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10,基层好信息供参考
10月份好信息范文
基层反映:“怕出错、怕问责”心理影响乡镇
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亟待重视
(嘉禾县委办)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严厉的考核问责制度让乡镇干部产生“怕出错、怕问责”的恐惧忧虑心理。根据近期对湖南省嘉禾县10个乡镇100名干部职工的问卷调查统计,43%的干部职工“害怕出错而被问责,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和忧虑心理”,28%的干部职工“对工作中出错而被问责的恐惧和忧虑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状态。”
一是“怕出错、怕问责”的心理打击了干部激情。根据调查统计,湖南省嘉禾县100%的干部职工“热爱单位和工作,渴望在工作中建功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随着“一岗双责”“党政同责”深入贯彻,问责力度和深度的扩展,身处信访综治、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工作岗位的乡镇干部面临巨大压力。工作中稍微的差错或将引发巨大**和严厉问责,甚至其事业前景都蒙上阴影,这让许多乡镇干部工作生活都处在“怕出错、怕问责”的忧虑和彷徨情绪中,丧失了工作激情。据调查统计,湖南省嘉禾县45%的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因为害怕问责,“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占据主导;36%的干部职工认同“做得越多就错得越多,不会做就不会错”的消极理论。
二是“怕出错、怕问责”心理降低了工作效率。当前“简政放权”行政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工作正持续深入,但在乡镇基层,领导干部害怕工作中的改革和创新举措产生副作用而被问责,干脆因循守旧,一套方法用到老。如湖南省嘉禾县城乡公交老年证办理需要所在乡镇民政办、派出所、办公室盖章证明,但某乡镇在办理过程中三个窗口都因害怕担责问责而相互踢皮球、兜圈子,纷纷要求另两个窗口先行盖章证明,否则不予办理,让老百姓苦于应付。又如,湖南省嘉禾县某乡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怕出错、怕问责”而“过度谨慎行事”,人为设臵多重考察审批程序,“吓跑了”外商。根据调查统计,嘉禾县33%的干部职工“因为害怕问责,工作中宁愿多些事,也不敢在制度上改革或方法上创新。”
三是“怕出错、怕问责”心理破坏了队伍团结。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的“怕出错、怕问责”的心理,在乡镇工作分配和任务安排时还会严重影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之间的团结。领导干部因为“怕出错、怕问责”,都变得拈轻怕重,拥挤着去民政、后勤等所谓“政治风险小”的岗位,而对于安全生产、综治信访、精准扶贫等“一票否决”性的工作,大都避而远之,不敢担当。甚至出现为了争夺岗位相互内耗、打小报告的情况,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荡然无存。根据调查统计,湖南省嘉禾县有26%的干部职工对乡镇单位分工存在不满和埋怨情绪,这一点在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中体现更为明显,年轻干部大多“认为自己未来充满可能,希望分配到风险小、问责压力小的岗位上去”。而35岁以上老干部则大多“反感年轻干部拈轻怕重、自私自利、不敢担当的工作作风”。新老两代乡镇干部之间的抵触反感情绪极大威胁乡镇班子队伍的团结。
“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花垣县培育 壮大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湘西州委办)
自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视察调研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以来,作为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突出产业扶贫,通过内培外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先后涌现出德农牧业、兴盛公司、五龙公司、羽丰鸽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带领贫困对象脱贫的生力军,实现了产业转型、园区壮大、企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民脱贫的“多赢”局面。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贫困率由29.4%下降到17.8%,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276元,比2013年增加了1373元。
一、“矿业转农业”,成功引领产业转型及产业调整。花垣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锰、铅锌矿储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3位,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之称。近年来,该县加快转型发展,着力破解“一矿独大”困境,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县内工矿企业“退二进一”投入绿色生态农业。该县规划建设了占地68.5平方公里、总投资50.7亿元的湖南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花垣核心区),着力建设“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0亿多元,并以园区为载体,引导由“矿老板”转型经营的德农牧业、苗汉子合作社、兴盛公司等31家企业及合作社入驻园区,已建成猕猴桃基地3200亩、优质稻基地1.2万亩、蔬菜基地2.6万亩、烟草基地8000亩、红茶基地3000亩、油茶基地4000亩、花卉基地2300亩、牧草基地3500亩、虎杖等中药材基地7200亩,园区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带动近2万农民务工就业。全县“矿老板”和工商企业主转型从事农业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发的企业达100多家。在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形成了烟叶4万亩、蔬菜10万亩、中药材1万亩、湘西黄牛2万头、鲟鱼30万尾、乳鸽50万羽等特色种养规模,成功获评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省油茶产业重点县、国家级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等称号,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9.1:64.3:26.6调整为2015年的10.9:55.1:34.0。
