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把统计调查误差消灭在最基层
如何把统计调查误差消灭在最基层
即将在全国开展的经济普查工作,不仅统计调查对象点多面广,调查表上指标的设置也相当复杂,而我们的普查员多数是基层一线的会统人员,普遍存在普查员的业务素质难以胜任普查工作任务需要的矛盾。给这次经济普查取得准确可靠数据加大了工作难度,要保证这次普查顺利开展,把统计调查误差降到最低程度,我认为对广大的基层普查工作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明确普查的对象和范围是保证普查数据不重不漏的基础,这次经济普查也不例外。经济普查方案上规定这次普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看似很明确,但由于第二、第三产业包括范围较广,行业类别数不胜数,尤其第三产业的概念更是模糊,通常的解释是除一产、二产以外的所有行业,在这里将第三产业单独拿出,让大多数基层普查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第三产业所涵盖的范围。我们在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培训中,在讲到普查对象和范围时向普查人员通俗的讲为:除从事第一产业活动以外的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因第一产业行业较少,详加说明,非此即彼,普查员容易接受,在填表过程中更容易判定是否属于调查对象。
二、明确工作责任
在经济普查中层层实行工作责任制,是各级普查机构为控制普查数据质量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但在实际贯彻执行时明显的是上紧下松,真正落实到广大农村基层普查员的时候,责任的概念大都已经模糊。然而正是最基层普查员才是这次普查的数据直接采集者,只有他们认识提高了,责任到位了,普查数据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培训中,在狠抓责任心和使命感教育的同时,规定清查单位漏登率不得突破5‰,凡经县级或省市验收漏登率突破5‰的乡镇,在全县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党政纪责任的基础上,清查登记工作要重新返工,返工所需费用由被查单位和所在乡镇共同负担,正式登记后在各级事后质量抽查中发现漏登单位突破规定指标的,要依法从重处罚相关责任 1 人员。由于责任直接落实到基层普查人员身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普查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普查登记工作一次成功。
三、明确普查数据不作为各部门实施处罚的依据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我们要将这一精神的宣传,贯穿于普查登记的全过程中,更有助于取得真实可靠的普查数据。这次普查对于那些国有、集体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来说设施起来并不困难,难就难在那些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由于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财务制度不健全,配合意识较差,可能出于种种目的而瞒报经济指标,给普查表的填写增大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普查人员在根据设备、生产能力、业务量正确评估经济指标的同时,向被调查对象做好《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缓解私营企业主和个体经营户的抵触情绪,促使他们如实地向普查人员提供普查数据。
巧用Visual FoxPro数据库系统“UPDATE”(多库修改)命令
实现经济普查单位名录库的比较
在基本单位普查、三产清查、服务业清查等一些经济类普查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对两个或多个名录库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在基本单位普查的前期摸底中,我们要从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国税、地税、编委等部门取得名录库,合并成一个符合我们普查需要的名录库,这些名录之间相互交叉、重复,如果用手工区分,工作量可想而知。于是,我们利用了VFP的UPDATE命令实现了名录库之间的比较功能。在这里和大家切磋一下,也希望在即将开始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UPDATE是VFP系统中一个普通命令,具体的用法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命令格式如下:
UPDATE ON<字段>FROM<工作区号>|<数据库别名>REPLACE<字段1> WITH<表达式1>[<字段2>WITH<表达式2>…][RAND] 下面就介绍一下此命令的具体应用:
例如,我们有两个名录库(A库和B库),它们之间有一些单位是相互重复的,需要找出剔除。首先,我们在VFP系统中分别赋予它们相同的字段名、字节长度、数据类型,如:“单位代码”、“单位名称”、“单位地址”等。然后,在其中一个名录库中添加一个“标识”字段。下面,在VFP系统中编写如下prg程序。
set talk off sele 1 选择工作区1 use A 打开A库
index on 单位名称 to nms
索引A库的单位名称字段 sele 2 选择工作区2 use B alia bm
打开B库,别名为bm index on 单位名称 to nnmm
索引B库的单位名称字段
sele 1 选择工作区1 updat on 单位名称 from bm 比较查找重复记录,并在A库中将 replace标识 with 'n' rand 重复记录的“标识”字段赋予“n”
通过执行以上程序,A库中的重复记录将被加以标识,就可以对它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了。为了提高查找的准确性,还可以利用其它字段,如单位代码等进行比较,添加一个以上的标识。注意:如果同一家单位在两个数据库中,所比较的字段不是完全一致,就无法找到了,例:A库中“唐山市路北区统计局”,B库中“唐山路北统计局”,用单位名称字段比较就无法找到,这样,只能用单位代码或其它字段再比较一次,多添加几个标识。
以上就是我们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的一点小经验,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一定要多多指教呀!4 13 关于如何搞准批发与零售业普查数据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批零贸易业迅速发展,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商品货源充裕,城乡市场繁荣兴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较快,多渠道、多成份的商贸流通体制已经形成。由于市场经济成份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商贸企业的频繁变动,特别是部分企业、个体工商户存在财务资料不健全,怕多交税费而瞒报经济指标,甚至存在拒绝接受统计调查的可能,这将给即将进行的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经济普查中如何做好批发零售贸易业的普查登记工作?××县统计局普查中心组织人员走访了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个体工商户,实地查看了财务、统计等有关资料,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批发零售贸易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及有关部门资料,我县现有批零贸易业法人单位67个,均为限额以下批零企业。目前,我县批发零售贸易业统计工作主要依靠条条统计,国有、集体批零贸易业单位统计为直报县统计局,各部门及附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部门统计汇总上报,私营、个体商户由县工商局抽样调查推算汇总上报,各部门、企业的统计、财务资料规范程度大相径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财务与统计资料规范、数据准确可靠。如邮政系统、新华书店、烟草公司、石油公司等国有单位。能够做到统计报表准确及时,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统计、财务和业务核算资料规范、整齐。
2、基本能够按时向县局上报统计报表的单位。如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农机管理局、商贸总公司、工商行政管理局、民营经济发展局、县医药公司等。这些部门除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统计工作比较规范,存有各基层单位的报表外,其他大部分单位均不同程度地受下属各单位采用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等影响,对统计工作疏于管理,基层报表不齐全,有的向下属单位电话要数。这些单位财务、统计资料不健全,部门对下属单位除要求完成各种税费上缴任务外,其他事项基本上不过问,直接影响了基层单位上报统计数据的质量。
3、财务资料零散,既无财务报表又无统计报表,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商户。这些企业和商户大都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零散,财务资料多为流水帐和片帐,甚至没有财务记录等特点。个体商户现在主要依据抽样调查取得零售额资料,业主因怕多交工商管理费和税费,瞒报营业额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干脆以种种借口拒绝统计调查,这对如实取得统计资料造成极大的困难。还有部分流动摊贩(大都无营业执照),由于无固定营业地点,给普查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调查中发现,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企业和个体商户配合程度不高,不愿意提供经营情况及收益,甚至拒绝提供有关财务资料。二是普查中瞒报经济指标的危险性极大,部分企业和商户因怕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税费挂钩,宁肯少报,也不愿如实申报。三是批零贸易业面大、点多,特别是县城及集镇所在地,存在漏报的危险性。四是有的部门担心普查数据与部门工作量及实绩挂钩,也会影响普查数据的准确性。五是普查指标应简明扼要,不能面面俱到,以能够查清行业类别、从业人员、实收资本、经营收入、利润、上缴税费等情况即可,确保主要指标的准确性。
二、搞准普查数据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批零贸易业点多、面广、统计财务资料参差不齐的现状,要搞准经济普查数据,应采取以下对策:
1、统一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经济普查是政府行为,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而批零贸易业普查是经济普查中最难的普查,普查对象纷繁复杂,调查难度大,仅靠统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特别是县乡级领导干部,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上要给予统计部门大力支持,工商税务等各有关部门要协调联动,及时提供有关行政登记资料。
2、切实加大对普查工作的宣传力度
