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 彰显小学生习惯的养成
马鹿小学
梁蓉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学生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通过班级、少先队和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种“随风潜入夜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养成习惯的基础。
一、在优美的环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舒适、优美、安静、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这种陶冶、规范作用时间久远,影响巨大而深刻,其效果比简单的说教、灌输更为有效。优美、整洁、文明的校园对教育对象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充分挖掘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点,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1.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要触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联想,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
个体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情、意、行交互影响作用的过程。情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动力源泉,情感是学生认同传统道德的媒介,学生只有对校园文化在感情上认同,产生共鸣,才可以主动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认识。比如我校利用教室、橱窗寝室,楼道及教室走廊等空白处,张贴、悬挂校训、校风、校纪、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用这些无声的语言,时时熏陶和感染学生。当学生看到这些语句及画面时,一定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不时触发学生的种种激情和向往,并与自己的行为作比较,在情感的激发下,不断转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在愉悦中接受教育。
2.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信息,使学生在自尊中、无意中受到教育。
常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作出意志努力才能获得系统知识,校园文化则通过利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机制来摄取有关的教育经验,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蕴藏的巨大的心理潜能,使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极大地拓展信息刺激的容量。如设计黑板报、墙报、少先队队报、手抄报等,尤其是黑板报,可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校园文化就是这样,把有关道德的、审美的、文化知识及做人的道理,经过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传授给学生,论道而不说教,没有强制性,教育的痕迹被淡化,这样的学习是自觉的,是容易被接受的。
二、在“软环境”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谓“软环境”就是指人际关系、风气等。
1.变静态的校园文化为动态的校园文化
首先,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晨会等形式,有的放矢,把静态的校园文化变为动态的校园文化。在集会上培养学生集合快、静、齐;尊重他人:讲话时,静静地听,讲话结束后给以热烈的掌声。同时,利用开学典礼、升旗讲话时,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特别是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在庄严的“国旗下讲话”这个特定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最易受到震憾、感染。
再次,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在“手拉手”活动中,特意将内向型的学生在好友的感染下,向“外向型 ”转化;在小制作、小发明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可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渗透“耐挫折”教育,如远足、登山、等。这样,从课上到课下,从室内到室外,逐步把静态的校园文化转化为动态的校园文化。
2.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要相信学生、关心、了解学生。师生可以像朋友一样促膝谈心,可以像家长与孩子一样一起玩游戏,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教师可敬又亲,才会向教师吐露心声,教师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学生从情感上对教育者产生信赖,就能主动接受教育。
其次,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你 我 她”演讲赛,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通过“谈嫉妒”辩论赛,使学生把嫉妒转化为前进的动力;通过“我能行”主题队会,使学生在具体情景的感染下,深刻理解“我能行”包含的人生哲理,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这些有针对性的队会不仅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3.发挥榜样模范作用
在动态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一个个“活”的景点,学校要注重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首先,重视教职员工的垂范作用。学生的“向师性”是尽人皆知的,教师的言行、仪表和作风,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品德,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教师应有的规范,特别是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中,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其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教师榜样相比,学生榜样有着非凡的效应。学生榜样的言行举止,学习活动又起着更加具体化、实际化和指导示范作用,更贴近学生的心灵和生活实际。为使榜样的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定期评优选模,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队员”,发现好人好事随时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鼓励,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写进作文、写进全体学生心理,让学生榜样的无穷力量在学校环境育人工作中不断发挥育人的功能,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和优良传统
校园文化中优良的班风、校风占有重要的地位,校风、班风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言论上的共同倾向。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学校的道德气氛和集体舆论等,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校风是学校的灵魂所在,要想形成良好的校风,必须先抓班风。可通过“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双管齐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班风。如建立班级日志,班级日志实际上就是班务日记,即对学生当天在校内情况的记录。再如实施“文明班级达标考核”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把对学生的行为要求、礼仪要求和卫生要求作为考核内容。学校授予“文明班级”示范牌。同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使同学们在愉快、和谐、坦诚的氛围中检查自己的行为,以达标争章活动鞭策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强化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会用集体荣誉感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良好的风气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置身其中,自然会受其影响。有了良好的班风,就不难形成良好的校风,良好的班风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形成一定的有自己的特色的校风。
总之,丰富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调动学校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从校园的各个方面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为学生提供、设计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背景,促进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第二篇:浅谈行为习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浅谈行为习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论文提纲
序论:
习惯是什么?著名的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他的书中写道:“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我会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我就是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的说,教育就是要形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的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本论: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种类。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持久的学习行动。
(二)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分。
二、影响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
(一)社会不良风气和影视作品中的不良影响。
(二)教师教学中的不重视。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三、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给学生指出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习惯进行指导。
