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优双拥模式,建设和谐美好兴化

时间:2019-05-13 03:5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创优双拥模式,建设和谐美好兴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创优双拥模式,建设和谐美好兴化》。

第一篇:创新创优双拥模式,建设和谐美好兴化

创新创优双拥模式,建设和谐美好兴化

兴化是一个人口大市、兵源大市、财政转移支付市,现有优抚对象8万多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就有8164多人,双拥工作千头万绪、面广量大。近年来,该市以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为契机,以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目标,军地合力攻难点、创特色、维稳定、强国防,尤其在社区拥军和社会化拥军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营造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团结的生动局面,全市双拥工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三个到位”

兴化市委、市政府把双拥工作作为“国防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网络。

1.领导重视到位。领导重视是做好双拥工作的关键。该市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党政工作责任目标,凡涉及双拥工作的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亲自处理。每年开年均以常委会形式召开议军会,年初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研究确定全年双拥工作重点,并提出具体要求,为做好双拥工作明确思路。每逢重大节日,市委书记、市长率四套班子领导到驻地部队开展慰问,并进行调研,广泛征求官兵 意见建议,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不断增强双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保障到位。组织保障是做好双拥工作的基础。为了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兴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给予双拥工作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并随着人事任免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变动,“一把手”挂帅的要求不变,具体人员变动,创一流工作的标准不变。在此基础上,制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各乡镇、部门签订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抓好验收考核量化指标的落实,制订机关部门、乡镇、村(社区)、医院、学校、车站等考核标准,确保基层落实创建任务不打折扣。同时,积极打造双拥工作示范点,培植了一批示范乡镇、示范部门、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示范医院、示范窗口单位。

3.宣传发动到位。宣传发动是做好双拥工作的重点。兴化市积极办好电视台、广播电台、《兴化日报》双拥栏目,建立双拥国防教育网站,不断提升双拥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广泛开展双拥宣传月、国防宣传周、“军营一日”等活动,通过举办双拥国防知识竞赛、革命歌曲歌咏比赛、“鱼水情深”双拥文艺汇演等形式,提高民众国防认知。组织拍摄了《板桥故里双拥大爱》专题片,创作了《拥军放歌》、《水乡神韵》、《牵挂》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双拥文艺作品,唱响拥军拥属、爱党爱军主旋律。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双拥街(路)、双拥广场、双拥长廊,营造起浓厚双拥氛围。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退役士兵创业奉献标兵”、“十佳好军嫂”、“关心国防建设好领导”等评选活动,培育了一批双拥工作的先进典型。切实加强“慰烈工程”建设,对全市散葬烈士进行集中安葬和保护,形成了一批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依托社区力量,实现“四个创新”

近年来,兴化市加强对对基层社区双拥工作的实践和调研,紧贴基层实际、紧跟形势需求,创新手段,下移重心,依托社区资源构建起功能强、覆盖广、服务优、效率高的拥军平台。

1.创新工作机制。制订了《兴化市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实施细则》,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全部建成社区双拥工作站,各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站长,为社区双拥工作第一责任人,将双拥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摆上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和重要位臵,并建立起双拥工作与社区其他中心工作同布臵、同检查、同考核的“三同”工作机制。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制定下发了《兴化市社区双拥工作指南》,实现了基层双拥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各社区双拥工作站按照部署要求分别制订工作计划和阶段实施方案,做到年度有目标、季度有计划、节日有安排、平时有活动、办事有程序、行为有规范,有力地推进了社区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2.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对全市社区双拥工作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有军政素质高、能力水平强的专业化基层双拥工作队伍。近几年来,社区双拥工作者立足岗位职能,积极创新思路、优化举措、丰富活动。通过制作橱窗、出板报、开纳凉晚会、军民联欢会等形式,在社区进行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使爱国拥军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百姓心中。以社区双拥工作站为阵地,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战争故事片上千部;邀请老八路、残复军人举办“战争年代故事会”一千多场次;利用春节、端午节、八一建军节、中秋节等节日与驻兴武警中队官兵举行双拥联欢会上百场次;张贴“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双拥标志近千处;连续12年为部队输送身体、政治双合格兵员?名。一系列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促进了双拥政策的落地生根。