经济普查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必须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宣传媒体,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每个调查对象都了解如实申报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义务,任何虚报、瞒报、拒报普查资料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使其自觉自愿 6 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各职能部门也积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商户如实申报
一方面作为调查员要认真执行《统计法》,遵守普查纪律,不得对外公布调查中企业、商户申报的个体资料,更要严守调查中获知的商业秘密。另一方面,建议上级规定:各地工商和税务部门不得查阅各企业和个体商户的普查资料,并以此作为征收税费的依据,解除广大商户的思想顾虑,促其如实申报。
4、做好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
普查员的素质、责任感和培训质量决定着普查质量的高低。应选调熟悉当地情况,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经济和统计基础并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员担任普查员,普查期间应给予普查员一定数量的误工补贴。所有普查人员都要参加系统的业务培训,真正掌握各种填表的方法和调查、询问的技巧,为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5、搞好调查区的划分工作
建立规范的调查小区,实行在地统计的原则。即不管是何种经营形式,只要在本调查小区从事商贸活动,包括批发和零售都要划归本调查小区进行统计,收集相关统计资料。有了规范的调查小区,不仅有利于调查工作的组织与协调,也有利于下一步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与开展,调查小区应与行政区划紧密结合,以减少工作的难度,便于资料的保存与掌握,同时也有利于信息的开发。
6、搞好摸底和试点工作
要从工商、税务、质检、基本单位普查等渠道摸清底数,确保普查不重不漏。搞好试点可以取得实战经验,纠正不足和偏差,为正式普查积累经验。
7、普查登记要认真,要做过细的思想解释工作
调查登记是否成功,调查人员的询问方法、方式、询问技巧是否得当相当重要。调查人员要向各企业和商户讲明政策,打消其顾虑,要验看营业执照、完税证、工商费收据等有关证件。有财务和商品购、销、存帐的企业和商户还要查看帐页资料,以验看其申报的经济指标是否和实际情况相符,切实把经济指标搞准,确保普查数据高质量。
8、搞好数据评估
批发零售贸易总体单位数的评估,可以利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资料初步确定批零贸易业个数。对销售额等经济指标的评估,可以利用税务部门掌握的税收登记资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费征收资料来推算,避免在数据质量上出现趋势性误差。
规模以下工业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的建议
从1998年我国工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以来,工业统计定期报表的填报范围仅限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和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此次经济普查涉及所有工业企业。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外商独资企业及合资企业的涌现,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造成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大、分布广、构成复杂。从我县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情况来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4%,而这些企业由于统计基础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给准确填报经济普查表造成一定的困难,使得加大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数据质量评估,成为各级普查机构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为确保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尽可能地减少调查误差,提以下两点建议,供参考:
一、层层建立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特别是针对企业,要明确普查责任机构,指定责任人,对所填报的数据质量负责。正式登记之前,企业要对原始记录、档案资料、统计台帐及相关报表进行检查,完善统计基础工作,确保各项统计指标填报准确。企业负责普查的责任机构或责任人要对所填报的普查报表数据进行逻辑审核,全面复查,复查要做到“三核对”:即表与表间相关联的指标进行核对,企业内部有关职能科室之间的资料进行核对,普查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核对。对所有普查表审核无误后方可上报。
县级经普办可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资料,正确区分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分类指导。因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财务核算资料相对比较健全,填报经济普查表相对比较容易,而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由于财务核算资料不健全,要派普查员对企业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可依据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能源消耗等情况推算主要经济指标,确保各项指标尽可能接近实际,减少调查误差。
二、认真做好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县经普办要对综合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做好普查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衔接。评估的重点是现价总产值、中间投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为保证普查数据能准确反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9 工业经济的运行趋势,应使用多种方法,对综合数据进行评估,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趋势评估法。即利用宏观经济指标在反映宏观经济趋势时,所具有的内在的经济联系性,对数据质量评估的一种方法。如投资、消费、出口等的增长,一般要拉动生产、销售和利润的增长。
2、动态趋势评估法。即利用若干年的相关资料,根据动态变动趋势,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的一种方法。如将近几年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进行对比,评估变动趋势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趋势。
3、比例趋势评估法。通过总指标与分指标的比例关系,并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变动趋势,大体分析它们所具有的这种比例关系的合理性。如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产成品占存货的比重基本稳定,但在市场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产成品比重会上升;在企业效益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增加值率会上升,在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中间投入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增加值率会下降等。
4、相关指标评估法。即利用与评估指标口径、范围大致相同的其他指标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的一种方法。如主营业务收入与销售产值是否匹配,主营业务收入与工业总产值是否匹配,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投入是否匹配,产品产量与生产能力是否匹配,职工人数与应付工资总额是否匹配等。
5、相关影响法。即利用各种经济指标间所应有的逻辑相关影响关系,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的一种方法。如货运量的增长与工业生产的增长是否匹配,工业用电量与工业生产的增长是否匹配等。
6、横向对比法。主要是参考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结构等数据,对照检查小型企业数据的合理性,对不符合常规的数据要在弄清楚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7、其他方法。根据经验、国家政策等评估主要指标的合理性。如某种产品产量与上年比较在多大的增长范围内是合理的等。
经济普查中如何体现政府行为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体现的是一种政府行为。普查工作的整个过程都要在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进行,离开了各级政府的支持,统计部门是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系统工程的。那么,在经济普查中如何体现政府行为,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呢?笔者根据近年来进行的农业普查、人口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和经济普查准备阶段的一些工作体会,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供大家参考。
在经济普查中,要充分发挥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作用。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以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绝不能把这看作只是写在文件里的一种形式,主观地认为只是在会上宣读一下,坚决摒弃那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的方式,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各级统计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向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汇报好国家、省、市对普查工作的要求,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明确政府应当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等工作措施,分步实施,以各项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政府领导的支持。
