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在精神关怀上

时间:2019-05-13 03:2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是在精神关怀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是在精神关怀上》。

第一篇:三是在精神关怀上

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

1、在精神关怀上,无微不至。高龄老同志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减少,许多家庭成为空巢家庭。特别是受年龄和身体因素的限制,他们更加渴望精神生活方面的关心与照顾。为此,我们按照分类指导、因人而异的原则,做好老同志精神生活服务。一是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及时传达中央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让老同志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及时让老同志了解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同时,结合老同志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老同志搞好政治理论学习。二是积极创造条件,用邮寄保健材料和各类老年生活杂志,用丰富多彩的知识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三是坚持走访慰问制度。重大节日走访慰问,送一声祝福;重病住院走访看望,送一份关怀;家中生活困难走访了解情况,给一份帮助。通过走访慰问,及时了解老干部所思、所求、所盼,对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增强了相互之间的理解沟通和信任。

2、是在信访工作上,耐心细致。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加上有时看问题角度不同,对情况了解不全面,难免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误解,甚至发“无名火 ”,说“过头话”,这就需要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释疑解惑。尤其是针对疾病缠身、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突出的老同志,安排专人接访,带着深厚感情,耐心 倾听老干部唠叨,让他们在心理上,精神上产生满足感、快乐感;针对个别脾气怪、个性强及心理严重不平衡的老同志,充分调动亲属、朋友、老领导等社会资源做 思想工作。为规范信访接待,建立了信访首问制、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用“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声尊称问候、一腔热情接待、一片诚心相助、一声再见相送”,推行文明用语,增强了老干部工作的亲和力。

3、增强服务意识,抓好老干部部门自身建设。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老干部工作者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服务意识和高水平的 服务能力。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能力与水平。要加强学习,在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下功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注意联系改革发 展的新情况、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做到深入学习,学用结合。要钻研业务,在强化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贯彻执行关于老干部的一系 列方针政策,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适应新形势,使老干部工作更切合实际,富有成效。要改进作风,在狠抓工作落实上功夫。确立为老干部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的指导思想,解决老干部 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既要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4、拓宽服务渠道,借助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围绕深入开展“亲情服务”活动,创新工作理念,大力培育老干处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老干部管理服务新机制,探索建立家庭、单位、社区、老干部部门“四位一体”和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关照的管理服务模式。针对老同志的需要,开展照料陪护、精神慰藉、应急救助、家政服务、保健服务、热线服务、志愿者公益服务等活动,真正做到以儿女之心、晚辈之情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同时,要不断加大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增强活动中心的服务功能,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为老同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老同志解除后顾之忧。

最后,希望加强各兄弟单位之间的联系,交流工作理念与先进经验,有更好地探索老干部工作的新制度、新机制、新办法,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五)强化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做好老干部工作新水平

加强老干部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为老干部服 务质量,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基础。要着眼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思想作风强的工作队伍,抓学习、搞培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牢固树立全心 全意地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熟练掌握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提高为老干部办事的业务能力、保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当好老干部工作的有心人和老 干部的贴心人;要从办文、办会、办事做起,把服务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克服简单粗暴、违反老干部生活规律的管理方法,千方百计地把老干部的各项政治待遇和生 活待遇及时落实到位,为老干部学习、生活、休养,创造更加温馨的环境和条件,使老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心情愉悦,身体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精神状态和健康和谐 的生活情趣。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老干部工作的正确思路,转化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实际能力,争做一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推动者。

第二篇:班主任精神关怀者2

班主任: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宁乡县实验中学 秦朝阳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上学期,我到了杭州、长沙进行了班主任培训,教授们先进的育人理念、博大的胸怀让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浅。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东西和各位分享。我期待我们能从中一起感受,一起反思,一起成长。不当之处,请多指教。首先,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引子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拔鼠,土拔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老师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可能的问题:

1、兔子不会爬树的;

2、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条猎狗。„„

常被忽略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拔鼠哪去了? 班主任的工作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往往因为一些琐碎的事务,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以致忘记我们班主任的责任了。

一、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涵——“精神关怀”

班主任的天职是育人,育人须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

(一)什么是“精神关怀”?

“精神关怀”就是要从精神上关心人,从思想上凝聚人,从行为上引导人,使学生的生命内涵不断充实,生命质量不断提高,成为终生幸

福的人。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关心学生的德、智、美、心和谐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重视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一致。

(二)为什么要强调“精神关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根据生命化育人方略和班级育人原则,我们的教育必须依生命的特性来进行,开展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享受生命的精彩,开启生命的智慧,实现生命的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导航。真正的幸福必须建立在健康精神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就要关心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

(三)怎样实施“精神关怀”?