3.创新共建模式。该市各社区均开设双拥窗口,为优抚对象提供对口服务,并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软件台账,做到“五清”,即优抚对象人数清、家庭情况清、主要困难清、服务项目清、挂钩对象清,在此基础上,共建互联、结对帮扶,近几年,社区双拥工作站通过入户调查共采集双拥工作信息460多条,有1万多名党员义工与8000多名优抚对象结成帮扶对子,每月都要到优抚对象家中进行走访,与优抚对象促膝谈心。逢年过节,各社区利用召开座谈会、茶话会、联欢会等形式,邀请优抚对象代表来双拥工作站聚会、组织学习,报告工作,听取意见,增进友谊。4.创新服务载体。该市注重把双拥工作与社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结合起来,建立8支专门队伍,倾力服务优抚对象。通过引导辖区内民办科技培训学校、医院、法律服务机构和社团组织,建立“双拥培训基地”和“双拥服务中心”,广泛开展“送文化、送知识、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的拥军活动,并帮助军人、军属排忧解难;针对社区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情况,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为主体,建立“职业介绍服务队”,为有就业愿望的优抚对象提供就业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建立“健康保障服务队”,定期为优抚对象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为体弱多病的优抚对象提供一对一服务;以社区物业、保洁、家电及水电气维修行业为主体,建立“家政服务队”,为优抚对象提供低价或无偿服务;以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平台,建立“爱心服务队”,为生活不方便的优抚对象提供日间照顾、送餐配餐、精神慰藉等服务;依托社区市民学校建立“文体辅导志愿服务队”,优先吸收优抚对象参加全民健身和文体活动,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提供学业辅导;依托驻区的机关、商户、企事业单位为平台,建立“拥军服务队”,为优抚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拥军工作成为社区工作的日常“一景”。

三、明确优抚重点,强化“三项帮扶”

兴化是“一助一”活动的发源地,早在1992年就实施单位和个人与贫困优抚对象结对帮扶,作为加快全市经济发 展、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一助一”扶优活动形成了党政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

1.加大结对帮扶力度。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年老体弱、残疾多病,自我保障、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减弱甚至丧失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活动。一是领导帮扶。市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副乡级以上干部都与重点优抚对象结对帮扶,全市108个机关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干部职工与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二是企户挂钩。私营企业与优抚对象开展“千企万户心连心”活动,有千家私营业主、万名农村专业户和城镇个体工商户认“穷亲”、结“军友”,做到位帮扶资源配臵到位、扶志教育落实到位、发展生产服务到位、保障生活资助到位,为重点优抚对象形成了双重保障、双重服务的格局。近三年,通过生产扶持、就业扶持、教育扶持、助医扶持、项目扶持、技术扶持、保障扶持等多种形式,结对帮扶贫困的重点优抚对象3640人次,社会各界投入1320多万元,帮助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95%的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2.建立优抚医疗屏障。医疗保障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更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兴化市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六位一体”的优抚医疗屏障,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是政策照顾。城乡医疗单位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四优先、三减半、两免、两优惠”医疗优惠制度,设立优先优惠服务窗口和优抚病房。三年来减免医疗费3862人次46万元。二是小病补助。实行门诊医疗补助,发放门诊医疗卡,每年根据不同类别对象将340元—500元的门诊医疗补助费充值到医疗卡,重点优抚对象凭本人的医疗卡到定点医院、药店就诊购药,三年来投入690万元门诊补助费。三是大病互助。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重点优抚对象住院保险,投保经费由政府承担255元、个人负担50元,实行“双投保、双报销”,三年来互助18900人次,互助经费576万元。四是重病救助。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全市大病救助范围,救助标准按医疗费用中可报金额减去农保报销金额的70%给予救助,或按医疗费用减去农保报销金额的20%给予救助,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住院保险、大病救助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三年来救助771人次,救助金额265万元。五是慢性病疗养。兴化复员军人疗养院每年组织6批180人次的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进行疗养,从2011年开始对重点优抚对象进行短期疗养和巡回健康体检。六是慈善保险。兴化市慈善总会、民政局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设“慈善保险”特殊险种,为全市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提供一份意外伤害保险,降低这一群体中因意外伤害导致贫困的现象。