首先,在人员、办公用房、经费上需要政府协调解决。象经济普查如此大规模的统计调查活动,在统计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仅靠统计部门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我县通过政府行为采用行政手段从县直机关选调了15名既懂业务又有一定责任心的青年干部组成了县经济普查办公室,并由政府出面协调解决了办公用房,落实了普查经费,安装了专用电话,购置了微机、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同时,全县9个乡镇和部分县直部门、企业也均按要求组建了高标准的普查办公室,要求各单位在人、财、物上向普查工作倾斜,使全县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启动。
其次,在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调上,由县政府出文,对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选调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培训考试,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撤换,全县共选调了1100多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在宣传工作上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离不开政府的统一协调。在普查准备工作阶段,县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都按县普查办的统一要求开设了经济普查宣传专栏或制作了专题节目,大力宣传普查的意义、方法、对象和内容;在单位清查工作阶段,在县电台、电视台制作了动态新闻,随时播报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普查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典型经验等;同时,为切实解除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思想疑虑,一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向全县人民发表了电视讲话,并印发了致被调查户的一封公开信,代表县政府郑重承诺:经济普查所取得的所有资料,不得用作任何单位处罚和征收费用的依据。县电视台还开办了经济普查访谈节目,专门采访了县经普办主任、县统计局局长×××,×局长代表县经普办向广大调查对象表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单项调查资料属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所有普查工作人员无权向外提供。所有这些宣传对被调查户如实申报普查资料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各职能部门签订了经济普查责任状。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并作为政府部门年终考核评比的一项主要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参与普查、支持普查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到普查工作第一线现场办公,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使普查工作人员受到极大的鼓舞。
第五,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在经济普查工作的各个阶段,针对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县政府督查室和县经普办、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进行督查,对个别组织不力,工作安排滞后或者出现重大失误的单位,由政府督查室进行通报批评,并在电视台进行公开曝光,有力地保障了普查各阶段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之,经济普查是政府行为,必须有各级政府的组织与协调。我们深信:有各级政府做我们的坚强后盾,有我们普查人员的不懈努力,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浅谈如何选调普查员、普查指导员
历次的普查经验表明: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作为普查数据的直接采集者,其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普查工作的成败。此次经济普查涵盖了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之广、行业门类之多,普查对象和单位之复杂,为历次普查所罕见,这就为普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调成为整个普查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本文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和历次普查的经验教训,试就经济普查中普查员的选调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和见解: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成份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很多企业的会统资料不健全,加之普查对象配合意识的下降,对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商品意识浓厚,更注重经济利益,无偿从企业抽调普查人员也不太现实,公开招聘普查人员又受到有限的普查经费的制约。
其次,农村普查人员选调存在一定困难。在农村真正懂会计又懂统计的人很少,即使是村会统人员也很少有人懂现代企业会计知识,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村青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普查人员的选调工作难度。
二、普查人员的条件
普查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普查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普查询问的方法技巧,以便应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行业分布的多样性决定了普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和统计工作基础,以便准确填报普查登记项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普查方式决定了普查人员一定要熟悉普查区的单位分布情况,有重点地做好以块登记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工作。综上所述,普查人员要具备以下条件:
1、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工作细致,比较熟悉普查区的情况;
2、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3、有一定的经济和统计工作基础。
三、普查人员的选调途径
为便于对普查人员的管理和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缓解普查经费紧张的状况,我们建议通过以下途径选调普查人员:
一是强化政府行为,用行政手段从党政机关、群团和事业单位中选调。以政府名义下文向各机关、群团和事业单位分配名额,要求被抽调人员必须能够胜任普查工作,具备普查人员选调的条件;从事普查工作期间必须脱离原单位工作;各被抽调单位要保证被抽调人员在本单位的各种福利待遇,普查任务完成之前,不得调动普查员从事原工作单位的任何工作,被抽调单位根据财力情况,对被抽调人员参照下乡出差补助标准给予适当补贴。对于抽调人员不符合条件的责成原单位重新选派,对重新选派人员仍不符合条件的或以种种借口拒不派员的单位,由县财政从其单位经费中按每人3000元标准直接划拨经普办帐户,由经普办公开招聘普查人员。这种方法已被多次普查所证明是选调普查人员的最佳途径,县级普查办及城区宜采用此办法。
二是农村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可由农村责任心强的会统人员、村干部及青年积极分子担任,负责本村的普查工作,村委会可根据情况给予误工补贴。
三是公开招聘普查员。由于我县财政比较拮据,一般不主张大量公开招聘普查人员,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针对一些“两委”班子不健全的村和县城区内由于“条块”分割,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谁也不管的无归属区域普查人员选调存在一定困难的现状,可由乡镇普查办临时公开招聘一些熟悉当地情况的普查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执行普查工作任务或作为陪调员,协助进行普查登记工作。
总之,选调一支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高素质的普查队伍,是搞好普查的组织保障;做好普查员的培训工作是取得准确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对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要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教育。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相信此次经济普查一定能够圆满成功。
县级如何做好经济普查培训工作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大型调查活动,融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等几个专业性普查于一体,如何做好对县级以下普查人员的培训工作成为摆在县级普查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县级经济普查机构不仅要培训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系统的普查人员,而且要直接对广大农村基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因培训工作量大,普查人员素质各不相同,加之这次经济普查对象范围广,任务重,使得县级经济普查的培训工作成了整个经济普查工作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通过我们对经济普查清查工作的培训和历次普查工作的经验教训,对经济普查县级培训工作谈些粗浅见解和看法。
一、培训方法的选择
按照普查培训的组织方式分类,普查的培训方法可以归结为集中培训和分专业培训两种。此次经济普查国家和省、市都是采用分专业培训方式进行的,县级培训时有的行业涉及的单位比较少,是不是也要采用分专业的培训方式进行?经过县经普办集体讨论研究,大家一致认为鉴于此次经济普查内容范围的复杂性和普查对象的广泛性,决定这次普查的培训同样采用分专业进行培训,以便对不同行业普查对象进行分类指导,提高经济普查培训的质量,达到普查登记工作一次成功的目的。
