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梯乡马家山村示范点简介材料

时间:2019-05-13 05: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好梯乡马家山村示范点简介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好梯乡马家山村示范点简介材料》。

第一篇:好梯乡马家山村示范点简介材料

好梯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马家山村简介材料

一、基本情况

马家山村是好梯乡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位于乡南部,距乡政府5公里,距离县城64公里,全村辖上马社、下马社、赵家崖社、小房社、郭家山社、瓦前头社等5个社115户554人。全村耕地面积1099亩,人均2亩,退耕还林面积500亩;劳动力230人,低保48户131人,五保11户17人,党员19人。全村建档立卡78户348人,贫困面为58.8%。2016年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50元。

二、主要产业

全村产业主要由药材种植、劳务输转和养殖业构成。中药材种植面积户均2亩以上,全村中药材种植300亩,年产值可达到180多万元,全年劳务输转105多人次,劳务收入达100万元以上。村内建有土鸡养殖和土蜂养殖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大家蓄饲养量120头,猪、鸡存栏量分别是125头、4560只,土蜂养殖176箱,养殖业收入达150万元以上。

三、抓党建促脱贫情况

近年来,马家山村认真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和县委“1355”发展思路及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展了“学讲话、强党性、转作风、提能力”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同时结合党费收缴使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对本年度党费进行了重新核算,确保每名党员足额缴纳党费;发放了各种宣传教育读本,开展党员“戴党徽、明身份”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坚持“四讲四有”标准,履行党员义务;尤其是围绕精准扶贫这一中心工作,在全村共产党员中开展“脱贫攻坚我带头”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共产党员要带头加强学习、带头参与脱贫、带头作出承诺、带头转变作风、带头遵章守纪;农村党员要争当脱贫攻坚的战斗员和助推员,老党员要争当脱贫攻坚的宣传员,以脱贫攻坚、结对共建为依托,党员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一对一扶贫共建工作。

二是以党建促经建,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在全村推广土鸡、土蜂养殖及药材种植,2015年,建成了马家山村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50万元,吸纳贫困户22户,2017年户均分红5000元以上;2016年,马家山村党支部牵头,建成了以马家山村“支部+协会+贫困户”模式为主的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60万元,带动贫困户在18户,户均年增加纯收入4000元以上,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马家山村党支部、村委会将县财政下拨的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启动资金及时注入到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今年以来,通过村两委不断努力工作,新建成660㎡村民文化广场一处,并配套了相关健身设备;结合精准脱贫实施了整村提升项目,对全村村内巷道进行了硬化,硬化了农户庭院、拆除了残垣断壁,村内人居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全村115户群众重新拉通了自来水,解决了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修通了经瓦前头社至郭家山的通社路,赵家崖经郭家山至付家庄村余家山社的通社路,方便了群众出行。

四是社会事业不断完善。新建了电子商务网店1个,邮政代办点1个,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大对土蜂蜜、土鸡蛋、山野菜等土特产的对外销售,增加了群众收入;对有需求的土蜂和土鸡养殖农户进行了多次技术培训指导,为精准脱贫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翻修村民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村两委办公和村卫生室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是坚持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成立了村内环境卫生工作队,定期对村内房前屋后、河道沟渠、卫生死角等地域进行打扫清理,确保村内无垃圾、人居环境美观。

第二篇:延川县马家湾流域治沟造地示范点简介

延川县马家湾流域治沟造地示范点简介

马家湾治沟造地示范点位于延川县贾家坪镇,涉及马家湾、樊家川、下田家川等七个行政村,控制流域面积37.86km2,总人口2332人,总户数693户。

该示范点规划新建中型坝3座,小型坝22座,配套浆溢洪道17处,完成造地面积3800亩,其中新增面积2500亩,新建蓄水井21眼,新修生产道路30.3 km2。项目区人均增加基本农田1.1亩,人均达到2.5亩。

延川县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五月

延川县源流湾流域治沟造地示范点简介

源流湾治沟造地示范点位于延川县高家屯乡,涉及源流湾、寒砂2个行政村,控制流域面积27.34km2,涉及总人口1280人,总户数389户。

该示范点规划新建中型坝7座,小型坝25座,加固提高淤地坝4座,配套浆砌石溢洪道15处,完成治沟造地面积2000亩,新增基本农田1600亩,转化提高为基本农田400亩,新建蓄水井6眼,配套生产道路5km。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基本农田1.25亩,人均达到2.20亩。

延川县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五月

延川县佘家塌流域治沟造地示范点简介

佘家塌治沟造地示范点位于延川县高家屯乡,涉及佘家塌、樊家川2个行政村,控制流域面积14.53km2,涉及总人口1805人,总户数382户。

该示范点规划新建中型坝12座,小型坝35座,加固提高淤地坝9座,配套浆砌石溢洪道21处,完成治沟造地面积1130亩,新增基本农田780亩,新建蓄水井5眼,配套生产道路5km。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基本农田0.43亩,人均达到2.20亩。

