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
袁文英 王红莉
(中国人民银行商洛市中心支行)
摘要:文章以分析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途径:评价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改善业务活动的安全性、提高职责履行的效果性。最后从观念、地位、环境、人员、技术等五个方面提出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效率。”标志着内部审计的职能不再仅仅是监督、复核等简单的确认活动,还补充了咨询服务,意味着内部审计的核心已经由查错纠弊审计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审计转变,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新目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为内审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于企业等盈利性组织,其内部审计增加价值主要体现为让组织机构提高的效益大于内部审计的成本,具体表现是产品销售额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费用的节省等,可直观的量化。而人民银行作为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不易量化体现,以致存在内审无效,即审与不审一个样等负面观点。基于此,文章以分析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 作者简介:袁文英:(1960.10-),男,陕西商洛人,经济师,现供职中国人民银行商洛市中心支行。
王红莉(1984.1-),女,陕西商洛人,金融学硕士,现供职中国人民银行商洛市中心支行。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途径,提出了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成立13年来,各级内审部门以货币政策的执行、资金安全、财务管理、金融服务等为重点,以有效防范风险、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为基础,深入开展着对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情况的监督审计,保证了人民银行各项职能的依法、合理、公正、有效履行。其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体现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和离任审计,对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以规范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纠正违纪违规、防范内部风险,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通过贴近业务、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业务操作、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专项审计为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对内控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以建立健全合理的内控体系,改善业务运行的效率和效果。顺应内审转型,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绩效审计等审计模式对人民银行的风险管理、控制和履职效果进行检查评价,发挥保证作用。总而言之,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为各级行依法、合规、有效履行履行央行职责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体现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是无论审计是否发现问题,但因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经常性监督部门的存在,各级行的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定期不定期的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客观上会对他们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增强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的自觉性,提高决策和执行能力;督促职能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改进管理,防范风险、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工作规范;促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间接的促进了人民银行职责的有效履行。
三、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途径
人民银行做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分支机构担负着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其存在的核心价值是维护地方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社会公众满意的金融服务,而其内部管理是否规范、风险管理有无疏漏、业务操作是否高效,直接决定了人民银行职责能否有效履行。因此,结合人民银行业务特点和内部审计最新定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主要通过评价和改善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业务活动的安全性和职责履行的效果性来实现价值增值。
(一)评价和改善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作为人民银行重要的监督部门,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内容、程序、效果等进行监督和评价,以检查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促进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确保各职能部门建立适当的内控体系和管理办法。同时,内部审计还适时对人民银行的管理制度、岗位设置、会计管理、授权管理、实物资产管理、计划管理和督办、财务和基建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以评价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并且针对内部管理的缺陷,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管理和控制各项业务活动,为金融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间接实现了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二)评价和改善业务活动的安全性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业务活动的安全性,即监督评价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否存在疏漏,其目的是为实现人民银行履职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目前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财务会计、支付结算、国库、外汇、科技、保卫等均为高风险业务,内审部门通过对各项业务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确认、识别和归类,建立清晰的风险轮廓图,然后评估、衡量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客观合理地划分风险等级,为各部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提供依据,最后对业务部门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检查、评价,分析其充分性、恰当性和针对性,对风险管理存在疏漏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达到回避、转移、降低风险的目的,避免损失的发生,是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的具体表现。
(三)评价和改善职责履行的效果性
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效果性,就是要发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赋予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职能——咨询服务,它是对传统内部审计监督确认服务的补充。要求内部审计在完成“管理层的耳目”任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总结以往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再以“顾问”、“参谋”的身份,对行领导制定的工作计划、目标、决策、内控制度以及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其职责履行的效果性,以此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
四、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一)观念保障:更新审计理念、转变工作重心。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要发挥其价值增值功能,应该更新审计理念,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和业务审计拓展到绩效审计、风险管理等领域,清楚内部审计不仅仅是财务报表的复核者、现实资产的守护者、会计核算的稽核者,更是提高效能的推动者、强化管理的促进者、价值增值的倡导者,是为人民银行履职保驾护航,最终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确保经济金融的良性发展。