采用分专业培训的方法,在县级组织培训方面固然花费的精力要大,同时也增加了培训费用,但培训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达到学以致用、学而会用的目的。首先分专业培训减少了因讲解的内容不一致而导致基层的普查人员不知道哪些单位到底该填报哪些普查项目的现象,由于基层普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对统计指标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填报到什么程度,人为地加大普查登记误差;其次,多种普查表同时进行讲解,容易造成指标概念的混淆,不利于普查员的消化吸收,真正达到融会贯通的培训效果;第三,由于集中培训涉及人员较多,有的普查人员由于所辖范围涉及不到某些行业,讲这种普查表时不认真听讲,造成秩序混乱,影响其他人员的学习。当然,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培训工作,由于指标 15 设置比较简单,表式也比较少,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就可以了。
二、经济普查培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结历次普查工作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在经济普查培训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该强化责任心教育。在历次普查中都会出现一些明显不属技术性的错误,如属性指标单位地址、联系方式等项目填报不全,经济指标规定是以“千元”作计量单位,有的填报数目很大,有的又很小,经询问原来是把计量单位搞错了,给报表审核带来极大的困难;二是必须明确普查对象。由于农村普查人员素质较低,如在去年全省三产清查工作中有的普查员把不属于填报范围的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服务业也列入了清查范围,加大了基层和县普查办的工作量,劳而无工。接受上次的教训,同时也为防止遗漏行业,此次经济普查清查培训中,我们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整理出在我县所能涉及到的所有行业,细分到小类,明确指出那些属于填报范围,那些不属于登记对象,在单位清查培训时直接下发到各普查员手中,以便对照进行登记,受到全体普查员的一致好评;三是培训和填表时间要紧凑。基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经培训合格后当即颁发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证,马上就要投入正式普查登记工作,一鼓作气完成普查表的登记、审核工作任务,中间不宜间隔时间太长,否则容易遗忘;四是做好普查表试填工作。培训完毕后要组织受训人员对普查表进行试填,对试填过程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确保普查表登记整体质量,个别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坚决把问题消灭在培训阶段,确保普查登记工作质量。
经济普查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得农村在选调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时,一定要更加注重普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特别要强调责任意识,尽量选调上进心强青年干部与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党员共同配合进行调查登记,尽可能地减少登记误差,提高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
18
普查资料开发应用之浅见
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不但是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普查工作是否圆满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普查工作的评价,最终要靠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成果来反映。为最大限度发挥普查资料的利用价值,在开发应用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一、要跟上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领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不仅是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也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矛盾、问题的重要方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也要跟上形势,适应变化,内容上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新要求,体现统筹城乡的发展、统筹区域的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另外,在提高政策水平、理论水平的同时,普查资料的开发不能墨守成规,要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开发思路创新、研究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进步。
二、满足政府,服务社会,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宽服务领域。
市场经济社会,信息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同时也是生产要素。优质、高效的统计信息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内在需求。当今,社会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也决定了统计服务对象呈现多元化。普查资料的开发,应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围绕需求搞开发。首先,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需要,为制定政策、规划,进行宏观调控、行业管理提供依据;其次,为企业参与市场提供信息,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单位调研、部门科研及相关单位的应用提供不时之需;另外,要满足社会大众需求,注重实效,贴近生活,提供个性化服务。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只有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找准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切入点、着力点,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为领导决策和公众服务。
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经济发展这个大局,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提供高质量、高品位、高层次的开发成果,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目的所在。(1)立足本职。要不断加强分析研究的敏锐性、前瞻性,从根本职责入手,当好领导的参谋,为领导确立经济工作思路、制定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2)突出“重点”。对经济运行进行预测、监测分析,以领导关注的经济发展的重点为“重点”,如经济结构和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超前思考,深入剖析,为党政领导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建议。(3)抓住“热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每一时期、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如城镇化建设、城乡差距等问题。要求我们不断找寻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领导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4)关注“焦点”。瞄准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如国企改革、下岗就业等问题,为社会公众出点子、找路子,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四、高度重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质量和水平。
在过去的普查中,往往重前期工作而轻后期工作,重普查登记而轻资料开发应用,这就对普查资料开发应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是造成普查开发成果少、质量低的症结所在。表现在:(1)常规分析相对较多,大多是就数论数,针对性、参考性不强,不实用。(2)精品成果少,像反映经济社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焦点等层次深、有价值、有份量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少,没能引起足够的社会反响。(3)为迎合某种需求,报喜不报忧,反映片面,不客观。(4)开发成果出炉晚,时效性差,往往功倍而事半。
普查的调查范围全,涉及领域广,普查资料具有全面性、丰富性的特点,是其他统计资料无法替代的。此外,普查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参与的各行业人员多,骨干人员多,有群体优势、技术优势。要提高普查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大开发力度、深度,搞好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要做到以下几点:(1)内容要新。要以应用为目的,适应时代发展,打破陈规,积极探索新思路,运用新的经济理论、新的计算手段,有针对性的选择研究课题,围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瞄准领导决策之所急,大众生活之所需开展课题研究。(2)质量要高。树立“精品”意识,上档次、上 18 水平,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开发出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3)要讲时效。尽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普查资料的加工整理时间,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及时为社会各界提供普查信息资料。
