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华”让人才自由驰骋
“东华”让人才自由驰骋
一块体积为20立方厘米的固体材料可以轻松地“踩”在羽绒的几根绒毛上!2015年新年伊始,东华大学宣布纳米纤维研究团队研发出了密度仅为0.12毫克每立方厘米的“纤维气凝胶”,成功刷新了“世界最轻材料”的纪录。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我们的团队能够出这样的成果,离不开学校的投入和支持,更离不开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现任纺织学院副院长丁彬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达他的心情,而在7年前,他刚刚完成博士后工作,被作为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引进到东华。
东华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正是由大批加盟的优秀学者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营造出来的,这里景色秀美,既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宏大,也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精致,而每每到了晚上,镜月湖的水面上灯影斑驳,实验室的楼道内灯火通明,更是上演着无数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
作为创建于1951年的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纺织业的人才摇篮,东华大学(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的创业者们创办了新中国纺织教育,培养了大批杰出的纺织科学家、工程师和各行各业人才,为中国人民从旧中国的衣不蔽体到新中国的丰衣足食,以及中国成为世界纺织大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东华大学已从建校之初的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
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指引下,东华大学构建起多层次引进、全方位培育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努力为各类型人才发挥作用充分创造条件。近年来,学校形成了顶天立地的师资队伍结构,既有功成名就、蜚声海外的学术大师,也有不少攻坚克难的学科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更不乏一大批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后备力量。
近期有新闻报道,第十一批“青年千人”中已经有3名1988年出生的人入选,人才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东华大学为了加强青年人才队伍的储备,针对目前暂无正式教学经验,但有海内外名校学习、工作经历,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博士,专门实施了特聘研究员制度。聘期内提供高于教授的年薪,配备专门的实验场地和办公用房;受聘人员享有指导博士生的资格;结合学科和基地建设要求,学院从学科、基地建设经费方面再提供资助;允许自由选择研究方向或进入团队工作;加强聘期考核、结束后择优续聘或追加投入等多种方式,挖掘青年人才学术潜力,激励他们勇攀高峰。
很多常年在外的优秀人才在面临去留问题时,常会苦于在国外留学或工作时间较长,未能获聘国内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引进海外优秀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为各类引进的海外优秀青年教师开展专业技术职务的即评即聘工作。近3年以来,已经为包括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和上海市“千人计划”在内的26位海外优秀学者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大大方便了那些留学前后有一定工作经历、学术成果显著、学术水平符合学校相应职务的高层次人才。
“引得进、留得住”。东华大学总结这些年人才成长的经验,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对人才精心培育,提供发展的平台。2013年起学校实施“励志计划”,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于新进校的教师,学校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资助办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划,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一体两翼”的新特色
正如东华校训“崇德博学、砺志尚实”所言,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东华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和传统,如何更好地融合创新,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东华大学充分利用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平台以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联合生物、纺织、化学、材料、信息和机械等多学科,将“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作为学科发展的新格局,将传统快速提升为新兴,充分发挥1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基地平台优势,培育人才、打造新的优势学科。
纺织学院通过“纺织科学与工程”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集聚一批国际知名学者、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73/86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努力实现学科发展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
材料学院在复合材料、仿生和医用材料、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与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积极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创出特色,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与物理、化学、数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学科交叉,着重提高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建成以纤维和高分子材料为特色,以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纳米和智能材料、仿生和医用材料、能源和信息材料为新增长点的研究型学院。
化工学院加强与学校优势学科纺织和材料学科的融合,将化学学科建设成为国内有特色和竞争力、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科。
信息学院向纺织加工智能控制、优化生产工艺的神经网络等方面拓展,其中“智能系统与模式识别”、“复杂系统建模与网络化控制”和“智能测控与数字化纺织集成技术”等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影响力。
机械学院目前正在传统纺织机械的基础上,联合信息、材料、纺织等多学科,在新一代纺织机械、特殊纺织机械领域提高自己学术地位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特色。在先进制造技术和纺织机械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在高速高效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装备、高端纺织加工技术与装备、纺机关键零件成型制造与强化、高端装备智能控制等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建设了面向行业产业的“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区域发展的“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以“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时尚创意协同创新中心,以吸引和集聚多元化创新人才为目标,建设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成为了新一轮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的“人才特区”。这里按照构建现代学术组织的要求,赋予了协同创新中心充分的人事管理改革自主权,实施岗位聘用、协议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以绩效为导向,实行优劳优酬。
