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排球在我县中小学开展的途径与方法

时间:2019-05-13 03:5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软式排球在我县中小学开展的途径与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软式排球在我县中小学开展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篇:软式排球在我县中小学开展的途径与方法

软式排球在我县中小学开展的途径与方法

(夏庄中学 佘明高)

摘 要:软式排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软式排球运动,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有助于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还能发现和培养软式排球运动人才,提高学校软式排球运动的水平,从而推动软式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开展学校软式排球运动,不仅仅是体育课排球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它对于丰富课外体育文化生活,保证学生每天参加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全面推行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都有深远影响。本文主要从软式排球本身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和在我县中小学开展的情况等方面,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访谈法对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县中小学开展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软式排球;软式排球运动;途径;方法

1、前言

软式排球运动是继普通排球和沙滩排球之后又一项既具有竞技体育特点,又符合全民健身要求的新兴体育项目,与已有百年历史的普通排球相比,只有“十来岁”的软式排球最多只能算是一名“孩童”。但是,软式排球的出现却为排球领域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正式把软式排球运动列入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软式排球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普及与推广。从1997年北京体育大学将软式排球正式列为全校选修课以来,已经有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软式排球课程并取得了良好进展。因此,对我县中小学开展软式排球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为高等院校能够更好的开展软式排球奠定基础。

2、研究对象

我县部分中小学的相关教师、学生与软式排球爱好者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学校资料室、图书馆等查阅了大量有关软式排球及问题的资料。

3.2逻辑推理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3.3访谈法:通过走访指导老师及部分师范院校的排球专业人士,了解了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中小学开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初步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4、软式排球运动的起源及特点

软式排球运动发源与日本山梨县,所使用的球是“充气式”排球。它相对与“硬式”排球而言,虽然具有球体表面柔软、重量轻,易被初学者接受的特点,但由于反弹性强、球速快、飘动性大,加大了球的控制难度。因此,目前在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及我国开展的软式排球运动使用的是经过改良的有合成塑胶材料制作的“充气式”排球,这种球具有“重量轻、质地软、气 压小、弹性低、球速慢”的特点。

软式排球运动的规则简单、灵活,竞赛形式多种多样有“6人制、4人制、3人制(家庭组)和混合制”等,规则对场地设备的要求条件低,可以在任何场地上借助羽毛球网和支架进行比赛,比赛中队员位置,适用技术的规格都较“硬式”排球宽容的多。这使得软式排球运动具有参与人群广泛,娱乐健身性强,比赛形式丰富多彩、运动过程安全有趣的特点。

5、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情况

软式排球运动起源于80年代初期的日本山梨县,最初是在家庭中老年中兴起的,随后流传开来,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排球教研室首先将软式排球引入我国。1995年5月北京体育大学教职工软式排球比赛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软式排球大赛,同年11月天津体院也举办了教职工软式排球大赛,但当时使用的都是日本生产的充气式排球,球重180克左右,比硬排球大些,略同于篮球大小。1996年1月,天津力生体育用品厂首批生产类似的仿制品。此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有生产。1996年以来软式排球运动开始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

1996年原国家体委正式颁布了中国的软式排球竞赛规则。此后原国家体委科教司、排球处在青少年中大力推广软式排球。1998年4月在北京第31中召开了软式排球运动现场会。中国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体育报给予了连续报到。1998年一些大专院校也开展了软式排球运动。在江苏、河北、重庆、福建、内蒙、上海等省市也相继举办了不同规模的软式排球比赛。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正式把软式排球运动列入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软式排球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普及与推广。从1997年北京体育大学将软式排球正式列为全校选修课以来,已经有许多高校开设了软式排球课程并取得了良好进展。

6、软式排球在我县中小学校开展情况分析 6.1中小学生有要求、有兴趣

由于国家体育总局的重视,软式排球逐渐在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中广泛普及。也因为软式排球质地比较柔软,且球触击手臂不疼,不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故便于学生接受,尤其女生对软式排球更为感兴趣。简单易学的技术和快乐的运动方式成为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的根本,且娱乐健身性强,比赛形式丰富多彩、运动过程安全有趣。这更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增添了运动快乐感。