五、普查资料的开发应在信息化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普查工作在应用领域带来新的拓展,实现普查数据、信息处理与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提高了普查数据、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使用的方便性。(1)在加大对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强化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对现代网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操作能力。(2)建立和发展普查网站,提高普查信息的共享度、透明度。普查网站是我们普查工作的平台,也是信息互动交流的平台、技术合作的平台,更是为信息咨询、查询服务的平台。今后要加强网络管理,不断充实网上内容,开发并完善网站的各种功能,从而拓宽服务范围。(3)加快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普及对信息分析软件的应用,为普查资料的科学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质量、效率。
六、普查资料可采取联合开发的形式。
受资金、设备、人员等条件的限制,普查资料可采取联合开发的组织形式。普查系统内部可采取上下级联合、同级兄弟单位联合的方式;普查系统外部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普查机构、企业、科研单位、高校之间优势互补、专业互补、学科交叉,进行集中攻关,可增强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操作时,可分课题、分行业、分阶段来进行。
七、组织经验总结、学术交流。
作为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延续,对普查成果进行总结、交流、学习,既利于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又能集思广义,做深层次的探究。另外,也更有利于开发成果的推广应用。
19 经济普查工作落实要“到位”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颁布实施,使依法普查、依法行政的中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有了充分的、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经济普查的目的、经济普查的对象、范围和方法,经济普查的表式、主要内容和标准,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经济普查的数据公布、资料管理和开发应用,这还是我国开展各项普查以来的第一次。它充分说明了中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也为我们的普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严格的要求,法律的规范。
各级各部门经济普查机构必须依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的法定责任,依据国家的统一安排部署,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切实把普查的各项工作做好,落实“到位”。
首先要认识到位。要把《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每一项职责、内容,落实到涉及普查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各级普查机构和每一位普查人员,要让各级各部门及各级普查机构、人员都能明确这次经济普查是政府行为、依法行政行为;都能明确普查的意义、明确自己肩负的职责、明确普查工作的目标、明确普查的调查对象;做到思想到位、认识到位。真正关心普查、支持普查、参与普查、服务普查,尽职尽责把普查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到位。
其次要组织到位。各级各部门要依据“条例”,认真督促检查经济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真正把普查机构、人员、经费、宣传、培训、试点、清查摸底等工作落实到位。做到机构设置自上而上,统一规范、层层落实;人员经费统筹安排、分级负担;宣传、培训重点突出、细致全面;试点工作方案具体、措施规范;清查摸底认真负责、全面落实。以有效的组织措施,把各项工作落实到经济普查的每一个环节,全面完成各项普查工作任务。
三要宣传到位。经济普查涉及千家万户,涉及第二、第三产业的各行各业,普查对象非常多,普查难度非常大。各级普查机构及各有关宣传部门必须依据“条例”,利用各级各种媒介,采取多种组织形式,积极开展经济普查的宣传工作;切 20 实把普查的工作宣传好,使“条例”深入到普查工作的每一环节,每一个被调查户;深入实际、深入人心。为经济普查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有效的宣传动员。
四要质量到位。依据“条例”开展经济普查,就要把普查的质量放到第一位,要把普查的各项工作都纳入到质量的管理轨道,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要重点抓好普查组织措施、宣传措施、管理措施的落实;要在普查方案制定、普查试点工作、普查清查摸底、普查调查数据等方面狠抓质量措施;并制定层层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上下齐抓共管,以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真实、准确、全面,圆满完成普查的各项工作任务。
经济普查利国利民,也是依法开展的统计调查活动。近日,国务院专门召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的经济普查工作,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指出,做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国情国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各级各部门普查机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全面落实会议精神及曾培炎副总理讲话精神,把经济普查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落实到位,切实把经济普查工作认真做好做实。
20 建议从四个方面优化普查环境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我国普查制度重大改革后的首次普查,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许多困难,如何搞好这次普查,笔者认为,从四个方面优化普查环境是搞好普查的前提和条件。
首先,必须强化对各级政府的责任监督。大家在谈到普查工作的问题时议论较多的是政府领导不重视,经费不足,措施不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说明普查本身与政府正绩无关,与政府领导个人的“荣辱升迁”更“粘不上边”;另一方面,也说明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率不高,这种情况越往基层越明显,地市级统计部门很少利用,县级统计部门基本不用,政府领导不知道普查有什么真实价值,试想,让政府领导为一个与政府政绩毫无关联的工程出一笔数目不非的钱,他会乐意吗?同时,对政府领导的责任监督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一方面要大力开发现有普查资料,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引起当地领导对普查工作的重视,取得对普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在普查工作中也要加大对政府的责任监督力度。普查是政府行为,现在各级都在研究如何完善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考核指标体系,是否可将普查年份的普查工作也列入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中。还可以在各级普查机构中专门抽调监察部门的力量组成督察组,对不能按要求及时安排普查经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而延误普查工作的要及时查处,追究政府领导的行政责任,不能象现在这样,干好干坏统计局长着急,政府领导不闻不问,这一条如果落实了,普查经费就有了保障,其他困难也会得到及时解决。
其次,必须加强普查的执法检查。这次经济普查涉及个体私营经济,部分个体私营业主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可能对普查不积极配合,甚至可能出现拒绝普查登记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了解普查的目的、意义,打消对普查的顾虑;另一方面,也应当加强普查的执法检查,在普查机构中可以抽调统计执法人员和公安人员组成执法组,对少数不听宣传、不听劝阻、拒绝普查登记的个体私营业主可以进行罚款处罚,必要时可以依法实施行政 22 拘留,很明显,拒绝普查登记就是仿碍公务,实施行政拘留,可以震慑有类似心态者,为普查登记创造有利的环境。
再次,必须抓好普查工作人员的选调。普查工作好坏、质量高低、成功与否,领导是关键,经费是保障,人员是前提。用人的标准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德、一个是才、通俗的讲,就是热心普查,责任心强,能吃苦、素质高。根据以往经验,目前广泛采用是从其他单位中抽调工作人员,这种方法用人不出钱、节省经费,但很难满足普查工作对人员的要求,也就很难保证普查工作的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查用人制度应当由抽调人员的方式逐步向聘用人员过渡,采用工作人员聘用制是发达国家普查用工普遍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确保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我国可以先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
最后,普查经费必须多级筹集,向县级倾斜。普查是全国的一件大事,各地必须在同一时间完成普查任务,有钱的要完成,没有钱的也要完成。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发达的地区普查经费有保障,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普查经费缺口则较大,有的甚至很大。从纵向看。地市级普查经费能满足需要,省以上普查经费略有节余,唯只有县一级普查缺口较大。在现行普查制度下,县一级普查机构承担着人员选聘、培训、普查的宣传、登记、编码、人工初审,复审、购置普查专用设备等大量直接工作,需相当的经费支撑,现行普查经费解决办法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负担,由于乡镇政府不是一级完整的政府架构,没有独立的财政收入来源,基本上是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因此,县政府就是这最基层的地方政府了,如果普查人员全部采用聘用制的话,一个50万人口的中等县,搞一次人口普查的约需100万元左右,搞一次经济普查约需50万元左右,这样大数额的财政支出对于一个县政府来说的确是很困难的。解决普查经费长远看,按照谁下任务谁出钱的原则应由中央财政全部负担,大约普查年份需100亿元左右,也可以设立一个普查基金,每年筹集100个亿,普查年份逐级下拔。从近期看,需要中央、省、市、县多方筹集经费、中央、省、市各级都要向县级倾斜,要有补助标准,要把补助县级普查经费情况作为市以上普查机构的重要任务来考核,再不要让基层同志“借钱搞普查了”。
