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线路板湿膜工艺技术
线路板湿膜工艺技术
一 前言
最早PCB生产过程的图形转移材料采用湿膜,随着湿膜的不断使用和PCB的技术要求提高,湿膜的缺点也显露出来了,主要聚中在生产周期长、涂膜厚度不均、涂膜后板面针眼和杂物太多、孔中显影困难。导致了湿膜的后续生产问题较多,过程控制起来困难,最终湿膜被干膜取代了。
随着PCB装配技术发展,以及PCB的线条和线间距愈来愈小、精度和密度要求也提高了,传统干膜在这样的PCB图形转移过程中问题出现,主要体现在干膜的分辨率不能再提高(主要是干膜的聚酯覆盖膜造成的),已不能满足特殊PCB生产的需要,而基材的针眼、凹坑、划伤影响了贴膜的效果,从而造成成品的沙眼、缺口、断线等。先进的湿膜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途径。
二 问题的出现
我公司在图形转移(也含有内层的图形转移)过程中一直使用的是干膜,效果也不错,没出现什么问题。但在今年的四、五月,我们生产的线路板内外层线条和线间距均达到了0.15mm,在使用干膜图形转移时造成内层大批量的报废、外层在显影后多次出现沙眼、缺口、断线造成返工,内层在黑化后更严重;接着又出现了单面板焊盘严重脱落,报废也很多,这严重影响了生产。针对这些问题我和同事作了相应的试验查找原因,对清洗、刷板的效果进行了跟踪,最后贴膜前的板子都达到了最佳效果;我们又改变了贴膜的方法,对贴膜机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改变显影液的参数,针对单面板我们又对打磨效果进行了跟踪。最后,单面板的问题解决了,但要求较高的内外层的问题没有解决。根据市场的需要,为提高我公司的技术水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湿膜来进行图形转移。
三 湿膜的特点
1.附着力、覆盖性好
湿膜本身是由感光性树脂合成,添加了感光剂、色料、填料及溶剂的一种蓝色粘稠状液体。基材上的凹坑、划伤部分与湿膜的接触良好,且湿膜主要是通过化学键的作用与基材来粘合的,从而湿膜与基材铜箔间有优良好的附着力,使用丝网印刷能得到很好的覆盖性,这为高密度的精细线条PCB的加工提供条件。通过表一可以说明湿膜的附着力: 表一 干膜、湿膜附着力试验对比表 涂层类型模块脱落比例(%)
6*6mil 7*7mil 8*8mil 9*9mil 干膜 0.06 0.01 0.02 0 湿膜 0 0 0 0 表一的数据表明了湿膜的附着力比干膜好得多,相对于精细线条的制作湿膜要好得多。
2.优良的分辨率
湿膜与基材的接触性、覆盖性好,又采用底片接触式曝光,缩短了光程,减少了光的能损失、光散射引起的误差。这使湿膜的分辨率的一般在25μm以下,提高了图形制作的精密度,而实际生产中干膜的分辨率很难达到50μm。
3.成本低廉
湿膜的厚度可控,一般来说比干膜较薄,包装费用也低,相对来讲湿膜成本要低点。湿膜在精细线条的内层制作过程中合格率大大提高,同干膜相比节约20%的材料成本。显影湿的速度要快30%,蚀刻速度也可提高10—20%,褪膜的速度也可增加,从而节约了能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最终成本降低了。
4.消除板边发毛
贴干膜板边易发毛、易产生膜碎,在生产过程中会影响板子的合格率,印湿膜的板子边缘没有膜碎和发毛现象。
四 湿膜的工艺流程
我们公司根据自身条件,使用了多种湿膜,最后选用了北京力拓达的湿膜。其内层工艺操作流程如下:
刷板(基板前处理)→丝网印刷→烘干→曝光→显影→蚀刻→去膜
一般的双面板工艺流程:
刷板(基板前处理)→丝网印刷→烘干→曝光→显影→电镀→去膜→蚀刻
五 湿膜应用时的操作要点
1.刷板
对前工序提供的材料(即生产板)要求板面无严重的的氧化、油污、折皱。我们采用酸洗(5%硫酸)喷淋,除去有机杂质和无机污物,然后使用500目的尼龙刷辊磨刷。刷板后要达到:铜表面无氧化、铜表面被均匀粗化、铜表面具有严格的平整性,还要铜表面无水迹。这种效果增强了湿膜与铜箔表面的结合力,以满足后续工序工艺的要求。刷板后的铜箔表面状态直接影响PCB的成品率。
2.丝网印刷
为达到需要厚度的湿膜,丝印前要选丝网,要注意丝网的厚度、目数(即单位长度上的线数)。膜厚同丝网的透墨量有关,油墨的理论透墨量(Uth)为: Uth=Dw2(w+d)2 ×1000
(D ─ 网沙厚度 d ─ 线径 w ─ 开口宽)
实际透墨量还与湿膜粘度、刮胶压力、刮胶移动速度有关,为达到均匀覆盖,刮刀口要轫磨好。印后板面膜厚度要控制在15-25μm之间,膜过厚容易产生曝光不足、显影不好,预烘难控制,易造成战地片,操作困难。膜过薄易产生曝光过度,耐蚀性好,电镀时的绝缘性差,去膜也困难。制造0.15μm以下的精细线条,膜后应小于20μm.湿膜在用前要调好粘度,并充分搅拌均匀,静止十五分钟,丝印房间的环境要保持洁净,以免外来杂物落在面上影响板子的合格率,温度要控制在20℃左右,相对湿度要在50%上下。
3.预烘
预烘参数使用第一面在80-100℃烘7-10分钟,第二面也在80-100℃烘10-20分钟。预烘主要是蒸发油墨中的溶剂,预烘关系到湿膜应用的成败。预烘不足,在贮存、搬运过程中易粘板,曝光时易粘底片,最终造成断线或短路;预烘过度,易显影不净,线条边缘由锯齿状。预烘直接影响到PCB的质量,所以在平时的操作重要经常测试湿膜厚度,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节烘箱的参数,经常检查烘箱的鼓风和循环系统是否良好。烘干后的板子要尽快曝光,最好不要超过12小时。
4.曝光
