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04:3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

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

皖政„2012‟106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快城乡造林绿化步伐,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现就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强省建设,统筹城乡林业发展,努力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立足大林业、大生态、大

二、目标任务

3.总体发展目标。

到2016年,全省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其中,2013年新增240万亩,2014年新增280万亩,2015年新增280万亩,2016年新增200万亩。

4.区域发展目标。到2016年,所有县(含市、区,下同)森林覆盖率达到或超过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20.36%)。山区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67%以上,丘陵和平原地区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

5.林业经济发展目标。到201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三、建设内容

6.优化森林布局。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等三大造林工程,促进丘陵、山区、平原三大区域林业全面发展;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等三项创建活动,让森林进城、入村、绕路、依水、围田,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建成一批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

7.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工程。以江淮丘陵地区及江南、沿江、沿淮丘陵地区为重点,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陡坡开垦地、丘陵岗地和江滩、湖滩、河滩造林、城镇周边绿化、水源地

建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村庄,促进美好乡村建设。

12.开展森林长廊创建活动。以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沿线,以及长江、淮河、新安江、怀洪新河等江河沿线和巢湖等湖泊周边为重点,按照两侧绿化宽度各不少于50米、有条件的地方应达到100米的标准,加大绿化、美化、彩化力度,创建森林长廊,打造绿色景观。到2016年,建成森林长廊示范路段5000公里。

13.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在改善生态的同时,着力培育民生林业。加快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森林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林下经济等新兴林业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林业示范区和产业示范基地。

四、千方百计增加林业投入

14.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为主体、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全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入机制。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鼓励林业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特别是龙头企业投资造林绿化,以及农民以地入股与企业、大户合作造林,建立商品林基地和企业原料林基地,及时依法给予造林经营者颁发林权证。鼓励利用各类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相关林

林长廊、实现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城市目标的市、县给予奖补。

17.加大金融支持造林绿化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简化审批手续,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满足各种造林绿化主体贷款需求。加大林业贷款贴息比例,在贷款期内,对造林项目贷款每年给予2个百分点的贴息,对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造林小额贷款每年给予3个百分点的贴息,由市、县在省林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安排。

五、保障措施

18.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开展造林绿化、促进森林增长、加快生态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并落实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省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县政府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9.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各地要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资、认建、认养、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省军区、省武警总队负责组织驻皖部队、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复转退军人营建“八一林”、“双拥林”等。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

员会审批后实施。

2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林木限额管理、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和林地定额管理、征用征收审核审批制度等,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保护生态安全。切实加强乡村现有自然生态的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生态,以及各类保护小区、村庄片林要严格保护,保持自然风貌。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期间,除经济林之外,低产低效林应以补植补造和封育为主,原则上不得开展以人工更新造林为主的大面积皆伐改造。

23.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机构特别是基层林业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的林业队伍,落实人员及相关保障,充分发挥林业部门政策宣传、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科技推广等职能作用。各级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林农水平。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7日

第二篇:实施森林增长工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森林增长工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省林业厅厅长 程中才

党的十八大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成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全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努力打造生态强省。

一、要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森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建设生态文明,主要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主体是处理好人与森林的关系。

二、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是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不断提升。但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缺林少绿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相当突出。去年10月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部署,决定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即到2016年全省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林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这一重大决策,高度契合了党的十八大要求,顺应了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全省人民的期盼,完全符合安徽林业实际,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必将成为安徽发展史上一座新的绿色丰碑。

三、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制度保障、贵在真抓实干。一要实现生态建设新突破。全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各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着力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二要开创绿色发展新局

面。节约集约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新兴林业产业,着力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三要建设生态文明新制度。建立健全林业目标管理责任制、森林和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等,着力构建坚强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四要弘扬生态文明新风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着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第三篇:XX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植树造林工作总结