3.实施优抚安居工程。住房是生存的基础设施,也是幸 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为改善重点优抚对象居住条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兴化市把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困难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来落实,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安居工程。一是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解决“三老”优抚对象住房难。号召全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捐款,发动职工、农民少抽一包烟,青年团员多交一次特殊团费、妇女少买一点化妆品、个体工商户、企业主少赚一分利,中小学生少喝一瓶饮料,人人献出一点爱,多方筹措资金433.8万元,为58名孤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了光荣室,为685户“三老”优抚对象新建、修建了瓦房。二是纳入农村草危房改造,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优先将重点优抚对象住房纳入改造范围,并由市级机关部门、单位结对帮建,市财政投入155万元,挂钩市级机关部门投入378元,为520名优抚对象住房进行了改造,新建改建敬老院光荣室68间。三是实施百户住房改造工程,改善重点优抚对象居住环境。2010年以来,针对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年久失修,市财政投入350万元,连续三年实施“百户重点优抚对象住房改造”工程,通过修建、新建和臵换等形式,帮助460户重点优抚对象改善居住环境。

四、打造亮点特色,推进“三个深化”

近年来,兴化市围绕军队和国防建设中心任务,在思路上找准创新点、内容上抓住需求点、方式上寻求突破点,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双拥工作的深化与发展,实现了由情感 拥军到文化、智力拥军的大转变。

1.深化品牌效应,双拥氛围更加浓厚。该市成立兴化市双拥工作促进会,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参与双拥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双拥工作的参与主体;健全完善社区双拥工作站,深化推进双拥工作“六进基层”工作,开展社区双拥“一站一品”特色活动、“双拥在基层”活动,组建职业介绍、健康保障、家政服务、拥军服务等服务组织3000多个。加强与兴化历史有关部队的互动交流,组团走访慰问海军“兴化艇”、“兴化团”和空军“兴化团”,参加“兴化艇”退役仪式、空军“兴化团”、“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出征誓师大会。

2.深化安抚机制,双拥基石更加牢固。落实抚恤补助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快推进优抚医疗保障广覆盖、“一站式”结算。?年来,全市发放抚恤补助优待经费?万元。认真做好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接收安臵工作。?年来,全市接受军转干部?名,随军家属?名,转业士官?名、退役士兵?名,安臵率?。退役士兵实行城乡一体化安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万元,组织动员近?名退役士兵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整体培训率达到?。革命烈士子女和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优待政策等全面落实。

3.深化军地共建,双拥成效更加显著。?年来,?投入1020多万元,用于部队正规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光缆联合护线行动等。建立科技拥军服务小组,设立流动图书 站,赠送科技书籍,举办学历升级、外语考级、计算机过级等文化教育和科技技能培训班。市有关部门投入60多万元办实事50多次。驻兴部队投入资金20多万元,帮扶3个贫困村、28户贫困户,培植1800余名致富骨干;捐资助学16万多元,结对帮扶45名特困学生;组织学生军训4万人次,学雷锋做好事200多件,植树造林10万株,义务献血6万余毫升,修路铺桥1000多米,清理马路河道3000余人次;开展防火检查上万次,扑救各类火灾300多次,参加抢险救援400多次,参与社会救助600多次,有力地支援了地方建设。

第二篇:创新基层治理 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创新基层治理

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某某社区关于基层治理创新模式的探索

某某街道办事处某某社区于2002年10月成立,社区地处市中心,属都江堰市最繁华的商贸集聚地。社区东起蒲柏桥至建设路,南至柏条河,西至杨某某,北至建设路。总面积平方公里。共有街道 条,居民小组 个,分三个网格;社区常住人口 户、人,60岁以上老人 人。

按照某某街道办2015年党建工作要求,为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开创我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围绕这一总体目标,结合社区实际情况,2015年以来,我社区主要以服务居民群众为重点,以“抓党建、促城管”为主线,怎样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机构,确保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某某街道党工委关于社区党建工作的布署和要求,提高党员工作思想政治素质,推进社区城管、志愿服务等工作全面发展,决定成立某某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摸清家底,掌握数据

我社区共有在册党员 人,为摸清家底、掌握居住、工作在我辖区党员的数,2015年元旦后,在社区书记李敬霞的统筹安排下,我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对居住在辖区内党员、60岁以上老人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登记工作。经摸排,长期居住在辖区的党员数 人,60岁以上老年人 人。并于3月15日前全面完成了党员台帐建立工作。对 个商家店铺、企业有党员的,要求亮明党员身份,并设立党员示范岗。