班主任要从精神上关怀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从而认识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去关怀他们。

1、走近学生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

(1)了解学生是教育的起点

被评为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的全艺老师,她说:

每接一个新班,从拿到花名册那一天起,我就开始了解我的学生了。拿到新班的花名册,我会认真地研究两三天,学生的姓名中有没有生僻子、多音字,学生的家庭有没有特殊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那些,获得过什么奖励等。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后,我开始给每个学生的家里打电话,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和家长聊一聊,和孩子聊一聊。如果学生的家不是太难找,我会和家长约好家访时间,和学生的家长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我几乎用大半个暑假的时间来做这项工作,在暑假结束之前,我就和新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开学和学生一见面,我张口就 2

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交谈起来,说的都是针对学生自己的事。于是,那种新班的生疏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的融洽、和谐、亲密。

初上讲台时,面对台下稚气未脱的学生,梁老师极力让自己成为教室里的绝对权威,学生必须听命于他。碰到不听话的学生,梁老师就罚他站在教室的角落里。看到他们垂头丧气的样子,梁老师有一种征服感。然而,这样做好像效果不大,学生照样错误不断。

有一次梁老师让学生谈理想。平时被罚站次数最多的小强说:“我想当一个建筑师!”“为什么呢?”梁老师很有兴致地问。小强一指长方形的教室说:“假如我当上建筑师,我要把教室盖成圆的。”“圆的有什么好的?”梁老师有些不解。“教室是圆的,你就不能再罚我站墙角了。”小强挺着胸脯说。

听了这充满稚气的话,梁老师为之一震!在小强眼里,因为有了墙角,才被老师罚站。难道教室的墙角就是专门为教师惩罚学生而设计的吗?其实在学生内心里,真正反感和抱怨的,不是墙角,而是教师的惩罚。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是采取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从此,梁老师再也不罚学生站墙角了。他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走近他们的心灵世界,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积极的鼓励去帮他们改掉坏习惯。当梁老师真正和学生成了朋友时,他才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地方,以前教育之所以没有效果,主要是和他们沟通太少,不了解学生。

怎样与学生沟通好?

平时,我采用“细观察,勤谈心,说悄悄话”等方式,走进学生心灵,为一些处于迷茫,困惑之中的学生指点迷津。在和学生谈话时,为了鼓励学生说心里话,我提出并坚持遵守三条;

1、学生犯了错不告诉家长;

2、不公开学生隐私;

3、只要说真话,即使说错了也会受到表扬。这三原则

打消了学生的顾虑,他们都能将心里话告诉我,使我心中有底、情况明了,工作有针对性,班级管理得心应手。

教育的艺术,在于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与融通,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心灵相通,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2)理解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孩子比成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只有充分理解孩子,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健康地发展。但学生心灵的大门,不是对任何人都敞开的,只有理解他,被他所信任的人,才能进入这扇大门。这需要我们老师有“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知和体验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能有效地将这些感知和体验传递给对方,使对方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和舒畅的满足感。互动--考考你:老师,你有同理心吗?

1、生:怎么老是下雨呀?下雨天我们什么都不能玩,真讨厌!师:(你在教室里呆得有点发们闷对吗?)

2、生: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读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对我很好。

师:你在这里觉得很孤单。

3、生:这次我又考砸了,真不想把试卷带回家。

每次考试结束,按照惯例要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家,请家长签字,再把试卷交上来。似乎已是天经地义的事,学生们也从未有过异议。这次成绩刚一出来,就有几个女同学到钱老师的办公室来看成绩。她们几个都是优秀,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看到小洁的分数时,其中一个叫起来:“呀,62分,看来又得挨她爸爸一顿打了。”“什么?她爸爸要打她吗?”钱老师吃了一惊。“怎么不打,上一次她因为考试刚及格,叫她爸爸签字,被她爸爸打了几个耳光。”那个快嘴快舌的女生说道。“竟然有这种事?”“当然了,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因为没考好挨过爸爸的打。”“那他们为什么不对我说?”“他们不敢告诉您呗。”钱老师不由得 4

愣住了。

下午放学前,钱老师发下试卷,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情,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同学们,这张试卷我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让父母签字。”大家把目光一起投向了钱老师,有怀疑,有惊讶。钱老师微笑着继续说:“凡是愿意让父母签字的同学,可以带回家给父母签字,不愿意的可以到我的办公室申请。”“耶!”没想到同学们一起欢呼起来,真像过节那样高兴。“不过,每个同学得分析一下这次考试的情况保证下次考试比这次考得好。”“行!”教室里一片响亮的回答。

放学了,钱老师回到办公室。一会儿,门口出现了一个小脑袋,探了一下又缩了回去。“小弛!”钱老师叫了一声,他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走了进来。“我这次申请不签字,争取下次考得比这次好。”“行!”钱老师爽快地在他的名字后打了个“√”,他连蹦带跳地出去了。一会儿,门口出现了第2个、第3个小脑袋„„钱老师都同意了他们的申请,一个个欢天喜地地走了。看来,这些都是曾经挨过打或怕挨打的学生,还有几个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想考好一点再给父母看。

看着他们难得的笑脸,钱老师也由衷地感到欣慰。这是因为小洁们不再挨打,更是因为学生们有了自己的新目标,同时也因为自己成功地走近了学生的心灵。

魏书生老师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是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乎学生的在乎,关心学生的关心,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产生积极的效果。

2、认识学生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逐渐理解学生,我们就能走近青少年这一特殊的群体。而当我们走近学生以后,我们就能真正认识学生,从而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中小学生是什么样的人群?他们有什么特点?正确的学生观应当是 5

什么?

