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0428法院出境游纠纷判决给旅游调解工作的启示
【恢月说法】法院出境游纠纷判决给旅游调解工作的启示
原创2017-04-28黄恢月
1案例简介
据报道,游客参加旅行社组织“美国西海岸三城9日超值之旅”,费用总计超过六万元。游客按照约定到北京准备出游,当天下午,游客接到美国总领事馆的电话,被告知需要重新到面谈,已经办理的签证不能出境,导致游客取消了行程。游客要求旅行社退还全额旅游团款,并赔偿相应的损失,旅行社则认为损失已产生,退还的费用远远低于游客的要求。法院认为,签证后重新面谈系不可归责事件,当事人双方均无过错。因机票系不可退票,旅行社有权扣除机票款,但旅行社的银行回单上未显示支付的款项为游客支付的房费等费用,房费账单为复印件,真实性无法确认,且该证据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不予支持。法院判决,在扣除机票费用后,旅行社应退还尚未实际发生的费用,共计1万余元。
2法律规定
1、《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2、《旅游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的,按照下列情形处理:
(二)合同解除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辅助人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
还尚未实际发生的费用,共计1万余元。
3案例分析
1、旅行社和游客都是受害者。在上述纠纷中,旅行社和游客权益都受到了损害,均为受害者,只不过两者的损害并不相同。从游客角度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权益受损者。尚未真正意义上踏上旅游行程,脚步就被阻止在国门之内,最为关键和要命的问题是,游客完完全全没有实现旅游权利,但却必须为无法出游付出高昂的代价,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换做任何一个游客都无法接受。当然,旅行社同样是权益的受损者,旅行社为游客出境游提供了服务,提供的服务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利润,也是旅行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不过和游客的损失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旅行社损失的,说白了也就是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权利义务也不对等。
2、明晰法律关系为第一要务。只要有游客投诉旅游经营者,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游客的陈述,先大致整理出游客的诉求和诉求背后的法律关系,即使经过调查核实之后,游客所言与事实有出入也没有关系。对于绝大多数游客而言,并不一定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仅仅是根据自己旅游行程中的直观感受,结合他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法律知识,向旅游主管部门提出各种诉求,包括民事的(违约的、侵权的)、行政的、甚至是刑事的。
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游客的投诉内容,初步分析出旅游纠纷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今后纠纷处理工作中的重点和方向。同时,旅游主管部门还可以根据法律的明确规定,就部分问题给予游客直接的答复,比如游客提出,旅行社擅自遗漏了旅游景点,要求旅行社除了遗漏景点必须赔偿外,还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明确答复,旅行社要为遗漏景点承担赔偿责任,但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3、核实事实需要明确举证责任的分担。在处理旅游纠纷中,首先必须做的工作,就是核实纠纷的事实真相,尽管有时旅游纠纷核实真相并不容易,尤其是涉及到出境旅游时,但核实纠纷产生的原因仍然是处理好纠纷的重要前提。在纠纷处理中,核实真相的最重要也是最通常的方法,就是旅游主管部门要求旅行社和游客各自提供证据,支撑自己的维权主张,即解决好举证责任的分担问题。
旅游主管部门要求游客对其提出的维权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比如游客主张旅行社擅自增加购物店,旅行社予以否认,在此情况下,游客就必须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如果不能提供证据,游客的主张就不应当得到支持。同时,旅游主管部门要求旅行社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比如游客提出旅行社提供的住宿不达标,即使游客提供的证据十分简单,旅行社要通过调取酒店资料等手段加以证明,如果旅行社无法提供证据,则应当被认定为住宿存在质量问题。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游客认为旅行社擅自增加购物店,而旅行社认可购物店的增加为客观事实,但又提出增加购物店为双方协商一致的产物。根据法律规定,旅行社必须承担增加购物店为协商一致的举证责任。如果旅行社无法举证增加购物协商一致,则可以推定旅行社强迫增加购物店。
