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华书店一般图书发行的现状与对1

时间:2019-05-13 20:3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华书店一般图书发行的现状与对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华书店一般图书发行的现状与对1》。

第一篇:浅谈新华书店一般图书发行的现状与对1

浅谈新华书店教材发行的现状与对策

天水市麦积区新华书店

魏枚

摘 要: 以天水市麦积区新华书店中小学教材发行为案例,分析教材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关键词: 教材发行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G728

文献标识码 : A

中小学教材的发行,既是新华书店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发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教材发行管理的宗旨是:保障教学,避免损失,适当创收。工作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课程资源学习支援服务,按教学计划保证课前到书,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追求教材发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这一宗旨与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天水市麦积区新华书店长期以来肩负着教材发行的重任,而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形下,教材的发行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下面对我书店教材的发行现状进行描述:

首先:教材发行管理工作所采取的是目标责任管理,这项工作是一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又涉及人、财、物的经营管理的工作,所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就教材发行管理工作的质量而言,能否实行有效的管理,有没有专业的发行师成为了制约中小学教材发行的重要方面。目前,我书店发行师短缺,严重影响了发行工作的效率。

其次,教材征订难、发行难,运营成本增加,赢利模式亟待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自主招生院校的增多,国家开始赋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材选用上的更大权力,由此造成教材的品种增多,数量减少,以及教材的发货期和发行期大大缩短,而相关学校上报时间不集中,订数不准确。加之我区许多小学地处偏远,资金的回笼缓慢等,这就造成新华书店一方面发行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随着免费教科书的使用和教材循环使用政策的落实,新华书店传统的赢利模式受到极大冲击。

再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与教材配套的书籍,其中有些质量很高,对教学很有帮助,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城区学校配发,但收效不佳。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机构的乱作为。上级教育主管领导对教辅的征订噤若寒蝉,一概否定,而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要求学生去买。这样我书店在发行中这一部分的图书就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而,会造成教辅的积压或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四、我区民营书店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且门市处于黄金地段,这一现状对我们新华书店的销售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本人对我书店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认真学习体会中央有关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精神,加深对做好教材发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政策规定,密切关注改革动态,及时掌握发展情况.。提高发行能力。

中小学教材发行工作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广,我们要认研究改革中出版的新情况、新问题,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动态,充分掌握教材发行体制改革的政策。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方案中出现的新情况要及时反馈,及时解决,避免出现负面影响。

要组建对策研究专班。省级新华书店作为发行主体,要相应地成立教材发行高层智囊团,培养既懂竞争规则又懂竞标技巧的复合型人才。认真研究教材出版发行改革政策,在战略上分析竞争环境与格局,对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进行调查研究,做到知己知彼。比如::①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以行业平均成本和5%的成本利润为基础,核定教材印张绝对金额。②推广使用经济适应型教材,在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城镇推广使用黑白版教材。③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管理”等相关文件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发行计划,以保证发行工作的可靠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

二、教材使用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化,为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教材征订中的严肃性、复杂性、重要性。

1、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出现了多元化。2002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实行《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行新课标教材,国家鼓励有关机构和多家出版社按照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实现“一本课标,多种教材”。根据我省教委要求,目前新教材提倡一个标准,多种版本的原则。教材的选用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行为,是在省教委制定的教学目录范围内,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教材。教材的选用将逐步推向市场,这对我们的征订工作必将提出新的要求。这我们要始终牢记“学生利益高于一切”。面对一种教材多个版本,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与各个学校进行沟通,尤其是高中对其所定必修、选修以及地方教材要有明确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2、要注意观察总结近几年教材市场的需求变化。我们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发行体制是“课前到书,人手一册”。但老师和学生要求把“课前到书”改到“假前到书”,这样老师可以利用假期备课,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可见过去坚持了几十年的体制,已暴露出了一些不足。社会在进步,教育在改革,我们的教材出版发行体制也要摆脱旧观念,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教材的出版发行质量。