(二)地位保障:确保内审部门相对独立性、增强审计客观性。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审计的客观性是实现审计目标,开展审计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权威才能充分体现,审计质量才能充分保障,只有审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才能作出正确的鉴定和评价。人民银行应该赋予内审部门充分的组织地位,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和理智,尊重事实依据,有效的完成审计职责,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三)环境保障:领导重视支持、部门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与沟通,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取得领导的重视支持和被审计部门的配合,这是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关键。内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评价事实,并提出改进建议,而是否需要落实和执行则要取决于行领导的决策,同时,被审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才使得内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才能得到落实和体现。
(四)人员保障:培养复合型内审人才、打造多元化素质结构审计队伍。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对象涵盖全行各部门、各项业务,要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又要就要求内审人员既要会操作懂管理,既要熟知金融业务,又要具备相关的会计、法律、计算机等知识。人民银行应该通过培训等多种渠道,提升内审队伍的素质,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培养复合型的内审人才,打在一支多元化素质结构,富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
(五)技术保障:创新审计技术、应用审计软件。电子技术的支撑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利器。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发行、会计、国库等基础业务均完成了网络化、电算化改造。相应的,内部审计也应改进审计方式,通过引进、开发审计软件,运用电子审计技术、OA审计模板、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审计软件,积极实施计算机审计,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建立起一套贯穿审计全过程的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提供技术保障。参考文献:
[1] 汪莉萍.浅谈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J].金融纵横,2010(12)。[2] 孙秋生,缪典林.浅析内部审计在央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金融发展研究,2010(11)。
[3] 李 群.全面发挥人民银行内审确认、咨询作用的有效途径[J].西部金融,2010(12)。
[4] 胡晓雁.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与转型[J].西部金融,2010(12)。[5] 接贵锋.深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探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0(3)。
第二篇: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韵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马东红
【摘要】内部审计如果要在企业内部保持现有的地位或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只针对管理、规章制度的监督职责,将内部审计的资源和技能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紧密结合,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为此,价值增值型审计是内部审计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围绕企业为何要培育价值增值型审计观念、增值型审计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内审的价值最大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事业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越来越多的审计部门已经认识到,要维持审计部门在企业的地位,仅仅靠向企业管理层或董事会提供合规性的检查报告是远远不够的,要求内审职能的延伸以满足更高的要求。再者,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错误和舞弊会越来越少,内审部门应该凭着对企业控制管理深入了解的优势,在企业管理控制协调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普华永道的合伙人魏宝星指出,内部审计职能必须进行自我提升,向公司管理者提供可执行的商业风险解决方案。他的结论有可靠的数据支持,来源于普华永道《2010年内部审计行业现状调研报告》(对遍布55个国家的2000位参与者进行了调查)。该报告所探讨的主题是:内部审计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可以对风险管理工作重心的转移及时作出反应。同时,很多公司也意识到,内审部门如果将自己定位于服务全公司,积极地协助识别并防范组织风险,绝对有利于为企业带来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因此,我们认为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从传统的监督检查转变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该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及评价方面转变,为企业增加价值。我们内部审计如果要在企业内部得到发展、生存下去,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仅对管理和规章制度的监督职责,将内部审计的资源和技能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紧密相结合,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价值增值型审计是内部审计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过,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并不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 而是一种新的内审理念。价值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内部审计虽然不参加生产经营, 但它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减少企业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企业获利机会等业务活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价值增值性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和精髓, 它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增值性内部审计有别于传统内部审计:
传统的内部审计不注重增加企业价值,它开展的业务活动相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来说多是不增值的, 或者虽然增值, 因为耗费的成本大于增值所带来的收益,从整体上来说也是不增值的,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全面转变审计观念,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尽量少做不增值的审计业务,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资源耗费和成本。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资源消耗者、费用中心, 不直接给企业增加价值,而增值型内部审计致力于价值增值, 通过给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审计结果建议, 直接给企业增加价值。
传统的内部审计为组织间接增加价值的事实往往受到忽视,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位是一个利润中心, 成本的耗费有记录, 为组织增加的价值也有衡量和记录。传统的内部审计是事后的监督和评价, 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是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 具有及时性、主动性、预防性的特点, 有利于揭示风险、及时规避。
二、要做好增值型审计,首先要转变固有的传统观念
改变过去固有的传统观念,正确处理好控制与服务的关系,是做好价值增值型审计的前提。
首先,审计人员要摆正自身位置,清楚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分子,不能将自身利益凌驾于企业整体利益之上。审计工作既要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又要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其次,在思想上认识到审计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控制要考虑到投入的成本,既不能出现控制盲点,也不要控制过度,不能因控制过度而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再者,服务不能局限于企业其中某一部分,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操作的全方位进行服务,它既包括对企业各控制点和所有风险的防范,又包括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三、实现增值型审计,最大的挑战是人力资源的匮乏
