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家解读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
专家解读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
昨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群团组织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展开。同时,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XX-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改革要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创新,在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会议强调,《建议》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轴,同时也是一个通篇贯穿改革精神的文件,包含着大量改革部署,是改革和发展的“双重奏”。对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要纳入改革台账,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推动落实。要统筹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
要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深化改革,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
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坚持把握开放主动和维护国家安全,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重点在提高货物贸易开放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放宽投资准入、推进规则谈判、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规制合作、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
促进沿海地区优化转型,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加工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逐步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要加快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市县下移,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实现机构综合设置,统筹解决好机构性质、执法人员身份编制等问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制度,特别是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真正做到依法、规范、文明执法。要坚持试点先行,分类分层推进。
优先选择若干基础条件较好、专业特色突出的机构进行试点,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要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规范决策研究、成果转化、考核评估、经费投入等工作,选好配强首席专家,建好专业研究团队,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
当前群团组织设定的改革目标与方向具有很强针对性,但考虑到我国群团组织数量多,涉及范围广,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因此中央率先选定全国总工会、沪渝两地试点。待试点成熟后,将在更多群团组织、更广范围展开。
这些自贸区应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预计现有的4个自贸区可能还不够形成完整的支点,未来在云南、西藏、北部湾等方面有更多开放举措,整体而言可以构筑起新的格局。
即使同为自贸区,内陆与沿海自贸区的定位也大不相同,内陆自贸区侧重于承东启西、承接沿海经济产业带转移的作用,而并非像沿海自贸区一样定位于参与国外经济的竞争与合作。
此次群团组织改革一大方向就是向基层倾斜,相关群团机构内部编制与内设机构也会相应调整。其实,中央对群团组织改革此前已经透露出一些线索。7月6日-7日中央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要积极联系和引导相关社会组织。要更多把普通群众中的优秀人物纳入组织,明显提高基层一线人员比例。
7月20日,共青团中央传达学习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时,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对于共青团如何改革,提三点要求:加强思想教育。要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植入共青团的精神基因,形成自觉、形成风气,成为每一名团干部思考和谋划工作的逻辑起点。要充分认识到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对共青团既是作风要求更是本职回归,必须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在行动上真正落实与青年特别是普通青年的紧密联系。做好制度安排,通过具体、实在的制度安排,倒逼团的领导机关干部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进基层、融入青年。强化考核管理,强化激励约束,对于真正走到青年中去、和青年打成一片的团干部给予有效激励,对于“人在心不在”“到了基层待不住”的团干部形成有效约束。
7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对群团工作提出集体要求。《意见》提到,群团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问题突出,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新兴群体中的影响力亟待增强;有的群团组织工作和活动方式单一,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存在机关化、脱离群众等问题。
昨日,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团说,当前群团组织设定的改革目标与方向具有很强针对性,但考虑到我国群团组织数量多,涉及范围广,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因此中央率先选定全国总工会、沪渝两地试点。待试点成熟后,将在更多群团组织、更广范围展开。
第二篇: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
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
11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群团改革试点方案中,以沪渝群团为改革试点。群团指的是什么?简单说,是由中国共产党组建的,比如你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青年团、妇联、工会、残联、文联等都叫做群团组织。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9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
会议指出,推进党的群团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强化问题意识、改革意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群团组织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深化改革,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
试点部门和地方要加强统筹协调,针对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答:简单说,是由中国共产党组建的,比如你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青年团、妇联、工会、残联、文联等都叫做群团组织。
答: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资源向基层倾斜。也就是说,未来这些群团组织的工作从根本上要求更加接近群众,为党分忧,为民谋利。
第三篇:上海群团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上海群团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9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过程中,要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增强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改革行动能力,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依靠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XX-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会议指出:推进党的群团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强化问题意识、改革意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群团组织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深化改革,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试点部门和地方要加强统筹协调,针对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会议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坚持把握开放主动和维护国家安全,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要把握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全面参与和重点突破、科学评估和防控风险等重大关系,重点在提高货物贸易开放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放宽投资准入、推进规则谈判、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规制合作、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
