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领域

时间:2019-05-13 05:0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领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领域》。

第一篇:创新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领域

鲁谷社区服务中心是隶属于鲁谷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的公益性服务机构。中心于2003年伴随鲁谷社区体制创新而诞生。中心建筑面积3560平方米,现有中心主任1人,正式工作人员4人。

几年来,服务中心立足社区,面向社会,服务居民,通过创新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深化服务领域。现已开办的服务项目有社区公共服务呼叫热线、公民大课堂、图书馆、市民学校、爱心家园、网络培训中心、居民服务大厅、再就业指导中心、体育健身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志愿服务中心、社会救助中心、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社区矫正以及法律咨询等。随着这些项目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开展,一个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一、创新服务载体,创办以“银龄港湾”为平台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针对北京市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和辖区无养老服务机构的现状,我中心经过调研论证,于2006年9月创办起“银龄港湾”,旨在通过这一创新服务载体,开辟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模式,为中心扩展公共服务探索新路。

该项目自启动以来,不仅为188位老人、残疾家庭、优抚对象,提供了家政、聊天、代买代购、带看病等服务19800小时;而且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尊老爱老活动,深化了为老服务工作。我们在每年的春节前夕,开展“情系银龄,春满鲁谷,新春陪伴”活动,社区领导和“银龄港湾”的服务人员,为孤寡、空巢老人、残疾家庭、特困家庭送年货、贴福字,还亲手为他们包饺子,与他们共度佳节;我们在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为所有接受服务的老人准备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和新鲜水果,通过这些小小的粽子、圆圆的月饼,为他们带去平安幸福;在每年的重阳节,我们还会举办“鲁谷社区庆重阳、迎金秋联欢会暨爱心捐助仪式”活动,为地区特困老人捐资献爱心,受到地区老年人的欢迎,促进了地区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我们还对凡具有北京市户籍、满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能够无条件办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让更多有需要的老人能够在第一时间享受服务补贴。我们走进每位老人的家中,查看老人情况,尽早让每位老人享受服务。继2008年我们签约的家政服务公司后,2010年4月根据民政局最新《石景山区关于建立社区养老餐桌》文件,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建立城乡社区养老餐桌‟的工作部署,切实解决我区老年人、残疾人居家生活就餐难问题,有效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加快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依据我区《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服务(“九养”)办法〉的实施方案》和北京市政府关于在今年5月1日前在全市所有社区普及养老餐桌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建立老年餐桌服务项目。按照上级文件指示精神,我们迅速张贴公示,对报名的餐厅进行审核,对卫生环境以及就餐情况进行严要求,以保证每位老人就餐安心、放心。各服务人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加大监管力度,及时掌握老年人就餐的基本情况和社区养老餐桌的服务动态,建立健全监督审核制度。我们还大力宣传社区养老餐桌中的先进做法和典型事迹,提高全社会对这项工作的认知程度,形成有利于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氛围。

上半年,我们社区又签约了日月潭、吉日格勒、永和大王、真功夫、好嫂子以及庆丰包子铺等十余家餐馆,成为我们老年餐桌服务商。现在享受服务的老年人可以到店内就餐或者打电话要求送餐。为孤寡、空巢老人解决就餐问题,让老人能在家门口就吃好、吃饱。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不断地加入合格优质的餐饮公司,以达到全覆盖、更全面的解决老人就餐问题。

服务中心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建立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减轻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压力,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服务中心坚持创新发展,发挥功能,不断拓展其内涵与外延,就一定能够在社会化服务上有所作为。