6.2及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县中小学校面临着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刻不容缓及待解决的问题。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软式排球运动能够在我县中小学校顺利开展起来的保证之一。所以,应引进一些体育院校毕业的专业排球教师,他们具有过硬的软式排球技术和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只要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够完全胜任软式排球活动的指导、教 学与训练工作。因此,无论是软式排球的理论知识还是技术,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师无疑是传授软式排球运动的最好师资力量。此外,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简陋,器材紧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个别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部分学校连最基本的田竞场都没有,尤其乡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更是寥寥无几。所以,他们的体育课堂通常是枯燥无味的,除了跑步还是跑步,要想培养同学们的兴趣就很困难了。学校应投入部分经费,增添些球类、跳绳、毽子等器材,以丰富同学们的课堂内外。从而,也为培养其终身体育打基础。

6.3软式排球在我县中小学校开展的途径与方法

开展软式排球运动具有明显的业余性特点,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软式排球运动,不仅能促进学生提高以软式排球为手段进行身体锻炼,有助于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还能发现和培养软式排球运动人才,提高学校软式排球运动的水平,从而推动软式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开展学校软式排球运动,不仅仅是体育课排球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它对于丰富课外体育文化生活,保证学生每天参加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全面推行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深远影响。6.3.1进行软式排球训练

软式排球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热爱软式排球运动,又有一定技战术基础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和发 现软式排球运动人才。

软式排球训练,作为中小学校软式排球运动普及和提高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参加校内外各种类型软式排球比赛的任务。因此,开展软式排球训练是提高软式排球运动水平、推动校园运动文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组建软式排球运动训练队,有计划的安排有分有合的训练。分练时,作为软式排球运动的骨干回到所在年级、班队起模范带头作用,合练时,返回校代表队接受教师的训练。6.3.2举办不同类型的软式排球比赛

开展不同类型的软式排球比赛,可推动学校软式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并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通过举办软式排球比赛能起到良好的宣传鼓励作用。从而提高广大师生参与锻炼的自觉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软式排球运动,以及丰富和活跃校园课余文化生活。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逐步完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制度,加强对工人农民少数民族残疾人,以及各类学生运动会等的组织和管理。突出群众体育运动和竞赛活动的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因此,在组织软式排球竞赛时,应吸引更多人参加比赛,提倡群众性、健身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要鼓励争取最好成绩。软式排球比赛不仅是指通常所说的“正式”比赛。作为一种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规模和范围也是多种多样的。学校软式排球比赛可采用以下形式:(1)软式排球竞赛,按正式规则要求或简化规则进行班与班、级与级以及全校性的比赛。

(2)软式排球单项技术比赛,例如传、垫球比赛,发球比赛或传垫球相结合比赛等。

(3)软式排球对抗赛,即在两个队之间,进行三场或五场的对抗比赛,以胜负场次,计算名次。

(4)软式排球团体赛,即各班各系以同等数量的队员,进行半场一对一、二队二、三对三的比赛,以胜负得分多少计算团体成绩。

(5)“擂台赛”,在半场进行,以若干球为一局,胜者继续当“擂主”接受其他队的挑战。6.3.3软式排球骨干的培养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加强社会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在学校开展群众性软式排球活动,要有一支业余软式排球骨干队伍,这是开展和推广软式排球运动的重要条件,经验证明凡是软式排球开展好的单位,必有一支强有力的软式排球骨干队伍。

目前,各类学校大都缺乏专职的体育教师,这就需要从广大的学生中挑选一批体育积极分子,组成一支软式排球业余骨干队伍,带动软式排球活动的开展。骨干的挑选应本着能者为师的原则,要表现较好热心为大众服务,将它们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初级教练员、裁判员及竞赛 组织编排等工作。软式排球骨干培训的途径:

(1)举办各类培训班、讲习班。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裁判员学习班,教练员学习班,不定期举行软式排球基本知识讲座,运动训练常识讲座以及观看软式排球比赛的录像、幻灯片等。(2)组织软式排球骨干队伍,由教师指导队员开展互教互学活动。

(3)组织到附近单位参观、学习、座谈和交流经验。(4)邀请附近水平较高的队伍到本校比赛、表演或进行辅导。(5)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通过担任教练、裁判和竞赛等实际工作进行锻炼。

7、结论与建议

7.1我县中小学校开展软式排球运动时机已经成熟,学校应尽快把软式排球引入课堂,并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7.2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体育师资队伍,有关领导对软式排球的教学开展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把该内容列入公共体育教学大纲,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推广,在师生中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推动学校带动全社会软式排球的开展。