会议指出: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坚持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保持加工贸易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业链分工合作,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沿海地区优化转型,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加工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逐步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会议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要坚持借鉴国际经验和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化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和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加强普惠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要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会议指出: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要加快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市县下移,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实现机构综合设置,统筹解决好机构性质、执法人员身份编制等问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制度,特别是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真正做到依法、规范、文明执法。要坚持试点先行,分类分层推进。
会议强调: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先选择若干基础条件较好、专业特色突出的机构进行试点,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要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规范决策研究、成果转化、考核评估、经费投入等工作,选好配强首席专家,建好专业研究团队,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
会议指出: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改革要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创新,在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会议强调:《建议》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轴,同时也是一个通篇贯穿改革精神的文件,包含着大量改革部署,是改革和发展的“双重奏”。对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要纳入改革台账,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推动落实。要统筹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上海市、重庆市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第四篇: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前瞻
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前瞻
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中央深改办”)于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上海市开展地方群团改革试点。这意味着上海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改革将在全国先迈一步。
7月30日、31日连续两天,上海工会集中开办学习班,学习、研究、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要求,上海要深入调研、集思广益,集合实际,在2个月内制定出改革方案报中央审议批准后实施。试点争取在一年内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消息,7月30日上午,上海工会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学习班上,市委副书记应勇出席并就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开展地方群团改革创新工作进行了动员。团市委、市妇联党组班子成员也参加了学习班开班式。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上海市开展地方群团改革试点。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近期要组织力量深入调研,抓紧形成改革方案。地方群团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实质要义,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
来,推进群团改革创新,根本是要认清新形势下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的重要使命、重大意义,把握群团工作的政治标准、根本要求、基本特征;核心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关键是解决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和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重点是在在改革组织设置、管理模式、工作方式和干部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工会洪浩主席就上海各级各类工会组织中存在的“四化”问题指出,特别是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客观存在、较为突出,群众观念不强,群众立场不明确,维权工作力度不够,工会组织的亲和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有所下降,职工群众与工会渐行渐远。由于机关工会干部大多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从基层遴选的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少,接地气不够。
下移,着力解决基层工会实际问题。关键是要减少中间环节,不搞叠床架屋,实现扁平化管理,实现精兵简政。
工会组织特点的干部管理方式。增加兼职比例;从各行各业挑选优秀同志来做工会工作;长期保留一批精干的专职干部,人数不一定多,但一定是专业化职业化的精兵强将。
“重精英轻草根”的倾向。一方面,在工会组织的常委、委员、代表以及机关工作人员的安排上,要明显提高基层一线人员比例。另一方面,工会开展的评先评选要更多向一线职工倾斜。
方式方法。工会要努力克服自弹自唱、自娱自乐、隔空喊话、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
排上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完善。要按照职工的“生物钟”来安排和开展工作,让职工“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改革中继续做好该做的事,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9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过程中,要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增强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改革行动能力,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依靠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XX-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会议指出,推进党的群团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强化问题意识、改革意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群团组织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深化改革,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试点部门和地方要加强统筹协调,针对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会议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坚持把握开放主动和维护国家安全,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要把握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全面参与和重点突破、科学评估和防控风险等重大关系,重点在提高货物贸易开放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放宽投资准入、推进规则谈判、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规制合作、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
会议指出,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坚持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保持加工贸易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业链分工合作,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沿海地区优化转型,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加工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逐步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会议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要坚持借鉴国际经验和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化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和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加强普惠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要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会议指出,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要加快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市县下移,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实现机构综合设置,统筹解决好机构性质、执法人员身份编制等问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制度,特别是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真正做到依法、规范、文明执法。要坚持试点先行,分类分层推进。
会议强调,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先选择若干基础条件较好、专业特色突出的机构进行试点,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要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规范决策研究、成果转化、考核评估、经费投入等工作,选好配强首席专家,建好专业研究团队,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
