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市二级医院转型医养结合机构的可行性与困惑
大连市二级医院转型医养结合机构的可行性与困惑
马文元
郭滨
周令
高广猷
徐丰田
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改革面临新的要求和变化,极需加速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步伐。面对我国养老服务医疗照顾的不足,探索部分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对解决当前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尚不衔接,老年人医疗、养老成本不断增加,“看病难、养老难”等突出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二级综合医院开展医养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影响,身体机能日渐老化,进入各种老年慢性疾病的高发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堪忧。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病程多、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康复缓慢等特点,其老年期希望获得可及性、持续性、专业化的医疗护理照顾需求不断增加,调研显示,进入老年期后,都希望获得良好的养老健康维护和老年疾病的医疗服务。
1、现阶段医、养服务体系分离
当前我国医疗养老体系各自分离,自成体系。养老机构中不设立医疗救护和健康管理,医疗机构又不承接老年健康维护和健康管理。医疗养老互不对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维护和健康管理。
2、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需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快,死亡率持续下降,人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往往因健康或疾病因素,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提高。高龄化和慢病影响,使许多老年人面临“看病难、养老难”的双重困境,虽然长寿了却在病痛中受折磨,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身体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如何缓解老年期机体老化、疾病造成的自理困难,维护好老年期心身健康,积极康复,解决老年人“看病难、养老难”,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是重要的手段。
3、居家养老功能不足
因许多因素影响,家庭结构与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核心家庭、单个家庭中需要赡养照护的老年人相对增多,而能照顾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则相对减少。家庭成员中代际养老成本和养老压力不断增加。如果出现老年人慢病、失能等情况,家庭负担会十分繁重,跑医院、去康复、生活照料等,造成家庭成员往往力不从心难以承受。4、养老机构缺乏医护服务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属两个政府部门,各自独立、自有体系,管理不相关,服务不衔接。造成养老院里无医可就,医院又不提供养老服务,康复缺少服务机构。老年患者、失能老人奔波于医院和养老院之间,其体力消耗和时间消耗,给家庭和老人造成难以承受的体力和精神压力。据调研资料,我市255所养老机构中配备医务室者不到5%,养老、医疗、护理功能分离,资源整合极需调整。
5、缓解长期住院压力
由于医疗机构管理要求,对老年患者仅能提供门诊重病时的短期住院服务,而大多数老年人都基本患有不同慢性疾病,身体衰老,功能老化,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这些老年人都需要获得高质量、持续性、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和康复照顾。如果占据医院床位,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医院管理、医保规范又不允许。如果出院回家或回到养老院,又不能继续获得良好的医疗康复服务。结果造成那些有医护需求的老年人无法得到良好的服务。
二、我市城区二级综合医院开展医养结合的可行性
1、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大
养老产业是我国朝阳产业,目前发展还不完善,潜力巨大。考虑到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其健康需求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潜力。看看今天的保健品消费市场,老年人对健康生活方式、方法的迫切追求,老年人的健康费用支出,对健康长寿的强烈追求,都能看到老年群体为追求健康的需求导向。
我市到2015年底60岁以上人口达136万,成为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目前,我市城乡有养老福利机构320所,养老床位4.5万张,大多没有开设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也很少有养老机构同就近医疗单位建立绿色急救通道,也没有同医疗单位签定服务支持协议。面对此情,二级医院可以抓住医养结合发展机遇,如同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那样,努力拓展医院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空间,以医院的优势资源,走进各种养老服务机构,深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个体中去。以创新思维和内生动力积极打造以健康管理、医养护为核心竟争力的医养结合服务,建设成集老年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服务、临终照顾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2、开展医养结合助推医院发展