(二)严字当头、从点滴抓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监督来保证。
(五)师生共同成长。结论: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石穿一样,一点一滴,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出一份力量。
内容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分散,使意志专注于学习之上,因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的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视作品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一定影响和伤害,致使学生在校内外表现出诸多不良习惯。在小学阶段我们为师者没有办法改变和磨练一个学生的习惯的养成,那我们也许将毁掉的是孩子的一生。习惯可以造就性格,习惯可以让大脑聪慧,习惯可以让学习更有效。
怎样才能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行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勤学、善学呢?本文以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总之,“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行为习惯 学生学习影响
浅谈行为习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习惯是什么?著名的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他的书中写道:“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我会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我就是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的说,教育就是要形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的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良好的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学校的教育是为了孩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是通过
一、两次教育或
一、两个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长期不懈地抓住这个德育工作重点,坚持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种类。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和持久的学习行动。它往往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甚至表现在性格特征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有可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好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分散,使意志专注于学习之上,因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习惯是看似小事的大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身体的好坏,生命的长短。了解了一个人的习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
(二)学生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分。坏习惯不仅徒增学生的身心负担,有损于身心健康,而且降低学习效果。如:课前不预习、不专心听讲、不积极发言、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没有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这都属于不良的学习习惯。
例如: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做什么事都不认真,而且在他身上有很多的不良习惯,制约了他束缚了他的手脚,我帮他把影响他前进的“敌人”列在了一张纸上,如:边吃东西边写作业,早晨总是迟到,要用的东西找不到,作业写了忘带,或者上课作业拖拖拉拉等诸如此类习惯,这些坏习惯如果不及时用适宜的方法改正,就会慢慢的从树苗长成小树,之后是大树,长成大树后就会很难更改,所以在栽种小苗的时候就需要整形、剪枝,不断的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这个孩子的习惯,家长也大伤脑筋。我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得知他在家长得溺爱下形成了一系列的坏毛病,于是,便为他开了一张“药方”,让家长在家监督,我在校监督。只要孩子在家能做到的家长就奖励孩子一颗星,在学校做到的我也给他一颗星,每次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奖励,反之不奖励,但会表示出很遗憾的样子给他看,不作任何批评。其实目的很显然,就是要让他在强制、心理暗示和积极的鼓励下,改变一种不良习惯。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帮助他客服最艰难的的心理克服期,并要不断的巩固他逐渐形成的好习惯,其实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练和培养,使其摇摇欲坠形成的习惯逐渐稳定直至稳固。
二、影响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
(一)社会不良风气、影视作品中的不良影响。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视作品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一定影响和伤害,致使学生在校内外表现出诸多不良习惯。
1、在校外表现为:打架、骂人、玩火、玩水、爬电杆、乱拿别人东西、毁伤动物和庄稼、不尊敬老人、外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
2、在校内表现为:学习马虎、作业拖拉、上课不专心、在课堂上讲话、搞其它小动作、上课东张西望、学习无计划、在学习中不爱动脑筋,依赖老师和家长、迟到、抄作业、作业随便应付,字写的不好、课后说脏话、不讲卫生、乱扔纸屑、不爱护公物、乱花钱吃零食等。诸如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教学中的不重视。在小学阶段,我们为师者有时候只关注成绩,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为师者没有办法改变和磨练一个学生的习惯的养成,那我们也许将毁掉的是孩子的一生。习惯可以造就性格,习惯可以让大脑聪慧,习惯可以让学习更有效。习惯的特点是根深蒂固,一旦形成则难以改变。习惯需要严加管教,如果行为习惯是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将影响人一生的成长,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所以,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行为习惯教育不是无足轻重的细微末节,而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从小处说,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学校的生源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是以外地生为主,大部分孩子都是来这里借读的。就我们六年级来说,全班40人,就有二十几个是借读生,而且这些借读生有一部分都是去其他学校报名考试没有通过,被拒收的孩子,他们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家长大多是没有文化、在外进行体力劳动的社会人群,他们的流动性很大,孩子的学校也跟着家长打工地址的转变而改变,有时一个学期要换好几个学校,这样长期以来,孩子早已形成了懒散、随意的习惯,对学习没有一点点的重视,家长也从来不管不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班,在我们学校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怎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怎能适应时代的激烈竞争?这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从现在开始矫正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迫在眉睫。
三、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
怎样才能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行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勤学、善学呢?
(一)给学生指出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习惯给予激励和指导。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润物细无声、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多些耐心,多些关心,不断的提醒和关爱学生,给学生指出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给学生榜样.比如说:我们班上有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习惯很不好,作业拖拉,尤其是数学不愿意提笔计算,家长管不住,然后在上学期又旷课迟到,很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疼.我就专门盯着他,给他制定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计划,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有好的表现就表扬,而且经常和他聊天谈心,不谈学习,谈他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谈他的日常生活,他的开心和苦恼,慢慢的他和我交上了朋友,什么都和我说,而且他平常也不迟到,不旷课了,家长也连连说孩子变了,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还知道体谅父母,帮父母做家务呢!所以我认为对待有问题的孩子可以找出出闪光点,予以激励,可以用赏识、期待的眼光看待这件事,给他时间,让他逐渐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肯定他认真做事的态度,这样他就会把这种认真的态度迁移到写其他的各个方面,习惯也就慢慢的养好了.实践证明,没有克服不了的坏习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任何不良行为习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二)严字当头、从点滴抓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确立目标,正确引导。让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习惯,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人们良好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习惯,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必须因为习惯所包含的方面太多,例如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等等,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要养成哪些习惯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由学校、班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良好习惯养成公约》等规定。通过制定规定,学习规定,让学生懂得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规定的制度一定要严、要细。当然,严要严而得法,而不是一味“蛮”严。
