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措施搭建平台着力提升妇女创业就业
强化措施
搭建平台 着力提升妇女创业就业
——泗洪县妇联下基层调研月成果汇报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委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好的推动我县妇女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根据市妇联的要求,8月份在全市妇联系统开展“四结合、五到位”下基层集中调研活动,为此,我县妇联对近年来的妇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截止8月底,全县23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妇联干部已全部开展到位,调研内容涉及留守儿童、基层组织建设、女性创业等各个方面。我们县妇联在指导全县妇联干部开展调研工作的同时,结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对女性创业工作展开了调研。调研工作采取走访女性创业典型、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女性创业意见征求表等形式,听取大家的想法及建议。共走访3个乡镇、11个村居、9个企业、走访群众120人、召开座谈会3场、形成调研报告3篇、发放问卷150份、慰问基层妇女6人,发放慰问金2400元。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县女性创业实际,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我县女性人口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县女性人口为50.99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女性约19.81万人,外出务工的女性约8.6万人,开发区就业 1 女性约1.4万人,本地务农的女性约8万人,自主创业的女性约1万人。
(二)女性创业现状
1-8月全县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482家,其中女性创办登记2133家。女性已成为创业舞台上不可缺少的身影。特别是在当前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许多妇女抢抓机遇成功创业,全县妇女创业的人数每年以10%递增,目前已有9000多名妇女以独资或合股的方式创办了经济实体。创业妇女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星星,分外引人注目。为了掌握实际情况,我们重点对座下镇--青阳镇进行深入走访调查,青阳镇女性人口10.94万,女性劳动力5.36万,自主创业女性为4310人,占比8.04%,20-30岁的女性1137人,占比26.38%;30-40岁的女性1664人,占比38.61 %;40-50岁的女性1206,占比27.98%;其它的303人,占比7%;应该说青阳镇的女性创业工作开展的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与它独特的优势是分不开的,作为我县的座下镇,青阳镇靠近省级经济开发区,自已也有机械产业园,商贸服务业发达,其他乡镇与之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三)女性创业呈现特点:
1、创业意识越来越强。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安县”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激情文化,不断点燃创业激情,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业意识不断增强,思维越来越活,理念也越来越新。她们纷纷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投身创业大 2 潮,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特别是我县强力推进“三个集中”工作以来,许多原先在外的打工妹看中商机,纷纷回乡变成小老板,发展三来一加项目。以青阳镇为例,在被调研的人群中80%的女性都有创业的想法。有80余位女性创办了自己的项目。
2、创业氛围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女性不等不靠,选择了自主创业。如青阳镇泗洪枣香苑的朱学敏从大学毕业后即选择自主创业,创办发展果园,将现代经营理念(如办理充值卡促销等业务)、管理理念融入果园的发展,目前果园产品畅销,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喜人。还有精鹰刀片厂的卜玲侠、瑞士电子厂的彭勤、玩具厂的赵晓花、泗洪果记商贸有限公司邸警等等。在全民创业的氛围下,女性自主创业人数越来越多。
3、创业规模越做越大。近年来,女性创办企业规模逐渐变大。小到几十万、大到几千万。如韩顺红创办的江苏腾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到现在拥有固定资产7000多万元,年交易量达5个亿,收入一千多万元。此外,如晓梅农庄、贝斯曼电子厂、森林湾特种养殖等一批由女性领衔的企业都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上塘镇垫湖村的任晓燕凤还巢后自建电子厂得到在上塘镇三解三促的省委罗志军书记的高度赞赏和鼓励,后又筹集资金在森林湾老板陆芳的帮助下再建一特种养殖场,目前均能良性健康发展。可以说,这些女能人、女强人、女企业家们用敢为人先的胆量,撑起了一片创业就业的蓝天,为我县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 3 的贡献。
4、创业领域越来越宽。长期以来,我县女性创业大都集中在三产服务业中的商贸、餐饮、服务业等。如今,她们的创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而是涉足到机械、建筑、物流、装饰装潢、电子加工、电子商务,规模大小不同。一批女企业家、女能手、女致富带头人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活跃在民营经济领域。
二、引导女性创业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县妇联围绕“三贴近”(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按照“三出”(出声音、出形象、出效果)原则,启动了“四大玫瑰行动”---即女性创业就业的“金玫瑰行动” 女性维权的“蓝玫瑰行动”、关爱女性的“红玫瑰行动”、女性文明新风引领的“白玫瑰行动”。其中“金玫瑰行动”就是专门针对女性创业就业开展的行动,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宣传,鼓动妇女创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我县把创业文化与泗洪激情文化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利用各个节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我县优惠的创业政策,举办巾帼创业交流会、“三来一加”调研座谈会等宣传我县优秀的创业女性,在报纸、电视台开辟专栏播出创业女性的先进事迹、号召女性返乡创业就业;利用妇联官方微博、网站制作发布女性创业信息,联合广播电台制作并向全县发布女性自主创业的公益宣传广告,近期我们 4 还将组织开展“女性创业之星”评选,通过选树和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争创业、创大业的良好氛围。如今在泗洪城乡,创业已经成为高频词、主题词,正在点燃着无数人创业致富的激情,更是为我县女性创业营造浓厚氛围。
(二)强化培训,推动妇女创业
