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度缺失
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行政效率低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各种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缺失而引起,因此,要提高我国行政效率首先必须分析行政效率低下的制度原因。
一、行政效率与制度
行政效率实际就是指政府效率、政府绩效,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预定目标,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例。行政效率一般涉及到政府管理活动的成本、产出两个方面。成本既包括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活动耗费的人力、物力、办公设备,又包括获得和维持这些人力、物力、设备所花费的资金;产出既可以是决策活动的产出如出台的法规实施细则、计划和执行活动,也可以是社会经济等方面环境的改善、企业和公民满意程度、人民生活的舒适度等。可见,行政效率是质和量的统一,在质方面更强调公民的满意、服务质量等。
制度是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基础。制度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讲,制度是由人类设计的用以规范人们相互行为的限制,它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规则的执行实施机制组成。(1)正式规则,亦称正式制度,是指由公共权威机构制定或由有关各方共同制定的公开和实施的行为准则,包括各种组织的章程、协议、纪律,国家的法律、政令、条例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正式的制度规则都有其相应的具体形式,是外在于每个人个人,并与之相对立的。(2)非正式规则,亦称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约定成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传统习惯、价值观、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等。它是对正式制度的补充、拓展、修正、说明和支持,它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内心行为标准。非正式规则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非正式的制度不是依靠外界的压力,而依靠内心的自省和自觉。在某种意义上说,非正式制度比正式制度更为重要。(3)实施机制,是指有一种社会组织或机构对违反规则的人作出相应的惩罚或奖励,从而使这些约束或激励得以执行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
我国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都要求政府及时地提供成本低、质量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作为政府能力的主要表现是衡量政府管理状况的基本综合指标。然而,我国目前的行政效率仍然存在低下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之间或内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办事程序环节多、关卡多、手续繁杂、办事的拖沓、公共成本的扩大;决策失误、资源浪费巨大;信息不畅通,服务质量低下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二个特点:一是普遍性。这些低效率的现象不是局部的、个别的问题而在各行政部门都存在;二是持续性。这些问题却是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在发生和发展。既然这些问题和现象带有普遍性和持续性,那么就不难作出这样的判断: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根本原因不是人而是制度,制度缺失即制度供应不足和制度失范是我国行政低效率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短缺的是一定时期内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经济、政治、思想等要素以实现行政高效率的制度资源。
二、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制度原因
根据上一部分对制度概念的理解,我认为,影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制度因素主要有:
(一)行政道德失范,旧行政观念的束缚 所谓行政道德失范,是指行政主体行为已经逾越了政府和社会所期望的道德规范。从本质上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是行政权力主体放弃或违背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进行非公共的活动实现非公共的利益。行政道德失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行政组织的道德失范,一类是公务员个人道德失范。组织道德失范导致行政组织结构的非理性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的大量存在,职能部门不清,权限不明,机构重叠庞大,条块分割,人员臃肿、推诿塞责、贪污受贿充斥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个人道德失范,如目前存在的官本位意识、等级观念、集权意识等,严重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效率的提高。
(二)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行政组织不规范 我国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表现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行政职能范围过于广泛和庞杂,即所有的社会事务都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其结果是不该管的管了,该管的都未管好。二是行政职能方式过细,即过分重视微观管理,从而造成政府一方面越俎代疱,影响了社会基本单位的积极性,压制了社会活力;另一方面又无暇或无法充分顾及全社会的宏观性事务,导致宏观失控,带来人为的无序状态。我国经济领域内的重复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我国传统行政职能存在着上述两个特点,直接导致行政职能内外关系的紊乱。(1)是行政职能内部关系紊乱。一方面是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职能交叉现象严重,致使上级部门互相扯皮与推诿,基层单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部门所有,条块分割,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严重,形成无谓的重复和内耗,极大地影响了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2)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大量本来由企业承包、事业单位和社会承担的职责都不得不由政府包揽下来,而由政府履行的职责又推给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这不仅使企业单位与政府的职责产生混乱,而且使政府负担过重,效率降低。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行政职能部门配置不科学,职能转变不到位,而造成行政职能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虽然我国与以前相比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公务员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发生扭曲
