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情况汇报
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创建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经营改革和发展,分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一手抓经营,促进业务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促进和谐稳定。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以文明规范服务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严格按照“十字”行风的要求,结合分行实际,不断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如利用井冈山独特资源,要求全行树立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做到艰苦奋斗,勤俭建行。又如根据行艰苦的经营环境,要求全行千方百计出主意、想办法,全行拧成一股绳,做好业务经营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行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文化的培训工作,引导转变员工观念、态度和行为。
二、进一步深化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继续开展“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为核心的主题教育,进一步激发全行员工“团结一心、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法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深化道德宣传教育,强化职工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宣传普及。
三、积极培育服务理念。认真抓好窗口行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教育,全面推选规范化文明优质服务,以服务窗口和vip服务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客户满意,通过切实可行的检查考评措施,确保创建任务落实到位,收到实效。突出服务理念的升华和服务意识的养成,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这一无形要求,化作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体现在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参观学习、交流讨论、评比表彰等各种形式,在全行持久形成一种“抓服务就是抓业务,抓服务就是抓效益”的主导意识和浓厚的舆论环境,把“软”手段真正变成“硬”道理。
四、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的开展与群众谈心活动,用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员工认清工行发展形势,明确今后任务,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坚定改革发展信心,为工行发展提效作出应有的贡献。开展为工行经营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提高员工顾全大局,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觉悟。
五、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进一步强化员工企业团队精神,通过组织员工旅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成立“互帮互学”小组等多种形式,增强员工集体荣誉感。同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把组织的关怀和集体温暖送到生活困难员工中,进一步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为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婚姻登记工作以加强规范化建设为主线
婚姻登记工作以加强规范化建设为主线,提供全程服务为核心,打造效能化团队为目标
一是学习教育到位。坚持把学法、学习业务作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培训及“三新”主题教育和“创建学习型机关”,并有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学习园地。
二是加强婚姻登记工作队伍建设。我们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依法行政为保障,熟练掌握婚姻登记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在婚姻登记工作中,实行了3人审查制度,互相监督制约,严格按照相关证件,依法进行办理。
三是环境设施到位。婚姻登记处的办公和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为残疾人、老年人设立了“绿色通道”配备专职服务引导员,全面实现婚姻登记信息网络共享。
四是措施到位。坚持“四严禁,一杜绝”,严禁增设程序或附加条件登记;严禁要求当事人出具《条例》之外的证明、证件,严禁在婚姻登记过程中收取押金等商品,严禁以婚姻服务等名义收费,杜绝任何形式的搭车收费。坚决执行“四不办”:手续不全不办理,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办。
五是规范从政到位。坚持以民为本,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和谐登记的原则。确保工作人员言有信、举有得、行有规的良好形象。
六是规范服务方式到位。我们在服务态度上,无论是对于结婚还是离婚的,对于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我们都是笑脸相迎,热心服务,对于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细心的询问,细心的解答,并为其提供正确的政
策指导。
七是规范宣传方式到位。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和认识婚姻登记相关知识,利用报刊、横幅、标语、发放便民服务卡,宣传婚姻登记程序。坚持婚姻登记员持证上岗和统一着装,严格实行登记与服务两分开,挂牌服务,文明办公,方便群众。今年共办理结婚登记4820对,补发结婚证370对,离婚登记310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89份,登记合格率100%,无违法登记和乱收费现象。受到各级部门的评价,2010年12月荣获“咸阳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第三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创建“蓝色公路”
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创建“蓝色公路”
——舟山海峡轮渡集团有限公司
舟山海峡轮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舟山市海峡汽车轮渡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83年9月,是浙江省最大的海上客运企业,注册资本22768万元,主要经营舟山鸭蛋山至宁波白峰车客滚装运输业务及舟山岛际车客运输和旅游客运业务,其中鸭白航线被誉为服务于舟山经济发展的海上“蓝色公路”。2009年6月成立集团,目前集团资产总额近10亿元,拥有7家控股企业、2家参股企业、50艘客运船舶、40辆旅游客车、2000余名员工,经营产业涉及车客运输、高速客运、旅游集散、船舶修造、散货运输、广告装饰、宾馆餐饮等多个领域,营运线路覆盖舟山主要岛屿并延伸通达至沪、杭、甬等各地。