二、“老板带老乡”,政府引导开展精准帮扶。一是通过政府引导,根据贫困现状,因户施策,依靠扶贫龙头企业和大户示范带动,开展脱贫产业开发,驻村帮扶等,带领贫困群众同奔小康。通过“政府扶助,企业带动,群众发展”的政、企、农三位一体关系,形成了多元化的“公司+农户”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德农牧业大力推进湘西黄牛产业化建设,目前已在湘西州内流转土地31175亩,改良天然草场37万亩,建立家庭牧场652个,配送能繁母牛19560头,存栏母牛39530头,建成了年产2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整合带动养殖户5022户。二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提高产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老百姓农产品销售难题。兴盛公司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20万吨果蔬加工项目,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5800多元。三是开展“千企联村”等活动,带动村民脱贫。三立、太丰、东矿、德农等10家企业分别派出工作队员进驻花垣镇卜如坪村、民乐镇两河村、猫儿乡铅厂村等10个村驻村扶贫,累计为贫困村支持和协调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
三、“资本变股本”,创新模式助推贫困群众脱贫。一是创新帮扶脱贫模式。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不强、扶贫资金到户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等问题,引导产业扶贫资金、扶贫对象帮扶资金通过股份合作、委托帮扶等形式加入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建设,形成“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新模式。二是创新股份合作扶贫模式。2014年,由十八洞村试点与县苗汉子合作社进行股份合作,苗汉子合作社出资306万元占51%股份,国家财扶资金支持村民和村集体出资294万元占49%股份,采取“跳出十八洞村建设十八洞产业”的思路,在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花垣核心区)流转土地1000余亩开发猕猴桃基地,项目见效后,十八洞村群众人均可年分红50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50余万元;2015年该公司复制推广股份合作模式,在农业园区流转2000亩土地,带动双龙镇等3个乡镇2352户9444名贫困人口组建新股份公司发展猕猴桃产业。三是创新委托帮扶模式。县扶贫开发办与县内3家龙头企业签订委托帮扶协议书,明确受托方通过购买扶贫社会服务后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同时附上帮扶贫困户的名册,从2015年开始,德农牧业、恒远公司、兴盛公司等龙头企业按每人每年分红金额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连续7年帮扶贫困户2191户6697人。
四、“农民成市民”,企业带动拓宽脱贫致富门路。一是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土地流转,农民变成“双薪族”。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采取“农民自愿、合理流转”的原则将土地向规模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无公害农业龙头企业集中。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5.81万亩,涉及农户1.5万余户,土地流转租金每亩年均达400元。与此同时,400余家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雇佣贫困农户5000多户,年户均工资1万元左右,“失地”农民成为“双薪族”。二是扶贫龙头企业带动技能培训,农民变成“创业者”。紧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科学种养殖技术、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等方面,全面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力度,并从生产资料、技术服务等方面予以帮扶指导,促进贫困群众向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转变,全县通过龙头企业,累计培训3万多人次,涌现出党的十八大代表田金珍等一批创业能人。三是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劳动力转移,农民变成“产业工”。鼓励县工业集中区、农业科技园区及各乡镇专业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年的标准给用人单位予以奖励。对100人以上的规模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达企业总人数30%以上的,年终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并授予“精准扶贫爱心企业”称号。在政策的引导下,目前全县已转移就业7.5万余人,其中2.2万余名贫困农民从土地上“解放”走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人均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基层反映:农村“精神贫困”现象阻碍 扶贫攻坚深入推进亟待引起重视
(衡阳县委办)
按照中央“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全国各地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力求实现全面小康。然而,改变农村面貌、带动共同致富需要“两条腿走路”,“物质扶贫”的腿固然重要,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扶贫”这条腿同样也不可少。基层反映,当前贫困地区存在严重的“精神贫困”现象亟待引重视。