会议指出,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改革要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创新,在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会议强调,《建议》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轴,同时也是一个通篇贯穿改革精神的文件,包含着大量改革部署,是改革和发展的“双重奏”。对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要纳入改革台账,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推动落实。要统筹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上海市、重庆市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第五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范文]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
充分认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之一
11月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在全总开展中央群团机关改革试点,是党中央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总和各级工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勇于探索、全面创新。
推进全总改革试点,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群团改革的重要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群团和工会改革创新。今年1月,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强调改革创新是群团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要不断推进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7月6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群团组织改革创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在群团组织中深入推动思想教育、问题整改、体制创新,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改进 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7月下旬,党中央决定在全国总工会开展中央群团机关改革试点。这是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交给全总的一项政治任务。
推进全总改革试点,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先进性是推进群团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全总改革试点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明确提出了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和“三统一”的基本特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让党的领导通过工会组织具体而深入地落实到职工群众中去;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并不断充实其内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自觉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工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增强工会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更多关注、关心、关爱普通职工群众,大力健全工会组织特别是基层工会组织,建立健全联系职工群众的长效机制,增进与职工群众的感情,把服务职工群众、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旗帜牢牢掌握在手中,按照职工群众需求开展工作,提供精准对路的服务,使广大职工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推进全总改革试点,是激发工会组织活力、推进工会工作全面创新的强大动力。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0多年来,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坚定地跟党走,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工人运动始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跟时代步伐,走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前列。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更成为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的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总作为 中央群团机关改革的试点,率先改革,取得经验,这对于推进工会工作全面创新、开创工运事业新局面,是一个重大机遇。
推进全总改革试点,是工会解决自身突出问题,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全总和各级工会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和建设,工会组织的作用和活力不断增强。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工会组织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工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广泛性和代表性不够,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组织覆盖不到、覆盖不全等,与党的要求和职工群众期待还有差距。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要靠改革。全总改革试点,坚持问题导向、职工需求导向,采取有力改革举措,改进工会领导机构人员构成和全总机构设置,创新职工建功立业的载体和方式,完善维护职工权益制度和机制,着力做强基层夯实基础,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创建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全总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等,将有利于进一步形成眼睛向下、面向基层、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格局,防止和克服脱离职工群众现象,把工会工作深深植根于广大职工群众中间,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和职工群众需要。(龚惠文)
准确把握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之二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事关工会工作全局和工运事业长远发展。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必须准确把握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
深刻理解全总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全总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重要部署,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和“三统一”的基本特征,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站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牢牢把握工运时代主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勇于责任担当、勇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新,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动员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把握这一指导思想,要从三个方面加深认识: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会改革创新,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工会等群团组织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党中 央专门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推动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增强活力。这些重要指示精神为工会改革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明确了“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和“三统一”的基本特征,是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基本遵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落实到工会工作,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要通过有针对性地改革,更好地贯彻和体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职工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这个根本原则,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强化工会组织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作用,强化工会工作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意识、能力和效果。三是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工会改革必须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要围绕工运时代主题,把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把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在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
