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求有质量的教育践行有内涵的发展(2014春总结)
追求有质量的教育践行有内涵的发展
——合山市实验小学2014年春季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协作下,坚持以践行内涵发展为主线,以追求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从最微小的细节、最基本的要求、最日常的活动、最特殊的学生抓起,各项工作呈现出令人振奋的良好局面。
一、创新机制,学校管理民主务实
制度建设是维系学校正常进行的保障,是校园生活规范有序、和谐高效的根本保证。首先,我们结合市县教学工作会议的要求,对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在保证“优势更优、特色更特”的基础上,提出“高位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的新定位,力争三到五年办成市内有地位、有影响的学校。其次,无论是规章制度、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还是各项活动组织实施,都进行全员研究讨论、征求意见,做到事事沟通在前,处处协调在先。第三,为了保障规章制度的有力执行,学校管理团队重视自身建设,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倡导率先垂范、团结协作精神。在刚性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位教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最大限度的人文关怀。
二、依法治校,办学行为科学规范 学校始终站在“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度,严格执行自治区“五严”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科学合理地编排课表和课外活动安排表,及时公布上、张贴上墙,并严格执行。学校积极将“减负”要求落实在每一项具体的措施上: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在6小时之内;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严格控制在省标规定之内,绝不以任何形式违规补课或举办培训班,更不组织学生参加非教育部门组织的相关竞赛,仅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学业水平测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
三、齐抓共管,德育工作求实创新
学校牢固树立素质为先、德育为首、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加强和努力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1.成立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要求全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正面教育,严格要求,认真落实上级的德育目标任务。完善各种德育制度、评价方案等。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方法,组织教师认真总结经验,使我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的形式,促进师德建设。4.学校与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责任书,签订不参与有偿家教承诺书。5.严格开展学生常规管理的自主检查、总结、评比,做到常规教育经常抓,反复抓,深入抓,时时抓,处处抓,促进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利用利用《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晨会、思想品德课、主题班队活动、入队仪式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小公民教育、礼仪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
6.加强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一学期要对每个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老师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形成家校教育网络。
四、立足课堂,教学质量再创新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家长最关心的现实话题。因此,学校立足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设计科学化。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着眼“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优化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形成个案。然后,深化集体备课,分学科分年级建立资源库,涵盖教学计划、教学课件、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等资源,在循环使用中不断充实完善。课堂教学高效化。课堂上,除了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外,还要以学生为中心,多给学生一点深入思考的时间,一点消化反馈和校正的时间,一点动手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督查反馈常态化。校级班子成员挂钩年级部,实行督导主任制,定点指导,从最薄弱的班级、学科实实在在地抓起。平时,大力推行随机巡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切实做到“听”与“查”有机结合。每月设立一个督导主题,期中前后各组织一次全面的教学工作检查,全方位地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通过检查真正达到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1.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不定时检查”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大了对课堂教学,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本学期突出了教学管理中的“三抓”:①抓备课,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学期对年级语文、数学继续进行集体备课,做到分工备课形成预案、通过调整形成有个人特色符合班级实际的教案,并及时做好教后反思。本学期教导处对本校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检查了,着重对教师的调整方案和教后反思进行检查,多数教师的备课体现了个性化和特色化,教案书写规范,调整方案到位,教后反思详细,备课组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个性特长,发挥集体的智慧,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的结合,形成一个优化的教案。②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继续采用推门听课和领导下课堂听课制度,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抓课堂效率的提高。③抓作业。本学期教导处对各科作业批改情况抽查了,绝大多数学生作业书写规范,书写习惯良好,能做到薄本整洁,任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每次作业,做到批改认真及时,每次作业都有激励性评语;作业量适中,符合减负要求。2.建立以“理论学习、集体教研、主题校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①时间上有保证,为此学校决定每周二.周三为教师教研活动时间.②专人负责落实,学校语、数、综合三个教研组。理论学习、主题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实施,集体研究、反思交流由备课组负责进行,并建立骨干教师与教研组联系制度,骨干教师必须参加联系组的一切教研活动。建立了学校领导与教研组联系制度,要求班子成员每学期下教研组听课指导不得少于20次。③活动内容讲究实效,教研活动首先由执教老师上一节课,课后执教者先反思这节课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接着组内教师轮流发言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再由教研组长或校领导作总结发言。本学期做到理论学习与主题教研相结合,备课与反思交流相结合,并单独组织理论学习和反思交流。校本教研活动,极大地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3.加强指导,确保毕业班教学质量。
把毕业班工作当作学校的重点工作,加强毕业班教学的研讨,关注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动态,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时刻关注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做到措施有效。本学期,进行三次语数模拟测试并做了质量分析,还组织学生对学习进行阶段小结,好的同学介绍经验,让学生调控学习状态。继续抓好后进生工作,找在学习一时有困难学生谈话,让每位教师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激励每个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4.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我校还坚持每两周一次校内业务学习与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本学年学校安排全体教师学习了《广西教育》刊物中“立足校本教研,发展教师队伍”文章,各教研组开展了“观看优秀教学课例光盘”、“听专家名师讲座”等业务学习活动。本学年学校还先后组织了二十人次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培训、听课、观摩活动。
