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
xx县职教中心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
近年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及文教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坚持走“自办为主、联办为辅、产教结合、长短结合、学历教育与各类培训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以德促学、以德治校,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使我校各项工作更富生机,更富活力。现将我校德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以人为本,以德育人
近年来,xx职教中心严格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德育工作运行体系,全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合行业工作特点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师德修养
加强职校学生德育教育最基础的条件在于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始终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新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我校新建了两个高标准平面设计室、一个数控仿真系统、一个汽车维修实训室,完成了服装实训车间的搬迁和设备更新工作;拆除了80年代建校时的旧大门,改建成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新大门;硬化校门附近路面322平方米;在校园内建设一条体现浓郁职教气息的文化长廊;修整美化校园花坛四座;重新建设和布置高标准的升旗台和旗杆,使其成为了我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亮丽风景线;积极与县公安局积极取得联系,从保安公司聘请4名保安,对整个校园进行24小时不间断执勤,真正将校园安保工作落到实处。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优化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营造了舒心、安全、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也为我校实施德育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德综合素质是加强学生德育管理的决定性因素,为更好的实施德育素质教育,我校近三年来除按照市教育局下达的专业计划先后选派4名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5名优秀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外,还通过鼓励教师参加自考、电大等形式提高自身知识修养,通过举办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养,通过各种工作制度考核激励教师加强自身综合素养,为实施良好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制定德育标准,规范学生行为
新班子成立以来,我校首先对《xx职教中心学生德育管理标准》、管理模式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将不符合学校管理实际部分进行了删除,新增适合学校师生管理的条款12项,德育考核标准明细化、德育管理工作日常化、德育管理实施责任化: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运行管理,由学校领导亲自带队、相关值班教师参加的由学生起床、早操、早自习、早餐、午餐、午休、课外活动、晚餐、晚自习到晚休的全程爱心监督,基础课和专业课时间由教师负责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思想教育(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等)、各种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辨论赛、技能比赛)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教育;各专业部内部根据专业特点策划和实施了相应的活动,如服装专业的模特比赛、西服制作比赛;多媒体专业的汉字录入比赛、平面设计比赛等;各专业部所属专业建立了学生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有效的将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增强了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的职业习惯和质量意识、效率意识。
3.实施人本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精神动力最关键的是教师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为此,我们注重抓好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她们学习师德风范,聆听名师事迹报告,举行演讲比赛,谈人生、谈理想。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外出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教师收听当前国际形势及国内经济发展报告,以爱国热情作为精神支柱。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教师的工作热情被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加深了,对事业的追求更迫切了。通过一月一次座谈等形式,教师们积极参与、共商园内大事,更激发了教师主人翁的意识,挑灯夜战,抱病工作,互相帮助,无私奉献情景产生发,相互理解、信任、尊重、关心,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
4.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营造“我懂法,我知法”的和谐校园。
新学期伊始,学校法制办协同政教处聘请公安局、司法局的法律专家到我校进行青少年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并举办“法制教育专题讲座”,法制办还联合法律教师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并以班为单位开办法律知识宣传板报,对学生进行懂法知法教育。通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学校氛围更加和谐、稳定。同时,学校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二、三位一体,加强合作
在教育教学和培训实训工作中,我校坚持“科学、严谨、实用”的专业教学理念,以学生兴趣和专业技能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课堂转移、专向培养、兴趣设计、车间实训”等课内外专业特色教学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模拟招聘、个性舞台、维权法庭”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弘扬特长、展示才华的发展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具备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的良好素质。
同时,我校通过定期开展校企对接会、联谊会、家长会等形式逐步加强与社会、企业、学生家长的联系,相互沟通、紧密配合,把人才供求信息、标准、形式及时介绍给学生和学生家长;把学生的素质、理想,家长的要求、期望反馈给企业,中间做好德育教育、文化和技能教育,为地方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更好的服务。
三、心灵驿站,彰显特色
针对职校学生心理意志比较薄弱的现实,我校从1999年6月开始校团委负责建立了“心灵驿站”和“知心信箱”,学生的心事可以通过新件或谈心的形式与心理教师取得联系、获得辅导,截止目前,共收到学生信件327封,谈心649次,师生一对一的平等交流促进了学生身心正常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虽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先进职校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们一定加强学习、锐意改革,鼓足干劲,迎难直上,使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
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构建和谐社会”这种提法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却一直不得要领,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翻开字典,和谐:相安,谐调、配合得当的意思,显然其内在含义远非字面上这么简单。
通过这次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会议精神,我这才感受到党中央的深刻用意,才能感受到国家已经把民生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才能感受到法治、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创新与活力、安定、人与自然等一些似乎关联不大的词汇原本有一个共通的主题,那就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
党的决策引领社会潮流,作为一名教师,一个教育战线上的普通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思考:学校应该怎样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中去?我们又应该如何把构建我们自己的和谐校园呢? 和谐校园,以人为本。
如果说,创建和谐校园是一种追求,以人为本是一种操作原则,那么——
什么样的校园算得上是一个和谐的校园?