7.3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严密的监督、保障体系,把学校软式排球运动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7.4建立学校软式排球队和学生俱乐部,形成中小学校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龙头,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7.5利用竞赛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软式排球引入课堂后,除了娱乐健身外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这样才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铁一.孟光云.高校开展软式排球浅析.中国体育科学网.2003-11-08.[2] 钟秉枢.杨峰.孙敬.方兴未艾的软式排球[J].中国排球.1996.(2)[3] 连道明.软式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4] 葛春林.软排园地[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 晓文.软式排球在行动[J].中国排球,2000.1:45.[6] 刘毅.浅析软式排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J].洛阳大学学报,2000,15(2):86-88.9

第二篇: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差别及比赛规则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差别及比赛规则

一、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差别

发球技术

由于软式排球球体软、气压小,因此在发球时,一定要加快挥臂速度,保持好击球部位肌肉的紧张度,保证发球取得最佳效果。

传球技术

软式排球传球手型比硬式排球的手型要稍大,传球时不需要手指、手腕的缓冲,其他技术环节同“硬式排球”相同。

垫球技术

软式排球比硬式排球的飞行速度慢,而且球在长距离飞行时,有突然下沉现象。此外,球体较软,当球触及手臂,球体常出现凹陷、滑动,造成球体重心易越过触球点。所以在软式排球的垫球时,垫球人要特别注意提前取位,身体重心应比“硬式排球”的落点稍前移,或尽量使双臂正对来球垫球,且击球力量应稍加大,以取得最佳垫球效果。

扣球技术

软式排球扣球时,少了“硬式排球”扣球手的包裹动作,是用全手掌包满球,击打球的后中上部(球的上方或后上方)。由于软式排球球体轻,球飞行时易下沉,扣球人在选择起跳点时应特别注意。另外,由于球体软,扣球时不能使用硬式排球的搓球技术动作。而在使用软式排球轻吊球技术时,应注意适当加力,以防止手指陷进球体中,造成失误。

拦网技术

软式排球拦网技术与硬式排球不同的是:两手间距离要小,且双手要正对来球,要将球罩住。进行正面截击以防止对方扣球球速和力量过大时,由于球体变形,会从两手和两臂间挤过,容易造成拦网失误。

二、软式排球规则

比赛规则

软式排球比赛规则如下:击球时不允许持球、连击;有限定的发球次序;四人制不分前后排,均允许在网前进攻性击球和拦网;六人制按六人制规则,九人制按九人制规则;每球得分,每局限17分(决胜局除外),三局二胜制,也可一局定胜负。

软排游戏丰富多彩,目前已有6种:

1.定时计数赛:计参加者击球累计总数或最高次数,多者或高者名次列前;

2.传球投篮赛:计参加者在规定的次数内投进篮圈多少,多者名次列前;

3.发球得分:计参加者在规定次数内,发入对方场区的次数,多者名次列前;

4.移动传垫球赛:计参加者用传垫方法在规定区域内的移动速度,快者名次列前;

另外还有击球过障碍赛和移动垫球接力赛等。

软式排球是新兴的体育项目,1982年10月诞生于日本山梨县,1989年在日本举行了全国家庭软式排球赛,1992年软式排球进入日本中、小学和部分高中的体育课教材。目前,软式排球运动已从日本传到中国、韩国、新加坡和美国等国家。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历史上首次职工软式排球赛,受到人们的青睐。1996年初,中国排协已决定要在中国大力倡导开展软式排球运动。器材与设备

1比赛场地

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及无障碍空间

1.1面积

A制:比赛场区为长16米、宽9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向上至少有7米高的无障碍空间(图1)。

B制: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向上至少有7米高的无障碍空间。

1.2比赛场地的地面

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并且划一,不得有任何可能造成伤害队员的隐患,不提在粗糙、湿或滑的地面上进行比赛。

1.3场地上的画线

1.3.1两条边线和两条端线划定了比赛场区。

1.3.2所有的界线宽5厘米。颜色必须区别于场 地地面。

1.3.3界线:两条边线和两条端线划定了比赛场区。边线和端线都包括在比赛场区的面积之内。

1.3.4中线:中线在网下接两条边线的中点。中线的中心线将比赛场区分为长8米、宽9米(A制或长9米、宽9米(B制)的两个相等的场区。

1.3.5进攻线:每个场区各画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标出了前场区。在每条进攻线边线两侧画五段长15厘米、宽5厘米,并间隔20厘米的虚线,虚线总长1.75米。

1.4区和区域

1.4.1前场区: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前场区被认为是向边线外无限延长的,直至无障碍区的边沿。

