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时间:2019-05-13 10:0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第一篇: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燕山大学

【核心提示】燕山大学以源于军工、情系军工、回归军工、服务军工为办学理念,以委省共建为契机,发挥学科传统优势,瞄准国防军工科研的需求,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发展国防特色的学科,使学校的国防军工科研任务的规模和水平较以前有长足的进步。2011年科研任务到款达到3000万元。

燕山大学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06年,国防科工委和河北省共建燕山大学。2009年,工信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河北省共建燕山大学。

学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防重点学科和13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科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秦皇岛燕山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2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研制、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及技术、流体传动及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大型锻件锻造工艺及热处理技术、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以来,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 项。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0余项。

我校承担国防军工科研任务的历史比较早,但早期是零星的,体量很小,最近几年,尤其是委省共建以来,不论从规模还是水平,跟以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服务领域覆盖了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导弹等领域,项目规模从几万、几十万,发展到上百万和上千万。学校自共建一来共承担完成1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2项军品配套项目,1项条件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阶段,预计国家投资近3000万元。还有与军工企业的合作项目,2011年的国防军工的科研任务达到3000余万元。

一、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新的突破

在国家强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模式的背景下,学校领导层敏锐捕捉到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将过去服务机械工业行业和河北地方经济的发展的理念进行了深化,提出了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源于军工、情系军工、回归军工、服务军工”。为了便于统一管理,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建立了国防科技学院。同时争取省政府和省科工局的大力支持,于2006年签署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原国防科工委“十一五”共建燕山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的协议,于2009年签署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工信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燕山大学的协议,并于201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协议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共建燕山大学,为学校更好地服务国防军工科研和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校是我省唯一一所和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院校,我们要珍惜这一机会,努力为国防科技的发展作贡献。

二、发挥学科优势,构建创新平台

机械、材料、电气和信息是燕山大学传统优势学科,都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国家的学科排名中都排在30名之内,其中机械工程16名、材料科学与工程23名、控制科学与工程28名、仪器科学与技术15名,超过了一些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985学校的相关学科。这些学科在保持原有领域优势的基础上,瞄准国防军工科研生产的需求,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发展为具有国防特色的学科,为此原国防科工委批准我校建设这4个国防特色学科,并投资900万元进行条件建设,结合服务国防军工科研项目的背景,国家和学校的投资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提升这些学科军工科研的水平,扩大了所承担的军工科研的规模和水平,使这些学科在一些领域进入国家队的水平。

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必须有良好的科研平台支撑,我校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学校先后建立了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科技创新体系平台。根据国防科技发展需求,依托我校机械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材料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6月原国防科工委批准我校成立了“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全国38个此类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主要以电磁轨道轨道发射系统、航空飞行器关键传动系统、空间飞行器总装自动化平台技术、海洋生物行为控制技术等应用背景研究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问题,已凝练出包括极端条件下机械设计及理论、极端条件特种摩擦学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极端条件下特种零部件服役性能与可靠性,以及极端条件机电集成与监测控制等在内的多个研究方向,带动了我校出机械、材料学科以外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发展。

实验室建立了多个实验平台,为新理论和新技术的验证提供有利的条件。我校在众多的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例如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原来在并联机构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该学科在“七五”攻关中,在国内率先完成并联机构的试验样机,取得了众多的理论成果。根据602所的需求,我校科技人员将该理论应用到直升机轴承工作条件的模拟上,结合我校机械设备设计的优势,完成了多种国内首台套的模拟测试设备,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在某新型机种的主轴承上机前的评价上得到很好的应用。该项理论和技术还在某运载车的加载模拟实验平台和某机型的关键部件地面加载力的模拟和受力测试上击败国内众多好手,该项技术还与54所成功合作。我校控制学科在复杂系统的鲁棒控制方面曾经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显示强大基础研究实力,依据该理论,结合国防科研的需求,成功地应用于某新概念装置的控制系统中,提高了控制精度。材料学科在某类材料的基础研究中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类材料重量轻、强度高的优良特性在航天飞行器的关键部件中得到了应用。

