、招商经费。按市规定的最高标准300000元纳入支出预算,包含客商的所有接待费用、招商用电话费、外出招商租车费、差旅费、招商人员各种补助等所有招商经费,由招商办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财政所在定额内按月审核支出凭证的合法性并经镇长批准后报销。
6、维修费。按市规定标准确定支出预算为30000元,机关维修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急需维修的项目,由党政办拿出计划,财政所在定额内审核,报镇长批准后实施并报销。
7、培训费。按市规定标准确定支出预算为25000元,由组织部门安排培训计划,财政所在定额内审核,经镇长批准后报销培训费用。
8、会议费。按市规定标准确定支出预算为30000元,含党代会、人代会等各种会议费用,根据会议的性质,由党政办列出会议费用预算,财政所在定额内审核,经镇长批准后实施并报销。
9、报刊费。按市规定的标准确定支出预算为20000元,由党政办拿出订阅计划,财政所在定额内审核,经镇长批准后征订并报销。
10、其他公用经费。一律按预算定额,按程序审批列支。
11、经费审批。人员经费一律按有权部门批准手续,按预算管理规定,按时发放到个人;公用经费一律由部门经办人承办,财政所在预算定额内审核,经镇长批准后支付;预算项目、定额以外的支出一律不得办理。
12、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由镇政府参照本意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及支出预算定额,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另行下发。
三、组织纪律
就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市纪委下发了中共东台市纪委文件东纪发[2005] 31号,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严明了镇财政管理方式改
革工作纪律。为促进我镇此项改革工作顺利开展,要求全体财政供养人员做到下列几点:
1、统一思想认识。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促进乡镇财政走上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所有财政供养人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改革政策上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服从改革。
2、奉行节约节支。由于老体制头灶财力丰厚,各方面经费支出较为宽裕,鉴于新体制的实施和改革的到位,各方面经费较过去偏紧,但是维持基本运转不成问题,要求所有财政供养人员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高度出发,倡导勤俭节约新风尚,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用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确保机关正常运转。
3、严肃财经纪律。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管理意见,做到坚持定额、强行管理,万无一失,对执行意见好的同志予以表扬,对违背意见、乱支滥用、铺张浪费的作违背财经纪律论处,并负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二篇: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与内部控制
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财政预算支出的监管问题
一般认为,财政预算支出的有效监管基于“四个支柱”:责任感、透明度、预测性和参与性。其中,责任感要求有关政府官员应明确其对内部上级领导和外部社会公众所负的责任;透明度意味着财政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对行政部门、立法机关和大多数公众部门而言都是必需的;预测性要求法律和规章制度必须事前清晰地为人们所知,而且能统一地、有效地贯彻实施;参与性则需要提供可靠的信息并对政府的行为予以检查。财政预算支出有效监控的“四个支柱”具体体现在财政预算支出管理过程的诸环节之中,如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现金和国库管理、公共支出等。
在以上诸环节中,最关键的就是预算执行。这是一个利用现有资源来贯彻执行预算编制中的政策和充分体现财政预算支出管理目标的过程。对此,就必须要有一整套用来确保预算完好执行的程序和机制。否则,决策就可能会建立在错误的信息基础上,资源也往往会失去有效的管理,即使是良好的预算制度,也会失去意义。
二、财政预算支出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根据财政预算支出管理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可把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旨在确保只有经过正确授权的指令才予以执行,要求对预算支出的每一过程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预算执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控制环节有:
1、在承诺阶段,需要核实:(1)支出计划是否由法定批准人批准;(2)资金是否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拨付,且在适当的支出类型中保留足够的资金;(3)拨付的资金是否列入正确的科目。
2、当提供了商品和服务后,必须核实:是否已收到有关商品和已提供某项服务的有关单据证明。
3、在支付之前,需确认:(1)是否存在有效的支出义务;(2)有关专业人员证明所提供的商品和所收到的服务是否满足预期标准;(3)发票和其他有关支付票据是否是正确的或适合支付的;(4)验明收款人。
4、在最终支付之后,需对所有相关支出进行检查和复审,对不规范之处应予汇报。
总体上,在任何机构之内,在授权支出、批准合同和发出购买的指令、确认收到的商品和服务、履行支付等方面都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其中,一些职责可以由同一人或同一部门担负。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同一人或同一部门不应既负责支付,又负责其他活动或控制支出。这种安排实际就是内部牵制原则的体现。