曝光是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湿膜中的单体分子在吸收光能量后产生的光聚合反应过程。选用功率大的曝光机,以减少曝光时间和热量的累积,保证曝光图形的稳定性和减少粘底片。每班要保持曝光间洁净,以免杂物附着在版面造成沙眼、缺口、断线,做曝光尺来调整曝光时间,避免造成曝光量过大或曝光量不足,最后曝光级数要控制在6-8级之间。曝光时同一种印制单板尽量在同一位置曝光,尽量保证同一种板子棘手的能量相同。曝光量过大,抗蚀刻、抗电镀的效果较好,但存在去膜效果不理想及图形线路缩小(使用正片)或扩大(使用负片),曝光不足,造成显影不良,耐蚀性差,线条边缘发毛,线间距增大或减小,在蚀刻时易造成短路或断线。
5.显影
显影是将没有曝光的湿膜层部分除去得到所需电路图形的过程。严格控制显影液的浓度(10-12g/l)、温度(30-34℃),显影液浓度太高或太低都易造成显影不净。优化显影速度使其与曝光量匹配,经常清洗喷嘴,让喷嘴的压力及分布一致。显影时间过长或显影温度过高,会对湿膜表面造成劣化,在电镀或酸性蚀刻时出现严重的渗度或侧蚀,降低了图形制作的精度要求。
6.蚀刻和去膜
蚀刻最终得到我们需要的电路图形,蚀刻液可以选用碱性三氯化铁、酸性氯化铜和氨水。蚀刻时不同铜箔厚度要使用不同的蚀刻速度,蚀刻速度还要与蚀刻液的温度、浓度匹配,经常维护蚀刻机的喷嘴,保持压力和喷液分布均匀,不然最后造成蚀可不均和边缘起铜丝,影响PCB的品质。去膜我公司采用4-7%的氢氧化钠溶液在50-60℃进行,主要是氢氧化钠使膜层膨胀再细分的过程,控制好参数孔内的湿膜也能褪掉。我们在特殊的双面板使用湿膜做图形转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 问题得到解决
选用适当的湿膜,调整了大量的参数,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板面湿膜的厚度,使半成品的合格率达到99%,基本上解决了出现的问题。我们继续跟踪了三个月,没有什么大的波动,有时会因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起一点变化,经我们调整参数,问题很轻松就解决了。由于湿膜能节约材料成本、设备成本、能源成本,给公司带来了经济利益,我公司在内层及单面板中使用湿膜。
第二篇:线路板企业文化
万正企业文化
愿景:把顾客的满意作为我们最大的愿望,使客户的要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使命: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以持续改进求发展承诺,服务于社会
核心理念:诚实、守信、共求进步的经营理念,高效优质,追求卓越,客户至上,永续经营的品质理念,遵守法律法规、节约能源资源、注重污染预防、提倡持续改进的环境理念
宗旨: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客户至上
价 值 观: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诚信经营、视信誉为公司的生命,始终把顾客作为公司的上帝
昆山万正电路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业生产钢性双面及多层印制电路板的高新技术公司, 公司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靠苏虹机场公路,沪宁高速公路,距虹桥国际机场仅40余公里,交通便利.公司占地面积5万m2,现有全套先进的双面及多层印制电路的生产,检测设备,年生产能力72万m2,是目前民营企业规模与技术领先的印制电路板制造商,公司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德国、及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印度、菲律宾、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产品广泛应用于不间断电源、IT、家用电器、测量仪器等领域,其中电源产品的销售比例超过40%。
公司于2001年3月通过美国UL安全认证,2001年8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2004年3月通过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12月通过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将秉承:“高效优质,追求卓越,客户至上,永续经营”的品质政策,以及“全员提升品质意识,全员参与品质管理,兢兢业业服务客户,精溢求精持续改善”的经营理念,“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以持续改进求发展”的承诺,服务于社会。
华新企业文化
愿景:该断则断 , 该通则通 , 华新品牌 , 不优不休;FPC厂的目标是中国质量第一的FPC工厂
使命:以精湛的工艺、良好的管理、优异的品质向新老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核心理念:质量更好些、交期再快些、利润降一些、服务积极些的经营理念,产品精益求精,服务追求完美的品质理念,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
污染;节能降耗、减废增效、持续改进的环境理念
宗旨:同心 开拓 求实 高效
价 值 观:无
昆山市华新电路板有限公司(A厂)
昆山市华新电路板有限公司座落于江苏省昆山市经济开发区,东濒上海,西邻苏州,距虹桥机场40余公里,水、陆、空交通十分方便。