4、确定损害的责任承担。当游客要求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时,旅游主管部门要从几个方面加以判断:第一,是否存在免责的客观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和不可归责当事人的客观因素,诸如不可抗力导致景点被遗漏,游客的权益当然受损失,但旅行社只需要退还门票等即可,不需要承担额外的赔偿。但如果是不可抗力导致合同解除,旅行社在退还剩余款项时,应当举证费用已经产生且具有合理性,不能仅仅提供所谓的损失清单。第二,游客自己对损害的发生是否存在过错,或者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害,比如游客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只要旅行社履行了事先告知和事后救助的义务,旅行社就不应当承担责任。第三,交通工具是否为公共交通。由于公共交通的原因,导致游客权益受损,旅行社要协助索赔,但赔偿主体为公共交通企业。第四,如果是旅行社和游客存在共同过错,应当根据责任大小来分担,比如说旅行社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游客也疏忽大意,对于有课的损失,旅行社和游客都必须承担责任。第五,如果是旅行社及其履行辅助人的过错,导致游客权益受损,旅行社要按照约定或者游客的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5、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促成双方的和解。旅游主管部门对于旅游纠纷的处理手段为调解,不能对纠纷进行裁决或者决定,和法院可以直接根据法律进行判决有很大的区别,即使和法庭调解相比,也缺乏可比性。
旅游调解的基本原则是,在调查核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分头做好旅行社和游客的工作,促成双方和解。在主持调解时,旅游主管部门对于原则问题不应当让步,比如说旅行社违约,游客坚持要求旅行社按照欺诈赔偿;导游和游客闹情绪,在景区僵持了几分钟,游客就认为旅行社拒绝履行合同,要求旅行社赔偿三倍的旅游团款等,旅游主管部门就不应当支持游客的赔偿请求。或者履行辅助人有违约行为,但旅行社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旅游主管部门必须明确维护游客权益的态度。而对于可上可下的非原则问题,则应当倾向于保护游客的权益,比如旅行社的与履行辅助人协调不畅,造成游客几个小时无所事事,虽然法律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但旅行社给予赔偿却是非常明确的。
第二篇:法院调解工作先进经验
法院调解工作先进经验
法院调解工作先进经验介绍
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把加强民商事调解工作作为司法为民、利民、便民的有效途径,依法加大调解力度,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
出了积极贡献。2003年至今,全院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2468件,以调解和调解后撤诉方式结案2000件,占收案总数的81,与前几年同期相比调解结案率整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开创了民事调解工作新局面。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党委重视营造一种氛围
前几年,由于学术界曾经对调解制度提出了“否定与替代论”质疑,一些法官对调解工作的认识也一度出现偏差,在对案件的处理上往往简单地一判了之,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调解工作,从而导致案件上诉多、上访多、申诉多、息诉少的“三多一少”不良局面。去年以来,院党委审时度势,高度重视民事调解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在全院范围内努力营造了一个“人人重调解,全员齐参与”的良好调解工作氛围。
第一,推出一项制度。院党委针对一些法官存在重判决、轻调解的观念,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去年初出台了《衡阳县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并将之纳入了全院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体系,把调解业绩作为评判民事审判活动、考核民事审判人员工作成绩及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民事调解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调解率、即结率、息诉率进行综合考核,将“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切实增强了审判人员做好调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成立两套班子。为加强民事调解工作的领导力度和提高审判人员的调解水平,院党委经研究决定,分别成立了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及调解课题调研小组两套班子。