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组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4:5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组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组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一篇:将组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将组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 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把组工文化建设作为坚固组工干部信仰、凝聚组工干部精神、引导组工干部思想、规范组工干部行为的重要手段,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努力建设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价值文化、以创先争优为目标的行为文化、以规范高效为要求的制度文化、以和谐团结为主旨的人本文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设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价值文化。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我们将公道正派这一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作为衡量组工干部的基本标尺,作为组工价值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方面,通过开展“公道正派大讲堂”、“我理解的公道正派”主题征文活动,学习李林森、王彦生等优秀组工干部先进事迹活动等,教育引导组工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公道正派内化于心。另一方面,通过分岗位制定公道正派的行为标准,让其成为组工干部一言一行的具体要求,让他们始终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将公道正派外化于形。使公道正派真正成为组工干部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和人格力量。

二是建设以创先争优为目标的行为文化。带头创先争优是中央对组织部门的要求。我们在部机关倡导崇尚先进、追求优秀的 精神,从组工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作风等方面入手,推进组织工作创先争优。一方面,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深入基层的作风,开展了以“找问题、提思路、提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一找两提”、“组织工作调研周”和“三个作风建设”等活动,努力打造作风过硬、业绩一流的“模范部门”。另一方面,通过扩大中心组学习范围、出台政策鼓励干部自学、召开“如何当好处长”研讨会、开展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比等,教育和引导组工干部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进位争先,努力打造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

三是建设以规范高效为要求的制度文化。组织部门要实现规范有序运转,关键要靠科学、完备的制度来管理和约束。我们坚持用文化的思维、理念和视角来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组织部门特点的制度体系。一方面,加强了组织部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日常考核督查制等,初步形成管理科学、快速高效、纪律严明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围绕组织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在原有的各项制度基础上,根据组织工作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各项具体制度,健全了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人才工作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各项工作。

四是建设以和谐团结为主旨的人本文化。组织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但首先应当是组工干部之家。我们在部机关大力倡导人文关怀、人性关爱、人本关照,关心和爱护每 一名组工干部,在部机关努力营造有利于部门团结和谐、处室协作进取、个人全面发展的环境。一方面,部领导带头与组工干部沟通交流,主动掌握其思想动态,主动关心其切身利益,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来。另一方面,在个人发展目标上体现人本文化的价值取向,充分尊重每一名组工干部的人格、个性和权利,重视每个人的发展需求,鼓励和引导其开拓进取、干事创业,不断增强他们对事业的责任感、对组织的归属感,从而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组工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深化。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对现有工作成果和经验进行研究和总结,不断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真正让组工文化在锤炼组工干部人格、锻炼组工干部能力、提升组工干部素质中发挥好作用。

第二篇:加强组工文化建设,为组织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加强组工文化建设,为组织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前些时间,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工文化论坛指出: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对组织工作的要求,把握组织工作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正确方向,努力建设先进组工文化,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我认为,本次论坛是党内重要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坚定组工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守组织原则,养成严谨自律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要改进作风,树立可信、可靠的良好形象,推进机关建设,以便形成团结坚强的战斗集体。建设组工文化,要紧紧围绕公道这一核心内容,以高尚品德感染人,以正派行为引导人,以优秀的文化塑造人。更要加强对组工精神的宣传,使组工精神成为广大组工干部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用“榜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完善自我,去影响、带动、服务党员干部,价值文化建设是组工文化建设的一种向导和力量。建设组工文化,必须以强化公道正派的修养来确立价值取向。要着眼于淡泊名利、净化心灵,力求气要静。始终保持一个平静、纯洁、高尚的心灵,任何时候都要忠诚于党和人民。在工作上忠心履职,名利上淡薄一点,思想上奋进一点。要着眼于以德立身、加强修养。组工干部要以实际行动去感召人、鼓舞人、影响人,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树立组工干部的可敬形象。

第三篇: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改革创新

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工作深入开展,我县制定出台了《组织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对全县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实施目标管理,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和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了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分解工作任务,科学设置分值。县委组织部根据中