一是“等、靠、要”思想泛滥。有的贫困户缺失自我发展意愿,更多的是依赖外部扶持,而不是主动脱贫;有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虽有脱贫愿望,却缺乏自主精神。今年,湖南调查总队对长沙、株洲、祁东等26个市县47个村随机抽选的474户贫困家庭进行调查,受访者在回答“期盼政府或社会采取的扶贫措施”时(可多选),67.6%的受访贫困户选择“政府发放贫困补助”,仅有25.7%的受访贫困户选择“政府扶持自主创业”,36.3%的受访贫困户选择“政府提供技能培训”。在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衡龙桥镇调查的20位贫困家庭的受访者中,全部首选希望政府“发放贫困补助”,而希望政府提供“文化素质培养”和“扶持自主创业”的仅3户。
二是“知识无用论”根深蒂固。送孩子读书的农村父母,最朴素的观念,就是希望通过读书改变“种地人”的身份,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也提高身份地位。但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多数农村大学生受困于经济压力而仓促就业、低水平就业,不仅不会带来及时和丰厚的回报,相反会使家庭经济止步不前甚至每况愈下,因此,许多贫困家庭不愿意进行教育投资,“知识无用论”也被时常提起。教育程度不足、综合素质较低,导致贫困家庭的自主脱贫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欠缺,从而难以真正脱贫。在湖南调查总队的调查中,474户贫困家庭的受访者在回答“您认为您现在脱贫的难点是什么”时(可多选),55.1%的受访贫困户选择“自身发展能力弱(如文化程度低、无技术等)”,27.2%的受访贫困户选择“找不到致富的方法”。
三是“精神荒芜”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的收入大幅提升,农村的物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然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德盛景却并没有随之出现,反而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精神荒芜”现象,在一些偏远的贫困山区农村则尤为严重。目前,农村“精神荒芜”现象主要有:娱乐荒芜。农民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一,主要娱乐活动是看电视、打牌以及喝酒。有的农户越穷越赌,越穷越懒,造成恶性循环。亲情荒芜。由于长期外出务工,亲友间的情谊逐渐淡薄。道德荒芜。有些地方不孝敬赡养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为争遗产而反目成仇等漠视亲情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村民邻里间寸土必争,乃至大打出手。思想荒芜。有些地方不信科学信鬼神,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攀比风气日盛。
四是悲观绝望心态悄然蔓延。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农村原有的人口结构以及传统文化遭到拆解,传统民俗活动、文体娱乐项目日渐式微。一些家庭由于地处偏远,与现代经济和生活状态脱节,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加之感受不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因此很多人理想信念缺失,思想指引迷茫,悲观绝望,最终选择了消极应对生活。如,今年8月26日,甘肃省康乐县发生了一起特大故意杀人案,农妇杨改兰由于生活长期困顿,杀死4个孩子后,喝下农药自杀,丈夫李克英料理完后事,也喝下农药自尽,曾经四世同堂的8口之家,只剩下两位老人,这一惨痛的事件凸显出精准扶贫的缺漏和精神扶贫的欠缺,缺少了理想信念的指引,贫困人群难以翻过贫困这座大山。
洪涝灾害后恢复生产与灾后重建面临
多重困难亟待重视
(省水利厅、省民政厅,长沙市、常德市、岳阳市、怀化市委办)
今年以来,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湖南省降雨较往年明显偏多,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共造成全省1595.6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41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臵73.8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3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39.9千公顷,绝收172.9千公顷;农村住房倒房4万间、严重损坏5.8万间;接经济损失253.2亿元。面对严峻洪涝灾害形势,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一手抓防汛,一手抓灾后重建与生产恢复,迅速启动了恢复重建预案,最大限度地确保灾后重建任务顺利进行。目前,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但重建过程中也面临多种困难,影响了恢复重建进程。
一、民房重建任务艰巨繁重。因洪涝灾害与次生地质灾害等影响,湖南省住房倒塌和严重损坏的基数大,今年纳入灾后房屋重建计划的对象达42924户,民房重建事前事中核实登记、计划报批等工作量大为增加。要在2016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目标任务,民房重建工作面临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短、要求高等工作压力。此外,湖南民房重建对象大都分布在国贫、省贫重点县和罗宵山、武陵山片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和对象本身经济状况差,灾后恢复重建的地点选择难、施工作业难,也影响了民房重建进度,增加了重建任务完成难度。
