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六项工程” 创新妇联工作
推进“六项工程” 创新妇联工作
2014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妇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妇代会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全省争第一、全国创一流”的目标不动摇,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持续强力推进“六大工程”,创新妇联工作,服务妇女儿童,着力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中实现新作为。
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展示新风采。坚持教育培训、人才储备、人才激励三措并举,妇女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创造能力和创新发展实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像“乡村最美老师陈万霞”等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先进人物,展现出合肥女性新的风采。
一是以学习宣传促提升。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各级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开展学习讨论;把学习宣传全国、全省妇代会精神作为工作着力方向,宣传“国策一法两纲”,促进妇女发展;把学习宣传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作为重中之重,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提升妇女群众素质、做好妇女群众工作新途径,全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学习宣传活动500多场次,教育妇女群众上万人次;市妇联还创新门户 1 网站、开通市妇联官方微博、举办《合肥晚报》“合肥女性”专版,扩大宣传面,传递正能量。
二是以技能培训促提升。落实妇女教育培训规划,协调各类培训资源,与组织、人社、农委、科技、教育等部门加强协作,开展培训,提高妇女创业技能。一年来,举办适合妇女劳动特点的各种就业技能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女性8000余名;举办各类农业实用适用技术培训班420期,培训妇女44100人。在首届全省“徽姑娘”农家乐服务技能大赛中,我市代表队荣获团体二等奖;承办的《取势变革——多变环境下的“她”管理》女性高峰论坛,影响广泛,我国幸福学研究专家、大企集团北京影响力企业公司副总裁参加了论坛,我市30余名女企业家参加了女性职业管理培训;与市商务、人社部门共同主办“2014中国(合肥)美妆养生博览会”,100余家美容美发企业、200余名美容美发师参与了十大名店和十大名师角逐,提升了行业品牌和妇女技能。
三是以人才带动促提升。抓住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契机,争取组织、民政部门支持,在确保“两个100%”的基础上,推动村“两委”女性正职特别是村委会女性正职比例的提高,探索基层妇女议事形式,举办研讨培训和政策对话会,提高妇女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并动态管理市级妇女人才库,增加党外女干部、少数民族女干部、35岁以下科级女干部、有突出贡献女干部等类别人才的收集汇总,推动县区级妇女人才库的建立。充分发挥“妇女人才奖励基金”作用,培树、宣传并奖励优秀妇女人才库,登记了女大学生村官、女企业家等6类1500余名妇女人才。采取上下挂职等方式,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文,每年从县区乡镇选拔一批优秀妇女 干部到市妇联机关挂职锻炼,拓展优秀女干部锻炼渠道,得到了上级妇联的充分肯定。
三是搞活激励机制。相继开展了徽姑娘农家乐、国策一法两纲、美容美发等特色比赛活动,建立巾帼妇女发展基金会、举办妇女高峰论坛等创新工作,激发了各类妇女人才的贡献热情和创造潜能。
二、多方联动,凝聚合力,“巾帼创业促进工程”实现新目标。
坚持以项目带动、平台支持、品牌辐射为载体,协调多方资源,服务妇女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
一是项目带动。着力打造项目实施亮点 争取并实施省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项目,共争取徽姑娘农家乐、美丽家园行动、妇女之家等五大类33个项目,资金达184万元,有效带动妇女创业就业。
二是平台支撑。全面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召开合肥市女企业家协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举办招聘会、“春风送岗位”等活动搭建妇女就业平台,组织专场招聘86场次,介绍女性就业22490人;与市农委等五个单位建立了“双学双比”工作会商制度;建立以妇女为主体的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61个,带动3万余名妇女创业;启动“绿满江淮、巾帼先行”行动,建设巾帼林基地40个,造林面积2.6万亩,带动3149户农户和4100名妇女通过从事苗木花卉种植实现增收致富和创业就业。
三是品牌辐射。积极推进“皖嫂”家政服务基地建设 完善市妇联家庭服务中心建设,在20个社区设立家政服务示 范基地;举办家政等培训21期,安置妇女就业1550人次;完善合肥皖嫂家政信息平台,与35114网络平台、962999家 政特服热线等实现信息共享。
三、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维权帮扶援助工程”得到新加强。坚持维权与维稳结合,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维权工作不断加强,实现了基础化、社会化、常态化。
一是夯实维权基础。建立健全妇女儿童维权的组织领导、政策保障和统筹协调机制,以“三八”维权月活动为契机,开展维权进社区、送法下基层等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宣传资料4.5万余份,维权工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是拓展维权格局。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抓手,通过两纲宣传,两纲监测评估,建立市级两纲示范点等形式,建立社会化大维权的格局。做好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和信访接待,全市妇联通过来信、来电、来访、政务直通车、市长热线12345、全国妇联维权热线12338等形式,共受理各类案件530件,全年信访接待回复率达100 %。完成法律援助案件达 件。
三是实施维权项目。维权服务项目是妇联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我们与卫生、财政、计生等部门联合实施“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累计筛查妇女6万余人,并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和统计上报,争取了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累计达40万元。3月21日, 合肥市暨肥西县妇联举行了“贫困母亲两癌救助”资金发放仪式,肥西县5名患病贫困母亲各获得1万元的救助金;肥东、长丰、庐江、巢湖共10名患病贫困母亲获得10万元的救助金。争取中国妇女发展基 金会与赛莱默公司合作开展的水印计划项目31.4万元,在我市长丰和庐江2所农村学校实施。
四、走进家庭,贴近妇女,“文明家庭创建工程”助推新和谐。
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传递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双五争创”(争做“五美女性”,争创“五好家庭”)“双百行动”(百场巾帼志愿宣讲、百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组建合肥市巾帼志愿宣讲团,300多名巾帼志愿者深入全市乡村、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