3、面对教学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服务力度。比如,我书店有些教材出现了零库存的情况,学生课本丢失或损坏后很难买到,给学生家长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有的教材存在印装质量问题,虽然我们承诺调换,但由于基层店备存不足,做不到及时调换。这就说明我们的社会服务和售后服务没有到位。由于每年高一扩招学生和毕业班学生赶教学进度,在预订教材上非常盲目。面对这一现象,如果掌握不好政策,缺少对当地教学计划的了解,缺乏与教育部门的沟通,我们的工作就显得非常被动。所以要改革工作方法,走出去深入学校,了解招生计划信息,做好教材教辅的宣传推荐,加强门市零售,流动供应工作,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提高预订准确率和配套供应率。加强备货、添订、调剂工作,要创造条件送书到校,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以优质的服务取胜。

三、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新华书店整体优势。

在教材发行中,新华书店要争取当地领导部门的支持,密切与教育部门的配合,营造良好的教材发行环境。在年初召开的秋季教材征订工作会议上,新华书店与教育部门首次两家联合召开会议,开创了良好的工作局面。我们要珍惜与教育部门建立的合作关系,规范教材发行管理,理顺教材发行渠道,做好服务教育的工作。特别是在目前教材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基层书店一定要以大局利益为重,克服小集体利益意识,严禁违规操作,做到让利不让市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教材教辅的发行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坚持一把手工程,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工作中多与教育部门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帮助,努力开创教材教辅发行工作的新局面。

同时要协调好新华书店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我区各地经济差异较大,难免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争取当地政府的领导、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学生家长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壮大我们的事业,才能面对新的挑战。

四、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对书店造成的冲击,不断开拓新市场,迎接新挑战。教材发行工作是关系新华书店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要不断开拓教学用书市场,寻找教材发行新的增长点。面对我区民营书店林立的情况,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

1、不断改善观念,提高意识,守好教材发行这一新华书店的主阵地。要做到情况“清”,信息“灵”。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教材发行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要发挥教材发行信息系统在编印发各环节协调服务、不同产品的排列组合管理、客户细化服务、发行数据资料库、订数综合分析等方面独特作用,同时根据改革的新情况、新要求,抓好教材发行信息系统的及时完善和更新,强化这一竞争优势。其次要做到工作“细”,服务“优”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依法、规范做好教材工作。要严格履行“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承诺。在教材发行过程中,要注重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用人性化的服务和方式,做好教材发行工作。再次要做到配送“畅”,调剂“快”。教材发货时间紧,因此,要建立畅通的配送系统,总部物流配送中心的货要能及时发运到基层分公司,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发行前期套价复核等准备工作。各基层分公司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剩余的教材及时退回到总部物流配送中心,这样才有利于发行和调剂。

2、新华书店长期依照计划搞教材发行,对计划外教材的需求备货不足,对民办学校、社会办学教材供应仍是弱点。要做好社会办学教材的征订发行工作。

3、重视素质教育类出版物发行,加大音像教材征订的开发力度,把教辅征订发行工作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来抓。以教辅发行为突破口,扩大经营范围。

4.利用互联网,扩大图书的宣传力度,让读者随时了解新华书店的图书信息,方便读者购书。必要时也可借鉴网络销售模式。

5.要加强新华书店品牌的宣传力度,利用好新华书店品牌无形资产。要让读者对新华书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服务质量和营销策划上不断创新,使新华书店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成为当地文化消费必去的场所。

总之,作为发行人员我们要对教材高度重视,完善教材供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要向社会承诺,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以信誉第一,诚信为本,充分发挥新华书店集团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教育事业做好服务,使我们的教材发行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图书发行

图书发行员是负责图书发行方面的工作,发行量和回款是其核心,市场推广和客户管理是其基本职责。

“图书发行员”,说直白些就是做图书销售的,属于销售人员,工作内容分为图书直销和图书渠道销售,这要看你工资给你的安排的工作内容了。比如简单的说面对消费者的图书发行就是图书直销;面对经销商的图书发行就是渠道销售。面对这两种方式,你在做图书发行员时的注意事项就不一样了,做图书直销要跟消费者讲明图书的吸引点好处,促进购买;做图书渠道,讲的是利益(折扣,账期之类的)。

码洋”是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词语。码洋达5万元,是指这批图书定价总额达到5万元。此处用“码洋”一词比用“价值”更为准确。以往的新闻报道中,也常出现“码洋”一词。