三、注重团队建设,拓展服务领域

高水平的科研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单打独斗的研究模式已不再可行,学校出台鼓励政策,根据研究方向和承担的项目,打造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有能力承担国家的重大和重点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原国防科工委授予我校一个团队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该团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极端条件下的新材料和机械结构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由于扎实的研究基础和前沿技术,该团队持续得到国家的项目支持。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委省共建”以来,学校有大批各种层次的毕业生分配到国防军工科研生产企业和研究院所,他们利用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服务的单位做贡献,逐渐成为相关部门的骨干,通过这些校友的工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发挥学校在一些领域的优势,扩大了学校服务国防军工科研的领域。例如某研究院某型号装备的加工中由于设备水平存在不足,影响了该装备的精度,该研究院本身没有能力解决该问题,该单位毕业我校的研究人员,在不违反保密的原则下跟学校的老师咨询,发挥了我校相关学科的老师的技术优势,成功地解决该难题。

四、推进以点带面,提高服务层次

一直以来学校在总装备部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十一五”及以前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的研制上,所涉及的领域比较窄,参加的人员不多。在“十二五”启动之前,学校积极组织人力,在强化新材料研发的基础上,发挥我校在机械、控制和信息优势学科的优势,积极跟踪国外的新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符合当今发展潮流的建议,并得到资助,使得我校在多个领域有所斩获,并新增了2位863专业领域专家,扩大了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为我校持续在该领域承担任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多年的积累,学校在总装863的资金的支持下获得批准了3项国防专利,显示出了很高的研究水平和很好应用前景。

五、保证“三证”有效运行,确保科研工作安全 随着学校承担的国防科研任务的规模逐渐不断提高,从事国防军工科研的人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大部分项目都是由在校的学生完成的,保密的任务非常艰巨。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保密工作,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制度,设立了军工保密办公室,定期对相关课题组成员进行保密教育。每年学校有一定的保密经费预算,确保保密工作的进行,为承担军工科研任务提供可能。为了确保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我校设立了军工质量办,配备专门的质量员,认真贯彻国军标质量体系,从合同签订、原材料采购、生产和实验过程监控以及最后产品和实验报告的提供全面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受到用户的好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回归军工的时间还不长,学校在服务国防军工方面的任务不足,与我省军工企业的联系不多,虽然共建已经将近六年了,但和企业的联系并未有实质性的改观。虽然我校服务国防科研的范围较我们过去有很大扩展,但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与快速发展的国防科技发展还不匹配。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把握一切来自不易的机会,坚定为国防军工科研和生产服务的决心。继续深化国防特色学科建设工作,将相关强势学科建设成具有国防特色的国家重点学科,为更好地服务国防军工科研和生产做好理论和技术储备。根据所承担的项目,做好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以某轴承条件建设为契机,带动相关学科共同发展,为我省军工企业提供服务,为加快我省军工由大到强的转变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

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

切实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为党输送合格后备力量,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团干部是为党培养青年干部这一重任的承担者、同时又是党的青年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当前各级党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各基层团组织,就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我市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现有487名专(兼)职基层团干部,平均年龄30.5岁,其中女性292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59名,占32.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70名,占35%。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探索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团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基层团干部年龄、素质与团的工作不相适应。这些年,尽管我们在区、镇、处、场团委书记的选配上下了一些功夫。但在农村,乡镇机构改革之后,村级干部普遍按1+x模式配备,受干部职数影响,绝大部分村团支部书记是由村治保主任、妇女主任或是分管群团的副书记兼任,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市328个行政村中,村团支部书记年龄在35岁以上的占70%,28—35岁的占20%,28岁以下的仅占1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0%。再加上农村有一点文化基础的青年基本上都在外出务工,能够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更是屈指可数。在机关,同样也存在年龄老化的问题。机构改革之后,由于编制压缩,工作人员基本上只出不进,机关干部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直接导致机关团干部年龄老化。另一方面,由于兼职过多,客观上造成团干部开展团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极少,甚至必须用业余时间来完成。一些团干部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常常对团的工作疲于应付。此外,部分团干部因本单位工作较忙,没有参加过团的知识培训,因而对团的工作知之甚少,业务不熟,直接影响了团的工作水平。