从想创业到会创业、创成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技术、缺管理。为此,我们要求各级妇联都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依托农民创业学校和各级各类技校职校,整合农委、农机、经信资源,针对不同的创业主体,就创业理念,SYB创业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等方面开展培训,通过 “创业流动大课堂”、“创业现场大观摩”、女性创业考察团等形式办好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帮助妇女提升素质、提高就业水平。并且,我们还将乡镇妇女培训纳入妇联工作年度考核目标。目前全县已举办各类女性培训班25次,培训3000余人。
(三)金融支持,助动妇女创业
在推进全民创业的过程中没,既需要真心实意地关爱,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是帮助创业女性解决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县妇联集中人力、物力全力开展好此项工作。举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解读培训班、协调金融办增加配套资金比例,通过贷前走访、贷中审核、贷后管理,为农村种、养、加特别是“三来一加”项目提供支持。目前已为239名创业女性、发放妇女小贷131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她们的创业资金难题。5
(四)多措并举,拉动妇女创业
1、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以县里开展一系列大型招聘会为契机,联合县人社局等部门在衡山大桥、文化大世界广场、县人社局门前广场开展了“春风送岗位”为主题的招聘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达成就业协议300余人。
2、开展牵手结对工作。通过到企业观摩等方式组织女企业家、女大学生村官、巾帼志愿者、单亲母亲牵手结对帮扶,尽可能地为女性创业提供帮助。目前已牵手结对30对,提供技术指导10项,信息帮助50条。
3、提供创业就业项目。选取优秀妇女创业典型和利于操作的项目,打造了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和留守妇女创业园,为不同需求的女性提供适合创业的项目。
4、提供创业孵化基地。依托县经济开发区,我县规划建设了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共享服务空间、经营场地、政策指导、资金申请、技术鉴定、项目顾问、人才培训等多类创业服务。目前,县经济开发区已建成一个3.1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创业孵化基地。
5、以“玫瑰心语”为抓手,开展针对妇女创业的理念引导。创办“玫瑰心语工作室”,县、乡、村三级妇联在每月10号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为女性提供创业、家庭、情感等咨询和建议,结合道德法律大讲堂、送法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不断增强理念引导。
三、女性创业存在的问题
但就现实而言,妇女创业的道路还是不平坦的,要比男性创 6 业面临更多地挑战、付出更多的努力,致使投身创业的妇女占总创业人数的比例相对还很小。而在成功创业者中的创业女性所占的比率比成功男性创业者又低很多。
1、传统观念阻碍了女性创业就业。
几千年的文化沉淀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女不如男”思想往往很难消除,不少妇女潜意识中仍然认同“女主内,男主外”传统的分工模式,乐于在家围着锅台转、围着子女转、围着老公转,居安思想严重,缺少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的勇气,同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还在很大范围存在。传统的思想观念,导致妇女主动创业发展的意识薄弱,内动力不足。
2、素质偏低束缚了女性创业。从调研情况看来,多数女性学历不高,其中初中以下学历达90%,高中以上学历仅占10%。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成为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制约因素。部分妇女虽有创业的热情,但却受“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没经验”的困扰,只能从事收入低、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初始创业者,一味模仿别人的创业模式,投资仍放在传统项目上,致使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特色,层次上不去;部分创业有成的女企业家,满足于“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缺乏当初的创业热情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工作默守陈规,主动创新不够,经营管理能力不足,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3、项目选择和资金筹措制约了女性创业。从调查中看,农村妇女的就业创业不乏有三种途径:靠亲戚朋友带、自己盲目投资或随大流、靠劳动等部门或相关媒体介绍。前两者居多,来自 7 亲戚朋友的就业创业信息,由于多以个人的喜恶为基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缺乏信息,部分女性虽有就业创业的愿望,但对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显得很茫然,无从自我定位,而好的创业项目却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另外,资金短缺是女性创业的共性问题。大多数妇女认为资金问题是当前创业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希望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但部分妇女认为申请贷款,手续比较繁琐且额度小,不能解燃眉之急。创业资金瓶颈,成为女性创业致富 “软肋”。
4、社会环境限制了女性创业就业。从社会用工看,对妇女就业存在性别歧视。很多用工单位认为女性就业后要面临结婚、生育,很多时间将被家庭琐事所牵绊,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虽在设置用人条件时,无性别之分,但实际录用时则偏向于男性。
四、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提高女性创业重要性的认识,造浓女性创业氛围。
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县妇女队伍中有很多女能人。从我县创业女性的成功经验中也可以看到,女性是完全有能力办大事、办好事的。与男性相比,女性在魄力、胆识、决策力方面比男性有所缺限,但女性的决策稳重、办事踏实、精打细算、毅力恒心、亲和力和严谨周密的管理能力也是大多数男性所不具备的。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女性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动员工作,从领导到群众,从部门到单位,从社会到家庭,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女性创业,个个支持女性创业。鼓励更多的女性想创业、敢创业、争创业、创大业、创成业。8
2、进一步优化女性创业环境,增强女性创业信心。
建议政府在出台优惠政策时要多从可操作性上着手,要着重对女性创业制定更加优惠的具体的政策。增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配套资金,减化办理手续,设立妇女发展专项基金、打破创业女性的资金瓶颈,对发展好的女性创办企业实行奖补等以扶持女性企业做大做强。
3、进一步提升女性创业素质,扩大女性创业成果。