一、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的“蓝色公路”创建背景
(一)创建“蓝色公路”是区域交通发展的需求
舟山是全国唯一的由1390个岛屿构成的地市级城市,企业经营的鸭蛋山至白峰客滚航线是联接这个群岛城市与外界的主通道,承担着进出舟山95%车流量和85%客流量。每年在这条“蓝色公路”上,有百万辆的大小车辆往返于岛城与大陆,千万人次通过海峡轮渡来回于内地与海岛,将这条“蓝色公路”品牌化成为了区域交通的发展方向。
(二)创建“蓝色公路”是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的需求 1995年,来舟山视察工作的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乘坐轮渡时挥笔题词:“建设蓝色公路,发展舟山经济。”题词激励企业认真反思建设企业文 化的原有思路。2002年开始,企业在申报参选全国文明单位和部级文明航线的大背景下,重新定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核心价值,确定了“建设蓝色公路”为企业诉求,“创建文明航线,提升服务品牌,塑造企业形象,凝聚发展合力”为新的追求,以创建“蓝色公路”为契机,着力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创建“蓝色公路”是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峡轮渡把建设“蓝色公路”服务品牌作为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企业品牌建设战略,对内不断优化服务软硬件设施,对外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在构建以“蓝色公路”为特色的企业文化中,企业始终坚持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走,因地制宜,立足创新,注重实效,避免像制造产品那样制造企业文化,努力把企业的经营哲学转化成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把先进的制度设计转化为全体员工自觉遵循的职业伦理,把凝炼提纯的企业精神转化为全体员工共建共享的目标追求。
二、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的“蓝色公路”创建内涵和主要做法 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的“蓝色公路”服务品牌是以诚实守信为立足点,以创建文明航线为载体,以塑造舟山第一“窗口”形象为目标,积极倡导创新服务、延伸服务和特色服务,不断改善服务软硬件,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价值,实现企业跨越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切实提高海峡轮渡的行业认知度和社会美誉度。
创建“蓝色公路”服务品牌主要做法有:
(一)实施企业品牌建设工程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作为交通服务企业,企业的产品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为旅 客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优质服务。不断优化“蓝色公路”各项服务,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永恒主题。
打造品牌,企业首先从文明创建活动入手,每年推出不同载体的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的含金量。从开始文明航线创建活动以来,规范了服务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2001年被评为部级文明航线。在迎来这一荣誉的同时,企业认为服务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文明创建工作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从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以“信用轮渡年”、“信用轮渡提高年”、“信用轮渡深化年”为载体的“信用轮渡”建设活动,让每一个员工的服务从“信用”开始。随后的“员工素质提高年”、“质量体系管理年”以及今年的“形势教育年”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并始终恪守“以旅客需求改进服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文明创建的内涵。
全司员工还达成了“热情服务是我们必备素质、见义勇为是我们应尽义务、拾金不昧是我们应尽职责”的共识。近三来,企业员工拾金不昧总金额达320多万元,船员们不顾安危施救跳海轻生旅客10余名,多次体现舟渡人的正义之气。“蓝色公路”的服务品牌在被广大旅客认知的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烙印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中。
(二)实施企业形象提升工程
海峡轮渡集团是舟山交通的第一“窗口”,直接关系到国内外旅客对千岛新城的第一印象。塑造、宣传、提升“蓝色公路”企业形象,理应是“蓝色公路”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企业多年来一直以“九个一”为载体,即“一句企业格言、一种企业精神、一本员工手册、一套员工制服、一枚司徽、一面司旗、一首司歌、一份司刊、一张司报”,展示舟渡人开拓创新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企业形象。企业几名员工有感于企业从创建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创作了一首《轮渡之歌》在年终联谊会上演唱,后被企业员工广泛传唱。企业因势利导,将《轮渡之歌》定为司歌,并作为企业员工手机彩铃予以推广。《舟山轮渡报》创刊于2003年8月,每月一期,发行于企业内部及所属各企业,市党政机关、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领导、过渡旅客。轮渡报成为舟渡人传递综合信息和服务心声的平台,成为舟渡人与社会、旅客连接的纽带,成为舟渡人展示形象和成长的重要窗口,成为一千多名舟渡人的“精神家园”,为塑造、宣传、提升企业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实施管理机制创新工程
企业在创建“蓝色公路”服务品牌过程中,先后从企业岗位的实际出发,制订170多项规章制度,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甚至是每个细节,使每位员工上岗都清清楚楚地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严谨、完备的制度体系辅之重奖重罚的考核制度,将员工的工作和行为逐渐规范起来。
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经过几年努力实现了四个“历史性转变”:企业管理机制从传统企业管理逐渐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从不规范的自由式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转变;员工的理念从“要人管”向“我要管”和“我会管”转变。