码洋和实洋

fixed price and discounted price

图书价值计量的两种称谓。一本书的定价或一批书的总定价,其货币额俗称码洋。旧称银币为洋钱,又简称洋、大洋,故名。发行部门向出版社进货时,有一定比例的折扣,按码洋打了折扣以后的金额,俗称实洋。实洋是发行部门计算损益的前提和基础。以零售书店来说,销售码洋(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折扣,等于销售实洋(销售净收入),再减去销售成本、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等于销售利润或亏损。发行部门内部的业务活动和财务会计,均采用码洋核算和记帐。

图书发行相关术语

重点发行

广大图书销售的一种方法。出版社和书店把需求量或潜在需求量较大的优秀读物,作为发行工作的重点,运用各种传媒进行推广、宣传,并争取销售方予以推荐,实行全面推销。内部发行

指某些图书根据出版社的规定,只能由指定书店,向指定的机关单位或特定的读者对象进行内部供应,不允许公开宣传、陈列或作为公开出版物销售。公开发行

指图书销售的基本形式。是将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图书,公开宣传陈列,供读者自由选购。试销

新版图书不经过征订,由出版社印刷一部分,通过发货店或本社发行部门主动向各地书店发货,进行试验,了解读者反映及销路好坏,再决定是否重印。

包销

即征订包销。出版社的图书由发货店总发行,负责全面安排图书市场,分级备货并担负库存图书的经济责任。出版社只能在自办书店零售和邮购,不得开展征订、批发和委托第三方发行。国家规定由新华书店总发行,实行征订包销的有五类图书:

①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由党和政府统一布置学习的政治理论书籍; ②大中专教材、中小学课本; ③年画、年历、挂历、台历; ④内部发行图书;

⑤出版行政机关规定的控制发行量的图书。征订经销

由出版社负责总发行,新华书店和各民营书店选销。出版社负责安排图书市场和备货,并可自行决定补充征订。特约经销

经销的一种形式。指出版社与销售店在责、权、利平等的原则下签订协议,由销售店作为出版社的宣传发行窗口。代销

即代理销售。有关单位和民营书店委托,代为宣传推销图书,并按事先商定的期限实销实结。销出部分由委托方付给手续费或让出若干折扣。未销出部分,书店可随时收回。销售(图书发行)渠道

指图书商品销售途径。图书从生产者手中最终传递到读者手中的途径。八十年代以前,以传统销售渠道为主,即出版社→发行所、发货店(一级批发)→零售书店→读者。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以后,销售渠道发生了极大变化,批发出现了多渠道:即出版社→发行所、发货店(一级批发)→集体书店、地(市)级书店等(二级批发)→零售书店→读者;出版社直销渠道:即出版社→读者;产销直挂式渠道:即出版社→零售书店→读者等。图书批发

是图书零售的对称,是生产与零售的中间环节。批发就是把图书从生产环节转移到销售环节,是发货

部门把图书调拨给零售书店的业务环节。图书批发形式 主要形式有:

①批销。是按批发价格向图书经销户批发图书并结算货款,不接受经销户退货。②经销包退。即批销给经销户的图书除破损外,可以退货。③代销。把图书委托给经销户销售,给予一定的折扣作代 销手续费,存书由批发店负担。批发折扣

是批发店给销售店的图书按原定价扣除的百分比。常说的“七五折、八二折”即批发店分别向销售店按发货总码洋的75%或82%结算贷款。图书储运

指图书商品在流通领域内的业务环节,即图书商品储存与运输的简称,又称物流。只有物流的稳定运行,才能使图书经济、合理地从生产领域流向消费领域。收货业务

又称入库业务。有两种类型,一是发货店的收货,即由印刷厂或出版社直接送书到发货店的储运部门;一是销售店的收货,即由发货店或出版社通过运输部门将图书运到销售店所在地的车站、码头、邮局,由销售店就近提取入库。发货业务

又称图书出库。它是发货人员按照图书出库凭证,组织审单、配书、核件、包装、标记、交运等一系列业务活动的总称。配送中心

是连锁中心店所属的专为各连锁网点采购、进货、存储、分配和发送商品的业务部门。连锁网点所经营的各类商品原则上统一由这一部门分配发送。运输费用

指图书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货币表现。具体分为运费、杂费、中转手续费等。其中杂费包括图书包件保管费、装卸费、搬运费。直接运输的可以省掉中转手续费的支出。

09年图书发行趋势

面对新兴媒体的步步逼近,图书出版和发行作为图书业的两只臂膀,它们之间的合作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图书业的未来

每年年初,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发行商都要云集北京,而北京书市也要照例拉开一年一度全国图书总销售的大幕。2007年的北京书市近在眼前,各地书商或许正在为新品的制作做最后的冲刺,但他们心中大概都在暗中盘算:吃完了今年的大餐,明年、后年怎么办?

