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生态文明目标下广西乡村环境教育研究
试论生态文明目标下广西乡村环境教育研究
[论文摘要]广西乡村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许多自然资源被过度利用,激化了人地之间的矛盾;环境教育是解决矛盾的重要途径,面对广西乡村环境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强化乡村环境教育的观念、整合环境教育的力量、优化环境教育的制度等措施,提高环境教育的有效性,以期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关系。
[论文关键词]环境教育 广西乡村 生态文明
一、引言
生态文明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的一种文明形式。广西的p环境教育是树立环境意识的基础、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手段、是贯彻环境、资源法规的有力保证、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关键;学习会通古今与东西的生态思想,是当今人类的选择和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环境教育工作的实施,需要通过密切结合行业来开展,中小学的基础课程的教育工作中开展实施生态环境可持续教育的研究,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也可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在中学化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实施,尤其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通过加强野外教学提升环境教育效率。此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学生要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学在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应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产业发展中如生态旅游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可以说,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保持与国内的环境教育同步。
(二)有环境教育的迫切性
依据当前的广西生态环境分析显示,生态环境潜在脆弱区所占比例为12.65%、轻度脆弱区44.97%、中度脆弱区20.98%、重度脆弱区11.89%、极度脆弱区9.52%;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广西的环境质量已在迅速地下降。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原有的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致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的严峻现实,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是首选途径,迫切需要建立环境教育的机制。
三、广西乡村环境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国家发展的新要求
环境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直接提到“生态”或“环境”字眼的地方达45处,相比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多出27处,相差仅仅5年的时间里对“生态”、“环境”的大幅关注,说明是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现实的深刻反思,是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情感、价值和态度,是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体现了努力建设美丽新农村,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决心。
2.环境法律制度的保障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该区党委、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广西的决定》,明确了生态广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2010年该自治区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共同推进广西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作协议》。2011年该区政府审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倡导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保护和修复广西生态环境。以上提高了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提升了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
(二)挑战
1.实施正规教育的师资落实不到位
宏观上,从1992年后《中国21世纪议程》的推广,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在环境教育学科层面相继得到建设与完善;按照国家的要求,在基础教育的《科学》《地理》课程纳入环境教育的内容。
在广西乡村的小学和初中学校里,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的《地理》等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此外,在高等学校也普遍开设《发展与环境》课程,设立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生专业等,总的来说,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然而,环境教育的师资力量单薄甚至缺失。2011年调查广西乡村的13789所小学、8732个教学点的《科学》教师的配备情况,基础课程中的《科学》课程基本上没有配备科学专业教师;学校对《科学》课程的实施有极大的随意性,可上可不上,任何专业教师都可以上课,上课也是简单的。非专业教师的上课仅凭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研究的传统,让学生去亲近大自然、了解生态,实施传统的社会教育,但是对学生们进行环境平等和社会变革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缺失的。有证据表明,学生们不具备对环境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采取一定行为的能力。从初中的《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的实施来看,2012年,随机对广西30所乡村初中学校《地理》课程的教师配备情况调查,结果统计显示30所学校中有10所初中没有配备地理教师,剩下的20所初中合计仅有38位地理教师;38名地理教师在30所学校合计的教师数2039人中,占1.8%;总学生数25363人与地理教师38人比较,比值为667比1;可见,地理教师辐射力的力单势薄且进行环境教育的不到位。不仅如此,如果地理课堂进行环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搞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兴趣转移到地理学科,还会遭到学校领导及其他科目老师的反对;为此,《科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的效果不佳。具体的表现为学生对现实环境中有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现象好奇心淡薄,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及爱护环境的行为和习惯漠不关心。可见,校内环境教育的有效性低,难以带动非正规教育、校外教育的延伸与发展、难以达到让学生从小就建立人与环境和谐的良好教育,也无法实现通过个体学生以点带面的给学生家庭其他成员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意识的目的。2.社会团体整合的教育力量弱
本来,广西的新闻媒体、企业、NGO、政府、学校、社区、家庭乃至各类
教育场所等社会单元都是非正规环境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和倡导者。然而,针对广西乡村的具体情况,利用自身的优势,实施相关的各类环保会议、环境主题展览、竞赛活动、环保教育培训、专题性环境教育活动等有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少,更谈不上拓展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环境教育引入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来实施。当下乡村的人们还普遍停留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全是为了致富这个目标的认识水平上;乡村农业和生活等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从不处理的现象极为普遍。完全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工具的使用,展开公众参与的环境教育的力量,但是,现实的情况显示,现代交流手段与乡村环境教育的整合度低,只能让乡村的环境越来越糟糕,渐渐丧失了乡村原有的生态优美的优势。
3.制度建设的迟缓导致环境意识不强
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乡村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需要通过教育互动、建立保障支撑作用的环境制度来进行。然而,广西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2006年广西自治区政府才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广西区党委、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广西的决定》才明确了生态广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2010年广西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与《共同推进广西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作协议》。2011年广西区政府才审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从宏观上来看,可以说2006年以前,广西对环境保护的制度层面上的支持意识和实践有较长时期的缺位,也就谈不上环境教育的广泛实施。但是,与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其质量的优劣如果没有全民的关心、参与和身体力行,就难以解决环境问题。环境与人的相关性的自觉表现来源于人的实践性,而人的素质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国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环境教育。
四、应对的措施
(一)强化乡村环境教育的观念