二是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积极发力。以家庭文明促城市文明,与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开展了第四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历时半年,数十万户家庭参与,通过健康宝宝赛、家庭才艺赛、摄影赛等活动,展示家庭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三是在弘扬家庭美德中担当主角。开展“美丽婆媳”、“十佳好儿童”评选表彰活动,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开展“大手拉小手、放飞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绿色网络、助飞梦想”家庭护卫行动,引领全市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系列活动,共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 场,惠及 户家庭。
五、民生为本,服务群众,“妇女儿童关爱工程” 彰显新作为。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为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维护好广大妇女儿童根本利益。
一是实施关爱行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协调、争取200余万元的慰问品(金)帮扶了一大批特困妇女儿童;关爱少 年儿童,组织安排各级领导“六一”慰问活动,全市共慰问学校幼儿园等340所,儿童之家(活动室)119所,慰问品(金)255.49万元;关爱失足女性,联合司法局等单位对女性服刑人员开展探监帮教活动,为她们送去生活用品和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
二是拓展关爱渠道。成立了“合肥市巾帼妇女发展基金会”,填补了我市妇女儿童公益慈善事业的空白。实施“春蕾计划”,全年共接收捐资助学款53万余元。
三是创新关爱举措。在全市283家社区建立儿童之家;开展“爱心一帮一”关爱留守儿童系列大型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特别关爱;建立“合肥市群众相亲基地”、成立“合肥市首家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帮助群众解决婚姻难题。
六、党群共建,同步推进,“组织建设强固工程” 发挥新作用。
一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实效。
二是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有活力。三是妇联阵地有保障。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落实“规定动作”与做好“自选动作”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效。
一是市妇联班子发挥了表率作用。市妇联班子带头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妇女诉求,反映妇女心声,帮助解决问题100多件,受到了基层妇联和妇女群众的普遍欢迎;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落实整改措施,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起到了以上率下的作用,得到市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妇女基层组织发挥了纽带作用。召开市直机关妇女干部座谈会,交流机关机关妇委会工作;推动在国有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妇女组织;加强与县区妇联、人大女代表及政协女委员等的联络交流,组织街镇妇联干部赴长丰等地学习交流,基层妇女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市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做法,得到兄弟市妇联的肯定,海南省妇联专程来我市考察和园儿童友好家园项目,淮北市妇联来我市考察大圩徽姑娘创业联合会和滨湖明珠社区妇女之家建设,舒城县妇联来我市考察大圩“徽姑娘”农家乐项目。
三是妇联干部队伍发挥了骨干作用。组织妇联机关干部外出学习取经,拓展思路;举办妇干培训班12期,培训各级妇干千余人;结合“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深入开展妇女儿童工作调研。推动基层妇干待遇得到突破,着力推动乡镇妇联主席待遇的落实,目前,长丰县已实现乡镇妇联主席享受同级副职待遇,在全省首开先河,经验和做法被省妇联在全省宣传推广。全市妇联干部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良好氛围,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足,活跃在全市改革发展的各条战线上。
一年来,市妇联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省妇联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得到了广大妇女和家庭的欢迎和认可。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经费缺乏。各级妇联组织工作的经费十分有限,很多活动经费只能寻求社会力量和 企业赞助,影响和限制了妇联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基层妇联主席待遇亟待提高。妇女联合会章程规定“镇街妇联主席应享受同级党政领导副职政治、经济待遇”,目前大多数镇街的妇联干部是兼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妇联工作。如乡镇妇联主席享受副科待遇仅在长丰得到了落实,但其他县区推动难度较大,没有进展。三是优秀妇女人才作用发挥有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妇女人才库,但因妇联职能有限,与有关部门联系不畅、推荐力度不够,人才库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2015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妇代会精神,和总书记对妇女工作“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的总体要求,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继续深入、有效实施“六项工程”,推动我市妇女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合肥朝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阔步迈进,开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创新妇联工作演讲稿
巾帼英雄扎根基层创先争优无私奉献
大家好!非常荣幸可以站在这个演讲台前,围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争当优秀妇联干部”主题,谈谈一个从事妇联工作同志的心声。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巾帼英雄咋跟基层创先争优无私奉献”。自古男儿多豪杰,但也有不少巾帼英雄在历史的烽烟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到为国捐躯的秋瑾;从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到前苏联女英雄卓娅;从自强不息的任长霞,到献身公益的朴今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句古话“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现在是和平的年代,我们不用战死沙场;现在是时代在召唤,我们只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只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创先争优精神和妇女的诉求结合起来,从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把为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谋实惠座位工作的首要目的,主动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样可以创造性的做出惊天动地的一番事业。我们身边的森林湾特种养殖场场长陆芳、凯莉洗染中心经理尹修莉、泗洪县晓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罗晓梅,无数的创业的典型,都在为不同行业的妇女树立的榜样,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在我们的团队中,正是因为拥有着像她们那样爱岗敬业的好同志,立足本职,几十年如一日献身妇女儿童事业,挥洒热情,无私奉献,把自己的人生追求、激扬青春融入妇联创新工作中。她们是平凡的一群人,没有激昂的豪言壮语,没有轰动世人的丰功伟绩,有的只是爱岗的勤劳和敬业的汗水,创先的激情和争优的热血。铮铮铁骨,寸寸柔肠,她们在泗洪建设中全力以赴,在农村经济中撑起了半边天。