我市二级医院普遍存在床位使用率低,卫生资源闲置,部分二级医院可以医养结合为突破口,将床位转为医养结合功能的床位,增加对老年患者的吸引,提高床位使用率,从而盘活闲置的医疗资源。如西岗医院编制床位20张,入住率低,沙区医院编制床位编制床位200张,开设120张为康复专科,满足不了康复患者需求。甘区医院编制床位101张,由于专科特色丧失或被医保关停,空置率较高。中山医院原编制床位200张,因服务项目逐年萎缩,现只剩44张。由此看出依靠患者入住,提高经营效益,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在夹缝中生存的二级医院,无力同三级医院竟争,又无一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势,百姓对其信任度不高,病人日减。如果转轨为医养结合机构,或服务幅射到养老机构,通过开展居家、社区或机构养老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护理服务、生活服务、临终服务等,不但满足养老需求侧需要,还能增加医院收入,达到以医促养,以养补医的良性发展。
医养结合模式,可争取到政策支持和政府财政投入。目前由于医疗下沉、社区首诊,三级医院的空前发展,这种两头“倾斜”的现实,二级医院在夹缝中生存困难重重。老龄事业发展需求,可以说是对二级医院带来的机遇,通过差异化管理经营,特色医养结合服务,为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助力服务。借助养老和医疗事业所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从而改善二级医院的经营。
3、符合城市三级医疗网精简为两级网
卫生部近年鼓励各地构建两级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将现行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转为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在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负责人说,将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部分一、二级医院调整组建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卫生部门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机构分工合作的制度,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同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业务评估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一般常见病的诊疗,对难于在社区诊治的疾病应该转诊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在康复期也要适时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康复和护理。如果卫生部这个指导性建议落地,那么城市二级医院必须转型,寻找合适的出路。三、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的困惑
1、要转变养老观念
我国几千年的孝文化,养儿防老根深蒂固,普遍对养老机构不认同,认为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是不孝的行为,而老年人也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其次是对健康老龄化认识不足,医养结合不仅是对老人生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真正实现健康寿命的延长。医养结合能够保障失能老人得到长期有效的照料,半自理老人有机会获得康复,有利于提高老人的健康水平。
2、需求不足,资源整合力不够
从各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收费看,价格较高,大部分老人难以承受。使医养结合可及性及获得性不足。而对需求较高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价格限制了需求,这是医养结合机构的困惑。因此,医养结合机构在选择入住老人时,往往是关注费用,而忽略了需要也不利于社会公平。
当前各地普遍是顶层设计不足,政策不明,多部门管理,医疗、养老资源整合不力。现阶段是医疗归卫计委,养老归民政,医疗报销归社保部门。由于制度原因,行业差异、行政划分,财务分割等因素,如果各部门能关注老年需求和二级医院的发展,极需要卫生、民政、医保、财政、老龄委等部门整合协调推进。
3、人才缺乏的影响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老年照顾服务人员不足,愿意从事养老服务人员极少。二级医院中护士又配置比例过低,也会影响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时的效率和质量。从专业养老护理人才质量看,普遍缺乏专业培训,学历低,待遇差,人员素质很难完成医疗、康复训练和精神慰藉等高层次的养老服务。
我市2014年调研资料显示,养老机构中均无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养老服务人员以女性为主,约占94.7%,平均年龄较高,30岁以下服务人员仅占19.2%,40岁至49岁占39.1%,50岁以上人员占38.4%。初中以下人员占63.6%。养老服务人员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占70%,与期望3000元收入相差甚远。我市职业技术学院有养老专业业生,毕业后大多到南方就业或转行,待遇低是主要原因。目前养老机构中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服务年限 1年以内者占39.1%,服务2年者占15.9%,服务3年者占7.3%。极少服务人员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有21%的人是干着看,随时可走。调查发现有98%的服务人员缺乏医学护理和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老年疾病护理和康复服务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养老院对突发疾病的处理。养老服务现状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真正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落实。
四、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向转变
