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鹤壁淇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淇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作者:淇县人民法院 徐爱民 发布时间:2010-12-27 11:00:48
近年来,该院在县委、人大、政府的领导、监督、支持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小康建设为己任,认真落实《河南省人民法庭工作细则》,大力推进人民法庭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全力服务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年来,法庭所审结的案件逐年递增,2009年审结案件487件,2010年审结案件689件,调解、撤诉率达到86%。4个法庭现有干警20名,其中法官13名,法警2名,书记员5名。该院所辖的北阳、铁西、高村、西岗等4个人民法庭在全院工作总结中各项工作均在全院名列前茅,较好地发挥了审判职能作用。西岗法庭庭长郭福礼被省院表彰为“全省法院十大调解能手”。
一、人民法庭的基本情况
(一)人民法庭工作情况
1、过去该院考虑到辖区面积较小、交通便利的特殊情况,规定立案统一由立案庭办理,4个法庭不直接办理立案手续。但近年来该院通过学习上级法院的有关文件,认识到实行立案“双规制”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及时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贯彻措施,明确规定自行到法庭立案的由人民法庭工作人员代为办理立案手续,在巡回办案中能够随立随结的案件也要及时受理,并在一定期限内到立案庭补办相关手续。
2、诉讼费预收一般由立案庭办理,对在法庭立案的案件由法庭人员代为收取。因法庭所在地都没有农业银行分支机构,故未在人民法庭所在地设立诉讼费专用账户,但结算和退费所有人民法庭都可以代办。
3、不断加大巡回办案力度,4个法庭都设立了巡回审判点,其中高村法庭和铁西法庭设立的巡回审判点均是2个。并且几个法庭对特殊案件(如赡养、相邻关系等)尽量到案发地开庭既方便群众诉讼,又能更好地起到法制宣传的效果,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4、人民法庭普遍增强了便民、利民、为民意识,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如西岗人民法庭根据辖区农业人口密集的情况,审理案件错开农忙,受到群众赞扬。高村人民法庭到辖区深山区就地开庭办案,既方便了群众,又宣传了法制。北阳人民法庭印制了便民联系卡片,向群众散发,方便群众向法官求助或者咨询,并利用农村集会时设立法律咨询台向群众宣传法律政策。
(二)人民法庭队伍建设情况
1、思想建设情况:该院对人民法庭法官进行思想教育,法庭法官普遍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能够严格执法,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如西岗人民法庭庭长、共产党员郭福礼长期工作在一线,任劳任怨,被辖区干部群众称赞为前沿阵地上的“拼命三郎”,其事迹在《中国法院网》举办的《金色天平耀基层》活动中推出,引发了较好反响。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深入辖区干部群众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采取各项措施转变作风,提高了服务质量。北阳法庭能够在未受理案件的情况下,主动介入矛盾及时调处纠纷,受到了北阳镇领导和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2009年以来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创先争优等活动中,该院法庭工作人员普遍受到了一次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和廉洁意识教育,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写出了多篇心得体会。同时,坚持开门整顿的原则,在各人民法庭设立了宣传台和举报电话,采取走访案件当事人和组织召开座谈会的等形式,广泛征求了意见,初步查找出了法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审判效率不高,少数案件审理周期长;二是执行力度不大,少数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三是法官审判行为不够规范,特别是在就地开庭中法言法语和着装不够规范,驾驭庭审的能力不够强;四是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卷宗质量不高。对此,人民法庭坚持边整边改,采取观摩开庭、集中评查卷宗等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整改,收到了初步成效。案件庭审程序得到了规范,卷宗质量得到了提高,裁判文书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增强,人民法庭的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振奋,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普遍得到了增强。法庭工作人员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地投入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表现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素质。
2、业务建设情况:该院重视人民法庭法官实用性法律业务知识和法学理论知识培训。2009年以来河南法官学院分配给该院辖区人民法庭法官培训指标12个,实际参加12人,培训费用由院里培训经费专项解决。人民法庭普遍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法律书籍,订阅了法律报刊,设立了图书资料室。对法庭干警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两年来,该院民口不间断地组织了开庭观摩、法律文书评比、卷宗评查等活动,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较好地体现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审判原则,全体法庭干警的业务素质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3、组织建设情况:由于淇县面积小,交通便利,法庭党员参加法院党支部组织生活便利,所以人民法庭党员的组织关系在法院党支部,人民法庭党员成了专门的党小组,现在党员人数超过三人的人民法庭有一个(铁西人民法庭),但没有在人民法庭设立党支部。这些派出法庭党员都能按时参加法院党支部组织生活,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
人民法庭成了人民法院干部成长的基地,目前法院领导班子成员6人中,具有法庭庭长任职经历的3人,中层干部中17人其中8人有人民法庭庭长工作经历。初任法官全部安排到法庭锻炼一年以上。院里规定对法庭工作人员实行了“四个优先”,一是优先接收各种业务培训,每年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的法庭干警占全院参加业务培训的人员三分之二以上;二是优先晋职晋级,在年度考核、法官等级等方面为法庭干警留处足够名额;三是优先入党、提拔,在入党、提拔等项工作中优先考虑法庭干警;四是优先改善办公办案条件,在各法庭设立干警食堂,配备电脑、打印机,配置必要的交通和通讯设备。
4、作风和廉政建设情况:该院严格对人民法庭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组织他们学习政治理论,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落实以“四个严禁”为主要内容的审判纪律,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人员,诚心实意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走访案件当事人,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由于教育监督管理到位,所辖法庭工作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无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无因违法违纪行为被报纸、传媒曝光的现象。
(三)物质装备建设情况
该院党组一班人发扬“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精神,多方筹集资金,想方设法搞好法庭建设。经过几届领导的不懈努力,现有的4个人民法庭均已达到“标准化”要求,其中铁西法庭和高村法庭完成了搬迁重建。4个人民法庭均为独家小院,建筑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具有六室一庭,即接待室、办公室、调解室、物证保管室、羁押室、干警住室和审判法庭,都做到了挂牌明示,审判桌椅齐全,基本符合上级法院制定的各项硬件标准。每个法庭均有办案必需的车辆。
二、人民法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该院人民法庭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是:
(一)是经费不足。调整法庭布局,建设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中心人民法庭,是人民法庭发展的方向,但该院面临着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的尴尬。目前,一半人民法庭距离一类法庭的标准都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是个别乡镇的人民调解、社会法庭的指导成为真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对审判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对人民法庭的布局做出相应的调整。法庭整合使审判资源更加集中,法庭布局更趋合理,设有人民法庭的辖区人民调解、社会法庭有相对固定的联系人,有相对完善的指导方式,但其他乡镇的指导却难以落实,形成了指导真空。
(三)是环境特殊,使人民法庭工作随意性很大。该院虽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纪检、监察、政工、审监及档案验收诸多部门监督,但不能形成监督合力。而人民法庭“天高皇帝远”,监督更为不便,还有待于建立更为合适的法庭工作监督制约机制。
三、加强人民法院工作和人民法庭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是抓建设,实现法庭办公现代化、标准化。
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发展的趋势,利用这一平台,与法庭光纤联网,从而使人民法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办公现代化。通过网络对案件登记、审理、开庭、执行、归档等全过程相关内容的必录设定,可全程掌控案件。不仅能强化法官的程序意识,杜绝超审限案件,而且还可以杜绝法庭先审后立、边结边立,以及抽屉案的“老大难”问题。同时,通过网络立案,也使人民法庭的立案号与院机关的立案号一致,简化了立案手续。利用专项资金尽快完成北阳法庭和西岗法庭新址建设,力争使该院的法庭建设整体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二)是抓重点,实现法庭管理规范化。
健全人民法庭考核机制,将人民法庭指导人民调解组织、法制宣传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考核指标,使这些“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三)是抓培训,实现法庭法官职业化。
为解决法庭工作人员的“怪圈”现象,应采取高学历教育和在岗培训等方式和途径,加强对法庭干部的培养。同时,要提倡法官把典型疑难案件办成精品案和结合审判工作搞调研,提高法庭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
(四)是抓指导,实现纠纷解决的多元化。
人民法庭要通过业务培训、个案宣传、法官与乡镇结对子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指导人民调解,以此解决法庭整合后,个别乡镇的人民调解指导形成真空的问题。一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通过研讨会、培训会、观摩庭审和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等形式,协助司法行政机关,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二是通过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审理,加强对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如果调解协议被确认无效、变更、撤销的理由及时告知调解委员会,并因案而异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力求做到既尊重当事人习俗,更符合法律规定。三是采取分片包干、固定联系乡镇的方式,与乡镇司法所结成对子,建立相对稳定的调解指导关系,并作为考核法庭及法庭人员的目标。
(五)是抓服务,实现法庭司法为民。
人民法庭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为民。特别是要乘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的东风,把各项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落实,让人民群众对法庭工作更加满意。一是完善接待设施,设置群众休息座位、饮水、书写等;开展巡回就地办案,把赡养案件的庭开到家里,采取拉家常的方式解决纠纷,实现司法便民;二是立案时,人民法庭要用简朴的语言对诉讼当事人进行引导,减少当事人的诉讼风险,实现司法保民;三是人民法庭应依法对赡养、扶养、抚养案件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实行司法救助,应在边远乡镇建立接待站,定期到所在乡镇接待群众和处理纠纷,实现司法利民。四是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人民法庭应通过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和庭审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实现司法安民。
四、人民法庭能否借鉴“警力下沉”工作方式
公安系统“警力下沉”收到了很效果。该法院认为,在人民法庭体制改革中也可以予以借鉴:
(一)是整合法庭力量。成立中心法庭,根据辖区情况设立若干办案小组。中心法庭规格为副院级,由一名党组成员、副院长常驻,负责日常工作。办案小组为科级单位。
(二)是下放立案和审判管理权利。中心人民法庭设立立案小组,负责审查立案和审判流程管理。设立案件质量评查组,负责案件质量评查。
(三)是实施网上签章等自动化办公,减少人民法庭工作人员来回奔波,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中心人民法庭经费独立核算,车辆、燃修费用独立,切实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五)是提高人民法庭工作人员职级等待遇,增强人民法庭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编辑:李瑜
文章出处:淇县人民法院
鹤壁市政协副主席李成全一行莅临淇滨区视察调研社会法庭工作
作者:淇滨区法院 王尊贤 王银忠 发布时间:2010-10-18 08:49:46
视察组在钜桥镇社会法庭察看社会法庭硬件建设
视察组在钜桥镇社会法庭察看社会法庭硬件建设
视察组在钜桥镇社会法庭察看社会法庭硬件建设
视察组在上峪社会法庭查阅卷宗
视察组在大河涧社会法庭了解案件审理情况
10月11日,鹤壁市政协副主席李成全、社法委主任莫章锁等一行六人,在市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慧生、淇滨区法院院长王光亮、副院长张春凤的陪同下,莅临淇滨区四个乡镇,视察调研社会法庭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
视察中,李主席查看了四个社会法庭的办公场所、硬件设施、制度建设、社会法官选骋、办结卷宗等情况,对淇滨区社会法庭的建设工作感到满意。在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法院的具体指导下,全区四个乡镇均成立了社会法庭,选骋社会法庭法官103名,常任26名,受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46件,社会法庭办公场所整洁优美,法律文化氛围浓厚,充分发挥了社会法庭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信赖。
为进一步做好下步社会法庭的工作,李主席要求:
一是要切实突出社会法庭的社会性、群众性,切实把在乡镇具有较高社会威望、具备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熟知农村常见纠纷解决方法、品质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选聘为社会法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法庭的建设。
二是要加强与各乡镇党委政府沟通,支持并协助法院为社会法庭设立接待室、调解室、评议室,优化办公环境,配齐办公用具,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方便社会法庭工作的开展。
三是要积极探索社会法庭的工作机制,要鼓励创新,大胆尝试,尽量简便手续,方便当事人,要逐步完善社会法庭工作制度,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
四是要不断完善社会法官的保障机制,要努力把社会法官的聘任制度、经费保障机制、与人民调解的资源整合制度结合起来,力求最佳的社会效果,确保社会法庭的工作活力。
五是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先进,进一步引导、规范、发展社会法庭这一新生事物,为更好地全面推广社会法庭创造条件。
六是要加强业务培训,要在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指导作用的同时,适时邀请资深法官、调解能手等有专长的同志讲法律、传经验、教方法,使他们尽快成为社会法庭办案的行家能手。
第二篇:关于调研XX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基本情况的报告
XX县政协法制群团委员会
关于调研XX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基本情况的报告
按照年初政协工作计划安排,县政协法制群团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县人民法院、花滩人民法庭、竹海人民法庭以走访、查看、座谈等方式,对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的现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民法庭的基本情况