从她们身上,我们懂得,创先争优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时的激情;不是随口说出的空话,也不是标榜自己的词藻。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美德,它更应该是一种默默的奉献,一种高尚的理想,一种强劲的力量。
创先进,争优秀,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融入到组织、引导、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利益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妇联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确保广大妇女得实惠、普受惠、长受益。
我们有理由相信,县妇联组织创新管理,争当优秀的活动,必将影响跟多的妇女,感染更多的姐妹,带动更多的女同志,以更加神圣的使命感,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更加先进的创造性,为和谐社会的管理工作谱写更璀璨的篇章!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幸福教育工程十六项推进计划
泰安市教育局文件
泰教发〔2012〕33号
泰安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泰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2011一2020年)》,更好落实“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要求,现就在全市教育系统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意义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等重大工作均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教育工作在全省的位次不断前移。2011年以来实施的“两提高一满意”工程,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高,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占全市近五分之一人口的教育事业,学生、教师、家长的幸福指数在“建设幸福泰安”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必须优先发展、率先提高。
2.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教育是民生的首要工程,接受良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幸福,是个人幸福的源泉。随着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幸福感指数倍加关注,满意度要求不断提高。满足这一关注,实现这一要求,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也是重如泰山的使命所系。
3.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新举措。让人幸福是教育的本质功能,也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把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强化教育在增强教师工作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具有泰安特色、地域特点、学校特质的“幸福教育”。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4.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为目标,以实施“学生快乐成长行动、教师爱生乐业行动、家长满意提升行动、教育内涵推进行动”为重点,大力推进“幸福教育工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总体目标。(1)教育结构由基本合理转向整体优化,教育管理由规范运作转向科学高效,办学条件由基本完善转向持续改善,教育质量由稳步提高转向大幅提升。(2)学生因享受良好教育而拥有较高的成长幸福指数,家长因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而拥有较高的生活幸福指数,教师因从事快乐工作而拥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指数,形成最具幸福感的学生群体、最具幸福感的教师群体、最具幸福感的家长群体。(3)创建一批“幸福教育示范乡镇”、“幸福教育示范学校”。
三、重点工作
(一)学生快乐成长行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6.减轻过重学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快乐指数。科学设计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探索实践性、探究性作业。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实行控制作业量和禁止补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7.丰富学生社团,提供多样化发展选择。依托体育、艺术、科技“2 + 1 + 1 ”项目的开展,全面组织建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特色社团,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志趣和综合素养,为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个性彰显搭建广阔的舞台。
8.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植物园、公园等公共资源,建立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群。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制度与评估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策划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9.“关爱学生心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注重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进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加强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原则与技巧。加强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健全人格素质的培养。
(二)教师爱生乐业行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的价值和责任,体会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幸福,以感恩、包容、进取、奉献之心对待生活和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富于理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乐教爱生、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
10.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教师法》、《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
等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以“泰安市中小学教师素养达标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比武活动,锤炼教师能力,提升教育智慧。
11.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经常性开展师德论坛,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加深对师德的理解。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不得”: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有偿办班、补课或搞第二职业;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它商品;不得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健全科学规范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开展各类先进评选表彰活动,让教师享受职业成就感。