2002年企业自加压力,在全司范围内实施NSM安全管理体系。部分员工开始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实行体系是得不偿失的做法,浪费时间、金钱、人力、物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员工的工作负荷。但实践证明体系的实施的确有助于工作习惯的规范和业务技能水平的提高。2003年,企业又在全司范围内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率先在全省同行中 获得DOS证书和SMC证书,员工们不断认识到以往传统制度管理模式的缺陷,并按照体系的要求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与此同时,企业在全市同行业中率先建立乘务员星级考评、“首席员工”评选、船舶客运部乘务长负责制等管理制度,并与工资、奖金挂钩,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005年起以打造“蓝色天使”先进群体为特色,实施品牌创新创特,并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蓝色公路”服务品牌档次。通过反复讨论、提炼,确定了由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两大部分六个内容组成的“蓝色天使”形象标准,作为全体服务人员努力的坐标。
(四)实施人力资源优化工程
优秀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一项人力工程。知识经济时代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支高素质的员工团队是“蓝色公路”创建之本,更是推动企业实现价值升值的基石。
企业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机制。临聘员工陈东英,工作不到三年,就从一星级乘务员晋升到三星级乘务员,再到首席乘务员,最近公司推出乘务长制度后,又成为首批乘务长之一。她的成长,除了个人努力因素,还得益于企业为员工搭建的发展平台。仅仅最近两年,企业就在内部培养和晋升了中层管理人员及中高级职务船员50余人。
多年来,企业一直重视“人才强司”战略的实施,重视并坚持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支持员工自学、岗位培训、技术考级和成人教育等深造学习,并根据企业发展和员工实际,不断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近两年来,共组织培训250多次,受训人员达3751人次,其中外出培训260多人次,培训教育覆盖率达到95%以上。通过培训,员工的服务理念、业务技能、文化知识、敬业意识不断得到提升。相当一部 分员工将培训视为企业的最大“福利”,踊跃参与。
(五)实施和谐企业倡导工程
和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是“蓝色公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把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风正人和的良好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实行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在全市率先推行企务公开试点工作,使员工爱司如家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提出“善待员工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管理中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大到治病帮困,小到向员工送生日蛋糕和鲜花,桩桩件件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馨和谐。
追求和谐、体现人文关怀在全司形成氛围,深入到员工心里,并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2005年4月3日深夜,一渔民在附近海域捕鱼时被船绞缆机绞断胳膊,血流不止,急需乘坐轮渡赶赴宁波救治。当他们赶到鸭蛋山码头时,船刚刚开走,而离下一渡船开航时间还有1个半小时,伤员家属着急万分。调度员立即请示领导同意,免费安排专渡为他们运送。几天后,伤员家属特制锦旗送到企业,说:“谢谢你们!是你们全力相助为我丈夫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虽然失去了胳膊,但毕竟保住了性命,已是万幸了。”
在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企业还竭力倡导为社会尽职尽责。自建立帮困助学基金以来,企业员工向市慈善总会和社会弱势群体捐款近百万元,资助市内外36名贫困家庭学生上学。企业干部和员工无偿献血总量达10多万毫升,并有多人次主动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一系列举措使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和谐企业氛围持续升温。
三、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的“蓝色公路”创建效果
通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的“蓝色公路”服务品牌创建,使企业成为交通行业的领跑者,海岛经济的奉献者,创建文明的示范者,舟山形象的大品牌。集团更是围绕“创业创新、可持续”的发展主题,发扬“真诚、友善、图强、求精”的企业精神,传承“团结拼博、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本着“大桥连本岛,轮渡通岛际”的创业理念,发挥“品牌、产业、管理、人才、文化”五大优势,坚持走“水陆并举、客货兼顾、集约发展”的经营之路,努力实现“企业集团化、产业集群化、经营集约化”的战略目标,为舟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前四年,“蓝色公路”累计运行252144航次,渡运车辆651.8万辆次、旅客3557.2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46%、13.36%和9.75%。集团公司累计完成营收12.72亿元,实现利润2.0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38%和20.82%。
企业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先进单位、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鸭白航线被交通部评为“文明示范窗口”和“文明航线”;引领集团不断走向辉煌的董事长李建杭被评为全国劳模。
十多年来,集团在建设富有“蓝色公路”特色的企业文化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不断完善“人文力”帮助集团完成了企业的社会人格化。
第四篇:论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会计文化建设
论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会计文化建设
摘要:会计诚信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日益增强,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会计文化建设。
关键词:会计诚信;会计文化;会计信息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中央的决定,不仅给全社会提出了诚实守信的明确要求,也给会计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日益增强,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会计文化建设。
一、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一)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赖以生存的立命之本我国现代杰出的会计专家和教育家潘序伦先生认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朱镕基同志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写下“减信为本,操作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16个字,用题词的方式对全国一千多万名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出了要求。由此可见,诚实守信,不做假账,既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人员赖以生存的立命之本。如果会计自身没有诚信,那么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难以保证真实可信,最终后果可想而知。比如,大庆联谊事件、三九医药事件、美尔雅事件、蓝田股份事件和银广夏事件等的连续发生就充分说明,会计失信舞弊必然害人害己。