(1)学生是主体的人

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学生“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因此,“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我去年新接手一个班,这个班学生思维活跃,成绩好,但纪律不大好,部分学生如平原野马,易放难收,课堂常常惹老师发火,虽然我制定很多制度约束他们,但效果不佳。为了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本期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开学不久,他就在班会上对学生说:“同学们,以前选三好学生、文明学生、进步学生都是以老师的标准来选。这学期让大家自己来制定标准,自己选择荣誉称号。你认为自己能当‘三好学生’呢?还是能当‘文明学生’呢?还是能当进步学生?”“自己选择荣誉称号?”大家有点莫名其妙。“每人考虑5分钟,然后在纸上按‘最希望得到’、‘希望得到’、‘认为自己能得到’三个层次各写一个荣誉称号,在每个称号旁注明获得这个称号的标准,每个称号的标准最少3条。你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迎着学生们惊喜的目光,我接着说:“在这个学期中,只要你刻苦努力,达到自己定下的标准,肯定会成功的!”话刚一说完,教室里一片欢腾。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认真地写下了荣誉称号和标准。从此以后,每当有学生稍有懈怠,或者忍不住犯了错误,我只须悄悄对他讲:“不要忘了你的目标呦!”、“还要努力才行啊!”学生们就会羞愧地点点头,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孩子们都愿意成为自己的主人,他们宁可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愿受别人的管束。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荣誉称号,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一段时间后,同学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几乎不要我管纪律了。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发展性是他们的主要特点。发展就意味着不成熟和不完善,只有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只有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因此,处于发展中的中小学生是大有希望的人。作为班主任,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着眼于未来,要善于从学生不成熟的表现中发现其潜在的才能,从学生不完善的行为中发现其善的本质。经过我们的教育引导,使未成年人的不成熟和不完善,逐渐得以成熟起来和发展完善。班主任盛老师,有一次在上数学课时,一名男同学捂着肚子,皱着眉头举手说,肚子痛得厉害,要上厕所,同桌的另一位男生自告奋勇去陪他。他俩出去后好久也不见回来,盛老师着急了,心想:大概这孩子病得不轻,要马上送他上医院去。于是他匆忙在班上布置了作业,就到厕所去找。然而大出所料,这孩子没有病,两人正在厕所旁树荫下专心致志地下象棋,看到老师来了,吓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盛老师没有发火,只是轻声说:“原来你们是跑到这里来下棋了,谁赢了?”听到这句话,两个孩子的表情松弛了一些,为了不影响他俩的学习,盛老师让他们先回教室,下棋的事放学后再说,二人如获大赦令,连棋盘也不拿就跑了。放学后,他俩来到办公室,满脸愧色等待老师批评。盛老师故意不提下棋的事,问他们作业做好了没有,一个学生结结巴巴地说:“没有,今天数学课没听,有些题不会做,老师,您批评我们吧”,盛老师说,“既然你们已经认识了错误,那么我就不批评了,人不怕犯错误,就怕犯了错误不改正”。他俩立即说:“老师,我们今后再也不下棋了。”“为什么?”“下棋会影响学习的”。“不,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下象棋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兴趣,一种很好的智力活动,它能锻炼人的大脑,使思维敏捷,有助于学习,问题是能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老师,这么说以后您还会让我们下棋喽?”“对,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下棋,我不但同意,还要和你们一起下呢!”后来盛老师让他俩担任象棋小组组长,有时还和他 7

们一块下棋。从那以后,这两个学生格外认真,成绩迅速提高,一起被评为三好学生。那个装肚子疼的学生参加市中学生象棋比赛,获得第二名。他将荣获的奖品转赠给盛老师,他写道:“赠给我最尊敬的老师,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是您教育的结果。”

错误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人都是在错误中不断成熟起来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错误的教训,人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最大限度地去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其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3)学生是有个性的人

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班主任在把握学生共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因为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这才是教育的真正起点。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求各班组织一次特长展示活动,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树立自信心。汤老师班这个学期的活动名为“多彩的舞台”。全班同学除小巍外都报了节目,有手工、书法、唱歌、独舞、水粉画、作文、讲故事、弹钢琴、打乒乓球等等。

小巍学习很差,汤老师想:搞特长展示活动,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小巍怎么能不参加呢?于是,就把小巍找来,热情地鼓励他参加这次活动。小巍低着头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参加,只因为我什么都不会。” 汤老师说:“不管什么本事,只要是你拿手的,都可以展示出来。” 小巍却急得快哭了:“老师,我真的什么都不会!”“既然这样,你慢慢想一想,想好了再告诉老师吧。”

第二天早上,小巍找到汤老师胆怯地问:“老师,我会削梨,每次家里来客人,爸爸都让我削。请问削梨能算是特长吗?” 汤老师当即拍板:“就这个了,行!”

展示活动那天,汤老师隆重地请小巍同学表演削梨。在大家好奇的目 8

光下,小巍拿出了一只黄澄澄的大鸭梨和一把小刀,两手飞快地旋转。不一会儿就削出了一整条细细的果皮,真是干脆利落!那只梨子圆滑晶莹,匀称漂亮。那条细长的果皮展开了足有两米长,就像一条金色的缎带。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那一天,小巍显得特别兴奋,拿着老师奖给他的奖品,飞跑回家报喜。从此,小巍学习可带劲了,虽然许多课听得很吃力,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下来,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削梨只是一件不起眼儿的小事,可小巍正是从这小事中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从而找到了自信。作为班主任,应该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插上希望的翅膀,给学生以希望,就是将他们领上了幸福之路!

