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0—2011届毕业生在攀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2000—2011届毕业生在攀就业、创业
情况汇报材料
2000年以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政策精神,持续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强化就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功能,认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自2000年起,我校毕业生活跃于攀枝花市各行各业,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同时,还涌现出一系列成功的创业典范,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0年以来,我校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由2000年的652人上升至2011年的3367人,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初次就业率均在94%以上。同时,选择在攀枝花市就业的毕业生也由2000年314人上升至2011年1524人。
二、毕业生在攀就业的主要特点
1、选择在攀枝花就业的毕业生比例2002年最低,占24.07%;2005年最高,占57.65%,其余年份均保持在40%左右。2、2009、2010、2011年选择在攀枝花市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较其他年份明显增多,分别占到了3.27%、2.69%和2.89%。
3、在攀枝花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2002、2003年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33.71%和72.83%,其余年份均保持在20%左右。
4、参加攀枝花市基层项目的毕业生2007年占2.75%(42人),2010年占1.31%(18人),2011年占0.92%(14人),其余年份均未能达到5人以上。
5、大部分在攀就业的毕业生选择在其他企业工作,除2003年仅26.09%之外,其余年份均分布在60%—90%之间。
三、本科毕业生在攀就业的主要特点
1、选择在攀枝花就业的本科毕业生2005年最高,占58.08%,其余年份均保持在40%左右。2、2009、2010、2011年选择在攀枝花市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较其他年份明显增多,分别占到了2.07%、3.09%和3.29%。
3、在攀枝花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均保持在20%左右。
4、参加攀枝花市基层项目的本科毕业生2007年占3.31%(35人),2010年占1.60%(15人),2011年占1.03%(10人),其余年份均未能达到5人以上。
5、大部分在攀就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其他企业工作,2005—2011年均保持在80%左右。
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确保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创业工作放到突出位臵,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工作思路和措施,认真贯彻毕业生就业工作“两级管理、重心下移;权责一致、规范运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业扶持金管理办法》、《攀枝花学院学生奖励表彰条例》和《攀枝花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对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学校各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确保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完成。
2、加强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毕业生积极面向基层就业。2000年以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二是持续科学、系统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逐步做到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三是积极邀请人力资源专家、企业家和优秀校友到校举办讲座。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规划职业生涯,促进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四是采用现代化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五是认真组织做好国家和地方各类就业项目的宣传动员、组织招募、保障支持等工作。
3、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毕业生创业激情。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一是充分发挥创业指导教师、辅导员、优秀企业家、毕业生创业典型以及工商、税收、人社等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的作用,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二是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奠定创业基础。三是加强与攀枝花市就业局合作,积极构建创业培训平台,为我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意识培训,激发毕业生的创业激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四是以多种信息媒介为依托,加强大学创业信息指导和服务,大力宣传毕业生中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和人物,为在校大学生塑造创业榜样。五是认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依托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扶持学生创业项目,积极为毕业生创业实践提供咨询,为毕业生创业孵化、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提供指导服务。
4、强力推进区域性、专业化的就业实习基地和就业信息集散地建设,优化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学校一直坚持“在巩固原有就业基地的同时,立足攀西、面向全川、辐射西部,加大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的工作思路,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一是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有的放矢开拓市场。二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广开就业渠道。三是深入挖掘地方市场潜力,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着重加强了与攀枝花市人事局、劳动局、就业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商联、各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及市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的密切合作,深入挖掘地方市场潜力。四是紧紧把握政策导向,积极开发服务外包企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
5、持续加强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
学校持续完善、改进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开发了就业信息服务网,并不断增强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及时发布最新就业信息。二是设臵LED电子显示屏,为就业创业信息、政策宣传提供方便。三是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组建“攀枝花学院就业飞信群”,开通“攀枝花学院手机WAP系统”。四是通过网络、短信平台、就业宣传栏、《就业指导报》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相关信息。
6、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切实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
2000年以来,学校始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努力为就业困难学生排忧解难。一是学校一直坚持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工作,认真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指定专人负责,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持续加强毕业生心理辅导、就业咨询工作,对残疾学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长线专业的女生重点进行心理辅导、政策辅导、求职技巧辅导,并逐一帮助落实工作;三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积极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等措施,为困难毕业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