5.有效教研促成长。教研组建设是学科教学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关键。我们向各教研组提出了关注课堂,结合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各教研组活动规范有序。各教研组能以“研修课”为主要内容,加强共同协作与探讨,认真落实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参与活动。同时各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研究,能采取“互助式教研”方式,商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办法。上研修课和参赛课的老师都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本学年度,有教师43人次执教了公开课、课堂竞赛课、示范课等,其中获得市级等次以上的有2人次;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国家级以上等次的有80篇,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文章发表的有159人次。
五、多彩活动,张扬学生个性特长
本学期,学校从日常的活动抓起促育人。精心策划每一项校园仪式、学生竞赛等,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1.各中队学唱一首学雷锋歌曲,红领巾广播站举行“传承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主题广播,同时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播放学雷锋歌曲,宣读学雷锋倡议书,宣讲雷锋纪念日的由来、雷锋事迹、当代雷锋式人物先进事迹,营造了良好的学雷锋氛围。2.开展“中国梦——国学教育进校园”读书活动(1)征文比赛:上交10篇优秀作品到合山市教育局
(2)讲故事比赛:5月6日上午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每个年级先在年级组开展比赛,推荐一名选手参加学校选拔比赛,后选出低年级组第一名三(7)班刘慧、高年级组第一名六(2)班韦沁含参加合山市比赛。3.开展庆“六一”系列活动。
(1)举行“中国梦—家乡美”现场绘画比赛。由合山市计生局、合山市妇联、合山市团委、合山市教育局组织举行,有368名学生参赛,分两天下午在学校阶梯教室进行。
(2)举行“中国梦—校园好歌声”独唱比赛。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每班选出5名选手参加初赛,按低、中、高年级每个年级选出10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通过比赛,使学生爱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5月27日上午举行了“少先队活动课”观摩活动,谭雪梅老师给三(4)班上主题为“感恩父母”主题班队课,全校中队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了观摩活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4)5月29日上午召开表彰大会,表彰“美德少年”41名,优秀中队12名,优秀中队辅导员12名,优秀少先队员453名,优秀少先队干部232名,优秀播音员5名,优秀升旗手5名、优秀小记者6名、优秀主持人3名。学校领导给获奖的师生颁奖了荣誉证书和绶带。(5)组织开展清明节活动:①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活动,3月31日组织全校师生700多人到合山市公园祭扫烈士。②组织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利用信息课组织学生在网上向英烈献花、寄语,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哀思。
6.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定主题进行国旗下的讲话
7.继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行动,组织学生每天开展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增进身体健康。8.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开展“三月安全教育月”、“六月安全生产月”、“四月爱国卫生月”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法制教育”、“预防溺水”、“预防传染病”等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利用放学前一分钟、长假前10分钟、致家长一封信、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六、本学期取得成绩
学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喜人,主要有:
1.学校荣获:来宾市学校义务教育管理优秀学校、广西卫生先进单位(2013年)、来宾市第九届青少年书信比赛优秀组织奖。合山市2014年中小学生篮球比赛男子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女子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合山市教育系统2013年宣传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来宾市”创未”先进单位。
2.教师个人荣获:谭飞生、韦永翻获合山市2014年中小学生篮球比赛指导奖;参加“美丽合山·幸福家园”现场绘画比赛有61名老师获指导一、二等奖。谭瑞芳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合山市教育局“中国梦—国学进校园”讲故事比赛荣获高年级组指导二等奖,覃丽蓉老师荣获低年级组指导一等奖。覃丽蓉、谭如柳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来宾市教育局举行的“国学启蒙进校园”讲故事比赛荣获低年级组指导二等奖。廖屿获来宾市音乐教师五项技能比赛综合二等奖、音乐演讲第二名、自弹自唱第一名、键盘乐器第一名。吴立黎、熊桂鄂评为来宾市“创未”先进个人。罗丽、李燕燕评为来宾市岗位大练兵先进个人。
3.学生个人荣获:参加“美丽合山·幸福家园”现场绘画比赛一等奖54名,二等奖86名,三等奖228名90名学生获一、二等奖。合山市2014年中小学生篮球比赛男子组有10名学生获第三名、女子组有10名学生获第三名。三(7)班刘慧、六(2)班韦沁含参加合山市教育局“中国梦—国学进校园”讲故事比赛,刘慧荣获低年级组一等奖,韦沁含荣高年级组二等奖。三(7)班李卓一参加来宾市教育局举行的“美好家园·美丽中国”讲故事比赛,荣获低年级组二等奖。6月12日三(7)班刘慧代表合山市参加来宾市教育局举行的“国学启蒙进校园”讲故事比赛,获低年级组二等奖。
七、关注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一直把加强师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工作,预防为主,学校把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作为安全工作的切入点,并贯穿始终,坚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学校运用学校广播站、板报宣传安全教育,让师生行了解消防、交通、水电、食品等安全常识。为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做到防范于未然,学校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为一项常规来抓。改造不合理的水电线路,增加灭火器、沙箱等物品;政教处还定期地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并认真作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同时,学校加强对全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普及,认真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做好各种流行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思想认识,落实防控措施,保证了师生身心健康。学校各项工作平安和谐。
八、增收节支,确保教学一线的需要。
本学期,我校坚持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思想、业务学习,强化了后勤工作人员服务第一线意识,学校严格执行一次性收费标准,坚持面向社会公示收费标准,一次性清理校产校物,实行规范管理,加强财务“双签”制度,使学校经费正常开支,财务工作无违纪现象发生。
学校采取各种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资金紧缺的矛盾,为教学条件的改善提供了保障。一学期来,学校各科室、各年级部分工不分家,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但在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让我们满怀豪情,积极工作,为把我校办成现代化、高水平、有特色的品牌学校而继续努力!合山市实验小学
第二篇: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论文
论文摘要:教育的质量和公平问题一直是一对矛盾,二者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辨证统一的。就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概念本身来说,从其演进历程上看,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要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可能的。
论文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一、问题的缘起