准确把握全总改革试点的目标要求。全总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和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强化问题意识、改革意识,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改革全总机关的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解决脱离职工群众的突出问题,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全总机关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带动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作用,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切实承担起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这一目标要求,一是体现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工会组织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中国工会最鲜明的特征,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方向,也是工会改革的方向。要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贯穿全总改革试点全过程,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更紧密地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更有力地推动党的决策部署在工会组织落地生根,这是工会组织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衡量改革成效最重要的标准。二是体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解决突出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革,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担当、破解难题的能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顽疾开刀,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职工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不断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体现了全总机关承担的重要责任。全总机关在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 新、更好地履行党赋予工会组织职责方面,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要适应基层和职工需要,改革和改进全总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从广大职工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制约工会组织发挥作用最突出的问题改起,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切实通过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牢牢坚持全总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全总改革必须把握坚持正确方向、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开拓创新的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把党的领导、党的意志和主张、党对职工群众的关怀落实到工会工作中。这是顺利推进改革试点的根本保证。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就是要紧扣服务职工群众这一永恒主题,针对工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广泛性、代表性不够,机关机构设置不够合理,活动方式存在自我循环、封闭运行现象,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制度不够完善,资源向基层倾斜不够,一些干部维权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采取有力改革举措,明确重点、突破难点,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坚持立行立改,切实解决问题。这是改革试点成功与否的关键。三是着力开拓创新,就是要把工会工作的发展基点放在创新这个力量源泉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共识、集思广益,提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8 突破性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制约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劲动力。(龚惠文)
有效整合精简机关机构优化强化工作职能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之三
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群团组织要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要牢牢掌握维护群众权益大旗,下大气力开展网上工作,加大做农民工工作力度,联系和引导相关社会组织。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强化职能作用、改进机构编制设置,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提出的改革措施中,第一条就是改进工会领导机构人员构成和全总机构设置。这是贯彻党中央关于群团组织改革创新的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回应职工群众期待的重要举措。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变化,全总的任务、职能及其机构设置、工作方式等也相应地调整和变化。随着形势发展变化,职工队伍特别是农民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快速兴起,网络对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日益深入,劳动关系矛盾复杂多发,工会工作对象不断扩大、工作领域不断 拓宽、工作内容不断增加,这就对工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总必须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勇于改革创新,整合精简机构、优化强化职能。
全总在改革试点中对机构编制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的基本原则,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积极稳妥推进,既适应工作需要,又体现改革力度,既强调必要性,又注重科学性;二是面向基层,强化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职能,把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进一步做强基层、夯实基础;三是聚焦主责,机构设置的调整注重职能整合优化,提质增效,强化工作执行力;四是依法合规,认真落实“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
通过整合机构、优化职能,进一步形成面向基层、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格局,有利于聚焦工会法定职责、强化维权服务职能,突出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工作;有利于强化指导职工群众参与经济建设、劳动竞赛和安全生产等职能,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劳动创造和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会工作,推进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有利于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和职工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的趋势,统筹推动工会网上工作;有利于应对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等新情况,强化联系和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职能,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有 10 利于推动全总直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发展,增强服务基层和职工的能力。
目前县级工会和乡镇(街道)工会存在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等现象,基层工会活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更好地使工会的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全总坚持重心下移,在人员编制上“减上补下”,精简一部分编制,充实到若干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为省市级工会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作出示范,带动省级、市级地方工会实行编制“减上补下”。同时,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县一级整体编制调整,充实工会组织;指导县以下工会组织通过争取公益性岗位、增加兼职比例、实行岗位人员流动等多种途径,逐步解决县级工会和乡镇(街道)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
机构编制调整是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耐心细致、有理有情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试点全过程。切实做好职能划转、人员定岗和工作交接等工作,精心操作、平稳过渡,井然有序、无缝对接,确保新的机构尽快有序运转起来,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指导服务基层的功能,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龚惠文)创新职工建功立业的载体和平台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之四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提出“创新职工建功立业的载体和平台”,明确了创新的着力点。这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部署、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绘就宏伟蓝图,为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指明前进方向,是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会明确提出,要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符合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对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先进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推进全总改革试点、促进工运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创新职工建功立业的载体和平台,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做优做强工会工作品牌、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这些年来,工会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形成了劳动竞赛、工人先锋号等一批有影响的载体和品牌。牢牢把握我国工运事业的时代主题并不断充实其内涵,需要把这些品牌做强,使其形成机制、坚持标准、更加规范,吸引更多职工参加,扩大社会影响,发挥更大作用。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围绕“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开展劳动竞赛,深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建设,开发区、自贸区建设等示范性劳动竞赛。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组织动员职工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强劳动竞赛机制建设。健全各级劳动竞赛委员会,完善劳动竞赛绩效评估机制。创新劳动竞赛形式和载体,提高职工特别是非公企业职工参与率和受益度。深化职工职业技能比赛,根据国家构建产业新体系要求设置工种,扩大比赛效应。