自由驰骋的科研环境
一直以来,学校以务实的态度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校园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做大事业的良好环境。这里有着完备的团队制度,每一位新加盟的学者都会融入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科团队中去精诚合作、挑战自我;这里有青年学者联谊会,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营造“创新、实干、包容、大气”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这里有9年一贯制的附属实验学校,解决了教师子女就学的后顾之忧,使大家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事业中去。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东华大学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积极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估人才,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源,搭建人才事业发展平台,使优秀拔尖人才早日脱颖而出,努力构建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
亲历者说
2013年,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实现三连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设计学学科进入全国前20%,其中,设计学位列上海高校第一位。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领域入围ESI世界前1%。工科学科领域进入ARWU(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排名前150强。学校连续3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11年获得19项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总和。2011年,学校国际专利授权数量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列第16位。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学校近年来引进的600余名海内外优秀人才的智慧与奉献密不可分。
丁彬
我对于回国后的发展感触颇深。东华大学的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使我受益匪浅,校科研启动费、励志人才培养计划等成为我科研事业的第一桶金,借助于这些经费,我组建了科研团队,搭建了实验平台。
由于近期我国雾霾、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并且有持续恶化的趋势,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而我研究的高性能纳米纤维材料环境净化材料,正好可以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因而获得了国家大量科研经费的支持,使得纳米纤维的创新性研究及产业化进展非常迅速,这种速度在国外是很难想象的。
胥波
在美国读书、工作了11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国外的生活。但内心一直有一种渴望,那就是要回到祖国从事科研工作。非常感谢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东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使我的愿望成为现实。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非常迅速,但在创新性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政府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加大,企业的科研力量和由于产业升级对科技的需求也比以前大大加强,这就对我们这些科教工作者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成长土壤。尽管回国刚刚3个月,在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实验室逐步建立起来。我的研究设想是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和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如高效、低污染的绿色催化剂)进行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基础有机化学领域理论上有所突破,在实践上能和企业合作,将有使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杜诚然
在欧洲学习工作的6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日本、美国不同,欧洲相对轻松的科研风格甚至是有些“懒散”的,而同事间的“闲谈”所碰撞、酝酿出的研究往往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
2014年加盟东华大学,学校为青年科研人员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以兴趣为导向进行基础科学研究,提倡学术自由。我觉得宽松的科研环境不但可以让人沉下心来做好研究而不是急于发表成果,更加鼓励研究人员之间沟通与合作。对我而言,在这里,做学问就是一种乐趣。(东华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供稿)
第二篇:解开束缚,让思维自由驰骋关于《鸿门宴》的教学叙事-word
解开束缚,让思维自由驰骋——关于《鸿门宴》的教学叙事
解开束缚,让思维自由驰骋
——关于《鸿门宴》的教学叙事 小 序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惟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所以老师要用那把钥匙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要用那些语言之铁杆撬开学生。
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过实过难,真可谓一片苦心付东流,于事无补费精神。于是在上《鸿门宴》的时候,面对如此长篇大论,我决定放手让学生来给老师“上课”:
我把重点放在第3、4段,提问:“鸿门宴上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就请大家用你的方式形象地把鸿门宴上情况的起落表述出来,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图画。”
第 1 页 顿时,班里炸开了锅,同学们都拿出12分的精神,被老师的独特要求激发出了激情,四人一组忙起来。我则巡视这些小小组,发现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当然我的出发点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文言字词。然后我让几位学生把小组结论“发表”到黑板上。第一位同学中规中矩地写出了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
玦 项 剑 项 帐 项
举 羽 舞 羽 闯 王
增 不 庄 翼 哙 款
范 应 项 蔽 樊待
第二位则给大家绘画了“Q版鸿门宴”并加上了活泼的语言;第三位更独特,画了“鸿门宴心电图”,将三起三落用心电图的方式表现,又配上两把剑。
这时,课堂气氛已完全被调动起来,同学们面对黑板上的作品显得很是兴奋。于是我抓住机会问道:“你们觉得哪种表述比较清楚呢?”