三、听取群众意见

经统计,我社区目前就是一个老年人居多的社区,只要做好了老年人的管理、服务工作,也就是做好了社区群众服务工作,为充分了解辖区内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他们到底需要社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摸排数据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的走访,有针对性的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有些老人希望成立老年食堂;有些子女不在身边,有什么困难不知道找谁,希望社区能偶尔打个电话给老年人关心一下;有的希望社区能提供活动场地,让老年朋友有娱乐、交流的地方;有的建议社区要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对辖区内的游商小贩进行清理,治理辖区脏乱差现象。

四、收集、整理意见,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成立志愿者服务队

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社区总支书记李敬霞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计划。3月18日至4月1日,社区多次分支部、分院落召开党员、群众、楼栋长会议,宣传讲解2015年社区党建工作思路,成立志愿服务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李书记耐心的给大家说:“虽然现在大家都退休了,但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大家,希望你们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协助社区搞好老年服务、文明劝导、治安防范等工作”。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宣传发动,目前已有 名党员、群众本着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精神,填写了《某某社区党员群众志愿者基本信息情况登记表》,主动积极的加入了某某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的指导和帮助下,志愿者队伍选举产生了以袁树根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制定了志愿者管理制度。按照党员群众的兴趣爱好、作息时间等,社区分门别类发挥党员特长,将志愿者服务队分了城市管理文明劝导、温情关怀、文艺宣传服务、书法绘画四个志愿者服务小组。

五、有针对性的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 3月25日开始,城市管理文明劝导组成员51人,分为9个小组,每周三、周四与社区联勤人员一起对杨某某、五桂桥、幸福路出摊占道等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

4月2日,成立了以某老师为组长的某某社区艺海名家书画社,每周一、周三、周日组织辖区青少年、书法绘画爱好者,在社区活动室开展活动,为他们提供活动场地,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4月中旬,在党员志愿者中,成立了5个支部,分别对口联系辖区院落,设计好温情关怀联系卡,并发放到60岁老年人手中,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咨询办理相关业务、或家中有突发事件,需要我们帮助的,可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提供服务。

4月底,我社区将成立文明议事堂,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如乒乓球、象棋、围棋、图书等设备,为辖区群众提供娱乐、交流的场地。

文艺宣传服务组每周二、周五在社区活动室排练歌舞、在重大节日,通过文艺形式,广泛开展市民公德、法制、政策法规宣传活动。

得到的效果

一、通过几个月来对党建创新工作的探索,目前党员已遍布辖区每个院落,建立了志愿者服务体系,在社区工作中、院落管理中、城市管理中进一步发挥了党员联系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领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文明议事堂、老年活动室的成立,不仅提升了社区与群众间的凝聚力,也逐渐拉近了院落与院落间的联系,促进了邻里和谐,为建设友爱、互助、进步、和谐社区奠定了基础。如:联兴商住楼无门卫,监控设备无处放置,无专人保管,经党员志愿者协调,将联兴商住楼监控设备妥善放置在公安局家属区活动室。

二、社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在院落管理上,党员志愿者,主动、无偿的承担了社区工作,如院落卫生费、垃圾清运费收取,邻里矛盾协调等院落管理义务,起到了社区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增强了社区与党员、群众间的凝聚力。目前物业全覆盖已辐射到我社区的每个院落区,针对无门卫的院落,社区采取了居民出钱,社区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了有人收钱有人管、有人督促有人检查,卫生秩序明显好转,到达了检不检查一个样。卫生费的收取顺利从5元提升至10元。全面实现了居民自治管理模式。

三、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出摊占道、乱扔垃圾、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政府、部门、社区说了、管了效果也不理想,社区成立了城市管理文明劝导组后,他们戴上红袖套对这些现象进行劝导,同时为游客提供了旅游咨询服务,这样不仅让辖区环境焕然一新,更让辖区居民提高了自治管理意识,明白了自治管理的重要性。

四、文艺宣传服务组的成立,改变了辖区老年人每天买菜、煮饭、打麻将单调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创新了社区宣传活动载体,利用重大节日,结合我社区工作实际将中央、省、市的政策法规等融入到三句半、金钱板等节目中,充分利用文化宣传这支队伍,组织文化活动进院落,让群众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了解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到政策知识,同时调动辖区居民积极性,促进社区人员与广大居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增加邻里之间的感情,提高辖区居民文化素质,让社区更加和谐、繁荣。

第三篇:创新体验德育模式 建设文明和谐校园[范文]

创新体验德育模式 建设文明和谐校园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九中学校 杨德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因而体验教育应成为道德教育的本体。