(二)会计诚信是会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会计人员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如果会计人员做到诚实守信,那么,就会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认真记账、算账、报账,从而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提供出真实、完整、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否则,会计工作就会秩序混乱,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会计人员不按规定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任凭单位领导指挥操纵,就可能出现私设小金库,使用虚假发票,截留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现象。因此,会计诚信既影响会计工作的过程,也决定了会计工作的结果和质量。
(三)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石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而且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发需要诚实守信。作为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并为社会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其信用如何及财务信息真假,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如果大量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不准确,而且
还会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因此,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石。
二、会计诚信与会计文化的关系
(一)会计诚信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日:“言必信,行必果”。在孔子看来,诚信是为人处世、治国理财之根本要求。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从先秦儒学对诚信的提倡,到宋明理学对诚信的推崇,再到当今社会对诚信的赞誉和敬仰,都充分印证了诚信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折射出一种社会文化——诚信文化。诚信文化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它要求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会计诚信表达的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会计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真实的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可以说,会计诚信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
(二)会计文化促进会计诚信建设人类社会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同样,没有人类社会也就没有文化。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经济等许多方面对会计影响和渗透的结果。会计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和会计行为文化,它们对指导会计活动、规范会计行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人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而且可以保证会计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反之,离开会计文化建设,会计行为就难以约束,会计诚信就难以保证,会计活动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以诚信建设为主线,加强会计文化建设
(一)加强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活动所需物质方面的一种文化产物,是会计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各种会计生活资料和各种会计生产资料等,这些构成会计文化的硬文化。会计物质文化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是会计文化发达程度的外在体现,也是会计文化中有形的物质财富。
1.会计生活资料是会计物质文化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因为包括会计人在内的整个人类创造物质文化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生存,为了生活,所以,首要的任务应当大力发展用来满足会计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那部分物质文化,即保证会计人正常进行会计活动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资料。这既是作为自然人的第一需要,也是会计文化建设的需要。
2.会计生产资料也是会计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会计人不仅需要生活,而且需要工作。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离不开物质生产资料。包括会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内的会计文化本身也需要物质资料,没有物质资料,会计人就无法进行上述会计文化工作。因此,加强会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切实做好会计生产资料的准备工作,除传统的会计物质资料外,更应配备符合会计组织实际需要的电算化设施,实现会计信息网络
化,并确保其适用性、先进性和安全性。会计人员也只有凭借这些物质资料,才能采集、处理、加工和输出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会计制度文化是指规范会计人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准则和规定,是基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文化。会计制度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包括会计人员应遵守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道德等,后者指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管理等内容在内的会计制度,亦即广义会计制度文化中的第三部分。
1.会计法规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的会计法规暴露出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某些条款甚至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会计监督体系。比如,在《会计法》中增加会计诚信条款,明确会计不诚信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才能不断推进会计诚信建设。