第二篇:浅谈统计调查及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调查作为各信息的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本文从统计调查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统计调查和其它调查的区别解释统计调查,并正确区分统计调查与非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其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是参与和搞好统计调查、提高统计调查质量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质量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不仅要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而且调查对象是由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总体,同时构成总体的个体数要足够地多,除此之外,还要求调查的个体单位数也要足够地多。统计调查对构成总体的许多独立个体的调查不是目的,综合与提炼许多独立个体信息资料才是统计调查的真正目的。因此,统计调查所获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取决于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准确。而统计个体之所以有可能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是因为统计个体担心一旦提供了个体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可能会为自己、他人或相关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从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来看,统计个体的信息资料根本不是统计调查所关注的信息资料,个人信息资料只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出现,仅起到显现总体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的作用———从对个体信息资料进行深入的加工、综合中提炼出总体的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主体是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的获取建立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之上。统计调查搜集到的个体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质量。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种类的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质量的差异。
统计调查按是否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进行调查,可以划分为全面统计调查与非全面统计调查两类。
全面统计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的调查,即要搜集总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体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再按对总体中个体信息资料收集方式的不同,全面统计调查又可以划分为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两种。普查通常通过调查员借助普查表直接向个体搜集其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非全面统计调查指仅从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非全面调查又因从全部个体中所选部分个体的方式不同,分为抽样调查和非抽样调查。所谓抽样调查指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部分个体的调查。同时,抽样调查又根据随机性原则在具体使用上的差异可以将抽样调查划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以及多阶段随机抽样等。另一方面,若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单位中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选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则这样的统计调查称之为非抽样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非抽样调查主要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滚雪球调查等。
因此,无论在抽样调查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中,抽样调查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特征
1、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通常人们把由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并综合得到的总体规律性与总体实际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这种统计误差反映在统计调查指标上,就是由调查个体所得总体指标数值与总体实际指标数值之间的差别。
2、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统计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登记性统计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所谓登记性误差就是指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主观原因而导致调查所得总体指标与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异。登记性统计误差具有如下两大基本特征:一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从理论上而言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在实际统计调查中,登记性统计误差又不可避免。二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一旦产生,误差的大小又不可以计量。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被调查者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而且调查者能准确记录与整理分析这些个体信息资料,就可以避免登记性统计误差的产生。事实上,统计总体中的个体可能会基于各种考虑或顾虑不愿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根源在于被调查者可能根本不理解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或者把统计调查混同于非统计调查。在我国当前国民参与统计调查意识比较薄弱、基本统计常识比较缺乏以及保护统计个体信息资料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现实条件下,要避免这种登记性误差几乎是不可能的再者,即使调查总体中的个体主观想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但是由于被调查的个体缺少必要的数据记录,或没有相关数据,或个人信息资料记忆有误也可能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资料。如在我国农村居民年收支情况的调查中,有些农村居民不是不想告诉你某年收支的准确数据,而是有些农村居民从来就没有对自己的年收支核算过,也没有详细的收支记录。
另一方面,即使被调查的个体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也可能因调查者数据记录不熟练、责任心不强造成记录错误,或者发生数据丢失以及分析、整理个体信息资料有误等,也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
最后,不论何种原因一旦导致了登记性误差的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的大小是无法准确计量的。这是因为被调查者提供的个体信息资料中不真实、不准确的程度有多大、调查记录中有多少差错、个体信息资料整理、分析中又有多大差错等,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均是不可测度的。
综上所述,由于统计调查区别于非统计调查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对构成总体的个体进行独立地调查,因此不管是全面统计调查还是非全面统计调查、不管是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都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
3、代表性统计误差、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所谓代表性统计误差指仅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且仅仅根据这部分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综合提炼出关于这部分个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如部分个体的均值),并据此对总体实际均值做出判断所产生的一种差异。
代表性统计误差可以根据它是来自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区分为抽样误差(也称随机误差)和系统性误差两类。由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之为抽样误差,由非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为系统性统计误差。
抽样误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来说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是,在实际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不仅可以采取一定手段加以防范和控制而且其大小也可以计算。一方面,代表性误差产生的根源在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的普遍规律性不可能由其中的部分个体完全显现,否则,它就违背了部分与整体的基本哲学关系。另一方面,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选取部分个体时,尽管确保了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被选中的可能性,使得所选中的部分个体的构成与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构成趋于一致,由此保证了选中的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能反映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量特征。然而,总体中的某个个体能否最终被选中又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从而使得所选中的部分个体数量特征又不能完全反映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量特征。由此表明,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数理统计关于抽样的原理已经表明: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构成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先做适当的编排或分组,然后再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个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的大小。即在样本容量一定的前提下,对同一现象总体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其抽样误差是有显著差异的。另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变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也可以适当减小抽样误差。系统性代表误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来说系统性代表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系统性代表误差一旦产生其大小又是不可计量的。系统性代表误差产生的根源在于:在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时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是主观地、或部分主观地从总体中选取个体作为调查单位。