2、基层团干部职级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团干部们大多处在本地、本部门工作的第一线,相对其他工作人员而言,年纪轻、资历浅,他们住房差、职级低、工资少等实际困难普遍存在。特别是仍有一部分单位没有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据调查,全市只有一部分市直机关干部是将团干部作为大办正职或下一级党委(行政)部门正职配备,少数机关单位是将团干部作为中层干部的副职配备,仍有少部分团干部和普遍的工作人员等同。全市基层团干部中,副科6名,仅占总数的4%。而且乡镇副科以上的2名团干部是省属农场的团干部。在市直机关,副科级的团干部往往只是挂名而已,团的工作则由其他的科员或办事员承担,极少部分甚至由借调人员从事团的工作。由于团干部普遍职级很低,待遇落实不到位。说话、办事缺乏份量,再加上极少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共青团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也使团干部思想不稳定,认为干团的工作出力不讨好。因而使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3、团干部转岗、流动缓慢,工作缺乏创新。机构改革之后,机关年龄结构断层成为制约团干部转岗、流动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地方在团干部任用上出现反复。如杨市办事处团委书记陈笔,1994年,在老新镇担任团委书记,1996年离开团的岗位,2000年,再次担任该镇团委书记,其职级、待遇没有任何变化。今年,该同志调到杨市办事处,因办事处没有比她更年轻的干部,于是又担任该处团委书记。在机关这种情况也有很多。一些老团干部由于工作多年,思想懈怠,缺乏开创精神,工作长年没起色。再加上受领导职数的影响,大部分团干部转岗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提拔或重用,也让团干部觉得从事团的工作没有前途。影响了团的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期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认真做好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的一部分,是团的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又是广大团员青年的教育者和服务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对于促进团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选配是关键。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组织选派方式,通过公开招考、竞争上岗,甚至直选等方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德才兼备、朝气蓬勃、有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团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和年龄结构的优化,增强团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要大胆创新团干部的任用方式和对象。在农村,可采取聘任制,聘任有一定致富技能的青年担任团支部书记,网络带动农村青年共同致富,最终达到“产业建团”的目的。在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比武等形式选择技术骨干担任团委书记。以“科技攻关”、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来带动的工作,促进青工岗位建功,营造企业文化。三是要严格选拔任用程序。凡选任的团干部,应依照《团章》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各级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干部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委意见,待上一级团委回复意见后,由同级党组织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基层团组织换届时,对团干部人选要事先向上一级团委通气汇报。

2、坚持党建带团建,为团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团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组织的重视是做好团的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重视和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好本地本部门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一是要从思想上带。各级党组织应掌握本地、本部门团干部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调动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从组织上带。应根据《团章》规定配齐配好团组织班子,按规定落实好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督促、指导团组织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三是要从工作上带。每年都能够定期研究本地、本部门青年工作,帮助解决团的工作中遇到的时间难以保障,经费紧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从制度上带。建立健全团的工作考核和督查机制,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真正把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团组织要主动争取带,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主动争取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

3、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是要将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规划常抓不懈。一方面突出抓好团干部的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要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传统的培训方式,持之以恒地组织团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政府一系列重大会议精神,帮助团干部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使团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团干部的业务培训。组织团干部系统学习团的历史、团的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深化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认识,围绕各个时期团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各类工作项目培训,帮助团干部及时明确工作要求,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强化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等技能培训,使团干部成长为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创新培训形式。采用现代教育培训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拓展训练、实践锻炼等方式,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阵地,逐步建立多渠道的团干部教育培训网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已转岗、有经验的优秀团干部给团干部们,尤其是新任的团干部传授团的工作经验,组织团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其它兄弟城市团的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团干部开展分层、分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注重培养、锻炼,探索团干部成长成才的新途径。一是要积极培养,将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各级党组织在推荐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时,对符合条件的团干部应优先推荐。组织的重大活动,可以吸收团干部参加,便于他们更好地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团的工作。要积极为团干部创造学习深造的条件,鼓励他们在职学习,提高受教育程度,热情关心和支持团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团的岗位上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二是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协管制度,在基层团组织换届时,上一级团委要派人参加同级党委组织部对现团组织班子的考核及新班子组成人员的考察工作。党组织在提拔团干部和对团干部进行转岗安排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组织的意见。建立团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每年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上一级团委联合对团干部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载到干部档案之中,并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将团干部在团的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日后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大胆使用。通过挂职、轮岗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团干部到基层、经济部门或上级机关挂职或组织锻炼,以丰富阅历,提高素质;认真做好团干部转岗工作,将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同党政干部的轮岗交流结合起来,保证团干部的正常合理流动,对于在团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安排转岗时应给予适当的考虑,使其能够快速、健康地成长。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思想,对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威信高、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团干部,要提拔使用,这样既能为团干部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又能充分调动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篇: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