1、认真落实有关养老政策文件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集“养、医、护”三位为一体的养老模式,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十部委《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的养老院医疗护理严重不足。当老人出现健康问题时往往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反复间断地占用二级、三级综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增加老人的就医负担;二是被迫选择居家护理,往往又不能得到恰当的护理康复服务,造成家庭负担很重。“医养结合”就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将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整合,养老机构和医院联合建立绿色通道,由专业医疗护理人员照顾老人生活起居,提供集医疗、护理、保健、临终关怀等服务。
2、加强部门配合,规范相关标准
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多个领域跨界合作和结合,涉及多个部门。有关部门要主动协调,制定政策措施。解决民政、医疗、社保、财政、老龄委部门间的协调问题,打破条块分割,明晰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服务的性质、主体、对象及范围,加快制定和完善统一、具体、可操作性的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及管理标准等。完善管理及监督制度。制定出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3、建立医养结合资金统筹支付制度
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对集中、统一的医养结合资金统筹支付制度体系,确保政府、医院、家庭、个人在制度中都能获得公平待遇。具体要求确保资金来源的可靠性、持久性。如卫生部门用于社区的预防保健经费、人社部门项目经费、民政和老龄委用于养老机构的补贴、福利彩票资金等,统筹使用加强管理,以提升亲故服务效益。
4、人力资源是创办医养结合服务的基础
落实中央有关为老服务,必须依靠各级管理者实施。各级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思维意识,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总书记强调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并提到要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和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提出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而全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成一批为老服务人才队伍是重要的基础。从二级医院自身发展看,要从存量和增量考虑拓展养老服务医护人才的来源,一是加强对现有医护人员的全科医学、老年医学、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技能培训,二是对外交流合作,吸引人才或政府同高校定点培养养老人才制度等。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重在观念创新和医疗服务层次的创新。要提升医护人员的养老服务主动意识,通过制度建设、岗位激励,确保医养服务水平的提升。
5、创新思维是养老服务供侧改革的动力源泉
到目前为止,我市尚无一所真正的规范性医养结合性养老机构,新闻报道中说,有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养老院建立联合体,或派医护到养老机构中服务等,目前还没有看到真正落实。调研认为,关键还是主管部门落实政策文件精神,要有一个过程。据调研四所区医院现状和医院管理者的态度看,他们虽然对开办医养结合服务不积极主动,但也并不排斥。我市四区二级医院基本上都具有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能力和可行性。如何推进改革,一要看主管部门如何确定我市医疗网建设布局,是保持三级医疗网,还是改革为二级医疗网,因为这项决策将涉及区二级医院的任务和生存空间。无论决策如何,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是社会需求,供给侧如何进行结构性改革满足养老需求,应当给予关注。彼如甘区新大楼建设后,原有医院旧址就是很好的医养结合用房。中山区原有近200张床位,现在已经缩减到44-20张床位,因为没有病人闲置浪费,也可利用空置病床,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这些设想,需要市区医疗、民政、医保、财政、老龄委等部门协商,从需求侧考虑,适时调整。
第二篇:医养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
兰州辅仁医院医养结合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2 第二章背景及建设必要性„„„„„„„„„„„„„3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5 第四章结论„„„„„„„„„„„„„„„„„„„6 / 7
第一章 总论
1、优秀的团队:兰州辅仁医院医疗团队长期服务于兰州新区医疗、医药行业,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其中90%以上具有大学以上学历,9%以上取得副主任及以上职称。更有兰州市专家为我院提供长期的技术、理念培训和支持。
2、项目建设地址:兰州新区中川镇商贸一条街向东延伸段 ⑴符合政府用地整体规划;
⑵环境清静优雅,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交通便利; ⑶周边没有污染企业,与各类污染源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兰州辅仁医院占地约1200平方米,住院部、门诊楼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设置病床120张,其中医养结合项目设置病床40张;拥有固定资产2600万元,医疗设备先进,拥有CT、DR、原装进口彩超机、数字X光机、全自动生化仪、腹腔镜、多功能麻醉机、除颤仪、功能齐全的监护仪、呼吸机、碎石机及救护车等一批先进的诊疗设备和设施,以及健身器械、康复理疗设备等配套设施和生活娱乐设备。
4、投资估算:经计算,本院共投入资金3000万元,其中包括土地租用费50万元/年、建安费150万元、设备设施2600万元、运营流动资金200万元。
5、财务分析:本项目以“医+养”为核心,经营过程中侧重于收/ 7