XX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植树造林工作

总结

去冬今春以来,我县按照省、市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主体任务和综合要求,拓展发展模式,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与开展“三线三边”绿化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和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综合发展。从林地调查、规划设计、任务落实、整地造林上狠抓落实,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经济林(竹林)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示范林、长江防护林项目和省级其他工程等林业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拓展面上造林绿化发展空间,将造林绿化向公路沿线、河流沿线及城镇周边、景区周边和农村四旁隙地延伸,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现将xx县XX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情况

根据安徽省林业厅《关于做好XX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春季自查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于XX年4月10日至4月25日组织开展了县级春季自查验收。经调查统计:XX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14620亩(占市下达计划14500亩的100.8%),其中:退耕还林专项规划造林经济林650亩、农发生态示范林1200亩,省级其他造林12770亩。实施退耕地补植补造600亩;森林经营10163亩,其中:长江防护林封山育林6000亩、农发封山育林1000亩、退耕还林专项规划现有林培育3163亩;四旁植树74.5万株,义务植树68.1万株。

二、主要做法

1、科学谋划。早在去年7月份,我县就安排各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根据自身条件、辖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林业大户的实际需求等综合因素,摸底调查XX年林业重点工程和其它林业生产任务的最大可能完成量,经县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核实、筛选、统计后,积极向省林业主管部门争取给予项目支持。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本着相对规模、相对集中、有所侧重的原则,采取自下而上、多次重复到现场了解林地现状,林权经营者经营能力、经营条件,将林业重点工程落到实处。并在此基础上,县林技中心组织技术力量分片逐乡镇、逐小班对照造林技术规程和林业重点工程设计方案,从立地条件、经营形式、行动情况等方面再次筛选确定林业重点工程造林实施单位和小班。

2、突出重点。以退耕还林专项规划经济林(竹林)、农发生态示范林等国家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培植油茶、毛竹、油用牡丹、青檀、茶叶、杉木、绿化苗木等产业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关注簿壳山核桃、蓝莓、美国紫薇等新新品种的引入。

3、创新机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安排坚持五个原则,采取公开透明、集体研究、好中选优、适时调度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社会造林势头强劲。XX年新增一批公司和大户投入造林。安徽百草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陵阳镇营造油用牡丹600余亩、安徽富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乔木乡营造油茶等300余亩、朱泽洪在木镇营造油茶林360亩、安徽福森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湖南林科院引进了美国紫薇(红火箭、红火球、红叶)栽培并进行苗木繁育等。公司和大户造林推动了林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了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发展。

4、强化服务。为认真抓好XX年我县“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林业科技支撑水平,做好技术服务,确保植树造林取得良好成效,林业局决组织林业技术干部(全县49名)下乡挂职帮扶造林大户活动。其中县林业局安排5名局领导蹲点联系乡、镇,并落实44名林业科技人员对44个50亩以上造林经营单位挂职帮扶,各林业站技术人员分片指导,为辖区内群众造林跟踪技术指导服务。科学规划、适地适树,科学确定造林树种、造林方式和配置模式。

三、下步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开展以“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重点的森林质量提升工作。对退耕还林专项规划经济林(竹林)造林、农发生态示范林造林和省级其他造林等重点项目开展“回头看”,确保造林成效;二是全力开展以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培育间伐)和低产低效林分改造为重点的森林经营工作;三是适时抓好幼林抚育工作,弥补整地造林中的质量不足,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四是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抚育管护,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五是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的档案管理。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社关于加快建设“新网工程”意见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6〕78号 【发布日期】2006-11-23 【生效日期】2006-11-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社关于加快建设“新网工程”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6〕7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供销社《关于加快建设“新网工程”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新网工程”建设的领导,把“新网工程”建设纳入全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实施步伐。省发展改革、财政、工商、税务、农业、商务、公安、交通、邮政、电信、食品药品监管、文化等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积极支持“新网工程”建设。省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网工程”建设。各市、县财政也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各级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税收政策,对“新网工程”中符合统一纳税条件的连锁企业,可按规定批准由总部向其所在地主管机关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在“新网工程”中新办的流通企业,自开业之日起,可依照有关规定批准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省供销社要结合实际,制定“新网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关于加快建设“新网工程”的意见