随着审计职能的延伸,要为企业提供增值性服务,很多企业的审计部门面临预算编制内人力资源匮乏,现有内审人员知识结构、行动习惯不完全适应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的困境。人是第一生产力, 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了, 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要实现能够向管理层或董事会提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高附加值的审计成果信息,改变内审部门的能力和技能是当务之急。
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快内审人员队伍职能的转变:
第一,重视新进成员的来源和部门的人员结构。内审人员的来源直接决定了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可塑性。内部审计效能的发挥不仅与内审人员的个人素质相关,更与其所组成团队发挥的整体效能有关。
第二,重视内审人员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内审人员自身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学习最新的内审理论、审计技术方法,并在审计实践中有目的地进行尝试和运用,不断丰富审计经验,通过学习提高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审计工作的需求;以促进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建立适当的激励、奖惩制度。以适当的激励和奖惩措施促使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审计项目的管理中去,优化人员结构,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四,健全审计人员选拔、使用和培训机制。鼓励内审人员与外部进行交流。每年以适当的比例与企业内业务部门人员进行交流,不断更新人才知识结构。通过审计人员交流,吸收一批精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信息系统等业务的专业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的战斗力。
第五,实施以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为主的职业生涯制度。围绕“提高履行岗位能力、发展职业生涯”进行培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内容,使审计人员都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为审计人员的业务进步、价值承认提供空间, 以适应高层次审计业务的需要。
此外,内审部门必须采取一种比过去更为大胆创新的方式进行变革,重新思考和定义其所需技能及工作方式,如:扩展部门的专业技能结构,为担当领导者的角色而做好准备,促进公司战略和对风险识别、控制和缓解的协调一致上,从而成为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得力支持。同时,内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和提高以下几个领域:支持公司治理过程、持续提升风险评估能力、继续整合非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向更有价值的方向延伸审计范围、缩短专业技能差距、应对持续的成本压力,以及更有效地借助技术手段等。
四、通过实现内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来实现内审价值增值 随着国内和国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经营模式的改变,数据信息实现高度电子化,要适应这种新形势, 内部审计必须不断探索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提高审计效率, 降低审计风险。
(1)积极推进风险导向审计, 把审计重心向纵深推进。
风险导向审计可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模型,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指导和辅助现场测试的进行, 从而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审计重心要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渗透, 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审计、激励机制审计、市场营销审计、网络安全审计等新题材的审计, 提出管理审计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并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 使所有重大的风险事项得到优先审计, 使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最能实现审计价值的领域。(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大力推广计算机远程审计和网络审计。
推动内部审计向非现场审计、实时审计方向发展。改进审计手段, 提高电子化运用水平, 适应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需要, 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 紧跟业务发展步伐。企业经济业务信息的巨大数据量和数据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 在很大程度上给现场审计、传统手工审计带来诸多限制。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落后和抽样取证的局限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而现场审计和传统手工审计的不足正是应用计算机进行非现场审计的优势, 特别是实施数据集中工程后, 为应用计算机开展非现场审计提供了用武之地。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 通过建立经营数据查询系统、实时监测系统、业务目标测试系统、分析性复核系统、经营状况监测系统、风险分析和监控系统等建立一套完备的非现场审计体系, 实现内部审计的实时监控功能,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效率。
技术进步能够带来的巨大便利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是效率提高的最有效的措施。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容易实现,因为很大程度上内审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向企业管理层解释清楚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为企业带来的裨益。因为上文提到的报告显示,全球55%的企业参与者或者亲身体验过采用技术手段并不是一定会产生效益的经历,或者无法计算出技术项目的投资收益。这提醒企业高层要慎重引进先进内审技术手段,考虑成本收益比。
五、通过加强内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来实现增值型审计 只有指定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行为、审计程序和工作目标, 才能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实现内审价值最大化。
1、建立完善的审计计划体系
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各项业务和机构的风险水平, 按照风险导向的原则, 确定审计项目和审计周期, 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 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最能实现审计价值的领域, 使所有重大的风险事项得到优先审计。
2、建立完善的审计管理信息库
实现审计信息渠道的畅通, 通过信息资料的整合达到审计信息的资源共享, 改善审计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料交流, 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利用。
3、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流程
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审计实务规范, 从战略规划到审计计划、记录、评估、测试、报告这一循环的每一环节、每一层面都做出详尽的规定, 对常规审计项目制定审计方案标准模板、审计报告标准文书格式。
4、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绩效考核, 进一步完善工作考核硬约束, 坚决实行奖优罚劣。要以审计计划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培训管理、技术和工具支持、信息与档案管理为核心, 加强对审计机构的全面考核。要以人员安排、审计指引、审计复核、遵循审计方案、审计发现确认率、审计建议认可率、遵循职业道德为核心, 加强对项目质量的跟踪考核, 建立对审计机构负责人、项目经理、主审、一般审计人员的分级业绩考核指标, 形成具有审计特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最大程度地满足独立行使审计职能需要, 保障审计成果的客观公正性。
六、结语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参加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来实现内审价值增值,通过开展内控评价, 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来实现企业内审价值的最大化。