宣传、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开设具体实用的女性专业培训班,将女性创业培训落实到实处。成立女企业家协会,把本地的女能人汇集起来,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同时,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女企业家协会的联系,经常组织她们出去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我县女性创业的整体素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的竞技场上,泗洪正在奋力争先、弯道超越。相信在我县全力推进全民创业的进程中,我县女性创业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越开越盛,一定会谱写出属于泗洪的盛世华章!9
第二篇:强化措施搭平台 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
强化措施搭平台 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
近年来,雪野镇妇联紧紧围绕镇党委的中心工作,把引导和带领妇女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作为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重点实施了“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通过开展培训指导、搭建帮扶平台、提供就业信息、提供维权服务等途径,帮助妇女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一、转变妇女创业就业理念,拓宽创业就业渠道。
镇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职能优势,针对妇女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有的放矢、大张旗鼓地营造妇女创业就业的浓厚氛围,把挖掘整合资源作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首要任务,广开思路,创新举措,多层次、多领域统筹推进妇女就业。
一是促进广大妇女创业就业观念转变。组织召开了“巾帼创业”动员大会,把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统一了各级妇联干部思想认识,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再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组织妇女就业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召开妇女群众大会、进村入户、个别座谈等形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帮助妇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克服“怕吃亏、怕吃苦、不敢闯、不敢干”的消极意识,鼓励她们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求发展。注重典型的培养,树立巾帼创业带头人,充分利用“三八”节的有利时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并对典型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发动,使创业就业体现价值、实现致富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妇女内心深处,自主创业就业的妇女越来越多。
二是开发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妇联培训输出基地的作用,不断开发适合妇女就近就地就业的岗位。对全镇妇女从事编织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大力开展“手艺雪野”活动,建立了妇
女手工编织培训基地,探索出“培训基地+家庭作业+统一销售”的妇女就地创业就业模式,带动3000多名妇女就业。
三是建立基地,搞好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积极做给妇女看,带着妇女干,培育了一批技术人才,带动了一批优势产业。目前岭东村的服装加工、西下游村的手套来料加工、吕祖泉村的蔬菜大棚、富家庄村的农牧合作社等产业蓬勃发展,集生产、服务、示范于一体,共安排妇女劳动力30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带动了大量妇女创业就业。
二、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妇女创业就业途径。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妇女素质,搭建服务平台是增强妇女自主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镇妇联进一步理清思路,指导妇女创业就业、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质量。
一是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指导。利用区、镇、村三级培训网络,依托妇女之家等阵地,协同各职能部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创业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女性创业工作。两年来,针对妇女培训缝纫班3期,厨师班4期,创业班2期,计算机班2期,累计共培训妇女500余人。针对雪野鱼头餐饮服务业,镇妇联联系镇劳动服务所,聘请老师讲解餐饮礼仪等知识,提高了服务接待水平。目前,雪野镇从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妇女有900余人,妇女注册开办商业门店的新增5家。邢家峪村60%以上的妇女从事第三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基层妇女工作的骨干和村妇女增收致富的带头人。邢家峪村的王玉琴在村妇代会的帮助下开办了水都宾馆,年收入10万余元,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二是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利用妇联就业创业基地及时为广大妇女提供创业就业信息服务。落实上级妇联关于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文件精神,重点推进妇女小额贷款工作,联合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小额担保贴息工作,解决了妇女创业资金难问题。
三是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农技专家开展各类科技下乡活动,按照农时需要,对农村妇女进行相关产业的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专家与女能手结对,直接为女能手解决技术难题。每年开展“巾帼科技雪野行”活动,送科技下乡活动18场次,发放实用技术宣传材料1.5万份,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下岗失业妇女和“零就业”家庭妇女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送服务,帮助妇女创业就业,已有80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三、优化综合环境,形成妇女创业就业保障新机制。
优化妇女创业就业环境,是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保障。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管理,逐渐形成了妇女创业就业保障机制。