因此,人们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如果能有意识地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自觉地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部分个体,就可以避免系统性误差的产生。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各个阶层及个人对信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统计调查作为各种信息的根本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通过分析不同调查现象总体的具体特征,根据统计调查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方法,分析各种统计调查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某些统计调查误差的产生,从而实现在调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
第三篇: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调查
本刊记者李茂管王传志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60年代初,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改革开放以来,枫桥的干部群众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预防化解了一大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使枫桥出现了“矛盾少、治安好、发展快、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被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5.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150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一、立足预防,完善机制
枫桥镇的领导同志认为,在现阶段,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可预见、可疏导,只要主动预防,及时化解,一般不会酿成大的事端。为此,他们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化解纠纷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来抓,采取“四前”工作法,建立了有效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一是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保证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建立全镇综合治理办公机构,由一名分管政法的 1
副书记抓综合治理工作。重视村、企业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做到网络健全,力量精干。目前,全镇共有治保调解组织152个,治保调解人员484名,还有一支212人的治安信息员队伍,以确保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在加强治保调解组织建设中,治保调解主任一般由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对治保调解干部业务上加强指导,由公安、司法等部门针对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开展业务指导和法律辅导,提高治保调解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调解水平;生活上关心治保调解干部,对连续担任治保调解干部10年以上的发给荣誉证书,由镇、村投保养老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建立反应灵敏、能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预警体系。镇党委、政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政法部门联席会议,同时,组织各部门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分析预测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以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信访工作“五个一”工作法,即一日(群众接待日)、一会(维护稳定联席会)、一表(填报《不安定因素排查登记表》)、一卡(信访个案登记卡)、一活动(每月11、12日,镇机关包村的干部下村现场办公,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了解民情社情。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有200余条,为预防和化解矛盾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努力减少矛盾,尽可能避免纠纷。枫桥的干部认为,预防纠纷,关键是要抓好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工作做到矛盾产生前。例如,枫桥织机遍布千家万户后,用电量猛增,村民对保证用电和电价问题十分关心。镇党委、政府和电管部门及时对农村电网建设作出规划,扩充了一批变压器容量,定期对用电情况进行检查,整顿村级电工队伍,有效减少了用电纠纷。注意抓好重点季节纠纷预防工作。每年“双抢”大忙来临之前,村干部都要集体检查一遍电线、沟渠、机耕路和山塘水库,该修补的修补,该抢建的抢建,防止村民因争水、争电、争路发生矛盾和冲突。四是调解工
作走在矛盾激化前,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枫桥的干部认为,发生纠纷并不可怕,关键是理清纠葛,调解得法,把纠纷解决在初发阶段,解决在基层。他们在开展调解工作中,坚持一快二细,就是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干部不拖不推,立即受理调处,注重做过细的说服教育工作,理顺情绪,消除隔阂。1998年8月,有两个村因用电发生纠纷,双方都准备好了拖拉机准备集体上访。治安信息员将情况迅速报告后,镇党委、政府负责人立即带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治保调解人员到两边做工作,及时制止了双方的行动,并妥善解决了矛盾。近五年来,全镇共发生各类纠纷1766起,调解处理成功1706起,成功率达到96.6%,其中88%的纠纷在村一级得到及时化解,没有一起矛盾激化,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强化教育,提高素质
枫桥的干部认为,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关键在于教育。为此,他们通过建立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外来人口教育等全方位立体式教育网络,大力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镇机关专门成立了宣传中心,建立了一个宣传长廊、一个广电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和一个教育培训中心;各村、企事业单位基本都建立了一块黑板报、一个阅报栏、一个活动室,主动出击,先声夺人,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每年都要开展大型的主题教育。不少村组织村民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充实村民的闲暇生活。全镇广泛开展了“创文明村、文明户,做文明人”活动,80%以上的村达到了文明村标准。工青妇组织及敬老协会、禁赌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和公益劳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强
了群众的公益意识。每年对镇、村、企业干部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干部依法办事水平。广泛开展“送法进村”、“送法进厂”、“送法进校”、上法制课等活动,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和普法教育,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减少了纠纷的产生和矛盾的激化。
三、实行民主,依法治理
枫桥镇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突破口,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为消除纠纷、有效地化解矛盾提供了根本的前提和保证。他们通过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让村民自主选出村委会班子,使民情、民意、民智真正在决策和管理中得到体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制定简单明了、具体实用的村规民约,充分依靠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同时,全面推行村务公开,规定每年3月28日为村务公开日,村级财务情况每月向村民公布,对其他集体项目投标、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分配、水电费收缴等村民比较关心的内容分月分季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镇、村干部严格依法按章办事,把各项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治保调解干部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同样坚持合法、合情、合理原则,讲事实,讲证据,讲法律,依法调解。这些不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而且在解决问题、调解处理纠纷时,干部依法照章办事便于说话,群众心里明白易于接受。