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图书这一往日的纸媒“名角”渐渐被冷落,当互联网日益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一页一页地阅读渐渐成为往事,而浏览网页却成了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除了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还是学生书包中必不可少的“宠儿”,读书已经成为一种近乎“奢侈”的生活方式。

图书业外临严酷的市场环境,而内部的体制改革也已是离弦之箭。早在2003年6月,全国新闻出版改革试点就正式启动,35个宣传文化单位被作为试点地区和单位,其中出版系统有21家,其中出版集团7家,发行集团6家。2006年3月底,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意味着出版体制的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出版的窘境

“今天的图书出版业就是16世纪的手抄业。”业内人士吴先生深深地道出了对图书出版前景的忧虑,“当印刷机被发明后,手抄品就必然面临衰退的命运。”在新媒体左突右进的时代,图书出版越发感到目前所处的窘境。

如今中国图书出版业不仅面临着行业的景气度下降,更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体制性改革。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达的“改革精神”,除人民出版社以外的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这就是业内流行的“事转企”。

在文化产业领域,图书出版发行市场一向是最大的市场,其收入规模远远超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行业的总收入。随着一些重大改革举措的推进,改革已触及到出版业深层次的矛盾,这使得出版业改革进程一波三折。分析人士认为,出版业的改革远比预想困难。

根据《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出版体制改革的试点时间为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并将于2005年全面推行。但从实际进程看,改革并没能按照这一时间表进行,到2005年10月,试点单位改革尚还没有全面完成。

自改革试点以来,一些大型的出版集团纷纷建立,并试图以企业的身份面对市场,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多数只具有企业的“外壳”,少有企业的真正品性。它们并没有完整的公司制架构,与下属出版社之间的产权关系也不明晰,有的甚至出现了没有董事会,却有董事长的奇特现象。而众多出版社的改革就更加纷繁复杂,似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当改革风暴来临之际,最有信心从容面对的是那些市场化较早,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畅销书制作经验的出版社,例如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它们已经能够从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出版社中能够依靠自身力量维持生存的一股重要力量。

那些与政府部门具有某种天然联系,拥有垄断资源的出版社在短期内也不会受到生存的威胁,比如各省的教育出版社,多年来的教材教辅发行为它们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即使面对教材的市场化改革,它们也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去攻取阵地,占得先机。再如,只要每年的国家司法考试继续进行,法律出版社就能从司法考试教材的发行中淘到一大桶金,并过上安稳舒适的日子。

因此,只有那些习惯了原有体制,又不掌握关键性资源的出版社走向了被淘汰的前线。当同行轰轰烈烈地抢占市场时,它们仍在探索下一步的方向;当它们试图探寻一条路径时,却发现自身的财力、人力根本无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由于先天就没有多少资源优势,一旦起步慢了半拍,其命运就很难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体制改革过程中,管理部门也发现实际情况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些公益性的出版社并不能一刀切地推向市场,比如民族出版、盲文出版、古籍出版等也需要保留公益性的事业性质,否则这几类出版必定会因为市场规模有限而退出,从而导致上述出版物的稀缺。

其实出版体制的改革并非建立出版集团以及出版社“事转企”那么简单,更是整个出版环境的转型,其中之一便是目前实行的书号管理制度。我国的书号管理制度与其他各国相比是非常“另类”的,即新闻出版局对出版社实行书号“配给制”,以此维护图书出版的正常秩序。书号原本不是稀缺性的资源,国外对于书号采取的是登记制,即每本书的书号记录在案,目的是便于查询,到了中国书号却摇身一变成为交易的筹码。为了杜绝少数几家出版社通过买卖书号赚取非法利润,管理部门采取了书号“配给制”的管理办法,而不是严惩违规出版社,结果就是少数人犯规大家一起埋单。然而这一做法却引起了更大规模的买卖书号,本可以正常出版的图书因书号的短缺而遭到拒绝或延迟出版,因为书号的普遍有限供应使得出书更具寻租的空间。