二、发扬爱心奉献精神,形成以义工协会为主体的志愿服务体系

鲁谷社区义工协会,是我服务中心内的一个公益性社会团体,中心主任兼任协会秘书长。该协会依法注册登记,正式成立于2004年8月21日。

几年来,我们在义工工作中,坚持科学管理,有序运行,已取得丰硕成果。鲁谷社区现有注册登记义工955名,累计奉献时间32万小时。随着义工活动的广泛深入,涌现出明星义工董文亮、五芳园护花服务队等众多优秀义工和义工先进集体,被全国社区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誉为“鲁谷义工,全国典范”。2005年12月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等领导亲临鲁谷社区参加义工活动。广州市义工联、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及本市海淀区义工联等单位先后来鲁谷社区考察交流义工工作。2007年,鲁谷社区荣获“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单位”光荣称号。

我们在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事业上,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五项运行机制,即:记时管理的评价机制、星级评定的激励机制、项目管理的开发机制、表彰先进的导向机制、义工文明岗和先锋岗活动的长效机制。这“五项运行机制”给社区志愿服务事业注入了创新活力,激发了广大奉献者的志愿服务热情,同时,也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和公共管理能力。

随着社区服务的需求扩大,作为鲁谷社区“服务型政府”之中的服务中心,我们将在今后的社区服务中,认真落实好国发[2006]14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我们将适时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和载体,如义工俱乐部、义工之家的活动阵地、举办慈善关爱项目等,逐步使义工志愿服务活动有序介入到公共服务、老龄、残疾人、慈善事业、突发事件救援等社会公共领域,政府则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招标”等方式,大力培育义工组织的发展壮大。

三、整合资源 发挥潜能,打造能够普惠居民的综合化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服务中心的现有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最有效的设施服务,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们通过免费开放图书阅览室以满足社区居民的读书需求;我们利用现有电脑网络培训教室,免费为本辖区的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残疾人、中小学生等提供培训,满足社区居民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需求;我们充分利用中心多功能厅,为辖区各类文化团体提供了排练、演出场地,极大丰富了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强化了社区服务职能。同时,我们以良好的形象和优质服务,满足了党政机关的会议需求与接待任务。

在社区服务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培育并不断完善公益性服务组织,现培育的有资质的、专业的4支服务商队伍及备案的文艺宣传和志愿者服务队伍58支,已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入驻我中心的商户,强化其公益性服务功能,加强监管并引导他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在形成“一站式”的社会服务体系中,我们主动参与再就业工程,为132名“3540”和“4050”人员,安置了劳动和城管协管等工作。

我们还以96156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为载体,打破了便民服务的区域界线,为居民提供便利缴费、家政服务、代办代理、商品配送、餐饮购物、综合修理、家政服务、物业服务、文化娱乐等内容广泛的便利服务;自去年以来,完成了22个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的信息录入工作,更新了社区管理软件系统和《96156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社区服务支撑力量信息采集表》的填写、核对、审查及网上录入工作,扩大了便民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了服务效能。

着眼未来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用我们的真诚和热情、知识和技能、事业心和责任心,为推动我们服务中心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2011中国社会服务先进经验的报告会”,首先向中国社会服务先进经验报告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刚才获奖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这个报告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新课题,我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参与探讨,我们知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局出发,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和谐是基础,而发展社区服务,健全社区的服务体系是社区和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主要体现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配套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我国13亿人口分布在近8500个城市社区和60万个农村社区,因此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区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区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缺少的一项管理的活动,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的利益,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是坚决而繁重的,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证,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的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秩序,来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的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社区服务,满足城乡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社会服务。随着公益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城镇化和老龄化的加快发展,有效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的需求,需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适应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职能转变,有效承接大量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指南,需要加快社会服务体系;适应改革不断的深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有效的回应居民的利益诉求,化解基层社会矛盾,需要加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民健康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责任编辑:社区发展基金)

第二篇:如何创新农业服务体系

如何创新农业服务体系

1、我乡农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我乡的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

元和

元,比2000年增加

。农业结构也根据市场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调整,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产值比调整为