省供销社

(二○○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为贯彻落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纪要精神,加快实施“新网工程”的通知》(供销经字〔2006〕3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5〕93号)精神,促进全省供销社系统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在服务“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优化体制机制为动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多元发展的原则,把“新网工程”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供销社现有经营网络资源和传统经营业务,按经济区域建设配送中心,在乡村建设连锁店、农家店等终端网点,实现供销社的低成本扩张和联合发展,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从2007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供销社系统培育60家农村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其中,销售规模1亿元以上的50家;建设500个市、县级配送中心,发展5000家农资连锁店、4000家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建设500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基本建成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五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纵横交错、配置合理、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培育一批农村商贸流通龙头企业。进一步深化供销社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突出经营主业,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注重把产权制度改革与培育农村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结合起来,优化社有资本配置和产权结构,通过产权重组、企业并购、投资融资等多种形式,集中供销社优势资产,广泛吸纳社会资源,着力扶持、培育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带动力强的农村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群。支持安徽辉隆农资集团、安徽茶叶有限公司、省棉麻有限责任公司、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安徽盛虹烟花爆竹有限公司、阜阳商厦等供销社商贸流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逐步成为“新网工程”的龙头企业。

(二)新建、改造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供销社现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基础,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以改造、升级和规范,推进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针对农副产品流通特点,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副产品冷链系统,促进农副产品流通。

(三)支持农村连锁配送中心建设。积极支持农村商贸流通龙头企业,按照经济区域,结合自身连锁网点布局、商品配送半径等,做好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建设。鼓励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满足本企业商品配送需求的同时,为其他企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

(四)加快发展农村连锁店。积极推动辉隆农资集团、阜阳商厦等供销社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直营、特许经营、加盟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供销社经营网点、农村其他经营网点的整合,在乡村发展经营规范的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烟花爆竹连锁经营店和再生资源“绿色回收亭”。避免重复建设,探索一网多用,提倡综合利用。

(五)加快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充分利用供销社基层经营网点资源,通过网点改造、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在组建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的基础上,组建农村综合服务社,并创造条件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将农副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及农村文化、卫生、教育和各类生活服务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供销社各类经营网络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前沿终端,成为供销社及各类涉农组织开展便民服务的多功能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三、主要措施

供销社实施“新网工程”建设,必须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其他工作统筹安排,重点做好“五个结合”。

(一)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结合,积极参与全省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把“新网工程”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打破城乡、区域、企业类别界限,按市场法则对有关市场主体改组改造,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与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相结合,加快改造、整合和优化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络。注重运用连锁经营、现代物流、总经销、总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对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点的整合和改造,逐步形成畅通、高效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提高农村流通的组织化、现代化水平。

(三)与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相结合,加快网络终端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坚持改造和新建并举,加快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各类协会等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步伐,多途径推进基层社改造重组,推进基层网络终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夯实“新网工程”建设的基础。

(四)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大力推进产加销、科工贸一体化经营。采取外引内联等多种方式,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商贸流通、加工、服务、科技型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采取先进技术,发展加工工业,形成一体化的生产、购销、加工、经营网络。

(五)与“千社千品富农工程”相结合,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部署,在“新网工程”建设中,大力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培育优质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努力形成品牌,促进产品进入连锁超市和各类市场,实现优质农产品与加工企业、专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网络的有效对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组织领导

“新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健康发展。各级供销社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把这项便民惠农工程建设好,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政发[2001]18号 【发布日期】2001-06-02 【生效日期】2001-06-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

(辽政发〔2001〕18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旅游业是一个投入少、产出高、关联性强、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奇特景观众多,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改变辽宁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和吸引外商投资具有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以来,全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十五”时期,为在实现全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目标