学生1认为“Q版鸿门宴”不是很到位:“在第二个起落中,是讲项庄舞剑,项伯翼蔽,但是这幅画里面并没有将这么重要的情节展示出来。”我当场就夸奖这位同学的细心,并带动大家一起来朗读、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
学生2认为“Q版鸿门宴”好:“她画出了一个细节,就是樊哙进帐时,门卫不让他进去,但他很冲动,冲了进去。课
第 2 页 文中说:‘……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瞠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她在黑板上写了‘咦,不让我进去?我偏要进去!’这句话。”
“其实你和画画的同学一样,都注意到了樊哙的这一举动,好,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话朗读一下,体会当时紧张的氛围。”
“刚才两位同学谈了各自的看法,”我想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鸿门宴心电图’一看就知道是打斗的场面——两把剑搁在黑板上(笑声),也就是这位同学认为鸿门宴上最重要的是‘项庄舞剑,项伯翼蔽’,那么,究竟这是不是最具有关键性,最紧张的时刻呢?”
顿时大家都陷入了思考中,不时地对照翻译翻动书本。这就是我要达到的效果,大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对本文的兴趣,自己积极主动地在理解课文。
学生3:“我觉得是‘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最紧张,因为已经开始打斗了呀,要是一不小心,刘邦就得丧命。” “我反对!”学生4马上反驳道,“课文的转折应该是樊哙,项留饮,情节已缓和,“舞剑”发生,形势再度紧张,从而引出”樊哙闯帐“,故事推相高潮。正是因为樊哙进帐后的一番话,才让项羽更加放松警惕,才让刘邦有机会借机会逃脱,如果没有他,很有可能刘邦就死在宴会上了!”下面的第 3 页 同学听了后都不住地点头。
“相信大家都能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项庄舞剑确实紧张,但樊哙闯帐则更紧张至极,他让刘邦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的历史也在这个小举动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我适时地给大家来了一个总结。画画只是手段,通过这种方式,非常好的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课,相信这堂课的内容他们会记忆深刻。
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以自我为中心,只管讲细讲深讲透,那就犹如在舞台上“满场杀伐,钲鼓齐鸣,而人心不动,反欲掩耳避喧”,反之,如果能适当引导,就能取得“鼓板不动,场上寂然,而观者叫绝之声,反能震天动地”的效果。
第 4 页
第三篇:以梦为马——《自由驰骋》读后感
泛“信念”之舟,游“自由”之海
——读《自由驰骋》有感
吴宅小学
六年一班
林佳宜
指导老师:李艺美
亲爱的夏洛特:
我用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你坎坷而又光荣的一生。时间很短,却读出你心里的向往。在黑暗社会的流里,在等级制度的枷锁中,你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牧场,有马,有儿时的伙伴,有老伙伴弗恩。你渴望能够在草原上驰骋,享受马背上的自由。所以,你给第一匹马取名叫“自由”;你苦练技巧以致能驾驭六匹马;你失明一只眼后,想到的是无法骑马的痛苦。
人身自由,女权自主,是你一生追求的信念。为此你剪掉了一头漂亮的头发,为此你女扮男装,为此你失去了一只眼睛。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你让我看到信念所放射的光芒,它足以照亮整个世界。你让我听到信念高歌响彻云霄,它足以震撼苍穹。你让我闻到信念所散发的氤氲,它足以涤荡污浊的世界。
亲爱的夏洛特,你是何等勇敢和聪明,你能够坚持着你的信念,扫除一切障碍,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在你计划出逃时,我为你捏一把汗,我也担心你藏起的衣服会被发现。谁知接下去你给自己制造了溺水假象,剪去自己的头发。从此你就不能像其她女孩一样梳着漂亮的头发,戴上漂亮的发饰了。即使你在孤儿院,你也不曾有过美丽的时候。鲜花再也找不到装饰它的花瓣了,但她依然是花,从根部散发的馨香并不会就此消散。出逃后,你的“信念”还飘摇着,离“自由”的彼岸还很远。你一次次的克服困难,熟练的驾驭着六匹马,成为镇上最好的御马者;巧妙的躲过孤儿院园长,乘机捉弄了一番;右失明后,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再次拾起马鞭,实现了你的“自由”。然而,你并非满足于自己的“自由”。你想告诉每个男人,女人是自由的。她们有选举权,她们有言论自由,她们应该得到属于她们的尊严,作为一个人而非奴隶和男人的附属品。
你让我想到了海伦·凯勒,她和你一样也有奇迹般的人生。一场恶疾改变了她的一生,她从此听不到看不到。难道她的人生就此完了吗?不是的,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身残志坚的她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识字读字,自制小木棒以触感辨认每个字的发音。在学习中,她仅有一个信念;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带着这个信念,她不断学习,不断克服困难,成为一位作家,教育家,最终驶向“自由”的彼岸。从此她的世界不再是黑夜和一片寂静。
亲爱的夏洛特,你知道看完你的故事后,我有多惭愧吗?你我遭遇不同,我并没有你那样的“信念”,但我也有理想,我心中也有向往的“自由”,我并没有做到。于你,我是“行动的矮子”;于你,我是个“懦夫”,于你,我是个失败者。我想此后,我知道我该怎么做才能游“自由”之海。唯有泛“信念”之舟,矢志不渝。
拜读《自由驰骋》的读者 2017年9月4日
第四篇:让学生在写作天地里纵情驰骋
让学生在写作天地里纵情驰骋
秀屿区下屿中学 肖军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可以从以下三