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切实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为党输送合格后备力量,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团干部是为党培养青年干部这一重任的承担者、同时又是党的青年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当前各级党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各基层团组织,就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我市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市现有487名专(兼)职基层团干部,平均年龄30.5岁,其中女性292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59名,占32.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70名,占35%。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探索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团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基层团干部年龄、素质与团的工作不相适应。这些年,尽管我们在区、镇、处、场团委书记的选配上下了一些功夫。但在农村,乡镇机构改革之后,村级干部普遍按1+X模式配备,受干部职数影响,绝大部分村团支部书记是由村治保主任、妇女主任或是分管群团的副书记兼任,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市328个行政村中,村团支部书记年龄在35岁以上的占70%,28—35岁的占20%,28岁以下的仅占1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0%。再加上农村有一点文化基础的青年基本上都在外出务工,能够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更是屈指可数。在机关,同样也存在年龄老化的问题。机构改革之后,由于编制压缩,工作人员基本上只出不进,机关干部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直接导致机关团干部年龄老化。另一方面,由于兼职过多,客观上造成团干部开展团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极少,甚至必须用业余时间来完成。一些团干部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常常对团的工作疲于应付。此外,部分团干部因本单位工作较忙,没有参加过团的知识培训,因而对团的工作知之甚少,业务不熟,直接影响了团的工作水平。

2、基层团干部职级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团干部们大多处在本地、本部门工作的第一线,相对其他工作人员而言,年纪轻、资历浅,他们住房差、职级低、工资少等实际困难普遍存在。特别是仍有一部分单位没有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据调查,全市只有一部分市直机关干部是将团干部作为大办正职或下一级党委(行政)部门正职配备,少数机关单位是将团干部作为中层干部的副职配备,仍有少部分团干部和普遍的工作人员等同。全市基层团干部中,副科6名,仅占总数的4%。而且乡镇副科以上的2名团干部是省属农场的团干部。在市直机关,副科级的团干部往往只是挂名而已,团的工作则由其他的科员或办事员承担,极少部分甚至由借调人员从事团的工作。由于团干部普遍职级很低,待遇落实不到位。说话、办事缺乏份量,再加上极少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共青团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也使团干部思想不稳定,认为干团的工作出力不讨好。因而使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3、团干部转岗、流动缓慢,工作缺乏创新。机构改革之后,机关年龄结构断层成为制约团干部转岗、流动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地方在团干部任用上出现反复。如杨市办事处团委书记陈笔,1994年,在老新镇担任团委书记,1996年离开团的岗位,2000年,再次担任该镇团委书记,其职级、待遇没有任何变化。今年,该同志调到杨市办事处,因办事处没有比她更年轻的干部,于是又担任该处团委书记。在机关这种情况也有很多。一些老团干部由于工作多年,思想懈怠,缺乏开创精神,工作长年没起色。再加上受领导职数的影响,大部分团干部转岗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提拔或重用,也让团干部觉得从事团的工作没有前途。影响了团的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期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认真做好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的一部分,是团的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又是广大团员青年的教育者和服务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对于促进团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选配是关键。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组织选派方式,通过公开招考、竞争上岗,甚至直选等方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德才兼备、朝气蓬勃、有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团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和年龄结构的优化,增强团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要大胆创新团干部的任用方式和对象。在农村,可采取聘任制,聘任有一定致富技能的青年担任团支部书记,网络带动农村青年共同致富,最终达到“产业建团”的目的。在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比武等形式选择技术骨干担任团委书记。以“科技攻关”、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来带动的工作,促进青工岗位建功,营造企业文化。三是要严格选拔任用程序。凡选任的团干部,应依照《团章》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各级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干部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委意见,待上一级团委回复意见后,由同级党组织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基层团组织换届时,对团干部人选要事先向上一级团委通气汇报。

2、坚持党建带团建,为团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团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组织的重视是做好团的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重视和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好本地本部门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一是要从思想上带。各级党组织应掌握本地、本部门团干部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调动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从组织上带。应根据《团章》规定配齐配好团组织班子,按规定落实好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督促、指导团组织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三是要从工作上带。每年都能够定期研究本地、本部门青年工作,帮助解决团的工作中遇到的时间难以保障,经

费紧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从制度上带。建立健全团的工作考核和督查机制,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真正把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团组织要主动争取带,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主动争取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