其中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凌玉良亲自任组长,主管民商(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事审判的院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全体党委成员为副组长,民一庭、民二庭庭长为成员,负责协调全院民事调解工作的日常事务、基层法庭的调解业务指导、组织调解人员专项培训等工作。调解课题调研小组同样由院长亲自任组长,主管调研工作的院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全体审委委员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为成员,负责召开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组织业务庭开展专项调研,提高全院调解工作水平。去年以来,我院已开办专项培训班6期,组织参加上级法院业务培训30人次,召开调解经验交流会3次,研讨会8次,组织专项调研2次,撰写调解工作调研报告、论文5篇,全部被《人民法院报》、《湖南审判研究》等报刊、杂志刊登,营造了良好的调解工作氛围。
第三,给予三种倾斜。为使调解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院党委想方设法,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对民事审判工作给予关照。一是力量上倾斜。考虑到民事案件数量多、工作压力大及调解率的高低与审判人员素质有直接关系等因素,院党委尽量把精兵强将派往调解一线,充实调解工作力量。如民商审判庭就安排了19名同志,平均年龄35岁,100具有法律本科文化,是全院力量最强的集体之一。二是物质待遇上倾斜。我院规定:调解一线人员的各项福利待遇一律优先落实;每年组织一次“调解能手”评选,对“调解能手”予以重奖。去年,我院评选的一名“调解能手”不但拿到丰厚奖金,还被推荐评为全县政法系统“十大杰出干警”。三是政治待遇上倾斜。对调解工作做得细致,社会反响良好的法官,我们在提拔使用干部,评先、评优时予以优先考虑。去年底,我院有17名调解工作成绩突出的法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3名成绩特别突出者,分别被院党委提拔为庭长、副庭长。
二、积极探索更新两种观念
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前调解工作成效不佳的原因时发现,墨守成规是制约调解工作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我们深刻领会审判方式改革精神,在审判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在调解工作中引入新观念、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方面,更新“庭审调”观念,不拘一格调解。以前我们的调解工作几乎只限定在庭审中进行,使大量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简易纠纷进入审判程序,由于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现象,审判人员往往不堪重负。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更新观念,打破“庭审调”这一常规,引入庭前调解机制,以方便当事人为原则,将调解贯穿于立案、送达、保全等各个环节,灵活运用调解方式,力争在庭审前就息诉止争。
一是立案时调解。在案件立案时,我们通过审查起诉状、询问有关情况,了解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摸清当事人的性格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必要开庭和有调解可能的纠纷,在立案时及时进行调解,防止诉讼中矛盾升级。去年以来,我们在立案时调解处理了此类纠纷134件,占所调解案件数的6.7。
如王某以其妻李某有外遇为由起诉离婚一案,我们在审查诉状时,发现王某仅仅只是为了一条手机短信生疑,并没有确凿证据证实,双方婚姻基础还是比较牢固。王某已经为此打了李某,李某娘家兄弟听了很气愤,准备找王某“算帐”。我们分析此案有调解可能,而且尽快调解还可以防止其他纠纷生成,于是一个电话将李某也叫到了法院,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一方面批评了王
某的家庭暴力行为,另一方面引导双方回顾恋爱的过程,使双方重归于好。
二是送达时调解。在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的同时,利用接触当事人的机会,讲解法律、组织调解,争取消除矛盾,息诉止争。去年以来,我们在送达时成功调解的案件有160多件,占所调解案件数的8。如原告李某某诉被告王某等3人赡养纠纷一案,由于被告3兄弟不和,竟都不赡养母亲,致使老人寡居破屋,衣食无着。我们召集3名被告,集中送达应诉文书。在送达时,耐心地释明法律,讲清道理,并以“今为人子、明为人父”为比喻。由于切中3兄弟要害,令他们羞愧难当,送达时即调解结案。
三是保全时调解。对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案件,我们不是简单地一裁了之,而是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在做好法制教育的同时,依靠强制措施的震慑力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去年以来,我们在财产保全时调解了200件案件,占所调解案件数的10。原告廖小兰诉被告李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一案,我们在依法扣押李明的营运的士时,对李明肇事后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同时告诉他如果不能提供有效担保,的士可能要扣押至结案时。李明慑于法律的威严,经权衡利弊,在保全中与廖小兰达成了调解协议,原告当天就撤了诉。