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后普及时代”,自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已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到2006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8%。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将加快我国义务教育的实现步伐。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普九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左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蓝图即将成为现实。如果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每一个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实现了基本的教育公平,那么关注和提高教育质量则涉及更高层面、更本质的教育公平问题。我们必须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从当前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现实来看,仅仅保证入学机会的均等是远远不够的,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教育公平不仅要从“量”的角度考虑,还必须从“质”的方面去把握。由于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量严重不足,这已上升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一种体制性和资源性障碍,在这个意义上,应将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统一起来,把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要素,“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应是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新诉求。
二、理论论证:教育中公平与质量的辨证统一
(一)从强调起点的教育公平到强调结果的教育公平
对教育中公平和教育质量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论论证,首先从考察人类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概念的历史变迁入手,说明教育公平如何从强调起点逐步走到现今强调过程和结果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教育公平一个基本的内在属性。
在现代,教育公平概念有三个层次,一是教育起点公平,即入学机会公平,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教育过程公平,即在前者的基础上,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效果,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应该说,这三个层次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也随之不断深入和提高,体现出从对起点公平的追求,即要求“有学可上”向对结果公平追求的转变,即要求通过教育,个体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教育公平概念的转变历程实质上就是人们对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不断追求的过程。
第一,古代传统的教育公平思想追求的是起点的教育公平,即入学机会的均等。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西方,思想家们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出发都对教育公平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应该说教育公平的概念最初是在“起点公平”的层面上形成的,他们追求的是入学机会的均等和教育起点的公平,即“有学可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它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在西方思想史上,柏拉图被认为是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思想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在前者的基础上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的教育权利。亚里士多德承袭了柏拉图的思想,认为教育应该由国家负责,公民要遵循同一学制,使所有人都受到同一的教育和相同的训练。
第二,近代通过教育立法保护教育权利,教育民主观念深入,起点公平得到法律保障。到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概念出现了新的特点:从权利平等角度提出教育公平,并将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起点公平逐渐从古代的教育理想变为一种得到国家法律保障的现实。
产生于18世纪法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极力主张教育的普及,他们认为只有让所有男女儿童都受到教育,才能消除愚昧无知的现象。孔多塞提出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以便对所有儿童实行免费的初等教育。国家应该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专款作为贫苦家庭儿童上学的补助。法国于1882年通过了实施世俗义务教育的法律,该法规定,共和国所有6至13岁的男女儿童都应该接受初等教育,各地市镇长和初等教育督学组成的市镇教育委员会要经常检查儿童上学的情况,家长若放弃对儿童接受初等教育的相关责任,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成为现代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在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以后的现代社会,当然还继续在起点公平的层面上讲教育公平,但在此基础上,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形成了新的层次,那就是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层面上教育公平,人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追求,即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对待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所以在这个阶段,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入学机会均等上讲教育公平,应高度关注教育中的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而对这两个层面的教育公平的关注,即意味着对教育品质的关注,教育质量成为现代社会教育公平理念的核心要素。
这一时期,教育公平概念发展的特点是:越来越注重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即教育条件和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一些国家推进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的经验表明,教育的质量问题倍受关注,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如通过改革学制、管理和经费体制、师资和课程等各因素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质”上的教育公平,保障学生学业成就的平等;地区间、城乡间和阶层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位差距的夸大,更加凸显了教育公正,尤其是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的意义: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学校教育质量越来越引起关注。上述特点使得教育质量逐步纳入教育公平的范畴之中,成为它的内在要素和题中之意。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也只有保证了质量的教育公平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从教育公平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即从起点的教育公平到过程和结果的教育公平,可以看出,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基本规定性,教育公平应成为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二)从强调“效率”的教育质量观到强调“公平”的教育质量观
首先,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质量观,即将教育质量定位在提高教育效率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即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教育为了“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因此,十分重视教育的效率,故高质量的教育仅集中在重点中小学中。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发展观的转变,这种片面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注重“效率”的教育质量观受到了批评,仅仅从“效率”出发来理解教育质量已经是不适宜了。