自然界中既有大树,也有小草。大树有大树的价值,小草有小草的功能。因此,我们既要栽培大树,也要呵护小草。学生也各有长短,有的能成“大树”,有的只是“小草”。然而,“大树”是才,“小草”也是才,三百六十行,行行能成才。所以,我们要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他自己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4)学生是富于情感的人

人类是富于情感的动物,认知和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两大支柱。长期以来,人们重认知,忽视情感,使情感在教育领域中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有两位成绩较好但却离校出走的学生,在给班主任的信中写道:“可敬的老师,请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我们知道您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恨您,您为我们升学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您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在您的废寝忘食的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看电影、看电视、欣赏音乐的时间,同时也没有了感情,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我们只是一群 9

被您操纵的机器人。如果读书一定要牺牲人生的许多重要方面,那么我们宁可不要读书”。看了这封信,我们深深地感到,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危害是多么严重!它使许多孩子失去了欢乐与幸福。

有位班主任说:“不谈学习,人人可爱;谈起学习,面目可憎。”现在为什么有不少学生不爱学习?其实人生来都是充满好奇的求知者,可为什么上学之后,随着年级的升高,反而越来越不爱学习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今年暑假我有幸听了情智课堂创始人孙双金的语文课,课上孙老师频频夸赞学生: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学生辩论时引用名言,举出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时,他情不自禁地鼓掌:“好,很会辩论,引用名人名言,举出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你是一个出色的辩论家。”当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孙老师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道:“让我看看你的眼,不仅是慧眼,简直就是火眼金睛哟,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多了不起呀!” “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这就是你的发现,这是你的知识产权,这就是你的专利。多么了不起,一个发现家、思想家就在我们班上诞生了。”在他的课堂上,学生都能愿意主动的站起来,老师是千方百计的让他风风光光的坐下去。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用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让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的智慧之花,把学生培养成健康、聪慧、高尚的人。

3、关怀学生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对青少年的关心就是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关切。学生的成长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的健康发展,但其核心是精神关怀,因为只有从精神上关心学生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内涵充实、丰富起来,从而使人格得到完善。(1)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

学生都渴望老师真心地关爱他们,需要老师用欣赏的态度赞赏和肯定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鼓励和期待他们。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真诚的关心。

记得我在实验中学的第一年,有一天我给生病的刘某送完牛奶,经过走廊,高大的王竟维拦住我说:“秦老师,我好想生病”。“好端端的想生病,神经?”我想,于是满脸疑惑的问:“为什么?”他说:“看你为他们问这问那,送这送那的,我多希望你也这样爱我啊!”无独有偶,王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下课,王老师听见有人喊她,回头一看,是晓敏,一个沉默寡言,不太合群的学生。“老师,我拾到一颗扣子,您看是不是您衣服上的?”王老师的西服上是掉了一颗扣子,一时没找到,听了晓敏的话,王老师有点惊喜,接过一看,图案形态虽很相像,但是小了一点,颜色也深了一点。王老师刚要说这不是她的,一抬头看见晓敏喜悦而期待的目光,很显然她在为能给老师做点事而高兴,大概她没有看出扣子的区别。为了不使晓敏感到失望,王老师微笑着说:“这是我的扣子,谢谢你!你在哪儿捡到的?”她腼腆地一笑,说在教室门口捡的。

两天后,在读到晓敏的周记时,王老师才明白了她的一片苦心。原来,晓敏虽表现平平,但她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当她看到王老师扣子掉了时,就跑了很多商店,才买到这颗很相像的扣子。她在周记中写道:“每当看到老师和别的同学谈心时,我是多么羡慕啊!可我成绩不好,又不善言谈,老师怎么会和我谈心呢?这回我终于得到了老师的关注,老师居然亲切地向我道谢,我真高兴!”

平时我们常常只关心“尖子生”的成绩和“后进生”的转化,对于大多数中等生却很少关注,从未考虑过他们的感受,他们被忽视、受到冷落,而忽视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灵的伤害!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待每一颗渴望关爱的心灵,任何人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任何人都不能被忽视!

(2)尊重学生的自尊自信

自尊与自信是人的天性。美国作家爱默生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次皇帝微服私访,见一农民驾着黄黑两头牛在耕地。皇帝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谁知连问三次,农民竟不回答。皇帝很不高兴,但又不便发作。农民耕完地,将牛拴好后,走过来将皇帝领出很远,才贴在他耳边小声说:“那头黑的要好一些。”皇帝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如此答话?”农民说:“牛懂人语,要是让黄牛听到,它岂不要伤心吗?”对牛都要保护它的“自尊”,对学生那就更要呵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了。

班主任顾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数学考试时竟然一道题都没有答对,她感到非常的气愤,不假思索地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零蛋”。但随即觉得不妥,于是她重新审视了这张试卷,在上面写道:“希望你从‘零’开始,获取知识和智慧。”

多年后在校庆活动上,一位在数学界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紧紧握住顾老师的手,感激地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但那次数学考试给我的鼓励和鞭策,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自尊和自信,使我找回了自我。”

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顿时燃起希望之火,树立了自信和自尊。正是凭借这种自尊和自信,使他发挥了自己的潜能,经过不断努力,最终成长为一个杰出的数学人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尊重,让人感到温暖和舒心,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3)信任学生的自强自立