二、生产恢复进度偏慢。一方面,农业生产恢复缓慢。农作物受灾面积大,特别是农户稻田受灾严重,绝收和减产情况突出,严重影响农户家庭口粮。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市级预计需资金约1000万元,才能较好地帮扶受灾困难群众灾后基本生活。虽然灾区群众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生产自救,加强晚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但8、9月的雨水低温天气又影响作物早期生长,给农业的恢复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工业生产恢复周期长。一些企业厂房长时间被水浸泡,导致部分企业加工生产设备受损严重,厂房地基松动变为危房,要实现完全恢复不仅需要较大的救灾资金投入,也存在较长的恢复建设周期。此外,劳动力外流问题也是灾区重建面临的一大难题。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当地农村群众很多外出务工,留下的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义务投工投劳十分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重建的进度。
三、重建保障力度不足。一方面,基础设施重建任务重。暴雨洪涝灾害中,农田水毁沙压、河道毁损、道路滑坡塌方,道路、桥梁、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毁损严重。各部门目前正加紧进行抢修,但因水毁工程点多面广,一些道路堤防等设施的加固维护需要汛期结束后才能顺利进行,一些地区群众的正常生活仍受影响。另一方面,重建资金严重不足。各受灾地区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进行灾后重建,还采取整合各线资金打捆分发,但这些资金仅够修复一部分急需修复的如供水工程、渠道灌溉等项目,而山塘垮塌和河道冲毁等所需资金数额大,在县、乡、村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解决。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水利设施灾后重建资金2.42亿元,差额1.6亿元,交通设施重建资金1.65亿元,差额7.8亿元,电力设施灾后重建资金1.21亿元,差额0.5亿元,国土、电信、农业、市政等部门灾后重建工作也有资金短缺现象。此外,重建工作还普遍面临技术人员缺乏的困难,对工程恢复技术的指导难以到位,影响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如,湖南省溆浦县25个乡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不到30人,部分乡镇根本没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
四、基层群众参建意愿不高。自从取消“两工”后,农村小水利等公益性项目维修管理滞后,“有人用、没人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今年该市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受一定灾害,水库、山塘、河道、渠道、供水等各类水利设施受损严重,点多面广,无法靠单个施工队完全修复,必须发动广大农村群众,调动自办水利的热情,以补助资金的形式,动员群众修复水毁工程。但是目前灾区灾后重建的氛围不浓,基层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此外,少部分全倒户和严重损房户因自身家庭条件差、重大疾病或在外打工等特殊原因,在政府给予补助的基础上也无法或不愿重建维修住房。
五、灾后重建规划滞后。以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为例,该镇受渍灾严重,灾后恢复建设的规划已初具模型,但是缺乏详细具体的规划方案,即落实到每一条街、每一条道并未提出详实的规划方案,新老镇区如何无缝衔接、有机结合的规划尚不明确,在改造过程中拆迁安臵方案所提出的规划与当地财力情况差距较大,形成规划与实际脱节的情况。此外,一些群众的重建项目,因缺乏法律法规意识,在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基本农田范围内进行建设,在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被职能部门拆除并责令重新选址,不仅影响了重建进度,也给群众造成了财产损失。
基层反映:当前“五大因素”致征地拆迁信访“顽疾”应引
起高度重视(湘潭市委办)
全国各地为进一步维护被征拆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征拆政策,规范征拆秩序,理顺了征拆机制。但据国家、省级信访部门反映,征拆工作中群众各类诉求仍然较多,部分征拆户反映补偿标准不一等问题抱团到各级政府上访“顽疾”现象日益凸显。以湖南湘潭市为例,对近几年来信访情况综合统计分析,各县市区、园区征拆户每年到省赴京上访批次、人次均占到全年各类信访总上访批次、人次的70%以上。
一是对补偿标准规定不明确具体。有些地区为应对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往往在对现行政策中的一些条款规定模糊化;还有些地区为保持自由裁量权,在征拆标准上划分上下线,甚至,还存在个别征拆机构擅自制定出台自认为能变通的“土政策”,大大影响了政策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因没有具体细化量化,往往导致征拆过程标准表面明确,而具体操作容易引发各类矛盾纠纷,导致各征拆户之间互相对比,甚至越级上访,存在极大不稳定因素。如,湖南湘潭县易俗河镇部分征拆户纠结于征拆补偿标准中有关条款,赴省上访达98人次,占湘潭县总量的25%;湘乡市东山办事处部分征拆户反映城乡建设征拆补偿问题,上半年到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到省有关部门上访人数达34人,占湘乡市上访总量的7.5%。
二是违法建设补偿处臵不一致。一些地区或相关职能部门对违法建设的控制和查处没有严格按相关政策执行,任由其发展。有些地区出台的新政策明确对违法建设不予补偿,部分征拆户因违法建设得不到补偿,阻扰征拆工作;而个别地方在征拆中对违法建设进行了补偿,造成违法建设死灰复燃;还有一些地方征地拆迁红线范围内的室外设施抢搭、抢建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拆迁补偿中的矛盾焦点。征地拆迁中给违法建筑按合法面积给予补偿奖励,更加滋长了违法建设占地的歪风,更可怕的是有些村、组违法违规以土地流转为名,私自买卖土地,引发违法搭建、抢建房屋现象。如,湖南湘潭市人大代表蒋某公然在该市建设中路体育中心附近、一加油站旁违法建设了一栋6层(包括地下室)约7000平方米的楼房,2016年8月有关部门会商后进行了拆除处理。
三是各地征拆信息透明度不高。征地拆迁事关被拆征户的切身利益,影响他们生产和生活;拆迁补偿也是他们今后生活的重要来源,势必会高度敏感。而如今缺少一个可以公开征拆的信息平台,让被征拆户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势必会造成为了利益抱团信访。如房屋认定和住房货币安臵补贴人口认定因缺乏建立统一的征拆信息共享平台,被征拆户难以第一时间通过公开信息途径知晓,导致部分征拆户因所谓小道消息的道听途说造成心里不平衡,抱团上访,引发不稳定因素。如,《中国网》2015年11月7日报道称,天津蓟县五百户镇某村的马某姐弟俩,因拆迁可按照人口给予补偿,为获拆迁补偿领证结婚。