加强环境教育力量系统的建设,通过校内外的教育、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扩大关心和关注的范围来把个人、环境、集体的价值联系起来,建立可持续性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需要、理解以及期望的紧密性,建立一种对环境、对他人和未来的责任感,并把这种责任转化为个人和集体生活的行动的信仰、知识和技能;强化在尊重他人及其文化的同时,达成与理想、环境的合理的平衡,通过识别个人行动与集体行动、外部事件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对环境不确定性做出积极反应与自由的、有益的质疑的能力,努力使乡村的人们养成一种环境整体性的视野,形成一种内化的自觉性的环境教育的观念。
(二)整合环境教育的力量
首先,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整合到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并联合地方政府和乡村共同促进。设立环境协调人员对乡村环境教育从规划到活动实施进行有效性的指导,强化环境教育作为乡村的个人的一种终身学习的目标与任务来执行。其次,强化乡村学校的《科学》和《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在校的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引导,能够从粗浅的了解,到深入体会环境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以及对生存环境的洞察力与理解力,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进而提升学生对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感知力,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即通过学生带动家庭成员、亲友及邻居,认识环境与社会的重要性,促进乡村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再次,复兴那些曾经构成教育体制的基本所固有的、进步的价值观的方法,尽可能的与乡村宗教、祠堂生活有效结合。因为,参与到乡村有世俗标志且象征着积极向上的宗教的社团系统中,其中的权威人物能够抓住足够多的人,能将环境教育实践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最后,利用手机、电视、网络的交流通道,持续性的传播相关乡村环境教育信息,使环境教育的内容被乡村大众内化成为可能。总之,整合社会的力量将富有建设性的环境教育理念及内容传递下去,从而实现环境教育的构想。
(三)优化环境教育的制度
环境教育是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不断进行价值、技术、法律和制度等方面的反思,随时能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持续性联系的各种行动。为此,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尤其是环境教育的制度的建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其特别的重要性。宏观上,从乡村环境教育研究到强调其中的复杂性,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发展了20多年,然而,在环境中的教育和关于环境的教育这两种形式仍占优势,这仅是一种松散型的感觉式的教育模式,缺少实效性。然而,共同的环境责任是制度的要求,建立来源于乡村的核心价值的环境教育制度,那么,社会责任的道德意识、劳动力的期望,就能通过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的各种活动来实现,面对即将到来的“后现代”世界的可能及其所面临的困境而言,将是必不可少的;制度让人们参与以及它所带来的变化,才是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五、结论
环境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能力极为重要;把环境和发展教育作为环境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合乡村实际情况环境教育的开展,可以提升人们的环境意识、道德意识、价值观、态度以及技能,并实现公众对环境决策的有效参与。
第二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近年来,邹平县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从邹平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高效生态农业抓提升、宜居优美环境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抓配套、文明生活习惯抓培育、基层基础工作抓规范”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文明乡村,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具体工作中,一是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增收致富。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做好农村管理工作,全面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下一步,邹平县还将在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
督导组一行对邹平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邹平县在该项工作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围绕全省提出各项任务、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在责任、资金等方面制定详细措施并加以推进和落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督导组希望邹平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发展规划,建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亮点,以此推动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抓好农村基层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职能部门要把工作职责向基层延伸。积极做好偏远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经营化发展工作。同时,要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抓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促进农民传统观念的改变,实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篇:广西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广西生态文明
朱玲 药理学 201320071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广西努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建设美丽广西的大背景下,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完善政策法规,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交流合作,统筹城乡环保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重要论断,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又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新更严的要求,这对于我国按照“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尤其是对于我们广西在争创全国生文明示范区的过程中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人与环境的历史,也是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历史。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主要经历了“天人合一”和“天人分裂”两个阶段,目前正朝着“天人同一”的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在人类的认识理性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和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远古社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基本上是自然的和自发的,是靠人们的习俗、传统和经验来维系的,其显著标志是人类与大自然和平相处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当人类的认识理性发展到足以清楚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阶段和生产力水平比较发达的古代社会,尤其是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近现代社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显著标志是人类统治大自然的“天人分裂”生态伦理观。当人们依靠取得的科技成果去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特别是以高消耗低产出、低吸收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生产方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各种污染问题的产生,不仅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自[1]身的生存与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正是这种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困惑,使人们终于承认必须尊重大自然的内在价值,将保护自然物种的生命和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人类应当遵循的生态行为准则,即新型的更高程度的“天人同一”生态伦理观。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七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大步向小康水平迈进。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可持续的问题,特别是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坚持通过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通过生态人的培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可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二