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人的重要需求之一,中小学生尤其渴望得到班主任的信任。魏书生说:“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每接一个班,我除了给学生“见面礼”之外,还让学生也送给我“见面礼”——给我写一封信。我对学生说:“请每人给我写一封信,写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以前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谁?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你希望我向他学习什么?2.你希望以后我们的班级是什么样的集体?为达到这个目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你愿意担任班干部吗?你有何特长或爱好?你可以在哪些方面为班集体出力?”第一个问题是提醒学生,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的老师,时时想想以前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之恩;同时,我想让学生给我提供榜样,汲取更多的教育智慧。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用意是让每位学生明白:这个班不仅仅是班主任我的,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为她贡献智慧和力量。学生的写信过程,就是集体责任感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的过程。

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班级主人的状态。在第一天见面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纯真可爱品质的萌芽——哪怕这些萌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也要记在心里。

有一年,我讲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之后,学生开始领新教材。我发现一本音乐书的封面破烂不堪,当即决定把这本书当成集体主义教育的“教材”。我举起这本书,问:“谁愿意要这本封面破了的音乐教材?”结果如我所料,一个学生举手了,两个学生举手了,三个、四个、五个„„最后几乎全班学生都把手举了起来。我把书交给了最先举手的一位男生,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呀?”这男生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回答:“易志宏”我当即大声地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因易志宏同学的存在而感到了幸福!不,应该说,每个同学都举起了手,那么,每个同学都因彼此的存在而感到了幸福!”

教材发放完毕,需要打扫教室卫生,本来我也可以随便指定几个学生,我相信无论叫到谁,他们都会愿意的,但这种“愿意”是被动的。所以,我换了一种方式,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我有意问全班学生: 13

“谁愿意为我们新的集体做第一次清洁卫生啊?”结果,又是小手如林。我笑着说:“我们班有这么多的主人,一定会非常温馨美好的!”于是,我与几位学生一起把教师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两件都是小事,却被不少学生写进了周记。有学生写道:“开学第一天,就有这么好的同学,这个班真好!”“很遗憾,我举了手,秦老师却没有看见”“我以后一定也要为我的班多做好事!”„„注意,“我的班”这三个字,表明学生们已经不知不觉把自己置于班级主人的位置了。

我校文老师班级管理规定:违纪学生可自行选择处理办法,即自己给自己开“罚单”。可供学生选择的罚单有:“认真听讲一节课”、“细心完成一次作业”、“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唱一首校园歌曲”、“讲一个名人故事”、“猜一个学习谜语”、“背一段名人名言”、“说一说父母辛劳”、“讲一讲同桌优点”、“承认本次错误”、“写500字左右的说明书”、“请家长到校”等使几种,每违纪一次,学生可选择一种处理办法,给自己开“罚单”处理办法不重复使用。

给镜子一缕阳光,他能映射出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温暖,他能变化出一个美丽的天堂。让犯错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开“罚单”,是要班主任充分相信他们,鼓励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从而鼓起他们自强奋进的风帆。(4)激励学生的上进心

激励是发掘儿童巨大潜能的机械,是孩子进步的推动力。激励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在教育上运用暗示法,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观点和信念,通过无意识心理活动而起作用。具有非强制性、潜在性、易接受性等特点。”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奖励,即使是表现再差的学生,也都有上进心。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珍视学生的上进心,并采用各种方法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01年我新接手一个毕业班。这个班几乎不到一个学期就要更换一次班主任,有少数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他们专门和老师对着干,经常制造事端。学校老师、家长严厉的训诫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造成“破坏性行为”越来越严重。

起初我不动声色,静静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有个小王同学,不仅经常违反纪律,还三天两头搞恶作剧,是扰乱班级秩序的“头号人物”。为了降住这匹“烈马”,我特意给他设了一个“圈套”。

一天放学时,我在纸条上写了一句话:“家长同志,您的孩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然后,把小王叫到办公室,将折叠好的纸条交到他手上,郑重地对他说:“把这个纸条交给你的家长,让家长签字后明天早上再送给我,但送去和送回都不准拆开看。”想想看,这个淘气的家伙能不看老师和家长写的是什么吗?

第二天,小王第一个到校,喜滋滋地把家长写有“孩子有进步,我非常高兴,谢谢老师”的纸条交给张老师。那一天,小王特别规矩,也特别精神。我想:这一“圈套”奏效了!

此后,我和班上许多学生保持了“单线联系”,时不时地给他们一个纸条,上面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写上“您的孩子热爱劳动”、“您的孩子书读得很好”、“您的孩子作文写得很棒”、“您的孩子团结同学,讲文明、有礼貌”,等等,并暗中与家长联系好,一定要写上鼓励性的回言,每次都要求学生不看纸条。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没有惩罚过任何一个学生,不仅班级秩序井然,而且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纪律、卫生、文体活动样样争先。

一个人如果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那么,连上帝都帮不了他的忙;但如果一个人上进心迸发出来,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5)启发学生自己领悟

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领悟,这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创立的自我教育的好 15

方法,以后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这一方法。一个好的班主任,不是向学生灌输了多少正确的思想,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琢磨,去分析,去判断;不是教给学生多少东西,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领悟,自己去获得做人的道理。因此有人说,一个“教师”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而一个“导师”的时代正在来临。