其次,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质量观,即将提高教育质量定位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当前发展观发生转变,即为建设和谐社会,强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作到可持续发展,所谓“和谐”、“科学”、“可持续”也就是意味着公平和正义,要真正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作到科学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解决生态公正、环境公正、社会公正等一系列公平问题。所以,公平、公正已经成为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指引下,教育作为社会一大民生工程,其公平性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正义和谐,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真正得以实现。所以,在现阶段,推进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举措。提高教育质量不再一味以保证效率为中心,而是为实现公平服务,尤其要解决弱势群体和地区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采取各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手段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努力作到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是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这样,在教育质量观演进的历程中,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和目的逐渐从仅为保证“效率”转向为促进“公平”,从而使教育质量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三、经验论证:外国注重推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一)美国:加强联邦政府宏观调控,推进全国范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美国在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过程中,突出的特点就是强化联邦政府的责任,以保证全国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联邦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影响,引导各州基础教育的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全国性的教育“质”的公平,集中体现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标准,包括教育目标、课程柿隹、考试棉隹与教师资格等方面,来规范全国教育事业。
(二)英国:设置国家统一课程.保证所有儿童接受共同的高质量的教育
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基础教育质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引起众多社会人士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因此,英国政府自80年代以来制定的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在主观意图上就提高教育质量,即提供优质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为每一个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要求使每一个儿童取得最好的成绩。
(三)日本: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首先,中央政府通过国库负担金和地方交付金政策的实施,缩小了义务教育经费地区间的差异。“全国各都道府县都能维持着一定的教育财政水平,全国中小学基本都具备了向—规格的教育条件,说不存在城乡差别并非言过其实。“此外,日本在基础教育阶段也不搞重点校和重点班政策,从而保证了教育资源在各学校之间均衡分配,杜绝了产生校际或地区之间差异的政策根源。其次,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由政府机构进行轮换调整,保证了各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相对均衡。臼本主要是通过以上几种途径保证其高质量均衡发展,所以,在日本择校一般不会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美国20世纪中后期的教育改革,其价值取向是保证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二者的关系是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克林顿总统曾明确提出,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都能享有的教育的观点;其总的特征和趋势是,将在肯定地方自治杈的前提下,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责任,即由联邦政府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标准来规范国家教育事业,促进其在较高的水平上均衡发展。
实施国家统一课程,结束了英国教育史上从未采用国家统一课程的做法。从英国政府的目标看,国家统一课程正是为了提高各级学校教育的能力标准,保证教育投资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英国教育和科学部曾这样指出:“向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是:通过全面地、卓有成效地推行全国统一课程,把标准提高到这样一个水平,即每个学生都将为达到这个标准而学习,他们定期接受依据这个水;隹的评定。”
日本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是一种具有均质性的高质量,地区间的差异被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在教育财政政策上所采取的扶持措施和校长、教师的校际问轮换制度。
四、结语
以上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论证了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统一,当前,我国在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权、确保教育起点公平以后,应认真考虑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所以,从发展阶段看,将教育质量统一于教育公平,以保证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处于教育公平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扩大教育规模和获得基本的教育机会之后,对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一种新的诉求。从发展水平看,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既有教育起点的公平,但更主要的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从发展内容看,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倡导符合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需求的新教育质量观。
第三篇:践行“做有未来的教育”情况汇报
郑州市第三中学
践行“做有未来的教育”情况汇报
2016年,郑州市教育局在“做有灵魂的教育”总结提升基础上提出“做有未来的教育”。做有未来的教育,是一种教育思考、一种教育主张、一种发展理念。而回应社会发展关切、回归教育本真、求真务实有所作为,正是“做有未来的教育”的精神特质。我们成立了学习和践行“做有未来的教育”的工作小组,制定本郑州三中学习和践行的“做有未来的教育”发展规划并积极在创新中落实。现将我校践行“做有未来的教育”情况总结如下:
一、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及学生定位
1、确立“让每位教师成长发展,让每个学生进步成功”的办学理念。
2、明确“面向未来坚持科学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的办学目标。
3、强化“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会做人、会合作、会审美、会健体,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初中毕业生。”的学生培养定位。
二、师生携手同行,共促和谐发展
践行“做有未来的教育”就是师生同行的一个过程,学校确立“让每位教师都成长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进步成功”的办学理念。促进“做有未来的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一)打造有未来的学生
一是德育为先作为“做有未来的教育”的前提
学校大力推进以“理想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教育,以“感恩,惜时,自信,养成”教育为主线,不断改进创新德育形式,促进养成教育的常规化与课程化,以“五项活动”为抓手,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
1、开展主题班会录像课评比活动。录像课由学生设计,老师指导,全员参与。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超越自我。各年级涌现出一批较成功的班会课例,如:《新学期,新起点》、《放飞理想》、《感恩·拼搏》、《微笑面对生活》、《伟大的长征》等。