此外,中国出版系统的相对封闭也是改革的障碍之一,缺乏灵活的资本和人才流动机制,使出版系统的改革步伐始终不能与社会同步。虽然民营资本和民间出版人在出版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高,但始终顶着一层面纱,显得遮遮掩掩,而出版体系内的人才多数都是在一家出版社一呆“三十年”,缺少合理流动的机会,即使怀有一些新理念、新设想,也因此成为“放错地方的垃圾”。

与此同时,新媒体发展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传统出版产业的技术进步、资金流动都大大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巨额的社会资本也在积极地向新兴媒体集中,并向其置入了灵活的体制,从而加速了新兴媒体的发展和壮大。与之相比,传统的纸媒出版业就显得反应滞后,一方面是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却是流量资本的缺乏。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从长期看,出版领域流失的不仅是市场,还有资本、人才和未来的希望。

发行的变异

我国图书业的发行业务基本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分为“主渠道”——新华书店;“二渠道”——各类民营书店;出版社旗下的社办发行。

在图书销售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之前,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中国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尚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依靠这两把“宝剑”,新华书店在市场上无坚不摧。然而,随着中国兑现入世承诺,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新华书店赖以生存的政策优势正在丧失。

1987年后,新华书店开始“分家”,总店开始把各地的新华书店的管理权移交给当地的新闻出版局,归国家新闻出版署管理,总店和各地的新华书店仅仅保持了名称上的一致,彼此已经完全独立经营,并在业务上形成了平等竞争的局面。至此,实质上已无利益关系的总店和各地分店各自开始了探寻新生之路。

2002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股份制改造的若干意见》后,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得以进一步推进。2003年9月,新华书店总店与中国出版集团所属的另两家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国家邮政局所属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邮邮购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成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由中国出版集团控股。董事长杨牧之表示,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全国性、具有市场主导作用、国际知名的发行集团。不过,全国连锁网络近200家中不到10%的直营率,足以显示新华书店总店在渠道上的弱势。

脱离了与总店的行政隶属关系,地方新华书店似乎可以当家作主,但长期以来并无实战经验的地方新华书店突然要自己走路,习惯了“销售渠道”身份,冗员众多,面对市场的困惑,地方新华书店的“独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各省又纷纷组建新华书店集团,希望称霸当地的图书销售,而浙江、江苏、辽宁、四川、福建和上海六省市的新华发行集团则被列为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全国试点。不过,这一改革的后果是一方面整合了各省的新华书店资源,另一方面使得诸侯割据的局面更加显著。

相对于新华书店这一“主渠道”而言,民营书店通常被称为“二渠道”,而“二渠道”的威力已经让新华书店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一位出版界的朋友告诉笔者,虽然新华书店仍是出版社的重要发行伙伴,但二渠道的能量已经引起了他们足够的重视,每年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二渠道的成交量和在业内的影响却无人小看。英国出版界著名的LOGOS刊物上的一个关于中国出版界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除去教材的发行和销售,二渠道的图书发行销售量同新华书店几乎持平。目前,全国有二三十家经营规模上亿元的民营书业企业,网点也已经有七八万家。当然,外资也不甘落后,希望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图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自1995年贝塔斯曼进入中国成立书友会以来,现已发展了150万会员,2003年底,贝塔斯曼买下21世纪锦绣图书有限公司增资扩股40%股份,成立了首家中外合资连锁书店;2005年5月,贝塔斯曼又与辽宁出版集团合资成立了辽宁贝塔斯曼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其觊觎发行市场的野心不可小视。

与新华书店和二渠道相比,社办发行就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是“三足”中最细的一只。社办发行的初衷是出版社为了激活市场,亲自参与图书销售这一环节,从而避免新华书店独占发行渠道后对出版社的不利局面。然而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社办发行在渠道建设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其规模远远不能与新华书店相比,甚至与后来崛起的二渠道都不能同日而语,多数沦落为出版社的发货部门,无奈地扮演着出版社与主渠道和二渠道之间桥梁的角色,将出版社的出书信息向发行商及时传递,同时也向出版社反馈图书的销售状态。