1.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关于旅游经济思想为指导,实施以政府为主导、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旅游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名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的产业劳动和辐射功能。把旅游业培育成全省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2.旅游经济增长目标。要实现“十五”期间旅游业倍增计划。到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实现510亿元,年均增长15%。接待海外旅游者150万人次,年均增长20%;实现外汇收入10亿美元,年均增长21%;接待国内旅游者7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0亿元,年均增长15%。

3.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到2005年,实现日本和韩国市场100万人次,港澳台市场30万人次,东南亚、俄罗斯、西欧和北美市场20万人次。有重点地拓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使全年旅游人数超过100万人次的地区达到15个,其中超过300万人次的地区8个。旅游星级宾馆超过800家,其中3家旅游星级宾馆进入全国百强星级宾馆行列,6家国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行列,4家国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行列。全省旅游业新增加就业50万人。

二、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4.建设优秀旅游景区。以建设世界级旅游精品为目标,优先加快7个特色旅游区域的开发建设。沈阳清前史迹旅游区要以挖掘清王朝发迹史为主线,以沈阳一宫两陵为重点,彻底清理景区环境,恢复清前盛京时期的历史原貌,力争建成世界级旅游精品。大连滨海度假旅游区要突出金石滩等地海滨度假、都市风光的旅游特色,开发对全省旅游具有牵动作用的旅游产品,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旅游名城。鞍山玉佛山旅游区要突出佛教文化和温泉度假特色,建成东北亚地区的旅游胜地。本溪水洞旅游区要建设成以奇特景观、生态环境为特色的观光休闲旅游区。兴城古城旅游区要将古城、文庙及九门口水上长城、秦汉行宫遗址的开发建设融为一体,建成特色突出的旅游区。丹东鸭绿江旅游区要以中朝边境旅游、生态旅游为重点,建成边境旅游胜地。辽西古生物化石旅游区要以古生物化石为重点,建成中国独特的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

5.开展精品旅游活动。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组织专家对清王朝发迹史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挖掘清王朝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出一批反映清前历史发展的系列文化活动。沈阳市要将以清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活动培育成在海内外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精品旅游活动。大连市要继续办好大连国际服装节。

6.建设旅游名城。将沈阳市、大连市建设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将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葫芦岛市建设成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到2005年,我省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要达到10个。

7.开发名牌旅游产品。要坚持面向市场、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开发一批国内外影响大、特色突出的旅游项目。要将沈阳市的张氏帅府、棋盘山、植物园、荷兰村,大连市的旅顺口、冰峪沟,鞍山市的千山,抚顺市的水陵、赫图阿拉城、萨尔浒,丹东市的凤凰山,锦州市的笔架山、医巫闾山,营口市的熊岳望儿山,阜新市的海棠山,盘锦市的红海滩建成国家名牌旅游产品。将沈阳市的故宫、福陵、昭陵,抚顺市的永陵,兴城市的明代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大连市的金石滩和本溪市的水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8.加快开发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抓好都市风光线、山水风光线、奇特景观线、度假休闲线、清前史迹线、辽西文物古迹线、冰雪风光线、生态旅游线、商务旅游线和中朝跨国旅游线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并将其推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品位和消费层次的需求。

9.拓展延伸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海上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文化旅游、主题公园、节庆活动、会展、购物等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工业观光、“农家乐”、家庭旅馆、修学旅行、青少年假期旅行、康复健身、中医药保健、探险漂流、婚礼庆典、科普知识、文化学术交流、冬季民俗、冰雪旅游、专列旅游等旅游新产品、新项目。大力开发“城市一日游”旅游产品。