1.4.2发球区:发球区宽9米,位置在端线后(不包括端线)。端线后各画一条长15厘米、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短线宽度包括在发球区之内。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1.4.3换人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的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1.5温度

温度必须适合于室内外比赛。

1.6照明度

照明度在离比赛场区地面1米高处测量应为800-1200勒克斯。

2球网和网柱

2.1球网高度

2.1.1球网架设在中线上空,高度为男子2.35米、女子2.20米。青少年组球网高度可适当降低。

2.1.2球网的高度应用量尺从场地中间丈量,球网两端(边线上空)的高度必须相等,并不得超过规定网高2厘米。

2.2构造

球网为黑色,宽1米、长9.50-10米,网眼直径10厘米。

球网外沿的全长缝有7厘米宽的双层白帆布带。带子的两端留有小孔,用绳索穿过小孔系在网柱上使网上沿拉紧。

用一根柔韧的钢丝穿过帆布带,拉紧网上沿固定在网柱上。

球网上沿用绳索穿起并拉紧,固定在网柱上。

2.3标志带

两条宽5厘米、长1米的白色带了子为标志带,分别系在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标志带被认为是球网铁一部分。

2.4标志杆

标志杆是有韧性的两根杆子,长1.80米,直径10毫米,由玻璃纤维或类似质料制成。

两根标志杆高出球网80厘米。高出部分每10厘米涂有明显对比的颜色,最好为红白相间。

2.5网柱

2.5.1网柱架设在两条边线外0.5-1米处,高2.55米,最好可以调节高度。支架球网的网柱为两根。

2.5.2网柱应光滑并无拉链。一切危险设施或障碍物都必须排除。

3球

3.1特性

球是圆形的,由柔软的材料制成,能适应室肉外比赛。

颜色:应是浅色。

圆周:成人组,65-67厘米;青少年组,63-65厘米。

重量:成人组,220-240克;青少年组,200-220克。

3.2统一性

在一次比赛中所用的球,其特性,包括圆周、重量及牌号等都必须是统一的。

国内正式比赛所用的球必须是中国排球协会批准指定的球。

3.3球的弹性

比赛用球应当有一定的弹性,其标准为:在2米高处自由下反弹高度不低于50厘米。比赛参加者

4比赛队

4.1队的组成

4.1.1一个队由8名队员组成。A制上场比赛的为4名队员,B制上场 比赛的为6名队员。可设1名教练员,1名领队。

4.1.2队长:队长应在记分表上注明。

4.1.3只有登记在记分表上的队员才可参加比赛。教练员和队长在记分表上签字以后,已登记在记分表上的队员名单不得更改。

4.2比赛队的位置

4.2.1比赛时,替补队员应坐在他们场地一侧的球队席上或在准备活动区内,教练员、领队和其他成员也应坐在球队席上,但可暂时离开。球队席设在记录台的两侧、无障碍区之外。

4.2.2只有队的成员才允许在比赛中坐在球队席上并参加赛前的准备活动。

4.2.3替补队员可以在以下区域做无球的准备活。

4.2.3.1比赛中,在准备活动区内。

4.2.3.2暂停时在他们比赛场地一侧后面的无障碍区内。

4.2.4两局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内,队员可以在无障碍区用球做准备活动。

5队员的服装

5. 1.1队员服装包括上衣、短裤、袜子(必须一致)和运动鞋。全队队员上衣、短裤、袜子和运动鞋必须统一、整个齐和颜色一致。

5.1.2运动鞋必须是没有后跟的柔软轻便的胶底或皮底鞋。

5.1.3队员上衣必须有号码,序号为1-12号。

5.1.3.1号码必须在身前和身后的中间位置,并与上衣的颜色明显不同。

5.1.3.2身前号码至少15厘米高,身后号码至少20厘米高,号码笔画宽度至少2厘米。

5.1.4队长上认胸前号码下,应有一条与上衣颜色不同的长8厘米、宽2厘米的带状标志。

5.1.5禁止穿不符合规定号码的服装比赛。

5.2服装更换

裁判员可以允许1名或多名运动员:

5.2.1不穿鞋进行比赛。

5.2.2在局间或替换后更换湿运动服,但新换的服装必须为相同的颜色、式样和号码。

5.3.3天气较冷时,裁判员可以允许比赛队穿训练服进行比赛。但全队服装颜色、式样必须相同,并有规则规定的号码。

5.3禁止着戴的服装与物品

5.3.1禁止佩带可能造成伤害及有得于人为加力的任何物品。

5.3.2队员可以戴眼镜进行比赛,但风险自负。

6参加者的权利和责任

6.1队员

6.1.1队员必须了解并遵守软式排球竞赛规则。

6.1.2队员发源以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服从裁判员的判定,不允许争辩。

6.1.3队员的行为必须符合公平竞赛的精神,不公对裁判员而且对其他工作人员、对方队员、本队队员及观众都要尊重,要有礼貌。

6.1.4队员不得有任何其目的在于影响裁判员的判断或掩盖本队犯规的动作和行为。

6.1.5队员不得以任何行为过到延误比赛的目的。

6.1.6比赛中允许全队成员间的交谈。

6.2队长

6.2.1在比赛开始前,在记分表上签 字并代表本队进行抽签。

6.2.2在比赛中,队长担任场上队长。当队长返回场上,或至该局结束。公有场上队长在死球时可以和裁判员讲话。

6.2.2.1提出的问题和请求。他如果对解释不满意,必须立即向裁判员提出声明,并保留其在比赛结束时将此意见作为抗议记录在记分表上的权利(规则27.2.3)。

6.2.2.2请求允许:

(a)更换全部或部分服装。

(b)核对双方队员的场上位置。

(c)检查地板、球网儿球等。

6.2.2.3请求暂停(规则20.3)和换人(规则23.3)。

6.2.3在比赛结束时队长要:

6.2.3.1感谢裁判员,并在记分表上签字承认比赛结果。

6.2.3.2如果他曾向裁判员提出过声明,可以进一步确认后作为对裁判员解释或执行规则的正式抗议记录在记分表上。

6.3教练员

6.3.1教练员应于比赛至始至终在场外进行指挥,他填写队员上场位置表、请求换人和暂停,为此他和裁判员联系。

6.3.2比赛前,教练员在记分表上登记和检查队员姓名、号码并签字。

6.3.3比赛中:

6.3.3.1每局开始前填写位置表,签字后交给记录员或裁判员。

6.3.3.2坐在靠近记录员一端的球队席上,但可暂时离开。

6.3.3.3请求暂停和换人。

6.3.3.4与队的其他成员一样,可以对场上队员进行指导。教练员在进行指导时可以在替补席前自进攻线延长线至准备活动区之间的无障碍区站立或走动,但不得干扰或延误比赛。

6.4领队

6.4.1领队坐在球队席上,但无任何权力。

6.4.2如果教练员必须离队时,根据场 上队长的请求、经裁判员同意。他可以承担教练员的职责。比赛方法

7记分方法

7.1每球得分制

7.2三局两胜制,胜两局的队胜一场。

7.3如果1:1平局时,进行决胜局。

7.4前两局

先得2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的队胜一局。当比分24:2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对方2分为止,没有最高人限。

7.5决胜局

先得1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的队胜该局,当比分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某队领先2分为止,没有最高分限。比分到8分时交换场区。

7.6弃权

7.6.1某队被召唤之后拒绝比赛,则宣布该队为弃权,以0:2的比局和0:

25、0:25的比分失利。

7.6.2某队无正当理由而未准时到场,则宣布该队弃权,结果同规则7.6.1。

比赛的准备和组织

8比赛的准备

8.1抽签

裁判员应在比赛开始前15分钟和决胜局开始前召集双方队长抽签。获胜者选择:

(a)发球或接发球。

(b)或场区。

抽签失利者从余项中选择。

8.2准备活动

在比赛开始前,如另有场地供比赛队进行活动,则每队可上网活动5分钟,可分练,也可合练另无场地,则每队可上网活动10分钟。

9上场阵容

9.1

A制:场上每个队必须始终保持4名队员进行比赛。

B制:场上第每个必须始终6保持名队员进行比赛。队员轮转次序应按位置表登记的顺序进行,直到该局结束。

9.2每局比赛开始前,教练员必须及时将上场阵容登记在位置表上,签字后交给裁判员或记录员。

9.3未列入上场阵容的队员为该局的替队员。

9.4位置表一经交给裁判员或记录员,除正常换人外,不得更改。

9.5当场上队员的位置与位置表不符时:

9.5.1一局开始前,场上队员位置与位置表不符时,必须按位置表进行纠正,不予判罚。

9.5.2如果一局开始前,场上有一名或更多队同没有登记在位置表上,则必须按位置表进行纠正,不予判罚。

9.5.3如果教练员要保持未登记的队员在场上,则他必须请求正常的换人,并登记在记分表上。

10位置

当发球员击球闪,双方队员(发球队员除外)必须在本场区内按轮转次序站位。

10.1队员的场上位置

A制:1号位为后排队员,2、3、4号位为前排队员;

B制:1、5、6号位为后排队员,2、3、4号位为前排队员。前后排队员位置不能颠倒;同排队员位置不能交叉(发球了队员除外)。

10.2两名队员之间的位置

10.2.1每名后排队员的位置必须比其相应的前排队员距离球网更远。

10.2.2前、后排队员左右之间位置按规则10.1的规定站位。

10.3队员的位置应根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

10.3.1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

10.3.2每一名右边(左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右(左)边线更近。

10.4发球击球后,双方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但后排队员不得进入进攻线以前拦网和踩上或踩过进攻线内将高于球网的球直接击过对方场区。后排队员可以在进攻线后将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

10.5位置错误

10.5.1当发球队员击球时,如果队员不在其正确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犯规。

10.5.2发球队员击球的犯规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则发球獗被认为在先而被判罚。

10.5.3如果发球队员是击球以后犯的规,则位置错误在先,判位置错误犯规。

10.5.4位置错误的判罚如下:

10.5.4.1位置错误的一方被判失一球;

10.5.4.2队员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10.6轮转

10.6.1轮转次序包括发球及其他队员的站位,在整局中均按位置表填写顺序进行。

10.6.2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A制:2号位队员转至1号位队员转至4号位等;B制:2号位队员转至1号位发球,1号位队员转至6号位等)。

10.7轮转错误

10.7.1没有按照轮转次序进行发球应判为轮转错误,进行如下判罚:

10.7.1.1该队被判人一球

10.7.1.2队员的轮转次序被纠正。

10.7.2记录员应准确地确定其错误从何时发生,从而取消该队自错误发生以后的所有得分。对方得分仍然有效。如果不能确定在轮转错误中所得分数,则仅给予失一球的判罚。

11队员的替换

在裁判员的准许下,一名队员离开比赛场地,而由另一名已在记分表上登记过的队员占据其位置的行为,被称做替换。

11.1替换的制

11.1.1每一局每队最多可替换四人次。可以同时替换一人或多人。

11.1.2每一局开始上场阵容的队员在同一局中可以退出比赛和再次上场。

11.1.3替补队员每局可以上场替换场上任何一名队员。

11.2特殊替换

某一队员受伤不能继续比赛时,必须进行合法替换。如果不可能进行合法替换时,可采取超出规则11.1限制的特殊替换。

特殊替换时场外的任何都可以替换受伤队员,但受伤队员不可在本场比赛中再次上场比赛。

在任何情况下特殊替换不作为合法替换的次数计算。

11.3被判罚出场和取消比赛资格的替换

某队员被判罚出场或取消比赛资格时必须进行合法的替换。如果不可能进行合法替换时,则该队被宣布阵容不完整。

11.4不合法的替换

11.4.1超出规则11.1限制的替换是不合法的替换(规则11.2的情况除外)。

11.4.2某队进行了不合法的替换,而且比赛已重新开始,应按如下步骤处理:

11.4.2.1判该队失一球:

11.4.2.2对不合法的替换给予纠正;

11.4.2.3取消犯规队因此而得的分数,对方所得的分数应予保留。

比赛行为

12比赛的状态

12.1比赛开始

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发球队员击球时比赛开始。

12.2比赛的中断

裁判员鸣哨则比赛中断。但是如果裁判员是由于比赛中出现犯规而鸣哨的,则比赛的中断实际是由犯规的一刻开始的。

12.3界内球

球触及比赛场区的地面包括界线(规则1.3),为界内球。

12.4界外球

下列情况为界外球:

12.4.1球接触地面的部分在界线以外(不包括触线);

12.4.2球触及场外物体、天花板或非场上比赛的成员等

12.4.3球触及标志杆、网绳、网柱或球网标志带以外部分

12.4.4球的整体或部分从非过网区完全越过网的垂直面;