某学校有一个班的男生中悄悄兴起一股吸烟热,班主任朱老师没有批评训斥,也没有处罚任何人,他只是对大家说:“你们知道吸烟的四大好处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就听我说说。吸烟的四大好处是:一可防小偷,吸烟会引起剧烈咳嗽,吓得小偷不敢上门;二可节省衣料,咳嗽久了,渐成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些;三演包公不用化装,烟吸久了,脸色黄中带黑,活象个包公;四是永远不老,吸烟时间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活到老了。”这番幽默的话语,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吸烟的危害。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我们班主任是高级保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全管。我有一间寝室比较混乱,多次思想工作不凑效,寝室依然吵闹、卫生依然不合格,我们学校严禁体罚,咋办?我利用星期天的下午进行了两个钟头的训练,学生高高兴兴的改正了错误。怎么做的权且叫它为行为训练法吧。吹哨集合、脱衣服、盖被子、躺下{5分钟};睡觉[5分钟],起床、整理内务[5分钟],吹哨、集合、总结[5分钟]。如此循环六次。最后总结:今天大家都作的很好,开始第一遍只有3个同学作好了。最后8个同学全做好了。下一个星期如果大家都作的好,说明我们的积极演练是成功的,如果还是没有作的好,我们下周接着演练。从此,寝食纪律卫生一跃成为年级最好的

对于学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班主任可以用诙谐的话语或积极的行为训练以及编演小品、心理剧等,以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在这一过程中接受教育,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以上我们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探讨了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涵——精神关怀问题。每个案例中都蕴涵着一定的教育理念,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更要掌握这些经验中所体现出来的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论。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所谓心灵的唤醒就是“精神关怀”,“精神关怀”就是对学生心灵深处真、善、美的唤醒。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有一家商店门口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第一条:顾客总是对的;第二条:如果顾客犯了错误,请再读第一条。由此我联想到,作为班主任,我们也应当确立这样的信条:第一条:孩子总是可爱的;第二条:如果孩子做了不可爱的事情,请再读第一条。有了这样的信条,我们就能成为学生终身幸福的引路人。参考书:

1、《生命化育人方略》,宁乡县教师进修学校编著,2008年

2、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

3、李镇西著:《走进心灵》,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

4、班华等著:《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

5、班华、高谦民主编:《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

第三篇:班主任: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班主任: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一、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育中特殊重要的岗位”。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叫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要想胜任班主任工作,就需要逐步走向专业化。

二、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涵——“精神关怀”

作为“精神关怀者”,他所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班主任以精神关怀培养学生的关怀精神。

(一)什么是“精神关怀”?

“精神关怀”就是要从精神上关心人,从思想上凝聚人,从行为上引导人,使学生的生命内涵不断充实,生命质量不断提高,成为终生幸福的人。

(二)为什么要强调“精神关怀”?

既然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幸福,而真正的幸福又必须建立在健康精神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就要关心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丰富和完善起来,从而能够成为会创造人生,会享受幸福的人。

(三)怎样实施“精神关怀”?

1、走近学生

(1)了解学生是教育的起点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

欲窥童子心,更下一层楼。

(2)理解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要理解学生,我们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童心。

魏书生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2、认识学生

(1)学生是主体的人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发展就意味着不成熟和不完善,只有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只有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因此,处于发展中的中小学生是大有希望的人。

错误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人都是在错误中不断成熟起来的。

(3)学生是有个性的人

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这才是教育的真正起点。

只有充分张扬个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他自己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4)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人

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不同的,在儿童世界里出版的“字典”中是找不到“静”字的。

(5)学生是喜好模仿的人

作为“重要他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是很重的,学生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以班主任为楷模。

(6)学生是富于情感的人

人的学习应当经历这样的过程:从想学习,到爱学习,再到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要会学习,首先要爱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3、关怀学生

(1)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

忽视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灵的伤害!

教育者要善待每一颗渴望关爱的心灵,任何人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任何人都不能被忽视!

(2)尊重学生的自尊自信

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实只有6个字:不要小看自己。

学生有了自信就有了希望,而有了希望,他就走上了成功之路。

(3)信任学生的自强自立

魏书生说:“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班主任工作

www.xiexiebang.com)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4)激励学生的上进心

一个人如果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那么,任何人都帮不了他的忙;但如果一个人上进心迸发出来,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5)启发学生自己领悟

一个“教师”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而一个“导师”的时代正在来临。

(6)宽容学生的调皮捣蛋

英国教育家欧文说过:“宽宏精神是一切精神中最伟大的。”

宽容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它是感化学生的良药,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7)让学生接受必要的惩戒

惩戒也是一种“精神关怀”。我们主张教育中要有惩戒,但是惩戒必须让学生愿意接受,这样的惩戒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

(8)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公平与公正是千百年来成人世界的不懈追求,儿童世界同样也有此需求。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精神关怀”就是对学生心灵深处真、善、美的唤醒。

我们应当确立这样的信条:第一条:孩子总是可爱的;第二条:如果孩子做了不可爱的事情,请再读第一条。有了这样的信条,我们就能成为学生终身幸福的引路人。

第四篇:法律需要人文关怀和民本精神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法律需要人文关怀和民本精神

——兼评《道路交通安全法》

李彦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是中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治时代的崭新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确立了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这部与每个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充分体现了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立法原则,充分体现了立法机关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关注。以人为本,是我国立法机关立法理念的重大转变。

一、人文关怀,民本精神应该是立法追求的最高目标

法律是无情的。其实,这句话只在劝戒人们遵守法律时才是成立的。因为对违反法律的人,应当无论其身份、地位,只要达到法律规定的条件,都应当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却是对人的关怀,对人权实现的保障。