昆山市华新电路板公司建于1993年4月,企业位于昆山市千灯镇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与国防科工委合资联营(现改为股份制)企业,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小林先生.目前注册资金4358万人民币,现有职工1550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0名,总资产2.5亿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1.8亿人民币.本公司专业生产双面、多层及柔性印制电路板。
近三年来企业共投入了1.1亿元人民币进行技术改造,目前公司拥有从德国、意大利、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和地区引进的具有计算机控制全自动控制生产,检测电路板的国际先进的流水线设备三条,全年生产能力达50万平方米,企业年销售三年来连续以50%的增比上升,03年实现1.0600亿元人民币,04年实现1.6亿人民币,05年达2.8亿人民币,其中创汇500万元美金.产品获得美国UL安全认
证,ISO14001,QS9000,ISO9001-2000等认证。年生产能力为50万平方米。公司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总资产已达2.5亿人民币。
昆山市华兴线路板有限公司(B厂)
昆山市华兴线路板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市千灯镇,2003年成立华兴线路板厂,投入资金5500万人民币,同时投资约400万人民币建造废水处理站和其它配套设施,并于2004年4月正式投产,主要生产高精密度双面、多层印制线路板。
通过积极吸纳业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构建专业、敬业、爱业的生产管理团队,使得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逐步成长为月产50万呎的大型高精密度印制线路板生产企业。
江苏华神(PCB)电子有限公司(C厂)
2005年6月投入8000万筹建江苏华神电子有限公司,2006年5月28日正式投产运行。工厂位于江苏昆山千灯镇线路板工业园,进行FPC基本建设和产品研发。
江苏华神(FPC)电子有限公司(D厂)
2005年6月投入8000万筹建江苏华神电子有限公司,2006年5月28日正式投产运行。工厂位于江苏昆山千灯镇线路板工业园,进行FPC基本建设和产品研发。
FPC厂有一支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和生产技术人员队伍,购买了整套来自台湾法国日本的柔性板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 工艺齐全。
FPC厂利用(华新)集团PCB客户群优势,专业试生产生产各类单双面镂空型多层柔性电路板及相关装配和软-硬结合板的研发。
最小线宽线0.06mm,最小孔径0.20mm;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IPC标准,取得UL认证。
FPC厂2006年月产能12000平方米,2007年月产能20000平方米.2008年月产能30000平方米。FPC厂的目标是中国质量第一的FPC工厂。
江苏华神(HDI)电子有限公司(E厂)
2007年3月投入1.8亿人民币,筹建华神HDI厂。
2008年6月华神HDI厂投产。
江苏华神电子有限公司HDI厂是专门制作多层板工厂,是集团至今投入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工厂。第一期月产量3万㎡多层板和HDI板。
制作线宽/线间距3/3mil。
最小成品孔孔径6mil(0.15mm),最小成品盲孔孔径4mil(0.1mm)。
层间对准度3mil(0.075mm)。
华涛企业文化
愿景: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流企业
使命:顾客满意、全面品管、实事求是、和谐持续
宗旨: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团结、创新、高效、实现
价 值 观:不断创新、深化、发展与客户的双赢关系;与客户共同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努力提升客户价值
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尊重管理的经营理念,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做人、工作理念
昆山市华涛电子有限公司坐落于千灯古镇——千灯镇,风景甚美,文化气息甚浓,是中国伟大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
公司东濒上海,西临苏州,虹桥机场路依厂而过,水陆空交通便利。公司现已拥有自建厂房两栋,占地4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1216多平方米, 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全面实行电脑化管理。公司在2007年一期工程结束后预计月产能为30000㎡/月,并于2008年最终实现70000㎡/月
以人为本、尊重管理已成为了公司的经营理念,秉承开放四海之精神广纳线路板行业优秀人才,不断地更新生产工艺。华涛人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还会不断开拓和进取 ,我们希望更多的线路板行业优秀人才了解我们,认识我们,更希望能和您一起共建美好的华涛电子。
公司秉承“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追求用户满意度,华涛人将以最大的热诚与您合作,共创卓越!