以人为本,到底以谁为本?怎么做算得上以人为本呢?
我以为,和谐的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的校园,一个安定的校园,一个文明向上的校园,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
学校其实是一种社会关系实体,一般来说,是三个方面的社会关
系,即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那么我们说以人为本,自然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家长为本的三者结合了。
以教师为本,一方面是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平台,更优的精神和物质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应该积极投身学校建设,尽心尽力,同心同德,献计献策。
尽心尽力是教师职责的基本要求,同心同德是安定教学环境的保证,献计献策是学校得以高效运转的动力。学校的领导团队以教师为本,尽可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福利,为教师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都合情合理,而教师更应该明白以教师为本远不是单方面的就能实现的,自己应该积极参与学校发展,理性面对一些客观上的不如意,把更多的心力放在本职工作中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只有充分理解和谐的本质含义,才能更好的为和谐校园服务。这样,我们的校园才可能是安定的、民主的、文明向上的、充满活力的。
以学生和家长为本,是统一也是矛盾,因为他们似乎是为同一个目标来到学校,可是其中有太多的差异。
较多的家长是实用主义者,关注的是一种短视的未来;而更多的学生是梦想主义者,在乎的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未来;那么我们老师应该是最好的理想主义(不是梦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不是实用主义)的结合者,既能够充分理解家长的现实要求,也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梦想和追求。对学生来说最好的关爱是尊重和引导,对家长来说最好的服务是沟通和互动。其实我们学校提出“立足应试教育、超越应试教育”正是这种建立在对这种现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对学生的充
分认识、理解和尊重,才有可能培养出最有价值的人才,跟家长足够的交流和互动,才可能最大发挥教育的效力。大多数的学生渴望一种超越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而大多数的家长却非常在乎有效的应试教育方法,而其实最有效的教育应该是不针对应试却能充分应试的教育,这应该是一门值得广大教师认识思考的命题,深入探讨的命题。
显然校园和谐不可能只是这么简单,这里面有太多值得我们思索、值得我们努力的内容,但我却从这次学习中深刻体会到看似空洞的理论,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具现实意义。和谐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应该是一个行动的指南,一个前进的动力。
让我们为校园和谐发展献计献策,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李宏华
第三篇:以人为本 全方位管理 建设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 全方位管理 建设和谐校园
-----城东中心校师德建设工作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所以,我中心校一直把高尚的师德作为承载高水平学校建设的坚强基石,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主要做法是: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中心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保定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依法办学,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努力造就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建立健全领导机构 多渠道全方位管理
我中心校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成立了以曹小辉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负责,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学习并落实了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了以师德教育为基础、以制 度规范为保障、以监督考核为手段的师德建设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我中心校师德整体水平的提高。可概括为:以师德建设为载体,全方位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具体内容包括:
1、健全领导机构,管理机制扎实有效。
我单位年初制定出工作计划,对各项活动及采取的措施做好安排,并要求各单位写出自己的工作计划,并督导检查,到年末针对工作完成情况给各单位量化打分,作为评价校、园领导的重要依据。这种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完成好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奠定了基础。
2、以学习法律法规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我们把学习法律法规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作法是:第一、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保定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保定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文件,中心校统一下发学习材料,以校、园为单位深入学习和探讨有关内容,并把学习笔记装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促使教职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 道德规范,从而使每一位教师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第二、中心校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中心校坚持拿出一部分钱为每个学校订了五种教育教学报刊,要求教师做摘要笔记,写心得随笔,并利用各种形式强化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以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3、广泛开展各种竞赛,寓师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师德建设只靠学文件、学规范是不够的,还要把这些文字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为此,我们组织了多种活动。