打造更多更优职工建功立业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把五一劳动奖、大国工匠、工人先锋号等活动进一步做强做大,成为工会更有影响的全国性品牌。支持和鼓励各级工会根据实际,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先进操作法评选等活动,努力创造更多新品牌。
二是着力改善劳动模范评选宣传和管理服务。改进劳模培养选树和评选工作。注重通过劳动竞赛发现、培养、评选和使用劳模,提高一线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劳模中的比例,让普通职工参与劳模评选过程,推动社会参与劳模评选。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创新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形式多样的宣传平台,综合运用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等,讲好劳模故事和劳动故事,引导广大职工学习劳模、争当劳模。推动提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一线劳模的比例,从劳模中选拔专兼职工会干部。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密切与劳模的联系,倾听劳模呼声、反映劳模诉求,做到动态化管理、精细化服务。
三是着力拓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工会组织的重要战略任务。
加强技术工人培训工作。整合工会职工教育和技能培训资源,建立全总金蓝领职工技能培训示范点。注重发挥职工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作用,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增强职工创新活动补助资金的实效。促进完善技术工人的培养、使用、培训、激励机制,拓宽技术工人职业发展渠道。
四是着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推动职工读书活动进基层、到班组,打造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
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聚焦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引导职工。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龚惠文)
完善维权服务制度机制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之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将完善维护职工权益制度和机制作为重要措施进行了具体安排,提出要突出维护职工基本权益、健全职工协商民主机制、构 建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体系、提升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工作、强化工会资产服务职工功能、探索建立工会服务职工满意度评价制度。各级工会要深入研究解决新常态下职工权益实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服务意识,把政策帮扶、制度保障和普惠性服务相结合,完善制度机制,提高维权能力,促进广大职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共享成果。
一是健全“制度保障”,把工会维权工作纳入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拓宽有序参与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度机制。将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作为源头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的重点,在户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险顶层设计中及时反映和引导职工诉求。积极拓展参与途径和方式,推动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运用人大政协提案议案、部际联席会议等机制平台,主动争取加入相关领导机构、协调机构,参与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完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深化工资集体协商,积极开展区域(行业)集体协商,推广制定行业劳动定额标准经验,建立欠薪报告制度,着力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益。健全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职 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制度,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由工业园区向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扩展,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加强监督检查。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社会性管理监督机构,主动参与各级人大执法检查、政府部门劳动行政监察、政协视察活动。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和职工法律援助制度,督促企业增强守法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引导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增强法治观念、提高维权能力。
二是落实“政策帮扶”,构建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体系。工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树立创新发展新理念,以精准帮扶困难职工为主体功能,全方位服务广大职工。
——努力为广大职工提供普惠性服务。大力开展跨区域劳务合作,共享就业信息。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创业服务,积极扶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开办创业项目。推动工会开展的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健康发展。以帮扶(服务)中心为依托,探索“互联网+”服务,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拓展服务功能。
——做实做细工会帮扶服务品牌。积极培育一批示范效应好、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品牌项目,深化送温暖等富有工会特色的服务品牌,做实全国工会创业就业援助月、技 能培训促就业等活动,实现常抓常新。努力将帮扶工作与国家社会救助体系相衔接,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体系。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积极参与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中。
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加强对农民工等特定人群特殊困难帮扶维权服务。工会维权要讲全面,也要讲重点,要积极推动解决农民工、困难职工、民族地区职工等特定人群特殊困难。
——重点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以农民工需求为导向,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工资报酬、社会保险、安全卫生等权益,推广为农民工发放工会服务卡等做法,实现农民工入会数量和服务质量双提升。
——完善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专项帮扶机制。密切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进程中职工权益保障情况,重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工矿区困难职工在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社会保险、生活救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专项帮扶。
——健全工会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工作机制。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结合新疆、西藏及4省藏区实际,创新援疆援藏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做到精准援助,提升工会服务各民族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强化“基层基础”,提升基层工会服务能力。
——完善基层工会维权服务路径,对职业相对稳定的职工,通过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把职工合法权益落到实处;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职工和下岗失业职工,通过街道(社区)工会、楼宇工会提供维权、帮扶等服务,帮助职工解决劳动纠纷。
——增强基层工会帮扶服务能力,重心向基层倾斜,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大型企业帮扶站点建设。(龚惠文)
夯实基层基础
建设“职工之家”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之六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在改革的目标任务中强调,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在改革措施中专门提出“着力做强基层夯实基础”。这是符合中央要求和工会实际、体现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意愿的重要举措。