随着企业对于关键业务风险的全面洞悉与管理控制需求的与日俱增,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需求与期望亦呈现出空前高涨的态势。我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内审职能在一些重要属性方面,与企业的期望值仍存在一定差距。当内部审计面临新的需求和期望时,如果能够主动采取上述一系列行动,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提升扩展其技术能力,就能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挑战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晓颖,2011: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许晓颖[J]会计之友(1),P91-92。
[2] 贾梅,2012: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实现途径探讨[J] 审计月刊(1),P43-44。
[3] 杨艳,2011: 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J]财税统计(6),P16。[4] 魏宝星,2011: 实现企业内审价值最大化[J]公司理财(1),P82-83。
[5] 孙琪,2010: 内部审计促进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9),P12-14。
第三篇:内部审计增值问题的探讨
内部审计增值问题的探讨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的目标远未达到,主要是因为对内部审计“增值”认识不足,阻碍了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行;审计范围广与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的矛盾,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对内部审计成果利用不够,导致审计资源浪费严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探索建立干部提拔的内部审计挂职制度,从源头上为审计增值提供保证;帮助各部门和下属企业完善管理流程,提供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尝试变革公司考核机制,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促进企业增值。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审计增值; 企业增值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3-0108-03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组织的效率,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是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第61届年会上提出的内部审计目标,标志着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价值增值阶段。它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应从风险管理、控制、公司治理入手,通过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中的效果,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有效地、经济地达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目的,即要求内部审计从“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化。那么在我国内部审计实施近30年的今天,其为组织增值的审计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了呢?事实上,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上的不足,对内部审计成果的不重视等原因,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的目标远未落到实处。
一、内部审计增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对内部审计“增值”认识不足,阻碍了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行
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是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对企业增值起到的是一种间接、辅助的作用,强调的是通过评价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执行及风险防范,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帮助其优化业务程序,即通过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来减少或者避免企业的损失,以达到增值的目的。
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因为国家行政命令而产生的,且开始时被定位于“国家审计的基础”,审计重点放在检查是否遵循会计制度与业务程序、验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发现欺诈舞弊行为等方面。故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式思维:内部审计是来监督自己工作的,一旦审计中发现什么问题,会立刻上报企业领导,继而影响的考核成绩,最终会影响到部门人员的收益。在此意识形态下,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活动时,遇到被审计部门不支持、不理解的局面就难免了。特别是在对公司下属企业的审计中,不少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人员是代表上级部门来对自己进行监督的,把其看作对自己权威的挑战,是对自己经营管理权的限制,从而不仅不支持内部审计,有时甚至会阻碍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再加上下属企业的项目多、人员结构复杂,不合规的情况也多,故抵触情绪就更强烈了,使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很大阻力,更别谈审计增值了。
(二)审计范围广与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的矛盾,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
2008年4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说:“内部审计不仅是现实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价值增值的倡导者。”这说明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从原来的财务审计扩展到了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同时审计的时间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要做到前期介入、中期监督、后期跟踪,即由原来的事后审计扩展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跟踪审计。而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立于不败之地,积极寻找投资项目以增加盈利点,如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更新、基建项目、配网、技改等不断上马,因此而产生的招投标项目、营销管理都要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是否严格按规定进行监督、评价。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的外延不断拓展、审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这些都要求审计团队中有一批熟悉工程、营销等的专业人员,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审计需要。而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只具备财务审计背景,虽然在具体审计工作中有时会聘请一些专业人员参加,但因为不是完成本职工作,故相关部门派出的“外援”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人选。由于这些人员对问题的看法等存在局限性,提出的管理建议对降低经营管理风险的作用不一定最有效,这样审计风险的增加将不可避免,最终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
(三)对内部审计成果利用不够,导致审计资源浪费严重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发现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中的缺陷,并要求按照整改措施完善,只有内部审计成果被领导层和相关部门重视、利用了,内部审计的功能才能得以发挥。但在实际工作中屡查屡犯问题或共性问题层出不穷,如无相应的经营或工程资质却在承担项目,技改项目先实施后计划等共性问题在很多下属企业中存在,项目计划不准导致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事实上,国家对经营资质的问题有明确的规定,项目必须在计划下达后实施也是有明确规定的,但还是有很多公司违规,这完全是执行单位随心所欲,忽视规章造成的。屡查屡犯问题说明问题部门对公司规章与以前的审计整改意见视若无物,这一切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内部审计在审计工作完成后会对审计中发现的经营管理风险提出管理建议和整改意见,这是内部审计增值活动的重要方面,即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及改善建议要求被审计单位充分利用以降低风险。但很多单位对这些审计成果并不重视,甚至视而不见,这说明公司没有合理完善的内部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内部审计活动和报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的目标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而审计人员也只能陷于无休止的重复审计工作中。审计同类的业务活动,发现同样的问题,不仅无法实现审计增值,还严重地浪费了审计资源。