2.会计准则建设。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从1988年起步,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当前,会计准则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加大会计改革的力度和进度,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优秀成分,力争做到持续、动态地消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并为实现“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目标而努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必须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及有关各方的利益。
3.会计制度建设。新中国自成立伊始,就一直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报表的格式及会计核算。经过不断修订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体系。从长期看,会计制度是一定时期的过渡办法,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并存,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缺一不可,必须正确处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做好两者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对政府来讲,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制度体系,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特征和会计发展现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制定和完善体现行业特点的具体核算办法。对企业来讲,应从日常会计核算实务出发,制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使宏观上的会计制度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规则,实现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有章可循,从而防止因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约束不足而出现的会计失德、失信行为。对财政、税收、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来讲,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对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以维护国家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制度的严肃性。
4.会计道德建设。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因此,首先应提高对加强会计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各地区、各部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鼓励和推动会计道德建设,使之成为持之以恒的社会风气。其次要在借鉴国际优秀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会计环境的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用法制的方式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规范。第三要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管机制,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来督促、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第四要建立和完善会计道德评价与奖惩机制,将会计道德建设融于会计日常工作之中,使之规范化、常态化。第五要大力加强
会计道德教育,把会计道德教育列入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和各级各类会计后续教育之中,不断提高会计后备军和会计在职人员的会计道德水准。
(三)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隐性要素,是在会计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无形的精神财富,包括会计价值观、会计精神和会计品格等内容。会计精神文化是支撑会计文化体系的灵魂,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_4 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使全体会计人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对于增强会计组织的凝聚力,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会计职业的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1.树立正确的会计价值观。会计领导者在会计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中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会计领导者不仅是会计价值观的倡导者,也是会计价值观的实践者,会计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对会计人员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会计领导者应首先树立正确的会计价值观,并以身作则,然后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倡导和带领广大会计人员努力践行会计价值观,使之最终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2.打造积极向上的会计精神。会计精神是会计组织及其成员的群体意识、工作态度和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会计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根据历史经验的积累和会计实践的总结逐步提炼、升华而来的。会计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现阶段,会计组织应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典型、会计领导率先垂范等途径来打造符合当今时代的会计精神,这就是“秉公守法、客观公正的意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追求,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育良好的会计品格。人的品格是人的思想、行为方式沉淀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本质性的东西,它可以影响各种事物发展的前景和趋向。良好的会计品格是做好会计工作的首要前提。