2、树立榜样,以点带面。
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工程,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有时可以采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开始,有时可以从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着手,有时则可以从磨练学生意志或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有时还可以采取强化的方式特别是及时强化的方式,这样做往往有更大的作用,如: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在班内评选行为习惯好的同学作为班内的楷模,标兵,鼓励其在学习的习惯上起到带头作用,而且成了老师的小助手,随时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平时学习习惯较差的同学矫正自己的行为,使更多的学生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努力。
3、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培养。例如: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坐要端正,站要挺直,行走稳健,早晚要先脸漱口,做事要有始有终,上下楼梯靠右走,课间不追逐,不打闹,不喧哗,集队做到快、静、齐等等。慢慢地,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习惯成自然。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让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携起手来对他们施加教育和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2)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联系学生实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四)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监督来保证。
1、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2、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1)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利用每天两次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学前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家长,孩子上学成为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7~8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大部分与家长相处。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应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要把家庭、社会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提高学生家长的理论水平,引起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组织家长交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经验,让家长了解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所做的努力,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合力。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讲座,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五)师生共同成长。
1、鼓励上进,逐步实行。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低年级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坚持不懈的结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学生自己要自觉坚持,教师也要做到坚持。
2、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阶段,不仅担负着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寻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这既是一个能力培养问题,也是一个习惯问题。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在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这种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力,形成了师生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的和谐局面,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在培养自己。要求学生那样去做,教师也必须做到,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身教重于言教。?教育人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即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
3、要想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现在虽然提倡“赏识”教育,对孩子要进行多表扬,少批评。但是对学生的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部分学生,一味地进行表扬,他会忘乎所以。“浮躁”的心理就会油然而生,因此就我行我素。我非常欣赏这么一句话:批评的目的,并不是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摧残,而是让学生从思想上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我发现班上的个别班干部总是说别人不好,是他们不听话,我说了他们都不听.我知道以后,经过调查发现其实这些同学自己本身不能严于律己,起不到带头作用,所以就无法管理他人。所以我就找这些同学专门谈话,通过指出他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然后教给他们如何去做,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就反映这些班干部无论是从自身还是管理他人都很不错.有个班干部还给我写了个纸条,说:老师,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如果你不说出来我的问题,可能我还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不听我的话.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我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我认为学生不光要表扬,也要适当的进行批评.有了“你最棒”,也要有“你做的有问题”这两方面的教育, 才会使学生及时纠正前进的方向.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所以不要认为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无所谓,因为这一旦成为习惯,那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是有很多孩子还没毕业就休学的吗,有的还整天沉迷于网吧,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给多少家长带来了烦恼.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切忌讽刺挖苦,但又不能轻描淡写,视而不见。既要培养互尊自信,又不能使其自负。克服独生子女骄蛮、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让他们能够融入到集体当中去。培养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是我们教师肩负的重任。最后切记一点,遇事凡三思而后行,学生的行为是盲目的,我们的教育却不能盲目。
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出一份力量。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者:武鸣县双桥镇中心学校 黄 飞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编号:DBB010504桂——2007)课题于2007年10月开始规划,2007年12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报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审批,2008年3月正式批准立项,2008年3月20日开题,2009年4月15日进行阶段性总结。
我校一直努力践行“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人、快乐成才、和谐发展”的办校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学生品德与技能等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认识到心理素质对个体终生发展的意义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把优化校园环境作为改善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十分重要的条件。我们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和把握学校学生心理状况(尤其是当前农村学生、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优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努力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模式。
课题研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时下许多为研究而研究的不良现象。近两年来,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这一课题为引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政教处、教导处等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全校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既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又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活动中)努力探寻有效措施并付诸实施,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较好的改善和优化,让学生身心健康。