2、开展德育进课堂活动。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育无小节,处处皆楷模”的思想。把德育工作贯穿和渗透到各项工作和相关学科教学中。牢牢抓住课堂这一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积极推进学科德育渗透。要求教师通过备课不断深入挖掘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
3、开展“十四岁集体生日”活动。采取不同形式帮助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邀请家长讲述养育子女的艰辛,让学生通过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来表达对父母老师的感激之情,通过书信的形式与父母老师进行交流。通过活动使学生领悟到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要满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真诚的关爱。
4、开展习惯养成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习惯养成活动方案,开设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课;提倡“三周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三省”;通过更加规范升旗仪式进行礼仪规范,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快乐每一天、加油每一天、精彩每一天”的大课间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利于身心发展的好习惯。
5、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素质教育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校内外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和管城区人民法院合作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赴教育实践基地训练;组织学生开展“学生志愿者活动”,深入社区参加义务劳动;组织“学生课外阅读课”活动等,使学生责任意识、公德公益意识和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二是坚持课程育人
以创客教育为抓手,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积极创造性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初中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探索”事物的精神,生成求知的兴趣和欲望。科学设计社团课程体系,让校本课程和社团成为三中内涵发展的有形体现。学生在创客老师、社团老师帮助下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准备,积极参加青少年航空港模型锦标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APRC亚太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国公开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青少年创客大赛、世界脑力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
三是多元评价促发展
建立完善评价保障体系,落实国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5个方面共20个指标。力图做到评价目标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评价时空开放,形成了多元评价操作模式。让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反思总结,小组评价引导学生博取众长,教师评价激励学生持续进步,家长评价滋润学生心灵。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目标个性化。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进步放在核心位置,尊重学生的多种需要和多元选择,充分实现学生的多种发展可能性。增强学生学习内动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要求走向需求。
(二)打造有未来的教师
一是牢固树立“人民满意”的师表形象。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讲座、师德演讲比赛、经验交流及宣传师德典型等系列活动,教育全体教师要具备“大爱之心、敬业之志、笃学之风、创新之勇、为师之范”,争做“真的追求者、善的传播者和美的创造者”,努力成为社会文明的典范,学生效仿的榜样,家长依赖的朋友和参谋。
二是积极构建“生命为本”的道德课堂。教育引导教师努力减少直至杜绝课堂上教育过程中的不道德现象和无爱心行为,以尊重、关爱、信任自己的学生为基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教育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与尊重、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幸福,以和谐的教师关系,来促进高效课堂,生命课堂的有效生成。
三是深入推进“基于校本”的教学改革。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最新课程标准解读》两本书,利用假期发挥集体力量进一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备课组教师共同进行校本教研,开发适合校情、教情和学情的《课程纲要》。规范调节教学案的制作流程,准确定位学习目标,优化教学设计,选择适宜的目标样题和检测样题,提高调节教学案质量。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四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拓展课,在七、八年级语、数、外及九年级物
理学科中,各有一名骨干教师上一节“四步导学教学模式”推进课,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大力拓展“互助共赢”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学校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为引领,积极开展“首席教师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同课异构”活动,采用“1+1”式的评课模式(每个听课教师都要发言,且至少说一条优点和一条建议),深入开展课堂观察,在研课、说课、磨课、上课、观课、评课的过程中,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发挥“课题带队伍,科研促教改,研究促质量”的整体效能,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交流工作,精选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发表在校刊《师馨》上,为教师提供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为教师的共同发展拓宽了渠道。第三方面积极实施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引导和激励我校各层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意识,保证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性、立体性以及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打造有未来的校园
学校坚持全员育人,以理想教育为德育核心,以“感恩、自信、惜时、养成”为德育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为教育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打造智慧校园。
本学期以打造最美环境活动月为抓手,强化校园卫生、班级文化建设,评选最美环境活动月班级和个人,激励先进,不断提升学校品位。适应新时期现代化教学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实际积极配备满足新课堂的教学设施,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创设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打造现代化数字校园。
三、人文高效的管理服务为“做有未来的教育”提供保障
一是提高干部队伍思想认识。要求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加强学习,做到“三要、三不、一创”,即:工作中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不各行其是;处理问题要讲原则、不徇私情;工作要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不以权谋私。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工作作风,新的办学目标全面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自己的分管工作创一流成效。
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包班责任制。实行干部包年级、包班级、包特殊学生的工作方法,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与教研组,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参与中实现教育思想的引导;求得更多的沟通和理解;汲取工作的智慧、力量和信心。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努力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