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因为法律是人们行使权利的保障,法律是人们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补救的手段。在由个体组成的社会中,个体权利和自由与公共秩序之间形成一对基本矛盾。一方面,作为个人,要强调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社会需要秩序。如果过分张扬和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就必然损害公共秩序;而如果过分强调秩序,则必然过度损害个人权利。法律对个人权利与自由的限制,一定要遵循公正的原则,而衡量法律对个人权利的限制是否公正的标准就

是,这种限制是否有利于公共秩序的实现,因为,如果没有了公共秩序,任何人的权利都不可能实现。而衡量一部法律好坏的标准,就是它是否将对人的关怀、对个体权利的保障以及是否便于人们行使权利作为立法的首要宗旨。立法以人为本,首先要树立法律不是赋予人们权利的工具,而是人们权利实现的保障,同时是人们行使权利的规则的理念。人的权利不是任何人赋予的,更不是任何人恩赐的。相反,为了公共秩序,人的权利要受到法律的限制。立法者应当有这样的观念,只有在有保证公共秩序的必要时,才能通过法律限制人的权利。比如,只有在人们随意通行必然会妨碍公共交通时,才有必要制定交通规则,而交通规则的制定者,应当意识到交通规则实际是对人们通行自由的限制,当然,这种限制的目的是使所有人都有更好的通行条件。立法者绝不能将自己作为权利的赏赐者

立法以人为本,在制度设计上,就应当围绕便于人们行使权利,为人们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为中心。既然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行使权利,如果法律对人们权利的实现作出种种不必要的限制,则这样的制度是不可能实现其立法为民的宗旨的。为了便于人们行使权利,为人们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就应当在制度设计上,限制处于优势地位的组织和人员的权利。

二、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民本精神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一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法律。与现行的交通管理法规相比,这部法律有着诸多新的规定:强化对驾驶人的安全管理,严惩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规定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具体措施,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规定加强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法活动的规范和监督,防止权力的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发生等等。法律条文中浓浓的人文关怀与这部法律的具体规定相比,人们最关注的还是它所体现出的浓浓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下面举例解读:

道路交通首要是安全,其次才是畅通。该法以保护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为核心,突出保障交通安全,追求提高通行效率。从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以及内容上都体现了本法的这一精髓:一是坚持“以人为本”,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提高通行效率,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畅通。把保护人身安全作为立法的目的之一,明确写入这部法律的第一条当中,充分体现了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充分体现的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法理精神。凸现了立法者对生命的尊重,也彰显了交通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

撞了不能白撞。“撞了白撞”的说法曾一度在一些地方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中流行。以往对交通事故的处理实行的是一般过错原则,举证责任在受害人(主要是行人)一方。机动车作为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让处于弱势的行人证明处于优势地位的机动车驾驶员有过错是非常困难的。实行这一原则无益于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无益于减少交通肇事。而生命权和道路行使优先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这是一种视人命如草芥的制度设计。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交通事故中的行人受伤害给予了特别的保护,规定机动车一方必须承担责任。只有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才不承担责任。同时,这部法律还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交警赶赴现场后,应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医疗机构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拒绝救治。为解除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本法还规定了建立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基金制度。

严禁交警“乱罚款”。交警乱罚款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而乱罚款的背后是考核交警工作量标准不合理的问题。有些地方的一些部门给交警下达罚款任务指标,根据罚款数额多少考核工作量。所以《道路交通安全法》

明确规定:依照本法发放牌证等收取工本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并全部上缴国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收缴的罚款以及依法没收的违法所得,应当全部上缴国库。最引人注意的是,最后通过的法律比原草案多了一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款指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以罚款数额作为考核交通警察的标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群众关注的问题。

另外,为防止交警有意刁难百姓或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谋取利益,法律为交警设定了一些不得触犯的“高压线”,规定如果交通警察有违反这些行为的,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法律还规定,给予交通警察行政处分的,在作出行政处分决定前,可以停止其执行职务,必要时,可以予以禁闭;交通警察受到降级或者撤职行政处分的,可以予以辞退;交通警察受到开除或者被辞退的,应当取消警衔;受到撤职以下行政处分的交通警察,应当降低警衔。

关注农用车管理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农用机动车管理的法律规定。《道路交通法》在坚持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实施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对农用机动车区别对待。从事运输的车辆不分工业用、农业用、商业用,均同等对待,其牌照发放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一负责。而拖拉机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运输活动,按1986年以来实行的管理体制,牌照发放可由农业(农机)部门负责,但应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监督。此外,从方便农民、减轻农民负担考虑,对农业(农机)部门在本法实施前已经发放的牌证,允许其继续使用。这样的规定既保障了安全,又没有增加农民负担。

交管拖车不得收费。目前交警随意拖车、收费昂贵的现象比较突出。有时在未设禁停标志或标志不明显的地点停车,结果被拖走了;有时他们将车辆拖走后不通知车主,使得车主不知到哪里取车;有的在拖车过程中野蛮操作,造

成被拖车辆损坏;一旦拖不走,他们就将车轮锁住。《道路交通法》中关于“拖车”的规定跟原来相比,条文细了,款数多了,普通驾驶者的权利也得到了尊重:驾驶人在现场的,可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驾驶人不在场或拒绝驶离,妨碍通行的,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可将走拖走,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拖车不得向当事人收费,并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车在何处;因采取不正确的方法拖车造成机动车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补偿责任。