两年来,课题组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谈话、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基本按照如下研究过程开展研究:资料准备——课题申报——课题组成员统一认识,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等的设计——开题会议——具体研究(包括有关实验、调查、问卷等)——资料处理——论文或研究报告撰写——课题成果推广——结题。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所设定的目标和理论假设,课题组成员认真开展研究,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该课题的研究已初步完成,拟2010年3月结题。
一、课题研究概况
环境熏陶人,环境塑造人,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古人又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可见环境对人的一生影响有多重要,特别是对我校这样一所农村中学的学生更是影响深远。
目前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波及,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的存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忽略,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引起了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我校教师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初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初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这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校教师的共鸣,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决不危言耸听。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出走,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现将我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分类如下:
(一)学习问题
问题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以及学习困难等。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共有三十个教学班,班额一般在40—55人,经过两年来的访谈、调查发现,每个班几乎有1/5的学生厌学,有1/4的学生学习困难,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1/10。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感或者说成就动机不足。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就可能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时间久了,消极情绪的学生是很难燃起他对学习的兴趣。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现象。表现为: 一听说要考试就紧张起来, 考前睡不好觉, 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 心慌意乱, 记忆卡壳等现象, 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 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 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 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二)交往问题
问题表现为,孤独心理、唯我独尊和不能正确地与同学、父母、和老师进行交往。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平时交往的圈子就很窄,大家在村里都是用壮话进行交谈,很多时候都是家长下地干活而学生自己在家看电视,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也有一些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中,处处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早恋也是初中阶段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 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 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 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 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有些中学生也不懂得与师长如何交往沟通,往往不能理解家长、老师正面的教育与要求,不主动敞开心扉,形成反感甚至敌视,出现普遍的离家出走及鲜见的弑师案件。
(三)情绪问题
问题表现为,情绪丰富而强烈, 但不能合理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宣泄。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 但情绪起伏变化很大, 不稳定, 而且容易冲动, 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时, 可能会一点点小事而情绪激动, 也可能为一点点小事而灰心丧气。多变的情绪, 常常使他们难以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放任的情绪往往又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爱和团结。由于中学生情绪起伏变化大, 加上自我控制力较弱, 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 以致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妨碍了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甚至违反校规, 触犯法律。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之所以有不愉快的情绪,是因为人们对事有许多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我们不愉快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不合理的看法。
(四)行为问题
问题表现为,说谎、攻击、逃学、违反纪律、网络成瘾等。
我们说是行为问题,这个行为问题包含的内容很多,究其原因,涉及到学生观问题,教师要将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不仅仅看到他们的一个不足,还看到他们优势。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尽管他今天会有一些问题,但他仍然具有非常强的潜能。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需要以全新的理念,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朝,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舒心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能激发他们良好的心态。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环境的物质环境,包括校园的布局、绿化、建筑物、教室、宿舍、图书馆、运动场等。校园环境的整洁、美丽、优雅、宽敞等使人感受到舒适、轻松、愉快,给人舒畅感、美感、安全感,让人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大脑激活水平,并可以减轻直到消除疲劳;如果校园环境不整洁、肮脏、狭窄,会使人感到压抑、烦躁、沉闷、不愉快,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效率,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是为广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师生认同的共同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我校就是要立足农村,抓住以壮乡文化为本、以教为魂的校园环境建设,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去影响学生的主体人格,以形成强大凝聚力的校魂,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况:
双桥镇中心学校创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68亩,原名双桥一中,于2003年改用现名。我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520人,教职工123人。学校环境幽雅,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曾被评为“广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广西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学校”等多项荣誉;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县前列,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打造活力校园来促进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立足农村,依托壮乡,打造“SQ”校园文化特色。“SQ”是双桥汉语拼音的缩写,又取自英文“Scenic”和“Quality”的首字母;“Scenic” 意为景色优美,“Quality”意为品质优良。“SQ”昭示着双桥一中环境幽雅,一中人品行高尚。“SQ”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系列内容,学校除了对校园美化绿化进行整体规划外,还十分重视文化氛围的创设,使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橱窗、每一块绿地,都富有教育内涵,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目标,展现了学校的发展蓝图,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创造一个优美、宽松、催人向上的育人环境。我们力求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校办学理念:健康成人、快乐成才、和谐发展 学校精神:团结奋进、自强不息 学校校训:团结、勤奋、进取、创新 学校校风:文明、竞争、自强、和谐 学校教风:善学、善教、善育、善导 学校学风:勤学、乐学、好学、会学