近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对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的德育实践中,我校逐渐总结出一套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目的,以贴近学生实际为原则,以“三会两课一练”为基本途径,提倡学生自主参与,注重情感体验,追求德育实效性的“体验德育”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 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

所谓“三会”即每周一的全校升旗仪式、每周二的班(团队)会、每周四的学生会例会。在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国旗下教育活动, 加强对全校学生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每周二的班(团队)会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每周四的学生会例会,则让学生会成员自主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通过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两课”即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常规课堂教学、讲座、报告、课题研究、团体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深入浅出, 潜移默化。“一练”即通过每个月的德育主题活动训练,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真切情感体验,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形成做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共识,改变德育被动的灌输局面,从而帮助学生将高标准的德育要求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三会两课一练”式德育教育,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在近几年的实践中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使我校的校风和学风不断优化,学校已经走上了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道路。如何将“体验德育”模式贯穿于行为规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 工作中呢?我校的实际做法是:

一、创新国旗下教育活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国旗下教育活动是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普遍采用的德育方式。在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上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引导,具有比其他集体教育形式更优的效果。如何利用好每周一次的 国旗下教育实现德育目标呢?我校在建校近三年的时

间里,不断探索和创新国旗下教育活动,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主题创新:以月为单位,结合每月的重大节日、纪念日,于学期初制定每周的国旗下教育主题,而在实践操作中,则有机结合上级下达的文件、国内外形势和校园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使得教育主 题能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为学生接受。

2、形式创新:教育形式从单纯的演讲创新为小品、相声、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艺术表演形式。这些教育形式一经推出,受到全体中小学生和教师的热烈欢迎,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让学生在笑声和沉思中实现了情感体验并将情感升华、内化为深刻的思想认识来指导行动。

3、角色创新:将个人的演讲创新为集体的表演。以年级为单位,根据一学期每个月的德育主题,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共同策划国旗下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鼓励学生、老师和家长参与,师生和家长同台表演,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三个角度来演绎同一个主题。在此基础上,校领导围绕同一主题作精辟的演讲,从学校的高度强化教育主题并对全体师生提出相关的要求,这样教育的主题就能深入到每一个师生心中,使学生对该教育主题的认识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也将该主题教育的影响扩大到了家庭和社会中,为学生成为有良好行为 规范的社会人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主题教育月活动,引导学生行为体验

以三月的“学雷锋主题活动月”为例。在校级活动方面:首先,学校通过校园宣传栏和报刊栏介绍了雷锋知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等主题曲营造了浓郁的学习雷锋氛围。其次,学校组织了以“做雷锋式的美德少年”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以此来号召全校师生学习雷锋的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随后,校团委组织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全校学生为甘孜阿坝等贫困山区的捐款达4000多元,捐献图书达2000多册。学校团委还组织了“走进黄再军敬老院”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班级活动方面:在“学雷锋主题活动月”教育活动中,全校各班发挥自主创新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各班召开一场学雷锋主题班会,出版了黑板报和手抄报激发了学生的关爱欲望。同时,各班发出关爱倡议书并制定关爱行动计划。初一年级组织开展了“从小事做起,为父母和他人做一件小事”的活动,初二年级组织学生开展“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做好事不留名”的活动,初三年级组织学生开展“与爱同行,将爱心化为行动”的活动。有些班级的学生则是在校园内开展了“浇浇水、除除草”以及清理校园死角的活动。班主任用学校统一制作的 “爱心卡”来记录学生的爱心事迹,全校学生积极行动,坚持每天都做好事,并在“爱心卡”上记录上自己献爱心的点点滴滴。更可喜的是,好人好事从校园走进了家庭,走向了社会。家长们都反映孩子在家能帮忙做家务、关心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学雷锋主题活动月”教育活动,学校涌现出一大批“爱心天 使”和“爱心班级”,校风和学风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三、挖掘社会德育资源,加强社会实践体验