个方面入手解决:①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②拓宽观察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增加学生的写作储备。③改变评价方式,正面鼓励为主,维护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写作,教学,兴趣,素材,评价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课题。作文课上,学生们大多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结果呢?“拼”“揍”出来的东西当然是干瘪空洞,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师也无奈,只好指责学生太愚笨,埋怨学生基础太差。中学写作教学陷入了没有出路的“暗胡同”?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就是点亮在写作教学“暗胡同”里的一盏“明灯”!几年的写作教学实践,颇有一些收获,在这里,愿总结出来与同行们共享。
一、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动机和兴趣。兴趣一旦产生,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的动力源,创造性的火花就迸发出来。因此,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1、改变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写作质
量的高低。因此,教师要转变其知识权威者的角色,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要改变“闭门造车”式的僵硬的教学模式,力求写作教学的“活”而“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必须努力做到“三让”:一是让出“命题”。改变过去的命题作文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主作文,甚至让学生参与到作文命题中来,提倡学生写“放胆文”。二是让出“讲坛”。要消灭传统的作文前指导,扭转过去教师一心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同化或影响学生思维的现象,让学生相互讨论,畅谈对题目的理解和构思,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激发其个性潜能。三是让出“课堂”。“闭门造车”式的教学已被证明不利于作文的个性化,个性化体验产生于生活之中,自然、社会是个性化作文的“温床”,只有走出课堂的活动才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培育出个性化作文之花。
2、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被禁锢,手脚被束缚,不敢越雷池半步,扼杀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曹文轩先生在《我的作文观》中,针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大量背离生活实际的现象,急切呼吁学生作文要“回归自我”。只有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精神,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现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时,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给学生“三个自主”:一是自主地选择材料。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写作上的个性化特征,不管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总是用统一的命题来进行作文,那只能是“有”则写点、凑点,“无”则编点、扯点,应付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必会丧失对作文的兴趣,甚至把作文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二是自主地抒发情感,情动于中,言发乎外。作文中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地表露出自己的情感。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的是情感的真实而直接的流露,内心率性而自然的表白。三是自主地展现语言。有的同学喜用客观叙述,有的多带感情色彩,有的喜欢朴素自然,有的善用华丽词藻„„万紫千红才是春,极具个性的语言,能更好地体现写作者的个性和才华。
二、拓宽观察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增加学生的写作储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阅历浅,加上许多人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积累资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是很自然的事。所以,作文内容要丰富,作文质量要提高,就必须增加学生的素材储备。
1、向课文要素材。试想,从小学到现在,每位学生学过的课文何止百篇,课本中的素材就俯拾皆是,这不正是我们的写作之“米”吗?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把所读过的课文理一理,归一归类,就能建立一个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当然,积累素材不能只停留于“量”的积累,还要以自己的思想情感“激活”文本材料,扩大写作视野,丰富素材宝库。
2、向阅读要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制订好阅读计划,确定阅读内容:如读《中学生语文报》、《作文报》、《中学生阅读》等报刊杂志,读教材推荐的名著,读古今中外诗文名句等,并指导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如剪报、摘抄、背诵名言佳句等。
3、向生活要素材。生活是本无字书,这部书博大精深,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教会学生从生活这本大书中捕捉作文的灵感,搜索作文的信息。比如一家人看电视时抢遥控器,以争取主动收看自己喜爱的节目,是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件小事,稍微留心就可以写出一家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比如:霸气的妈妈,傻气的爸爸,灵气的我,淘气的弟弟等等。沐浴生活的和风细雨,就一定能写出让自己心灵为之雀跃的文章。