三、三、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

10.加强我省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宣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新闻单位要密切配合,开辟旅游专栏、专题,增加旅游宣传报道,积极向中央新闻单位和国内外传播媒体交流辽宁旅游宣传节目,宣传全省发展旅游业的重大举措和有重要影响的旅游活动。各级外宣、外事、旅游、文化、新闻、影视等部门和单位要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辽宁旅游产品,尽快提高辽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11.完善旅游宣传促销手段。省旅游管理部门要组织各地积极运用影视、歌曲、广告、互联网等多种宣传促销形式,推行辽宁旅游宣传的整体广告。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精美的灯箱、DVD、导游图等大众化普及型旅游促销宣传品,强化辽宁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各旅游经营单位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及各种旅游促销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界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在主要客源国(地区)设立旅游宣传促销窗口和旅游办事处,与国家和省驻外机构密切合作,努力推销辽宁旅游产品。

12.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巩固拓展日本、韩国市场,努力扩大台湾、港澳市场,积极开发东南亚、俄罗斯、西欧和北美市场。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重点巩固省内客源市场,主攻周边省、市市场,积极开发东南沿海和中南部旅游市场。

四、四、加强旅游交通建设

13.加强旅游航线建设。将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建设成东北地区航空枢纽和国际旅游的主要进出口岸。争取开辟更多国际和地区航线,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外旅游包机业务。增加沈阳到东京、大阪、福冈、富山、汉城、香港等近距离国际和地区航班密度。形成联接主要旅游客源国和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航空网络。

14.发展铁路旅游运输。在旅游旺季要根据客流情况,增开主要旅游城市间的夕发朝至旅游列车和旅游专列,增加豪华旅游客车,重点抓好沈阳至大连、沈阳至丹东、沈阳至山海关3条旅游专列线,加快辽东半岛号列车的改造,改善旅游列车的服务设施。形成连接周边省区旅游城市和省内旅游城市的铁路旅游运输网络。

15.开发水上旅游交通。积极创造条件,开辟环渤海海上旅游线路。要提高江河、湖泊、水库旅游区(点)水上旅游船舶的档次,完善水上交通配套和安全设施。

16.加快旅游公路建设。交通部门要加快旅游道路的修建,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政策扶持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通知》(辽政发〔1999〕43号)要求,抓紧将旅游区(点)至公路干线的连接路列入全省路网总体规划。要积极发展豪华旅游汽车,交通运输部门要在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上增开旅游客运专线,高速公路沿线要修建能全部满足游客需求的综合服务站,提高服务水平。

各交通运输部门对团体旅游者的票务需求,要优先予以保证。

五、五、改善旅游环境,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17.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各级政府要把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作为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建设我省旅游强县(区)工作。要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扩大绿色面积,兴建不同主题风格的城市广场。宾馆建设要提高装修档次和卫生清洁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舒适程度。改善旅游区(点)周边环境和市内交通条件,加强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系统。

18.完善旅游区(点)服务设施。各旅游区(点)要不断提高供水、供电、绿化、卫生等条件,完善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娱乐、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功能。加快清理旅游区(点)厕所脏乱差现状,在重点旅游区(点)要建设水冲厕所和环保厕所。

19.加速开发旅游纪念品。要提高具有辽宁地方特色的沈阳羽毛画、大连盛道水晶、抚顺煤精、本溪五女山冰酒、本溪辽砚、鞍山岫玉等旅游纪念品的艺术品位,改善旅游纪念品的外观包装。各地要积极开办旅游纪念品批发、零售街(点),提高旅游纪念品零售商亭档次。经贸部门要会同旅游等部门重点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制开发旅游新产品,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需求。

20.开发旅游文化精品。发挥具有地方特色的辽戏、辽画、民间歌舞、杂技、曲艺等优势,提高文艺节目创作水平。沈阳、大连市要各推出一台高品位的文艺节目,坚持常年演出。主要旅游城市要建立旅游定点演出场所或设立旅游表演中心,形成晚间娱乐的亮点。大型旅游饭店、重点旅游景区都要为游客提供丰富健康,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

六、六、实行政策倾斜,扶持旅游业发展

21.各级政府要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要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择优扶强,培育精品。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宣传促销的源头作用,按照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对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的投入,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金融部门对旅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符合条件的项目要优先提供金融服务。省政府今年安排旅游基础设施专项资金1300万元,根据财力情况每年还将有所增加。