有业内人士指出,社办发行的出路在于市场性联合,即在各省出版集团的调配下,旗下出版社的社办发行根据自愿原则自主联合,组成区域性的发行集团,在与出版社积极沟通出版信息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发行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谈判筹码,增强在市场中的主导权。如果不改变现实中的社办发行单打独斗的状况,它们的生存状况必定是继续恶化。

上游和下游的博弈

“图书业的发展,需要出版和发行两条腿走路。”一位资深出版人如此感叹。然而,出版和发行作为图书产业链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相处得并不融洽。

综观目前的图书出版发行体系,本应在图书市场中达到共赢局面的出版和发行,却在社店关系多年来互不相让的利益“博弈”中陷入了“囚徒困境”。从根本上看,只有图书市场规模越做越大,双方才能真正实现更大的利益,而不是依靠互相争夺、倾轧,依靠吞噬对方的利润来维持自己的发展。但事实上却是体系内信用平衡机制的缺失,导致了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日益加重,图书发行效率无法提高。

作为主渠道,新华书店的连锁运动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连锁的目的是拓宽图书销售网络,但另一方面也是增加向出版社讨价还价的筹码,例如更大的折扣和更长的回款周期。然而,众多省级新华书店仅仅在形式上完成了连锁店面的建设,却忽视了连锁的核心,即标准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体系,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需求信息失真,这不仅不能有效降低库存和退货,反而导致退货风险加大,回款周期拉长的局面,而最终为此埋单的是下游出版社。可见,连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下游威胁上游的工具。作为二渠道的民营书店也让出版社怨声载道,卷起书款关门逃走,拉下脸来拒不回款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对于处于弱势的上游部门出版社,它们能怎么办呢?

“不发货等死,发货找死;不赊账等死,赊账找死;不退货等死,退货找死”就是一位社办发行人员的由衷苦恼。上世纪90年代,由于新华书店的库存猛增,导致最终将图书销售由原来的包销制改为经销包退制,将图书库存的风险完全转嫁给出版社,而这一规则逐渐演变为行业规则,导致出版社的风险陡增。目前,社办发行急需一套发行渠道的信用体系作为铺货依据,以达到理性发货、有效回款的目的,否则发货与退货、销售与回款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出版社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套相对客观、具有公信力的渠道信用体系,将具体的渠道商信用分成三六九等,不仅能够督促渠道商规范运作,将信用差的渠道商淘汰出市场,更为出版社的发货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对信用度高的渠道商加大发货量,对信用差的渠道商采取断货措施,而不是畏首畏尾地无的放矢。如此一来,便可大大提高图书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了出版社的回款风险,对高质量的发行商也是一个福音。无论如何,图书出版与发行其实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有共同合作挣脱绳索的羁绊,才有更自由广阔的天空。

第三篇:某新华书店计划第一季度共发行图书122万册

某新华书店计划第一季度共发行图书122万册,其中一月份发行图书32万册二三月份平均每月增长量相同,求二三月份发行图书多少万册?

解 设增长率为X

32×(1+X)+32×(1+X)×(1+X)+32=122

也可以解 设 2月发行X册 那么3月发行 就是122-32-X册

(X-32)÷32=(122-32-X-X)÷X

解出X即可

第四篇:图书发行契约

_________编译馆(甲方)兹以“_________”共_________册。委托_________书局(乙方)发行,双方议定条件如下:

第一条 甲方委托乙方将上列各书独家发行,自订约之日起,为期五年,在发行期内,乙方不得转包或分让与他人发行。

第二条 乙方为取得上列各书的委托发行权,应付给甲方发行酬金,以每千字人民币_________元计算,全书共_________册。字数照满页计,合计_________字,总计人民币_________元,于订约时一次付清。

第三条 甲方于本契约签订时,应即全部将书稿点交乙方。

第四条 甲方保证上列书稿的内容无侵犯他人著作权以及违反现行法规和情事。

第五条 上列书稿,乙方应于接受书稿之日起,在六个月内全部发行,逾期甲方可另委请其他书商印行,并将乙方已交的发行酬金全部没收于终了时缴归国库,乙方不得提出异议。

第六条 本书封面应加“主编者:_________编译馆”字样,版权页上应载明“著(译)权所有人_________编译馆”及著(译)者的姓名,如系大学用书封面及脊顶须印“_________编大学用书”的字样。