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社会各企业的发展为前提,因此,企业是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单元,而每个企业的发展又源自每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华涛人就本着不断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思想,迈着坚实的脚步以“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严律己,宽待人的生活工作作风,团结一致,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华涛成长历程。
我们致力于,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我们会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关注客户需求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用我们诚挚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华涛公司,以人为本,参与竞争,勇于创新。秉着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行事准则,以“团结创新高效实现”为企业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去赢得市场广泛的认可,并与国内外的行业精英结成长期合伙伴关系,为打造一流的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采煤工艺技术概述
采煤工艺技术概述 2007-11-16 13:54 第一章 采煤工艺技术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
(1)长壁工作面采煤工艺概述,包括:长壁采煤方法、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方式、采煤工艺方式的特点;
(2)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包括: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工序安排、劳动组织、循环图表、综采工作面工艺设计实例;
(3)采煤作业规程与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特殊条件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 . 1 长壁工作面采煤工艺概述 1 .长壁采煤方法
解放前,采用原始的穿硐式、残柱式、高落式等采煤方法; 解放后,采用长壁采煤方法。2 .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方式
爆破采煤、普通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采煤。3 .采煤工艺方式的特点
(1)炮采工艺特点:工人劳动强度大、支护工作不安全、日产量及劳动生产率低、材料消耗量大,适应性强;
(2)普采工艺特点:采煤工作实现了机械化,产量提高,设备投资少;支架的架设和回撤工作仍为繁重的人工劳动,在顶板管理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3)综采的特点:高产、高效、安全、低耗。
(4)选择采煤工艺的原则: 尽可能采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采煤工艺方式;工作安全、劳动条件好;煤炭损失少、材料消耗少、成本低;生产事故少、管理方便。1 . 2 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1 .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1)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概念:根据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过程,配备一定的工种及定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安全地完成既定任务,并保证周而复始地、不间断地进行采煤的作业方法。
(2)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标准
①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作业规程和循环图表,完成规定的正规循环率。
②完成作业规程中规定的产量、进度、效率、煤质、主要材料消耗、工作面煤炭采出率等指标。
③工作面工程质量合格,机电设备完好率不低于 80%,事故率不超过 2%。④安全生产,消灭死亡和重大事故。(3)正规循环率
式中 月实际完成正规循环数——是按正规循环标准的要求,逐日累计的统计数,不得用月末总进尺数反算。
月工作日数——指全月日历日数减去因工作面外部因素影响的日数(如节假日、矿井检修、停电、重大运输和提升事故的影响等)。凡工作面本身事故影响造成的停产日数,仍按工作日数计算。
要求:采煤工作面按煤层的地质条件、机械装备条件等,条件好时正规循环率为 80%~90%,条件差时为 70%~80%。2 .循环方式
概念:循环方式就是循环进度和每昼夜循环数的总称。
(1)循环进度:循环进度是采煤工作面完成一个循环后向前的推进距离。L=n × b 式中 L ——循环进度; n ——每循环落煤次数; b ——落煤次数。
落煤进度的确定:顶板稳定性、工作面运输能力、工作面支架排距、采煤机械的技术特征。每循环落煤次数的确定: 顶板冒落步距、经济合理性。(2)昼夜循环数目
昼夜循环数目的多少决定于循环周期(时间)的长短,它直接决定着采煤工作面的日产量、效率和其它技术经济指标。3 .作业形式
概念: 采煤工作面作业形式就是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1)“两采一准”(2)“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3)“三班采煤、边采边准”(4)“两采两准”(5)“三采一准”(6)“四班交叉” 4 . 工序安排 工序安排的方法:(1)根据工序之间的关系和各自需要的时间,找出起主导作用并且占用工时最多的矛盾线,以及主要矛盾线上的主要工序。一般采煤工作为主要工序。
(2)找出次要矛盾线:如支护线、回柱放顶线、作缺口线等。各次要矛盾线内部各工序之间,一般也是顺序关系。而各矛盾线之间,则是平行关系。