12.采取多种形式关心教师生活。走入教师家庭,了解教师的困难及需求,切实为教师解决思想、工作、情感及生活中的困惑和困难。坚持人文关怀,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从生活的细节上关心教师,为教师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进修机会。建立困难教师档案,尤其要关心年老体弱教师、离退休教师以及生活困难教师的生活。
13.丰富教师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文化体育活动,帮助教师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教师中开展以“全员健身,健康幸福”为主题的体育锻炼活动。经常性组织开展多样化教师文体活动,使每名教师都能以健康的体魄,高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14.塑造教师的阳光心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定期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学者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引导教师拥有积极的职业态度,进而增强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工作乐趣感、身心轻松感和时代责任感。
(三)家长满意提升行动。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要发挥好知识传播、文化引领、促进文明的作用,实行开门办教育,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15.重宣传,树形象,让社会家长了解教育。充分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力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工作,让全社会了解教育,了解“幸福教育工程”,力争在创树泰安教育形象、扩大对外影响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16.听民声,查民情,让社会家长献计教育。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找透当前教育系统存在的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广泛听取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布局调整、师德师风建设等多个类别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征
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和镇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17.顺民意,暖民心,让社会支持教育。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现在、更是投资未来、投资希望”的观念,加大对弱势群体救助的力度,高度重视残障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对升入大学的贫困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18.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实施“家校共建共育”。成立全市学校家长工作领导机构,指导各中小学建立并逐步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各学校要建立家长资源库、特聘家长进学校工作机制及“家长义工义教”制度,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为幸福加码。
(四)教育内涵推进行动。紧密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制定推进计划和方案,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为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19.重点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的16 项推进计划。即:(1)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学校德育工作推进计划;(2)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办学条件改善推进计划;(3)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
(4)实施“幸福教育工程”质量效益双高推进计划;(5)实施“幸福教育工程”课程深度改革推进计划;(6)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学生快乐成长推进计划;(7)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教师素养提高推进计划;(8)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教师温暖关爱”计划;(9)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计划。(10)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特色学校创建推进计划;(l1)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学校文化建设推进计划;(12)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教育评价改革推进计划;(13)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家校共建共育推进计划;(14)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学校安全工程推进计划;(15)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教育综合创新推进计划;(16)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教育科学研究推进计划。
四、推进策略
20.明确“幸福教育工程”的推进目标。把“幸福教育工程”纳入全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并作为长期性、标志性工程强力推进。按照“一年出典型、二年抓推广、三年促普及、四年成品牌”步骤,到2015 年,建立起泰安的“幸福教育”品牌。
21.提炼“幸福教育工程”的推进理念。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为落实前提,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教
育宗旨,内化“幸福教育”办学理念,践行“幸福教育”办学要求,打造“幸福教育”办学特色。用环境育人,构建“幸福教育”物质文化体系;用文化育人,构建“幸福教育”理论文化体系;用活动育人,构建“幸福教育”行为文化体系。22.构建“幸福教育工程”的推进方式。把“学生有成长的快乐感,教师有职业的成就感,家长有对教育的满意感”作为“幸福教育工程”的基本追求。实行“市教育局顶层设计,县(市、区)和学校逐级响应”的推进方式。全市教育以“幸福教育”为基调,实现协调发展;学校以“幸福教育”为标志,实现内涵发展;学生以“幸福教育”为引领,实现全面发展。
五、保障措施
2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幸福教育工程”是我市“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的龙头工程,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工程的实施。各县(市、区)要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大力宣传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的意义,使“幸福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要制订好各自的实施方案,把“幸福教育工程”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打造幸福学校、幸福班级和幸福课堂.