政府部门之间这些职责的分工支配着支出单位和核心部门(财政部门、财务控制部门)之间的职权分配。在不同的国家,这种控制可以是相关各部门的内部控制,也可以由综合管理部门如财政部门、财务控制办公室来完成。
(二)会计控制
许多国家的预算体系都是通过会计控制来确保遵照执行的。有效的会计控制,应保证清晰地记录预算支出和拨款或预算项目间的变化(如,分摊、调查、预算追加等)。无论会计基础如何,会计控制都应做到:(1)会计记录必须要有足够而合理的程序,包括对收付事项进行系统的登记、足够的安全系统以及与银行账目的核对系统等;(2)所有的支出与收入事项都应该按照相同的方法登记到相应的账户中;(3)按照经济种类和职能作用对支出进行一般划分;(4)会计记录必须明晰,文件程序必须完备;(5)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规范;(6)跟踪支出周期(立项、审批和支付)每个阶段的拨款使用(预算会计)系统,等。此外,会计控制还包括与单位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会计控制权(会计体制)的集中和分权制度。在许多国家,中心机构,如财政部设有专门办公室负责会计控制和办理支付,这个办公室通常也负责现金的管理,构成国库部门的一部分。也有一些国家,支付由各个部委来负责,但现金和银行账户由负责现金管理的国库部门控制。因此,有关会计控制是否集权或分权的问题应与现金管理有关的问题相区别。一般认为,当支付过程和会计控制运行过于分散时,就需要对现金进行适当的集中控制或对会计控制体制进行改进,以使当前的分权系统能更好地适应监督会计记账和现金管理的需要;而当支付过程和会计控制过于集中时,就需要一个系统,以确保资金按照预算和现金支付计划及时支付,并使支出单位能更好地参与和获得更多的灵活性。由于各国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使为效率因素而进行的分散控制与确保支出的集中控制之间趋于协调,即现代技术有可能做到使二者兼顾:既分散控制,提高效率,又集中信息,便于预算执行。
(三)现金控制
现金控制属于内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广义的内部控制是包括内部管理制度的,在此专门将现金控制罗列出来,主要是强调这一环节在整个内部控制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现金控制的主要原则在于:
1、现金余额的集中化。这种集中应通过“国库专门账户”来实现。国库专门账户是一种账户也可以说是一整套与所有政府支付交易相关的账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每日的现金余额集中化;(2)财政部门负责开设账户;(3)收付事项应按相同的分类标准计入这些账户。
2、编制周密的现金计划。在编制现金计划时,要兼顾预算的权威性和考虑即将发生的支出所体现出来的灵活性。主要包括:(1)每年应按季度滚动编写预算执行计划;(2)在每年预算执行计划内,编写每月现金和借款计划;(3)月现金计划执行要每周总结。为编写每月现金计划,避免欠款和延迟支付的发生,必须对各项相关事项进行监控。
3、借款政策需要提前制定,借款计划应该公开。各级政府的借款必须规范而且应与总体财政目标一致。
4、借外债应该与预算或长期支出计划相一致,并严格监管。
(四)采购控制
政府作为购买者,其主要目标是能够在竞争性的价格上获得优质商品和服务。采购控制应有助于投标者的公平竞争,及获得货币的最佳价值,将腐败和特权风险降至最低。一些国家的政府购买功能是通过某个采购中心的采购任务体现出来的。理论上,集团购买可以获得低价位,但由于存在采购中心对客户的拖拉、官僚习气、存货过多、中间损失、偷盗以及对市场和技术变化反应不够灵敏等问题,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为有效杜绝此类现象,笔者建议政府应成立监督和帮助下级采购部门的中央公共采购办公室,其职责主要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采购部门雇用和培训合格的员工,完善培训体系和监督政府采购。
除此之外,良好的采购控制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采购的标准及相关制度应规定清楚,并公布于众;(2)采购过程应接受公众监督,采购结果应公布于众,竞争方的名称、投标价格、中标者的价格也应该公开;(3)契约签定和整个采购程序应接受立法机关和审计部门监督;(4)应保存书面(计算机化)记录,便于公众查询;(5)工作人员的公务职责和个人利益不应有牵涉;(6)应进行财务委派和恰当的岗位分离及岗位轮换。
(五)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随一个组织为适应内部经济监督的加强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建立在组织内部为组织最高负责人服务的独立监督行为,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的一种设置,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位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会计控制权(会计体制)的集中和分权制度。在许多国家,中心机构,如财政部设有专门办公室负责会计控制和办理支付,这个办公室通常也负责现金的管理,构成国库部门的一部分。也有一些国家,支付由各个部委来负责,但现金和银行账户由负责现金管理的国库部门控制。因此,有关会计控制是否集权或分权的问题应与现金管理有关的问题相区别。一般认为,当支付过程和会计控制运行过于分散时,就需要对现金进行适当的集中控制或对会计控制体制进行改进,以使当前的分权系统能更好地适应监督会计记账和现金管理的需要;而当支付过程和会计控制过于集中时,就需要一个系统,以确保资金按照预算和现金支付计划及时支付,并使支出单位能更好地参与和获得更多的灵活性。由于各国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使为效率因素而进行的分散控制与确保支出的集中控制之间趋于协调,即现代技术有可能做到使二者兼顾:既分散控制,提高效率,又集中信息,便于预算执行。
(三)现金控制
现金控制属于内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广义的内部控制是包括内部管理制度的,在此专门将现金控制罗列出来,主要是强调这一环节在整个内部控制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现金控制的主要原则在于:
1、现金余额的集中化。这种集中应通过“国库专门账户”来实现。国库专门账户是一种账户也可以说是一整套与所有政府支付交易相关的账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每日的现金余额集中化;(2)财政部门负责开设账户;(3)收付事项应按相同的分类标准计入这些账户。
2、编制周密的现金计划。在编制现金计划时,要兼顾预算的权威性和考虑即将发生的支出所体现出来的灵活性。主要包括:(1)每年应按季度滚动编写预算执行计划;(2)在每年预算执行计划内,编写每月现金和借款计划;(3)月现金计划执行要每周总结。为编写每月现金计
划,避免欠款和延迟支付的发生,必须对各项相关事项进行监控。
3、借款政策需要提前制定,借款计划应该公开。各级政府的借款必须规范而且应与总体财政目标一致。
4、借外债应该与预算或长期支出计划相一致,并严格监管。
(四)采购控制
政府作为购买者,其主要目标是能够在竞争性的价格上获得优质商品和服务。采购控制应有助于投标者的公平竞争,及获得货币的最佳价值,将腐败和特权风险降至最低。一些国家的政府购买功能是通过某个采购中心的采购任务体现出来的。理论上,集团购买可以获得低价位,但由于存在采购中心对客户的拖拉、官僚习气、存货过多、中间损失、偷盗以及对市场和技术变化反应不够灵敏等问题,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为有效杜绝此类现象,笔者建议政府应成立监督和帮助下级采购部门的中央公共采购办公室,其职责主要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采购部门雇用和培训合格的员工,完善培训体系和监督政府采购。
除此之外,良好的采购控制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采购的标准及相关制度应规定清楚,并公布于众;(2)采购过程应接受公众监督,采购结果应公布于众,竞争方的名称、投标价格、中标者的价格也应该公开;(3)契约签定和整个采购程序应接受立法机关和审计部门监督;(4)应保存书面(计算机化)记录,便于公众查询;(5)工作人员的公务职责和个人利益不应有牵涉;(6)应进行财务委派和恰当的岗位分离及岗位轮换。
(五)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随一个组织为适应内部此外,会计控制还包括与单位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会计控制权(会计体制)的集中和分权制度。在许多国家,中心机构,如财政部设有专门办公室负责会计控制和办理支付,这个办公室通常也负责现金的管理,构成国库部门的一部分。也有一些国家,支付由各个部委来负责,但现金和银行账户由负责现金管理的国库部门控制。因此,有关会计控制是否集权或分权的问题应与现金管理有关的问题相区别。一般认为,当支付过程和会计控制运行过于分散时,就需要对现金进行适当的集中控制或对会计控制体制进行改进,以使当前的分权系统能更好地适应监督会计记账和现金管理的需要;而当支付过程和会计控制过于集中时,就需要一个系统,以确保资金按照预算和现金支付计划及时支付,并使支出单位能更好地参与和获得更多的灵活性。由于各国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使为效率因素而进行的分散控制与确保支出的集中控制之间趋于协调,即现代技术有可能做到使二者兼顾:既分散控制,提高效率,又集中信息,便于预算执行。
(三)现金控制
现金控制属于内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广义的内部控制是包括内部管理制度的,在此专门将现金控制罗列出来,主要是强调这一环节在整个内部控制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现金控制的主要原则在于:
1、现金余额的集中化。这种集中应通过“国库专门账户”来实现。国库专门账户是一种账户
也可以说是一整套与所有政府支付交易相关的账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每日的现金余额集中化;(2)财政部门负责开设账户;(3)收付事项应按相同的分类标准计入这些账户。
2、编制周密的现金计划。在编制现金计划时,要兼顾预算的权威性和考虑即将发生的支出所体现出来的灵活性。主要包括:(1)每年应按季度滚动编写预算执行计划;(2)在每年预算执行计划内,编写每月现金和借款计划;(3)月现金计划执行要每周总结。为编写每月现金计划,避免欠款和延迟支付的发生,必须对各项相关事项进行监控。
3、借款政策需要提前制定,借款计划应该公开。各级政府的借款必须规范而且应与总体财政目标一致。
4、借外债应该与预算或长期支出计划相一致,并严格监管。
(四)采购控制
政府作为购买者,其主要目标是能够在竞争性的价格上获得优质商品和服务。采购控制应有助于投标者的公平竞争,及获得货币的最佳价值,将腐败和特权风险降至最低。一些国家的政府购买功能是通过某个采购中心的采购任务体现出来的。理论上,集团购买可以获得低价位,但由于存在采购中心对客户的拖拉、官僚习气、存货过多、中间损失、偷盗以及对市场和技术变化反应不够灵敏等问题,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为有效杜绝此类现象,笔者建议政府应成立监督和帮助下级采购部门的中央公共采购办公室,其职责主要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采购部门雇用和培训合格的员工,完善培训体系和监督政府采购。
除此之外,良好的采购控制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采购的标准及相关制度应规定清楚,并公布于众;(2)采购过程应接受公众监督,采购结果应公布于众,竞争方的名称、投标价格、中标者的价格也应该公开;(3)契约签定和整个采购程序应接受立法机关和审计部门监督;(4)应保存书面(计算机化)记录,便于公众查询;(5)工作人员的公务职责和个人利益不应有牵涉;(6)应进行财务委派和恰当的岗位分离及岗位轮换。
(五)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随一个组织为适应内部经济监督的加强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建立在组织内部为组织最高负责人服务的独立监督行为,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的一种设置,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第三篇:关于加强县级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县级支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弥补收支缺口,集中财力办大事,根据成府阅〔2005〕35号《研究经费编制审批办理等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加强县级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一、严格部门综合预算管理。严格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列入部门预算的资金由财政保障,未列入部门预算的原则上不予追加。