央、省、市、县组工会议精神和《省、市组工要点》,结合新形势下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党组织的特点,研究制定了《乡镇(街道)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评分细则》和《县直单位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评分细则》,把组织工作细化分解成组织工作(30分)、干部一室工作(18分)、干部二室工作(18分)、干部监督工作(7分)、党员电教工作(6分)、知识分子工作(7分)、办公室工作(25分)和老干部工作(9分),共8个大项 120分;每一个大项根据县委组织部各中心、室自身工作实际,分别包含有不同的小项分值及扣分依据;分值的大小是依据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设置的。每年年初,县委组织部适时调整目标管理的内容和重点,寻求抓好组织工作的突破口,把新修订的《评分细则》下发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及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变单向要求机制为互动运行机制,增添了科学性和民主性,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加强目标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全县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和县直各单位的组织工作都是有一把手亲自抓,并且明确了副书记或一名党组成员副职分管,负责各项组织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把组织工作目标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制定上报了贯彻落实组织工作目标任务的措施,签订了《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委组织部不定期的到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和基层党组织督促指导工作,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了组织工作责任制,确保组织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是对照评分细则,严格组织考评。每年年底,由县委组织部组织考核组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同时县委组织部各中心、室也进行评比打分。考核组采取“听、查、看、评”相结合,日常考评考评相结合,单向考评与综合考评相结合方法进行考评。“听”,即听取党委对一年来落实工作的自查情况和县委组织各中心、室的意见建议;“看”,即看阅各党委涉及目标考核的相关材料;“查”,即抽查党委下属基层党组织对各项任务和制度的完成情况;“评”,即由考核组对照年初下发的组织工作目标考核内容,逐条逐项进行量化打分汇总,转化成百分制得出最后分数,再考核组核定的分数和县委组织部各中心室的评分按5:5的比例计入总分,按照得分多少确定出优、良、中、差考核等次。

四是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考核组评定的等次,县委组织部确定8个优秀乡镇(街道)、12个优

秀县直单位为“组织工作先进单位”、部分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的20名同志为“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在每年的组织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表扬。同时,把受表彰的优秀单位分管副书记或分管副职取得的优异成绩计入干部实绩档案,作为日后提拔重用的依据之一。

第四篇:论全面推动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

文章标题:论全面推动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总体部署,同时也对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组织部门必须从构筑中国特色执政文化体系的高度,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组工文化,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

设必须开展组工文化建设

组工文化是党的执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组工干部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及其他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组织部门的基本性质、政治倾向、健康程度和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规范性、历史继承性和阶段稳定性,包括精神文化、作风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对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和发展理念的重大革新,对我们开展各项工作包括组织工作具有全局指导意义。它为组织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要求,并为新时期组织工作赋予了全新的工作内容。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核心职能部门,组工干部作为党员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要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练就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本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

其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组织部门必须构筑具有特色鲜明的组工文化。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经济、人才、体制、文化等的竞争,但更重要的是执政党执政能力、执政作风、执政水平、执政效率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执政文化的竞争。执政文化是执政党管理国家的价值取向与执政方式,是文化力竞争的政治体现,是执政党执政的灵魂和基础,也是决定执政党和国家兴衰的关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而抓好党的建设,建设执政文化,组织部门责无旁贷,应该带好头,起好步,率先推动组工文化建设。

再次,推动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是全面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组织部门大力开展了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得到了极大加强。但按照胡锦涛同志对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提出的“四个必须”、“两个满意”的要求相比,与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作为深层次的价值取向、思维理念,是从根本上影响一个团队及其成员行为的关键。因此,从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思维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创建组工文化,是建立组织部门自身建设长效机制的治本之策、适时之举。

二、推动组工文化建设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自身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组织部门形成了以“公道正派”、“任人唯贤”、“敢打硬仗”等许多优良的文化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但同时也沉积了如“过于谨慎保守”、“自视高人一等”等一些需要改进的作风。组织部门要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和社会公认度,摒弃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作风,提高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成效,必须做到四个结合。