4、向社会要素材。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社会热点,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读书看报,或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节目,让企业改制,金融危机、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环境保护、西部开发,“三农”问题、素质教育、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
气的恶化、精神家园的丧失,乃至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等等,都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学生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和着时代的脉搏,闪耀着思辩的灵光。
三、改变评价方式,正面鼓励为主,维护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文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反之,则可能挫伤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对作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作文评价要注意艺术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1、灵活运用评判“尺子”,注重作文评价个别化。前苏联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倡导者赞可夫说:“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成,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能力水平、智力程度、个性特征的个体,制定不同的作文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因材施教。要做到作文评价的个别化,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批阅时不可忽视“文”后的活生生的生命存在。其次,作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心灵释放,我们要把批阅的过程视为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对话的过程,认真地去触摸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流露的愉悦、焦虑,幸福、痛苦、迷茫等生命的体验和独特感受。
2、要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而充分的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学生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要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全方位多角度地剥啄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观察”上,有的学生看得“真”,能以纯真之眼见其然;有的学生看得“细”,能以几许白发见春秋;有的学生看得“奇”,能从平淡之中见神奇。在“思考”上,有的学生想得“全”,在辩
证思维中见真知;有的学生想得“深”,在顺理成章中见深刻;有的学生想得“特”,在逆向思维中悟情理。在“表达”上,有的叙述中见生动,有的议论中善思辩,有的长于借景抒情,有的喜用衬托渲染„„即使写作能力差的同学的作文,哪怕有一段甚至一句写得好,也拿出来念给大家听,比如一位作文很差的同学,一次写雨景有一句“天像一大锅罩往了大地”很符合当时的情况,我就给予表扬。
这样,就能够在作文评价中突显学生的个性亮点,让学生解放思想,回归、展示一个真实鲜活的自我。也通过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甚至欣赏自己,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迸发写作的热情和欲望。
在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韩寒面对杯中的一个纸团,意能像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写出令人叹服的优秀作文《杯中窥人》。没有限制,没有约束,给韩寒的写作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语文教师只有尊重他们,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让他们张扬个性,放飞思维,在写作的天地里纵情驰骋,他们才会笔下生风,写出富有创意别具魅力的文章来。
参考资料: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2、王永祝《多级表达:让作文教学不再盲目》,《中学语文教学》,2008.6
第五篇:学会这八个好习惯让你驰骋职场
学会这八个好习惯让你驰骋职场
守时的乌龟和不守时的兔子做选择,老板更喜欢虽然慢,但是准时到点的乌龟。每天适当的给予别人赞美是激励的好方法,赞扬他们的每一点成就和进步,或许因为你的赞美,这一天阳光也灿烂了许多。
1.守时
这是职场中最重要的一项!守时的乌龟和不守时的兔子做选择,老板更喜欢虽然慢,但是准时到点的乌龟。
2.微笑
长得好或者不好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3.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职场中不喜欢的也许只是他做事的风格与你有出入,不要期望所有人你都喜欢或者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只是成功的表现。那么就大度点,提供一个马斯洛较高级别的需求给他吧。
4.办公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女人最容易对人不对事了这点要特别注意!职场复杂多变,做事讲原则,做人变规则。
5.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不耻下问等都是用来形容学习的。在变化莫测的职场中,固步自封的知识是很容易被淘汰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永不停息的学习态度。并且最好是向身边的人学习。
6.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这样能让大家感觉到这是一个团队,有着团队的精神!