(一)、组织了 “教书育人,共筑中国梦”征文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
(二)、组织了 “讲诚信、懂规则、守法纪,争做文明教师”演讲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
(三)、组织了第五届“爱岗敬业”优秀教师评选,并给予奖励。
(四)、开展了“学习师德典型”活动,各单位评选出师德典型,并以校报、板报等形式在本校大力宣传,以弘扬正气,深化师德建设。此外,我中心校还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有两位教师在演讲比赛中获奖。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地推动了师德建设工作的纵深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4、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中心校今年新做了师德展板,开辟了“师德标兵风采”、“学习专栏”等栏目宣传先进事迹;各学校充分利用板报、校园网等宣传工具,介绍本校优秀教师事迹,有校园网的学校,还开辟出“优秀教师寄语”专栏。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遵守师德、树立形象的良好氛围,让身边的榜样,成为师德建设的中坚。对优秀教师,中心校制订了多种优惠措施,在评职、晋级、挂钩时,都优先考虑。这些措施的出台,无形中促进了人人争先、各个创优的大好局面的形成。
5、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全方位师德监督体系。
为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我们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不仅利用家长开放日、开放周等时间积极倾听家长留下的意见和建议,而且每所学校、幼儿园都成立了师德建设监督小组,聘请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代表担任师德监督员,加大了监督力度。从去年起制定了师德师风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了监督电话和举报邮箱,让每个教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师德行为,防患于未然。
6、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营造和谐校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现代社会正在向和谐社会迈进,以人为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思 想。因此,我中心校把师德建设工作和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在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完善师德考核程序 师德档案管理规范
1、抓好落实,认真组织师德考核工作。
今年我中心校第十一次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师德考核。按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单位实际,中心校成立了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制定了师德考核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缜密安排,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中心校自拟试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理论考试,并把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结果的一部分。中心校还统一印发了“学生及学生家长调查问卷”,由各单位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具体实施对本单位教师的考核。考核基本程序:①.教师自查自评;②.教师互评;③.学生及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评出满意率;④.领导小组评分、定级;⑤.公示结果;⑥.填报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登记表。其中,领导小组评分一项,学校根据有利于开展各项工作的原则,制定出详尽的评估办法,在参考各种记录的基础上严格打分。尤其提出了几点要求:①.评优适当向勇挑重担、不计名利、任劳任怨的一线教师倾斜。②.本受到中心校及上级领导部门通报批评的,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以下发文件为依据)。③.本事假超过两 周、病假超过四周的,不能评为优秀等次。④.本在本单位出勤情况最差的,不能评为优秀等次。⑤.本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本人和单位一把手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中心校按此要求严格把关,并公布举报电话,强化了考核监督机制。
通过以上程序测评,一些兢兢业业的优秀教师得到认可,干劲更足了;一些平时工作疲疲沓沓的教师认识到不认真工作的不良后果,也决心改正缺点,努力工作。考核工作完成后,由中心校做了总结,通报考核结果,并上报教育局。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师德建设向纵深发展。
2、建立师德建设档案专柜。
中心校对师德档案实行专人专柜管理,定期整理好教师个人师德档案。配备了新档案盒和新档案橱,体现了我中心校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视。师德档案每人一盒,按目录顺序存放教师每年的师德考核表、考核打分表、自评及互评结果、问卷调查材料、在师德学习活动中的心得体会等资料,另外中心校还有自己的一套相关档案,记录中心校师德建设情况。教师师德档案由中心校统一管理,记载教师在师德方面取得的成绩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情况。对师德档案的动态管理,丰富和完善了师德考核内容,使这一工作规范化、常规化,成为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把尺子,规范了奖惩制度。
3、严格档案管理,强化奖惩机制。
师德建设工作开展十一年来,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认可。中心校抓住时机,不断完善奖惩机制,把师德考核和教师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强化师德管理。在认真学习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保定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后,我中心校又出台了相关制度,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例如:对各单位负责人,中心校定期考核,民主测评教师的满意度、信任度,作为校长、园长的任职参考;对社会举报的有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依据《保定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等处罚,并在师德评优时酌情扣分……这些措施的出台,触动了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真抓实干,奖优罚劣,使师德建设不流于形式,师德建设工作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