一是营造创业就业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参与政府决策中发挥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作用,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服务、争取资源、创造条件。
二是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发挥妇联维权工作网络作用,深入村庄、家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帮助妇女了解就业政策。邀请金融、司法、税务、劳动等部门专家组成顾问团,为妇女群众解答创业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共解疑答惑96人次。认真处理妇女群
众创业就业方面的来信来访案件,积极协调劳动、司法等部门予以解决,今年共妥善处结此类案件4起。
第三篇:妇联着力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长篇
强化措施搭建平台
着力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
县妇联
(2010年12月)
近年来,冠县妇联紧紧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把引导和带领妇女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作为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重点实施了“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通过开展培训指导、搭建帮扶平台、提供就业信息、提供维权服务等途径,帮助妇女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一、转变妇女创业就业理念,拓宽创业就业渠道
县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职能优势,针对妇女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有的放矢、大张旗鼓地营造妇女创业就业的浓厚氛围,把挖掘整合资源作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首要任务,广开思路,创新举措,多层次、多领域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就业。
一是促进广大妇女创业就业观念转变。组织召开了“巾帼创业”动员大会,把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统一了各级妇联干部思想认识,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再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组织妇女就业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召开妇女群众大会、进村入户、个别座谈 1
等形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帮助妇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克服“怕吃亏、怕吃苦、不敢闯、不敢干”的消极意识,鼓励她们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求发展。注重典型的培养,树立巾帼创业带头人300多名,充分利用“三八”节的有利时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并对典型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发动,使创业就业体现价值、实现致富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妇女内心深处,自主创业就业的妇女越来越多。
二是开发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妇联培训输出基地的作用,不断开发适合妇女就近就地就业的岗位。对全县妇女从事编织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建立了妇女手工编织培训基地,探索出“培训基地+家庭作业+统一销售”的妇女就地创业就业模式,带动3000多名妇女就业。以帮助扶持城镇待业妇女、女农民工、女大学生为重点,联合开展了“春风送岗位”、“妇女就业援助”、“民营企业招聘”、“女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等活动,提供女性就业岗位50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2300多个,发放宣传材料2.3万份,大大缓解了妇女就业压力。
三是建立基地,搞好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积极做给妇女看,带着妇女干,培育了一批技术人才,带动了一批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共建立了以烟
庄乡服装来料加工基地、范寨乡纺织基地、桑阿镇玩具生产基地为代表的58个巾帼科技示范基地,集生产、服务、示范于一体,带动了大量妇女创业就业。
二、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妇女创业就业途径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妇女素质,搭建服务平台是增强妇女自主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县妇联进一步理清思路,指导妇女创业就业、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质量。
一是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指导。成立了妇女创业就业指导师队伍,重点发挥优秀女企业家的作用,为妇女提供市场分析、项目推荐、政策法规等创业知识方面的指导。建立了妇女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鼓励并扶持创业妇女积极吸纳女性就业。利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依托妇女培训学校、妇女之家等阵地,大力开展种、养、加等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几年来,各级共举办培训班620期,培训妇女8.5万人次人均掌握1-3门实用技术,有1500多名妇女获得初、中、高级技术职称。结合不同层次妇女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多层面、多门类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妇女创业就业信心和能力,引导妇女自主创业,提高她们的创业技能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今年以来共培训妇女1000多人,有500多名妇女实现自主创业就业。
二是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利用妇联就业创业基地及
时为广大妇女提供创业就业信息服务。落实上级妇联关于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文件精神,重点推进妇女小额贷款工作,联合县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小额担保贴息工作,为冠县星都板业、冠县交通煤炭购销有限公司申请到38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开展了“信贷助推农村妇女创业”行动,共为430名妇女发往小额贷款615.6万元,解决了妇女创业资金难问题。
