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监利县红庙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标要求】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中共八大:时间:_________年
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时间
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 _________。严重失误
内容:“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和“_________”。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两弹元勋、县委书记______、还有好人好事和为人民服务的典型 等。
【合作探究】(C级)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如何?
2、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举出这一时期的模范人物。
3、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发)?
【拓展延伸】
大跃进时期有许多口号如“没有万斤思想,就没有万斤收获,没有万斤指标,就没有万斤措施”;“只要想的到就能做得到”。你认为这些“豪言壮语”有道理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B级)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失误原因、表现、后果→建设成就 工业成就、英雄模范
【当堂检测】
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⑵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⑶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苏联撕毁合同 D急于求成
【学习反思】
第二篇: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9课导学案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教学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思考回答
(1)、年,党和政府参照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制订一五计划。
(2)、实施时间:年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的初步基础;促进、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的改造。
(3)、成就: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交通运输成就:制造厂、大桥
建成、1954年、、公路建成等。)
2、阅读“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思考回答
(1)、年9月,大会在北京召开。
(2)、制定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
法,宪法贯穿着原则和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和的基础。)
(3)、一届人大选举为国家主席、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为国务院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阅读“三大改造”思考回答
(1)、年,党和国家开始对业、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合作社走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初级阶段。
二、合作探究:
1、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要点。
2、你还了解历史上哪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在此机关设立之前,中国最高权力的行使情况怎样?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农业B商业C轻工业D重工业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3、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0题
4、材料分析:基础训练第11-12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
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教学目标: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
述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教学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发动、危害。纠“左”措施。
教学难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和某些成就。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思考回答
⑴、“大跃进”:
目标:中心:口号:
结果: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土法炼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比例严重失调。
⑵、人民公社:
目的:特点:
结果:人民公社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3)、危害:造成了1959年—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4)、国民经济的调整:
时间:方针:“、、、”
恢复:从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复苏。
2、阅读“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思考回答
(1)、时间:1957年——1966年。
(2)、成就:
(3)、英雄模范人物:“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
二、合作探究:
1、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内容是什么?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2、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何危害?给我们什么教训?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和()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有: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3、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在()
A1959年B1960年C1961年D1962年
4、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5、知识闯关:基础训练第1-10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
第7课全国大**
教学目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
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重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难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思考回答
(1)、原因:对国内形势作了错误判断,认为党内存在“走资派”;、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企图乱中夺权。
(2)、导火线:姚文元发表《》。
(3)、发动: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号召开展“”;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2、阅读“全国大**和二月抗争”思考回答
(1)、1967年,上海“,”“文革”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2)、“二月抗争”:1967年2月,、、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3)、党史上最大冤案: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3、阅读“民主法制的严重破”思考回答
(1)、中国共产党的原则遭到破坏。地方各级党委被______________取代。
(2)、形同虚设。
二、合作探究:
1、“二月抗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场抗争的看法。
2、“二月抗争”中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斗争的老干部主要是哪几位?你知道他们有哪些历史功绩?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是他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
A.美国的威胁B.国民党要反攻大陆
C.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D.地主等反动派的破坏
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含冤而死,这一事件突出地反映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C.民主与法制被践踏D.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4、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0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8课
**中的国民经济
教学目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重点:**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难点:林彪集团的形成及其阴谋。江青集团的形成及其篡权活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经济形势的恶化”思考回答:
原因:1967—1968年,在全国**、“全面内战”的局面中,形势迅速恶化。
表现:经济工作机构瘫痪,经济管理处于状态、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交通阻塞、市场紧张等。
2、阅读“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思考回答:
(1)、1971年“”事件后粉碎了集团。
(2)、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
(3)、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经济再度回升。
3、阅读“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思考回答: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损失约元。由于、的努力,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阅读“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思考回答:
(1)、1976年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2)、1976年9月9日,逝世。
(3)、1976年10月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二、合作探究:
1、“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时期一个流行的口号,想一想,这样的“革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吗?