第一,必须同时代主题相结合,强化开拓创新服务发展。组织部门是服务党员、干部、人才的部门,组工文化的创建必须要把振兴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以服务发展的理念来明确创建的定位,以加快发展的要求来谋划创建的思路,以推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创建的成效。围绕工业突破、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全民创业这一时代主题,与时俱进地做好各类创业型人才的选拔、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凸现以事业凝聚人心、以人心促进事业的良好氛围,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党员、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朝气蓬勃、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实可靠,从而把组工文化创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支撑地方提速发展的经济优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跨越。

第二,必须同其他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自觉地融入社会文化建设的洪流之中。组工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发展与建设的一个子系统,需要借鉴社会先进文化的最新创建成果。建设面向现代社会的组工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突破组织部门自我封闭、“体内循环”的文化局限,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之中,既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又善于借鉴中外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真正创造出具有组织部门特色和优势的组工文化,促进组织部门的更好发展。

第三,必须与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相结合,实现组工文化建设中的观念转变与制度创新。任何一个组织的传统文化观念都会以“内在潜规则”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具有强烈的路径依存性和顽固性。组工干部在其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对组工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即组工文化的“外在新制度”的形成有一定的抵制与抵消作用。因此,组工文化的创新必须从转变观念与制度创新两方面入手,建立规范的现代文化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通过长时期的强制规范,以“新制度”来破解“潜规则”,让组工干部逐渐适应组工

文化、熟悉组工文化、实践组工文化、体现组工文化,最终实现文化管理。

第四,必须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理性慎重地确定组工文化建设的不同标准。组工文化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环境有着不同的组工文化,有不同的组工精神、组工风格和组工干部的价值标准。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组工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建设组工文化,我们要充分考虑文化选择的“平台问题”和地域差距,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地方的特点、不同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三、以和谐高效为目标,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新时期组工文化

组工干部队伍的肌体细胞是“人”,加强组工队伍自身建设,必须坚持人文化的关怀;组织部门的最终工作对象是“人”,服务好工作对象,必须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组织工作的实践主体是“人”,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必须坚持人本化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组工文化的外在形象主体是“人”,必须对组工干部强化管理,进行人格塑造。构建具有浓厚人文性的组工文化,用“人文组工”来感染人、凝聚人、激励人,对于推进组织部门和谐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重视人文化关怀,构建以和谐团结为目标的团队文化。和谐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要着眼于构建目标一致、价值相同、步调统一的团队,加强团队意识教育,增强组工干部的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和大局意识,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从每个细节做起,自觉维护好团队形象。坚持实施亲情管理、情感管理,把“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在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中着力营造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同事间协作进取,部门内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大力加强组工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传播新精神、宣传新思想、吸收新文化,创造既紧张严肃又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为组工干部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舞台。在组织部门内部建立无边界沟通机制,提倡深度交流、脑力激荡,多途径、全方位关注组工干部,真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通过友善、真诚、互助的人文关怀,增强组工干部对事业的责任心、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对工作的投入度,不断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第二,突出人性化服务,构建以热情高效为目标的行为文化。

组织部门的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反映出组工干部的作风和能力,折射出组工文化创建的成效,影响着组织部门的声誉和形象。要不断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理制、效能考评制和失职追究制等制度,不断推进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努力形成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要提高工作透明度,通过报刊、网络和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把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运作程序、办事流程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向广大党员群众公开,便于群众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联系党员干部群众,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批评和呼声,满腔热情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效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质量,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赞许。