四是部分市民法律意识淡薄。部分被征拆户法律意识淡薄,甚至认为只要上访就可以解决问题,甚至能得到更多实惠,存在“少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作怪思想,如,2016年4月29日,湖南湘潭雨湖区在组织对沿江风光带万楼段征拆项目拆迁拆违行动中,被征违户蒋某家中冲出三人,分别手握两把菜刀暴力对抗,参与执法行动的万楼街道安监办一名工作人员被蒋某的儿子砍伤背脊。
五是部分基层干部作风不实。部分基层干部缺乏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作风漂浮,面对征拆的矛盾和困难,不是积极解决、敢于担当,而是上下推卸,能躲则躲,能溜则溜,使一些征拆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部分基层干部不主动学习宣传新政策,仍然按老政策、老模式操作,导致各类矛盾激化。如,2016年7月,湖南长沙岳麓区因观沙岭街道茶子山非法强拆,致龚雪辉死亡。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建议各地细化、完善、统一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对现行政策中的一些原则性、模糊性的条款规定,如对于有些条款中一些简单划一的不适应实际多样性、明显与市场价值相背的“一刀切”标准,建议按照多用硬性指标、少用活指标的原则进一步细化量化。对于反映突出的人口认定,房屋主体结构、装饰、附属设施,不同区域土地和房屋市场价值不一等问题,应制定相关附件或实施细则,列出反映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体现具体物权市场价值、有高低价格区别的操作清单,让各方面各环节的补偿安臵操作有规可依、有据可循、具体易操作,减少操作的主观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二是建议各地在征拆过程中要严守“四条红线”。要严守“房屋及附属设施”“装修装饰”“土地及地面设施”“人口”四条红线,积极做好控违工作,避免出现新“钉子”。要依法从严拆违,凡违法建设的,坚决予以拆除;凡属违法建设的,坚决不予补偿,依法办事、一视同仁;要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市区联动、部门协作”的拆违工作机制,确保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拆除,拆除一片、控制一片,不留死角。同时,要依法处理在征拆过程中恶意抗阻、漫天要价、无理取闹的“钉子户”,特别是对于已进入司法程序的征拆对象,只要程序到位、补偿到位、符合强制执行条件,要坚决执行到位。
三是各地应建立征拆矛盾问题处理协调机构。征地拆迁涉及规划、国土、房产、建设、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门,须在地市一级建立一个权威机构来统筹管理。如征拆工作中出现土地权属纠纷、被拆迁户对房屋补偿要求过高等问题,按现行政策县级征拆机构无法解决的,应当及时上报市级专门机构进行研究,作出权威结论。重大复杂问题可由省、市政府层面统一决策解决,确保不影响到征拆工作的整体进程。
四是建立各地征拆信息共享平台。房屋认定和住房货币安臵补贴人口认定,各地应建立统一的征拆信息共享平台,达到相互监督、不重复认定和补偿的效果,以免政策不统一造成被拆迁户心里不平衡引发不稳定因素。
五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工作。征地拆迁工作的好坏,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这对具体执行的干部而言,除了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外,还要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狠抓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指导和日常学习,力求使他们读懂吃透征地拆迁政策,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第二篇:基层司法所信息
司法所信息
司法所编 2015年X月X日
司法所法律援助外来务工人员
日,外来务工人员蒋X,来到司法所寻求法律援助。经了解得知,外来务工人员蒋平一家在XXX养殖家猪,生活困难。在2014年12月13日,陈某收购蒋平的生猪时,陈某未付清猪款还欠蒋X19000元。至今还没有归还,蒋X无奈之下寻求司法所的帮助。在司法所当即约陈某和蒋X进行调解,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努力劝说下,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最终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
附照片。
第三篇:玩好信息技术课(范文)
“玩好”信息技术课
附海镇中心小学 孙范盛
经过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并参加了我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举办的优质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使我懂得小学已经全面普及了信息技术课,而且拥有了一大批素质较高的专(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学科也和其它必修课一样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能按部就班地常态化地运行。在此期间发现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多式多样,如有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景法、任务驱动法、操作实践法等。在这么多教学方法中每个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我们的课堂上,一般都存在一个缺陷,部分教学内容就是刻板、枯燥、因循守旧,尽管这些年来不断地改进,但还是非常不够,而”玩”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我们又有可能会进入这样的两难境地,即我们既希望利用计算机游戏去吸引学生,又担心学生一旦学会了这些游戏将被游戏过度吸引不顾其它的学习活动,此时教师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使用?其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呢?下面我就对”玩”来谈一谈我的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1、什么是“玩”?