二、严格预算之外追加经费的管理。从2005年6月1日起到2005年年底,原则上不予追加一般性支出。有关部门确因工作需要申请专项经费的,由申请经费部门将经费追加的依据、金额、用途等形成书面申请函,送分管县长同意后,送交县财政局,经县财政局研究提出建议后,按程序审批:3万元以下(不含3万元)的由县长和分管财政的副县长审批;3万元以上(含3万元)至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定后,由分管财政的副县长和县长签字,财政执行;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后,报县委常委会议审定,由分管财政的副县长和县长签字,财政执行。
三、严格会议经费管理。切实加强会议管理,不必要的会议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合并开,必须召开的会议要控制时间和规模。从严控制会议经费、表彰经费支出,财政原则上只保证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大型会议支出,部门会议所需经费自行解决。表彰大会原则上只发奖牌,不发奖金。
四、严格出国(境)、出省考察管理。建立健全出国(境)、出省考察审批制度,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境)、出省考察经费,对无明确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的出国(境)、出省考察团组和个人不予批准,不予报销经费。
五、严格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县级部门和各镇使用财政性资金购置或租赁商品、获取劳务的,必须按照《郫县政府采购暂行办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集中采购。违反规定的采购行为,财会部门不得核销支出,已列报支出的,县财政局在批复单位决算时予以剔除,并按所发生的金额追减单位预算。
六、严格公务用车购置管理。各单位的公务用车必须严格按标准配备,原则上只更新不新增,各单位一律停止购置新车。
七、严格资金使用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管检查,县级审计、监察部门要对部门预算的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和专项检查,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
八、提高资金审批和拨付效率。县政府办、财政局要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申请、审批和拨付的工作效率。追加经费的请示从审批同意到拨付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若经审批未予同意的,应在5日内电话告知或书面告知经费申请单位。
第四篇:关于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关于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为规范预算管理,建立正常有序的预算分配机制,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使之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预算法》、《安徽省预算监督审查条例》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区政府成立由区长、常务副区长、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局长、财政局预算股长组成的预算执行领导小组。其职责:
(一)召开财税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
问题;
(二)提出预算编制意见;
(三)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预算追加事项;
(五)提出调整区、乡财政体制的意见;
(六)研究财政预算执行的其它相关事项。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批复
区财政局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出当年可用财力,本着“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采取先外
后内、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细化预算的办法。个人经费按人头、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规定结合财力编制综合部门预算,并汇总编制分类支出预算草案,经区政府审核后,报区人代会批准。区财政局根据区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及时批复部门预算,各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所属单位预算,不得搞二次分配。
具体编制办法:
(一)人员经费预算:人员工资预算根据在职、离休、退休、遗补人数和现行标准核定;其他人员经费按有关规定核定。
(二)办公经费预算:按人均公用经费定额、定编车辆定额及相关支出定额核定。
(三)专项经费预算:根据有关会议纪要、相关规定及财力可能核定。
三、支出预算的执行
(一)正常支出预算的拨付程序
包括人员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以及公用支出中的办公费、车燃修费、水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离退休人员特需费等经费,由区财政局主管股室根据批复到单位的部门综合预算,按均衡性原则,视财力情况分月编制计划报局长签署意见后,由预算股办理拨款。