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实现科学管理。学校坚持“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的管理原则,以严格规范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中认真抓好备课、上课、作5业、辅导、测试五环节;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认真做好质量分析;以凋查问卷的形式开展评教评学;不定期检查二次备课,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札记,教研活动记录,检查评比结果及时公布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在行政工作中实行行政人员首问负责制,对师生的需求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或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处理;定期组织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对各处室和对各处室工作人员进行评价考核,评选“服务标兵”等。严格的制度、规范的落实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的全面提升。
四是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人员。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公开干部竞争,努力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单位活力,进一步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
质和工作效益,有效促进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三中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好、业务精,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干部教师队伍。
五是实行民主管理促进和谐统一。学校管理过程,不仅要有教职工的参与,而且还要受到教职工的监督。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的需要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起来,使学校管理机制运行得更为顺畅有序。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展示才能的舞台,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内在动力得以充分发挥。
第四篇:什么是春招?2018年牛耳教育有春招吗?——牛耳教育
什么是春招?2018年牛耳教育有春招吗?——牛耳教育
春招是什么
春招即春季高考,春季高考是缓解夏季一次高考对考生的压力,带给考生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高考。有利于延缓社会就业的压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促进高校加快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春季高考与传统的夏季高考不尽相同,其主要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招生计划上有调节权,生源质量好、学校条件许可,可适当扩大招生名额。
其次,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除由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外,凡符合有关规定者均可在夏季高考之外再选择参加春季高考。
春招的意义
增加春季高考,缓解了夏季一次高考对考生的压力,带给考生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鼓励一部分社会青年继续深造,从而有利于延缓社会就业的压力。春季高考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学升学的压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并且春季高考为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提供了机遇,为学校探索实行学分制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加快专业改造,促进高校加快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春季高考几年以来,春季招生取得了成功经验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牛耳教育春招
牛耳教育一直以来都有春季招生的章程,想参加春季高考的同学可以去学校官方网站进行咨询和报考。长沙牛耳软件学院2018年春季招生工作正在进行,现招生的专业有: Java: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具有功能强大和简单易用两个特征。Java语言作为静态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代表,极好地实现了面向对象理论,允许程序员以优雅的思维方式进行复杂的编程。Java具有简单性、面向对象、分布式、健壮性、安全性、平台独立与可移植性、多线程、动态性等特点,可以编写桌面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分布式系统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等。
.net:是微软用来实现XML,Web Services,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和敏捷性的技术。.net是国际最广泛流行的通用域名格式。一般用于从事Internet相关的网络服务的机构或公司,是建立全球商业品牌,国际化形象的第一选择。
PHP:(外文名:PHP: Hypertext Preprocessor,中文名:“超文本预处理器”)是一种通用开源脚本语言,语法吸收了C语言、Java和Perl的特点,利于学习,使用广泛,主要适用于Web开发领域。PHP 独特的语法混合了C、Java、Perl以及PHP自创的语法,它可以比CGI或者Perl更快速地执行动态网页。
软件测试:描述一种用来促进鉴定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过程。换句话说,软件测试是一种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之间的审核或者比较过程。软件测试的经典定义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的过程。
如果你想学习以上IT相关专业的话可以慎重考虑并前来牛耳教育咨询及报名考试。
文章来源:http://
第五篇:建构幼儿园八大文化 走有内涵发展之路
建构幼儿园八大文化 走有内涵发展之路
包头第一热电厂幼儿园 吴瑞丽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幼儿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所面貌、制度规范和精神信念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园文化蕴涵着幼儿园的办园方向、教育目标、运营策略、社会责任以及园长对理想幼儿园模式的系统构想,是凝聚和激励全体保教人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力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幼儿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核心竞争力所在。近年来,我们积极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教师文化、幼儿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家园文化八个方面,高品位、高标准地构建幼儿园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促进幼儿园有内涵的发展。
一、坚持人本与科学的相融,建设规范的制度文化。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指幼儿园的园纪园规、公约以及习俗等,如教学常规、保育措施、教职工行为规范等,既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儿园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重要体现。
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前提,使他们都能愉悦地生活和成长。所以我们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发展的新观念,变过去的外控式管理为自主式管理。
1.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引导保教人员用“爱心、细心、慧心、耐心、诚心”去创造“关爱、信任、平等、快乐”的学习型集体,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自我管理行为。
2.将传统的“以事为核心”的管理制度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给教师以发展的空间,提倡每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设计自我,在学习、反思中提升自我。给他们尽可能地创设一个平等自由的学术环境,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教师个体的身上,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制定制度时注重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增强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通过民主生活会向广大教职工征集幼儿园现行规章制度修改意见,从大家乐于接受的角度完善规章制度,体现人本与科学的相融,实际证明这种规章制度能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3.改变管理者的角色,实施互动管理。