,全乡农民人均收入达4432元,比2000年增长

。现在我乡农业已进入了整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我乡农业也明显存在着一些诸如产业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品质档次不高、经营规模小、组织化与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滞后、产业链不长、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破坏等共性问题。这些深层次问题是制约我乡农业现发展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大力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农业科技改造农业,走科技密集型的农业发展道路。为此,当前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乡农业创新服务体系与农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局面,加快农业创新服务体系和机制制。

2、我乡农业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乡农业服务体系经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有9人组成的、年龄均在35岁以下的年轻化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其中中级职称2人,助级职称7人。服务中心下设农业技术推广、农机技术推广、水利、畜牧服务四个专业站。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现行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一是示范、推广、生产存在脱节现象。由于缺乏面向市场的利益驱动,服务中心在示范、推广和生产上同农民协作差,难以形成有效的农技服务规模优势,导致服务跟不上市场需求,推广的技术得不到农民的认同,而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又得不到所需的技术信息。(2)是农业服务人员行政化倾向突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大部份时间和精力从事行政性中心工作,“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姓农不务农”现象十分突出,造成政府、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均不满意的局面。

(3)是农业技术人员知识类型与农民现实需求不相适应,我乡的技术人员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参加工作后大部分没有进一步的继续学习,导致学的知识跟不上市场的要求,相当一部分知识都已经成为历史,面对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面对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技术信息需求,变化乏力,这样的农业技术知识类型已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和千家万户的技术信息需求。

(4)示范、推广运作机制缺乏活力,与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有相当差距。主要是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关联不够紧密,没有真正从市场需求、成果转化的角度找准示范切入点,示范成果应用性较差,造成智力和财力浪费。科技人员大多还停留在“等待提问”的被动服务状态,没有直接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5)是缺乏必要的竞争和激励机制。目前的技术推广仍习惯于上级下计划、项目、经费,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用人竞争和创新机制。乡政府人事变动随意性大,服务中心缺乏独立法人地位,人、财、物无权支配。在每次乡镇机构改革中服务中心往往又首当其冲,技术人员不能稳安稳工作,影响了技术人员积极性。

(6)是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服务层面上,多局限于产中型的传统种养殖技术服务,在服务方式上,以搞点示范为主。对于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中急需的产前信息服务、产中新型种养技术服务、产后销售、加工、贮藏等服务,无论在开展的数量,还是深度上,均明显不足。

3、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有利于农业科技整体效率提高的原则,改革农业服务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组织体系和布局结构的调整,逐步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效益农业、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提供快捷的技术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2)解决技术人员参与行政中心工作的问题,尽量量减少技术人员包村和参与政府的中心工作,让专业技术人员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农民服务上来。

(3)建立创新农业服务体系相配套的教育培训机制。要采取对口委培、承担推广项目等方式,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推广类中青年人才。农口部门要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地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4)建立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运行机制。在改革推广服务体系的同时,要改革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运行机制,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手段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机制。在行政驱动中要引入竞争协作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激励考核机制,对于长期从事技术推广工作且对发展效益农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有重奖。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要与推广工作所取得的实际绩效挂钩;同时实行“评聘分开”,可以依据其实际绩效实行低资高聘或高资低聘。

(5)建立建全信息化网络,和农业服务平台,把网络优势发挥到农业服务中来,利用农业服务平台,达到信息量最大化,资源共享,把最先进的技术、最实用的技术带给农民。

乡镇的服务中心是乡镇政府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依托力量,也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直接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基层组织。如何创新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将直接影响地方农业的发展,建立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是区域特色农业规模发展和为农服务的有力保证。

第三篇:创新人才服务体系服务现代社会建设

**市人才服务中心在发展的进程中,以“以人为本,服务人才”为宗旨,以“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努力构筑和完善以**为中心,辐射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才服务大平台,不断为现代新**建设和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以服务带动人才领域的拓展,以服务促进中心品牌的确立,以服务推动人才中心的建设,努力创建人才服务新体系,提高了人才配置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深化改革,不断探索人才中心管理和运作新模式