24.搭建载体,项目运作。以“幸福学校”建设为载体,实施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分类创建活动。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认定一批相应级别的“幸福教育示范学校”,推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引领作用的市级“幸福教育示范乡镇”和“幸福教育示范学校”。
25.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市、县(市、区)两级通过现场推进、典型推介、专题研讨等方式,组织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级别的“幸福教育工程”专项活动,推树一批先进学校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
26.加强指导,突出实效。市教育局定期督查指导县(市、区)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情况,将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把“幸福教育工程”的推进情况,作为对县(市、区)教育工作督导的重要内容,确保工程有特色、有典型、有亮点、有成效。
二0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第四篇:六项工程汇报
鹿楼乡落实“六项工程”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乡党委紧紧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一目标,根据《2011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计划表》有关具体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制定工作台帐、倒排工程工期、明确责任到人,全面推进和落实“六项工程”,大力加强村级班子、党员队伍和村级规范化建设,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一实施党组织“覆盖工程”,拓宽农村基层组织模式。
1、积极探索在农民专业协会、经济联合体中组建党组织的途径和办法,提高党组织的“融入”能力,以支部+协会、支部+经济联合体等形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东扒厂村生猪养殖协会依托协会带动和服务农户,带动村内10户农户发展规模养殖。随着协会龙头企业----玉林畜牧有限公司规模的壮大,目前已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创建一种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的农村党建模式,做到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效果。目前,正在做协会党支部的前期准备工作。故县党委村企联建模式得到巩固和完善。一是党建上联动互帮。社区党支部指导企业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企业党组织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企业发挥资金方面的优势,支持村级阵地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二是生产上联动互促。建立和实行“村企双向挂职”制度,企业负责人进支部班子,村支委进企业领导管理层,村企主要负责人加强沟通和联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形成了企业效益与村级经济工作双轮驱动的机制。三是生活上联动共融。村企坚持以联建活动为载体,企业每年投入资金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上学难、就医难等难题,营造“企业为村服务、村为企业服务、党员 1
群众共同为企业服务”的良好环境。继续对辖区内“两新”组织进行摸底排查,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活动,确保党建工作在“两新”组织的全覆盖。并向日13家“两新”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2、“村改居”党组织调整方面。组建“村改居”社区党支部,设立各类党小组,组织党员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形成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框架结构,搭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今年对7个“村改居”社区党组织进行了调整,使社区党组织数量达到12个,使全乡城乡统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实施“头雁工程”,培育新型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围绕创建“五个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目标,探索农村干部选拔和培育机制,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好、能力强的农村干部队伍。
一、建立选人用人机制。乡党委采取“选、任、兼”的方法,选齐配强了村级班子负责人,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24名,“一好双强”型党支部书记达13人,占总数的54.2%。其中,实现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4人,占总数的17%。健全了村两委、团、妇联等配套组织,村两委交叉任职达45人。按照“选能人强班子、派干部添活力、抓长远保成效”的工作思路,对重点任务重、经济发展滞后和后进村实施集中整顿和跟踪管理。已派出6名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元泉、寺湾、凉水井、大峪、西爻头、后营),并对后营、凉水井、大峪等3个村进行了集中整顿,目前,凉水井突出矛盾得到化解,整村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大峪村经济发展得到了扭转;后营村班子建设正在整治中。
二、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我们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抓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阵地建设,配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