XX县人民法院下设四个基层人民法庭,即竹海人民法庭、龙头人民法庭、花滩人民法庭、古河人民法庭,共有干警10人(其中庭长3人、副庭长1人,审判人员3人,书记员3人),占全院干警人数的16.9%。其中:竹海人民法庭位于县竹海镇,所辖竹海镇、万岭镇、桃坪乡、老翁镇、铜锣乡,有办案人员3人(庭长、审判、书记员各1人)。龙头人民法庭,位于县龙头镇,所辖双河镇、龙头镇、梅硐镇、富兴乡、官兴乡、硐底镇部分村社,有办案人员3人(副庭长、助理审判员、书记员各1人)。花滩人民法庭,位于县花滩镇,所辖花滩镇、铜鼓乡、三元乡、井江乡、硐底镇部分村社,有办案人员2人(庭长、审判员各1人)。古河人民法庭位于县古河镇,所辖古河镇、梅白乡、下长镇、开佛乡,有办案人员2人(庭长、书记员各1人)。
各人民法庭在院党组的领导下,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在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和提高,人民法庭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了“假日旅游便民法庭”、预约立案、进村巡回审判等法庭特色工作模式,竹海人民法庭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法院系统先进人民法庭和指导人民调解先进集体,龙头人民法庭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六好人民法庭”。
二、人民法庭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编制缺额、法庭干警老龄化。法院共有政法专项编制65个,现有在职人员59人,缺编6人,全院干警平均年龄42岁。法庭干警平均年龄40岁,古河人民法庭、花滩人民法庭现任庭长均已近50岁。2000年至2005年法院没有新任命一名法官。法官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甚至面临断层的现象。人民法庭未配齐审判力量,而且基层人民陪审员数量过少(仅有4名,且均在县城城区)。人民法庭2005年办结各类民事案件占全院办结各类民事案件的48.17%,法官人均结案近70件,可见人民法庭的审判工作繁重,工作量大;从人民法庭幅员面积来看,人民法庭所辖案件区域面积广占全县80%以上,人均服务对象为37000名。从以上数据显示可以看出,人民法庭的人员编制缺额和法庭干警老龄化现象,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民法庭工作的需要。
(二)人民法庭基本建设落后,物质装备落伍,办公、办案和培训经费相对不足。四个人民法庭办公楼房均不符合《人民法庭建设标准》的要求,与最底线的三类法庭基本标准也有较大差距。其中花滩法庭审判庭地下室似的设计导致其根本无法使用,竹海法庭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古河人民法庭楼坪渗漏严重,法台、法椅已严重陈旧破损,电脑没有联网使用;车辆配备不足,只有龙头人民法庭有一辆车,四个人民法庭均未配置传真机、复印机,未配备巡回审判所需便携式法庭设备和其他业务专用设备。这些装备、配置与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省高院的有关规定不相适应,与“每个法庭配备一辆汽车、一台电脑、一部电话的‘三个一’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办公、办案和培训经费相对不足,无法保证巡回审判、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法院管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具体的办法整合充实法庭审判力量、人员配备,订立的制度有的落实效果不明显,执行不够逗硬;办案中重视法律效果而忽视社会效果的问题仍有存在。
三、对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以“强队伍、抓素质”为工作重点,加强法官队伍建设。面对法庭人员编制缺额、法庭干警老龄化的现状,为防止法官断层现象的出现,解决进人的准入渠道是关键。由于目前法院进人的门槛较高,须经省级组织部门会同省高级法院按公务员的要求招考录用,且法院现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也无法吸引已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形成了进入渠道与实际相矛盾和法院进人难、法庭进人也难、法官准入更难的格局。为此,要拓宽法院进人准入渠道,可考虑从普通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人才。要采取竞争上岗,提拔任职前到基层法庭等方法做到警力下沉,充实整合基层法庭法官队伍。要加大法官队伍的培训力度,加强法官队伍业务建设,鼓励职工积极进取,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二)结合实际,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法院要积极争取县委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努力加大对法庭所需经费的投入,按照“三个一”要求,共同协商解决好法庭装备和基础设施未能达标的问题。要增加经费投入,完善法庭改扩建工作。同时,要保证人民法庭正常办案经费,促进法庭建设不断完善。
(三)加强法庭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确保司法公正。要通过健全制度、完善程序、落实要求、强化监督,努力使每一项司法行为和每一个司法环节都按程序执行,确保司法公正。要强化司法权威意识,加大执行工作力度,进一步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集中力量,整合法庭资源。将原四个基层法庭适当减少,实行片区管理,以整合审判力量,提高办案质量。
第三篇:朝阳区人民法院关于派出人民法庭工作情况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法院关于派出人民法庭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5-10-10 13:58:29.0
--2005年7月7日在朝阳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法院院长
李新生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力量。近年来,在区委和上级法院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我院人民法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司法为民为宗旨,以创建一流法庭为目标,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调处了大量民事纠纷,为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优化朝阳区发展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司法保障与法律服务。现将我院近5年来特别是在本届人大期间人民法庭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人民法庭工作情况
自1983年起,我院在辖区内相继设立了酒仙桥、双桥、安贞、大屯、南磨房和望京6个派出法庭,负责朝阳区36个街乡和市属2个农场的民事审判工作。6个法庭现有正式干警67人,平均年龄31岁;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3人,占91%;研究生学历20人,占30%。随着朝阳区“三化四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利益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矛盾纠纷大量出现,对新时期人民法庭工作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新的考验。
(一)倾力做好审判工作,审结大量民事案件。
2000年至2004年,我院各派出法庭受理的民事案件呈现出数量多、类型新、难度大的特点。5年中,各派出法庭共受理案件57313件;且以平均每年约1600件的速度增长,2000年受理案件7879件,2004年达到16251件,是2000年的两倍之多。在数量上涨的同时,案件类型也日趋多样,虽然仍以婚姻家庭、损害赔偿、债务纠纷为主,但在总收案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出现了许多新类型案件,约占法庭受案总数的1/5。而且,审理难度不断加大,疑难复杂案件越来越多,拆迁纠纷、商品房买卖纠纷、物业管理纠纷、医疗纠纷等群体性纠纷不断发生,有的还带有不稳定因素。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法庭全体干警发扬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保证了审判任务的完成。
加班加点、持续奋战、无私奉献是完成审判任务的主要措施。人民法庭的收案数不断攀升,但人员并没有成相应比例增加,5年间,审判人员仅增加了9人,但案件增幅却为106%。为了及时消化居高不下的案件,审判人员自觉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拼搏奋战。连续每年第二季度,派出法庭集中加班,突击结案;从10月份开始,周一至周五全体干警加班到晚上9时,周六全天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派出法庭的干警平均每年加班累计超过700余小时,全年折合约90个工作日。长期的连轴转、超负荷工作导致干警身体状况非常差,在去年的体检中,体检异常人员超过97%,绝大多数呈现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有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咽炎、妇科病等实质性疾病人员接近55%。但是,面对巨大的审判压力,法庭干警自觉克服个人和家庭困难,无私无悔,辛勤工作。安贞法庭庭长侯纯英,身患重病,却因工作原因迟迟不肯住院;不得不住院后,又因牵挂工作,几次要求出院。老法官吴智慧,扎根派出法庭20年,任劳任怨,积劳成疾,但他坚持战斗在审判一线,从不言悔。青年法官申红,女儿年幼多病,常常住院,但她努力克服困难,2004年结案548件,位居6个派出法庭之首,且一半以调解方式结案;判决案件中,仅有43件上诉,二审维持率达到100%;并实现了当事人的“零投诉”。望京法庭庭长刘双玉,直到临产前还坚守岗位,产假期间,也念念不忘法庭的工作,关注着案件的审判进展情况。这样的事例在派出法庭数不胜数:有的舍小家为集体,早出晚归;有的持续作战,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在医院刚刚做完手术,顾不上休息,直接来到法庭坚持开庭。在全体干警的不懈努力下,5年来,各派出法庭审结案件56424件,占同期我院民事结案总数的63%,占全院结案总数的33%。