第七条 上列之书在排印期中,乙方应照甲方所定规格(包括版式、用纸、字体等)排印。乙方并应负责初校及二校,且应将三校及精校排样,连同封面、封底及骑缝页送交甲方校正签字后,始行上机印刷。

第八条 上列之书的单页售价,如以24开本计算,不得超过人民币_________元。其他开本的售价,按比例计算。

第九条 上列之书出版后,如有读者对于内容提出疑问,由甲方负责答复。

第十条 上列之书出版后,乙方应赠送甲方样书_________册,以备考查,甲方应向乙方以定价七折购买每种_________本,分赠国内外有关单位参考。

第十一条 上列之书在委托发行期间,甲方认为有修正的必要时,可予以修正,乙方不得拒绝,修订费用由甲方负担,乙方则须赠送甲方修订样版书20册备用。

第十二条 本契约期满,经双方同意可续订新约,如有一方不愿续约,应于期满前三个月通知对方。

第十三条 本契约各条,双方均应遵守,如有一方违约,他方不得宣布本契约终止,违约的一方应负对方一切损失的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 本契约一式三份,经双方签章后各执一份为凭,另一份由甲方转送主管理体制部门报备。

订约人

甲方(盖章):_________编译馆乙方(盖章):_________书局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五篇:新华书店发展现状

注:2003.9报道

9月2日,当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得知有关上海新华书店的消息后,随即向有关各方求证。

最早透露消息的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管理处处长孙一兵对此一口否认;上海新闻出版局发行处的工作人员更是拒绝发表言论;复星信息产业公司办公室徐小姐告诉记者,根本不是像媒体所披露的“正在接洽”,复星只是在做基础调研,她同时表示复星调研的对象不止上海新华书店一家。

多次碰壁之后,记者从上海新华书店媒介处的汪经理处得到的答案是“上海新华书店的确正在寻找合作对象,目前已在清产核资阶段,复星是其中正在接洽的一家。”

据悉,2000年6月,以上海新华书店为核心资产,组合上海全部国有图书发行单位和部门资产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暨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成立,但今天仍称上海新华书店。该公司总资产达12亿元,年销售总收入超过20亿元,并拥有176个直辖网点及仓储、广告、媒体、策划、速递等专业公司。2002年,上海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又新增经营网点142家,新增营业面积1.7万平方米。在网点拓展的同时,发行集团的国有资产也逐步升值,几年前购置的网点如按现在市场价计算,资产总值已成倍增长。对于集团的发展方向,2003年6月12日,在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三周年座谈会上,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哈九如说,要全力推进集团向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转变进程。看来,上海新华书店是否能牵手复星集团虽不能确定,但进行股份制改造、结盟实力资本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这一点也是业界专家的共识,9月3日,发行、零售市场的民营企业中的“老大”——席殊书屋的董事长、总裁席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华书店作为老的国企缺陷日显,目前已受到民营企业等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按WTO规则2004年12月外资进入这一市场后,企业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引进民营或其他具有雄厚实力的先进资本及科学经营模式。

接受采访的上海新闻出版局发行处的工作人员虽没有证实复星集团结盟上海新华书店,但表示随着新规出台,民营企业进入新华书店已不存在政策障碍。孙一兵也向记者表示,按WTO的相关规定,外资和合资企业要申请出版物国内批发权,必须等到2004年12月,新政策实际上给了民营资本一个“先行一步”的机会,上海将积极推进出版发行产业股份多元化的改造,以增强上海出版发行产业的竞争力。

变革酝酿已久

“其实变革酝酿已久。”谈及新华书店现状,席殊说,虽说在全国书刊的发行、销售市场,新华书店在4000多亿元的销售额中仍占70%左右的份额,但多年来新华书店一直实行各省直辖市单店采购、单店核算的模式,这种零散的采购方式很难产生规模效应。随着民营企业的介入,新华书店的销售份额已由之前的90%逐渐在减少。随着书、报、刊零售、批发业的放开,新华书店的政策优势将不复存在,外资和更多的民间书店已蓄势待发。迫于压力,很多省市的新华书店在近两年内已逐渐开始变革,变革的模式主要是向集团化、连锁经营发展。