从经济学理论看,人的行为是受理性支配的。在正常情况下,廉洁并有效的工作成绩,就可以得到合理的奖励,腐败则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我国制定的《公务员暂行条例》虽然规定了竞争与奖惩制度,但由于很多规定还不够完善,且实施不到位,因此竞争和激励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这些缺陷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公务员的考录制度方面,年龄、学历、地域限制和面试操作不规范封闭了一些优秀人才发挥才能的渠道;在公务员的考核制度方面,由于考核制度的不规范,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严重窒息了公务员队伍的活力;在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方面重德轻能和任人唯亲影响了公务员的积极性。由于行政管理职能需要具体的公务员来承担,公务员积极性的缺乏必然引起行政效率的下降。
(四)行政运行机制不畅
政府系统是通过运行而发挥功能并实现其职能的。因此有人说,行政运行机制是行政体制的灵魂。在我国行政体制中,行政运行机制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行政决策机制不,决策民主化程度不高,决策失误责任模糊。二是行政执行机制存在“梗阻”,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土政策”,自行其是;断章取义,打擦边球,阳奉阴违,拒不执行;照搬照抄,敷衍了事;左顾右盼,等待观望;讨价还价,互相攀比等,导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难以贯彻执行。三是监督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监督体系庞杂,却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结构,导致运行无力。行政监督机制缺损意味着对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行政部门也就感受不到提高行政效率的外在压力。
(五)行政法规不健全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更缺少行政法治。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人治”传统,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过多地强调中央集权,民主法制进程极其缓慢,长期缺少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致使一些行政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淡薄,蔑视法制,滥用权力,滋生腐败。转型时期我国法律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在传统体制下制定的法律已经成为现代法制的障碍,许多领域存在法律缺位和供给不足的问题,法律、法规、规章相互冲突比较突出。法规不完备导致行政任意性很强,缺乏提高行政效率的外在的强制性的法规约束。(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法学院)
第二篇:探究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与对策DOC
论文题目:论提高行政管理的途径
主 考 学 校: 专 业: 准 考 证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工 作 单 位:
二○一四年三月
郑 重 声 明
本人呈交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日期:
目 录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一)行政管理的概念............................................(二)行政管理三要素............................................(三)判定行政管理高低的标准....................................三、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二)我国行政管理低下的原因分析................................四、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途径......................................(一)推进行政决策机制改革,合理配置行政决策权,使其民主化、法制化-88899910111042、行政管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在发展社会经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行政管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面临的大量新问题。政府切实提高行政管理不仅能优化社会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还能够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政府提高行政管理不仅可以凝聚人心,提高人民群众的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还可以集聚和优化各种资源,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3]
3、行政管理是评价政府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标杆
行政管理是政府投入使用一定的资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的促进和影响程度,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从事行政工作结果的度量和评价。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管理的成败与否为决定标准。通过政府的行政管理,可以评价政府行政的各种方式、各种环节等是否科学合理、精简实用;可以评价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是否较强、整体素质是否较高、人际关系是否协调、工作态度是否积极;可以评价政府的行政规章是否合理,机构设置和权责划分是否科学、分工是否明确、层次是否得当、幅度是否适宜。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行政管理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关于行政管理的定义主要持两种争议:一是行政效率就是指政府工作人员从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收获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4]比例关系。二是行政效率就是指行政法律制度要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行政管理的概念:一是行政管理是指能够及时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二是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工作所能达到的最大效果;三是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工作的最佳选择;四是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投入与收益之间的定量比例关系;五是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完成预期目标的程度。笔者认为只有客观评价和衡量政府行政管理,才能为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树立标杆和确立方向。