3、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是要将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规划常抓不懈。一方面突出抓好团干部的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要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传统的培训方式,持之以恒地组织团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政府一系列重大会议精神,帮助团干部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使团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团干部的业务培训。组织团干部系统学习团的历史、团的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深化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认识,围绕各个时期团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各类工作项目培训,帮助团干部及时明确工作要求,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强化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等技能培训,使团干部成长为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创新培训形式。采用现代教育培训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拓展训练、实践锻炼等方式,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阵地,逐步建立多渠道的团干部教育培训网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已转岗、有经验的优秀团干部给团干部们,尤其是新任的团干部传授团的工作经验,组织团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其它兄弟城市团的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团干部开展分层、分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注重培养、锻炼,探索团干部成长成才的新途径。一是要积极培养,将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各级党组织在推荐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时,对符合条件的团干部应优先推荐。组织的重大活动,可以吸收团干部参加,便于他们更好地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团的工作。要积极为团干部创造学习深造的条件,鼓励他们在职学习,提高受教育程度,热情关心和支持团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团的岗位上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二是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协管制度,在基层团组织换届时,上一级团委要派人参加同级党委组织部对现团组织班子的考核及新班子组成人员的考察工作。党组织在提拔团干部和对团干部进行转岗安排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组织的意见。建立团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每年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上一级团委联合对团干部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载到干部档案之中,并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将团干部在团的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日后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大胆使用。通过挂职、轮岗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团干部到基层、经济部门或上级机关挂职或组织锻炼,以丰富阅历,提高素质;认真做好团干部转岗工作,将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同党政干部的轮岗交流结合起来,保证团干部的正常合理流动,对于在团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安排转岗时应给予适当的考虑,使其能够快速、健康地成长。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思想,对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威信高、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团干部,要提拔使用,这样既能为团干部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又能充分调动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

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

切实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为党输送合格后备力量,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团干部是为党培养青年干部这一重任的承担者、同时又是党的青年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当前各级党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各基层团组织,就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我市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基层团干部职级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团干部们大多处在本地、本部门工作的第一线,相对其他工作人员而言,年纪轻、资历浅,他们住房差、职级低、工资少等实际困难普遍存在。特别是仍有一部分单位没有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据调查,全市只有一部分市直机关干部是将团干部作为大办正职或下一级党委(行政)部门正职配备,少数机关单位是将团干部作为中层干部的副职配备,仍有少部分团干部和普遍的工作人员等同。全市基层团干部中,副科6名,仅占总数的4%。而且乡镇副科以上的2名团干部是省属农场的团干部。在市直机关,副科级的团干部往往只是挂名而已,团的工作则由其他的科员或办事员承担,极少部分甚至由借调人员从事团的工作。由于团干部普遍职级很低,待遇落实不到位。说话、办事缺乏份量,再加上极少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共青团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也使团干部思想不稳定,认为干团的工作出力不讨好。因而使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二、新时期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认真做好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的一部分,是团的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又是广大团员青年的教育者和服务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对于促进团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选配是关键。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组织选派方式,通过公开招考、竞争上岗,甚至直选等方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德才兼备、朝气蓬勃、有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团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和年龄结构的优化,增强团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要大胆创新团干部的任用方式和对象。在农村,可采取聘任制,聘任有一定致富技能的青年担任团支部书记,网络带动农村青年共同致富,最终达到“产业建团”的目的。在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比武等形式选择技术骨干担任团委书记。以“科技攻关”、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来带动的工作,促进青工岗位建功,营造企业文化。三是要严格选拔任用程序。凡选任的团干部,应依照《团章》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各级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干部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委意见,待上一级团委回复意见后,由同级党组织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基层团组织换届时,对团干部人选要事先向上一级团委通气汇报。

2、坚持党建带团建,为团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团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组织的重视是做好团的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重视和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好本地本部门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一是要从思想上带。各级党组织应掌握本地、本部门团干部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调动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从组织上带。应根据《团章》规定配齐配好团组织班子,按规定落实好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督促、指导团组织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三是要从工作上带。每年都能够定期研究本地、本部门青年工作,帮助解决团的工作中遇到的时间难以保障,经费紧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从制度上带。建立健全团的工作考核和督查机制,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真正把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团组织要主动争取带,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主动争取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

3、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是要将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规划常抓不懈。一方面突出抓好团干部的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要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传统的培训方式,持之以恒地组织团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政府一系列重大会议精神,帮助团干部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使团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团干部的业务培训。组织团干部系统学习团的历史、团的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深化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认识,围绕各个时期团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各类工作项目培训,帮助团干部及时明确工作要求,把握工作重点,提