2、1967——1968年,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回升局面,其原因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文化大革命”导火线:起止时间:
结束标志:性质:
冤案: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受害者:。
2、“文革”中与周恩来一起为扭转经济下滑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朱德B.邓小平C.华国锋D.叶剑英3、1976年9月9日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周恩来B.刘少奇C.朱德D.毛泽东
4、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1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9
课 “文革”经历访谈(活动课)
一、释题
1、什么是历史问题访谈活动?
历史问题访谈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访谈内容主要是历史学习中的重点、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访谈的对象是对所访谈的问题有深切了解、独到见解或亲身经历的人。
2、“文革”经历访谈:时间是“文革”时期。
二、活动目标:
1、访问长辈,了解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进一步掌握有关“文革”的历史知识,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2、听取长辈对“文革”的看法,了解“文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另深对“文革”性质的认识,从中吸取有关的历史教训。
3、通过访谈活动,提高对历史上的是非功过的分辨能力,同时学会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拟定访谈专题。
就“文革”中某一时期,或某一事件的情况进行访谈。
2、确定访谈对象。
以专题定对象,所访问的人应对这个专题有亲身经历、较多了解和见解;善于言谈,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访谈活动热心,乐于谈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和看法。
3、学习速记方法。
四、活动过程及要求:
1、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到该小组某位同学家访问其长辈。
2、各小组进家访谈要求:
一是要讲礼貌,二是要事先拟好提问提纲,三是要认真作好记录。
3、各小组对访谈的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
4、各小组要写出访谈心得体会。
五、活动评价:
用一节课的时间,各小组选派几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心得体会,同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这处。
第三篇:2017新编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第8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课标内容]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八大”的主要内容,了解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背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与成就
2.客观、全面的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工社化运动的失误,认识到党和政府实施“八字方针”的正确性,初步形成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
3.了解文化大革命在民族法制、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严重危害,分析总结“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培养客观分析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中国共产党“八大”和“八字方针”有关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观看相关视频,提出问题。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
2.通过阅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历史图表、图片、影像等,了解它们产生的影响,理解其中的经验教训,培养对历史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初步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密历史档案等方式,探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成就和严重失误的表现、原因及教训,学习搜集、分辨有效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成就与失误,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2.坚持从史料分析出发,通过营造情景、活动,引导学生回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等历史现场,树立实事求是,科学理性的“史证”态度,培养关注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情感,落实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教学重点] 1.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2.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 [新课讲授] 课前引导:
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意义?随后教师指出: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从那时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1)召开的背景
教师讲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任务。要解决这个任务,必须认清国情,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指明前进的方向,中共“八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
(2)会议内容 展示中共“八大”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的两幅历史图片,以及中共“八大”的两段材料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a.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经济方针:既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会议的意义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八大”制定的路线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但是,这些政策的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实行呢?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出原因是受“左”的思想干扰。教师据此展开提问:在当时国民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有些什么表现?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1958年总路线
展示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会议号召全国人民认真贯彻这条总路线,争取在十五年内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提问:中共“八大”的方针相比,这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反映人民大众对于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是存在忽视客观规律的倾向。
(2)大跃进运动
提问: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什么特点?产生什么危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指出:“大跃进”运动是以片面追求工农建设的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
教师归纳“大跃进”运动的危害: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导致“左”倾思想盛行。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提问:什么是人民公社?他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公社化运动把人民公社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联系起来,展开了强化公有化的程度的运动。
引导学生光看教材插图《1958年广东番顺县龙山公社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结合材料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共产风”和“平均主义”。
教师指出1958--1961年我国进入了经济困难时期。导致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进一步强调:天灾人祸,导致这次的经济困难。天灾指的是自然灾害,人祸除了建设实践中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倾向,还有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行为。
3.国民经济的调整(1)八字方针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综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归纳:1960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的措施,可归纳为八字方针,并指出1960年到1962年这三年,“调整”成了关键词。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使经济建设速度、国民经济结构等协调发展,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
4.国民经济调整成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内容回答后,教师并指出,1962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65年达到最佳效果,充分证明调整措施的有效性。证明了根据时间变化,实事求是制定决策的科学性。
二、文化大革命 1.文革发动
首先展示姚文元1965年11月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摘选,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学术政治化”“上纲上线”的含义,点出此文的发表已超过学术讨论的正常范围,并以其巨大影响起到了“文革”导火索的作用。
2.全国**局面和两个房革命集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1、42页关于“文革”主要过程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相关内容,整理出文革造成的危害。注意引导学生分类整理,掌握整理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的方法,强调指出“文革”期间对民主法治的践踏和对社会及国民经济建设的破坏。
在讲述中要注意点出老一辈革命家立场坚定、力挽狂澜的重大作用:如针对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势而发生的“二月抗争”事件。如1976年对“四人帮”的果断处置处置。
3.危害与教训
展示课件: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华国锋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同年10月“四人帮”夺权阴谋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结合“明理”,在理解“文革”发动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文革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炼文革教训。
[小结] 1956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展了初步探索。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以及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迫切愿望等,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失误,给国民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损失。但本着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传统,党和中央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如在中共八大和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奉献拼搏下。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出现了显著效果。这些艰辛的探索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导学案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快乐自学】
学习目标: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自学检测
1、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物,有被群众“铁人”的、“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
2、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①“铁人”—— :成就:
②两弹元勋—— : 年 月 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年 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④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 ”。【合作探究】
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什么精神呢?