其实体现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立法精神的规定在这部法律中随处可见。比如: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管理、盲道的设置问题、规范“特权车”通行权、新手也能上高速、道路交通事故可以“私了”、行人车辆因道路违法施工受损可获赔偿、年检无需要泊位等等诸多规定,无不体现出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法精神。

三、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典范,在立法执法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民本精神

道路交通安全法颁行的重大意义已超出道路交通领域。这部法律所体现出的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是国家立法机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过去我国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过程中,考虑较多的是行政机关如何加强管理问题。而这部法律在审议过程中,立法机关全体组成人员更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在一系列具体条文中充分体现。这一立法思路,将会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今后的立法工作中进一步得到落实和体现。这一立法思路转变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在我国近几年的法律制定中,越来越体现出法律对人的关怀,对人权的尊重。《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相继颁布、实施,为个人权利受到国家机关的侵害提供了有力的补救制度,而《行政处罚法》中确立的法无规定不处罚的原则,更是一个关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一个基本界线。其中关于处罚机关必须告知处罚的理由与根据,允许当事人质证、辩解的规定,更是对“态度不好加重处罚”这样一个粗暴践踏人性的规则的坚决否定。笔者认为,在中国立法史上对人性关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这部将于2004年7月1日施行的法律中,确立了行政许可法定原则,即只有在法定范围内才能设定许可,充分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它宣示了一个规则,除法律规定的范围外,都是人们的自由和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所有这些都是人权观念在立法中的一种深化,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立法宗旨。

但是,我们在为立法者人权观念强化而欣喜的同时,还有一些隐忧:这些富含人性化的法律,能否得到人性化的执行。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相对于立法者逐渐形成和强化的人性化观念,法律执行者在这方面有较大的差距。长期以来形成的唯我独尊、公共权利本位的观念,左右着执法者的行为,往往使得以保护人权为宗旨的法律得不到充分的贯彻。立法者人性化的追求,往往被一些执法环节所抵消,使得法制建设在人性关怀上的整体推进进展缓慢。我们更希望看到,以人为本、与民方便成为所有国家机关执行法律的指导原则。

第五篇:巴山精神在岗位上闪光

“巴山精神”在岗位上闪光

今年1月26日,盛光祖总经理在深入西安局安康工务段检查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巴山精神,要求把巴山精神继承好、发扬好,激励全路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推进铁路事业实现创新发展。

学习“巴山精神”、继承弘扬“巴山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铁路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我们广大职工坚守铁路精神家园的具体行动。我们立足岗位学习巴山、践行”巴山精神”要在一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立足本岗为新站场建设而艰苦奋斗。当前XX北站货场搬迁项目建设正有条不紊地在进行当中,现场施工作业频繁,给车站原本严峻的安全形势加大了难度。车站的安全不单单是某一个岗位的安全,而是各个岗位安全的有机结合。越是这样的形势下,这就越迫切我们职工需要学习借鉴巴山精神,像巴山人那样敬畏安全,执行规章,始终如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坚持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抓住各个岗位的安全关键。

第二,勤勤恳恳与车站共成长而无私奉献。无私奉献的对象对内是整个铁路,对外是旅客,XX站作为一个编组站在服务旅客一块是欠缺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巴山精神”中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不能体现。一方面职工立足自身,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将人生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铁路;另一方面XX站作为车务段一个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拥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更有一大批的新学员。老师傅借站场建设这一难得的机遇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和所内化的只是倾囊相授给新学员,这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体现,这种无私奉献正是车站一步步成长的无限动力。

第三,变中求新保安全促生产而务实创新。随着站场建设的进行,车站在设备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变化。有变化,在作业上就会有新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职工充分践行“巴山精神”——务实创新。务实,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工作中一部一个脚印,不得有马虎,创新,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探索出新的作业方法,适应到新的设施、设备中去。这一过程,需要我们广大职工要时刻关注车站的相关变化,尤其是和本岗位联系紧密的变化,做到变化之处心中有数,在现场夯实安全基础,确保车站安全持续稳定。

巴山人是我们职工的一面审视镜,在镜中看见真正的自己,时刻让我们自审,让我们时刻把握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巴山精神”如一把刻刀,将纯正的“巴山魂”刻进每一青年身上,赋予新的能量,帮助实现铁路梦,中国梦。

下载三是在精神关怀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是在精神关怀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生育关怀旗帜在李墩大地上高高飘扬

    在李墩镇计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首次发放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乡贤、企业家、同志们: 在这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李墩镇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基金会”的首......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对于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由于我是初当班主任,所以我只能以自己的体会去理解它。首先,我认为对于班主任这个角色的定位,每位班主任的心里都必须明......

    人文关怀在细节中闪光

    细节关怀,润物无声牛首一中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爱心,就是在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绿色的畅想,一朵云推动另一朵灵动的思......

    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当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这个作文主题时,我的脑海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写什么呢。。。。。? 想起了2008年5月12日,当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降临到汶川,我们的党在第一时......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的应用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文服务已成为医院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化中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艺术成为竞争的......

    浅谈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

    浅谈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联系实际,分析了在建筑设计中怎样更好的体现出人文关怀,从......

    人文关怀在ICU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ICU的应用 为了满足患者们的需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士如何将心理、精神......

    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

    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教学过程(节选): 导入:播放MTV《春天的故事》(画面出现小草破土而出、儿童奔向前方、大潮初涌等) 师问:从录象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