**市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市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人才服务中心坚持改革,坚持创新,不断推进人才中心体制改革和人才市场运作机制方面创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现已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人才机构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和新的管理运作模式已初步建立。**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市人才交流中心成立至1998年前,实行一块牌子(人才交流中心)、两种功能(市场功能、人才公共服务功能)、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市场管理合二为一,统一运作;第二阶段,1998年**市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市场成立至2003年,实行两块牌子(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市场)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市场管理合二为一,分别运作;第三阶段是2004年以来,根据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推进人才市场体制改革,采取了放权、脱钩、搞活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实行两块牌子,两套人马,两种功能,分别运作,分别核算,统一管理。人才服务中心从事人事人才公共性服务,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收费上缴财政。人才市场从事经营性社会化服务,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经费独立核算,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为公共人事服务和人才市场的运作带来了明显的效应,人事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满足了社会对人事公共服务的需求,人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调节供求关系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项目不断扩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特别是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独立核算的人才市场体制的改革创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人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与时俱进,努力构筑多元化服务体系

**市人才服务中心是**最大的人才社会化服务机构之一。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现代新**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以服务为核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中心管理和运作模式,初步构筑起多元化人才服务平台。

一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市人才中心从成立之初为少量辞职流动人员服务扩大到了目前的为各地、各层次、各类人才全方位服务,并逐步实现了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融会贯通。二是服务内容不断拓展。人事代理、人才测评、人才信息、职业培训、猎头服务、就业指导等业务内容快速发展,心理咨询、人才选拔、人才派遣、人才资源开发、HR设计、业绩诚信等新项目不断纳入。三是服务方式不断改进。近年来,根据人才资源供求特点,结合人才中心实际,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使之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求。实行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补充,综合型市场与个性化市场相互配合,专业化服务与精细化服务相互衔接,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四是打破地域界限,延伸扩展服务平台。本着市场主导、开放自主、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与西南地区各省会城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组建了由成都、重庆、**、贵阳、南宁、拉萨、云南农垦人才中心六市七方组成的“西南人才联盟”,使各方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互为窗口、互设平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加强了区域间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完善了人才信息资源的远程共享,促进了西南地区人才工作的共同发展,构筑了区域性人才服务大平台。五是大力发展无形市场,加快网上人才市场的建设。“**人才网”自2004年重建后,形式、内容、速度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提高,年参加网上人才交流会的人员已超过30万人次,网站年访问量已近400万人次,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专业人才网站之一,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网上交流平台。六是积极完善中心内部的信息网络服务功能,自主研发了《**人才市场营销系统》、《**人才市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市人事人才考试远程报名系统》等软件,初步实现了人才中心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

三、内强素质,提高人才中心职工的整体服务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工队伍,是保证人才服务中心高效运转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市人才服务中

第四篇:创新人才服务体系服务现代社会建设

**市人才服务中心在发展的进程中,以“以人为本,服务人才”为宗旨,以“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努力构筑和完善以**为中心,辐射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才服务大平台,不断为现代新**建设和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以服务带动人才领域的拓展,以服务促进中心品牌的确立,以服务推动人才中心的建设,努力创建人才服务

新体系,提高了人才配置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深化改革,不断探索人才中心管理和运作新模式

**市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市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人才服务中心坚持改革,坚持创新,不断推进人才中心体制改革和人才市场运作机制方面创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现已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人才机构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和新的管理运作模式已初步建立。**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市人才交流中心成立至1998年前,实行一块牌子(人才交流中心)、两种功能(市场功能、人才公共服务功能)、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市场管理合二为一,统一运作;第二阶段,1998年**市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市场成立至2003年,实行两块牌子(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市场)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市场管理合二为一,分别运作;第三阶段是2004年以来,根据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推进人才市场体制改革,采取了放权、脱钩、搞活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实行两块牌子,两套人马,两种功能,分别运作,分别核算,统一管理。人才服务中心从事人事人才公共性服务,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收费上缴财政。人才市场从事经营性社会化服务,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经费独立核算,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为公共人事服务和人才市场的运作带来了明显的效应,人事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满足了社会对人事公共服务的需求,人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调节供求关系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项目不断扩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特别是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独立核算的人才市场体制的改革创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人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与时俱进,努力构筑多元化服务体系