12.4.5球的整体从网下穿过

13比赛中的犯规

13.1定义

13.1.1比赛中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被认为是犯规。

13.1.2裁判员根据规则对犯规进行判断和判罚。

13.2犯规的判罚

13.2.1每一犯规均有判罚。

13.2.2如果两个或更多的犯规先后发生,则只判罚第一个犯规。

13.2.3如果双方队员同时犯规,则判双方犯规,该球重新进行

第三篇:浅议开展劳动竞赛的方法与途径1

浅议开展劳动竞赛的方法与途径

新时期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员工队伍素质、业务能力的竞争。而既能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又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主动性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劳动竞赛,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保证公司各项方针、目标的实现。珙电公司近两年以来就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各类具有行业特点的劳动竞赛活动,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的全面完成,使企业生产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首先是创新劳动竞赛内容,提高竞赛水平:作为企业工会,虽然能够紧紧围绕提高员工素质,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各项生产工作的开展,但是如果大多的劳动竞赛项目多年不变,年复一年,没有新意,也会导致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劳动竞赛效果不太明显。所以如果能创造性地开展一些与企业各项生产工作紧密结合的竞赛项目,必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珙电公司的稳步发展,针对公司每年定期开展发电机机组大、小修活动的行业特点,珙电公司工会在不断总结以往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一改以往传统劳动竞赛的模式,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竞赛。并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了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如珙电公司8月下旬的#62机组大修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以来,为了确保设备检修工作的质量、同时按期完成#62机组的大修任务,珙电公司工会组织在继续开展比质量、比进度、比安全、比文明施工等传统劳动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2机组大修期间每周一次的“检修之星”等阶段性劳动竞赛评比活动,该项劳动竞赛特别强调必须是一线检修人员方可参与评比,由每个检修班组推选,各检修专业公司推荐,每周评比出六位“检修之星”,从而在各检修专业公司之间、专业公司各班组之间,掀起了劳动竞赛评比的新高潮。充分调动起了各检修专业公司和检修人员的劳动积极性,而工会组织又别出心裁地将每周的“检修之星”劳动竞赛的评选结果公布张贴在机组大修必经之道的公告栏上,更是激励着每一个参与大修的检修人员,以过多更饱满的热情和努力投入到大修工作中去。可见,大修期间 “检修之星”等各类阶段性的新型劳动竞赛的大力进行,的确加快了大修现场的施工进度,也进一步确保了大修期间的检修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

其次还应突出劳动竞赛的特点、让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员工是劳动竞赛活动的主体,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员工吸引和组织到竞赛活动中来,就必须突出竞赛特点,不能流于比赛的形式,让劳动竞赛成为激发广大员工劳动热情和展示聪明才智的广阔平台。2012年,宜宾分公司、珙电公司组织开展了技术练兵活动。为了能够激发广大员工的参与热情,公司不仅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公司的文件传输系统发布了技术练兵活动的通知,还附加发布了技术练兵活动的组织领导、比赛内容及评比细则、实施步骤、练兵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使此次技术练兵活动更加的公开、公平、透明。这次劳动竞赛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突出了检修和运行一线的工作技能比赛,实际的检修技术和运行操作技能得分在此次技术练兵比赛中分值所占比例更重,但仍保留了理论知识的考核分值,只是理论知识考核所占分值的比例有所减少。公司上下员工都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特别是不少的检修和运行人员,更是对于技术练兵活动寄予了厚望,希望可以利用这次竞赛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所以,许多员工在技术练兵开始以前,利用所有的工余时间,认真复习理论知识、积极进行实际技能的操作练习。由于准备充分,在技术练兵过程中,他们各显其能,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检修公司的电气专业公司,在此次举办的技术练兵比赛中,就涌现出了十多个获得名次的选手,并且大部分都是名列前茅。此次技术练兵活动,将岗位技术培训与技术比武活动结合起来,各获胜选手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员工在进行技术培训活动的同时,又为自己和专司赢得了荣誉。同时通过此次技术练兵活动,使公司中的技术能手、优秀员工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并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公司内部形成了拼搏进取的良好竞争氛围,更掀起了学业务、练技能的热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员工学习业务知识、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热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增强,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同时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提高竞赛效果:考评激励机制是确保劳动竞赛活动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企业要想进一步推进劳动竞赛的开展,还必须在激励制度上下工夫,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技术练兵和劳动竞赛活动。并且对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不仅要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奖励,同时还要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宣传。2012年,珙电公司工会结合正在开展的#61机组的大修活动,组织开展了“五比五赛”劳动竞赛活动,同时还相应地制定了劳动竞赛的奖励规则,对于评选上的大修劳动竞赛的先进和积极份子将会给予不同的现金奖励金额及通报表扬;并且公司党工委结合#61机组大修期间的“七.一”节日,积极开展了大修期间“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征文和摄影比赛活动,并以此来大力宣传在大修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公司内刊《宜宾电力报》对于优秀征文和摄影作品也进行了及时的选登,以期用他们的先进模范行动进一步掀起大修期间劳动竞赛的热潮,从而进一步达到开展劳动竞赛的目的。