3确保行政流程符合规范。政府不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由,就可以不按照规章制度行事,我们要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合理、公平、公正。
三、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
1、行政投入产出比方面,政府投入行政成本过高,且成效不显著
目前,政府行政成本的投入过高,而且行政行为的成效不显著。这不仅仅是因为政府行政规模膨胀、事务繁杂等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政府机关的内部矛盾,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纠纷,许多政策难以得到贯彻,无法得以实施,使得政府行政成本始终居高不下。[11]因此,如何有效地投入行政成本,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好地作用,达到行政行为的预期目标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行政职能方面,机构繁多、分工不明,“踢皮球”现象频发
目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低下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机构繁多、分工不明,经常发生“踢皮球”的现象。许多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不“抓落实”(抓落实,就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把上级制定的方针、作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具体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脱离内容、夸大形式,割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典型特征就是:重口号、轻行动;重场面、轻效果;重数量、轻质量;重开头、轻结尾;重短期、轻长远;重上级、轻群众。主要表现在工作目标上追求急功近利,热衷于出名“挂号”;在工作方法上,赶时鬃,看风使舵,不讲原则;在工作方式上,习惯于文山会海,照抄照搬。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路边工程”、“献礼工程”。[12]
3、人事管理方面,行政人员不按标准行事,缺乏效率观念,形式主义、消极怠工的现象仍然存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政府行政人员是人民的公仆,4、一部分行政人员主观上效率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政府机关存在一部分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行政人员效率意识淡薄、群众观念不强、官僚主义严重,漠视群众、脱离群众。这样的工作态度必然难以提高行政管理,创造更好地工作业绩。[15]另外,我国政府机关的一部分领导人员也存在着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能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导致组织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实现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这也阻碍了高效行政这一目标的实现。
5、监督力量薄弱,未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
我国政府部门监督自身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规的监督力量较为薄弱,不能起到很好地监督作用。监察职能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政府在履行其他职能的同时必须加强监察职能建设,确保政府行政行为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运行。同时,现有行政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行政监督难以具体实施,行政监督的结果对外公开力度有限,不利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行政人员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行政权力的运用就会渐渐扭曲,最终导致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损害政府的行政管理。[17]
6、政府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不利于行政管理的提高
笔者在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政府部门对互联网了解甚少,自然而然信息化水平较低。这些领导表示他们明白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社会中网站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还是倾向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同时,许多单位认为电子信息化政务建设和自身关系不大,不能积极根据自身单位的业务状况,制定一个科学信息建设方案。
加上我国政府机关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对OA系统的使用和电子政务的建立水平很有限,政府网站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更新不及时、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等问题,即使简单地行政审批程序也需人工完成,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甚至没有建网,这就更谈不上信息化了,政府信息化的落后无疑制约着我国行政管理的提高。
(四)深入学习群众路线,从思想上增强效率意识
当前,很多公务员身上存在一些不良思想与作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群众有诉求视若无睹,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公务员干部的形象,更破坏了与群众间的关系。而造成上述原因的,主要是由于部门干部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没有把群众的冷暖放心上。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级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都在深入学习群众路线精神,查摆自身“四风”问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笔者认为行政人员是为百姓服务的,我党若想切实提高行政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就必须严格要求行政人员,加强对行政人员自身道德准则的考察,从思想上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13]同时还应杜绝旧时衙门之风兴起,坚决打击扼杀官僚主义作风,时刻警醒行政人员莫忘公仆之本。