我校依托壮乡打造了壮族名人堂长廊,介绍了从历史上抗倭英雄瓦氏夫人到现代的体育明星李宁等一批壮族政治、军事、文化、体坛名人,他们都是壮族的好儿女,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原自治区主席陆兵就使我们双桥培养出来的好儿子。我们打造这个长廊意在让学生了解壮族的辉煌历史,使他们能从这些名人身上学习壮民族的勇于追求、不畏艰险、甘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为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我校打造了儒家经典文化长廊,共有“仁、义、礼、智、信、恒、容、善”八大块内容,旨在教育学生明礼诚信,做事要有恒心,为人要以人为善,宽以待人。梅兰菊竹号称话中四君子,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打造“花中四君子”意在通过四君子的高尚精神教育学生,做人要具备梅的坚忍不拔的人格,兰的谦谦君子的作风,菊的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品格,以及竹的刚直谦逊、不卑不亢、不同流俗的高雅。引导学生要争做文明的学生,守纪的学生,人格健全的学生。
为了更好更活的开展我校的德育工作,我校专门成立了学生的励志堂,主要有感恩和励志两大主题,有警示教育、励志故事、励志书籍和励志影视资料等内容。这个励志室可供班级开展活动之用,如:召开主题班会或感恩励志教育会、讲励志故事、读励志书籍、看励志影片等,主要是想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这里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当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时,这里就是加油站;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这里就是激励场;当学生犯错误时,这里就是改正错误的心灵疗治所,这间励志室面对全校师生开放,是我校一个的德育基地。
为了点亮学生的心灯,拨开学生心灵的迷雾,我校成立了心理辅导室——“说吧”,说吧有三层含义:其一就是让学生把心里话尽情的向老师倾诉;其二是教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浅显的道理来影响我们的学生,改变我们的学生;其三就是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校配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里环境清新,布置雅致,是学生青春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驿站,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我校专门为教师打造了一间舒适的阅览室——书吧,一支轻音乐、一壶清茶、一本好书将愉悦教师身心,陶冶教师情操。教师课余饭后将在这里更好的交流沟通,将在这里拓宽视野提升业务水平,这是仅供教师阅读的地方。
教室是学生学习主要场所,这里的布置讲究整洁明净,各班的学习园地是由师生共同设计,由学生亲手的布置,学习园地里有班级荣誉栏、时事采风、温馨提示、伯乐论坛等栏目,还有各班的口号、班训,特别是各班教室里都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班级图书角,献出一本书拥读万卷书让班级图书角的藏书更丰富。教室里布置无论是色彩还是各班的口号、班训都是以学生为本。
为了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育人的作用,我校特别推出了卫生间的文化,卫生间里有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宣传,还有各种保健知识,这里是一种灵动的文化每月都会更新内容。
双桥一中的树都能开口说话,全国重点高校的校训就挂在各班认养的每一棵树上,每一棵树都有着不同的介绍,都蕴含着一些故事,都见证着学生们的成长,树文化更多的是激励学生从小就有远大的目标,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学校东楼前的长廊展示的是壮乡的风土人情,有壮家的服饰、三月三的习俗、武鸣人的风情、双桥的特产。这里各种介绍除了增长学生的知识以外,更多的是激励学生的热爱家的情怀,从而热爱学校。
“馨斋”是我校的学生食堂,“馨斋”是飘着香味的屋子更是就诏告每一位学生要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在学生就餐的地方也处处彰显着校园里浓郁的文化,比如说“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少一份冲,就多一份宽恕”“文明从窗口做起”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了营造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我们自2007年就开展了“宿舍美化”评比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种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创造宿舍文化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为自己的初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宿舍回忆,也给同学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宿舍的标语内容由舍员决定,学校统一设计好样式,张贴在宿舍外墙,标语是不干胶的,方便更换内容,这样就形成一种统一协调的氛围。在美化宿舍大赛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非常丰富,他们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许多的宿舍布置非常富有创意,令老师们叹为观止,如:、“珍惜同窗的缘分,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一种安慰”、“正直是我们的人格,快乐是我们的风格”等无不有着特别的育人作用。
我校的运动场地比较宽敞,这个足球场有300米的煤渣跑道,场地的草皮是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利用双休日舖种而成,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们自发来到学校,参与劳动,呈现出一幅家校联手共建校园的动人场面。我们学校有现在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现在是我们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今天有竹杠舞、跳大绳、踩高跷活动。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课余活动,大力开展富有壮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活动中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宽阔的运动场地让同学们能够活动锻炼,戏台边醒目的12个大字 “健康成人,快乐成才,和谐发展” 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在努力践行着这个办学理念,让学校成为学园、乐园、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是我校的精神口号,每次全校性集会我们都通过这个口号振奋师生精神,凝聚力量。它集中体现了我校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校园精神风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继往开来,开创新的辉煌。
双桥一中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双桥一中人将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打造出了富有壮乡文化特色的系列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如2009年11月广西常规管理现场会在武鸣成功举行,而我校就是以依托壮乡文化的打造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广西教育厅厅长在现场总结大会上向全区中小学校长发出倡议,希望他们学习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吸引了全区各兄弟学校的无数老师进校来参观学习。一些相关的媒体、报纸都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校园环境文化作为校园的生态系统,其特质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内经过人们组织、改造和而形成的校容校貌和校园学习环境。具体指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及各种设施等。它是学校环境文化中最坚韧的物质和内核,体现在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集体舆论、校园精神、学校形象等方面。校园精神环境是校园的灵魂,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反映,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这种物质环境自然是一种环境文化,它的作用体现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此熏陶、暗示、感染。我校学校物质环境文化的设计强化环境育人意识,使校园环境充满着文化色彩,“努力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也讲话,每一棵树、一棵草都能纳言,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的作用”。学校的“SQ”校园文化系列使学校各种物质的东西都能体现一种学校的个性和精神,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发向上的感受,我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就是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我校1500多学生都是寄宿学校,一周有五天是全部生活在学校,他们在学校所受教育时间越久,对学校环境文化要求就越高,依赖性也就越强。校园已经由传授知识的单一功能体转变为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娱乐生活等一身的多功能体。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追求知识,更是追求娱乐、追求生活、追求艺术。学校的物质环境是否文化化、艺术化、实用化、舒适化、卫生化、优雅化、整洁化、安静化等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生活在优美的环境里就会身心宁静,愉悦的生活在美丽的校园里。特别是我校“说吧”的打造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的向教师倾诉,教师用亲切的话语,典型的案例来说服我们的学生,并校正他们的言行,让我们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说吧”然后心悦诚服的,身心愉悦的离开“说吧”轻松的投进学习生活中去。“说吧”在这两年里是学生青春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驿站,点亮了不少学生的心灯,拨开了不少学生心灵的迷雾,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