这些影响内部审计增值的问题在很多大型国企存在,一些内部审计专家和内部审计工作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并认为增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这些意见不可谓不对,但笔者认为在内部审计和现代公司治理实施这么多年后,因为内部审计而进行机构改革,至少在现阶段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提法。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应是在现有的组织框架、现有的人员结构条件下实现的,以此为基础提出的建议才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更能为公司的管理层所接受。
二、实现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措施
(一)探索建立干部提拔的内部审计挂职制度,从源头上为审计增值提供保证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前秘书长兼总裁理查德?钱伯斯在《2014年每个内部审计人员都应制定的五条新年计划》中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与“第二道防线”建立更为融洽的关系。这里所谓的的“第二道防线”是指公司的财务部、技术部、工程部等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与这些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建立融洽关系的关键点是这些部门或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内部审计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彰显了领导意志对组织的巨大影响力,只要领导重视了,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配合度就会大大提高,审计工作也就能高效进行。而理解内部审计工作,最好的途径莫过于融入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
公司可以尝试建立干部提拔挂职制度来增加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这并不是要求每个提拔干部都来审计部门挂职,而是根据审计部门的业务需求来定。如本工程审计项目较多,则可以建议公司领导派遣工程部门将要提拔的业务骨干来内部审计部门挂职,安排其参加相应的工程审计项目,这不仅能增进提拔干部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而且由于其对工程项目的极度了解,更能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管理建议会更有针对性。这样的举措对挂职干部和审计部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可以改善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通过挂职可以让职能部门和下属企业的未来领导认识到内部审计是通过发现各部门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缺陷并改善来帮助提高部门绩效的,所以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是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其次,可以让职能部门和下属企业的未来领导更具全局观念和守法意识。任何职能部门和下属企业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时,都应具有守法意识,严格按国家和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从企业的全局出发,更清醒地评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公司的长期战略服务。因此对将要提拔的干部而言,通过挂职工作能树立其全局观念、加深其守法意识,使其看问题的眼光更宽、更深入,对其未来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在审计成果更有效的前提下为内部审计人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的平台。由于来挂职的干部是公司各部门的骨干,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使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管理建议和整改意见更有效。不断扩大的审计范围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工程、技术、信息等问题对审计人员而言都要有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与各部门专业人员共事,虽然时间短,但为审计部门人员的学习提高提供了契机,审计人员由此可以熟悉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从而成为改善组织流程的理想咨询者。
可以说,这项措施如果能实施,假以时日必然会形成审计部门与挂职干部双赢的局面:被提拔干部不仅可以认识到内审的重要性,而且能以全局观念、守法意识来推动本部门的工作,使本部门的工作更有效;内审部门则因有专业人员的加入而使审计更有效,且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开展。当然,“双赢”最终真正的受益者是公司本身。
(二)帮助各部门和下属企业完善管理流程,提供内审的增值服务
实施标准化管理,能够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使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改善经营管理并更有效。因为组织价值的增加离不开有效的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是完善企业标准化流程的帮助者。由于审计涉及到公司的每一个部门和下属企业,所以审计人员对管理流程见多识广,对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环节也了然于胸,可以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各部门和下属企业的相关人员一起对现有流程的缺陷进行分析,提供专业的建议和优化,直至完善。如针对企业招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管理流程中标明关键控制点,位于关键控制点的人员严格按规定执行,则招标工作中的风险就会降到最低。当每个部门和企业的标准化流程都建立了,则公司的管理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向管理要效益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可以大大节约其审计工作时间,审计人员审计时只要更多地关注该活动的关键控制点即可,而不需每个项目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审计资源就能得以节约。
(三)尝试变革公司考核机制,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促进企业增值
公司的考核机制不管是对部门还是员工而言均有较强的威慑作用,作为一年的总结,它不仅关乎部门及个人的声誉,还关乎到经济利益,这也是内部审计被抵触的主要原因。良好的考核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能部门和下属企业的潜在积极性,因此公司在考核机制中要确立所有的部门和下属企业都在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认识,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区别对待,而不是一刀切。如由于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原来制定的制度、流程不适应新形势而出现了偏差,对这种不是违规行为而产生的新问题,内审人员可以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改善的措施,继而消除缺陷。只要被审计单位非常乐意对制度流程进行改善,就可以不将此问题作为考核依据,如果此问题还能对其他单位起到警示作用,那这个单位还应得到奖励。只有这样,公司的各部门和下属企业才能真正地欢迎内部审计人员,因为他们的到来能改善其经营管理,进而实现增加绩效的目标。当然,对那些在某一问题上一犯再犯的部门和企业就要依据考核机制严肃处理。
对于审计人员而言,由于审计结论与考核的关系,除了要将审计成果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督促其改进外,还要汇总、分析全年及近几年的审计整改意见,找出那些共性的和新出现的问题在公司信息平台上进行通报、宣传,并附有如何改善的建议。一个问题的审计整改不应仅针对问题发生部门,而是要针对可能发生此问题的所有部门和下属企业。因为防止这类问题的第二次发生或是防患于未然,使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从源头上得到解决,才算是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管理成果,审计的监督职能才能真正转化为服务职能,这才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通过审计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了企业的价值增值,才算是真正达到了审计增值的目的。
综上所述,现阶段内部审计在实现增值目标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公司管理层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指日可待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定会实现其“服务主导型”功能,为企业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留平.企业内部审计前沿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6):4-8.[2] 詹一萍.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 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3(6):25-30.[4] 邹娟.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分析[J].财会通讯,2012(7):43-45.[5] 张爱辉.基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2(3):74-75.[6] 许平彩,叶陈毅,唐雪翠.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企业经济,2011(3):162-164.