当然,无论何种形式的劳动竞赛,都离不开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的支持,在2012年宜宾分公司、珙电公司组织开展的技术练兵比赛中,公司领导不仅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了练兵开始前的动员大会,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等领导还在练兵期间频频出现在练兵现场,但是为了不影响练兵人员的发挥,他们都是悄悄在旁边观看比赛选手的实际操作过程,这一细心的举动,让每个参赛选手感受到了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无声的鼓励,让他们以更饱满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比赛中去。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劳动竞赛的方法或途径,都是紧密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正确引导员工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比、在比中创,不断增强员工学习、创新和竞争能力,使公司员工具备了更坚定的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对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安全、稳定地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从企业员工素质方面保证了企业各项方针、目标的实现。

2013年10月7日

第四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方法和途径 江苏省阜宁县明达中学

张红生

小学生升入初中一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在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切入点

1.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的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以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要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2.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小学生步人中学之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小学生习惯行为的衔接。学生初进中学时存在的习惯行为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就没事干了,建议老师加大作业量。这件事说明好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习惯的衔接,要求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即做到: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找出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读多用等。

3.基本学习技能的衔接。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提出的问题,采用设法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如在听和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思路畅通连贯。

4.教学方法的衔接。学生主要通过英语教材和英语课堂学得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就难以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机会就少。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就不高,实际运用英语交流活动的能力就不强。

二、方法和途径

1.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比如说,在小学时学生记住了“I am,he is,you are.”等句型,而上初中后要用到谓语动词,如不是为了构成某一时态和语态的需要“am,is,are”等be动词就不能与谓语动词共用了。所以就只能说“I work in Suzhou.”(我在苏州工作),而不能出现I am work in Suzhou.”这样的错误。

2.注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境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4.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书写字母和单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只凭一时兴趣,缺乏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多于读、写的活动。读的技能也只侧重拼读和模仿朗读,写的技能也只侧重书写规范的字母、音标和单词。学生通过听和直观感知,学习了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所以,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从以前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活动向用整句回答或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境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5.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扫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教师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比如课堂上多给学生表扬,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及时鼓励学生的成功,耐心诱导、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每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英语教师应善于将机械性语言项目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去交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语言材料出发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从机械性思维向有意义性思维和交流性思维转化。

6.根据中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增进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为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己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加重学生的负担。

第五篇: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方法

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方法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本学期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育: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摆正位子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2)教师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

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全班同学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

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5、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每天的值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值日小组,冠名教室的美容师,把值日工作分配到人,落实到每组的值日组长,实行轮流值日;值日组长必须把值日情况做好记载,尽量记录做得好的同学,然后由组长对他们做出反馈奖励,提高组长的积极性;开展比武活动,每天放学检查教室环境卫生,好的小组奖一个五角星,每两天抽查个人卫生一次,好的个人奖一个大拇指,结果同个人考评结合起来;新书发到学生手中,便开展包书皮比赛。结合中国少年雏鹰行动,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如穿衣服|、洗手帕、整理书包等。劳动竞赛不仅开展于校内,并可延伸到家庭,如配合家长制定劳动计划,放手让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劳动兴趣。竞赛还应适时,如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开展我帮妈妈活动,我疼我的(家长)活动,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使他们懂得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

可以相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下载软式排球在我县中小学开展的途径与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软式排球在我县中小学开展的途径与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最终定稿)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升学指导和人格塑造,引导学生顺利适应不同阶段的成长要求。具......

    关于在中小学开展

    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家校同心,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按......

    铁路职工培训方法与途径

    铁路职工培训方法与途径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开创和谐铁路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我国铁路已经跨上了新的平台,和谐铁路建设的重点任务正处在关键阶段,有许......

    浅议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莱阳市团旺中心小学孙达蕾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

    保卫科新形势下开展“安康杯”竞赛的途径与方法

    新形势下开展“安康杯”竞赛的途径与方法 “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市......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精选]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 文献综述摘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

    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蔡沟小学 卢朝军 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正确引导法 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学会进行自......

    新形势下中小学党员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法[大全5篇]

    新形势下中小学党员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海淀区定慧里小学党支部 刘小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要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