治半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或有较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为主,进而以规模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6、研究结论:经研究,本项目的建设宜居充分,建设地址和条件较好,建设方案可行,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项目能及早运营,努力取得预期的社会和经营效益。
在医院开发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空间实施医养结合项目。这样既可以有效利用既有医疗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又可以为医养结合项目提供更多配套服务,拓展项目服务内涵。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项目建设背景
政策背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方针,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养老体系建设压力巨大,新区政府高度关注。
2、养老体系现状:市场空白、支持体系薄弱
⑴市场需求充足,无养老病床老年人口基数巨大,且每年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城市“4-2-1”家庭格局的增多,都是催生养老需求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健康状况低下,更对机构养老服务提出了高要求。
⑵支持体系薄弱,难以全方位满足入住老人需求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分别隶属于民政和卫生2个体系,相对应的养老院更多的只提供养老服务,也就是生活照料为主,在诊疗护理存在严重不足。/ 7
缺乏医疗支持是绝大多数养老机构存在的“硬伤”。所以养老机构不仅要丰富老人的文娱生活、陶冶情操、慰藉心灵,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同时要配置专业心理诊疗师,从专业角度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
3、兰州辅仁医院的医疗优势是对市场的有效补充
⑴兰州辅仁医院的医疗医养结合模式是对现有养老服务体系的有效完善,能为其提供集生活照料、老年病治疗、老年护理、康复管理等全面服务。
⑵兰州辅仁医院的医疗梯队管理体系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整体服务,我院医护团队专门针对老年群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在常见的老年病治疗、褥疮管理、呼吸支持、老年痴呆患者的管理和老人心理疏导等方面有着长期的经验和锻炼。护理员队伍是我院医疗着力打造的一个团队,由兰州市护理专家提供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按照国家《养老护理院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考核和管理,与职业护士进行配合和互动,共同为入住老人提供更为专业的全面护理。
4、本项目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随着“4-2-1”家庭的增多,老人供养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难题,也是众多家庭的首要难题。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能够给予老人从生活照料、疾病诊疗、专业护理的整体服务机构既能有效满足银发一族多层次需求,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众多家庭的难题和愧疚感,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而有效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 7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1、基本原则
以失能、失智老人为主要收住对象,提供专业诊疗和护理支持,兰州辅仁医院医养结合项目以康复医院为核心,实行康复医院、养老院和老年公寓健康分级管理方式。
2、建设内容
项目以按满足120人同时入住的规模考虑,根据兰州辅仁医院既往项目运营经验及国家养老院和医院设计规范,以多层建筑为主,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3、辅助配套工程建设原则
1、给排水系统
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提供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管道材料选用强耐腐蚀性、装方便的埋地管道。排水系统分类管理,生活用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医疗废水先经专业处理后再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2、电力工程
根据与当地供电局的距离,由供电局直接供电,电力线沿路布置,全部采用地下电缆埋设,每隔一百米设一个检查井入口。
3、消防工程
根据《建筑防水规范》有关规定配备喷淋及自动消防系统,建筑物之间留有消防通道,并配有人流主、辅疏散通道,同时设置室内外消防设施。
第四章结论 / 7
1、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兰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十二五”是我国各级政府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阶段,要求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床位数要达到整个养老机构床位数的50%。兰州辅仁医院的医疗医养项目的投入完全符合政策要求和市场需要。
2、本项目的实施符合构建新型养老服务机构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和养老观念的变化,人们的养老需求逐渐想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老年养老不仅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照料需求,同时还希望在养老机构里也能满足沟通、交流、娱乐、休闲、学习、有为、亲情的需要;同时老年群体疾病的多发性问题也客观要求养老院需要医疗机构的补充和支持。这些需求和变化对养老机构的设备、设施、环境和经营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从更高层次和经营模式上进行完善和改进。