四、加强领导,强固核心
枫桥之所以能把绝大部分矛盾化解在基层,关键在于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曾
有段时间,一些地方存在的矛盾纠纷始终没有调处成功,甚至个别还扩大激化。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工作不力,而深层的原因却在于这些村基层组织整体功能弱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枫桥镇的领导认为,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发展好,关键是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切实加强领导。他们及时从单一抓治保调解组织建设转到抓整个基层组织建设上来,把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配套建设作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配齐配好党支部成员,配强支部书记,选好领头雁。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外出考察等,提高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依法治村能力,充分发挥村干部在维护农村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钟瑛村党支部一班人,10多年来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穿梭于村民中间,“磨破嘴皮,跑穿鞋底”,及时化解矛盾,晚上轮流值班,带领护村队员开展治安巡逻,确保了辖区的社会稳定。该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命名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在整个枫桥农村,已牢牢筑起了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治保会、共青团、妇联和民兵等组织相配套的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群众“有纠纷找调解,有矛盾找组织”已成为时尚。
第四篇:农村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
***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自查总结
县统计局:
按照基层基础建设自验情况的通知要求,我镇严格按照基层基础建设“八有”、“八化”标准,对全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以总结汇报:
一、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进展顺畅
从自查情况看,镇统计工作站和全镇20个村都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专职统计工作人员。镇统计站有单独办公地点和专职统计工作人员,统计站制度完善,网络健全,有柜子、有专卷、有计划、有安排,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并制定了村统计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全镇20个村均配备了兼职统计人员,各村均有统计台帐,资料基本健全,统计网络作用发挥良好。镇统计站对每年对村级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统计人员业务能力较强,在日常工作中基本能做到底子清、数据确凿、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好第一手资料。
二、高标准、严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好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1、在日常报表报送中,统计工作人员在严格遵照,《统计法》的前提下及时、真实的提供好数据,并能做到原始表与上报表,原始资料与上报资料高度一致,经查看镇统计站重要报表资料保存40多年(1961年至今)统计台帐保存50多年,原始资料齐全,报表、台账数据一致。
2、结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合理、科学测算人均现金收入。在工作中,各村统计人员均能做到依据村情科学、合理选点,并按要求对抽选的5户农户进行详细调查,为人均现金收入测算打好基础。全镇粮食产量、畜牧季报、固定资产月报、春播、全年播等重要报表统计工作在各村做好科学、翔实统计的同时,镇统计站抽调3名业务干部不定期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做好调研和检查工作,以此确保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工作开展中全镇20个村均能及时上报各种基础性报表并和镇统计站做好衔接,保证资料齐全。
三、克服不足、再添措施,促进基层统计工作上台阶
从自查中我们发现全镇统计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由于统计站工作人员变动没有取得统计资格证;二是村级统计员文化水平低,虽然每年接受镇上组织的业务培训但业务能力不够强;三是部分村报表报送不及时;四是部分村统计资料保存不好,部分资料和原始报表有对视现象,衔接有问题。
下一步,镇统计站工作人员将及时参加市县组织的业务培训,尽快取得统计人员从业证书。制定和完善村级统计业务培训计划和村级工作人员考核标准,加大对村级资料的检查力度,要求村级做到资料齐全,档案整理规范,报表报送及时,使统计工作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好统计数据
第五篇:基层农村统计调查工作之我见
基层农村统计调查工作之我见
赫山调查队 秦小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灵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是提高统计公信力的前提。而基层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处于整个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最前沿,对优化统计调查数据源头,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现就基层农村统计调查工作问题及建议提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基层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1、没有一支业务过硬的调查队伍。由于基层农村统计调查队伍主要是由农民组织,是随机抽选,调查员素质量良莠不齐。有些调查员文化程度较低,对调查方法不能理解,业务水平不高;有些调查员缺少学习,对调查目的和意义没有充分认识;还有些调查员思想觉悟较低,不配合调查。
2、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调查制度。基层农村抽样调查方法制度多年不变,与形势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比如现金帐过多过细,让人产生厌烦情绪;实物帐回忆调查与实际情况有误差;其它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农户面积过小,数据没有代表性;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很难掌握其具体情况。
3、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调查手段。虽然近几年来农村统计调查手段不断更新,但与现实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农作物面积上虽然使用了GPS定位仪,但还是不够精确。产量辅助调查员普遍反映:产量实割实测的取样、晾晒、脱粒、除杂等设备较原始,操作起来困难,对其准确性也有一定影响。
4、没有足够资金保证基层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开展。目前,农村统计调查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增加了畜禽监测和农民工监测调查,还有不定期的专项调查,而基层辅助调查员和调查户补贴偏低,基层调查队干部工资待遇不高,影响了基层调查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基层农村统计调查工作采取的建议:
1、立足根本强队伍。一支业务过硬、思想觉悟高、统计法制意识强的基层调查队伍是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首要条件。首先,要加强对基层统计调查员的学习培训。除了定期进行会议培训,系统学习《统计法》、各项调查方案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干部下乡的机会,有针对性的对突出问题进行辅导。编写简明扼要的辅导材料,对学历低、领悟能力差的调查员、记帐户进行专门辅导。其次,要以情动人,提高基层农村统计调查队伍的配合程度。对辅助调查员、记帐户进行感情投资。建议从农民需要出发,定期编发有关农业的小知识和信息,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利用下乡的机会,力所能及地为基层调查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与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种融洽的关系会使调查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2、科学管理重方法。科学的调查方法,不但能简化调查程序,事半功倍,还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改革现在的调查方法,制定完善的调查制度和方法是当前农村调查工作的迫切需要。住户调查要精简调查项目,剔除没有利用价值的调查指标;中间消耗调查建议突破100户调查户,选择住户调查村的专业种植户记帐的形式调查;产量调查有必要配备更加科学的取样、脱粒工具。
3、多方筹措保待遇。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计酬是最基本的原则,基层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是一项繁琐的、长期的工作,目前的待遇跟市场经济不相符。建议可以由当地政府下文,乡镇、村委适当补贴基层统计调查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为保证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提供物质基础。
4、切合实际用科技。虽然目前通讯、网络信息较发达,但真正用于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不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统计调查工作日益复杂化,统计调查信息需求日益提高。首先要将统计调查信息网络尽量延伸到调查户,尽快采用在线录入,减少基层调查队的负担。二是要充分利用高科技,使农作物面积、产量实割实测数据更加准确。三是要系统建立基层农村统计调查基本信息库,便于各级相互联系、沟通、督促和反馈。
201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