(3)根据工序之间的制约关系和各自需要的工作时间,确定各矛盾线之间、各工序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关系。
最后,用简单明了的符号绘成工艺流程图(箭头图),把一个循环的整个采煤工艺过程明确地表示出来,见下图。
采煤工艺流程图 5 .劳动组织
(1)采煤工作面的人员配备 采煤工作面中的人员,根据工作情况的不同,有“人数可变工种”的工人和“人数固定工种”的工人。
人数可变工种:指那些与工作面长度和日循环数(或产量)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的工种,如装煤、清理顶底煤、挂梁、支柱、移溜、铺网、回柱放顶工等。计算公式:
劳动定额可在《矿井生产统一劳动定额手册》或《标准手册》中查得。
作业定额:把标准定额与具体工作条件相结合而制定的劳动定额叫做作业定额。
作业定额分为单项作业定额和综合作业定额两种。单项作业定额是指包括一道工序的作业定额;综合作业定额是指包括若干道工序的作业定额。作业定额按其包括的人员数目,又可分为个人作业定额和工作队(组)作业定额两种。个人作业定额是指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所应完成的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作业定额一般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计算制定的。个人单项作业定额:
式中 ——个人单项 作业定额; ——标准定额; ——定额修正系数。
工作队(组)单项作业定额:
式中 ——工作队(组)单项作业定额; ——工作队(组)内人数。个人综合 作业定额:
式中 ——个人综合劳动定额; ——综合工作量; ——所需总工数。
工作队(组)综合定额:
式中 ——工作队(组)综合作业定额; ——工作队(组)人数。
固定工种:指那些与一个循环中工作量变化无关的人,如采煤机司机、看管输送机工、机电工、看管液压泵工等。(2)劳动组织形式确定
长壁工作面中的劳动组织形式:分段作业、追机作业、分段接力追机作业。6 .循环图表
采煤工作面循环图表,由循环作业图、工人出勤表和技术经济指标表三部分组成。(1)循环作业图
概念:表示工作面内各工序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绘制循环作业图的步骤:
①按采煤方向和时间顺序,画出主要矛盾线上的工序。
②画出与主要工序循序进行的次要矛盾线,其中超前主要工序的,画在其左侧,滞后者画在其右侧。超前或滞后的时间,等于两线间的水平距离。③画出不按主要工序顺序进行的其它工序,如开缺口等。(2)工人出勤表
对应于循环作业图,工作面人员的配备,用工人出勤表来表示。在工人出勤表里,应该表明各工种每班应出勤人数,每个工种工人工作时间及每循环的总人数。(3)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内容:
①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煤厚(总厚度及可采厚度)、倾角、密度等。
②采煤工作面的技术条件:工作面长度、采高、循环进度、支架布置方式、移架方式、采空区处理方法等。
③采煤工作面装备条件:支架型号、采煤机型号等。④循环工作组织:循环方式、昼夜出勤人数等。⑤生产与经济成果:每循环产量;每昼夜出勤量;工作面月产量;采煤工效率;坑木、金属支柱、炸药、雷管等材料的消耗;采煤工作面吨煤成本等。7 .实例
(1)循环作业图
(2)工作面出勤表
工种 班次早 班中 班夜 班检 修 班合 计采煤机司机333413电 工11169泵 站 工11125转载机司机11136输送机司机11136支 架 工888428巷道维修工555621胶带机司机11169装 车 工2226运 料 工66管理人员22228材 料 员11油质管理员1质量验收员11114办 事 员11送 饭 工11114其 他11114合 计28282848132(3)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1采 高m3.28~3.362推 进 长 度m12323煤 层 倾 角(°)2~64工作面长度m152~144.55煤 的 容 重kg/m 313506工 业 储 量万 t90.96307采 出 率%958截 深m0.89日 产 量t613810装 机 容 量kW2972.511作 业 制 度“
四、六”制12日 循 环 数个1213回 采 工 数t/ 工46.51 . 3 采煤作业规程与安全技术措施 1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
(1)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依据 ①采区设计、②采、掘工程图;
③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④本煤层及邻近采区的矿压观测资料;
⑤本煤层类似采煤工作面的开采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 ⑥矿、采区对本工作面的开采要求,包括产量、效率、材料消耗、煤质、直接成本等。(2)作业规程的内容:概况、地质情况、采区巷道布置示意图、采煤工艺、顶板管理方法、工作面机电设备、正规循环作业图及劳动组织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安全技术措施。(3)作业规程的编制与审批 ①明确任务;
②召开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会,研究生产技术和安全问题; ③具体编制作业规程,一般复写 3~4 份上报; ④审批; ⑤贯彻执行;
⑥作业规程在执行中如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修改,或编制补充措施。2 .特殊条件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1)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
①对特殊情况的说明,通常附有示意图; ②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措施)要具体; ③处理问题时的组织分工,责任要明确。(2)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步骤和方法 ①调查研究,把需要处理的特殊情况搞清,有时需要地质、测量、矿压等有关人员帮助搞清; ②召开工人、干部、技术员三结合研讨会,确定问题的解决办法; ③由采煤技术员按研究确定的处理方法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④上报矿里经总工程师批准;
⑤向参与处理问题的有关人员贯彻,要求严格遵照执行;