3、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兰州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部署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又是增强兰州新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两大目标”的内在要求。兰州辅仁医院的医疗医养模式在兰州新区的引入,既从养老服务、异地养老等方面做出特色,又可以在护理员职业培训方面作为集团基地做出品牌和市场影响力。/ 7
第三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部署,根据高陵区卫健局关于医养结合的工作要求,2019年上半年公寓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方面继续探索尝试,将老年人健康评估、日常护理、失能康复、健康管理、中医保健、心理健康、绿色急救、安宁疗护等全方位融合,形成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结合的老年人健康管护服务新模式,现将我们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持续硬件投入、完善服务功能。
1、医务室的硬件改造和设备扩充基本到位。
目前面积达到了90.55m2,其中医护办27.4m2、药房4.75m2、治疗室10m2、输液室48.4m2。日常药品及急救设备均已配备到位。
2、中医养生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公寓新建成的中医馆室内面积近100㎡,目前已开展艾灸、熏蒸、中医经络治疗等特色服务项目。我们还聘请原长庆职工医院离退休医师岳志新坐堂问诊,岳大夫擅长中医针灸、按摩、骨科等治疗,对老人常见患有颈椎病、腰椎、偏瘫、失眠等疾病的老人进行按摩、针灸等治疗服务,缓解老人痛苦,得到了家属的一致好评。
3、安宁疗护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区卫健委的指导下,我们在三楼东区开辟了安宁疗护区,为重症患者提供姑息治疗、临终关怀、心理慰藉等服务,使老人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极大地缓解了家属焦虑和悲痛的情绪。安宁疗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反响,充分验证了我们推行安宁疗护这一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坚持医养结合、注重服务细节。
1、打造一个提高身体健康素质的活动平台。
在公寓内设立室外、室外的健身活动场地、棋牌室、康复室、活动室、手工室等,组织各类适宜老人的文体活动、每天定时组织开展回春健身操等练习,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打造一个提升健康素养的培训平台。
针对老人需求,邀请医院专家定期在公寓开展老年人防跌倒讲座、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根据季节变化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宣传及中药预防,通过开展健康体检、日常巡诊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让老年人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定期对老年公寓的老人及员工进行老年人生活知识和急救知识讲座,提升老年人自我保健和急救意识。
3、打造一个健康阳光心态的咨询平台。
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在公寓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开展音乐疗法、沙盘游戏,针对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生活节奏由原来的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社交圈骤然缩小,人际关系发生变化,易产生失落、孤独、怀旧心理、衰老感等心理问题易产生的孤独感、对死亡恐惧、与子女及工作人员沟通不畅、自我感觉老而无用等问题,邀请专家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定期邀请志愿者开展联谊活动,引导老人积极参与,提升老年人的价值感及存在感。
4、完善健康体能评估系统。
建立评估室,对入住老人进行初步评估。初评的项目包括老人的基本资料、生活自理能力、沟通与视听力能力、认知能力等。生活能力评估包括吃饭、大小便、穿衣等日常生活内容,判断老人能不能自己完成,自己有没有感知。我们也会通过对老人的直观感觉和家属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判断老人的沟通与视听能力,对于老人的认知能力通过认知评估,我们能知道他们的认知程度,看老人能不能听懂我们的问题并给出他认为的正确答案。根据评估结果,我们会对老人确定护理等级,不同的护理等级提供对应的服务项目。
5、完善健康档案信息管理。
在建立老人健康信息档案的基础上,提供健康管理与监测。对每位新入院的老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各项检查结果、以及老人生活能力评估和风险评估结果,向公寓护理部反馈老人身体状况,共同对老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和医疗照料方案。对每位入住老人每周进行生命体征和身体情况的全面监测,主要包括老人的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常规的诊疗和监测,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6、确保绿色通道快捷畅通。
我们联合长庆职工医院、太和医院、凤城医院等多家医院,在已有的“绿色就诊通道”基础上,达成医疗人才的交流和共享,对突发危重疾病的老人,依托医院120急救点的优势,确保老人能得到及时抢救和转诊。
三、问题与困惑:
1、专业医护人员难招难留。
老年公寓内设医务室需要聘请有医师资格的医生和有护理资格证的护士,养老机构难以给医护人员提供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他们在养老机构从业但无法进行执业注册,政策制约医护人员无法多点执业,对于医护人员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养老机构难以聘请到符合要求的医护人员。
2、医养结合的政策落实难。
医养结合需要医保体系的支撑,老年公寓推行医务结合首先要解决医务室纳入医保结算问题,现因医保资源有限、政策制约难与医保挂钩,老人就诊费用无法报销,增加了老人经济压力,老人仅在公寓做一些简单、收费低的诊疗,大大制约了老人的医疗需求,导致医务室亏损经营。