(二)项目(专项)经费的拨付程序
年初预算到单位的项目经费,由部门(单位)根据业务需要、项目进度于每月10日前向财政局提交用款申请,经区财政局业务股审核列表汇总,报局长签署意见后,办理拨款。
(三)政府采购项目专项经费的拨付程序
年初预算中凡属当年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由部门(单位)根据本部门政府采购预算,经区财政局业务股审核,报局长签署意见后,办理拨款;并向区政府采购中心提出采购申请,由采购中心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同时由业务股通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资产的账务处理。
(四)未批复到部门(单位)的专项经费拨付程序 年初预算中已经确定到项目,但尚未批复到部门(单位)的项目预算,由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财政局业务股审核,局长签署意见,报常务副区长、区长审批后,由财政局预算股下发指标文件,办理拨款。
(五)专项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审批程序 对由排污费、城市水资源费、城市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的专项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年初预算核定具体项目,预算执行中,财政局相关业务股按照“收支同步”的原则进行审核制表汇总,报局长签署意见后,办理支出。
四、预算的追加和调整
(一)预算追加的条件
一是经编委研究批准同意的增人增资;
二是预算执行中国家和省、市出台增资政策,当年必须兑现增加支出;
三是预算执行中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需要增加的支出。
(二)预算追加的审批程序
各部门(单位)要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预算执行,控制支出,厉行节约,勤俭办事。预算执行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要追加支出的款项,必须提出追加申请的理由(预算追加申请应包括以下内容:追加的事项和理由、追加的必要性、追加的金额等,并附有效依据),追加申请报告统一由区财政局受理。
各部门(单位)因人员变动和增资、调资,要及时报送区财政局相关业务股,由业务股按月汇总报经局长审批后,送预算股办理追加手续。
专项追加事项由区财政局预算股汇总并结合财力状况提出意见后报局长核定,上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长审签或提请区政府预算执行领导小组研究批准执行。其审批权限分别为:
(一)3千元以内(含3千元),由常务副区长审批;
(二)3千元以上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交预算执行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三)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内(含50万元),由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四)50万元以上,由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按规定程序确定的追加经费,区财政部门必须及时拨付,并加强对各项支出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健全对专项项目经费使用的跟踪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追加预算需实行政府采购的,除按规定程序报批外,各预算部门(单位)还需向区政府采购中心提出采购申请,由采购中心按照采购程序组织政府采购;财政局预算股根据采购合同金额下达预算指标,办理拨款,并通知区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支出和资产的账务处理。
(三)预算调整的程序
预算执行中安排到项目的资金原则上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由部门(单位)提出项目调整申请,区财政审查批准,按程序办理调整手续。
五、强化预算管理意识,确保收支平衡
各部门在严格执行预算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潜力,增收节支。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花好用好每一分钱,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严格执行预算和财经法规办事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五篇:闵行区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
闵行区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相配套的公共财政体系,尽快实现从财政资金预算、拨付、使用到绩效评价全过程的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法„2005‟5号„关于《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和中共闵行区委全委会决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对本区财政预算支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俗称“后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适用本办法。国家、市对绩效评价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项目资金,是指财政部门(含上级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项目执行主体,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本办法所称的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行为过程及其实际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第二章 工作原则及组织机构