⑥特殊情况处理后,要向有关领导汇报,经同意后,才使采煤工作面转入正常生产。
第四篇: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目的
为规范公司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工艺技术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通用于各生产、辅助生产车间的各生产岗位。3 准则
3.1 工艺、技术指标的管理
3.1.1 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制定报经理批准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或改动,若因原料、设备的改变或因操作条件发生变化需作调整时,由有关车间以书面报告生产技术部审核,并报经理批准后执行。3.2 工艺流程与设施的管理
3.2.1 对主要物料流程、辅助物料流程及其设施进行改变时,必须制定出完整的方案报生产技术部审核,并报经理批准后实施。
3.2.2 因扩建、技改及环保治理改变工艺流程及设施时,必须由有关单位写出可行性方案,经公司充分论证批准后方可设计施工。3.3 工艺技术台帐管理
3.3.1 台帐种类包括: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工艺指标台帐、技改台帐、操作事故台帐、质量事故台帐。
3.3.2 台帐的具体内容
3.3.2.1 产量、消耗指标台帐要求:各车间都要建立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对全部产品的日产量、各类消耗的日耗量、单耗等进行记录。
3.3.2.2 工艺指标台帐要求: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对所有的厂控和主要非厂控工艺指标进行逐日记录。3.3.2.3 技改台帐
3.3.2.3.1 生产技术部和各单位均要建立技改台帐。
3.3.2.3.2 内容包括技改名称、技改的内容(包括意义)、费用、实施的起止时间、提出人和实施人、实施效果。3.3.2.4 操作事故台帐
3.3.2.4.1 生产技术部和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2.4.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2.5 质量事故台帐
3.3.2.5.1 生产技术部和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质量事故台帐。
3.3.2.5.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3.3.2.6 台帐的填写与保管
3.3.2.6.1 台账的填写由各车间工艺员或事务人员填写,必须按时认真填写,填写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3.3.2.6.2 台帐必须清洁、无乱划。
3.3.2.6.3 每本台帐的封面都写清记录的起止时间,每本台账记录完毕时,交由生产技术部存档保管,不得损坏和丢失。3.4 操作规程管理 3.4.1 规程的编制
3.4.1.1 操作规程的内容与编制必须按编制标准进行。
3.4.1.2 规程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或指派某车间、人员来编制,经审核后报经理审批。3.4.2 规程的修改
3.4.2.1 修改的前提条件有:工艺技术上做了重大的改革,则应重新编修规程,新建、扩建车间,通过上级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应对原规程进行修改。3.4.2.2 规程修改的程序
3.4.2.2.1 由规程使用部门提出修改规程的报告,报生产技术部。3.4.2.2.2 报告由生产技术部审定,经经理审核批准后方可生效。
3.4.2.2.3 报告的内容包括:修改的内容和原因,新技术的来源及可靠性,对新技术的实践效果和经济效果的说明,新技术对仪表、电气、分析等方面的要求,对安全生产等的分析。3.4.2.2.4 修改后的规程及时下发至车间操作人员的手中。3.4.3 规程的使用和管理
3.4.3.1 工艺技术规程应下发至车间操作人员。
3.4.3.2 由车间技术员负责向操作员工贯彻规程的内容,做到人人都懂、都会。3.4.3.3 工艺技术规程由生产技术部发放。3.5 生产过程管理
3.5.1 各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执行,并如实填写原始记录。
3.5.2为确保工艺指标的严格执行,生产单位要对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3.5.3 生产技术部对各生产单位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巡检,每周检查2至3次, 每月对公司 2
各生产单位进行汇总,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罚。3.5.4 关键控制点管理
3.5.4.1关键控制点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不稳定的工序。
3.5.4.2质量不稳定或重要的产品在必要时由生产技术部设置关键控制点,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操作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生产技术部定期检查。
3.5.4.3关键控制点的指标达不到要求时,由生产技术部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建立纠正措施;短期查不出原因的应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保操作过程处于受控状态。3.6 工艺事故的管理
3.6.1 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3.6.2 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3.6.3 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生产技术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3.6.4 对工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应在三天内写出事故报告报公司。3.7 原始记录 3.7.1 原始记录要求
3.7.1.1 字体要工整、检查要经常化、管理要标准化。