(五)加强行政内部监督力度,并加大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笔者认为政府要加强自身内部监督制度建设,在这种倒逼体制的威慑下,保证自身行政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增强监督的力度和透明度。同时,政府也要引导公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自觉接收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依法行政、公正行政。同时,各级党委、人大、政府要做舆论监督的后盾,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单位行使监督就是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只有不断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力度,并加大信息透明度,自觉接收社会舆论监督,才能真正地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切实提高政府行政管理。[19]
(六)与时俱进,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
当前我国以建设信息化为目标,政府要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开展政务信息发布、行政审批、行政管理、税费征收等政务活动。政府利用网络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不仅能方便人民群众办事,还能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而提高政府办公自动化水平和服务效率。
[19]郭婕.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7(1):71-77.[20]黎民.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郑州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9(1):71-77.致谢
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回首几年的求学历程,虽说不长,但老师对我的悉心教育和帮助历历在目,使我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让我难以忘怀。本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也是我向老师们的学习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除了潜心学习翻阅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外,也向许多人请教。所以说,这个论文的形成,也是众多人知识相互浸透和积累的结果。在这里,我要向曾经帮助过我完成论文的所有人,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所给予的让我难以忘怀支持和训导。
第三篇:应试不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精选文档
应试不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中国教师报:审美、思维、修养,这些都非一朝一夕的培养就能见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是否主要在于当前很多学校考试频繁,家长、学校、学生对考分过于关注? 黄高才:我倒不这么看!现在一说到教学质量问题,大家习惯于说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我个人认为,应试压力对正常的语文教学的冲击并不是太大。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在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人心浮躁,研究学术的人越来越少,学校教研氛围薄弱,致使教学方法失当。举个例子来说吧。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只要掌握了常用汉字表中列出的2500个汉字,一辈子就够用了。但现在的高中生学了12年语文,有几个人把这2500个字都掌握了?写一篇千字文章出现几十个错别字的高中生大有人在;就连写个请假条,也是错字、病句好几个。这些与应试压力有什么关系?为了让学生考高分,教得学生连字都认不得、写不对,有这道理吗?这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现在有的小学教师,学生写错一个字,罚抄100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把字写得歪歪扭扭。100遍写完了,意思和用法可能还没有掌握,因为他没时间琢磨这个字呀!
教师这么做,根源在于急功近利。用这种简单而高强度的方法教学生,教师省心省事,有时也能取得好点的成绩,但学生的语文兴趣全被弄没了。时间久了,教学就陷入一个恶性
第 1 页 循环之中。这种情况,不仅是语文教学中存在,应试其实只是一个挡箭牌而已。
大家都在做的并不见得是对的。
注:黄高才,男,1962年2月出生,陕西泾阳人。西安博爱汉学院副教授,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内知名语文教育专家。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九年,担任《职教语文》杂志总编辑八年,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语文教材研究工作六年。出版语文专著三部,主编、主审和参编大中专教材六部,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主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主编。
第 2 页
第四篇:提高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途径分析
摘要: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当前,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行效率受到传统观念、行政决策透明度不够、民主化程序不完善、权力监督体系不健全,责权不明确、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相对低下。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对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各地方行政机关对提高行政效率紧迫性的认识,更好的管理地方事务。
关键词:行政效率政府体制
提高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途径分析