基层工会处于工会工作的最前沿,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是落实工会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各级工会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紧紧抓住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这个关键环节,把基层工会工作的发展基点放在创新这个力量源泉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做强基层夯实基础。
近年来,各级工会主动适应企业组织形式、职工队伍结构、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延伸工作手臂,拓展服务链条,突出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最广泛地把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对职工的覆盖面有效扩大,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发挥作用奠定了组织基础。但是也要看到,面对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和职工需求带来的新情况,基层工会工作与形势任务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开拓创新,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在改革中做强基层夯实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于扩大基层工会覆盖面,把更多的资源向基层倾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层一线,认真解决基层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使工会组织在基层和职工群众中更好地凝聚人心、联系群众、坚守前哨,成为更加坚强有力的战斗队、工作队。
改革创新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吸收到工会中来。着眼于解决工会组织覆盖不到、覆盖不全的问题,探索以多种形式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努力做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怎么有利于做好工作、就怎么组建工会。尊重职工群众主体地位,动员职工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组建和参加工 会。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在巩固已有的工会组织基础的同时,在各类企事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把新领域新阶层作为组建工会和会员发展的重点,实现对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科技工作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等有效覆盖。聚焦农民工入会工作,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筑项目、物流(快递)业、家庭服务和农业合作组织等5大领域和行业为重点,强化分类指导和服务吸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巩固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会工作。创新组织形式,按照地域相近、行业相同的原则,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组织覆盖。探索和加强自贸区及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工会建设,发挥其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开辟网上申请入会等途径,拓展职工便捷入会渠道,为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行会员实名制管理,建立会员组织关系随劳动关系流动接转的机制,实现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改革创新基层工会制度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水平。把组建工会、创办职工服务中心(站)、建设“职工之家”统一起来,努力把“家”建在职工身边。着眼于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广泛开展“争创模范职工之家、争做职工信赖娘家人”活动,做到组织活 动请职工一起设计,安排任务请职工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职工一起评议。坚持工会经费使用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加大经费向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基层工会倾斜力度,把更多的经费直接用于基层和普通职工群众。
提升工会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的能力,为基层工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按照“绝对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要求,引导基层工会干部争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要依法规范基层工会民主选举,增强工会组织代表性。建立完善“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发展”工作机制,加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纳入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范围。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履职能力。(龚惠文)
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之七
工会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制定了“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的改革措施,对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和工会组织的健全统一,充分发挥工会对劳动关系 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作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是工会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厚植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优势、履行工会维权基本职责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劳动关系发展新情况新变化、源头治理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必须依靠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工会要更好地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工作,必须建设健全统一的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这是由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工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努力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确保了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符合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和谐与职工队伍稳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作出工作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提出建 立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总体上和谐稳定。但应该看到,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凸显和多发,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
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要更加有效地调处劳动关系矛盾,做好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工作。各级工会要在党委领导下,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有效预防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坚持维权维稳相结合,把维权作为维稳的基础,把维稳作为维权的延伸,加强工会维权服务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和企业,妥善处置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职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通过协商协调的方式解决问题;进一步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健全职工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劳动关系矛盾隐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状态。
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要发挥工会组织作为枢纽型组织的作用,加强对有关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提出,群团组织要通过服务来引导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协作协调、互促互 补互融。各级工会要适应社会建设新要求,发挥工会组织作为枢纽型组织的作用,组织和代表职工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的管理,加强对公益类、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总结一些地方工会与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基层组织共同建立社会组织的经验,通过群团组织合作建立的社会组织,增强群众工作合力;在一些关键领域、重要群体,开展培育孵化工会直接领导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试点,促进这类组织的体系和布局合理化;将工会的资源通过项目招标、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实现工会维权工作的社会化。(龚惠文)
创建网上工作平台 释放强大正能量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之八