以“德育为先、体验为主、走进社会、融入生活”为指导思想,我校在书本育人、课堂育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走进自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教育和转化法纪意识淡薄的学生,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来做报告。在法制教育课中,法制副校长选择了近年来的典型案例,围绕这些案例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进行法律解剖分析,同时对寻求法律保护以及防范自然灾害的常识进行了讲解说明。以案说法的法制课,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请进来的同时,学校还安排学生走出去,近期将组织部分学生代表参观宝安区看守所,通过与犯人对话、进餐等活动,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违法犯罪的后果,从而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学校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力量,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体验集体生活。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金沙遗址,四川科技馆、成都动物园等,使学生们对祖国和家乡的历史、人文、地理、自然有了更深的接触和了解。今年11月,我校八年级的学生前往 “成都市雏鹰校外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在此期间,学生们参加了“群力安营、自助野炊、联欢晚会、升旗仪式、颁章仪式、丛林探险、过巨人梯、黑夜前行、同履共进、众志攀壁、飞夺泸定桥、智抢阵地、网上骑兵、巧过绳网”14个项目的活动,每一个活动对他们来说既新奇、又富有挑战性,既有乐趣、又感到好奇,同时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5天的体验活动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是豆腐块、什么是现代军人、什么是团结互助、什么是纪律、什么是服从、什么才是军人的风采。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学生们磨练意志,体验艰辛,培养团结精神,增强节俭意识和安全纪律观念,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收获了沉甸甸的成长经验。

四、深化班级文化建设,倡导参与式生活体验

为了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营造一个绿色和谐、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争创“文明班级”和“书香班级”的活动。经过学校、班级对活动的宣传,各班学生都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班级读书计划,设立图书角,积极为图书角捐赠各式各样内容积极向上的图书。图书角建成后,各班还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一起分享、体验读书的乐趣。

此外,各班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主题,精心布置教室外墙的班级文化展板。有的班级将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优秀作文、手抄报张贴;有的班级布置了学生亲手剪的剪纸作品。这些风格迥异的展板,体现了各班学生集体的智慧与团队精神,体现了班级特色,展示了学校学生的风采。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互动式心理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体验式团体辅导和个性化辅导活动为主要途径,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校每学期都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和特殊心理问题制定教育计划,分主题、分层次、分对象开展系列知识讲座,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考试焦虑等心理辅导活动。学校开展了《青春期异性交往》、《社交技巧训练——小天使游戏成长营》《中考考前心理辅导》等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通过团体互动活动,体验到积极的心理品质,促 进学生领悟自我、觉察自我、发现自我。学校心理咨询室“启欣室”秉承“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情绪愉悦,快乐成长”的工作理念,向全校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面对面交谈、电话咨询、信件回复、活动减压等方式为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扰和轻度障碍,内容包括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感情困惑、学习压力、不良行为的矫治等。

几年来,随着探索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校德育必须从远离学生生活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关注学生个人的生命经历、感受与体验,在发展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培养道德情感的同时,通过创设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验情境,让学生自觉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强化,在强化中内化,达到知、情、意、行和教、导、学、做的有机统一,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津贴过低影响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在很多学校,很多教师不愿当班主任,究其原因,班主任津贴过低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清晨到校督促学生打扫卫生、收作业、早读,召开例行晨会;课间找学生谈话,与各科教师及时沟通学生的情况;下班后处理班上的各种琐事;放学后组织学生体育锻炼及当天未处理完的相关事情(如作业批改),晚上到家后接听家长的电话或主动打电话与 “问题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大多数班主任本身的教学负担并未因担任班主任而减轻,一般来说,班主任都在学校任主科教师。此外,班主任更会为不期而至的学生安全等问题提心吊胆,为学校班级间的各项评比、检查而焦虑,还要应付家长随时找上门来的“问责”。

把班主任津贴提高到适当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尊严感,标志着他们工作价值的被承认,从而会极大地调动起他们干事业的激情。

教育部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使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笔者理解,“令人羡慕的岗位”应该是既有精神待遇也有物质待遇的,而且物质待遇应是其中的基础条件。因此,班主任津贴应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班主任队伍中的一员。

因此建议,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不同,国家有关部门应为财政困难的地方提供这方面的财力保障;有财政能力的地方,其主管部门应率先一步将班主任津贴的发放标准提高;对班主任津贴已进行分等级发放的地方和学校,制定的标准应尽量科学客观,避免挫伤部分班主任的职业热情;有关福利(外出参观、旅游、假期疗养、进修等)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班主任,对班主任参加各种培训也要给予时间安排和经费支持,以真正“使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

2、德育的地位不高

具体表现为:第一,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招致老师或学生的不满),德育的经费不足等;第二,部分老师观念陈旧,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德育只是学校德育处跟各班班主任的事情。