一、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现状分析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曾指出:“现在国际国内普遍都感觉到我们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办事拖拉,这样还搞什么现代化。”近些年来,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体系、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简化程序、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从实践上看,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仍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曾创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适用于本时代的行政管理体系。然而,旧的行政制度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是封建皇帝实施绝对权力的工具,是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也就是说,权力只集中在少数的官僚手中,官本位思想长期占据着社会思想的主流,成为中国古代行政体系中不可剔除的顽疾。在这种旧的官僚制度的束缚和影响下,行政人员安于现状,贪图享受,行政行为嬗变成一种封官授爵的重要手段;再者,行政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且行政人员多为有权有势的人,这样很容易形成利益的相互揪扯,非常容易滋生腐败,行政行为的有效性也就受到极大的限制,行政效率也就不可能提高。[4]新中国成立后,一种全新的、代表广大人民最跟本利益的行政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行政效率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很深,因循守旧的观念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政府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常常表现为旧的体制残余尚存,新体制的弊端新生,且两种体制互相参合,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另外地方行政部门中有些人员互相牵制变成了互相掣肘,造成办事拖拉,互相扯皮,政令难行等恶果;有些工作人员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满足于按部就班,在思想上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所有这些反映在地方行政部门中,就是“官僚主义”,“衙门作风”,这种传统方面造成的危害,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效率仍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政府行政决策透明度不够,民主程序不完善
随着我国民主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行政的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制度的建设等方面仍然滞后,严重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如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实行去民主化管理,大搞一言堂,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导致领导权力过于集中,从而不能发挥群体的智慧,如此可能造成决策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失误,导致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和行政效率的低下;再者,有些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在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方面,不能实行民主化程序,如任人唯亲、任人为财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往往出现偏重于那些唯命是从的执行型、老成持重四平八稳的保守型、老实听话的实用型干部,这必然造成人才的大量浪费,形成行政效率不高的局面。三是目前大多数地方行政部门并无明确的考核指标,考核缺乏统一科学的民主化程序,导致人员考核透明度不够,特别是考核中没有严格的工作责任制,不能做到责权统一,考核失误缺乏有效的惩罚手段,导致部门内部争功诿过现象的产生,并严重影响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行政效率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政府行政部门行政人员素质低下
行政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一般而言,行政人员的素质一般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处理事务的能力等。我国地方行政部门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仍然存在,首先表现为领导的管理水平和行政素养问题。任何一个行政部门,如果没有素质较高的领导者,就会成为一个松散的、缺乏战斗力的机构,也就谈不上高效率。在我国,个别地方行政部门的领导常常表现为因循守旧,只顾本部门利益,缺乏全局的眼光;或者只顾自身政绩,没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或缺乏专业知识,或日理万机,事必躬亲,严重影响了下属的工作热情,降低了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的效率。其次,很多行政人员并非根据部门所需配置,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常常是盲目办事,或唯领导的命是从,或以“完任务”为目的,而没有运用科学原理去指导实践,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相关事务,较多的是以人设事,以事磨人,以领导意志代替有关政策,难免不引出政出多门,决策经常朝令夕改的局面来。行政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一般而言,行政人员的素质一般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处理事务的能力等。我国地方行政部门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仍然存在,首先表现为领导的管理水平和行政素养问题。任何一个行政部门,如果没有素质较高的领导者,就会成为一个松散的、缺乏战斗力的机构,也就谈不上高效率。在我国,个别地方行政部门的领导常常表现为因循守旧,只顾本部门利益,缺乏全局的眼光;或者只顾自身政绩,没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或缺乏专业知识,或日理万机,事必躬亲,严重影响了下属的工作热情,降低了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的效率。其次,很多行政人员并非根据部门所需配置,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常常是盲目办事,或唯领导的命是从,或以“完任务”为目的,而没有运用科学原理去指导实践,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相关事务,较多的是以人设事,以事磨人,以领导意志代替有关政策,难免不引出政出多门,决策经常朝令夕改的局面来。
(四)行政部门权利监督体系不完善