先来讲下 “玩”的概念,“玩”其实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力所能及的课外知识技能。“玩”即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它能把客观的认知活动转化为浓厚情感色彩的信息技术活动,推动学生由实用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兴趣。
我们所教的对象都是小学生,都是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他们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征,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将艰深的技术要领化为容易接受的游戏动作,这样做,学生便乐于学习、喜爱学习了。由于电脑游戏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所以“玩”能使学生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之时,“顺便”把知识传授给他们,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性,他们就会更容易接受、吸收。
2、“玩”好游戏,掌握技能
例1.“玩”FLASH小游戏,掌握鼠标操作
我在教学生鼠标操作的时候,我从网上下载了几个FLASH小游戏(打扮房间、找茬游戏等),这些小游戏画面精美,游戏生动、有趣,而且游戏规则简单,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马上集中精神开始“玩”起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把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移动)给掌握了,并通过全班竞赛的游戏形式来训练和提高学生操作鼠标的灵敏度和反应力,在竞赛的过程中全班气氛活跃,学生也将不断积累操作经验,很快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竞赛游戏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游戏。比赛游戏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使学生们精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上机操作”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快速、敏捷的团队精神等。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不但是让学生学习到了信息技术知识,而且从思想上也得到了培养、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
例2.“玩”打字游戏,训练指法
在教学生指法的过程中,我也用到了 “金山打字通”中的“吃苹果”、“打地鼠”、“警察抓小偷”,还有“打字高手”中的“吃蘑菇”等小游戏,以比赛和闯关的方式去吸引和激励他们,要他们知道必须练好指法才能玩好游戏、才能打败其他同学,这样一来本来死气沉沉的课一下子变成了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的一堂课,是学生从“我去学”变成“我想学”,“我要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我在小学三年级班级教学生指法时,部分班级采用了”玩”,多次练习课后,发现采用”玩”班级的教学效果明显比其他班级好很多。
3、“玩”益智游戏,避免因玩误教
当然”玩”也有它弊端,教师也必须明确了解”玩”的弊端,定时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方法采用得好,对我们的教学肯定有益,但同时也必须明确的是:偶尔使用可以,但经常采用肯定出问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操作。即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有益的游戏,却不以游戏为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知识的手段。选择游戏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和科幻意识。加强学生的科幻意识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游戏软件的安装、解压、合理分配内存等计算机知识的探索实践,寓基础知识的学习于娱乐之中。要把握好引入游戏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因玩误教。同时不能忽视游戏的负面影响,要绝对禁止在一切学习时间玩游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节假日,选择政治观点正确、思想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游戏,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操作,但一定要教育学生有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采用”玩”获得成效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契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介绍良好的教育游戏软件,找到益智性游戏软件中这些教育“热点”和精华。而且要注意:游戏教学不同于娱乐游戏,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的甚至于枯燥无味的知识与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要充分体现知识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游戏教学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节信息技术课都要充满游戏,以游戏为主;也不意味着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内容的课中,不同游戏所运用的时机本身也就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巧妙安排,灵活运用。
那在“玩”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呢?我觉得首先要精心挑选教学用的游戏,游戏的篇幅不能太长、太大。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可以掌握游戏的基本操作,而这些基本操作要能与我们教学的技能目标相符合,如:鼠标的操作,键盘的操作等。其次是在学生进行游戏之前,要说明游戏的规则,规定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游戏任务。这个时间规定是用于把学生的游戏时间控制住,而不是让学生整节课都在游戏状态之中。当游戏时间完了之后,老师应首先对能完满完成任务的同学进行表扬,保持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提问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哪些技巧,学到了什么知识。务求让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从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再次是可以给学生报置一些课堂小作业,让学生在游戏结束后做一个总结性作业。作业中包括:如“这个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用到了哪些按键?你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这个游戏可以如何改进呢?你有更好玩的游戏吗?”等问题。最后,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或组间竞争等机制。使学生始终处于课堂互动的氛围当中,而不至于过分沉迷在游戏当中。