**市人才服务中心是**最大的人才社会化服务机构之一。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现代新**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以服务为核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中心管理和运作模式,初步构筑起多元化人才服务平台。

一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市人才中心从成立之初为少量辞职流动人员服务扩大到了目前的为各地、各层次、各类人才全方位服务,并逐步实现了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融会贯通。二是服务内容不断拓展。人事代理、人才测评、人才信息、职业培训、猎头服务、就业指导等业务内容快速发展,心理咨询、人才选拔、人才派遣、人才资源开发、HR设计、业绩诚信等新项目不断纳入。三是服务方式不断改进。近年来,根据人才资源供求特点,结合人才中心实际,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使之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求。实行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补充,综合型市场与个性化市场相互配合,专业化服务与精细化服务相互衔接,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四是打破地域界限,延伸扩展服务平台。本着市场主导、开放自主、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与西南地区各省会城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组建了由成都、重庆、**、贵阳、南宁、拉萨、云南农垦人才中心六市七方组成的“西南人才联盟”,使各方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互为窗口、互设平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加强了区域间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完善了人才信息资源的远程共享,促进了西南地区人才工作的共同发展,构筑了区域性人才服务大平台。五是大力发展无形市场,加快网上人才市场的建设。“**人才网”自2004年重建后,形式、内容、速度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提高,年参加网上人才交流会的人员已超过30万人次,网站年访问量已近400万人次,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专业人才网站之一,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网上交流平台。六是积极完善中心内部的信息网络服务功能,自主研发了《**人才市场营销系统》、《**人才市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市人事人才考试远程报名系统》等软件,初步实现了人才中心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

三、内强素质,提高人才中心职工的整体服务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工队伍,是保证人才服务中心高效运转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市人才服务中心

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形势对人才中介的要求,适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对职工的要求。一是公开招录补充高学历、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改善职工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二是加强培训。建立了以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等为主,以学历培训和出省培训

等为辅的职工培训体系,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水平,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程序,坚持每天对全体职工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并不定期的向来办事的群众发放无记名服务质量调查表,广泛听取群众对中心服务的意见,进一步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四是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中心将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印制成书发给每个职工,并对人才市场所有制形式、经营模式、分配方式进行了有效调整,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五是培育组织文化,构建团队精神。**市人才服务中心为了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活力,非常重视组织文化的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人人成才、人尽其才”和“**人才、助你成才”的组织文化理念,“相互关爱、快乐工作”的团队精神,破除“身份”限制,所有职工一律平等对待,并采用“四不唯”的用人制度(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根据职工个人特长量才使用,用绩效和业绩来衡量职工的价值,在中心形成了多元的人才观,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中心发展的内在活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深入,**市人才服务中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结合业务发展和树立品牌形象的需要,不断整合内部资源,继续完善以人才市场、人才网站、人事代理、人事考试、人才培训、人才派遣、综合保障、国际人才交流、党群组织九大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多元化服务平台,并以公共性人才服务为核心,以经营性人才服务为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转协调、高效细致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把**市人才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市场化的人才配置中心、社会化的人才代理中心、现代化的人才信息中心、国际化的人才交流中心、科学化的人才评价中心,让人才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性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第五篇:2001调研:创新载体 拓展领域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服务工作

创新载体 拓展领域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服务工作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党工委围绕进一步畅通为民服务渠道,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楼院长杂谈”活动为载体,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难点热点问题处理、基层党建基础强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一、主要做法