在完成审判任务的同时,审判人员还本着边审判、边学习、边提高的工作思路,主动向专家学者请教,集思广益,出色审结了网络虚拟财产丢失纠纷案、业主之子被杀物业公司上级单位赔偿案等一大批法律存在空白或原则性较强、没有先例可循的新类型案件,为人民法院审理同类案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圆满审结了京通快速路噪声污染住户索赔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的“二号管”事件引起的57名患者诉医院案等涉及人员众多、矛盾激烈的疑难复杂案件,实现了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妥善审结了知名歌手高晓松诉19家媒体侵害名誉权案、央视主持人沈旭华因就餐坠楼索赔案、足球运动员高峰被诉给付抚育费案等名人案件,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造就了一批在业界有一定影响的法官。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人力基础是做好审判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配强中层干部和审判人员。2000年,我院对中层干部实行轮岗,9名人民法庭的正、副庭长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2001年和2003年,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了4名优秀干警担任庭长助理。今年,继续选任了3名中层副职到人民法庭担当负责人主持全面工作。同时,严格推行领导干部办案制度,为庭长下达结案指标。经过严格锻炼和精心培育,派出法庭为我院成功输送了两名院级领导。此外,我院还为派出法庭配备了一批具有一定审判经验、学历高、能力强的审判长和法官,保证了审判任务的完成。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立民事审判研究小组,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法律讲座,组织业务骨干进修学习,设立“法官讲坛”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认真开展“一教育三整顿”、“执法为民、服务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各种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干警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学习宋鱼水等先进事迹,大力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营造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审判机制是实现公正和高效的保障。一是推行案件繁简分流制度。严格控制简易程序转换为普通程序的审批、监控和管理,并把提高效率体现在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和宣判送达的各个环节,限时办理、公示进度、督促结案。5年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47790 件,占法庭同期结案总数的85 %。二是建立案件指导和评查机制。派出法庭共同制定了《民事审判规章制度汇编》,对审判人员的行为规范、审判流程等各个审判环节进行管理;建立了案件月报制度、研讨制度,切实推行审限监督检查制度、案件评查制度,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努力实现公正和高效的统一。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出台了“法官助理庭前调解规定”、“特邀调解员工作规定”、“律师和解工作规定”3个制度,积极发挥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和律师调处纠纷的功能,逐步引导当事人以和解、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对开辟一条具有朝阳特色的调处民事纠纷之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大力开展指导民调工作,有效化解民事纠纷。
面对案件数量激增和人民群众打官司难的“两难”现状,寻找一条贴近群众、简便灵活、兼顾效益和成本的最佳途径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问题,而人民调解工作无疑成为除诉讼外最好的纠纷解决方式。
5年来,各人民法庭充分发挥植根于基层、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距离近、联系多、情况熟的优势,坚持和发扬指导民调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各个时期民事纠纷案件的特点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需要,不定期举办指导民调工作会,主动开展“送法下乡”和“法庭变课堂”活动;汇编并向人民调解员赠送了《人民调解常见法律问题答疑和常用法规汇编》一书;以组织人民调解员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方式,促进人民调解员调解工作水平的提高,收到了良好成效。
在坚持已有的指导民调工作有效做法的基础上,2003年初,在进行深入调研后,我院在双桥法庭进行试点,和区司法局共同出台了指导民调工作“十项措施”,包括设立固定联络员、民事纠纷发案通报、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等举措,将指导民调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2003年4月,根据“重大事项事前通报制度”的规定,我区常营回族自治乡向法庭通报了该乡二村和村民之间就绿化拆迁补偿问题长期不能达成一致的问题。得知这一情况后,法庭法官不顾“非典”肆虐的危险,与人民调解员一起,对该事件进行了详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促使118户村民与该村达成了补偿协议,使极有可能导致群体性上访的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由于指导民调工作成绩显著,去年,双桥法庭作为全国法院系统的3个先进代表之一,出席了“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联合授予其“人民调解工作模范人民法庭”光荣称号。今年,双桥法庭又连续获得“中国十佳人民法庭”、“全国优秀人民法庭”的殊荣。
之后,我院认真总结了该庭和其它派出法庭多年来共同创造的指导民调工作经验,成立了“指导民调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贴近辖区、服务群众”的指导民调工作思路,制定了《加强新时期民调指导工作的实施方案》,继续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重点传授调解技巧、调解协议书的制作等内容。5年来,在人民法庭和人民调解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民事纠纷3万余件,及时化解了大量矛盾,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讼成本和诉累。同时,有效缓解了人民法庭的工作负担,实现了良性互动。
(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为辖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在搞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各派出法庭本着“人民法庭为人民”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宗旨,切实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探索和积累了一系列司法利民、便民和护民的新举措。
软、硬件齐头并进,为人民群众诉讼提供方便。一方面,打造硬环境。各派出法庭大力改善诉讼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在门口设置了电子公告显示屏,滚动播出法院公告,使人民群众对每一起案件的开庭时间和地点都一目了然,既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也方便了群众旁听案件。为了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和有关部门共同研发了司法文书电子签章系统,实现了案件审结后当事人能够当庭拿到裁判文书,受到了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并成功地在全国法院系统予以推广。在办公条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各派出法庭还普遍设置了当事人休息室、和解室,全力营造文明、和谐、舒适的诉讼环境。另一方面,优化软环境。切实推行司法救助制度,对追索职工工资、“三费”案件和下岗工人、低保人员生活费及涉农案件开辟专门“绿色通道”,力求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速,优先审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向案件当事人发放意见反馈卡,征求当事人意见,提高服务水准,为彻底消除“费时费力又费钱”的诉讼现象,让老百姓打上“明白官司”和“便利官司”进行了不懈努力。