(四)、师德建设初见成效
1、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战斗力强。
几年来,在曹校长的正确领导下,中心校领导班子建设卓有成效。班子成员在师德建设方面率先垂范,工作扎实勤奋,忙在一线,服务一线,亲自动手带动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既有分工,又讲合作。工作中充分照顾有困难的教师,帮一线教师 排忧解难,干群关系良好,深受教职工爱戴。
2、形成了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局面。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教师中了出现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依法执教、热爱学生,廉洁从教的良好作风,确保了学校未发生任何重大责任事故,在这种安定团结的大环境中,各校都形成了比干劲、比创新、比成绩、比贡献的大好局面,使中心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付出,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好评。共计12名教师获县级师德标兵称号,各级骨干教师32名,优秀教师6名……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中心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师德考核工作还需细化,师德师风建设还需加强监督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让师德建设工作更加富有生气!
城东中心校 2014年11月25日
第四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11期
建设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指的是高等教育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满足社会现实需要、不断引领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种状态。在当前,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上下工夫。
主持人:李文君投稿邮箱: liwenjun163@163.com
坚持以人为本,引领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
社会的发展,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对于我们办学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优秀人才;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建设和谐校园。
“以育人为本”,源于“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而非制器”。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也是大学存在价值的集中体现,这是自大学诞生以来永恒的主题。尽管长期以来就如何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理念和众多的流派,但为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塑造精英却是大学长期追求的目标。把“育人为本”落实到教育工作实际中,就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中心,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机会和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要从这一目标出发,不断探索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合学校资源,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人才为本”,还要突出体现在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以人为本”中实施素质教育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德明
教育质量是决定教育事业能否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的决定性因素,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在教育质量观上,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我们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领导小组,强化马克思主义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名人名家
进校园”工程和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以“谈心屋”为新载体,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之路。自胡锦涛同志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发表以来,我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成效显著。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社会的需要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强化实践环节,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塑造。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选手以两个三等奖的成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全国、全省组织的其他各类比赛中,学生也屡屡获奖,捷报频传。