另一方面,更新“单一调”观念,多管齐下调解。以前,我们的调解模式固定在法官与当事人之间,法官说、当事人听,方法单一,调解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更新观念,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多法并用,提升了调解结案率。
一是多方配合,促成调解法。当事人作为社会个体,不可避免地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实践中,我们认真分析,掌握每一起案件的社会环境和背景,调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在调解时,利用当事人可亲、可敬、可信的关系人,邀请他们配合法院做工作,促成调解。
二是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法。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大多是原告经过反复考虑,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诉诸法律的。因此,我们注重查明事实,掌握纠纷形成的症结、焦点,揣摸各方当事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运用法律心理学知识,因人因案而异,区别情况,“对症下药”,使当事人达成协议。
三是掌握时机,冷热处理法。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准确掌握时机,分别情况采取“冷处理”或“热处理”的方法,对那些不及时处理会影响生产、生活以及矛盾有可能激化的案件,采取“热处理”,多方启发,因势利导,趁热打铁;对那些因一时冲动而起诉的案件,在审限内采取“冷处理”,“以静制动”,待当事人心态趋于缓和时,组织调解,化解矛盾。
在工作中,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多管齐下,调解了一大批民事纠纷。去年以来,我们采用此法调解了1506件民事案件,占所调解案件数的75.3。如2003年农历12月26日,我们受理了龙山县65名民工诉西渡镇某村机砖厂老板曾某拖欠工资案。当时已临近年关,65名民工在县政府门口静坐,案情重大。院长、主管领导与民一庭的同志认真研究,确定了“热处理”的指导思想,决定尽快调解。一方面迅速派员调查被告的关系人,以便邀请他们配合法院促成调解;另一方面派员调查被告不付工资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通过调查,了解到被告所在村的支部书记在村里很有威望,同时又是被告的表叔;未发工资的根本原因是被告有一笔5万元的红砖债权未收回。我们立即兵分两路,一路找村支部书记,邀请他配合法院调解;另一路找被告进行法制教育,同时向其承诺法院年后将会全力帮其追回债权。通过多管齐下的调解,曾某在村支部书记的规劝下,主动付清了民工工资,该案得以圆满了结。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三、措施得力彰显三种效应
由于我院高度重视民事调解,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并灵活运用到审判实践中,使调解工作彰显出三种效应。
一是“稳压器”效应。靠调解方式结案,可以减少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性,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有利于在解决民事纠纷时维护当事人的友好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实现“双赢”结果。去年以来,我院通过调解,牢牢地稳住了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后再审率为0,涉法上访率为0,矛盾升级率为0,防止民转刑案件21起、防止群体性械斗33起、阻止自杀事件1起,有力的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如王某诉李某离婚一案,双方为婚前一万元彩礼款应否返还的问题争执不下,在诉前各自的亲友就已经为此发生过一次打架。诉讼中,王某扬言此款如不返还,将炸死李某全家。而李某认为按习俗,“男反女,不退礼”,表示如法院判决返还彩礼,就服毒自杀。我们见此情况,没有急于判决,而是组织双方坐下来,释法释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让互谅,最终促使他们达成了调解协议,使一例极有可能诱发更大冲突的婚姻纠纷圆满调处了。
二是“助力器”效应。靠调解方式结案,可以减轻诸多方面的工作压力,实现助力作用。一方面,减轻了上级法院二审民事审判工作压力。以我院为例,目前的判决率不到19,由于在调解过程中已对当事人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当事人的服判息诉率也比较高。去年以来,我院判决的民事案件实际上诉率仅为2,大大减少了市中级法院二审民事案件收案数。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审判委员会研究疑难民事案件的压力。2002年我院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民事案件为33件,2003年以来由于调解工作得力,至今共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民事案件数仅为7件。此外,还可以减轻执行工作压力。由于调解结案率的上升,使义务自动履行率大大提高,很多案件都是当庭兑付、自觉履行。去年以来,我院成功调解的案件中,70以上具有给付内容的当事人,自觉履行了调解协议所确定的义务,没有进入执行程序。