行政监督不力影响行政效率。我国地方各行政部门虽有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保障体系,再加上各个部门的职权不明,监督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地方行政法规法制不健全,致使行政的随机性和行政监督无法可依,往往造成上级能监督下级,但下级却没有有效的反馈渠道来监督上级的工作情况,而平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由于职责分配不明确,形成监督真空,影响行政效率。另外,外部监督,尤其是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未能很好发挥作用,也是影响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提高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途径
(一)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行政的质量管理和服务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着眼点。衡量政府绩效的高低,首先要有一个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问题,我国的政府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运行职能,其中基本职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职能。由于我国政府长期都是以政治和经济职能为重心致使我国的行政效率日益低下,为此转变我国政府职能就应从弱化政治和经济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职能作为出发点。我国政府职能经历了从微观向宏观、从直接向间接从单纯的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的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的转变;经历了理顺政企关系政社关系、政事关系的转变;通过这种转变,精简了机构,分流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成本,并使政府的职能放在提供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二)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在某些部门之间,由于权责不明确,又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工作上不是相互支持,而是互相掣肘,在部门之间利益有差别,甚至会互相顶牛僵持,造成工作推诿扯皮、拖拉延误、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工作质量从一个方面说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政府机构应根据职能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组织或机构,强调专业分工和协作,不同管理职能的部门要赋予其与职责相当的权力,要使该部门在自己的权责范围内对自己的行政管理行为负责;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巩固改革成果,通过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人员分流,解决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还应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三)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包括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任免、录用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定员制度及人员使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要注重政府工作机关公务人员的培训,突出培训的多样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引入行政激励机制;为了保证使行政主体的利益与人民利益及国家利益尽量一致,减少行政异化行为,并鼓励行政主体努力工作,应引入行政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再次要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提高领导者素质首先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根据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情况,量才任职,把干部放到最适合于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对素质差、不称职的干部,要从领导岗位上及时撤换,改变过去实际存在的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并要求担任领导工作的人,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和领导艺术。最后要搞好对行政人员的评估;要对政府机关公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要接受上级领导的评估,接受部门领导及同事的评估接受下属的评估,还要接受服务对象的评估,以提高行政效率。
(四)加强社会民主监督意识,大力建设公民社会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不仅仅只依靠政府内部自身的改革和完善,而且应该更注重加强来自外部力量的监督,让政府的尤其是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我国的《宪法》赋予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有对政府行使监督的权力,但是由于我国政府权力的高度集中、一手操控,公民根本无法行使宪法赋予的监督权,为了公民更好地实现对行政人员的监督并提高其行政效率,“公民社会”这个团体日渐在我国成长壮大起来。“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的,非强制的行动团体,它既不属于政府部门也不属于以经济利润为主的企业部门,它现在主要是以非政府组织(NGO)的形式存在,公民社会同国家和政府间的关系正常状况下是互补互动的,“公民社会”通过选举权产生人民的代议机关和政府,赋予它们以国家权力,并通过非政府组织或公民个人,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或分担某些政务和社会事务的贯彻施行,同时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的行使,必要时通过社会运动,形成舆论声势或压力,推促政府权力的良性运作,抑制其恶性膨胀。政府则运用其权力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为“公民社会”创造其行使政治权利的条件和政治环境,并指导和维护社会的秩序、安全和为社会的个体和公众谋福利。“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壮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而且也大大的提高了公民对行政人员的监督意识,也让公民亲身的参与到政治中来,更让公民感受到有一种自己当家作主的感觉。现在我们离建成真正的“公民社会”还有很常的距离,因此“公民社会”的建成需要国家的每一位公民的一点一滴地去努力,更需要政府对其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2]萨谬尔森.经济学.第16版.[3]阿马蒂亚.森的效率观.[4]蔡放波.中国行政制度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5]史记五帝本纪.击壤歌.