三是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巾帼示范岗等优势妇女群体的作用,采取“1+1”、“1+X”、“ X+1”等结对形式,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结对帮扶。组织农技专家开展各类科技下乡活动,按照农时需要,对农村妇女进行相关产业的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专家与女能手结对,直接为女能手解决技术难题。每年开展“巾帼科技冠县行”活动,送科技下乡活动18场次,发放实用技术宣传材料1.5万份。通过各种招聘会、供需见面会、送岗位下乡、等形式,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下岗失业妇女和“零就业”家庭妇女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送服务,帮助妇女创业就业,已有80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三、优化综合环境,形成妇女创业就业保障新机制 优化妇女创业就业环境,是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保障。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管理,逐渐形成了妇女创业就业保障机制。
一是营造创业就业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配合就业保障部门的执法检查和监督。在参与政府决策中发挥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作用,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服务、争取资源、创造条件。
二是建立女企业家联谊机制。积极组织女企业家参加学习交流,观摩学习,交流提高,今年共开展座谈交流3次,解决用工、资金、政策难题8个。搭建进修平台,组织参加上级妇联举办的各类创业提升培训班,提高了女企业家加快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组织企业运营良好、业绩突出、社会信誉度高的女企业家组成“巾帼创业就业指导师队伍”,引导其认真履行创业指导师职责,在带动妇女创业、吸纳妇女就业方面发挥表率作用,组织引领妇女创业就业,受益妇女500多人。
三是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开通了维权热线,发挥妇联
维权工作网络作用,深入村庄、家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帮助妇女了解就业政策。邀请金融、司法、税务、劳动等部门专家组成顾问团,为妇女群众解答创业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共解疑答惑196人次。认真处理妇女群众创业就业方面的来信来访案件,积极协调劳动、司法等部门予以解决,今年共妥善处结此类案件4起。
第四篇:妇女创业就业
优环境 强服务
全面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区“十一五规划”,把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劳动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搭建服务平台,使妇女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区妇女创业就业现状
我区总人口25万,其中女性社会就业人员4.8万,女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800人,女性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50元,女性个体工商户经营者1.1万人。比例偏低,就业面窄。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市许多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订单数量下滑,导致企业产值下降,生产形势严峻,影响部分职工就业;二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每年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返回家乡寻找就业机会,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制约着就业形势的好转。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促进全民创业就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决策部署的实施,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了全新的基础和空间,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创业大潮,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提升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也日益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和 1
优势。
1、妇女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措施。区妇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积极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和指导服务,为广大妇女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与此同时,妇女纷纷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投身创业大潮,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并获得了平等的权利和经济收入。社会环境优化、政策宽松、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女性创业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2、妇女创业的领域更为广泛。长期以来,女性创业大都集中在三产服务业中的商贸、餐饮、服务业等。如今,她们的创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而是涉足到装饰装潢、养殖业、种植业、医药卫生、教育等行业,企业规模大小不同。一批女企业家、女能手、女致富带头人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活跃在民营经济领域。
3、创业带就业的效应更加彰显。一是妇女积极转变创业就业观念,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安置向求职应聘、自谋职业等多种途径并存转变,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逐步提高。二是区劳动社会保障局开展SYB、创业和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创业就业岗位,努力拓宽女性创业就业的新途径。同时,积极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与本地企业联系、外界联姻,转移劳动力,推荐安排下岗妇女6000余人,举办各
类培训19期,培训妇女1.2万人次。