三是“节能器”效应。调解能快速、简便、经济地解决纠纷,达到案结事了、息诉止争的效果,因此能有效地节约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与高判决率所引起的上诉多、申诉多、上访多等现象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节能效应。如前年我院审理的刘某诉李某财产损害赔偿一案,双方为琐事发生口角后,李某将刘某家的玻璃全部打烂,实际鉴定价值160元,刘某起诉非要索赔1000元。此案因刘某拒不接受调解而不得不判决,判决后刘某不服上诉,经二审判决维持后,刘某还是不服,又提出再审请求,被驳回后,刘某又进行无休止的上访、告状,共花费诉讼费、交通费、食宿费等各项费用5000余元,耗时1年,刘某得不偿失,后悔莫及。今年刘某又与黄某发生争执被打伤,向我院起诉后,主动请求法院调解,结果仅用1天就结案了,刘某只负担了50元诉讼费。刘某最后主动和我们讲,前年都怪自己没有听法官的意见,导致损财又呕气。
我院的民事调解工作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与兄弟法院相比,我院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我们将锲而不舍,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调解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衡阳,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作出更大的贡献,争取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浅谈法院立案调解工作
浅谈法院立案调解工作
拜泉县人民法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把处理民事纠纷的着力点放在调解工作上,以调解为主线,以促和谐、保稳定为总目标,严格落实“调解优先”原则,充分发挥调解工作的积极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纷争、实现“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拜泉法院为完善立案庭职能,尝试开展立案调解工作,努力使民事纠纷在开庭审理之前得以化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第一、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立案之前
诉前调解工作作为立案调解的前臵程序,拜泉法院的立案调解工作,基础是从诉前调解开始的。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一是想通过诉前调解,把一部分案件化解在立案之前,在实现“案结事了”的基础上减轻审判人员的工作压力;二是由于我院辖区包括县城和农村,辖区的部分居民、村民的法律意识不高、法律知识不足,且经济收入状况不理想,有的当事人到法院起诉时,思维混乱、法律关系不明确、证据不充分甚至根本没有证据、诉讼主体不明确、思想冲动,比如部分离婚案件,双方只因家庭琐事引起纠纷,就到法院来起诉,如果立案一是不利于案件的审理,二是有可能激化矛盾,从而把矛盾升级,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又比如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原告因法律意识浅薄,往往与被告只是口头协
议,举不出有利的证据,从而使当事人不利于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拜泉法院在立案审查阶段,把诉前调解工作作为一部分案件的立案受理前臵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进行立案审查的期限为七天,拜泉法院充分利用这七天的审查时间,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对案件进行诉前调解。七天审查期限在《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该措施并未影响当事人纠纷处理的时限,也未影响审限。在诉前化解的民事纠纷中,涉及婚姻家庭的传统民事纠纷所占比重较大。在诉前调解过程中,我院在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权的同时注重对当事人进行适当的诉讼引导。从当事人选择走法律途径开始,就对当事人进行诉讼风险的告知、诉讼成本的分析,对当事人讲明调解的优越性。
第二、完善立案调解连接审判、执行工作
由于存在一定的矛盾纠纷,有不少案件无法在诉前阶段调解解决,在立案审查后,依法立案的案件进入立案调解阶段。
一是案件在进入立案调解阶段后,由立案庭的法官依法对该案件进行调解,由于诉前调解不向当事人下发任何法律文书,因此有一些矛盾纠纷如不能自动履行就无法实际解决,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在我院立案后,如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因当事人要求、或法律规定必须制发调解书