广西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五位一体战略布局[2],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民族复兴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广西是我国对东南亚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枢纽,江河东流粤港澳,海湾环接东盟国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泛北部湾区域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地区等多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为广西经济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广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了压力和挑战,火电石化冶金有色制浆造纸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对能源资源刚性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矛盾将更加突出;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废旧电子电器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广西地处珠江长江流域中上游区域,且陆海与越南交界,其生态文明建设对整个国家和周边地区的影响重大。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八桂大地山青水秀海碧天蓝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目标提出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富民强桂的重要着力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
广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1、基层干群生态文明意识不够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广西经济发展落后,把握机遇保持较快速度发展是当前第一要务,但经济的发展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还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承载力和环[2]境容量。当前一些基层政府领导和群众环境意识普遍欠缺,仍然保持陈旧落后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重发展轻环保,重当前轻长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超常规增长,对自然资源实行掠夺式开发以为核心的考评标准促使一些基层政府单纯追求的快速增长而不顾及环境的容量和自然生态承载力,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入。
2、环境保护事业环保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财政支持不足
目前广西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体制机制法规标准经济政策还不完备,生态补偿机制激励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还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监管分散不统一,已有法律大都是宏观规定原则,对具体制度的规定不够,操作性不强,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对农村地区的投入远低于城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资金缺口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
3、生产生活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广西两区一带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火电石化冶金有色制浆造纸等资源型产业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3],对能源资源的刚性需求排污强度大加重了环境压力,废弃物未能及时处置,导致一些设区城市空气水受到污染,质量不达标,尤其是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严重的地区,环境治理难度非常大;社会消费转型中城市机动车各种电器数量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废旧电子电器等各类污染问题凸显;一次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满足了人们便捷生活追求,但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大量的垃圾加重了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呈加重趋势,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和薄膜,随地处理生活垃圾排放废水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在生产中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一些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呈扩展趋势,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4、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环保科技落后,监管能力不强
广西环保科技的基础研究关键技研发滞后于经济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弱,科研成果产出率转化率不高;环保产学研结合机制不完善,相关科技人员培养引进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考评机制,环保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监管部门机构不健全,隶属于地方政府,其人财物都受地方政府管理,对工业项目的区域规划立项缺少发言权,不能严格依法监督地方政府的环保行为;环保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导致环境监控预警不及时,环境监察能力和辐射监管能力落后于其他省份;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境监管薄弱; 对企业违法排污的处罚较轻,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守法成本,导致环境污染屡治屡犯。
四
广西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调配合联动的环保工作机制,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环保工作规划实施的定期检查和评估,并与领导政绩考核和干部任用挂钩,逐步建立绿色指标,大力培育生态文化,通过对全自治区干部群众开展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区情教育和生态科普等宣传教育,引导保水护绿节能减废的良好行为习惯,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生活模式;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树立典型,全面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二)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
从基础保障人才三个方面提升新时期生态环境监管能力[4],加强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提高环境统计和信息处理能力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经费保障渠道和机制,加强环境质量监督考核;建立和完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特征污染物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各级相关行政管理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环境保护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提高执法的强制力和威慑力,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处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生态屏障 扩大广西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引进技术和资金;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平台作用,拓宽与东盟农业林业环保旅游科研开发等领域合作;与东盟建立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和科技园区的生态产业合作机制,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完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加强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使江河湖海休养生息,严格保护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备用水源地;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构建生态廊道,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严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决策源头杜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统筹城乡环保,推进生态示范创建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逐步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以城乡清洁工程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区和城乡风貌改造为载体,推进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示范;统筹布局因地制宜,加快乡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严防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快解决农村工矿污染问题推进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建设一批体现广西民族山水人文特色的环境教育基地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提供丰富的生态文化产品。总之,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生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任务非常艰巨,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带领全自治区人民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打造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优势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建美丽广西。
[参考文献]
[ 1 ] 马克思.1 84 4 年经 济学 哲学手 稿 [ M ].北京: 人 民出 版社, 1 985.[2]郭声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J].求是,2010-02-16 [3]朱懿,韩勇,齐先朴广西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思考[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4]路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经济大视野,2010,(9).