二、“十二五”期间妇女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区的经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是创新功能的全面深化期、产业结构的转型突破期、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期、城市形态的明显提升期和民生事业的持续改善期。民生持续改善,为妇女提供了更宽松的生活生存环境,妇女合法权益和多样化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维护和满足。
2、挑战:一是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尖锐。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严重。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传统行业大批下岗失业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难以实现再就业,而新兴的产业、高科技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妇女的结构性下岗问题越加突出; 三是妇女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依然存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用工单位在招工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偏见,在一些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和岗位也有拒绝招收女性的问题,使妇女就业和再就业面临比男性更大的困难; 四是妇女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有待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新兴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比,目前我国妇女劳动力的文化状况、技术水平、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都有不
少差距,妇女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尽快提高素质,增强自身的能力。
三、“十二五”期间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建议
围绕我市再就业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做好下岗失业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建立完善妇女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为此,提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政策帮扶。要给予女性创业及女性非公有经济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为女性创业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灵活就业补贴、工商税务减免、为妇女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从根本上关心、支持她们创业和发展;二是技术帮扶。在妇女就业过程中要发挥优势,在用人单位之间构筑信息沟通桥梁,按照企业的需求对妇女进行职前技能培训,开展了家政服务、保健按摩、美容美发、面点、烹饪等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尽快适应企业需要,提高广大下岗失业妇女的就业能力,帮助大批妇女实现再就业。三是信息帮扶。通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创业招聘周、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以及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发放各类政策宣传、招聘信息等资料为求职人员与企业搭建起对接交流平台,集中开展就业服务,把女农民工、女大学生、城镇下岗失业妇女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收集、发布适
合妇女的就业岗位信息,争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相关就业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妇女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四是社区帮扶。把社区家政服务作为安置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主渠道,大力发展“妇”字号社区服务实体和服务网络,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兴办巾帼社区服务实体,开发了小饭桌、净菜社、餐饮部、托老所、幼儿园、美发店、鲜花亭、打字社、维修站等一大批便民利民服务项目,组建了报嫂、月嫂、护嫂、保洁嫂等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队伍。五是搭建就业供需平台。通过各种招聘会、供需见面会、送岗位下乡、送岗进社区等形式,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城市新增女劳动力、下岗失业妇女、“零就业”家庭、及就业困难妇女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送服务,帮助妇女创业就业。
第五篇:搭建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研究论文
摘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问题,历来是关系到高等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系统工程。民办高校要生存,就必须勇于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谋发展,分国忧,努力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困难的新路子。而搭建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就是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
搭建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为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的难题提供了力量支撑,也为民办高校长期稳定的发展增加了动力,还给力于社会稳定和创建和谐社会。作为民办高校,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核心的是为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而搭建好就业和创业的平台就是这种服务的具体作为。我们认为这个平台的构造应由三个基本的板块构成。
一、促进大学生们就业、创业的工作版块
这是平台中能够直接创造效益的版块。也是个复杂而系统的体系,主要内容有:
(一)成立专门机构,统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民办高校通过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等机构,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统筹安排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事项。委员会由董事会、学院领导亲自挂帅,成员有就业指导中心、各系(分院)、教学实践中心和基础部(教研室)的领导构成。可设工作指导组、教育指导组和教学指导组及秘书处等机构。通过建章立制,分工负责,落实具体工作。
(二)做好宣传教育,发挥政策、法规的方向引导作用