3、家庭教育对德育重视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使得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可以在短时期内可以赚到为数可观的钞票,一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读书没有用,还不如回家赚钱。”可是由于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不完成义务教育又不行,于是一些家长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把学生送进学校,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在校表现没有任何的要求,只希望子女早一点毕业,然后回家赚钱。学生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于是他们在学校里得过且过,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地打发时间,在学校里无心学习,并且不把学校的纪律当一回事,时常有违纪行为,“反正家长也不管我”成了他们心安里得地违纪的理由。

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良知又不允许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学生“放任自流”、“自生自灭”,可是一旦这种学生多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就会感觉比较难管,再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配合,这样光靠教师的“孤军奋战”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

4、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冲击

现代社会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较高的生活水平和一些比较超前的意识,这本无可非议。可是这些超前的意识也逐渐波及到了学校。学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净土”,它培养人才的地方,可是这些超前的思想意识迅速向学校“蔓延”,逐渐影响到学生那本应该很“纯洁”的思想,使得学生过早的出现了和他们的年龄阶段不相应的“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行为就变得渐渐“成人化”,一些本不该出现在我们的学生身上的“新潮”行为渐渐出现在学生身上,其中就有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习惯。例如讲究生活的奢侈,追求高消费,喜欢穿着奇装异服、过于成人化的打扮,语言行动的过分“社会化”等等,这些都对一个初中学生的言行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也使那些本应该把心思花在学习上的学生过早地走向社会。

5、社会传媒的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现在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人们接触生活的面变得越来越广,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社会传媒。无容质疑,这些现代化的传媒对于人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它对于人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对缺乏一定的是非判断力的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这种影响就更为明显。如果我们多留一个心眼,就会发现现在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比如早恋、张口就是粗话、生活观念上的“游戏人生”、盲目地追星等等,无一不与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有关。

6、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现在的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7、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

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教育局相关部门及学校都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比如开展了某项活动就加分,没有开展或开展得不够好就减分,年终评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结果。

第四篇:建设和谐校园 共创美好明天

建设和谐校园 共创美好明天

欧阳珍珠 2014年10月13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古代有个《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小”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次迁居。从“近于墓”搬到“近于屠”,再搬到“学宫之旁”。可怜天下慈母心,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其用心何其良苦。孟子后来能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是有很大关系的。否则如狼孩,在特殊的生活环境中,他所能学到的就十分有限。

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和生活如此重要。而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如果说“三中”是个大家庭,使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那么我们就都是组成“三中”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我为“三中”荣,“三中”为我荣,人人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共建和谐“三中”校园!

和谐,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历经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髓之一。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浩浩长卷,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

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和谐之美,存在于浮云落日间,和谐之美,让人间有情,给生命激情,让生活温馨。

建设和谐“三中”校园,首先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校园里主要的两个角色,便是老师和学生。老师给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幼稚渐渐走向成熟。老师给我们知识的雨露,给我们的心灵装上翱翔蓝天的翅膀。老师给我们关爱,关心你每一步成长的足迹是否清晰有力。因此,请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之间互敬互爱,共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建设和谐“三中”校园,还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相聚不易,即使不同班级,也同为“三中”学子。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不仅仅表现在每个学生要关心自己的班集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之间保持友好相处,从而打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表现在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是否宽容待人,是否懂得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要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要说实话,做实事。

建设和谐“三中”校园,还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好的学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更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稳扎稳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好的校风,体现在文明就餐,合理有序;体现在上下楼梯,遵守纪律,互相礼让;体现在认真对待每一次课间操上,体现在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琐碎细节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凡事讲秩序,守礼仪,讲文明,互相谦让,我们都是“三中人”。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建设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明天”,是我们永不放弃的航标。让我们人人都沐浴得到和谐之融融其乐,让我们的欢笑更加清脆,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让我们的青春更加飞扬。我坚信:“三中”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和谐校园之章必将绚烂辉煌!

另外,自2014年起,每年的10月17日 为“扶贫日”。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观、加强扶贫理论政策研究交流,对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向贫困宣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以“1017,邀您一起”为行动口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使学生关心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发展,了解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品格,激励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支持扶贫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动员、组织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日活动。中小学以扶贫教育为主,通过帮助身边家庭困难学生、参加扶贫志愿活动、同贫困地区孩子结对子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扶贫意识。散会后请高二年级的同学留下来,参加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系扶贫”学生签名活动。

第五篇:创新新民居建设模式

·他山之石·

秦皇岛市牵手大企业建设新民居

按:新民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推进新民居建设,县委研究室摘编了秦皇岛市的一些做法,供领导参考。