第四篇: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一、单选题
1、广西植物种类丰富,居全国(B)A.第五位 B.第三位 C.第四位 D.第一位
2、《“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30)》提出要按照清洁乡村、(B)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持续推进“美丽广西”建设。A.绿色 B.生态 C.富裕 D.优美
3、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B)。A.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B.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 C.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D.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4、到2015年,广西机械制造的机械制造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小于70克标准煤,万元产值取水量小于(B)。A.0.7立方米 B.0.8立方米 C.0.9立方米 D.1.0立方米
5、统筹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应将(D)贯穿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A.保护优先 B.开发优先 C.先开发后保护
D.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方针
6、广西的作物遗传资源总库存量、水稻品种数、野生稻种质资源均居全国(B)A.第三位 B.第一位 C.第二位 D.第四位
7、重点加快朗姆酒项目,联产木糖醇、阿拉伯糖、生物有机肥项目等建设,形成以蔗糖为业为基础,多种产业和产品横向与纵深发展的新型系列化产业集群。(C)A.广西鹿寨循环改造示范园区 B.玉林龙潭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 C.广西农垦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D.北海东园家酒循环经济示范区
8、资源节约,重点是(B)A.节水、节林、节地 B.节水、节地、节能 C.节水、节能、节气 D.节林、节地、节能
9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必须以推动(D)发展为基本途径。
A.生态、环保、发展 B.绿色、生态、环保 C.生态、绿色、低碳 D.绿色、循环、低碳
10、生态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B)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A.高水平B.高效益 C.高利用 D.高循环
11、山口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三最”指的是地表最高、降雨量最少、(D)。A.地表空气湿度最低 B.地表空气湿度最高 C.海水盐度最小 D.海水盐度最大
12、结合《旅游法》宣传贯彻工作,针对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广西旅游部门加大旅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系列旅游市场执法检查,重点整治(B)。A.“重硬件、轻软件”的饭店经营问题
B.“零负团费”经营模式和“挂靠承包”的违法经营问题 C.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违法经营问题 D.欺客宰客行为
13、提升(B)的主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服务广西、联系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门户作用,建成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A.柳州市 B.南宁市 C.桂林市 D.梧州市
14、根据《广西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到2015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C)亿立方米以内。A.203 B.405 C.304 D.509 15梧州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国家(A)A.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B.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基地 C.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基地 D.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基地
16、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十二五”期间广西建 设(B)大规模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A.87.07万公顷 B.1336万亩 C.1306万亩 D.89.02万公顷
17、关于兴安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安排,分为几个阶段?(B)A.五个 B.六个 C.三个 D.四个
18、广西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氮氧化物减排,在全区14个设区城市成立了(D),建立了广西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信息系统。A.淘汰黄标车监管机构 B.淘汰老旧机动车监管机构 C.重型汽油车限行管理机构 D.机动车排污监管机构
19、《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对(B)功能定位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等。A.优先开发区 B.禁止开发区 C.重点开发区 D.限制开发区
20、孔子思想的核心是(D)A.智 B.礼 C.义 D.仁
二、多选题 21(多选题)(2)分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ABCD)A.建成3-5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B.能源产出率达到1.43万元/吨标煤以上 C.工业固体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D.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 22(多选题)(2)分 广西已建立海洋生态监控区有(AC)A.广西北仓河口生态监控区 B.茅岭江生态监控区 C.北海生态监控区 D.大风江口生态监控区
23(多选题)(2)分 通过(ABCD)等措施,广西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碧水畅流、河湖健康、生态优美、人水和谐的目标。A.建设水生态保护工程 B.落实管理制度 C.公众参与 D.优化水资源配置
24(多选题)(2)分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ABD),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A.空间格局 B.生产方式 C.生活方式 D.产业结构
25、(多选题)(2)分 优化广西国土生态空间的主骨架为“两屏四区一走廊”,其中两屏为桂西生态屏障、北部湾沿海生态屏障,四区为(ABCD),一走廊为西江千里绿色走廊。A.桂东北生态功能区 B.十万大山生态保护区 C.桂西南生态功能区 D.桂中生态功能区