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国家的政策、法规本身就是巨大的开辟就业创业途径的宝贵资源。而我们调查的结果反映,40%的大学毕业生对于国家现行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或只是略知一二,却不会合理运用。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教育、教学和开展各种活动(专场疑难解答、知识竞赛、专家报告、印发手册、媒体、网络、橱窗宣传等)让国家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叫他们能理解、会运用。
(三)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验班
“订单式培养”或叫“人才定做”,其实是为应对“人才流动”的客观现实,而产生的权宜措施。它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被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先主动运用,我国民办高校采用的也比较多。目前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被选中的大学生,主要是解决了他们就业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节省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最突出的特性是定向培养,它的局限性是最适合一次能录用30人(一个专业方向办一个班)以上同类型人才的较大型用人单位或企业。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打破本科院校传统的研究性质的学科教育模式,加大职业技能的训练的强度;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确保订单能合格完成;三是坚持“先订单,再办班”,多接学生满意的订单;四是“订单式”与“拉网式”并举培养,不搞一刀切。
(四)盯住人才市场,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精力大都集中在学习上,就业创业信息掌握的并不是很多,民办高校的职能部门,必须提高服务意识,保持高质量的现代工作水准,盯住人才市场,实现民办高校与政府相关部门、社会职能机构、国际信息网络的无缝链接,为大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五)把顶岗实习与大学生就业相衔接
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民办高校的顶岗实习走两个极端,一是有的学校认真组织大学生们的顶岗实习,并想方设法把顶岗实习与大学生就业相衔接,鼓励大学生在实习阶段就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经过双向选择后大学生们一毕业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这样做,一方面用人单位节省了不断到人才市场选人的成本,通过实习只要大学生们本人愿意,根据他们的表现就可以合理取舍;另一方面,参加实习的大学生们心里也有底,只要本人表现好、素质高,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自己中意的岗位。二是有的学校放任大学生们的实习,对于大学生们,与其说大四是“实习年”,还不如说是“放假年”,好点的学校还向大学生们索要实习鉴定或实习报告之类的,差劲的学校只要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就ok了。我们认为民办高校应该提倡和推行第一种做法,把大学生们的顶岗实习与其就业相衔接。
(六)引导大学生个人利用家庭和社会人脉关系灵活就业
许多民办高校创办的初期,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靠大学生们的家长和亲友帮助解决的。那时经济上能够读得起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就有条件解决孩子的就业问题。但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读民办高校不再是“有钱家庭”孩子的专利,许多低收入家庭为了孩子的前程也咬牙让孩子读高价的民办高校。这部分学生有的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能解决就业问题的,他们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帮助。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民办高校的做法就值得提倡,他们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个人利用家庭和社会人脉关系灵活就业,学校奖励那些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就业创业问题的同学,同时也奖励那些利用家庭和社会人脉关系帮助其他同学就业创业的师生。
(七)学校运用自身影响的效力,调动社会力量提供就业机会
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民办高校大多走特色办学的路子,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名片”,他们本身也是促进大学生们就业创业的资源力量。某艺术学院有个女子礼仪方队,专门聘请参加过国庆大阅兵的教官来训练,她们参加“城市大学生军训成果展演”获得第一名,多次出色完成礼仪迎宾任务,方队队员们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迎来了更多选择的就业机会。许多用人单位提前慕名预约即将毕业的方队队员们。许多民办高校有成就的学生团队、专业社团、工作室成员等因为在校内和社会出了名,也为学校和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赢得了良好的氛围。
(八)为大学生们提供针对性强的咨询服务
在民办高校里大学生们对于就业创业的疑问是比较多的,他们需要多渠道得到解答。
这里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士作为的空间是很大的,各民办高校对大学生们都有咨询服务,但针对性的差异却很大,我们需要做有效地、针对性强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咨询服务。
(九)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团有成效的工作
同公办高校一样,民办高校的学生社团也是大学校园的一个亮点,为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民办高校的的就业创业社团都是很活跃的,我们认为校方的专业人员一定要主动给予正确的指导,让他们在校园中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为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为大学生们就业、创业服务的教学实践管理版块
这是大学生们就业、创业“准阶段”的重要版块,它为大学生人生最重要的行为选择在心理上提供出一段缓冲地带。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支持勤工俭学
调查时我们不难发现,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凡是有民办高校存在的地方,当地的饭店、商店、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都会有勤工俭学大学生们的身影,他们会把学到的理论与自己打工的实践相结合,为日后的成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校也都有灵活的保障措施支持大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为在校生出具在读证明、及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信息等。