第四条 绩效评价工作贯彻„财法„2005‟5号‟“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对预算项目执行结果的绩效评价,使执行效果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闵行区委全委会“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精神,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准绳,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第五条 绩效评价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成立由人大、政协、监察局、国资委、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评价工作框架的确定和整体部署、原则事项的确立、绩效评价工作实施计划和评价工作报告的审查;
区财政部门负责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开展,拟订评价项目计划,指导和督促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与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重点评价。
第六条 绩效评价在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按照项目资金渠道,分别组织实施。
市级或市、区、镇级共同安排的项目资金,由区财政部门会同市级有关部门以及区、镇二级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绩效评价工作。
镇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安排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并配合做好上级财政安排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七条 主管部门成立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组,分管领导挂帅,人员由相关业务部门、财务、人事纪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制定评价工作流程、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所属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向财政部门报送绩效评价报告。
第三章 工作要求及评价方法
第八条 预算单位按照绩效评价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制定绩效目标,对纳入评价范围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自评工作;配合区重点评价工作组开展重点评价工作;按要求报送绩效评价材料和报告,并对所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九条 绩效评价的方法采用“帕特”评价工具。是由闵行区财政局与复旦大学公共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中心合作,在美国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合乎我区实际情况的评价方法。
第十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帕特指标的核心要求)
1、项目的定位和绩效目标;
2、项目的战略计划;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
3、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4、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完成程度财政支出所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5、其他相关内容。
第十一条 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共性指标适用于各类项目的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个性指标为针对部门、行业和财政支出项目的特点所确定的绩效指标,由主管部门、预算单位提出后商财政部门确定。
第十二条 选择绩效评价个性指标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选定的评价指标,与项目的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
(二)重要性原则:选择最具代表性、能准确反映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评价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具有相似目标的工作,选定相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保证绩效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可操作性原则:确定指标时,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选择。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结果等级分为优、良、中、差、绩效无法显示五个等级,按综合得分的高低确定。
第十四条 绩效评价实行自评与重点评价相结合。预算单位必须按规定开展自评,财政和主管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每年选取部分项目进行重点评价。
第四章 评价工作步骤
第十五条 自评工作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财政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启动评价工作,分类制定自评项目共性指标及自评表。