延川县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五月

延川县曲溪交流域治沟造地示范点简介

曲溪交治沟造地示范点位于延川县贾家坪镇,涉及曲溪交和宜福沟两个行政村,控制流域面积14.64km2,总人口1016人,总户数226户。

该示范点规划新建中型坝9座,小型坝42座,加固提高12座,配套浆砌石溢洪道23处,完成造地面积1043亩,其中新增面积743亩,改造提高面积300亩,新建蓄水井5眼,新修生产道路6.5km。项目区人均增加基本农田0.73亩,人均达到1.85亩。

延川县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五月

第三篇:民联乡龙山村远程教育示范点创建工作总结

民联乡龙山村远程教育示范点创建工作总结

龙山村远程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为指导,在乡党委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一精神和宗旨开展远教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在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现就我村开展远教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远教工作和学用开展情况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近年来,我村的远教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加强远教工作的指导。一是进一步加大了远教宣传,为探索一套切合本村实际和可行的远教工作方案铺平道路;二是制定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极大地促进了远教学用管理;三是扩大技术培训,强化管理队伍;四是拓宽学用途径,扩大远程教育工程效果,使得远教学用工作取得一定实效。

(一)积极做好远教宣传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远教工作开展。首先,充分利用召开会议、走访、调研时机,书写标语,发放倡议书和宣传单,广泛宣传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介绍远教平台的作用,让党员群众充分了解远教涵盖的内容;其次,龙山村开辟远教专栏,采用网络的宣传方式,及时公布远教动态,使得远教宣传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积极探索创新学习模式,促进远教学用取得实效。远教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真正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让远教平台成为农民群众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家致富的助推器。为此,我村每月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进行三次以上的集中学习,对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针对性学习培训,从而使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水平都得到提高。

1、加强对远教资源的利用,拓宽学习新方式。

首先,为改善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在远教学用中组织难、远教资源相对缺乏等困难因素,采用兴趣分类式、个性选择式、以会代训式等培训模式。加强了对党员群众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

2、加强远程教育资源整合,拓展远教站点的功能。远教设备一般只停留在学习培训的使用上,这样就会出现设备的闲置情况,因此我村注意加强远教信息资源整合,积极开发其拓展功能。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全力推进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规范化建设,确保远程教育正常运行。一是形成岗位责任机制。设立远程教育工作日常管理和维护专门岗位,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将政治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业务较精的人员充实到了电教工作队伍,具体负责终端站点的设备操作维护、教学组织、信息反馈等工作。

3、高质量推进站点使用。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结合“三农” 实际,确保把远教站点的教学作用落到实处。一是扩大远程教育资源受益面。充分利用远教站点资源内容声像并茂、易于接受的特点,重点播放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知识、市场信息、科普知识、实用技术等教学资源。有组织地采取党支部集中播放、党小组分组播放、党员干部

重点播放等形式,确保基层绝大多数群众接受远程教育的教学。二是发挥远程教育实际效用。依靠远程教育信息网络资源的实用性和易用性,紧密联系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收集农产品市场信息、组织劳动就业培训、进行实用种植技术讲座等,三是制作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课件”。根据农民群众需要,刻录《马铃薯种植技术》、《生猪饲养管理》、《小尾寒羊养殖技术》等适用技术方面的光盘供站点、群众借阅播放。同时,把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和迫切需求做为自制“乡土课件” 的重点,整合广电、农口等部门的资源优势,拍摄制作马铃薯、中药材、畜牧等主导产业开发和基层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典型事迹等方面的“乡土课件”,用身边熟悉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身边的人,使他们学有对照,比有标尺。四是逐步加大对骨干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采取“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办法,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站点管理、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辅导队伍,建立层次清晰、相互支持、覆盖面广的农村远程教育人才体系。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骨干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特别是对站点专兼职管理员,根据工作进度,按照“多措并举、重实际、求实效”的原则,集中授课、实际操作、现场观摩等方式,运行好的站点和操作水平高的教师,对管理员进行反复培训,切实提高管理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为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础。五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学用活动。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各终端站点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采取集中学、分类学、点上学、基地学和白天不学晚上

学、农忙不学农闲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学、致富大户示范学、农民群众跟着学的良好氛围。

二、远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远教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我村在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业务技能欠缺,无法自行解决一些简单故障排除,因此对设备不能做到有效利用,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其次,由于农村存在的许多客观因素,村民分布散,远教开展经费欠缺等情况都使得远教的深入开展存在许多阻碍,我村远教工作的普及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基于这些问题,我村下一步的远教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加强对农村远程教育的宣传,强化农民群众以及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的认识,改善远教活动的方式,让远程教育开展得更加活泼,更加吸引人,使他们主动利用起远教这个平台,从而达到“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个目的。