大力开展审务进社区活动,搞好司法宣传工作。各派出法庭5年中陆续挑选了一大批富有典型意义的婚姻家庭、损害赔偿、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到社区开庭宣判,宣传法律法规,弘扬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根据残疾人诉讼不便的状况,多次亲自到残疾人家中开庭审判,送法上门。深入辖区内各企业、学校、社团,以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案件点评等方式,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开辟司法宣传新途径,率先在互联网上进行了网上庭审直播,人民群众可以足不出户轻松点击上网旁听案件审判全过程,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做好司法建议工作。针对审判中发现的问题,各派出法庭主动提出司法建议,5年来,共发出司法建议30条,促进有关单位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如在审理了多起市公交公司下属分公司被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后,针对本市东部公交枢纽四惠站存在的安全隐患,法庭提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整改建议。市公交公司为人民法官充分体察百姓安全、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的精神所感动,在斥资对四惠站进行改造的同时,亲自派人到庭致谢。《北京青年报》先后在显著位置以“四惠乘车别挤了”和“四惠乘车不挤了”进行了报道。
在审判工作中,我院人民法庭还一直非常注重强化接受司法监督的自觉性,以聘请人大代表担任廉政监督员、邀请人大代表视察和旁听案件、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人大代表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因措施得力,5年来,派出法庭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涌现了“中国十佳人民法庭”、“全国优秀人民法庭”、市、区级“青年文明号”等先进集体。除望京法庭因无专门审判用房外,其它5个法庭均通过了市法院系统“达标人民法庭”的验收。2003年,市高院人民法庭工作指导小组在检查工作时,组长、市高院副院长贺荣对我院人民法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市高院还出版了《北京审判》朝阳法院人民法庭专刊,在全市法院介绍我院人民法庭的工作经验。今年,又在双桥法庭召开了部分法院主管人民法庭工作的副院长和人民法庭庭长座谈会,我院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区委和上级法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在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5年来,我院的人民法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实现一流人民法庭的目标相比,我们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干警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审判工作中,个别法官工作方法简单,庭审活动缺乏规范,工作作风欠佳的现象依然存在;群众观念、现代司法理念尚需进一步深化,干警知识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意识和人才培养力度尚需进一步增强,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化法官队伍还任重而道远。另外,个别案件审判效率较低,诉讼时间较长,审判质量亟需提高;符合人民法庭特色的审判和管理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物质装备建设有待改善。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人民法庭物质装备建设的要求,我院望京法庭已成立3年之久,但仍在外租房办公。其它5个派出法庭虽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审判办公楼,但随着案件的上涨、人员的增加,审判法庭配备、办公装备已不能满足审判工作的现实需要。开庭空间狭小;当事人在门口或走廊等待开庭;为满足社会各界群众旁听需要,热点案件不得不到法院本部开庭等现象经常出现,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当事人的不满,影响了司法工作的严肃性。因此,下大力气改善派出法庭的审判和办公条件,新建南磨房、望京法庭,改、扩建双桥、大屯法庭,使硬件建设适应审判工作之需,已逐渐提到日程。
人民法庭作用有待增强。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民一庭对各派出法庭的业务指导,明确派出法庭的职能,将派出法庭定位于真正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上。另一方面,应针对民事案件居高不下,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管理不善的实际状况,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大力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创新和丰富工作内容,进一步调动民调组织、行政机关的效能,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以上我主要汇报了我院人民法庭近5年来的工作情况。在区委、区政府、区人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人民法庭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相信,干警素质的提高和客观困难的解决必将进一步促进人民法庭工作,加快司法公正的步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民法庭“面向农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原则,紧紧抓住“公正和效率”世纪主题不动摇,时刻秉承现代司法理念,全力创建一流人民法庭,为适应朝阳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履行人民法庭的职责和使命继续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鹤壁淇国税局增强纳税服务意识
鹤壁市淇县国税局增强纳税服务意识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近年来,淇县国税局按照省局关于创建省级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的相关文件要求,坚持依法治税与优化服务并重的原则,以打造独具地方特色品牌为引领,依托信息技术,预警前置执法,转变行政执法方式,逐步建立服务型执法新机制,实现了税收执法效能和纳税人满意度的双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
一、科学组织领导,提升全局干部思想认识
淇县国税局党组高度重视,把创建服务型执法示范点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管理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和职责。为保证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型执法示范点工作方案,淇县国税局成立了以县局局长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等领导小组。由政策法规科负责依法行政工作规划的制定、具体协调等工作,协调好各单位工作关系,加强沟通,共同推进创建进程。
(一)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按照淇县国税局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分解责任,明确各部门今后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对照部门职责,认真梳理部门执法依据,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压实责任,把服务型执法点创建融入税收与行政管理之中,重在平时,打牢基础。