会计人员应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具备下列优秀品质:第一,诚实守信,这是会计的灵魂,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第二,爱岗敬业,这是做好会计本职工作的基础;第三,坚持原则,依法理财,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第四,廉洁自律,做到不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四)加强会计行为文化建设会计行为是指会计组织及其成员在其内部动因的驱动和外在环境的影响下,按照会计目标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利用会计所特有的理论、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进而形成和输出会计信息的一种实践活动。会计行为受到会计行为主体、行为动机、行为目标和行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行为建设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诚信文化乃至会计文化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因此,加强会计行为文化建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加强会计行为动机控制。会计行为既包括会计个体行为,又包括会计群体行为,这两种行为都会受到来自不同动机的影响。一是政策选择动机的影响,不同的动机会选择不同的政策,不同政策的实施将对此后会计运行的过程及结果产生一系列影响;二是制度执行动机的影响,会计行为主体对会计制度的执行态度或执行动机决定着制度的贯彻落实。从近些年会计实践来看,制度是否失灵、管理是否失控、行为是否失当以及信息是否失真,无不与会计行为主体在执行会计制度时的主观动机有关。因此,一方面应制定严密的会计政策,防止因政策选择而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重点考查会计主体的工作责任、信用记录、诚信意识、职业道德能力等。
2.加强会计行为目标控制。会计行为目标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和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各级政府、财税部门、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及单位内部管理者和决策者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有所差异,所以一些会计组织及其会计人员就会投其所好,对会计信息进行调整或更改,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此,要通过会计法规、会计制度来强制性规范会计信息的生产和输出,尽可能地阻断或减少内外部因素对会计行为的影响。
3.加强会计行为环境控制。会计行为环境主要指会计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会计行为。优良的文化会引领会计行为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会使会计行为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一要创造良好的会计文化环境,比如通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宗教信仰、传统习惯、企业文化等的传承和宣传,来引领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二要制定会计行为管理条例,明确会计行为主体的合法行为、违规行为和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违规会计行为的处罚办法及标准,使会计行为控制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三要构建会计行为评价体系,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会计行为进行科学的衡量和客观的评价,该奖的奖,该罚的罚,促使会计行为主体自我约束和自律规范。
参考文献:
[1]金家富.潘序伦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研究[M].上海:立信出版社,1998.
[2]劳秦汉.会计文化学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2.
[3]谢宏宇,聂顺江.试论会计文化的构建—— 基于会计亚文化价值取向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4).
[4]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11.
第五篇:环保局认真开展州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汇报
一是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规划及实施方案,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工作制度,规范了精神文明创建档案资料,上半年该局已被县文明委列入今年创建州级文明单位的指标之中。
二是在全局坚持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通过利用学习日学习,业余自学、举办座谈会、观看演讲会、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公民道德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以讲道德、树新风为主题,大力开展了无偿献血、保护环境和“公民道德实践”、“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
四是实行“文明用语、文明忌语”上墙,坚持每周一提示制度和评优制度,开展评选文明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活动,在全局内形成学先进、讲奉献、比贡献的良好风尚。
五是积极深入包扶农村特困户家中开展了扶贫济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全体职工在春忙季节为贫困户家进行帮农三天,并为县城特困家庭解决冬炭5吨,为庆阳湖乡中学、小学两名特困学生解决学费350元。通过帮困活动的开展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六是结合全县开展的“千名党员践行社会公德”活动,我局5名党员坚持轮流值班,号召全县广大群众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文明在我脚下”的社会公德集中教育宣传活动。从而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引导市民树立良好的交通文明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七是做好本单位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每周五下午对卫生清洁区进行清洁,并对我局卫生监管区环境卫生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卫生清洁。同时在全局内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提高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增强健康意识。积极参加春季全民义务植树和绿化活动,美化家园、美化环境。
通过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使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爱岗敬业、自觉奉献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增强,机关内部管理有了明显改善,职工工作作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利的推动了我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