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强化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等技能培训,使团干部成长为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创新培训形式。采用现代教育培训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拓展训练、实践锻炼等方式,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阵地,逐步建立多渠道的团干部教育培训网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已转岗、有经验的优秀团干部给团干部们,尤其是新任的团干部传授团的工作经验,组织团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其它兄弟城市团的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团干部开展分层、分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注重培养、锻炼,探索团干部成长成才的新途径。一是要积极培养,将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各级党组织在推荐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时,对符合条件的团干部应优先推荐。组织的重大活动,可以吸收团干部参加,便于他们更好地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团的工作。要积极为团干部创造学习深造的条件,鼓励他们在职学习,提高受教育程度,热情关心和支持团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团的岗位上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二是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协管制度,在基层团组织换届时,上一级团委要派人参加同级党委组织部对现团组织班子的考核及新班子组成人员的考察工作。党组织在提拔团干部和对团干部进行转岗安排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组织的意见。建立团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每年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上一级团委联合对团干部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载到干部档案之中,并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将团干部在团的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日后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大胆使用。通过挂职、轮岗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团干部到基层、经济部门或上级机关挂职或组织锻炼,以丰富阅历,提高素质;认真做好团干部转岗工作,将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同党政干部的轮岗交流结合起来,保证团干部的正常合理流动,对于在团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安排转岗时应给予适当的考虑,使其能够快速、健康地成长。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思想,对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威信高、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团干部,要提拔使用,这样既能为团干部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又能充分调动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键入文字]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深入发展,农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以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新型农业主体经营规模较大,资金需求增加,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这一问题制约了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应拓宽思路、加大力度,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是在合作社内部通过成员出资入股的方式向需要资金的成员提供融资服务,是合作社成员间的一种互助合作。合作社内部成员有密切的地缘、血缘关系,相互之间对信誉状况和经济活动信息非常了解,有利于对借贷资金进行监督,且借贷方式灵活简便,符合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特点,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必须规范运行,按照合作社章程要求,将开展信用合作的农户范围严格限定在合作社内部,严禁变相吸储。应对资金用途做出明确规定,严禁将借贷资金用于农业以外的领域。在发放借贷资金时,应对借款人的资金用途和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并按照民主管理、一人一票的方式进行表决,杜绝出现“少数人控制”的局面。建议国家尽快明确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监管部门,出台信用合作管理办法,将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纳入依法、依规的轨道。

拓宽有效担保抵押物范围。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直接原因。金融机构应拓宽有效担保抵押物范围,将新型主体拥有的符合抵押品特征的动产和不动产,如大型农机具、土地附属设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纳入抵押或质押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如直接补贴资金担保、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等。支持和引导担保机制创新,可以由财政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担保和反担保;还可以成立区域性互助担保基金,对新型主体贷款进行担保。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开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主要有“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核心是在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通过自身信用或产品订单为联结的农户进行贷款担保。产业链金融涉及主体较多,金融产品比较复杂,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控制,重点围绕一体化程度高、信用等级高、经营状况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开展。创新产业链金融方式,开展政府、金融机构、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多方合作,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金融服务能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风险基金或风险准备金制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化解金融风险。

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调低涉农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农村发展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较大、效果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奖补和税收优惠,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并优先发放支农再贷款、办理再贴现。明确县域金融机构的支农责任,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贷政策导向评估,以评估促进信贷投放。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人民日报》(2014年08月13日 07版)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下载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办公室如何更好地做好服务

    办公室如何更好地做好服务办公室主任处在承上启下、沟通内外、联系左右、兵头将尾的特殊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如何当好对上的“秘书”、对下......

    浅谈机关党建如何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

    胡锦铸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不仅......

    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我省军工民品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我省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大力研制开发民品,形成了以汽车及汽......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职能转换阶段各种利益群体的一致呼唤,也是当前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接待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接待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接待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融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地方特色为一体;融服务来宾与服务地方工作大局为一体;融学习领会上级精......

    创新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领域 鲁谷社区服务中心是隶属于鲁谷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的公益性服务机构。中心于2003年伴随鲁谷社区体制创新而诞生。中心建筑面积3560平方米,现有中......

    城市民族工作要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

    城市民族工作要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 晓扬 城市民族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城市民族工作需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族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以及全......

    浅析机关党建如何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共5篇)

    文章标题:浅析机关党建如何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胡锦铸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