7.拥有一个好身体
经常锻炼,健康饮食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才能面对重重的工作,才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工作学习。
8.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每天适当的给予别人赞美是激励的好方法,赞扬他们的每一点成就和进步,或许因为你的赞美,这一天阳光也灿烂了许多。至少要给予可观的评价而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或者
1.把自己的时间调快五分钟
关键词:守时
把手表、手机、电脑、挂钟„„你身边一切的计时器的指针往前轻轻拨动五分钟。于是,你发现,早上上班不再顶着一头乱发气急败坏地冲向打卡机,再 也不会出现拉开会议室的门发现领导已经端坐在里面等你的尴尬,去拜访客户再也不用一边赶路一边整理领带或是补妆„„一天依然是24小时,工作量依然,但你 会发现因为这五分钟,自己的工作和心境却从容、自信了很多,表现更加出色。
达人分享:Ivy,外企文员——总是提前两小时
我的工作特点是前紧后松,习惯工作任务提前两小时完成。在这两个小时里,给自己留下了从容地检查、补救、完美的余地,也给领导留下了准时、敬业的好印象。
2.早中晚静思十分钟
关键词:成长
古人说,一日三省吾身。这一人生大智慧在职场中同样受用。趁清晨赖床的时候,想想昨天的失误、今天的要事;午餐后,找个安静的角落闭目养神,想 想今天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和难缠的客户,检查一下自己这方的问题出在哪里;晚上睡觉前,提前几分钟关掉电视,总结总结自己今天的收获,问问自己是不是还可以 做得更好。每天给自己一点安静反省的时间,就是在一点点修炼自己的品格,坚持下来就成了你职场中的一大步。注意,这几分钟一定要用来反问和审视自己,而不 是抱怨。
达人分享:彭sir,销售经理——睡前工作日志
工作十年,我从前辈那里学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晚睡前,我都会拿出日记本,写下当天的工作心得,有收获,也有检讨。虽然现在博客普及,但我还是偏爱手写,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思考更谨慎、更深入,对教训也铭记得更深刻。
3.放一本书在包里
关键词:学习
李开复是利用“时间碎片”的高手,向他学习会让你受益匪浅。每天,我们都有不少时间用在等待上,与其读报纸上的家长里短,不如带一本书上班、等 地铁、等女朋友„„把这些无所事事的时间碎片利用来学习、充电,让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时时更新,又怎会有时间来抱怨没空闲去培训呢?
达人分享:DanielWong,公关公司文案——向自己讨厌的人学习
我渐渐发现,讨厌或不喜欢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嫉妒,又或是恐惧,只是自己意识不到罢了。这样想之后,我也开始发现——原来,从讨厌的人身上更能对照出自己的不足,也更能激发自己去学习、去完善的斗志。我想,如此生动的课程恐怕是培训教室里学不来的。
4.幽默
关键词:乐观
面对穿着油漆工服、头发上沾满涂料的面试者,面试官问:“假设有个人不穿着正装就跑过来面试,然后我却录用了他,你会怎么评价?”这位面试者镇 定而幽默地回答道:“那他的裤子一定很不错。”大笑的面试官最终录用了他。这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经典对白,主人公Chris历经磨难,却始终乐观 以对,最终圆了自己的职业梦。
职场中,既然困境、不如意无法逃避,何不养成幽自己一默的好习惯?对沮丧、痛苦迟钝一些,常给自己开个玩笑,当笑容绽放,心境豁然开朗,坚持的勇气又重回胸中。达人分享:乐天,媒体人——幻想法
每当工作受阻、让人抓狂的时候,我就会开一会小差,幻想一下当这项工作完成后我会如何去“狂欢”,有时干脆去订好餐厅,或边工作边下载好电影,这样的幻想总能激励我完成工作。要说没有职业倦怠那是瞎话,但后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用自己羡慕的那种职业状态、生活状态来刺激自己,比如眼馋高端 品牌的广告,看看精英访谈的节目,相较那个远大而美好的梦想,现在也就不那么苦闷无聊了。
(您想快速达成您的目标和梦想吗?请加QQ:863799908,QQ:11912000,每天为您提供了大量励志,销售,管理等-经典文章,免费学习。此QQ空间已经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欢迎您的加入,彭麟翔和您一起开始您梦想之旅!)