第四篇:试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策略
试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策略 2013-1-23 11:40 梅荣江
摘要:内部审计从传统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对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提出的转型目标与特点,分析当前制约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主要问题,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途径推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意见。
关键词:内部审计;转型;策略
内部审计(以下简称“内审”)转型是近几年内审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也是内审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民银行内审要保障央行职能的发挥和内审的发展,该如何进行转型,怎样实现发展,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内审转型的目标与特点
所谓内审转型是指内审从财务审计转为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并重,把内审从传统财务审计转向现代管理审计。
(一)内审转型的目标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提出内审转型的目标是要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在审计的理念上,由对内审本质的认识是检查系统向内审本质是控制机制的认识转变;由内审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二是在审计的职能上,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三是在审计的目标上,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四是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转变;五是在审计的方式上,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六是在审计的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转变。
(二)内审转型的特点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提出内审转型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内审工作要从“小作坊式”的单个项目审计,向整体性、系统性的“集约式”规模审计转变;二是从审计部门、少数职能部门分散的、单打独斗式的审计和监督,向由审计部门牵头、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发动全员参与监督转变;三是由靠法律赋予的权力实施监督为主转向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为主,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积极控制为主。
以上两点,既是考量内审实现转型与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更是推进内审转型与发展的任务和方向。
二、人民银行内审转型面临的问题
人民银行专门的内审部门设立于1998年,十余年来,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不断发展,逐步由传统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转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实现内审转型的目标与特点,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理念的转变跟不上转型要求
一是内审人员的审计理念更新不够,不少内审人员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以查错纠弊为目标的合规性审计阶段,现代审计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难以胜任现代内审工作的要求。二是部分领导的内审理念转变不够,对内审本质的认识还停留在内审是检查系统阶段,对内审的本质是控制机制的认识仍有不足,因而使内审的控制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这一情况在基层行表现得更为明显。三是部分内审人员对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认识不足,审计过程中只注重了内审的监督作用,而忽略了内审的服务职能,未能从服务的视角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加强综合管理。
(二)内审工作机制尚难满足转型需求
一是不少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充分重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风险评估,在与被审单位的交流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和详尽。二是在审计内容上,仍然比较容易满足于微观操作层面,而对被审计单位的宏观管理层面重视不够。三是在审计评价上,仍以合规性为主,对审计对象履行职责的效果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性与经济性监督评价不够。四是在审计建议上,仍以就事论事为主,审计建议的整体性、建设性不够。五是审计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三)内审工作信息化水平仍比较滞后
近年来,人民银行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迅猛,但内审工作的信息化却远远跟不上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步伐。表现在:一是现场审计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非现场审计的网络审计尚未真正开展起来。三是业务操作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大多数未预留审计接口或开发审计子系统,从而使审计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难以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四是内审干部中计算机专业人员和有计算机专长的人员仍比较缺乏。以上问题不仅影响内审工作的效率,而且影响审计的质量,成为制约当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内审队伍素质不能适应转型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内审队伍充实了一批年轻人才,内审队伍素质得到一定提高,但整体来看队伍素质还不能适应转型需要,这一问题在基层行显得尤为突出。一是内审队伍老化严重,内审干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技能老化。二是内审队伍结构出现断层,承上启下、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不足。三是专业性、技术性人员不足,特别是计算机、法律、外汇管理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人员比较缺乏。
(五)内审机构设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能的发挥
目前,人民银行内审机构实行分层设置,从总行到地市中心支行都设立了专门的内审机构,县级支行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内审员,这种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一是审计力量分散,内审人员从总量上看大头在下,分散到各级行又都捉襟见肘,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审工作服务于人民银行整体治理的目标实现和作用发挥。二是同级监督效果不佳,一方面内审人员有畏难情绪,难打破情面;另一方面被审计对象有不认同现象,认为内审是专挑毛病,小题大做。三是敏感性问题容易隐瞒不报,目前对基层行的项目审计多数是以同级审计的方式进行,然后向上级行报告,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敏感性的问题容易形成对上级行隐瞒不报的现象。
三、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策略选择
内审转型不是对原有工作格局的舍弃,而是在继续强化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提升。因此,要结合人民银行的实际,努力探索审计转型的方式和途径,以点带面,积累经验,稳妥推进。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审计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内审转型首先要实现思想转型和审计理念的更新。为此,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要准确把握内审工作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定位,全面提升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价值,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发挥内审的确认与咨询作用。二是要更新内审工作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内审是一个控制机制,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理念和效益的理念。三是要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寓监督于服务之中,要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使内审的“确认与咨询”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大力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绩效审计