(二)学院成立的公司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促进成长的舞台
民办高校的出资方大多是经济实体,他们的创业经历本身对大学生们就具有示范作用,并且有些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就可以在校内公司完成,在校学生也是这些实体不竭的人力资源,校内企业也成为大学生们实践教学内容,展示自我,促进成长的大舞台,许多优秀的学生通过实习中的良好表现获得留校或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与合作单位和团体建立实践训练基地或者是搞校企联合民办高校育人的突出特性大多都定位在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与合作单位和团体建立的实训基地为大学生们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将来成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只要你走进任何一所民办高校的办公楼前,都会看到许多实训基地的标牌。许多民办高校结合教学需要,先后在校内建立汽车、电信、老年护理、幼儿教育、机械加工、动漫制作等企业,实行了校企联合,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真正在高校打造了一个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互对应、互为依托的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们就业、创业素质的教育教学板块
决定任何事物成败的都摆脱不了外环境和内驱力两个因素,民办高校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问题光靠社会和学校营造的外环境还不够,还要为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提供内在的驱动力,首先要端正他们的就业创业观念,其次是传授基本的就业创业技巧,实现的途径就是教育和教学。我们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结合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进行入学教育是所有高校对大学生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为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借此我们强调民办高校的入学教育要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内容,为大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在大学生们学习的后期,还应进一步深入和强化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在思想上能有正确的认识,行动上不会偏离正确方向。
(二)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现在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的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但有的学校还不够系统。我们认为有实效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大学生们的不同成长阶段来安排,采取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在大一学年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通过教学帮助他们认清自我、了解社会需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
三、大四学年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会大学生们认清就业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心理、信息和技能准备。让大学生们毕业前清楚自己选择就业地区的就业形势,能从容面对遇到的突发情况,能够独立制作有自己特色的求职简历(或求职信),有一定的面试技巧,最终能比较顺利的找到自己心怡的工作岗位或者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
(三)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调整就业、创业的不良心态,教会他们客观清醒的认识自我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在就业创业方面遇到最多的还是心态问题,我们要教育和引导毕业学生们求职心态应更加积极、灵活,不能一味地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竞争。更不能用“非得进大企业工作”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规划,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合理调整求职意向。着重关注自己的发展空间而非企业的知名度或工作性质。教会大学生们客观清醒的认识自我,不盲目跟风,在追求具有较高iq(智商)、eq(情商)的同时,还要有较高的aq(逆商),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民办高校为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创业搭好了平台,单靠哪方面单一的力量也不能演绎出精彩的“节目”,这还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协调,综合的发挥作用才行。首先要主动服务。对大学生们进行宣传教育,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课堂上教师们言传身教;职能部门恪尽职守,对即将就业和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咨询;学校通过租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场地和资金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给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的资助等。其次要有效指导。通过学校的职能部门为遇到难处的学生在政策、法规、手续办理等方面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难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咨询。途径可以是给学生们上过课的老师们,也可是职能部门常设的服务台,还可以是校园的网络。再次要机制引领。一方面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机制,引领师生主动在就业创业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做出避免大学生们有错误行为的约束规定,提醒大学生们在享有党和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权利的同时,还要自觉履行自身应尽的义务。
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是关系着国计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相信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的高校都会有所作为,并能克服困难取得较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