第三,实行人本化培养,构建以创新创优为目标的价值文化。

组工文化创建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所在就是全面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创新创优。要通过鼓励自学、跟办培训、脱产进修等多种渠道,对组工干部经常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和能力培训,积极改善组工干部知识结构。坚持定期“述学”、“应知应会”知识考试、业务知识大比武等制度,激发大家学习向上的强烈欲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努力形成人人想着学、个个争着学、相互比着学、自觉赛着学的生动局面。采取送出去参观考察和学习进修、请进来举办讲座传经送宝、坚持每人一课和开设组工论坛等形式,为大家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根据组工干部的不同特性,积极选送到乡镇、村企、上级部门、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养大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加快组工干部成长的步伐。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让组工干部在浓厚的竞争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活力和潜能,创造性地开展组织工作,不断打造组织工作的新亮点,扩大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和贡献率。

第四,实施人格化锤炼,构建以自律规范为目标的形象文化。实现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组工文化创建的最高目标。要围绕增强制度意识、规范意识,着眼于建设文明、高效、务实的机关,对组工干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奖惩。尤其要坚持用文化的思维、理念和办法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形成文化建设与外部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要抓好制度的执行,严格按制度、按原则、按程序办事,杜绝随意性。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开通举报热线和实行网上评议等方式,收集基层干部群众对组织部门及组工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再加以梳理反馈,使得组工干部言有准则,行有规范,对于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做到心知肚明,毫不含糊,以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约束自己、规范行为。通过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良好形象的树立,提高组织工作的美誉度、知名度和文明度,使组工干部成为可靠、可信、可敬、可亲的一流队伍。

《论全面推动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论全面推动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

第五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提 要 通过基础建设、典型示范、技术组装、农技培训和政府职能的综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八十年代以来,吉林省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全国1/25的耕地,为全国提供1/10的商品粮,1/5的专储粮和1/2的玉米出口量,粮食生产10年跨跃了3个台阶。吉林省的农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其决定因素是坚持不懈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科技进步。

1、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

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93年,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在东部山区、西部农牧区、中部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1个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效果非常明显。几年来,11个园区共转化推广了67项科技成果,培训农民71500人次。二是到目前为止,重点建设了1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这些星火技术密集区已成为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作为全国最大产粮县之一的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全省建立了15个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在示范区的总体布局上,确定了四大生态区、7种区域类型模式和18个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经过4年精心培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每公顷增长1749公斤,比全省同期每公顷增产1050公斤,提高了60以上。

3、精心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技术组装重点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围绕粮食(玉米、水稻、大豆)、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的项目,并与全省大农业工程配套,与国家计划项目配套。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和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了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从1990年开始,把65项组装配套技术列入省重点科技推广计划,选择基地为推广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计划采取滚动式,每年进行一次调整和补充。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良种普及率达到97,推广面积超过7万公顷的农作物新品种近20个。盐碱地种稻以稻治涝、以稻治碱和旱改水配套技术的推广,使全省水田面积迅速扩大,由20万公顷增加到66万公顷,增产稻谷45亿公斤。创造出吉林大米名牌产品,不仅解决了本省人民吃细粮的问题,还内销到关内各省。

4、经常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受体和载体农技培训,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全省已建立省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个,市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个,县级培训中心29个。这些培训中心已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农技培训中心培训的农村干部和群众达360多万人(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和科技大王师团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大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全省已有6335人获得了绿色证书,有6万人取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这些农民已经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成为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相当一部分绿色证书获得者被聘为科技副乡长。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先后围绕玉米、人参等十大星火系列开发计划编写了10部教材,制作了10部配套录象带。

5、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行政支撑的力度

5.1 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为了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了吉林省科技与经济结合领导小组。二是建立了市(州)领导班子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5.2 制定优惠政策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投身于农村科技事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近几年先后制定印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放活科技单位科研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补充规定》《、关于推进我省农村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科研部门拨款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发送吉林省科委科技成果推广奖励办法的通知》、《关于稳定吉林省农业科技队伍促进科技进步若干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5.3 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吉林省在增加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投入上,一方面通过立法,增加投入,要求各级财政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安排科技成果转化经费。另一方面,省政府有关部门每年还拨出科教兴农专项活动经费和重大科技成果推广专项活动经费,专项用于资助科教兴农成果转化推广活动。此外,全省各级政府每年还拿出350多万元的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奖励在科技兴农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

下载将组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组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