我们还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通过加强就业指导、强化服务意识、推进体制改革、做好就业调研、积极总结创新等几个环节,形成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综合市场与毕业生周末就业市场相结合、专场招聘会与二级学院日常招聘活动相结合的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新机制。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长征中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的职责,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高等学校也必须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就是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最适宜教师施展才华、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和自由、创新、活跃的学术氛围,体现出高等教育的使命。为此,我们必须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师生发展,努力形成全体师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校园环境。在我校的第十次党代会上,勾画了学校今后五年发展的蓝图,明确了学校发展的主题和任务,即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目标,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将在办学过程中牢固确立并认真践行“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师生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需要出发来谋划学校发展,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学校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实现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共同发展。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安全文明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把解决好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当务之急,尽力为广大教职员工创造更加有利于发挥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的条件,以最大的努力不断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高林远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建设和谐校园。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即使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增长才智,成为成熟的社会公民,高等教育的职责就是为青年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这样的目的和使命,决定了高校办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方针。
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本着提高讲授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的原则,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上,应坚持把对学生成长是否有用作为基本原则,所有课程都必须围绕学生成长的目标来开发和设置,坚决制止因人设课、因无人不设课的现象;在教学评估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使教学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学生的意志和选择;在科研上,应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大力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实力的转化,使学生成为学校科研的直接受益者;在硬件环境方面,学校的教室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场馆、餐厅宿舍和交通条件的布局都应以方便学生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实现高校内部的和谐发展。
最近几年,一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不是以服务学生为主,而是以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为主;学校工作不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而是以增加科研数量、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为中心;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也不是以方便学生为主,而是以便于管理为主,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没有从前那么密切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也逐渐下降,这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有弊而无利。所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逐步构建以服务学生成才为核心的学校工作格局和教学生活体系。
第五篇:以人为本 和谐校园论文
和谐校园,从改变做起
当前,各中职校都十分重视招生工作,在生源少的情况下,如何能提升学校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过班主任的老师可能都知道,学生有时会说:我们的学校跟监狱一样。这句话一方面说明我们管理严格——封闭式管理使家长放心,学生安全有保障,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心理上感觉不舒服,而学生的心理会影响到他对外表达的言语、态度,进而会影响校外学生对于学校的看法。
中职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学识和阅历,使他们常常不能正确地看待我们管理上、教学上所做出的努力的,而这对于招生必定带来影响。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改变呢?我认为“公平、公正、沟通、关爱、协作、感恩、纪律、提升、快乐”这些词非常重要,和谐校园首先要能提供适合学生天性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适宜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为此,我设想了一些方法,只是做一个抛砖引玉,希望能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1.增加学生活动
中职生所处的年龄,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热爱生活,渴望了解社会,希望自己能在集体中发挥作用,获得同伴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学校生活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校园生活宜丰富多彩、有张有弛。学习的紧张和课下的活泼都是需要的。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培养遵规守纪和协作的习惯,还能锻炼组织、协调能力,获得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学生活动也会给校园带来活力。
分析我们学校组织的学生活动多是“大活动”,我想学生管理者有他们这样做的道理。但从中职生的年龄来看,他们的智力、体能都处于旺盛时期,必定通过引导使之有个出处似乎更合理些,所以我认为当前的学生活动种类和频率相对来说是偏少的。