如果说,幼儿园文化的发展是飞驰的快车,那么人文化的管理就是持久的动力。工作中我们改变园领导过去那种单纯的管理者的角色,即做到:园领导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既是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既是领导者也是执行者;既是园长也是朋友。这样园长在管理中逐渐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把师生真正地当成服务的对象,鼓励教师与管理者大胆互动,平等交流,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幼儿园人文生态环境,增强团队意识,使师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鼓舞、感化和帮助,使幼儿园成为让师生兴奋、留恋的地方,使教师真正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更多的爱、更细致入微的教育给予每个孩子。
二、营造有归属感的物质文化氛围--打造多彩的乐园 良好的物质文化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更是幼儿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基石。俗话说巧媳妇难作无米之炊,在硬件建设上我们关注孩子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和幼儿园发展的需要,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我们通过努力建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使物质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而进行,在教学设备设施材料上舍得投入,利于教师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的需要。资料室、图书室材料齐全设备先进,既方便教师,又利于教育。及时更新幼儿玩教具,不断引进对幼儿学习、锻炼、成长、开发智力有益的教玩具。及时吸纳最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等。如:为了丰富幼儿数学领域的学习引进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和教具;为了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引进感觉统合教育理念和教具;为了丰富有而艺术智能的开发引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教具等,收到了非常可观的效果。
三、追求教育的精神境界 打造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 幼儿园精神文化,即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也是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对内是幼儿园存在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对外是幼儿园园风的具体表现,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社会形象。
我们以“我能行”为办学理念,体现了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强化教师自我意识,让教师、幼儿在各个方面都有表现的机会,挖掘儿童的潜能,促进其全面的发展;我们又在“创新求发展,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我们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工作中心,以“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和“以《纲要》为中心,突出艺术双语特色,大力开展赏识教育,努力探索最优教与学的切入点,走家园共育之路,让幼儿拥有幸福童年”为宗首;以“尊重教育规律,致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开拓教育创新,培养两支队伍,建设一流环境,创办品牌名园”为管理目标;以“使我园达到 ‘温馨而富有童趣,紧凑而不失和谐’,具有教学教育特色的幼儿乐园,为每个还在创造美好未来”为目标;以“育人十法”培养教职工;我们在幼儿园倡导的六种精神、明确六个激励原则„„这些先进的办学理念、思想引领已经成为幼儿园师生广泛认同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上的教育是大音无声、大雪无痕的。它拥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它的引领下,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享受到职业生活的乐趣;幼儿不仅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养成了快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
四、重师德师风,建设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好的教师文化才能培养出好教师,好的教师文化更是形成好的幼儿园文化的催化剂,几年来,我们重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研训理论,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为每个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形象应是幼儿园文化的一个集中代表,是幼儿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高雅的教师形象,不仅可以在幼儿园的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可以在社会上树立幼儿园良好的信誉,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提高幼儿园的竞争力。所以,我们注重以教师质量树教师信誉,以“名师”树“名园”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声誉。
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所以,教师应该以高尚的、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熏陶下一代,成为儿童模仿好的榜样。我们注重培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意识;重视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的培养,使他们把为幼儿教育作奉献作为教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追求。2.以理论为先导,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素质的提高
学习是生命之源、学习是生命之本、学习是创新之舟。因此,我们鼓励教师争做“善于学习、勤于反思、乐于合作、敢于创新”的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结合专业特点、《纲要》精神、现代化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引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行为、提升综合的教育素养。
3.以科学观念为前提,提升教师专业基本功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就必须拓展传统的“四会”基本功的范围,增加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教育监控能力、对幼儿的指导能力和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能力等教育实践基本功训练,增加“口语表达、美术、键盘、现代信息技术、体育、硬笔书法、舞蹈”七项基本功训练,增加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科学观察为手段、以案例分析为载体、以行为研究为主要方法的基本功训练,全面掌握“看、听、交流、思考”等技巧,适时把握幼儿的情绪表现、心里需要、能力水平,要求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一日无等待”,真正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行为同行。
4.以教学研究为载体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教学教研中,我们加大教育教学调研力度,制定互动听课管理制度,由园领导采取有目的和随机听课的办法深入教学第一线,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实施互动式的情境管理,从活动中捕捉教师的教学行为、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仔细观察他们的做法,然后用教育理论引导教师,促使教师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反思,达到提高效果。
我们还非常重视年级组、教研组的建设,引领教师从与教材对话到与幼儿对话,再到与自己对话。采取的形式有理论学习、案例研讨、主题研讨、一课多研、一课多教、一课多谈等,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
5.以“分层培训”为手段,促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实现