第五篇:新加坡的行政效率(范文)
论新加坡的廉政建设
新加坡以它高度的经济发展,廉洁高效的政府和优美舒适的环境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新加坡的治国经验特别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所重视,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在与新加坡政府正式会谈以后,邓小平与李光耀单独闭门谈了3个小时。这以后邓对新加坡的经验赞口不绝,并对高层领导多次谈到要向新加坡学习(后来李光耀资政也几乎成了中国领导人的资政)。所以我国有很多高级领导人都访问过新加坡,大量的中下级领导人和官员被派去学习和培训。新加坡的经验是中国从高层到地方官员高度认可的、并一直认真学习的榜样。
在被我国官员学习和学者介绍的新加坡经验中,有几点被尤为推崇:一是威权体制,把新加坡的高速经济发展归结于一党执政的权威主义体制;二是“高薪养廉”制度,把新加坡的政府廉洁归结于“高薪养廉”;三是严格管理,把新加坡政府高效和良好的治理归结于严刑峻法的管理。
新加坡基本是个民主政体,但实行权威统治。人民行动党执政基本上还是建立在人民支持这一合法性基础上的。正是这一点使新加坡权威统治具有了合法性。人民行动党以“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议会选举途径和国会议员大量、深入、细致地做选民工作,争取选民支持而取得执政,使“为民服务”通过议会制度和国会议员的活动,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真正实现“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新加坡的成功主要不在于它的权威主义,而是真正“为民服务”。如果只讲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权威统治一面,不讲它时刻为民办事,为争取人民支持和选票的民主基础,只讲严刑峻法的管理,不讲它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娴熟的法治水平,就是对新加坡经验的极大误解。
人民行动党的执政信念是以民为本,心系群众,关怀草根。它是怎么落实这些理念的呢?具体通过国会议员与党的社区领袖携手扎根基层,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全心投入为选民服务,多种方式联系选民,定期接待选民,听取民意,把脉民生,为民众排忧解难。这些口号和方法我们听起来非常熟悉,似曾相识。但对人民行动党来说,这决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它是通过点点滴滴的为民办事,才争来了执政地位。
很多去过人民行动党总部考察的中国领导人、官员和学者,都对行动党总部小楼表示惊讶。这个执政40年成就辉煌的党,总部坐落在偏僻但交通方便的机场路边,在许多居民组屋中间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只有二层高的小楼,办公室和会议室设备简陋,党总部只有11个工作人员。曾多次有人提议在市中心最繁华的乌节路建一座行动党总部大楼,党经过反复考虑取消了这一计划。认为党的总部大楼建在市中心太显眼,使人民随时感到党高高在上。于是党的总部从繁华闹市搬到了远离市区的居民区。
行动党总部这么少的工作人员,表明它没有、也不可能承担任何政府职能。还表明党的核心并不集中在上面。可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不在政府之外、政府之上,而是在政府之中,在选区人民群众中。行动党不显示权力,而是时刻告诫不忘人民,不能脱离人民的支持。并且从制度上保证这样做,这才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民主体制下一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所在
当年李光耀提出提高领导人薪金的出发点是为了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到政府任职,也防止人才流失。虽然有防腐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的。
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精英政治,他希望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担任高级领导人。他纳贤的对象主要是医生、律师、会计、大学教授、企业家、银行家等有能力、并且诚实和品德优秀的杰出人物。如果发现合适的人选,行动党会劝他们弃职从政。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放弃200万、300万,甚至500万的年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来当一个部长少于100万也是不太容易劝人家来从政的。可见,新加坡的政治生态与中国完全不同,新加坡人不太愿意从政,要从社会招揽人才。中国社会是官本位,直到今天很多大学生仍以考公务员为第一志愿。一个公务员职位招考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报名。如果实行公务员高薪,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更会偏斜,更像中国古代那样“唯有读书高”了。为了当官而争斗,官场腐败会更加严重。所以,不了解新加坡的背景,光看到官员的高薪,以为是高薪养廉,是很片面的。这些杰出人士来从政,不是钱所吸引的,而是要他们经济上作出牺牲。如果是为了钱,他们用不着来当官,他们的收入本来就很高。所以,高薪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人才和防止人才的流失,但它也能降低腐败的诱惑,会起到防腐的客观效果
反观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发育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虽然“铁饭碗”已经打破,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权责不相当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与此同时,公务员总体素质偏低,不论是整体文化教育程度,还是专业知识技能、专业道德水准和管理水平方法,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现阶段中国权力仍然少有制约,跑官买官的人不在少数,对这种人实行高薪养廉恐怕是欲壑难填、南辕北辙。
根据中国国内统计,现阶段,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而且,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和卫生等一些公共部门变成了“事业性单位、企业式经营”的畸形产物,它们仰仗政府赐予的权利胡乱收费,对于这部分寻租自肥、非公不私的部门再给予高薪恐怕只会扩大社会收入差距。另一方面,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人数多了,公款消费的金额也相应提高。目前,尽管中国公务员名义工资收入水平不高,但是,各级党、政领导人在住房、用车、秘书、差旅补助等方面以各种不同形式享受的各种津贴却是一个巨大的财政黑洞。由此可见,“高薪养廉”实不足取。
中国要想像新加坡一样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那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政府机构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