3.7.1.2 按时填写,做到及时准确,不得随意涂改和伪造数据,保持记录的整洁。3.7.2 原始记录的管理
3.7.2.1 岗位记录本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存档。
3.7.2.2 原始记录应按保密的有关原则进行管理,杜绝无关人员查阅和抄录。3.8 交接班记录填写
3.8.1 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岗,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对岗交接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记录下岗位运行情况、安全注意事项、卫生状况、工具数量等。3.8.2 对当班发生安全、质量、设备事故和处理措施进行记载,不得隐瞒,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3.8.3 记录巡回检查项目和检查时间。每检查一次,应详细记录一次,不得事先预记和事后补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汇报情况、分析处理过程、接受的指令等记录清楚。3.9 技术开发管理制度 3.9.1 技术开发管理的范围
3.9.1.1 技术开发项目的开发程序管理。3.9.1.2 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计划管理。
3.9.1.3 技术开发项目的科技成果管理。3.9.2 开发程序管理 3.9.2.1 项目的准备工作
3.9.2.1.1 选题的依据包括:上级部门的指令,工厂近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临时需要。
3.9.2.1.2 选题的原则包括:所选题目应具有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必要性,条件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选题时做好充分的文献调查、市场调查;掌握该项目的国内外生产工艺设备情况,以及产品的需量、价格、质量标准等。3.9.2.2 项目的选定
3.9.2.2.1 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的评审文件。3.9.2.2.2 项目评审文件由生产技术部审核后报由经理审定。
3.9.2.2.3 批准后的项目应确立项目负责人,进行完善实施方案,组建专业组并配齐辅助人员。
3.9.2.3 实施计划管理
3.9.2.3.1 制定实施项目的各种年、月计划。
3.9.2.3.2 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解决。3.9.2.3.3 做好与项目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3.9.2.4 科技成果管理
3.9.2.4.1 技术开发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写出各种技术资料报告或工作报告等。3.9.2.4.2 由有关部门提出对科研成果的处理意见,报上级审批。
3.9.2.4.3 项目成果鉴定所需的资料有:项目研制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产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总结,产品检经济评价试验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标准研制工作总结,技术报告,成果的实物样品,应用报告,经济评价试验报告。3.9.2.4.4 成果鉴定后及时将有关资料报成果管理机关。
3.9.2.4.5 成果鉴定后及时做好成果的建档、存档、划密及保密工作。
3.9.2.4.6 由有关部门提出项目推广意见报上级领导批准,推广实施后进行项目应用情况的信息反馈工作。
3.9.2.4.7 根据成果确定受奖人员及奖金分配方案。3.10 工艺技术的技改管理制度 3.10.1 技改的依据
3.10.1.1 上级领导、部门的指令。3.10.1.2 生产、经营临时需要。
3.10.1.3 技术、产品市场需要。3.10.2 技改的提出
3.10.2.1 公司内的员工均可对车间或其它车间提出技改建议、方案。3.10.2.2 提出的技改方案应具有以下内容: 3.10.2.2.1 名称。
3.10.2.2.2 内容、有效性;工艺流程简述或画出流程简图。
3.10.2.2.3 效益测算。如当时无法测算,则应说明其在生产、经营上的重要意义。3.10.2.2.4 预算费用。
3.10.2.3 技改方案应经本车间领导审核后,报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审核后报经理批准。
3.10.2.4 方案批准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实施,或由生产技术部指定某车间、人员来组织实施。
第五篇:水厂工艺技术管理制度-最新
水厂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安全优质供水,严把各工序质量关,及时整改出错环节,严格按照工艺技术要求,保证出厂水水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絮凝沉淀池工艺技术要求
第二条 严格控制运行水位,防止池面水位淹没指型槽,甚至产生溢流。第三条 定期进行排泥工作,排泥周期根据原水浊度和排泥水浊度确定。第四条 沉淀池的出水应设置质量控制点,浊度指标一般控制在2NTU以下。第五条 沉淀池的停止和启用操作应尽可能减少滤前水的浊度波动。第六条 合理确定排泥区间和排泥时间,既要排清积泥,又要防止排清水。第七条 藻类繁殖旺盛时期,可采取前加氯或其他有效除藻措施,提高混凝效果。
第八条 定期清洗滤前水浊度仪,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章 机械搅拌澄清池工艺技术要求
第九条 机械搅拌澄清池宜连续运行。
第十条 机械搅拌澄清池初始运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行水量为正常水量的50%~70%;
2、投药量应为正常运行投药量的1-2倍;
3、原水浊度偏低时,在投药的同时可投加石灰或粘土;或在空池进水前通过排泥管把相邻运行的澄清池内的泥浆压入空池内,然后再进原水;
4、第二反应室沉降比达10%以上和澄清池出水基本达标后,方可减少加药量,增加水量。
5、增加水量应间歇进行,间隔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次增加水量应为正常水量的10%-15%,直至达到设计能力。