2.各主管部门根据内部职能分工,组织有关业务、财务、纪检人事等部门成立评价工作组,具体实施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
(二)实施阶段。
1.财政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下达评价工作通知,明确自评工作要求。
2.各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布臵和要求开展绩效自评工作:收集评价基础材料,选取评价指标,选用评价方法,综合分析评价,确定评价结果,填报自评表,撰写自评报告。
3.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预算单位的绩效自评工作,督促其及时报送自评报告,并将评价情况审核汇总,形成本部门的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三)完成阶段
1.主管部门按要求及时、完整地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系统内的自评材料及报告,原则上须在每年的12月底前内完成;逾期不报的,由财政部门督促整改,未作整改的,由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给予通报。
2.财政部门聘请中介机构及组织专家组对各部门报送自评材料及报告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评审,形成审核意见报经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将审核意见反馈给主管部门。
4.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并将自评工作材料及报告整理归档。
5.财政部门整理撰写预算单位开展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总报告,专题报请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上报区人民政府及人大。
第十六条 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财政和主管部门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战略工作目标,根据部门重点工作目标,从财政预算支出项目资金实际安排情况出发,拟定重点评价项目计划(主要与绩效预算区重点预评估项目相衔接),报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并成立区重点评价工作组,由区财政发文明确评价工作任务、评价指标及有关要求,具体组织实施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二)预算单位根据重点评价工作要求,采集整理评价基础指标和数据资料,填列相关评价基础数据表格;将项目绩效预算目标与实际绩效对比分析的文字材料,连同评价基础数据表格一并报送财政和主管部门,并配合做好现场勘验、核实工作。
(三)预算单位应在每年7月10日、11月10日将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过程进展情况上报至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在此二个月的16日前将所属单位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进展情况汇总表报送区财政局。
(四)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在预算单位自评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并同步进行。
(五)区重点评价工作组在每年7月、11月分别对预算单位组进行检查、指导和预评价。在次年的一月实施最终评价。
(六)区评价工作组进行现场勘验、听取资金使用情况汇报、查阅评价基础资料,组织专家评议、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汇总评价基础资料,核实评价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指标口径的一致性;运用相关方法对评价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绩效,形成评价结果;撰写重点评价报告。
第五章 结果的公开和运用
第十七条 区财政局将在闵行区门户网站上,将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过程进展情况以及最终结果向闵行区民众公示,并通过电视、报纸等传媒,动员民众积极参与评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联络员通过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评价,最广泛地吸纳各方意见。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对绩效优良的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在预算安排中优先考虑;对绩效低差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减少或不再安排同类项目的预算,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第十九条 由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将重点绩效评价最终结果书面报告,上报闵行区人民政府、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和中共闵行区委全委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区级主管部门、镇(街道、莘庄工业区)的绩效评价工作可参照本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二○○九年四月起施行,有效期二年。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评估进行修订。
闵行区财政局
二零零九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