(二)上下联动,通力协作。服务型执法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政策法规科牵头,定期向县局班子汇报进度和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各业务科室和基层单位工作,加强相关业务的业务衔接,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将全局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工作”上来,淇县国税局及时召开全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认真组织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及省、市局关于“创建工作”的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到“创建工作”对提升县局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配合“创建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办税服务厅、办公楼楼道、楼梯等地悬挂各类公示、宣传板报,有力的推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探索模式,加快转变。淇县国税局大力构建“服务型行政执法模式”,认真落实推进服务型执法建设的要求,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突击性执法向长效性转变,从刚性化行政执法到刚柔并济转变。
二、加强学习,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素质
淇县国税局围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原则,通过四项举措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实干部队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开展干部政治业务学习和警示教育,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政治业务学习,组织专家讲座的同时也组织干部做“一堂课”老师,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政治业务学习活动和警示教育活动等,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素养和能力。给想干事者以机会,能干事者以舞台,干成事者以保障。
二是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建设自律型干部队伍。
对八项规定执行情况、工作纪律、慵懒散、着装卫生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促进全局作风建设发生显著变化,迟到早退、串岗聊天,公车私用等“庸、懒、散”现象和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基本得到根治。实现干部清正、县局清廉、政治清明。
三是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建设规范型干部队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行政管理、税收征管、队伍管理等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积极响应“微时代”的号召,通过微信、微博等手段加强交流和业务指导,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进一步加强,有效提高了干部执行力和工作落实力。
四是拓宽学习的平台,建设业务型干部队伍。积极响应河南省国家税务局开展的“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精心组织比武考试.鼓励全员参加,内部选拔,在县局内部形成学习氛围和竞争气氛,争先创优。2017年,在全省国税系统开展的“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中,淇县国家税务局的1名同志位列全省先进行列,并代表省局参加税务总局的全国纳税服务能手比武考试,为我局争得荣誉。
三、强化纳税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淇县国税局积极倡导“四种理念”,强化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不断深化在新形势下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新理念和新途径,切实提高为纳税人“真心”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促进征纳关系的和谐、共进发展。
一是树立学习理念。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服务意识。通过业务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更新,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
二是树立责任理念。倡导为纳税人提供一流的纳税服务,既是义务,更是职责,把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职责理念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贯彻落实到日常服务工作中。
三是树立和谐理念。淇县国税局坚持“以纳税人为本”,全面推行税收政策、办税流程,岗位职责、工作纪律“五公开”,提高税务工作透明度,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和谐。
四是树立换位理念。坚持换位思考,认真听取纳税人的意见,以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纳税人的信赖,做纳税人的贴心人。
四、优化纳税服务,打造“四个网络” 通过办税服务厅、业务科室、税务网站之间服务功能的整合和互动,三位一体纳税服务平台功能得到强化,实现了运转协调、资源共享,为纳税人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多渠道的执法服务。
(一)推行高效服务,开辟服务捷径。淇县国税局向上级申请资金和自筹资金20多万元改造办税服务厅,提供舒适的办税环境。按照省局、市局要求,县局办税服务厅设置办税引导台、纳税人休息区、税收工作公示栏,设置地税办税窗口,张贴办税服务流程图、纳税人常用文书填写范本,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为办税服务厅配备5台自助办税终端,并安排专职导税人员引导纳税人使用自助办税终端,减少了办税等候时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在每个服务窗口放置计时器和服务承诺牌,督促窗口人员自我加压,限时提效。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严格执行预约服务、首问负责、局长带班、失职追究等制度,加强责任管理。全力推行“免填单”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服务,不断改进网上办税和三方协议等服务方式。截止目前,网上涉税事项办理网厅业务占我全部涉税业务的比重88.5%,居全市第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网上认证面达到了60.5%,网上申报面达到了95%,实现了征纳双赢和谐发展。
(二)严格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服务企业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到有力的放、有为的管、有效的服,不折不扣落实国务院六项减税政策,认真落实各项减免税政策,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截止日前,全县共举办减税政策专题培训6场,培训纳税人1200多户(次),发放印制的减税政策宣传手册3000多份。通过培训,纳税人进一步熟悉掌握减税政策的具体内容,为全面落实减税政策提供了基础保障。2017年淇县国税局辖区内累计享受增值税小微企业优惠政策3664户,免税销售额1.1亿元,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优惠政策4户,退(免)税 281万元。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2016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共计197户;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税额共计3004.40万元。优惠政策执行率均达到100%。
(三)推行便捷服务,减少办税环节。积极落实办税实名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提升区域征纳环境。在办税服务厅推行实名办税“告知+承诺”制度,在采集纳税人身份信息时,制定实名办税告知书,告知纳税人权利义务以及提供虚假信息存在风险;同时,制定纳税人承诺书,明确纳税人对其提供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予以负责,还权还责于纳税人。
积极推行《纳税服务规范2.1版》和公开办税制度的落实,做好业务科室和各主管单位的后台配合工作,对于需要后台审核把关或需要管理人员实地调查的涉税情况,各业务科室及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跟进,做好与大厅的业务衔接,确保涉税事宜及时完成不脱节。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走、多次跑”的问题,涉税事项的审批提速20%以上。