综上所述,长庆老年公寓将在上半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工作制度,完善医养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集医、护、养为一体的保障服务,同时,强化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为入住老人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卫生服务,保证老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时,能够及时得到诊治,为其提供高效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四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多年前,国内的相关机构就在进行”医养结合”的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养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下两种医养结合模式:(1)完全“医养结合”医护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包括既有配建医疗机构或卫生室的养老机构,也有具备养老功能、开展老年护理的医疗结构。(2)医疗养老机构联合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由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的模式。
中国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模式目前还远未完备。即便是名义上开展医养结合的机构也不足养老机构总规模的60%。医养结合的问题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和养老机构自身因素两个方面。
外部环境对医养结合的制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 养老顶层设计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1.政府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形不成政策合力。2.相关政策的权威性不足,利好政策往往流于形式。
3.政府部门受制于财力、观念等等因素,对养老支持力度不够。二 医保结算尚未大范围铺开。主要表现为:
1.医保的顶层设计就是围绕医院展开的,对养老院缺乏支持力度。2.对套保行为的担心加重了了社保部门的疑虑。三 医疗机构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
1.养老机构赚的这点辛苦钱,根本无法引起优质医疗机构的兴趣。
2.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于老人及家属之间的种种纠纷,医院缺乏参与动力。四 对医养结合的各种制约因素太多。
1.很多地方对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作出种种限制,不得对外行医,不得设床位等等。2.养老机构药品往往进货价格偏高。3.医保报销条件苛刻。
养老机构的内部环境对医养结合的制约也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养老机构对医养结合的规律和认识不足。
国内的养老机构往往认为医养结合就是想在机构内请医生坐堂,看病开药。把养老机构的医养鸡和跟医院看病混为一坛。造成盈利模式不清,亏损严重。二 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严重缺乏,水平低下。
三 标准的医养结合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很多养老机构无力负担。四 养老机构太小,形不成开展医养结合的基本规模。
第五篇: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自从我国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2018年2月26日从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日益关注。根据对沈阳20个小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0%的老年人更愿意居住在医院附近,在老人健康状况随年龄下降的前提下许多家庭和单一运营的养老院无法为老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届时,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将在未来5到10年内成为我国养老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今单一医疗和单一的养老运营困难重重,其原因主要是由服务不健全、施不完善、医疗服务团队专业化水平低、志愿者队伍缺口较大、老年人养老助老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而本项目提出一种新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方案,展现出了可持续性、服务质量高、专业的医疗型养老团队、志愿者来源与素质高等多种优点,可以为养老的发展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我们团队,成立于2015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京医院、省人民医院、东北国际医院等众多医院中派驻护工团队,参与运营多家养老院的医疗服务,是一支专业医疗和养老团队,可以为整个医养结合的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在我们的运营项目中,大多数可在8-10个月完成80%的入住率并进入相对平稳的运营轨道。
针对我们院目前的条件,我们将全力打造一所150张床位的失能院,由于我们面向的客户为是失能老人,医疗是每一位老人所必须的服务,以80%的入住率为例,我们可以常年为医院提供稳定的120位老年患者。我们以老年病中最常见的脑血栓为例,从我们在各大医院收集的资料来看,每个疗程患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盛京医院的神内医院的花费为9000-13000元左右,在东北国际的神内和中医科为7000-10000元左右。那么综合来看,我们120位在床患者将每月为医院创造医疗收入不低于80万元,养老收入按每床2500元计算,不低于30万元,合计月收入超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