招生就业处 2011年10月9日
第二篇:毕业汇报搭台 就业创业唱戏
毕业汇报展搭台 就业创业会唱戏
——美术系举办毕业作品汇报展暨就业招聘月启动仪式
毕业汇报作品展是我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有效地检验我系多年来的教学成果,尤其是检验学生面对市场,面对社会需求所具备的实际设计水平与能力,是五个学期学习总结的大展示,更是学生时代走向社会发展的人生转折点和里程碑,正是由于其独特性,长久以来我系毕业汇报作品展一直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各类美术相关行业及产业挖掘人才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
面对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的考验,我系积极以毕业作品展带动学生就业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专业成果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利用一年一度的毕业设计作品展创新就业推荐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工作,积极探索将毕业设计与就业推荐结合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月23日上午10时,在学院美术馆前我系举办了2010届毕业作品展暨就业招聘月启动仪式。本次作品展分装潢艺术设计、雕塑、摄影、动漫四个部分,展览的内容从视觉形象设计、包装,材料工艺、摄影、雕塑、影视动画等许多方面,共展出300多套作品。其中有针对性的实例作品结合企业或客户要求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工艺制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成为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我系邀请了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顾文明教授、党委委员、副院长张胜教授、就业处李笠处长、教务处赵雪玲副处长等院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系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数家校企合作企业代表出席参加了此次活动。
系主任韩慧珺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美术系的师生不懈努力,用文化和艺术健全人品;并希望不断的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在人才就业市场和专业设计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系副主任王群星在启动仪式讲话中强调“以往的毕业作品展的观众主要是在校师生,今年我们主动邀请校企合作企业、用人单位代表前来参观展览,让学生与用人单位能更直接地接触,并用自己的学习成果吸引企业、推荐自我,从而找到实习性就业岗位。”最后,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顾文明教授宣布美术系10届毕业生作品汇报展开幕、美术系10届毕业生校园招聘月活动启动仪式开始。
此次汇报展中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裴晓、张飞飞等四名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漯河职业技术学院VI设计》从办公文具、服装到车体标示、校园环境等对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包装,在展示成熟的设计理念的同时透出了美术学子对母校的一片深情,受到参观展览的院系领导的一致好评。《酷斯无气苏打水VI与包装》、《玛格红酒》、《巧克力》等一批作品是学生依托漯河中国食品名城背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包装推广方案,作品美观时尚,规格标准,具有很强的市场实战效果,受到与会企业热烈欢迎。
前来参观的企业代表金诺广告公司李经理他们充分肯定了我系学生的作品,并从艺术的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交流。同时,作为用人单位代表,这些专家又直接面对学生作品,了解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水平,从用人需求角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系部进行了沟通交流。漯河福娃娃母婴保健俱乐部的王经理急需儿童摄影师,通过观看摄影作品王经理很快确定了符合企业需要的摄影师。“这样选择员工比到人才市场直观多了,也更加有效,也避免了应聘人员达不到要求而反复招聘的麻烦,这种
做法值得推广”王经理满意的说。全体与会企业代表对此次毕业作品展走向市场、走向企业、直面客户的创意表示欣赏,并表示要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毕业作品汇报展与同学们实习性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展示了我系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系部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有利于用人单位、企业更好地了解系部专业建设理念,密切了行业、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展览期间先期近10家企业已于系部联系招聘毕业生,先后与数十名学生达成就业意向。
我系招聘月活动共分3个阶段,除了汇报展以外,系就业办还会提前把10届毕业生的简历、专业介绍等资料送给企业预览,在后期工作中还要将毕业设计作品通过网络和其它方式进行宣传以吸引更多用人单位关注,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相关领导对美术系此次毕业汇报展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在提高就业工作的同时也提升了职业教育品牌,希望今后美术系还要在这一模式上继续探索。
(美术系就业指导办公室 李晓伟)
第三篇: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在蚌就业创业若干政策 [蚌政办〔2018〕11号]
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在蚌就业创业若干政策 [蚌政办〔2018〕11号]
发布时间:2018-03-15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17〕4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皖政〔2017〕111号)精神,力争5年内吸引和留住2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蚌就业创业,为我市加快建成“两个中心”、早日实现“两个全面”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强化安居保障。对新引进在我市重点领域稳定就业,并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的博士给予10万元安家补助,硕士给予4万元安家补助,本科毕业生给予2万元安家补助。对我市新引进紧缺专业的海外知名高校博士,给予2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充分运用保障性住房政策,在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段建设人才公寓,对无自有住房的高校毕业生优先安排其入住,第一年房租给予全免,第二年、第三年分别收取20%和50%房租。对在我市企业就业、未享受安家补助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高校毕业生,连续三年给予住房补贴,补贴标准为:本科生3000元/年;硕士研究生6000元/年;博士研究生20000元/年。(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住建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提高工资待遇。对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新录用为公务员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的级别工资高定一档。招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的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对首次与我市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的,三年内每月按照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月平均缴费基数10%的标准给予工资补助。(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人才办、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
三、鼓励到基层工作。积极探索开展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工作,对教育、卫生、农业等基层事业单位招聘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人才可简化招聘程序,不受用人单位编制和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在辖区编制总量内调剂。积极开发一定数量的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资待遇可参照当地同类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确定。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可按照特事特议的办法优先聘用。县以上事业单位每年可拿出招聘计划30%以内的岗位,定向招聘在我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基层服务项目人员。(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编办、市人才办、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农林委,各县、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