设备,把村级阵地建设建成村干部学习培训的加油站、提高能力素质的快车道。同时对村干部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同时,鼓励农村干部任职期间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学习,掌握各种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近几年来,共有25名村干部通过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学历,其中党支部书记9人。
三、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乡党委把村干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致富能人培育成为村干部,把村干部培育成为致富带头人。目前,有致富项目并且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达13名。此外,我们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个村每年培养3-5名后备干部,每名后备干部由1名包村乡干部或村干部进行帮带培养,有计划地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对后备干部实行考核,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后备干部培养资格。目前,全乡培养了115名农村后备干部,35岁以上的达83名,党员78名,初步建立村干部队伍人才“储备库”,有效解决了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参与村里急、难、险、重工作,采取“一线工作法”,使他们学中干、干中学。目前,一批大学生“村官”陆续走上了村级领导岗位,19人担任了村级党组织副书记,2人担任了村委会委员。
三实施“先锋工程”,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
1、做好党员发展培养工作。通过深入调查、强化措施、坚持标准、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着力消除党员“空白村”。建立发展党员目标责任制;村党组织把培养发展党员的任务落实到人;对党员空白村逐村登记造册,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员信息库,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并明确要求各支部成员联系培养1—2名入党积极分子,每年至少发展1名新党员,加大在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确保党员发展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截止目前,全乡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7人,其中列为发展对象的66人,新发展党员46人,新发展农村党员36名,消除党员“空白村”5个,占总“空白村”的50%。
2、重视创业和实用技术的培训。与区组织部、区劳动局联系对50岁以下农村党员开展创业和技能培训。坚持开设白天全日制班,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法,建立了创业技能培训人员的档案库,为就业弱势群体创业提供后续跟踪扶持等服务。目前,已在西鹿楼村举办创业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30人。在开展“农村领头雁”工程基础上,积极培养“双带”型村干部,对没有创业项目的,由乡包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重点帮带,力促其上项目、带领富,一大批能人大户进入村“两委”班子,提高全乡村干部创业率。目前,有致富项目的“两委”干部达76名,占总数的40%。
3、创新“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全乡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认真践诺、创新评议,故县党委在党员中开展“三亮(亮身份、亮承诺、亮结果)”活动,“两新”组织实行党员挂牌上岗制,营造良好的争创氛围。
四实施“安家工程”,筑牢党员群众活动阵地。以加强农村党员活动室建设为突破口,以“五位一体”的标准为建设目标,按照年久失修的村启动新建一批、有阵地但设施简陋的村改建提高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规范完善一批的“三个一批”工作思路,陈家湾村投资230万元建设高规格村办公楼和文化活动中心,既改善了村干部的办公条件,又提高了村级阵地的整体形象;元泉村、大峪村、马庄等村筹措资
金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修缮和整理,配备了健身器材,使党员干部活动阵地得到了提升。目前,全乡42%的村已达到“五位一体”标准。
五实施“安心工程”,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政治激励机制方面,近年来,乡党委先后有3名村党支部书记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同时,逐步扩大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数量。乡党代会代表积极向基层一线倾斜,使基层一线的代表比例达32%。七一前夕,对全乡涌现出的1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8名优秀党支部书记、66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经济保障机制方面,实行了“三规范一提高”:即规范在职村干部工资待遇、规范村干部退休程序、规范村干部奖惩,提高村干部工资标准,使在职村干部工资达到月600、500、400元。认真落实退职离任老干部生活补助,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干有目标、劳有所得、退有所养”的问题。上半年,在职村干部工资待遇和正常离任老干部生活补助已全部兑付到位。生活关爱机制方面,七一前夕,对10户生活困难党员进行了慰问。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成功运用,建立农村民主管理典型库,树立了像故县、鹿楼、小庄社区等一批先进典型,通过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确保“四议两公开两评工作法”全面覆盖。
六实施“示范工程”,打造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亮点。在党建进位上创先争优。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认真抓好典型培育、宣传和示范工作,并通过典型示范带创,促进党建工作的整体提档升级。主要抓好“五好”基层党组织的创建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
用,进一步巩固提高故县、鹿楼、小庄、西扒厂等4个农村党建示范点,以故县为中心,建设农村党员干部创业富民党建示范带。