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相信每位教师都有潜力,都能获取成功”的理念,营造“人人参与、合作研究、友好竞争、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对非幼师专业教师重点进行教学基本功和技能培训,通过“带徒弟”、“互听课”、“互荐好文章”、“案例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帮助这些教师尽快入门。对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的幼师专业中青年教师,通过“优秀教师教学活动展示”、“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等方式,培养他们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年长的教师,以传、帮、带的形式,将丰富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带动身边年青教师一起进步。
五、坚持自主与个性的统一,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幼儿文化 幼儿是幼儿园的主人。可以这样说:一个幼儿园的幼儿文化可以决定一个幼儿园培养出来的人才类型。同样决定着这个幼儿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的路径。
1、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促幼儿个性化发展
“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纲要》的核心理念,也是幼儿园的最终培养目标。《纲要》还提出:教师是幼儿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做幼儿学习的观察者、倾听者、引导者、支持者。即,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细心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点拨、耐心等待,适时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要相信幼儿,让他们获得亲身经历,体验成功乐趣。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2、提供多元化的教育 促幼儿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要求教师以相同方式对待每一名幼儿,每一名幼儿以相同方式学习相同内容,并以相同测试接受统一的评价,这样使幼儿的许多潜能得不到确认与发展。我们重视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就是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根据不同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创设一个多元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教师在活动中了解幼儿,敏锐地洞悉幼儿间的差异,实施个别指导,给每个幼儿最需要、最适合的教育,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健康、和谐、快乐成长,实现了现代教育目标。
3、教幼儿通晓礼仪 使幼儿高雅的生活
我们幼儿园还特别重视幼儿的德育培养。即,幼儿的礼仪文化。从小加强幼儿礼仪品格素质教育。从幼儿的站、立、行入手;以尊师爱友、懂礼貌、有规矩为切入点;教育幼儿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学会谦让,使他们从小通晓礼仪,成为一个高雅的人。从而为社会努力培养 “身心两健,习惯良好,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个性活泼,主动交往”的真正的可用之才。
六、坚持人文与生活的整合,建设体系开放、体制创新的课程文化
在幼儿园,课程的自主程度较高,在实际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变化和创新是随处可见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优质幼儿园的建构必须以课程文化为核心。
1.构建园本课程文化
园本课程文化是幼儿园的立园之本,是幼儿园形成自身办园特色的基石,是幼儿园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建设和积淀所形成的内化的、独特的、稳定的办学特征、品质和风貌。归根结底,园本课程文化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风格。幼儿园在建设优质课程文化时,首先要认清本园的课程文化实际,审视本园的课程历史,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造这些文化,以形成符合优质幼儿园需要的课程文化。其次,幼儿园要结合本园的当下文化,吸纳有价值的新理念创新园本课程文化。幼儿园管理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调整、充实与完善园本课程文化,使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个性化特征。
2.统整幼儿园课程文化资源
目前,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幼儿园均以一套教材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托,但不能忽略了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及社区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当地健康的民俗文化为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创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游戏等民俗文化往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充分利用健康的民俗文化,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幼儿园教材只是课程文化的一个载体。幼儿园要进一步拓展教材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依托优质文化资源,丰富教材的文化意蕴,从而体现优质幼儿园的优质性。
七、营造美好环境 全面提升幼儿园文化艺术品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我们在环境建设中努力使每一垛墙都成为陶冶感染师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引导他们与科学对话、与艺术对话,与经典对话; 让校园每一块石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作用。
1、让走廊楼道变知识的殿堂
小走廊、大世界。精心布置教学走廊楼道。使其层层有主题,成语典故、英语、科学奥妙、书画、名言警句、课改理念贯穿其中等等,使其真正成为了孩子们一扇思想启迪的窗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动物天地、植物园、科学小知识„„遨游其中,乐趣无穷;就连楼道里的消防栓、洗手间里都被精彩图片装饰起来,并且悬挂着中英文对照、小巧精美、清新隽永的人生格言。
2、让版块变成展示才华的舞台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如果由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设计幼儿园环境,他们的感受将会达到新的境界,教育的效果将事半功倍。楼梯墙上可以是教师、幼儿和家长自己搜集得关于历史上的今天、和平、科学为主题的知识,教会幼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认识世界。每个班级教室内外开辟各类版块,这些板块上都闪耀着不同的名字“我们的骄傲”、“成长的足迹”„„
3、让“温馨提示”伴随健康成长
漫步我们的校园,细心的你会发现,美丽的校园多了几份温馨的提示语: “你轻轻,我青青”、“我怕疼,请呵护我”、“你来绕一绕,我来笑一笑”等,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多角度地促使教师、家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各个角落还精心策划了看似不经意散落着的、写有中国经典名言警句等。
4、让校园变成幼儿、家长、教师的怡心园 走进校园就应该有浓浓文化气息就扑面而来。装饰典雅、树有灵气、石会讲话、水有韵致。倘佯在园内优雅的环境中,陶冶着性情、滋养着心灵。怎能说不是一种享受呢!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们要让师生们沐浴着优雅的校园环境,体验着校园环境文化带给他们巨大的教育魅力。真正做到以正确舆论论引导人,正确氛围感染人。全面提升了幼儿园文化艺术品位、树立良好的幼儿园品牌形象
八、家园互动 打造和谐一致的家园文化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与家庭间的有效沟通,是幼儿园赢得家长信任的有效途径。我园经常通过向幼儿家长致公开信、举办家长学校讲座、编印《家长学校月刊》和《蒙氏阳光报》等形式交流科学育儿的思想,传递各类有关幼儿园的信息,引导家长对幼儿教育行为有所认识和理解,实现家园互动。并在在互动中成熟自己、推销自己。可以在幼儿园各处醒目的位置展示园训、办园宗旨以及培养目标、园丁风采、各班风貌、标语等,甚至各类教研活动也进行公示,以及定期不定期的教学展示汇报等,园内还要设有家长意见箱,班级也要备有家园联系簿。同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注重感染力„„这一切不仅是园内工作的提示和交流,同时让家长全方位的了解掌握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等,对幼儿形成一致的教育,避免5+2=0。更是对家长、对社会的宣传窗口。也让家长身临其中,能感受到幼儿园的精神面貌和有序的管理。
总之,幼儿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所有的建设工作都是在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指导之下做成的。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想,通过我们的潜心努力,幼儿园文化一定会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幼儿园将成为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园所,幼儿园师生的观念、品味、学养„„也能够逐步升华,使得幼儿园真正成为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