四、改革职称评审制度。通过特设岗位方式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如相应岗位无空缺的,可以不占岗位比例先期聘用并兑现待遇,逐步消化过渡,聘用后3年内可以在乡镇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时,可以本专业岗位中能够体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的成果、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情况,以及个人在近3年的创新创业中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等替代论文、科研等业绩条件。对农业、林业、水利和建筑规划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高级职称的,原则上须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农林委、市水利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住建委,各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
五、帮助偿还助学贷款。对申请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到我市就业的,其助学贷款尚未偿还部分,每年根据还款计划予以全额代偿。(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
六、鼓励在职学历进修。在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职进修取得理工类硕士、博士学位并继续在企业就业的,连续三年分别给予每年8000元、15000元的学习费用补助。(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
七、支持创新创业。持续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青年创业园、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等创业孵化载体,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便利化、低成本、全要素的创新创业平台,力争5年内建成100家以上,按规定给予场租、水电、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政策支持。整合大学生创业基金、青年创业引导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与创业投资机构共同组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中小微企业和入驻各类孵化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创业贷款支持或给予20—40%的参股支持。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创业投资出现的损失,由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不超过70%的比例承担。(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团市委,各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
八、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面向毕业内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的,根据培训后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按每人500元、1000元、2000元、35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
九、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支持各类就业创业服务机构重点面向毕业内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定向培养,根据培训后到我市企业就业人数和培训费用等情况,按最高不超过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就业创业服务机构补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专业服务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开展人才测评,根据测评结果与我市用人单位联合制定相应的职业训练课程,通过职业训练营等方式,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
十、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每年择优认定50家以上企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实行动态管理。重点支持毕业内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期间,实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财政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标准给予高校毕业生生活补助。(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
以上政策所需资金,除上级补助资金和现有政策已明确资金渠道的以外,按企业税收属地原则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3:7比例共同承担,市本级承担部分从人才专项经费列支,各区承担部分由各区财政安排。市直各牵头单位要根据本政策规定,制定完善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本政策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三县可参照执行。
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2月4日
第四篇: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在肥创业就业的
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在肥创业就业的
若干政策措施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聚力打造人才高地、创新之都,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百万大学生在肥创业就业计划”,实现5年100万大学生在肥就业创业目标,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对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及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凡自愿来我市就业创业的上述人员,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以先行落户,有自有产权宅房的,在常住地直接登记为家庭户;租赁房屋的,可以在创业就业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居住地的公共(社区)集体户登记户口,也可凭同意挂户和说明亲属关系的承诺书等材料将户口挂靠在亲戚(指三代以内直系或旁系血亲)户上。实行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驻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录取的农村籍学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至入学所在地;毕业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出或迁入就(创)业地。(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
二、加大安居保障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市区联动、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多渠道、多方式推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建设,出台人才公寓建设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加快人才公寓建设速度,采取政府新建、购买、租赁以及商品房配建、支持用人单位筹建等方式,每年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内达到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的人才公寓总规模。毕业5年内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学生,在肥创业就业且家庭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的,均可申请人才公寓或租赁住房。对新落户的博士、35岁以下的硕士、毕业3年内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和大专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肥创业就业,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和300元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不含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落户后暂未就业或创业的,按上述标准发放6个月的租房补贴;租房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区(开发区)按1:1分摊。对新落户的博士、硕士(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本科生(技师、预备技师)在肥首次购房分别给予10万、5万、3万元补贴,购房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区(开发区)按1:1分摊。对新落户的毕业3年内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城区(开发区)创业就业,在肥首次购房,可不再核查社保缴费和个人纳税情况。(责任单位:市房产局、市数据资源局、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各区〈含开发区,下同〉)