虽然“六大工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与先进单位的推进力度、与群众的满意度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正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问题,进一步增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大推进工作力度,按照时间节点,严格管理制度,定期督导检查,确保后进村整顿、农村党员发展、农村后备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五篇:妇联工作创新发展之我见
妇联工作创新发展之我见
2010-8-6 11:05:18阅读:次来源:
妇联工作创新发展之我见
多年来一直从事妇联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妇联工作是否有成绩、有影响,关键在于妇联干部及妇联组织是否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妇联干部,应该立足于“党政所需,妇女所急,妇联所能”上,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妇女、宣传妇女、团结妇女、密切联系群众,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最终实现男女平等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妇女工作的新形势,就妇联工作现状及发展试做分析和思考。
新时期的妇女工作,应该是热情与理性的结合,做事与思考的结合,发展与创新的结合。要做好新时期的妇女工作,首先要做好对妇联干部的教育。新时代的妇联干部必须有一定的心胸,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宏观调控能力,敢于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妇联干部的系统培训教育。举办各类素质培训会,从自身素质到业务技能,从经验交流到创新发展。教育培训要有始有终,有培训有检查,避免有些干部只参加不听讲,只听讲不实践,从而丰富提高妇女干部队伍的整改修养及水平,表现在工作中的发展和作为。二是加强妇联干部的互动交流。
我们妇联干部队伍中,有的干部一干就是好多年,在同一岗位总是干同样一件事,工作方式方法因个人性格及处事方法、地域情况等因素影响,难免处于老一套状态,缺乏创新,缺乏激情。通过妇联干部相互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激活她们的适应能力、工作热情及应辨水平,激发她们带领一方妇女不断发展进步。三是加强对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妇联要把女干部的选拨任用提上议事日程,多呼吁、多呐喊、多推荐,让组织认可妇女,让社会重视妇女,使有为女性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激励更多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事务的热情,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实现社会发展发挥好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作用。
其次,妇联要创新发展,必经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工作阵地。一是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妇干作用。利用有效时间、有利时机,多组织举办一些基层妇干培训会,对她们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培训,培训内容有妇联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新知识新理念及妇女儿童相关知识等,重点是针对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等问题的频繁发生,特邀请法律专家对妇干进行维权知识及应辨能力等知识讲座。通过培训,使基层妇联干部提高认识,增长见识,掌握方法,处理问题到位。特别是加强对村妇代会主任的培训,重点进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现状分析及一些法律法规等的培训,增强农村妇干的工作能力。二是完善机关、社
区妇女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组织联系协调作用。机关、社区妇女组织是城区妇女参与社会事务、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联系者和组织者。虽然在一些地方大家对机关、社区妇女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略有认识,机构还算成立的及时,但部分只是名存实亡,作用没能得以充分发挥。另外,妇联干部兼职现象可以说是普遍现象,顾此失彼时有发生,工作开展难以保证,任务执行不能如期顺利完成,因此,必须切实完善组织机构,妇女工作有专职妇干,并能及时参与正规培训,这样才能使机关、社区妇女遇事有所诉求、遇事不乱,办事不推脱、不扯皮、不拒绝,组织作用才能最大可能的发挥,真正成为妇女群众的娘家。
最后,妇联工作的发展创新,体现在工作实绩上。一是要多开展调查研究,多走访妇女群众,听妇女所需所盼,晓民意民声,及时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思路倾向,真正为妇女群众把事办在心坎上。二是依地域发展特色,有针对性的对妇女进行技能、技术、特殊产业专题培训,不能一概而论,盲目作为。但工作也不能充分和政府决策背道而驰,应同向同为,积极引导广大妇女围绕中心,学习新技术,参与新产业,打造新格局,重视新发展。三是在关注民生上定位,切定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服务广大妇女群众是妇联组织的血脉之源,立身之本,协助党和政府多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是新时期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妇联
组织要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听民声,察民情,体民意,用最大的努力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到弱势妇女儿童身边。因此,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多组织开展一些扶贫解困系列活动,关爱贫困妇女,关注孤残儿童、关心留守儿童。借助媒体,呼吁社会各届帮助真正有需求和困难的妇女儿童及贫困家庭突破难点,走出困境,再实现发展壮大。
总之,妇联工作看是婆婆妈妈,但真正做好、做出影响,使社会能够完全认可,还是与我们组织作用的发挥、妇联干部的不懈努力、工作成效是分不开的。因此推动妇联工作创新发展是妇联组织永恒不变的主题,只有创新,才能拓展妇联工作的空间,只有创新,妇联工作才能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期妇女擎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