22.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有计划、有步骤地吸引外资和港澳台资参与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行社和为旅游服务的中外合资道路运输企业。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开办旅行社和经营其他旅游项目,拓展国际市场。要进一步简化旅游者出入境手续。对于赴海外旅游促销人员的审批,实行一次申请,一年有效办法。

23.鼓励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允许将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组建有特许经营权的经营管理公司。允许以旅游区(点)相关部分土地(山地)的使用权入股或以租赁形式吸引开发资金,加快旅游区(点)的建设。

24.深化旅游企业改革,组建专业化集团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公司制改造,组建若干个较大的旅游企业集团公司,发展规模经营,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力。要创造条件,积极研究实施对涉外旅游企业实行创汇、结汇的奖励办法。旅游企业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5.对旅游宾馆、饭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要运用旅游区(点)票价调节旅游淡旺季的游客流量,缓解游客过于集中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

26.鼓励国有企业开展旅游项目的开发。对纳入本地区旅游规划的工业旅游项目,所取得的旅游收入及通过旅游项目销售自产产品所得收入,可视为营业外收入。营业、财政部门在核定企业工效挂钩时可视同实现利润,允许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七、七、加强领导,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27.坚持依法治旅,完善地方性旅游法规体系,加强旅游执法监督。抓好省、市两级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建设,优秀旅游城市要组建旅游监察大队,及时处理游客投诉。要建立旅游合同纠纷仲裁机构,制定旅游纠纷仲裁办法。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的行业标准规范管理旅游企业。

28.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各旅游区(点)、旅游经营单位,在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质量服务标准、旅游投诉管理、旅游宣传促销等方面,要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星级宾馆和重点旅游区(点)等大型建设项目,必须报经同级旅游管理部门备案,经审核后,按有关规定报批立项。对名牌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要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定期跟踪检查,合理组织实施。加强对全省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省政府设立旅游建设规划工作小组,对各市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评审,并编制《辽宁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9.各级政府要加强旅游安全、消防、收费管理。旅游区(点)和旅游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沈阳、大连市要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中心,各市要建立预警联动系统,制定旅游安全、消防事故紧急处理预案,落实安全、消防责任制。要加强旅游区(点)的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现象。

30.加强对旅行社的整顿和导游员的培训。对出境游组团社,每两年要重新审核一次,有重大违规行为的,要取消其出境旅游经营资格。对国际旅行社的外联、接待业务实行目标管理,对长期不开展外联、接待业务的,要取消其经营国际旅游业务资格。强化对国内旅行社考核,对管理经营不善、投诉过多的旅行社,暂缓其通过年检或取消其经营资格。加强对旅游企业现有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执行导游员持证上岗制度。开展导游员年审培训和日常培训工作,不断更新导游员的业务知识,提高其外语水平。加强导游员和服务人员的考评工作,在全省旅行社、旅游区(点)推出一批金牌导游员。

31.加快旅游业人才培养。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旅游院校(专业)的指导,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增设旅游专业,职业高中教育要重点培养适应旅游业需要的专业人员,逐步实现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以旅游院校培养的专门人才为主体的目标。

32.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要在旅游行业全面开展“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达到旅游者满意”的“三优一满意”活动。坚决杜绝旅游活动中的“黄、赌、毒”现象及封建迷信等活动。在旅游服务基层岗位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科学、讲奉献的“文明使者”活动,不断提高旅游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

33.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对旅游业的协调和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旅游产业意识,协调动作,形成合力,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形成全省旅游协作整体。计划、建设、林业、水利、文化、文物等部门,要共同搞好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公安、交通、工商、物价、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好“黄金周”假日等旅游活动。

34.强化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统筹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审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行政法规以及旅游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使用,督促检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方针政府的实施。各市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1年6月2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