(四)推行信息服务,借力“互联网+”。淇县国税局顺应“互联网+”潮流,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提升内部办公网络带宽,提高网络负载能力,办税服务厅全部开通WIFI无线网络服务、配备网上自助办税计算机,全面推行纳税人涉税资料的免费复印服务。设立微信、短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法规、征税日期提醒、办税指南等服务,使纳税人更快地了解最新的涉税政策,使纳税人减少办税违章处罚风险,累计发送短信5538条,电话回拨2560次,满意率100%。全面开展向纳税人的宣传,把握政策要素和执行口径,制作全县统一的税收政策二维码,张贴于办税服务厅,方便纳税人扫描查阅。在常规办税服务厅之外在县局大门南侧设置自助办税网点一个,开设了24小时“互联网+办税服务厅”,自助网点共累计办理业务2.07万户次,便利了纳税人办税。
五、创新方式,执法柔性刚性相结合
近年以来,淇县国税局从加强税收风险防范,强化依法治税入手,在日常税收征管中注重服务于刚性并重,既及时有效化解争议纠纷,又有效落实风险防控,打造执法关系和谐。
(一)建章立制,完善各项制度。淇县国税局积极推进行政指导、行政调解等柔性措施,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淇县国税局行政指导工作指导》、《淇县国税局行政调解工作制度》等,在行政执法中广泛运用提示、辅导、引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实现行政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定期收集行政指导典型案例,不断积累行政指导和行政调解工作经验,认真做好案例分析、编写、推荐等工作,通过“以案说法”提高执法人员灵活实施行政指导的能力。采取评查行政指导案卷、评选行政指导案例等多种方式,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规范工作流程,2016年来我局举办行政指导20起,至今我局一直保持着零复议、零诉讼的记录,打造了和谐的征纳关系。
(二)规范程序,建立风险防范制度。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增强规矩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进一步认清工作形势,把握局情大势,做到执法过程各环节程序规范、执法有据、资料齐全、结果合法。建立起风险防范制度,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把好风险应对这个关口,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环节和部位,找准风险提醒点,督促税源管理部门强化风险应对措施,主动加强风险应对和管理,督促规范执法和廉洁从税。通过疑点数据分析、核查、外调、评估、稽查等方法,抓住机制预警、稽查震慑等重点环节,把好发票发售、抵扣、注销、转非等重要关口,有效遏制虚开虚抵蔓延势头。2016年以来至今,13户风险纳税人自行注销,11户风险纳税人转为非正常户,10户涉嫌虚开的案件及时移送稽查,查补税款
178万元。
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服务型执法工作
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实际行动,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执法水平的重要举措。淇县国税局高度重视,积极建设服务型执法机关,为广大纳税人提优质、高效、便捷、可靠的服务,进而实现执法与服务的和谐。
(一)注重实效,严抓落实。淇县国税局把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制定具体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总体要求、具体内容、推进步骤,建立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整体推进督导体系。
(二)开展执法调研,强化督导。组织人员开展行政执法调研。把当前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现状和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情况调查清楚,形成书面调研报告。根据报告中的问题,制定责任清单,分科室落实,在落实工作中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注重典型带动,确保整体推进。淇县国税局充分发挥创建示范点的契机,通过以点带面,实现全局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整体推进,并适时组织开展淇县国税局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会,通过工作汇报、示范引领,扩大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覆盖面。
七、服务型执法示范点建设工作成果
(一)服务型执法促进了税收工作任务的完成。淇县国税局在创建服务型执法过程中,牢记为“国聚财、执法为民”的使命。针对当前严峻的收入形势,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不多征、少征、提前、延缓征收税款,做到应收则收,应免则免,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建议,采取加强征管、堵塞漏洞的一系列措施,截止11月30日,提前一个月圆满完成了全年税收任务,全年累计组织入库税收收入38685万元(不含车购税2687万元),较同期的20428万元增收18257万元,增长89.37%,扣除本次营改增7110万元后本期入库为31575万元,同比17409万元(同期营改增为3019万元)增长81.37%,增收14166万元。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帮扶分包的3个贫困村,派出驻村第一书记1人,派出2支驻村工作队,派驻工作队员8名,派出“一对一”帮扶责任人35人,完成了320户的建档立卡任务,并在理清脱贫思路、发展产业项目、支持农业生产等方面办了些好事实事,落实驻村修路、看望留守儿童、三夏慰问、路灯等项目资金9.6万元,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2017年,淇县国税局顺利通过省文明单位考核验收,获得全省国税系统法制示范基地等荣誉,塑造了“公正执法、文明高效”的淇县国税形象。
(二)服务型执法思维推动出口退税核查方法创新。结合当前虚开骗税严峻形势,通过建立核查制度着力解决出口退税“就单审单”、管查不衔接,税务管理风险高等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通过认真思考,实践探索,找出了查找出口退税海运提单的有效方法,解除了出口退税执法的困惑。一是海关信息查找法,即直接通过海关船舶(或物流)管理科室,分单查找出租箱柜业务由哪家船代公司受理,然后通过船代公司找到出具提单的船公司,最后取得租箱柜船东提单资料。二是先按企业备案单证中提运单号,上网查询对应的船公司,或者再按海关报关单上的货代公司或者报关行,查找出对应的船代公司信息,通过当地税局的协查配合,查找货代提单,继续向下延伸查找船代公司信息,然后通过船代公司找到出具提单的船公司,最后取得租箱柜船东提单资料。2017年2—11月份,淇县国税局组织3个外调小组,通过与核查地国税、海关密切协作,出口退税外调核查3户出口企业,发现出口问题提单73份,消除1户疑点企业,不予办理出口退税150多万元,减少了税收流失,防范了执法风险。
(三)服务型执法建设加强全体干部执法素质。淇县国税局党组和全体国税干部以更高昂的情绪投身到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实践工作中,把服务型建设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崇法善治、厉行法治,坚持提升站位、服务大局,以争创全省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各项要求,实现“法治组织保障有力,重大决策机制健全,税收执法严格规范、文明高效,执法监督全面严密,法律救济渠道畅通,法治创新成效明显”的工作目标。通过开展服务型执法示范基地建设活动,全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规范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执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执法监督不断加强、执法行为不断规范、执法效率不断提高,于此同时也提高了纳税人税法认知度、遵从度、依法纳税自觉性明显提高,形成了上级和领导支持、社会公众欢迎的国税法治税务建设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月下旬至*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深入实地查看、听取情况汇报、开展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三区四县人民法院下辖共*个人民法庭,现有员额法官*人、法官助理*人、书记员*人、法警*人,本科以上干警占比达*%。全市人民法庭在优化区域布局、服务中心工作、提升司法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人民法庭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立足案件审判,服务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
找准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护航企业经营发展的平衡点,着重以调解纷,平等保护多方主体的合法权益。慎用财产保全措施,通过设置担保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入驻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歙县经济开发区,推行繁简分流、小额速裁、立审执协调配合等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二是护航旅游业发展。在黄山风景区、太平湖风景区、齐云山景区等*家重点景区设立人民法庭,在牯牛降等*家主要景区设立巡回法庭和法官工作室,提供“不打烊”法律服务;选派法官“点对点”包保联系重点景区,快速处理涉旅纠纷。三是守望绿水青山。积极实行环境资源恢复性司法,通过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等责任形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新安江源头设立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在新安江中下游设立“轮渡法官调解室”,加强对水源地、重点林区等司法保护。