最后,我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玩”当然也不例外,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对于这种方法,一概否定,一律禁止的做法和盲目倡导、放任自流的做法都是极端错误,不可取的,但若对其危害之处能正确引导,又能成为青少年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篇:机关服务好基层
1、机关服务好基层,首先要融入基层,加快推进基层工作。基层的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使机关与基层的工作都需要重新进行规划。这样重大的挑战下,要求机关工作在管理上注重基层的服务性,教育上注重基层的实效性,规划上注重基层的合理性,范围上注重基层的全体性。这就是要以融入基层发展为主题,围绕基层组织结构、队伍结构的调整,加强形势任务上的教育,为发展营造氛围,提供有力保证和精神动力。同时,要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实际问题为着力点,渗透其里,贯穿全程。还要以促进基层的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发挥机关的组织优势和先进性,教育引导基层人员在发展变化中当先锋、做表率。要通过融入基层中,使基层工作与发展融为一体,在促进发展中,实现机关服务于基层的工作由单纯服务向融入引领转变。
2、机关服务好基层,还要健全制度,努力促进为基层服务的实施,加强机关工作自身管理,不断完善和认真履行机关服务于基层的责任,建立健全的领导责任制。坚持工作上“抓领导、领导抓”,明确各级机关组织成员为基层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牢固树立“抓好基层工作是本职,不抓基层工作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工作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好职责,把握好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承担着做好机关自身管理和服务于基层管理的工作责任,对基层发展负责、对基层工作负责,要坚持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于基层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切实做到两不误、双促进。
3、机关服务好基层,要加强队伍建设,为基层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一是在机关人员选拔上要以德为先,要善于观察、唯德是用。二是在学习培训中注重素质的提升,把业务
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有计划地采取短期集训、业务讲座、员工研讨、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抓好机关干部的业务的培训。三是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和水平。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所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4、彰显基层的文化,为服务基层的工作制定合理的内容。基层文化是基层的“精气神”,必须切实抓好文化建设,才能提升基层的“精气神”。服务基层的工作要与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发展。要按照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着力建设“五种文化”。努力完善文化建设体系,实现文化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进一步激发基层工作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加强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加强对各类特色活动的宣传,努力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向社会充分展示基层和员工良好形象。
5、改进创新,达到人性化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基层的工作水平。服务于基层的工作,人性化是推进机关服务于基层的关键、提高服务水平的亮点。要积极探索服务于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机关和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一是创新思路,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倡导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路再突破,思考服务于基层工作,可以如何促进基层转变发展,如何把基层工作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把保证和促进基层转型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员工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利用信息网络等新技术、新手段、新载体开展工作,提高服务于基层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激发基层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第五篇:如何筹划好基层文艺晚会
如何筹划好基层文艺晚会