2、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从而使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同时,又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整洁的校园内,学生是不会随地吐痰的;在一个幽静的校园内,学生是不会高声嘶叫的;在一个充满现代文化气息的校园内,学生是可以陶冶情操的。校园环境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精神环境文化一经形成,就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反过来良好道德观念又会推动校园精神环境的优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行为。校园环境文化是通过感染、模仿、从众、认同的心理机制,使学校全体成员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引起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以求与校园环境文化趋于一致,达到学校育人的目的。我校依托壮乡打造了“壮族名人堂长廊”,介绍了从历史上抗倭英雄瓦氏夫人到现代的体育明星李宁等一批壮族政治、军事、文化、体坛名人,他们都是壮族的好儿女,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原自治区主席陆兵就使我们双桥培养出来的好儿子。“壮族名人堂长廊”的打造旨在激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了解壮族的辉煌历史,使他们能从这些名人身上学习壮民族的勇于追求、不畏艰险、甘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随着课题的研究学生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破坏公物等违纪行为明显减少,在他们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自信,展现自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明显的变化。现在是不少的学生以就一中为荣,对学校有了比较强的自豪感、荣誉感。
3、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校园文化建设指学生和教师在校园这个特定空间中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文化形态。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优势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只有营造健康、科学、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形成学校教育文化的关键。学校可以开展“人人争作文明小标兵”活动,各班由一名值日生总负责,其他同学分工管理,要求对教室卫生、公区卫生、个人卫生、文明礼貌语言、纪律、礼仪作出评价。卫生小卫士认真填写记录,学校期末根据记录进行评比,对做得好的优秀小卫士、文明小标兵进行表彰;同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使同学们在愉快、和谐、坦诚的氛围中检查自己的行为,以达标争章活动鞭策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强化行为习惯。
总之,丰富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不可会晤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成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应开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行为习惯得到良好的引导,个人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满足学生实现自我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营造一片以活动为载体的环境育人的新天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教师榜样相比,学生榜样有着非凡的效应。学生榜样的言行举止,学习活动又起着更加具体化、实际化和指导示范作用,更贴近学生的心灵和生活实际。为使榜样的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定期评优选模,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队员”,发现好人好事随时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鼓励,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写进作文、写进全体学生心理,让学生榜样的无穷力量在学校环境育人工作中不断发挥育人的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和提升学生品位的重要方式,我们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将他们组织起来,在集体活动中,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例如,校园文化的素色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多搞一些必须经过全体成员协调合作才能完成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的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地去为班级或小组的共同目标奉献。这样,在不断活动、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体人员的团队精神。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切入点,但并不是全部内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学生集体荣誉感,必须用在学校生活的核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上来,以团队精神关心爱护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上组织成立帮扶小组,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从各个方面的帮扶使其迅速地摆脱困境。这种以先进带动后进的办法,不仅共同提高了他们的学业,也在具体的帮扶与被帮扶的活动中,获得了爱心的浸染,同时,学习小组与兴趣小组相结合,使同学之间在共同学习和爱好中,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强化相互之间的感情,这既是团队精神培养的延伸,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化。
团队精神的培养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活动中的形式要求。因此,团队精神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单纯地作为活动目标的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本文开头时所提出学生团队精神的缺乏和社会竞争对于人才团队精神的必须要求,使校园文化建设有了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使命——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因此,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仅要在各项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渗透,而且应该作为一个内容的专题,设置专门的活动进行培养和强化。诸如,有些活动在一般的情况下是要培养学生们的文化修养、知识能力等,但在具体安排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将其作为专题目标,这种以专门培养目标进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团队精神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得以确定,为更好地开展校园文化中以其他项目为目标的活动奠定基础。二是在所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都要渗透团队精神的因素,这不仅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校园文化自身的必然要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有的活动都与团队发生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集体参与性的活动自不必说,就是个人参与的活动,也都是代表团队精神,寄寓着团队的希望,实施着团队集体的设计。因此,团队因素在整个校园文化的各种活动中都是离不开的,所以,在校园文化的各项活动中,也都应该而且必须鲜明地渗透团队精神,这既是校园文化建设自身性质决定的,也是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团队精神在各种活动中的渗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专门培养团队精神为目标的活动的辅助因素,不仅强化了专门活动的培养目标,而且深化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内涵,使团队精神真正地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团队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在学生身上体现出一种文化修养。首先,文化修养主要表现在人的具体行为之中,它表现在文化建设的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融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表现在具体行为的规范之中。团队精神通过某一时或某一事的作秀和表演可能让人在判断上产生错觉,但只有真正地成为了自觉的行为规范之后,才能在长期的日常工作中,获得一种终极性的认定。反过来认定的结果体现的正是一个人文化涵养的真实状态。其次,团队精神是一种带有普遍适应性的修养,它是与自己的行为始终相伴相随的,适应于所有的群体。因此,正确的团队精神修养是团队精神素质的培养,只有具备团队精神的素质,团队精神才能成为个人修养中的文化涵养。这是对团队精神培养的根本性要求。
我们倡导在今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一方面要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进行广泛的渗透,从而改变无意识状态。另一方面必须把团队精神的培养列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项内容,不断通过专门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团队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本来地位,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健康的发展,最终完成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合乎全球一体化竞争需要的人才之任务。