5.用“我们”开头
关键词:共赢
总是以一副好战分子的姿态示人,想必也不会得到多少鲜花和笑脸。其实,职场不是角斗场,团队的共赢、企业的共赢、客户的共赢必定会比单打独斗创 造出更大的价值。无论自己思考还是与人沟通,养成用“你”“你们”“我们”开头的习惯,多用“请”“谢谢”,你会发现自己更能理解他人,沟通、合作比以前 顺畅得多,原因很简单:你如何对待他人,他人也将如何待你。同理之心、感恩之心必定会带来人际的良性循环。
达人分享:晓岚,人际关系培训讲师——沟通三段论
职场中,我们每天都在沟通。无论什么规模的沟通,我都喜欢用第一、第二、第三给自己的话做一个分段,在听完对方的话之后,我习惯简要地复述一遍。这样的沟通非常清晰和有效,表达了尊重,节约了双方的时间,也是一种共赢。
6.注意形象
关键词:礼仪
办公室里,走廊里,总会遇到一些陌生的面孔,可能是来拜访的客人,也可能是其他部门的同事,甚至有可能是上司的家属。当面对面,你是面无表情地飘过,还是点头微笑,几秒的时间里对方就会给你的修养,也给部门或公司的修养打出分数。那么,形成一个喜欢微笑的好习惯吧,温暖了他人,也会闪亮自己。
达人分享:小米,公务员——先人一步
上班到的早,帮领导和同事打打水、拖拖地;坐电梯,主动问问别人到哪层并帮助按下按钮;吃饭时,主动帮同桌添点茶水;出去玩,帮年纪大的同事拎 拎包„„在机关里,大家都夸我勤快、懂礼貌,领导出差也喜欢带着我。其实我自己真不是故意这么去做的,从我第一天上班,老爸就经常教育我:“懂礼貌、手脚 勤快、有眼力见的孩子谁都喜欢”,日久天长就形成习惯啦。
7.睡觉前准备好第二天的上班装
关键词:职业化
早上又起晚了,可偏偏越是着急越出岔子,“呀,这个裙子配这双鞋好奇怪!哎,管不了了。”临出门了,“呀,手机、眼镜去哪里了?”好不容易进了 办公室了,却惊出一身冷汗:“OMG!昨晚带回家做的文件忘带来了”„„带着这生活上的一团乱,很难想象工作中能井井有条。何不在晚上睡觉前做好功课呢? 精心搭配好第二天的职业装,把“行李”都装好,包括爱吃的零食,再以干练优雅的职业化形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还有,试着让自己的上班包、办公桌面、抽屉、电脑始终井然有序,这样的好习惯表示了你对这份工作的在乎,更会让你在工作中保持沉稳、冷静。
达人分享:康康,招聘网站客服——公私分明的办公桌
女孩子总会放一些零食和化妆品在办公室,我也不例外。但我从来不会让这些东西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要么放在包里,要么放在抽屉里。在办公室电脑 的桌面上,也绝不会出现和工作无关的东西,我不会把爱玩的QQ游戏的快捷方式放在桌面上,并且尽量避免在电脑里存储私人文件。这个习惯是从上司那里学来 的。对自己来说,可以专注工作,心无旁骛;对同事和上司来说,我会给他们留下一个公私分明的职业化的好印象。
8.在办公室做伸展运动
关键词:健康
十个职场人中,八/九个都会被手腕、腰、颈、背的毛病所困扰。其实,只要养成一些好习惯就会大大降低你的身体不适指数。早上到办公室后,先做几分 钟伸展运动,这有助于加快一天的新陈代谢,避免久坐形成脂肪。工作中,每一到两个小时就站起来活动活动,以伸展为主。上下楼少坐电梯、爬爬楼-全球品牌网-梯,堵车厉害就干脆自行车或步行,节假日选择窝在家里?那就搬搬扛扛改换环境„„其实锻炼身体的机会很多,只要不犯懒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