文艺晚会是部队基层在重大节日或假日经常开展的一项集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是基层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不但能活跃官兵的文化生活,消除疲劳,又能寓教于乐,使官兵得到艺术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和情操的陶冶,进而融洽官兵关系,增强部队凝聚力。《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明确要求,部队基层应坚持“重大节日有晚会”。而文艺晚会成功的关键在于演出前认真细致的筹划工作。因此,学会筹划组织基层文艺晚会是政治指导员应具备的一项文化工作技能。那么,如何立足基层实际,在有限条件下把晚会搞得更精彩、更圆满呢?通常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明确晚会主题,把握晚会格调。主题是晚会的灵魂。一台晚会无论大小都要有一个主题,它的内涵深刻,但表述应言简意赅,通俗好记。晚会的主题表现角度是多样的。如以节日为主题的:五四“青春在军营闪光”,七一“人民军队忠于党”;以歌颂家乡为主题的:“故乡情”;以歌颂官兵友情为主题的:“战友、战友亲兄弟”;以欢送战友为主题的:“接过战友的枪”;以欢迎新战友为主题的:“欢迎你—新战友”;以军民共建为主题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等等。晚会的主题一般要提前一两个月就确定,如果要专门为晚会创作节目则要更早地确定。基层组织文艺晚会的目的是活跃官兵生活,寓教于乐,陶冶官兵情操,密切官兵关系,提高部队战斗力。因此,文艺晚会要特别注意保持高格调,做到雅俗共赏。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内容要体现兵味,反映兵的风采和情怀,突出军营特色;风格要雄健豪放、健康向上,具有时代特色。对晚会上的流行歌曲力求格调清新高雅,鼓舞人心。要演好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把握好小品中的军人角色,不能有损于军队的形象。
精心挑选演员,创作筛选节目。之所以把挑选演员的工作放在第二步,是因为再好的作品没有演员的表演也无法奉献给观众,而基层连队的文艺骨干又是有限的,为了让有限的文艺骨干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先把有特长的同志挑选出来,然后“量体裁衣”。对于连队的文艺晚会来讲,具有吹、拉、弹、唱、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诗朗诵、武术等特长的官兵,都是晚会演员的候选人,但是应该尽量让挑选出来的演员能够表演与晚会主题贴得比较紧的节目。目前,广大官兵求新、求变意识很强,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节目的标准要求较高,文艺晚会缺乏创新和特色是很难吸引广大官兵的。所以,连队应根据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在晚会前精心组织节目的创作和筛选。
1一般地,连队文艺晚会既要有反映身边人和事的自编自演的作品,又要有具备一定层次的成品节目。可根据节目的不同类型,分别组织创作小组。参加人员既可以是干部,但更主要的是选择有一定观察、提炼生活能力,具有一定文字基础和特长的士兵来担任。在分头创作的基础上,要注意听取群众意见,组织文艺骨干集体“会诊”,以求拿出受观众喜爱的、符合本单位晚会特点的文艺作品。也可以借鉴《解放军文艺》等报刊杂志上定期刊登的“文艺演唱材料”、“晚会佳作”,结合连队实际,进行创作改编,使作品更加符合连队挑选出来的演员的特点,更突出连队自身的特色。
准备场地器材,搞好舞台保障。连队文艺晚会虽然不可能像大型文艺团体那样设备先进、场地优雅,而只能因陋就简,使用简单的录音机、卡拉OK机、桌椅板凳、军装便服等,但这些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分。要因时因地制宜,选择晚会场地。如果是在室内,要规划出表演区域,挂好会标,并进行必要的装饰。如果是在室外,首先要解决好照明问题。其次,要挂好会标,确定好主席台,观众场地,对局部的装饰要体现出军营特色,切忌把场地布置成酒吧或歌舞厅,会场布置要整洁、活泼、明快、热烈。要对晚会所使用的器材和设备的性能进行细致的检查、调试。比如录音机是否会出故障?需不需要“双保险”?磁带是否能准确、正常地使用?道具是否符合剧情需要、便于装卸台?服装是否合身、便于更换?等等。无论晚会大小,要想有条不紊,就要求设有舞台监督,条件好的要设前台监督和后台监督。前台监督要对节目的前后衔接、道具布置、演员着装、上下场时机等了如指掌。后台监督要负责督促演员候场、着装、化妆、准备道具等。负责音响、灯光的同志,要操作熟练,时机掌握恰当。对舞台的保障,要选定专人对音响、灯光、道具进行调制和协调,防止断电、断音、断装等事情发生,保障节目顺利进行。同时也要派专人做好催场工作以及演员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及时解决演员的实际困难,细致深入地把温暖送给演员。
优化节目编配,认真组织排练。要想在一台晚会中始终抓住观众的情绪,增强观众的现场感、参与感,必须重视研究晚会的自身规律,掌握节目的编配艺术。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场节目,先声夺人。开场节目要点题准,紧扣主题;气氛足,镇得住场;形式新,给观众以新鲜感;节奏快,给人以热烈、欢乐的情绪。
2、歌舞节目,丰富多彩。通常歌舞节目在晚会中占的比重较大。民族、美声、通俗等各种唱法都有相应的观众群;各种舞蹈也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要尽力照顾观众的不同需求。
3、相声、小品穿插安排。编排这类节目要注意题材的选择,要以正面歌颂为主,揭露批评为辅,要追求喜剧效果,但不能降低格调。
4、戏曲、游艺适度调剂。
这类节目一般要短而精。
5、高潮节目,火爆动情。高潮节目是一台晚会中最能打动人心,引起人们感情共鸣的节目。它可以深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要以最好的演员、最恰当的前后衔接来保证高潮节目的演出成功。
6、结尾节目,见好就收。晚会的结尾节目要有一定的深度,一定的气势,要造成晚会的高潮,给观众留下“见好就收”的美好印象。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搞好一台晚会,需要下真功夫、苦功夫进行认真的排练。组织排练大体分初排、细排、联合排练及彩排三个阶段。初排阶段一般要求达到领会作品思想,熟记作品内容的程度。细排阶段则要按演出的要求对每一个节目、每句话、每个动作甚至每个眼神都进行“精雕细刻”,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里音响、道具、服装、灯光等,要根据需要加入到排练中去。如果等到临近演出才使用,会因不适应,不熟练而影响演出效果。联合排练及彩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演职员熟悉节目顺序、衔接、进程,适应舞台环境;统计单个节目和整台节目的演出时间;进行必要的增删和拾遗补漏。另外,对演员的上下场动作也要在联合排练期间进行规范,使之有一定的“专业味”。总的说来,晚会时间一般控制在1-1.5小时为宜,节目数量控制在15个以内。
选拔主持人,撰写报幕词。节目主持人在一台晚会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一台晚会除了要有一群出色的表演人才外,一个(或多个)组织能力强,应变能力好的主持人对晚会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一般要选择有一定文艺专长、群众威信高、有良好口才的同志担任。力求形象气质好、口齿清楚、音色圆美、仪表端庄。主持人要事先熟悉晚会程序和每一个节目,准备好报幕词,必要时组织专门人员串好台词等等。演出中要善于调动观众情绪,能处理晚会中的意外情况。晚会的报幕词包括开场白、串台词、结束语。撰写时要针对晚会的主题和具体的节目内容精心设计,力求语言凝练,鼓动性强,衔接自然。
正式演出前后的协调、计划工作。不同的演出对这一工作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军民联欢要有地方领导和群众参加;友邻单位之间的联欢要有双方的官兵参加;自己连队搞的节日晚会可请随军家属、临时来队家属参加。演出开始的时间要提前定好并通知到参加者,如果上级领导要在开演前讲话则要提前筹划好。演出结束后演员尽可能有顺序地列队上台谢幕,最好能同时播放或演唱、演奏歌曲、乐曲来渲染气氛。谢幕后准备合影留念的要迅速布置好,如果上级首长应邀参加则要提前征求他们的意见,对谢幕及合影等事宜有个细致的安排。
(南京政治学院进修系廖燕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