5、校园文化建设缓解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一个育人的环境,每一处、每一时都带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目的要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散发着多元化信息。所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文化信息源,能够对学生进行有利、积极的刺激,从而促使他们智力的发展。“智商在丰富的环境与贫乏的环境中能够上升或下降”,我校大部分学生在优美的环境里智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我校在宿舍文化、教室文化的打造上充分显示了学生个人的才华和集体的智慧。学校宿舍文化的打造是以“干净、雅致”为主题,建造家园式的宿舍文化,各班宿舍可以有自己本班特设的雅号如:“聚贤屋” “温馨小屋”“浪漫小居”等,各班的舍训更是彰显出学生的个性与智慧如:“珍惜同窗的缘分,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一种安慰”“正直是我们的人格,快乐是我们的风格”“吃喝玩乐莫进此门,贪图安逸另寻他处”等。教室文化的建设是以“积极向上、活泼健康学园式”来打造,各班的班训、班规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能力和智慧如:“困难是我们的恩人,兴趣是我们的天堂”,“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它燃烧”,“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它燃烧”“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等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整齐光洁的道路设计、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等等,无不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倍觉舒心,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办学物质条件的改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所能负载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教学方法也多元化。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更增加了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我校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室、校园信息网等先进的教学设施更高效的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进校园,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2009年中考中我校以72名同学上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的好成绩再一次证明校园环境文化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教室的采光、通风、温度等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我校教室的照明光线充足、均匀,减少了学生的疲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减轻紧张、焦虑。各班教室布置的色彩适中可以创造恰当的气氛,调节情绪,如我校各班教室学习园地以浅蓝色、浅绿色、米黄色,颜色巧妙的搭配,创设舒适、宜人的色觉环境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6、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宿舍是学生在学校的家。学生生活在一个清洁、明亮、卫生、整洁的宿舍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过去,学生厌学、逃课、上课睡觉、讲粗口、顶撞老师,故意捣乱课堂秩序,见到老师不打招呼、态度漠然、缺乏礼貌,对老师不信任,有的学生甚至有逆反与敌对心态。教师也因受焦虑、沮丧、抑郁、消沉、不安等不良情绪困扰,整天喊累,觉得自己辛苦备课,认真讲课,学生却不愿意听,不买老师的账,因而缺乏成就感,认为自己很失败,对教学厌倦,对学生厌烦,师生关系不甚理想。随着以课题研究为牵引的各项管理与具体措施的落实,近年来,我校师生关系有明显的改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尊敬老师、信任老师,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育和劝导,对老师很有礼貌,见着老师会主动问好。广西西部校长校长们来到我校,见学生很有礼貌,向我们提问说“你们是怎样使学生对人有礼貌的?”我们的回答是教育与训练。另一方面,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关爱学生的动人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调查显示,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率不断提高。2007年——2008学第一学期末,在对全校32个班、100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调查中,学生对全校教师平均满意率为85.37%,到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末,学生对全校教师平均满意率提高到92.87%。
近两年来,我校结合课题的研究,为构建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在学校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主要是:(1)学校在管理活动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的利益与需要放在首位。(2)扬正气,抑邪恶;崇尚高雅,远离低俗;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追求真、善、美和弘扬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各项活动中强调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努力营造一种积极进取、认真负责、勤于学习、善于合作者光荣,不思进取、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懒惰自私者可耻的氛围。(3)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的作用。(4)通过校长信箱、学校网络留言等多种途径,疏通和拓展信息渠道,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环境的优美高雅,传递一种文明的信息,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标准,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实现学生通过环境感染和熏陶达到自主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无声的环境中接受有声、有形的教育,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师生之间和睦相处。
7、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成才基地。
美观高雅、整洁大方、富于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体会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让学生从现在、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陶冶情操,增强学生为社会文明发展负责的责任意识。在优美的环境里,学生能够意识到,整洁的校园,要靠人来维护,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学生们不忍扔下一片纸;一些比较淘气学生,在爱校、保洁方面也能充分体现他们身上闪光的侧面;有很多同学能坚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风雨无阻地早早来打扫校园教室的卫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保护地球人类生存家园的意识。整洁的校园不仅规范了学生的卫生习惯,更教会了他们做正直踏实的人校园的无言环境,促使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学会审美。保护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管理上做到无死角,无漏洞,从而培养学生保护校园的整洁。
学校设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选出几名表现突出、责任心强的学生组成管理委员会,共同参与制定一整套的活动方案和管理制度,开始自我管理的最初尝试。划分出卫生、纪律、活动等若干职能部门,实现全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委员会常设文明监督岗,比如学习习惯监督岗、卫生文明监督岗、生活文明监督岗,从学生早读、早操和课间操、课间休息、午间管理等,都有不同的岗位监督管理。学生从学习良好的礼仪习惯开始,自觉维护校园环境,自觉读书,自觉规范言行。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组织机构。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做到在无教师管理的时候能自觉进入早读和课外活动课堂化管理,能在举手投足之间自觉维护校园设施,能自觉按规定路线上下楼梯,能在指定时间安全有序的进入操场。
8、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生情感教育和审美情趣的教化基地
师生通过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和操作,每个人都为校园环境建设倾注感情、智慧和心血,成为师生热爱学校的感情纽带,以自己在这所学校生活与学习而感到自豪,一种爱校荣誉感油然而生。为校争光的责任感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超越自我的内动力,培养起师生爱校、爱教育的情感和主人翁的意识,并成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基础。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更是有所突出,由于青少年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他(她)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她)们追求美,却又不能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的内涵。而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9、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人文化环境的基本形式。学校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师生人格发展的教育载体,形成校园环境鲜明的人文景观。我校校园环境最大限度地给师生提供了文化土壤和实践活动的机会,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阵地。我校“大课间活动”中踩高跷、千人跳竹杠、抛绣球等富有壮乡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体魄,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我校一年一度为期一周的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文化艺术节有学生书法、绘画、征文比赛和两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都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我校还从大处着手,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升旗演讲、重要的纪念日等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沉浸在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中,因注意力的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课题组成员理论素养的提高
本课题组成员大多数是非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大家通过学习,查阅大量理论资料,对本课题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有了较好的认识和把握(如心理现象、心理教育、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澄清了过去一些模糊的认识,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课题研究在形式上就要结题了,成效是明显的,也只是初步的。但是,研究仍将继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也。