(一)编纽带,搭建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基层党委、政府要紧密联系群众,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努力满足群众的利益要求。“楼院长杂谈”按照“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让群众满意”的思路,急居民所急,想居民所想,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各种便民、利民、爱民活动,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有效地改善了党员和群众的关系。一方面,通过亲自参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另一方面,通过良好的“楼院长杂谈”运行机制,构建起了党员联户、党群联心的工作网络,使广大居民群众切身体会到党的温暖和关爱,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搭平台,创新党员服务群众形式。一是“心贴心”设想,实现了常关注。老百姓居家过日子,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楼院长是整个楼道的“大管家”,对居民遇到的急事难事可以在第一时间 1

关注、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不了就向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反映,基本实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二是“零距离”对话,实现了常联系。楼院长来自居民的家门口,见面打个招呼,唠个家常,左邻右舍在沟通的时候由于没有心理隔阂和防范,上级政策、会议精神和部署工作任务在群众中的落实情况就可以进行较好地把握,从而使党委、政府面向群众服务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亲情式”关怀,实现了常服务。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根据楼院长上报的事项进行分类整理,以社区承办单和街道督办单的形式,初步形成了送安全、送健康、送文化、送岗位、送温暖等五大系列30余项服务内容,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里。

(三)强抓手,助推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楼院长杂谈”使党和政府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了楼院,进一步完善了“街道--居委会--楼院长--居民”纵向管理的四级链条,从而使楼院长真正成为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和解决困难的指导员,在社区维稳、为民服务、社区建设、督促机关作风改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在楼院长们的倡导下,社区党员、群众先后自发建立了老党员督察队、治安巡逻队、文体宣传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氛围。

(四)畅渠道,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权益维护机制。“楼院长杂谈”通过总体布局、局部实施的方式在街道和社区两个层面贯彻实施,形成了街道与社区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运行机制。在街道,通过实施“重大工作部署”、“阶段性工作意见征询”、“热点问题问计”、“专项工作通气”、“社情民意征集”等机制,及时听取居民就阶段性工作的绩效、工作中的不足、需要改进的方面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街道指定专人进行汇总梳理,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校,确保工作有效推进。在社区,通过开展“工作情况点评”、“工作活动动员”、“难点问题交流”等活动,使居民群众对基本方案、工作步骤有所把握,对因某项工作推进引发群众意见较大的,在调动楼院长带头协调作用的同时,吸纳居民代表参与杂谈,共同进行意见征询,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诉求,以便提前介入、破解难题、化解矛盾。

(五)促和谐,营造安定祥和的发展氛围。“楼院长杂谈”在实际运作中,坚持用良好的人格、良好的人缘凝聚群众,用深厚的感情、深入的工作联系群众,认真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等工作。比如,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楼院长们主动开展房屋危漏情况排查,提醒居民汛期安全。又如,每年入冬前,楼院长们主动提醒用土暖气取暖的居民疏通烟道,并对存有烟筒陈旧、电线老化等问题的住户帮助排查检修。再如,对特困、残疾、孤寡家庭无法解决问题的住户,及时上报,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协调资金帮扶修缮。通过一系列常态化、全覆盖的扎实、细致、贴心服务,解决了大量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了以稳定保和谐、以和谐助发展的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减少了阻力、增强了活力、形成了合力。

二、实际效果

截至目前,“楼院长杂谈”共开展活动52期,收集意见建议160多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0多份,组织人员开展各类送服务活动168次,解决实际问题150多件,使居民从生活中的小事中见到了真情、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关爱。实践证明,“楼院长杂谈”这种“沉

到底的群众工作模式”,在社区工作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居民群众合理化建议多了,带着情绪上访的少了。“楼院长杂谈”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了解、登记、上报,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稳控、早报告,协助处理矛盾纠纷,做好理顺群众情绪的工作,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社区选取的157名政治素质高、社区情况熟的楼院长、老党员作为信访信息员和矛盾调处员,全面掌握楼院的大事小情,对居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并在能力范围内相机处理部分小矛盾、小纠纷,有效延伸了街道党工委的信息和工作触角,在成功化解清繁里房产证办理、文建印刷厂集资建房、国大回迁安臵、标准件厂和半导体三厂破产企业职工等热点难点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众多的矛盾纠纷解决在了基层,解决在了萌芽状态。