6、搅拌强度和回流提升量应逐步增加到正常值。第十一条 短时间停用后重新投运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短时间停运期间,搅拌叶轮应继续低速运行,防止泥渣下沉。
2、重新投运期间,搅拌叶轮应继续低速运行,防止打碎矾花。
3、恢复运行量不应大于正常水量的70%。
4、恢复运行时,宜用较大的搅拌速度以加大泥渣回流量,以增加第二反应室的泥浆浓度。
5、恢复运行时应适当增加加药量。
6、当第二反应室内泥浆沉降比达到10%以上后,可调节水量至正常值,并减少加药量至正常值。
第十二条 机械搅拌澄清池在正常运行期间每2小时检测第二反应室泥浆沉降比值。当第二反应室内泥浆沉降比达到或超过20%时,应及时排泥。沉降比值宜控制在10%~15%。
第十三条 机械搅拌澄清池不宜超负荷运行。
第十四条 机械搅拌澄清池出水口应设质量控制点,出水浊度指标宜控制在2NTU以下。
第十五条 藻类繁殖旺盛时期,可采取前加氯或其他有效除藻措施,提高混凝效果。
第十六条 定期清洗滤前水浊度仪,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第四章 斜管沉淀池工艺技术要求
第十七条 必须做好排泥工作,保持排泥阀的完好、灵活,排泥管道的畅通。排泥周期根据原水浊度和排泥水浊度确定。
第十八条 启用斜管时,初始的上升流速应缓慢,清洗时应缓慢排水。第十九条 斜管表面及斜管管内沉积产生的絮体泥渣应定期进行清洗。第二十条 斜管沉淀池的出水口应设质量控制点,出水浊度指标宜控制在2NTU以下。
第五章 V型滤池工艺技术要求
第二十一条 V型滤池采用均质石英砂滤料、砾石承托层,石英砂有效粒径宜为0.9-1.3mm,不均匀系数宜为K80<1.4,滤层厚度宜为1.0-1.3米,滤池滤速宜为10m/h以下。
第二十二条 当滤池水头损失达到2.0-2.5m或滤后水浊度大于0.5NTU或运行时间超过48小时时,滤池应进行反冲洗。
第二十三条 反冲洗时需将水位降到排水槽顶后进行。滤池采用气-气水-水冲洗方式进行反冲洗,同时用滤前水进行表面扫洗。气冲强度宜为13-17 1/s.m2,历时2-4分钟;气水冲时气冲强度宜为13-17 1/s.m2,水冲强度为2-3 l/s.m2,历时3-4分钟,最后水冲洗强度宜为4-6 1/s.m2,历时3-4分钟,滤前水表面扫洗,强度宜为2-3 1/s.m2。
第二十四条 运行时滤层上水深应大于1.2米。
第二十五条 滤池进水浊度宜控制在小于2NTU。滤后应设置质量控制点,滤后水浊度应小于设定目标值。
第二十六条 滤池停运一周以上,恢复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消毒、反冲洗后才能重新启用。
第二十七条 滤池新装滤料后,应在含氯量30mg/l以上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消毒,经检验滤后水合格后,冲洗两次以上方能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 滤池初用或冲洗后上水时,严禁暴露砂层。滤池应每年做一次20%总面积的滤池滤层抽样检查,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记录归档。
第六章 虹吸滤池工艺技术要求
第二十九条 虹吸滤池滤速宜控制在10m/h以下。滤速应保持稳定,不宜产生较大波动。
第三十条 滤池水位达到指定刻度或滤后水浊度超过0.8NTU时,滤池进行反冲洗。
第三十一条 反冲洗强度宜控制在14-16 l/s.m2;冲洗时滤料膨胀率宜为30%-40%;冲洗结束时排水的浊度不宜超过10NTU。
第三十二条 滤池运行中,滤层上水深不低于1.5米。
第三十三条 滤池进水浊度宜控制在2NTU,滤池应在过滤后设置质量控制点,滤后水浊度宜控制在0.5NTU以下。第三十四条 滤池新装滤料后,应在含氯量30mg/l以上的水中浸泡24h消毒,并应经检验滤后水合格后,冲洗两次以上方能投入使用。
第三十五条 应每年对滤池做滤层抽样检查,沙层含泥量不应大于1%,煤层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应记录归档。
第三十六条 滤池停用一周以上时,应将滤池放空;恢复时,必须进行反冲洗后才能重新启用。
第七章 消毒工艺技术要求
第三十七条 消毒剂选用液氯,加氯采用游离氯形式消毒,消毒时接触时间应大于30分钟。
第三十八条 当水厂供水范围较大或输配距离较远时,出厂水余氯宜以化合氯(氯胺)为好,以维持管网中的余氯,但出厂水氨氮值仍应符合水质标准。
第三十九条 消毒剂加注管应保证一定的入水深度,防止消毒剂外溢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
第四十条 加氯自动控制可根据各厂条件自行决定。
第四十一条 消毒必须设置消毒效果控制点,各控制点每小时检测一次或自动监测,余氯量要达到控制点设定值。
第四十二条 液氯的气化应根据水厂实际用氯量情况选用合适、安全的气化方式。
第四十三条 利用电加热时,周围环境温度应控制在安全范围。第四十四条 采用真空式加氯机和水射器装置时,水射器的水压应大于0.25Mpa。
第四十五条 加氯的所有设备、管道必须用防氯气腐蚀的材料。
第四十六条 加氯设备(包括加氯系统和仪器仪表等)应按该设备的操作手册(规程)进行操作、维护。
第八章 清水库工艺技术要求
第四十七条 清水池应安装液位仪,宜采用在线式液位仪连续检测。第四十八条 严禁超上限或下限水位运行。第四十九条 检测孔、通气孔和人孔应有防护措施,以防水质污染。第五十条 清水池应定期排空清洗,清洗完毕经消毒合格后,方能蓄水。清洗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
第五十一条 清水池的排空、溢流等管道严禁直接与下水道连通。第五十二条 保证清水池四周的排水畅通,防止污水倒流和渗漏至池中。第五十三条 清水池顶不得堆放污染水质的物品和杂物。第五十四条 清水池顶种植植物时,应监测池顶的防水性能。
第九章 投药工艺技术要求
第五十五条 净水药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所用药剂必须经检验、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第五十六条 投加量一般应以当日原水进行的混凝搅拌试验推荐值为参考数据进行投加,并依据其混凝效果进一步调整,确定合理的加注率。
第五十七条 投加净水药剂的浓度,可根据生产工艺、药剂种类和计量装置的需要进行配置,计量投加。
第五十八条 所投药剂在原水中应快速、均匀混合。
第五十九条 净水药剂的投加点,应根据不同药剂的特点和对混合强度的要求及其在制水工艺中的作用,选择适宜的投加点。
第六十条 投加量应科学合理,以确保沉淀水浊度小于2NTU为基础,也不宜过量投加,防止沉淀池出水区泛矾花。
第六十一条 投加曲线应根据原水水质变化而变化,投加量根据原水水量和浊度变化即时调整。
第六十二条 当原水含有较多有机物或其它酚类物质时,应增加投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