文献出处: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
第四篇: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影响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影响调研情况
家庭是中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俗话说“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因此,大体上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当今社会,家庭类型众多,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存在差异,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也有所不同,由此导致孩子们在思想、行为、心理、价值取向、处世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心理尚不成熟,辨别能力很差,他们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如何能使中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形势紧迫,刻不容缓。
本次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高二年级,我们以问卷、座谈的形式调查了150名学生并走访了家长。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对孩子影响较好的家庭占52%,独生子女家庭占26%,单亲家庭占7%,特别富裕家庭占7%,问题家庭占8%。为此,我们把对中学生成长影响较大的几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环境做了以下总结并辅之以案例说明。
一、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一般有以下四种形态:丧偶式单亲家庭、离婚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往往情绪低沉、情感淡漠,大多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与人交往时显得拘谨,有自卑感。
学生小王,女生,其母在她四岁时因嫌家里穷而离开了父亲及幼小的她,尽管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对她百般疼爱,但她始终因缺少真正的母爱而感到失落。由此导致孩子从小懦弱、内向,平时沉默寡言、戒备心重,害怕与人交往,缺乏活力。
二、较富裕家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一些家长因忙于赚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由此导致生活在富裕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有优越感,没压力,花钱大手大脚,一味追求时尚,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学生小张,男生,其父是私企老板,母亲在机关上班,家庭条件相当优越。其父母花钱都大手大脚,追求时尚,没有注意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且忽视了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导致孩子爱攀比,对生活有满足感,对学习没兴趣,缺乏动力,成绩较差。
三、独生子女家庭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大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因而,事事包办,事事迁就放纵,处处给予特殊照顾。这样时间长了,就使得孩子变得四肢不勤、意志薄弱,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性,且脾气大,受不得半点儿委屈。
学生小曹,独生女,其父是公务员,母亲是中学教师。由于从小被宠爱,导致孩子现在上课时贪玩、看闲书、与别人聊天,学习上没动力,成绩较差,生活上对家人依赖性较强。
四、由隔辈人抚养成人
由于父母工作忙或都外出打工或都“不在”了,由此产生了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的方式。祖辈人在施教时通常只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由此导致孩子们大都生活上自理能力差,精神上特别孤傲。
学生小王,女生,其父母都在金融系统工作,由于忙而没时间照顾她,她从小便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由于爷爷奶奶的溺 爱,导致孩子现在比较任性,脾气大,贪玩,有个性,学习成绩较差。
五、再婚重组家庭
由于多种原因,原来的家庭破碎,母亲或父亲带着孩子又与别人重新组建了家庭。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一般说来,心理压力较大,思考的问题也多。因不是亲爸或亲妈,他们总觉得没安全感,害怕对方指责或打骂自己,因而处处谨慎小心。
学生小马,男生,其母带着他与现在的继父组成了新的家庭。其继父为人不错,对待孩子就像亲生的一样,尽管如此,孩子心中的症结依然没有被化解。他平时少言寡语,不大活泼,心事较重,给人的感觉比较冷漠。
六、家庭成员陋习较多 有的家长有一些不良嗜好,但从来不顾忌对孩子的影响,天长日久,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他们大多对家长有意见,想法偏激,易发脾气。
学生小叶,男生,其父母陋习较多。父亲有三大癖好:赌博、酗酒、抽烟。在小叶的印象中,他的父亲经常喝得醉醺醺的回家或夜不归宿,对他关心甚少。母亲则脾气暴躁,教育方式粗暴。由此导致孩子交流性差,好着急,逆反心理强,且易烦别人,对人有敌对情绪,自私心理重。
七、较贫困家庭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此,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懂事早,知道节俭,能吃苦耐劳,有上进心,学习成绩较好。
学生小刘,女生,家庭较为贫困。她知道自己的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为此,她平时节衣缩食,一心扑在学习上,因儿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且做事认真仔细,有毅力。
总之,通过研究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好的方面予以弘扬,对于不好的方面给予指正。同时,通过此次调研提醒、告诫我们的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楷模。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是孩子无形中的老师,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中学生能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看家长能否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第五篇:不能忽视厕所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不能忽视厕所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肥城市查庄矿学校
张保宏
上厕所其实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排除毒素,疏通肠胃,谁能想到与素质挂起钩来?我班离厕所近,这对我班的学生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还是先从几件事来看看一部分学生的素质吧。
一、刚上初一的学生不会劳动。开始接触这些学生的时候,真不知道在小学里他们是怎样打扫卫生的。扫教室里的地面,扫个几遍扫不干净,得让我督促着,指到一点,扫到一点。那厕所里面,就更不会打扫了。尤其是女生,还怕脏。几个值日的学生在里面忙活了很长时间,都到了上自习的时间了,我到里面一看,池子里的纸、食品袋等还躺在里面,只是擦了中间部分,角落里一点都没有动。没有办法,只能一点一点给他们示范。就是这样,打扫的效果总是不好。另外,不知道打扫厕所和打扫教室的工具分开使用,不知道摆放整齐等等。因为学生们不会打扫卫生,挨着厕所近的周老师没少给提了意见。
劳动了一个学期,学生的劳动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涌现了几个劳动明星,如陈壮壮、韩俊龙、刘辰龙、董方硕等。现在,我一般不再亲自动手了,他们几个每天能自觉完成卫生任务。
二、卫生做的较好了,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就是值日生每天都会从厕所里面扫出一些食品袋。是谁总是把食品袋扔进厕所呢?这种习惯的学生素质该是很低的。在厕所里面吃东西不卫生,有伤风化,还会造成下水道的堵塞。为了对所有学生敲响警钟,在轮到我班国旗下讲话的时候,在文明习惯养成方面,我特别加了一句:有的同学甚至到厕所里面吃东西,你咽得下吗?在我班里我也反复强调了类似的话语。厕所里吃零食的现象减少了,但还是有不思悔改的顽固的学生。
三、厕所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是搞阴谋的地方,也是恶习的温床。一天下午1:30,我早早的来到教室里,学生们大都在讨论习题、写作业。我发现小赵拿着一本思想品德书去了厕所,到了快2:00了,还没有出来。这时,我看到王老师来了,就要求她到女厕所里面看看,小赵在里面干什么。王老师进去一看,只见她正在和九年级的四个女学生嘁嘁喳喳在说着什么。把她从里面叫出来,她给我说那几个学生在借她的书。借书用的着上厕所吗?用的着这么长时间吗?我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果然,几天后,我知道了她伙同那几个学生与别人闹矛盾的事情。还有一些学生在厕所里打闹、吃零食、甚至有几个学生躲在厕所里吸烟,因此,如果疏于对厕所的管理,这里真成了各种恶习的温床。
四、是我把一部分学生赶进了厕所吗?说来很怪,在一段时间里,以董、韩为代表的七八个学生有事没事地往厕所里钻,一个课间,韩去了两次,我还用电视广告词说他“尿频尿急尿不尽”,引得同学哄堂大笑。但是还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他们几个一天午后又进了厕所。我感觉他们肯定是不务正业,于是悄悄推开厕所门,一看,几个人正在里面玩的正欢。看到我立刻装模作样。我想得给他们点教训,那天下午,班里全是劳技、体育课等,我让他们在里面呆了三节课。在里面给他们布置了背书任务,什么时候背会,什么时候出来。其中有两个学生提早完成,回到了教室。那五个怎样也背不过。
他们几个是我们班的学习困难户,不思进取,就总想着玩儿。今年,我课间在班里的的时间长,下课就到班里去,他们失去了在班里打闹的机会,于是就借着上厕所的机会玩耍,时间长了,渐渐对厕所有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味道也闻不到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们爱上厕所可能与我盯得紧有关。
我警告他们几个,再发现到厕所里面玩耍,咱就不打扫卫生了,什么时候里面臭气冲天、蚊蝇满飞的时候,把你们关在里面,住上几天,在里面玩儿个够。
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督促,部分学生爱往厕所里钻的情况得到了改观。通过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班级离厕所近不是好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还不小。厕所关系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大处说,关系到中国的国民素质。中国人上厕所后不冲水的行为成了外国人讽刺国人素质低下的有力证据,在西方有些地方的厕所里常用汉语写着“便后请冲水”的提示语,据说这是专为中国人定制的。无疑,这严重刺激到了国人敏感的神经,难道我们的素质真的这么低下?建议对学生多做教育引导,还要有必要的强制性措施,千万不要忽视了厕所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