目前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者现在主要是落在班主任身上的,而作为学生的自治组织“学生会”更多地是扮演了“教师助手”的角色,“自治”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不够。
我设想:学生活动应该是学生课余的主要内容,而且由学生会各部与团委牵头主持,教师指导,主要是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开展各种兴趣小组和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⑴ 兴趣小组
兴趣小组的设置和内容应该由学生会主持制订,兴趣小组的组织者和负责人由聘任产生,可以是老师或是某些有长处的学生。
兴趣小组的内容可以是与课堂类似的技能学习,更应该侧重“课外”素质学习,比如:乐器学习、书法学习、诗词欣赏、围棋、桥牌等学习等。
⑵ 比赛
比赛则是全方面的,可以由学生会安排各班轮流主持,各班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应该主持过一次班级和学校范围的活动,把这个作为学生的一个考核内容。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组织管理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没见过猪跑,但总吃过猪肉)。针对有些组织能力差的学生,可以由其自己班派辅助组织者。
学生的比赛和技能比赛全部由学生会出面组织和安排,都可以采用公开的形式,让学生有围观的机会,可以在操场举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增加学生的热情,并改善师生关系,要求每个学期,老师必须参加过一次与学生的师生友谊赛,这种比赛学生会很感兴趣,对改善师生关系也有好处。
2.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
现在,学生的晚自习始终有学生会“监视”,一是浪费学生会成员的时间,二是被“监视”的学生感觉很不自在(不许说话、趴桌,甚至不许乱动)。我觉得既然是自习,可以让学生稍自由一些,规定个标准,让各班自己掌握较好。比如让学生学会“不影响他人的交流”也是有益的。
晚自习我建议可以看18:57开始的“法律讲堂”,这个节目不错,每天都讲法律的案例,尽管看起来有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较远(比如不孝敬老人、财产纠纷等),但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学生尊重法律、遵规守纪的意识培养应该是有好处的。
3.取消期末笔试考试
凡是监考的老师都知道,在期末考试时,如果监考严格,学生的不及格率就会大幅提高,而学生更是几乎全体都做好了抄的准备。这样的笔试考试会导致:一是考试的结果并不代表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反而让学生觉得,平时不用学习,只要抄的本事大就行,二是学生会认为“作假”是正常的,甚至有些抄得好的学生(或者是抄了的)也能评三好生,那就更会认为作假是正确的。
从毕业分配和今后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来看,学生成绩的好坏并不产生绝对的影响,反而是基本素质(特别是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很重要。
另外,学生毕业前的补考是几乎都能通过的,看看学生现在对待补考的态度就知道,有些学生不在乎不及格。而不让他们毕业补考及格,影响到毕业率也不太好。
所以我想,通过采用随堂考试或实践考试的方式,让老师去把握尺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不作假,对于学生思想意识培养是有好处的。
4.日常学习和培养
学生实习分配上岗后,实际所学的内容大多用不上,需要在岗位上再学习,所以学生在学校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够用即可,而把学校培养的主要内容放在基本素养的养成方面:
⑴ 学生见老师必须打招呼
作为素养之一是懂得尊重。这个要求应该作为三年学习一贯的管理内容,让学生学会尊重师长(要求学生对于请来的家长也要有礼貌),进而学会感恩。
⑵ 特别管理班
学生在实习之后,常常就变得懂点规矩了,因为有经济处罚手段会制约他们的行为,而我们没有这个手段,但又确实需要一个手段,我觉得可以采用管理班形式。
对于课堂上捣乱的学生,可以由任课或班主任老师提名,单独成立一个管理班,人数是变动的,由学生科担任班主任。由于这些学生多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懂得遵守规矩比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安排活动和讲课培养他们懂规矩。进入这个班的学生至少要接受1周的教育,重复进入这个班的学生要时间加倍。这样做既可以使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更有效,也会更好地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和班级管理活动。
⑶ 相互尊重
现在的学生中,说脏话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些人说话必带脏字,我认为对这些学生应该严格管理,骂人的习惯不仅影响同学团结,影响学校形象,更可能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我认为这样的学生可以进管理班教育。
⑷ 抽烟问题
对于抽烟的学生管理严格一点就好一点,但大多数学生是转到下午课后了,想完全禁止不容易。我觉得即使抽烟,学生也应该知道选择时间和地点,每个男厕所都会有抽烟的学生扔的烟头,而且经常是扔在小便池里或地上,抽烟已然不对,再乱扔烟头更没素质。我觉得对这些学生应该更严肃处理。
⑸ 学生实习分配
学生实习分配时间既然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是否可以找到工作就可以签协议去上班?
正像张校说的要“畅通出口”,我们培养学生也是为了让他们有好的工作,那样对学生有利,对于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学生的认同是有好处的,因为需要人的单位并不是都能等着我们去,尽管这可能因为学生换岗位造成多次分配的麻烦,并且教学上也会有一些混乱,但多次分配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都会提高,对于招生应该会有帮助。
另外,到了毕业实习这个阶段,学生大多心浮上不下去课,更何况学习与找工作的关系并不紧密,我觉得没必要让学生不满意,生生相传也会影响生源。我建议第6学期各专业不上专业课,而是开展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培训和毕业设计,比如前段时间定的“技能积分”培训和考核。
⑹ 坚持严格管理
学生出入校管理、上课/操时间、自习时间、熄灯睡觉时间等最基本的素质应该严格管理。
⑺ 教学改革
教学上既然提出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行动导向方式,那么现在这种教学安排(每门课2节)就显得不适合了,我们能否在现有条件下采用那种项目式的教学呢?我觉得可以,那样的教学由于安排上以学生为主,并且与中学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会更有兴趣。
⑻ 能否给学生
服从生多活动轮流自己 组织,所有人参加组织过,上课睡觉,检查把握松点,每月师生交流一次,免考,老师学生友谊赛,师必参加一次,每周活动一次工会组织,员工必参加一次,自习松点有自由空间,不是监狱,凉腐乳地方,技能赛公开,组织活动公开,睡时间严格,这个出口不畅通,创建和谐校园,首先是观念的转变,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晚自习采用“盯”的方法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