(归纳:①爱国主义精神,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精彩展示】展示探究内容 【轻松演练】
1、“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 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新中国政权巩固时期
C.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2、结束了中国靠 “洋油”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A.大庆油田的建成 B.胜利油田的建成 C.中原油田的建成 D.华北油田的建成
3、“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下列哪位先进人物的豪言壮语? A.雷锋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4、淄博电视台的编导们要拍摄电视剧《焦裕禄》,除了在焦裕禄的家乡博山拍摄外,还要到哪里实地拍摄
A.黑龙江大庆油田
B.新疆罗布泊
C.河南省兰考县
D.西藏阿里地区
5、图说历史:“走进创业年代的英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图片中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称谓是什么?
(2)从上面图片中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第五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学案(无答案)范文
石榴教学案(无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难点: 2.本文立意深刻,时代特征鲜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奇崛()安普剌()
皓()齿 唾()津绣()彩 潜()溢(xī)利()枯(jí)()柔mèi()àng然()丰yú()玛nǎo()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堂小组讨论并总结答案)(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画石榴的?(3)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4)石榴的“最可爱”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 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5)石榴枝干和叶片具有什么特征?(6)石榴精神美主要有哪些?
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问的句子各一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归纳中心思想:
【当堂反馈】 阅读语段,答6-14题。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6.用文中的词语描述石榴。
(1)石榴的枝干:(2)石榴的叶片:(3)石榴的花:(4)石榴的骨朵: 7.在夏天很多花都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石榴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这表现了石榴的性格?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独树一帜,另类脱俗 B.为秋天的果实不惧炎热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
8.作者将石榴比喻为夏天的心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9.本文写于1942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皓齿“指的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1.课文第一段除了交代石榴花的时令外,在结构上还有什么作用?
12.第二段将石榴与海柳相比,“梅柳之长”是指 ;“梅柳之短”是指。
13.文章第三段对石榴花进行了概括描写,既写了花的形态也写了花的精神,写花的精神的一句话是: 14.选文语段的语言十分精彩,试摘录一句并进行分析。
中考链接一
2.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他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006年5月28日,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带妹求学12年的大学生洪战辉来到南京,①参加新书《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签名售书。据洪战辉讲,出名之后他有一段时间很不能适应,经常失眠,②这是因为当名人压力太大的原因。现在的洪战辉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的设计,那就是多做实事,多学点知识。③很有经商头脑的洪战辉已经用他自己的名字开发了一个文具商标。他说,④当他有钱的时候,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1)第()句有误,应改为。(2)第()句有误,应改为。(3)第()句有误,应改为。3.仿照例句的思路以及句式将后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例句: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仿句: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4.下面是某箱包公司的一条广告语,耐人寻味。请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靠增加他的宽度和高度来扩大它的容积。
5.为下列事物,写一句咏物寓意的话。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二、阅读下文,回答15——19题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2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3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4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5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6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太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7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8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9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10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11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5.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
16.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
(2)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17.第6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18.谈谈你对第10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
19.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