三、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每年重点资助引进3000名左右我市产业紧缺专业人才,对博士(含高级技师)、全日制硕士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毕业生以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含中级职称和技师),三年内每月分别发放3000元、2000元生活补贴,所需经费由市和区(开发区)按1:1分摊,市属国有企业引进人才生活补贴由市级财政全部承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在一线城市设立“人才港”,对接产业需求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人才办、市财政局,各区〈含开发区,下同〉)
四、实施能力提升行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每年稳定开发10000个以上的就业见习岗位,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800元标准给予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补贴。根据接收安排大学生实习和见习的数量和质量,每年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补贴。建立大学生实习见习统一管理平台,实行网上申报、市区共管,为普通高校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实习见习机会。鼓励高校毕业生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人才办、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各区)
五、鼓励到基层就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创业就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方式,每年在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基层,统筹提供1000个以上基层社会服务岗位,按照不低于合肥市上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每年从全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中,单列一定比例名额,定向招录在我市社区(村)委员会、公益岗位、基层社会服务岗位等服务达到规定年限的大学生。(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各区)
六、开展创业教育培训。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创业培训的重点对象,提供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支持创业导师到创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特区、大学生众创空间等开展创业辅导。认定一批创业大学、创业学院,打造全链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载体。通过购买服务加大创业培训工作力度,以创业活动不同阶段、不同业态的知识技能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项目的特点,深入开展阶梯式创业培训。以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为载体,进一步开设远程公益培训课程,为每名大学生至少提供一次免费创新创业培训。免费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商事、财税、法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全流程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团市委、市工商局、市税务局,各区)
七、鼓励提供创业场所。鼓励社会各界整合资源,发展各类创业平台,推动老旧商业设施、仓储设施、闲置楼宇、过剩商业地产转为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大学毕业生入驻创新创业。各区(开发区)在地理位置、商业环境、交通条件适宜的地带,建设创新街区、大学生创业特区、大学生众创空间,鼓励为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提供低成本或免费创业工位。(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各区)
八、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鼓励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拓宽多元化资金支持渠道。高校毕业生初始创业,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可享受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初创企业可申请参加我市举办的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可获得2万至10万元创业奖励。设立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资金池,为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无抵押担保贷款,担保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0万元。扩大合肥市天使基金规模,引导其他各类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加大向大学生创业企业投资力度,最高可给予100万元股权投资。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在我市初次创办小微企业,企业正常经营3年内,给予实缴社保费和税费等额资助扶持。每年对在校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综合评价,选出100个左右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各给予10万元项目资助。(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各区)
九、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将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前移,鼓励多种模式建设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促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与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融合发展。在驻肥高校设立50个左右具有鲜明合肥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加油站”,综合设置招聘信息发布、就业指导服务、创业咨询指导、求职创业补贴申报、就业见习推荐等功能区,经验收合格财政按每个10万元给予奖补。推动“启明星”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深入到全市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健全涵盖校内外各阶段、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开展供需对接和精准帮扶,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团市委,各区)
十、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将有关工作任务纳入市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强化政策落实,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保持合肥房价、生活成本、基础教育、城市活力等比较优势,稳定大学生对留肥宜居、宜业、宜创的良好预期。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大力推进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方便大学生办事和留肥创业就业。(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房产局、团市委,各区)市直各单位和各区(开发区)根据本政策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措施,确保政策兑现落实。
第五篇:直辖市毕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本市就业
直辖市毕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本市就业,户口要求迁入本市
【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作者:时间:2013-10-23 17:27:50点
击率:28
4凡直辖市毕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本市就业,户口要求迁入本市的,可持户口所在地直辖市派出所开具的户口迁移证,按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经分、县局户政大厅审批后,核发《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员准入证》,在入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