(二)借助远教整合信息资源,继续开发远教拓展功能。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农产品等招商信息,用好的项目、优惠的条件、优质的服务吸引投资者过来我村洽谈业务,投资兴业;

(三)学习典型经验,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要更好的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学习其它镇村有关远程教育的典型经验是很有必要的,所有我们将通过选程教育这个平台学习其它地方的经验

和方法,从而通过借鉴有效的经验做法促进我村远教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四篇:姚山村简介

姚山村简介

姚山村位于覃塘镇西北侧,属壮族集聚村,与龙凤村、大郭村接壤,覃樟公路贯穿其中。全村辖群山、水源、廖村、旺弄、林村、上姚、杨屋、柳村等15个自然屯,面积43平方公里,共有32个生产队,住户1860户,7500人口,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甘蔗为主。人均收入6000元左右。该村矿产资源丰富,旅游特色突出,主要景点有双鸡山风景区、蛳山风景区等。

第五篇:2011党建示范点简介

关帝庙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简介

关帝庙村位于柏峪寺街以东8公里处,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322户,1145人,耕地面积2755亩。关帝庙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8名。近年来,关帝庙村紧紧抓住烤烟、核桃两大支柱产业,同时兼顾畜牧、劳务两个农民增收项目,实现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群众富裕,社会和谐。

2010年,关帝庙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109元,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升级晋档”一类村。2011年,关帝庙村发展烤烟1008亩,产值280万元;960亩挂果核桃,农民收入200万元;养殖母猪400头,年出栏育肥猪500头,畜牧收入240万元,加上劳务,今年关帝庙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实现了“升级晋档”一类村巩固提高的目标。同时关帝庙村完成村级活动广场硬化、绿化、美化工程,为党员活动、群众休闲和各项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平台。村上扶持“山合水易”农家乐开业,河口洛河漂流开通开创了柏峪寺文化旅游业的新篇章。在鑫源养殖场建立了洛南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凝聚力企业员工,提升了企业效益,鑫源养殖场的发展壮大也会带动关帝庙村养猪业的发展,助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今后,关帝庙村将以更加有为的状态,更加真抓实干的作风,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崔塬村党建示范点简介

柏峪寺镇崔塬村,位于镇政府以西5公里的洛河北岸。该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224户,824人。耕地面积1764亩。村支部有党员33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女党员2人。崔塬村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目标和思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了农村支部党建工作水平,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2011年,崔塬村新建了面积225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布置了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室、为民服务代理室、阅览室,开通了“村村通”,各种制度上墙,责任落实到人。新活动室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全年开展烤烟、蚕桑、核桃各种实用技术培训500余人次,受到党员群众的好评。

为促进农民增收,崔塬村党支部将烤烟、核桃、劳务、畜牧作为主要产业来抓。2011年共种植烤烟1024亩,外出务工180人,养殖母猪80头,挂果核桃400亩,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拟晋升为“升级晋档”一类村。

在新农村建设上,崔塬村完成移民搬迁后期道路硬化,建设20户集厕所、猪圈、沼气为一体的畜牧养殖小区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布置80米文化墙进一步提升了崔塬村群众的生活品味,也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

下载好梯乡马家山村示范点简介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好梯乡马家山村示范点简介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示范点简介(推荐)

    湄潭县新农村建设简介近年来,湄潭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县情实际,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

    脱毒示范点简介

    下双乡南水村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点简介下双乡南水村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点位于下双乡南水村七组,该组现有47户200人,耕地222亩,人均占有耕地1.1亩,是全乡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民小......

    学雷锋示范点简介

    学雷锋示范点简介 雷锋精神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内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发前行。新时期校园学雷锋是弘......

    党建示范点简介

    党建示范点简介一、基本情况:郝营村现有人口1620人,户数380户,耕地1515亩,以养殖、板皮加工为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了恒拓机械和玩具厂两家企业。全村现有党员48人,党组织发挥作用较......

    改造示范点简介

    龙下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示范点简介1、虎条村“跃昌”改造示范点(成型点)虎条村现有248户856人,农户居住比较分散。为此,该示范点按照“小村变大社区”建设理念,将山、水、......

    幸福家庭示范点简介

    **乡**村计划生育综合示范点简介 **乡地处西峰区东部,东与什社乡交界,南与董志镇毗邻,北靠庆城县赤城乡、熊家庙乡。全乡共辖11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6880户, 35917人(其中已婚......

    西靖乡古山村养殖小区简介

    西靖乡古山村干城养殖小区运行良好 西靖乡古山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90户,1870人,耕地面积7899亩,其中水地4826.5亩,旱地3072.5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1160元。 今年,该村紧紧围绕石羊......

    廉政文化示范点简介(简)

    庄浪四中廉政文化示范点及创建 “文明收费示范学校”简介 庄浪四中是我县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扩大高中教育规模修建的一所高级中学。学校占地158亩,建筑总面积7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