据悉,除上海外,国内许多省市的新华书店已向“连锁经营”+“集团化”迈进。

北京市新华书店今年的计划:除直营连锁外,吸纳社会书店、北京周边地区书店和外埠书店加盟连锁,使连锁店总数超过100家;天津新华书店开始着手“打破单店经营,实行连锁制”;湖北省图书发行集团的目标是向企业化集团转变;福建省新华书店今年要在新一轮教材发行招标中团结合作、一致对外,争取新一轮教材发行权,保住“生命线”;江苏省新华书店要搞好三项改革是体制、连锁经营和内部机制;四川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将以“文轩”和“时代新华”为连锁品牌,把基层新华书店改制与连锁整合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出版物连锁营销网络建设。

“连锁经营、集团化,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改变,要想谋求实质性的发展,还需在经营体制上进行转变和资金上充实。”席殊说。

资本的力量

哈九如在分析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连锁的现状与发展曾指出,资金短缺制约了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进一步推行连锁经营必须首先解决的瓶颈问题。另外,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拟在保证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出让股权、吸收各种社会资本,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此前湖南出版集团曾试图借壳丹东化纤上市,总经理朱建纲说,上市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是通过融资达到迅速壮大的目的;其二是通过上市提升出版集团的形象,使文化产业的“产业化”特征更鲜明;三是上市公司的公众参与度较强,可以培养潜在的消费者,扩大市场。

目前复星集团的净资产已超过30亿元、总资产超过50亿元。继复星实业成功上市后,复星集团先后收购参股了羚锐股份、友谊股份、天药股份、豫园商城这四家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巨田证券高级分析师吴浩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复星集团资本雄厚,而且极资本运作经验,目前正在极力吸收优质资产谋求多元化发展。

席殊说,书刊的发行和销售是朝阳行业,新华书店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盈利稳定而且没有不良资产,这对于复星集团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由于其资产庞大,最可能的合作方式是合资成立新公司,上海新华书店以资产入股,复星投入一定运作资金,最终使得上海新华书店部分资本实现上市的目的。

事实上,在复星集团名下已有多家报刊发行销售公司:上海复星书刊发行有限公司、北京每日报刊发行有限公司、上海久远出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地铁书刊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译报出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汽车杂志社有限公司、上海微型计算机周刊有限公司和文汇出版服务有限公司等。

下载浅谈新华书店一般图书发行的现状与对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华书店一般图书发行的现状与对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精选五篇)

    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 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张红光同志 赴柘考察会议纪要 七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时省发行集团副书记,纪检书记张红光、市店发行公司梁玲玲总经理,主抓财务工作......

    新华书店图书发运工作办法

    【发布单位】文化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4-04-01 【生效日期】1984-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新华书店图书发运工作......

    新华书店滞销图书处理办法

    新华书店滞销图书处理办法[失效]*注:本篇法规已被《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1号-废止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发布日期:2003年8月26日实施日期:2003年8月26日)废止各地新华书店在图书......

    对福建省图书发行改革的思考(合集5篇)

    ‚‘纪念福建出版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 对我省图书发行改革的思考 周玲升 自1978年开始,中央政府倡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探索和实践。开放催动改革,改革促进发......

    新华书店图书仓库管理员感想:与梦想一起飞

    都怀着一个梦想,梦想是我们的希望,它引领我们奋发进取,踏平坎坷,品位成功。新华书店图书仓库是书店对图书进、销、存等业务活动的组织、控制、调节,它是保证图书销售技术手段和措......

    2011年度教材、文教图书发行工作总结

    2011年度教材、文教书发行工作总结近一年来,在省店的正确领导下,教育行政部门及书店经理室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全年教材文教书发行工作,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2011年春......

    2007年度教材、文教图书发行工作总结

    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2007年度教材、文教图书发行工作总结一年来,在省店教材科、文教科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桐乡市新华书店圆满完成了一年两期教材发行工......

    图书发行代理合同(一)

    图书发行代理合同(一) 甲方(著作权人):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