秦皇岛市在新民居建设中,主动与中冶集团等大企业合作,在较短时间内,使数百个村子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做到了政府有收益、企业有效益、农民得实惠,为新民居建设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联手大企业破解资金难题

今年秦皇岛市共启动新民居建设片区111个,涉及420个村庄,如此庞大的工程量,资金从哪里来?——秦皇岛市的做法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广泛吸引社会投资。

今年2月份,秦皇岛市联姻中冶集团,由中冶集团融资300亿元,用3年左右时间,整体完成400个村庄的新民居改造,实现农村居民约11万户、36万人按规划居住,可节约腾让土地4.6万亩。

为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秦皇岛市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对中冶集团在项目招投标、开工许可证等有关审批事项一路 —1—

绿灯,并减免各种费用,凡市级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免除,市级以上收费项目按最低标准收取。仅6个多月时间,中冶集团的新民居项目就有23个项目开展了规划设计和地质勘查,其中13个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已获批准,8个项目进场施工,开工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在与中冶集团合作的同时,今年9月份,秦皇岛市又与南京商会等战略性投资者进行洽谈,进一步拓宽新民居建设投资渠道。与此同时,该市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出台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新民居建设的优惠政策。村企共建、集体自建、组团开发、依托项目建设……新民居建设在秦皇岛蓬勃展开。

健全利益驱动机制营造合作共赢局面

中冶集团属于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企业,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一家以建设钢厂、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为主的集团,为什么甘愿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与其主营业务联系并不紧密的新民居建设中呢?——是健全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调动了企业参建新民居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新民居建设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源泉。

2009年6月17日,我省出台的《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可采取城乡建设项目捆绑运作方式,将农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进行项目捆绑,企业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取得新民居建设开发 —2—

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企业先期投入资金建设新民居及配套设施,然后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形成企业先下乡支农然后进城获利的土地运作模式,这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居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秦皇岛市以此为依据,与中冶集团合作组建了中冶集团秦皇岛城乡发展有限公司(中冶集团持股97%),合作公司按照新民居建设或土地综合整治直接成本的1.5%提取管理费,并获取新民居建设或土地综合整治直接成本6%的固定收益。而且,为规避风险,秦皇岛以一定的储备土地变现收益用于担保偿付中冶集团对于新民居建设的投资与回报,给投资企业吃上了“定心丸”,让他们感受到,尽管新民居项目本身不比其它房地产项目利润高,但它风险低且长期持久,抓住这一商机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战略转型有重大意义。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秦皇岛市把新民居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依托产业开展新民居建设,不仅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社区管理问题,也为新民居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以该市北戴河区西坨头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按照城市小区标准,在新建村民小区内修建道路,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铺设了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线,天然气将在两年内接通,供暖也将接入城市供暖管网。今年10月底工程全部完工后,—3—

村民即可入住。届时,农民将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和城市社区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周边环境将更加优美。

在开展新民居建设,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西坨头村利用风光绮丽、交通便捷,紧邻京沈高速引线、与北戴河火车站近在咫尺的自然和区位优势,开发旅游资源,将节余出的土地用于旅游开发,以此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途径,走上了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相互结合、共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摘编自:2010年9月20日《河北日报》)

—4—

下载创新创优双拥模式,建设和谐美好兴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创优双拥模式,建设和谐美好兴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城市管理 建设和谐城市

    “城市革命与城市文化”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参赛文章 创新城市管理 建设和谐城市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综......

    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凌云县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石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洪山镇中心学校创建十星级文明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洪山镇中心学校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德育管理,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拓......

    创新普教与职教和谐教育模式(定稿)

    创新普教与职教和谐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对独立,互不干涉不能很好的和谐发展,导致基础教育阶段部分学困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专长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扼制了......

    争做农村优秀青年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争做农村优秀青年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县委为了更好的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在全县公开选拔“百名农村优秀青年”。 非常感谢镇党委政府给予我这次......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德育工作模式.(2010)doc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实验小学在师生中认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景德镇市实验小学,校园面积不大,校舍陈旧,可她整洁、温馨,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浓浓的师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骨干教师队伍范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灵活的头脑、灵敏的触觉、鲜活的思想,能给学生产生更新的影响。因而,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至关重......

    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建设和谐班组

    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建设和谐班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各项管理目标最终都要通过班组去落实,去完成。那么一个班组如何管理才能达到高水平、高效率,才能具有凝聚力呢? 下面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