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绩效审计,既是推进内审全面转型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内审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标志。因此,要以内部控制审计和绩效性审计评价为转型的切入点。一是要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专门的审计类型,广泛深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并通过审计实践,不断完善内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要大力开展绩效审计,要通过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时各项资源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3E”)进行审计评价。三是要继续加强合规性审计,传统合规性审计是审计的基础,转型后的现代管理审计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合规性审计,它是传统合规性审计的延伸、拓展和提升,因而它们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做不好合规性审计,不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就无法实现内审转型。
(三)不断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内审信息化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是要认真抓好《人民银行内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的推广运用,应用信息技术搞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综合管理,提高内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大力推行网络审计,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内联网资源,对被审计单位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基于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网络操作的合规性、安全性进行实时、异地、远程的审计、分析和评价,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三是要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研制,提高审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化水平,积极研究开发能够提高现场审计工作效率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加快研究开发对有关业务系统的审计接口和配套处理软件。
(四)努力提高内审队伍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内审队伍是加快审计转型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快人才培养,搞好培训工作。要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合理配备审计力量,发挥整体优势。各级行要重视内审队伍建设,调整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培养更多适合内审加快转型的职业化人才,增强内审人员创造性开展内审工作的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内审人才库建设,一要将新入行的高学历内审人员纳入人才库培养,促进其尽快成才;二要增加内审人才库人员参加培训和参与上级行审计项目的机会,促进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并以此带动其他内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三要保持内审人才库人员的相对稳定,下级行调动内审人才库人员时必须报经上级主管行同意。
(五)改革内审的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设置是内审有效运转、发挥效能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实现内审转型,也应该相应推进内审组织机构转型和发展。内审组织机构转型的方式有二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实行内审机构在人民银行内部的相对独立。在人民银行总行设立审计局,各分支机构的内审部门在人员编制、业务经费、组织管理等方面实行垂直管理。二是实行内审职能的部分上收。维持目前内审机构从总行到地市中心支行的设置现状,将县级支行的审计职能上收到地市中心支行,现有的专兼职内审员的人员编制、管理考核、福利待遇等均同时上收到地市中心支行,由地市中心支行派驻其到各县市支行,并对地市中心支行负责。以上二种模式均能有效解决基层人民银行内审独立性不强、同级监督效果不佳等问题,有利于内审转型的推进。
内审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推进内审全面转型,促进内审事业健康发展,既是保障人民银行有效履行央行职能的需要,又是内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历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道成.推进内审全面转型与发展 确保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内部审计,2006,(5)
[2]张笠.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分析.中国内部审计,2007,(1)
[3]万文刚.以内部审计转型为载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内部审计,2009,(7)
第五篇:内部审计在税务系统实现组织价值增值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税务系统实现组织价值增值中的作用
摘要:文章以分析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途径:评价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改善税收业务活动的安全性、提高职责履行的效果性。最后从观念、地位、环境、人员、技术等五个方面提出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税务系统 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领域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的运营。说明以价值增值为引导的内部审计是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内部治理审计活动,考虑到了最高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认为其是一种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内部治理机制,应和组织目标相一致,充分发挥其职能,展现其提高运作效率和增加企业价值的功能。以价值增值为引导的内部审计,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它确立了内部审计的新目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为内审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于企业等盈利性组织,其内部审计增加价值主要体现为让组织机构提高的效益大于内部审计的成本,具体表现是产品销售额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费用的节省等,可直观的量化。而地税系统作为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不易量化体现,以致存在内审无效,即审与不审一个样等负面观点。基于此,文章以分析地税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审计实现地税系统价值增值的途径,提出了内部审计实现地税系统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二、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
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执法权,处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前沿,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加强征管双重动力下,税收收入近年来大幅增长,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高收入下支出的合理性越来越重视,因而监督的主动性越来越大,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更大挑战。近年来,税务系统各级内审部门进一部加深财务审计力度,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有机结合,同时稳步推进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政府采购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此外,不断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其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体现
税务系统各级内审部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领导干部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对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以规范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纠正违纪违规、防范内部风险,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使税务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作用和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开展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化解了管理风险,摸清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通过开展大宗物品采购专项审计,有效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税务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审计署的高度肯定。总而言之,税务系统内审部门为各级税务机关依法、合规、有效履行职责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体现 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是无论审计是否发现问题,但因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经常性监督部门的存在,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定期不定期的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客观上会对他们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增强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的自觉性,提高决策和执行能力;督促职能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改进管理,防范风险、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工作规范;促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间接的促进了税务系统职责的有效履行。