(二)创新工作机制,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广泛开展联建共建。
建立完善重点案件会商联处联调机制,成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长”为合力的“三长联合”专班;通过司法建议、专项报告等形式服务乡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二是加强案件源头预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作用,推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歙县依托全国人大代表姚顺武设立的“无讼社区服务站”,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年深渡法庭所在的大茂社区实现纠纷“零成讼”;同时充分运用本地乡贤文化资源,成立“乡贤•法官工作室”和“无讼三站”,用群众身边人解群众烦心事。黟县成立“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联合司法所、综治中心,充分运用“听、理、劝、借、退、和”六字工作法,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以上。三是注重案件调解前置。对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交往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着重做好思想教育和法治宣传工作,尽力促成案结事了人和。黟县古民居法庭注重提升家事纠纷化解的效率和效果,不断创新家事审判方式,家事案件调撤率达*%,几年来无上诉案件。(三)强化司法保障,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一是优化司法服务布局。
综合考虑服务旅游景区、企业园区、偏远山区和邻省临界等不同需求,合理安排人民法庭设置。为解决辖区村居分散导致法庭诉讼服务半径过大的问题,各区县法院在全市*个乡镇共设立*个法官工作室、无讼工作站和*个巡回审判点,推动审务进乡镇村落、法官进村组网格。二是提供便捷诉讼服务。探索建立全能型法庭,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收费、退费一站式服务,切实减轻山区群众往返奔波之苦。休宁县法院*个人民法庭坚持立、审、执一体的工作模式,“一揽子”实质性解决群众司法需求。推广应用智慧法院,致力实现诉讼服务便捷高效。坚持开展午间法庭、假日法庭工作,全天候服务群众。三是常态化开展巡回工作。继承和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扎实开展巡回审判、巡回调解、巡回普法等活动,将法庭审理搬至田间地头,将调解工作移至农家舍院,融普法教育于司法服务之中。
二、存在问题
虽然全市人民法庭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把握新时代人民法庭功能定位、打造专业化法庭、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运用智慧化建设成果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一)积极践行“三个服务”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对标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在工作理念和工作能力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基层法庭人案矛盾的问题较为突出,案件审判及矛盾调处压力繁重,客观上也制约了法庭工作更高质量发展。(二)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合力有待加强。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资源未能有效整合。部分基层组织对于参与法官工作室工作的积极性不大、参与度不高,推动纠纷在源头分流、前端化解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三)法庭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法庭工作发展的需要,部分法庭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个别法庭办公用房紧张、办公条件有待提升,个别法庭现有安保力量相对薄弱。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法庭干警的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培养锻炼、考核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意见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牢新时代工作理念。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单位,是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平台,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要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原则,把握人民法庭功能定位,深刻认识“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的时代内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二)强化工作合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乡镇党委政府要牵头整合资源、融合功能,探索搭建矛调中心等平台,通过统一窗口受理、共享调解场所、融合调解力量、汇集专家资源等,实现调解资源集约化供给,形成矛盾调处强大合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调解服务。二是要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平台,及时掌握和研判综治矛盾纠纷信息,发挥网格员、特邀调解员作用,促进基层纠纷源头化解。三是要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优势和乡贤、“五老”等群体的经验威望,总结推广“乡贤•法官工作室”、“作退一步想”工作室、“无讼三站”等经验做法,传承古徽州谦和礼让文化传统,引导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四是要大力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持续通过巡回审判、公开宣判、以案说法、送法下乡等活动,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提高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一要优化队伍结构。综合考量案件数量、辖区面积、参与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的任务量等因素,推动人才资源向办案一线倾斜;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轮岗交流机制,鼓励青年干警优先在基层法庭接受锻炼;探索司法辅助事务外包,适当购买社会服务,缓解基层法庭审判人员的工作压力。二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适当增加诉源治理、诉前调解、法治宣传等考核内容,科学制定考核指标,既考核量化次数,又兼顾质量效果。在提拔晋升、入额遴选、评先评优、学习锻炼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干警扎根基层、深耕基层、奉献基层。三要提升业务素养。通过组织培训、交流学习、院领导下沉基层指导办案等举措,全面提升基层干警综合能力。(四)强化硬件建设,夯实司法保障基础。
一要加强经费保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人民法庭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人民法庭改善办公居住条件、建设完善智慧法庭。二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继续完善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等功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便利群众参与诉讼、集约处理辅助事务、服务法官专心办案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细化适老诉讼服务举措,帮助老年人群体及时获得优质法律服务。三要加强法庭安保工作。因地制宜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人民法庭与当地公安派出所的联防联动,适当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充实法庭安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