二是社区工作主动配合的多了,消极抵触的少了。“楼院长杂谈”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保障了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调动并保护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如在国际安全社区建设中,街道党工委充分征询民意,广聚智慧,吸引居民参与,使居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广泛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安全社区的成功落户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在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共成立各种志愿者队伍20余支,以各种方式经常性参与活动人员1000余人,参加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推广活动500余场次,呈现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喜人局面,世界卫生组织对*******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认可,称赞*******是全球典范社区。

三是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的多了,被动应付的少了。“楼院长杂谈”通过楼院长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及对社区服务工作、机关工作人员作风的监督评价作用,使工作人员提高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和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境界,促使他们自觉、主动、饱含感情地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切实做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现在,办事处机关工作人员对社区楼院进行了逐一包挂,通过常态化、覆盖化的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切身感受群众疾苦,反馈群众诉求,帮助办理了包括安装一户一表、解决如厕难、清理楼道乱摆乱放等诸多实事,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受到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赞誉。目前,在*******社区,居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已经成为检验工作人员是否称职、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准,而且这种思想已经牢固树立并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群众观念要“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与群众建立起真情实感和血肉联系,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启示之二,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群众参与要“广”。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和认可,任何工作都必将如无源之水,失去生命力。为民服务光靠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楼院长杂谈”发扬“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和“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奉献精神,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切实将各种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

楼院,大事不出社区,人人关心互助,家家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启示之三,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工作机制要“通”。操作性强、认可度高的为民服务工作机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楼院长杂谈”从街道和社区两个层面,明晰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内容,理顺办理机制,更加结合实际,更加贴近群众,从而使为民服务变得更高效更便捷。

启示之四,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工作内容要“实”。只有切实为群众办好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杜绝形式主义,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楼院长杂谈”坚持做到“实”字当头,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规范工作流程,严格督查指导,注重实际、实用、真实,追求工作实效,确保让群众满意。

下载创新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领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领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人才服务体系服务现代社会建设[5篇模版]

    **市人才服务中心在发展的进程中,以“以人为本,服务人才”为宗旨,以“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努力构筑和完善以**为中心,辐射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才服务大平台......

    创新工作服务领域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创新工作服务领域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

    创新产品服务 拓展蓝海市场

    全省农行“三农”板块工作会议 经 验 交 流 材 料 创新产品服务 拓展蓝海市场 如何在服务三农这片蓝海市场中寻找商机,是实践“面向三农,商业运作”关健所在。只有创新设计适......

    创新党建载体 拓展服务功能(含五篇)

    创新党建载体 拓展服务功能 右安门街道玉东二社区位于右外二环路以南,凉水河以北,辖区面积0.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78户,4287人。所辖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202人。自2002年社......

    社会领域党建方案(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党建)[五篇材料]

    Xx镇社会领域党建方案 一、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各村级党支部是全镇农村工作的核心,在支部书记的任用方面,要进一步严格候选人标准,多年来,我镇在村支部书记选拔任用上积累了宝......

    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燕山大学 【核心提示】燕山大学以源于军工、情系军工、回归军工、服务军工为办学理念,以委省共建为契机,发挥学科传统优势,瞄准......

    深化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方式 拓展服务领域 努力开创个私协会工作新局面(推荐阅读)

    【 调研报告】 新时期各级协会建设的调研报告 永城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建设新形势下的协会,创新协会新的体制机制,探索协会建设新路子是协会在新时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城乡统筹发展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在于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推进城乡经济制度一体化,而城乡二元制金融服务体系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