三、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途径
税收是共和国的血脉,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税收。税务机关作为政府职能单位,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执法权,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光荣使命。其内部管理是否规范、风险管理有无疏漏、业务操作是否高效,直接决定了税务机关职责能否有效履行。因此,结合税务机关业务特点和内部审计最新定义,税务机关内部审计主要通过评价和改善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业务活动的安全性和职责履行的效果性来实现价值增值。
(一)评价和改善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作为税务系统重要的监督手段,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内容、程序、效果等进行监督和评价,以检查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促进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确保各职能部门建立适当的内控体系和管理办法。同时,内部审计还适时对税务机关的管理制度、岗位设置、会计管理、实物资产管理、计划财务管理和基建控制、计算机征管信息系统等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以评价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并且针对内部管理的缺陷,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并为上级领导管理和控制各项业务活动提供支持,为构建和谐税收环境奠定基础,间接实现了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二)评价和改善业务活动的安全性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税收执法活动的安全性,即监督评价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否存在疏漏,其目的是为实现税务机关履职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目前在税收法治理念还没有完全普及,税收法治环境还不十分优良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的一些正常职务行为都会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甚至引起误解,如果发生执法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则更容易被诟病。而当前税务系统在税收执法和内部管理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和纳税人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内审部门通过对各项税收执法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确认、识别和归类,建立清晰的风险轮廓图,然后评估、衡量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客观合理地划分风险等级,为各部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提供依据,最后对执法部门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检查、评价,分析其充分性、恰当性和针对性,对风险管理存在疏漏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达到回避、转移、降低风险的目的,避免损失的发生,是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的具体表现。
(三)评价和改善职责履行的效果性
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效果性,就是要发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赋予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职能——咨询服务,它是对传统内部审计监督确认服务的补充。要求内部审计在完成“管理层的耳目”任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总结以往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再以“顾问”、“参谋”的身份,对领导制定的工作计划、目标、决策、内控制度以及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其职责履行的效果性,以此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
四、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一)观念保障:更新审计理念、转变工作重心。税务机关内部审计要发挥其价值增值功能,应该更新审计理念,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和业务审计拓展到绩效审计、风险管理等领域,清楚内部审计不仅仅是财务报表的复核者、现实资产的守护者、会计核算的稽核者,更是提高效能的推动者、强化管理的促进者、价值增值的倡导者,是为税务机关履职保驾护航,最终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确保税收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地位保障:确保内审部门相对独立性、增强审计客观性。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审计的客观性是实现审计目标,开展审计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权威才能充分体现,审计质量才能充分保障,只有审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才能作出正确的鉴定和评价。税务机关应该赋予内审部门充分的组织地位,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和理智,尊重事实依据,有效的完成审计职责,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三)环境保障:领导重视支持、部门积极配合。税务系统内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与沟通,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取得领导的重视支持和被审计部门的配合,这是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关键。内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评价事实,并提出改进建议,而是否需要落实和执行则要取决于税务机关领导的决策,同时,被审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才使得内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才能得到落实和体现。
(四)人员保障:培养复合型内审人才、打造多元化素质结构审计队伍。税务机关的内部审计对象涵盖系统内各部门、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要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就要求内审人员既要会操作懂管理,既要熟知税收业务,又要具备相关的会计、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税务机关应该通过培训等多种渠道,提升内审队伍的素质,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培养复合型的内审人才,打在一支多元化素质结构,富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
(五)技术保障:创新审计技术、应用审计软件。电子技术的支撑是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利器。随着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金税三期“马上要全面建成。相应的,内部审计也应改进审计方式,通过引进、开发审计软件,运用电子审计技术、OA审计模板、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审计软件,积极实施计算机审计,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建立起一套贯穿审计全过程的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红垒.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 [2]袁文英,王红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J].西部金融.2011(11)[3]冯惠敏.增强使命感找准着力点、努力实现督察内审工作新突破——在2012年全国税务系统督察内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情况通报.2012(09)
[4]冯光泽.夯实基础稳步推进、确保督察内审工作再上新台阶——光泽同志在2012年全国税务系统督察内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网站.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