26、(多选题)(2)分 以下哪些是兴安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主要任务?ABCD A.旅游监管与质量提升 B.乡村旅游发展项目 C.建设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D.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27、(多选题)(2)分 生态旅游业的产业特征是(ABC)A.动态性 B.综合性 C.可持续性 D.好玩性
28、(多选题)(2)分 广西的生态友好型服务业主要包括(ABCD)A.生态旅游业 B.现代物流业 C.生活服务业 D.新型服务业
29、(多选题)(2)分 增减挂钩项目遵守“(BC)”的原则,严格项目实施监管。A.先使用,后复垦 B.先安置,后拆迁 C.先复垦,后使用 D.先拆迁,后安置
30、(多选题)(2)分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的总体目标是?(ABCD)A.农民生活富裕 B.乡村和谐幸福 C.农村环境优美 D.服务保障有力 31、2014年广西开展了(ACD)等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项目。A.危险化学品污染监测、海洋放射性污染监测 B.钦州湾围填海活动监测 C.突发海洋污染(溢油)事件监测
D.赤潮灾害监测、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监测
32.(多选题)(2)分 根据《广西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根据(ACD)的要求,制定分阶段控制目标,依法提出污染物入河总量限排意见。A、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B、水费 C、水环境保护 D、水质情况
33.(多选题)(2)分北海合浦东园家酒厂产业园的(ABCD)指标优于《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274-2009)指标值。A、物质减量与循环 B、园区管理 C、污染控制 D、经济发展
34.(多选题)(2)分 广西已在制糖、电力、石化、稀土、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各类(ABD)。A、循环型产业链 B、循环型产业园 C、资源大区 D、循环型示范基地 35.(多选题)(2)分
广西大陆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CD)为三角洲型海岸。A、大风江口 B、铁山港 C、南流江口 D、钦江口
三、判断题
36.(判断题)(2)分 广西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将柳州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西部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典型。○正确
37.(判断题)(2)分 以南宁市生物园国家高科技术产业基地、崇左市生物产业园、柳州市生物产业园、桂林市生物产业园为核心,培育九大生物制造体系。○正确
38.(判断题)(2)分近年来,广西在锌治炼渣综合回收技术、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技术、预培铝电解槽“三度寻优”技术、乙烯一氧一醋酸气相合成法(乙烯法)生产乙烯醋酸技术、壳牌煤气化技术、木薯深加工综合废水治理以及沼气回收发电技术、垃圾环保再生煤技术等技术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错误 39.(判断题)(2)分 2013年广西重点保护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和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处于亚健康状态。○错误
40.(判断题)(2)分 加快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一要加强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和生态修复;二要加快污染海域生态恢复和治理。○正确
41、(判断题)(2)分 广西中部地区以农用地整治为主,着力改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规范有序开展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正确
42、(判断题)(2)分近年来,广西在水稻免耕抛秧,玉米免耕栽培和冬季马铃薯免耕栽培等“三免”技术,经济作物避雨栽培,避寒栽培,避晒栽培等“三避”技术没有推行。○错误
43、(判断题)(2)分 农用地膜残留造成的耕地环境污染不属于农业面源污染。○错误
44、(判断题)(2)分 生态广西建设的保障措施主要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健全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创新管理体制,推进民主决策;完善经济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拓展多元化筹资渠道,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公参与;加强合作交流,扩大对外开放。○正确
45、(判断题)(2)分 对于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需从邮轮、游艇、休闲、运动、科考、探险、海钓等滨海、近海、远洋高端旅游产品入手。○正确
46、(判断题)(2)分 钦州石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化学品氧化铝、造纸及制糖五大产业,通过产业之间的耦合,形成包括氯资源综合利用,赤泥综合利用,石油炼制余热利用,石油炼制尾气、乙烯、丙烯,碳四碳五等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生产体系,构建“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化学品氧化铝—造纸及制糖—改善生态”的复合型产业链。○正确
47、(判断题)(2)分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明确提出要严格落实 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水资源论证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查等制度。○正确
48、(判断题)(2)分 以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成果为依据,广西全区换分为桂东北山地丘陵生态区、桂中溶岩盆地生态区、桂中北岩溶山地生态区、桂西北地生态区、桂东南丘陵生态区、桂南丘陵台地生态区、桂西南岩溶山地生态区7个生态区。○正确
49、(判断题)(2)分 广西发展循环经济的中长期目标是,循环型生产方式重点推行,绿色消费模式试点推广,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建立,资源产出率比现有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错误
50、(判断题)(2)分 桂中岩溶盆地生态区重点发展以高科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特点的现代农业。错误