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下大气力开展网上工作,亮出群团组织的旗帜,发出我们的声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提出:“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把“创建工会网上工作平台”作为改革试点的重点和亮点推出,既 25 是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迫切需要。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大众获取资讯、表达诉求、接受服务的重要平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门户网站及“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凭借其便捷性、个性化,已成为许多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发布信息、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随着我国“网络强国”战略向纵深推进,“互联网+”将带来新一轮产业和社会变革。这个大趋势,将使网络成为工会组织服务职工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阵地。
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网络建设与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探索运用互联网服务职工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促进了工会工作开展。但与线下工作相比,工会的网上工作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不够、新媒体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工会系统网上工作改革,提升网上工作水平,《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分两个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个层面,是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通过完善门户网站、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新媒体、开发实用性强的移动客户端等具体措施,推动网上网下互动融合,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使职工得到工会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另一个层面,是借助网上工作平台,开展网上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全总改革试点把“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作为开展网上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从“根”上解决平台、手段、载体问题。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提升工会办公网络化自动化水平。要结合“十三五”期间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工程,推进实施《全国工会系统信息化工作规划(2014-2018)》,深入开发工会系统各项业务应用,运用网络手段实现工会业务流程再造,使与职工生产生活相关的就业创业、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劳动保护等服务均能够在网上得以实现。
——在组织职工方面,因为有了网络平台和载体,职工入会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流程简单优化;工会组织对职工队伍的构成、分布能了解得更及时、掌握得更全面,统计分析工作、工会组建工作将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工会网络的存在,使职工找到工会组织更容易,表达诉求、寻求帮助的渠道更直接;工会通过网上平台,将更有效地把各级工会的力量组织聚合起来,为维护职工权益提供更及时更有力的支持。
——在服务职工方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对职工的基本情况、各项需求实现信息化管理,工会组织对职工的服务将更加精准,职工会籍接转等 长期困扰工会的难题将迎刃而解;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职工利益需求走势的把握将更加全面,工会组织为职工提供的各项服务,“普惠性”更易实现。
——在宣传引导方面,随着工会网站的加强和工会新媒体的涌现,工会向职工传递信息的速度将迅速提升。实时性、互动性将有利于加快工会与职工之间信息的传播,工会组织、工会干部与广大职工的交流更加密切、更加通畅。各级工会要形成共识、加强领导,强化网上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提高工会干部运用网络尤其是新媒体的能力,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弘扬网上主旋律,释放强大正能量。(龚惠文)
充分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工会事业创新发展
提供政治保证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系列解读之九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提出,要在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充分发挥全总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落实管党治党的责任。这是全总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改革试点顺利成功的政治保证,而且是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设立党组,是我们党从 国情出发创造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2015年6月,党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对党组的性质地位、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制度运行等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突出党组在坚定政治立场、维护政治原则、保证政治方向方面的责任,强化了党组从严治党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全总改革试点,必须充分发挥全总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全总改革试点全过程和工会工作各方面。
发挥全总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是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政治性、确保全总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内在要求。中国工会不仅具有一般工会组织所具有的广泛的群众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先进性。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是工会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中国工会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政治上始终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在思想上以党的理论武装自己,教育职工,发挥“大学校”的作用;在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各级工会建立党的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中国 工会的根本政治原则,是工会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全总改革试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中央交给全总的政治任务,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不仅仅是机构的优化整合,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调整、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的创新。既事关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更事关工会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全总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统一认识和行动,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工会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健全全总党组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重要工作的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生根发芽,落地开花,为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贡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全面把握“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和“三统一”的基本特征,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要求,推进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引导机关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确保各项工作 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制定并落实《全国总工会机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意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把全总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高效型、和谐型机关和真正的“职工之家”。
三是建立与省级党委协调推进工会工作制度。坚持工会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双重领导体制,全总党组主动与省级党委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工会工作遇到的问题。依法依章程加强对下级工会的领导,建立全总定期听取省级工会工作汇报和意见建议的制度,形成各级工会之间协同联动、运转有序的机制。
四是加强和改进工会理论研究工作。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发展变化的实际,建立定期分析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劳动关系变化新特点、职工队伍稳定新情况和国际工会运动新动向的制度,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龚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