第五篇:浅谈生态文明环境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态文明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们一直以来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现如今,人类和大自然环境的关系变成了紧张和对立的关系,我们的生态系统整体都在受破坏.所以,我们人类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平衡关系。为了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平衡关系,除了需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之外,也还要必须依靠群众道德的力量。要想形成在人们内心坚定的信念,就必须进行生态保护和已经改善的道德规范,因此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这同时也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单单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生态环境有一个道德的总体要求,它是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并且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也有不一样的道德要求,它要求尊重每一个生命,节约生活中所有可利用资源,抵制生活中不同的污染,多多植树种草,并且要努力学习有关生态环境的道德准则和学习如何保护环境,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的任务与建设和谐环境、生态环境的任务越来越重大。只有社会人民主动产生生态文明的观念, 才有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生态文明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把人类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人类需要自觉的建立起生态观念,时刻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我们就更要遵守这些规则,自觉的维护自己的生活环境。
同时,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与全球严重的环境息息相关。在过去的发展形式中 ,因为没有充分选择科学的且合理的发展模式,更为甚的是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 ,遗忘了生态效益与平衡,就会引起了好多的环境问题 ,这就很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建设文明的生态环境,也彰显了我国推进环保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变化。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这是人本主义的温情的宣言。并且,生态文明的主旨是“绿色价值观” ,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提出了新的不同的看法。
什么是生态文明?它就是人类文明生活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发展为点。这种文明观特别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有相同方面,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人类的物质的生活水平。可同时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不同点, 生态文明突出了生态的重要,强调并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保护自然,且不能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第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也提高公共行为观念。首要问题是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长久以来,我们关于经济落后的忧患意识较重,可是对环境的落后、生态建设落后的忧患都不够,对生态建设的内在关系和矛盾认知不多,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变弱。要想加强生态文明,就必须把生态文明摆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积极的推进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共存的社会。
生态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是很严重的,臭氧是阻挡宇宙中紫外线的天然屏障,但由于现代化设备产生的大量的一氧化碳物质,把臭氧消耗了,紫外线就会乘虚而入,侵害人体。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破坏了生态的交换平衡,使地球温度持续升高,南北极的冰雪不断融化,珍奇的动物灭绝,气候变恶劣等。
可持续发展不但是满足当代的需要,也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后目标。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 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进行持续发展的道路。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是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想要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就要加快速度。当前的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也不是某个地域的局部问题,而是世界问题,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的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为了更好更快的解决环境问题,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必须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更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很多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表明了,不在意环境的保护,到头来都是人类吃苦。等到有治理环境的措施时候,花费的代价是最高的。我们更要吸取教训,环境的保护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会要求我们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减少对生活在自然的资源的开发,给子孙后代也留下发展的自然资源。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儿少一点儿,所以,发展当前经济的同时,自然资环境资源的保护不可忽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尽量要做到多利用,少排放,进而减少自然环境的破坏。
这么多的惨痛经验告诉人们,在付出代价后,终于明白了,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为自身的生存而斗争.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布了有关方面的条令,呼吁植树造林活动,保护自然行为。像东北的防护林体系就收到了效果。但我们现在还有毁林和污染环境的事发生,而且一些人无视法律.。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制止这些行为再次发生,教育人们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做出遗害后世的事情,成为千古罪人,让我们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