(在我院审判实践中,有下列几种情形必须制发调解书,离婚案件调离的、债权纠纷约定还款期限的、被告同意履行义务但需进入执行阶段的)我院正式下发调解书以保障调解协议的执行力。
二是通过“立案调解承诺书”保障立案调解的持续性。针对有的被告在立案调解过程中不主动配合,但案件事实又比较清楚,立案庭在送达诉状副本和相关文书时,需向当事人提供立案调解承诺书一份,再次释明调解的优越性并建议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结案。“立案调解承诺书”包含了权利义务的告知事项以及当事人的选择调解解决纠纷的承诺意见。当事人在收到“立案调解承诺书”后,可以在立案调解期限内随时与调解人员进行联系,包括节假日及其他休息时间,法官均可以上门进行调解。
我院在受理原告佟某与被告张某的定金合同纠纷一案,佟某欲购买张某的门市房一栋,约定房款为壹佰壹拾万元,佟某交给张某定金伍万元,双方并签订了定金协议,后双方因某些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协议未能及时履行,佟某起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双倍返还定金,立案调解法官首先了解清楚案件事实,先询问了原告的意见,原告对该买房事实不予否认,并想积极把合同履行,认可多交点购房款,法官在明白原告的想法后找到被告张某,并向他送达了“立案调解承诺书”,说清事实、讲明道理,并再三建议张某通过立
案调解解决纠纷。也许是被立案调解法官温暖坦诚的语言所打动,也许是被法官的耐心释法所说服,佟某与张某在立案后的第两天同意调解。法官按照原、被告的要求,约双方一起到法院对该案进行调解,最终该案调解结案,矛盾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三是通过立案调解保障调解效果的延后性。有的案件在立案阶段进行调解时,当事人未达成协议,但有一定的调解意愿,只对调解方案存在某些分歧,对此,在该案件转到具体审判庭后,立案庭法官将该情况向主审法官进行说明。主审法官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在开庭前召集双方进行调解,有利于承办法官对案件的调解,如调解不成的,按原定的开庭时间开庭审理。由于立案后进行过调解,当事人虽未达成协议,因此大部分当事人会向法院提交有关证据,承办法官则可以通过庭前证据交换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原告戴某与被告宫某的离婚纠纷,在立案调解期限内双方当事人未能达成调解协议,但立案庭法官把案件的相关情况向主审法官做以说明,该案件在审理阶段以调解结案。
我院通过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前庭中庭后调解、委托调解、邀请调解、执行和解,使调解工作贯穿于民事案件立、审、执始终,较好地发挥了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案结事了方面的作用。为使调解理念入脑入心,我院还制定了相关制度,约束和规范审判人员的司法行为,在《立案调
解实施细则》、《案件流程管理规则》、《目标管理考评办法》等文件中均将对调解工作的要求纳入其中。对于立案调解的案件,对当事人息诉后的情况进行了解,防止息诉后再次产生纠纷或产生新的诉讼。
开展立案调解工作以来,经立案调解结案的案件,审限不超过3天,在提高诉讼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诉讼成本,节约了诉讼资源,缓解了法院的压力。由于调解本身存在自愿原则,当事人在结案后基本上都能息诉,客观上也降低上诉率、减轻法院的信访压力,向人们展示了调解的息诉止争功能。
通过开展立案调解工作,使矛盾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能够使法院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得到提升,调解不仅没有削弱司法权威,而且还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我们看到,当事人的笑容多了,怨恨少了;和气多了,争吵少了;息诉息访的多了,上诉上访的少了,总之,立案调解工作的目标是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永远牢记案结事了的宗旨,做到尽量减少矛盾、尽力化解纠纷、尽心为民办案,是立案庭法官的不变的追求。
第四篇:做好法院调解工作
树立大局服务意识,做好法院调解工作
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无讼”是执政者的追求,普通百姓对以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持否定态度,地方官员主要是运用道德教化来解决法律纠纷,“调处息讼”是古代中国极其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法律规定顺应时代的要求,几经变化,调解工作的提法也由“调解为主”逐渐转变为“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根据司法政策的导向,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审判实践中注重举证责任分配,证据效力,法官的中立、消极态度,提倡判决,公正和效率成为衡量案件审判质量的标准。政策的变化以及相关配套机制的设臵使得司法实践中一度轻视调解工作,强调审判活动的正规化、技术化的建设,法院调解结案率显著下降。
二十世纪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步入转型时期,各种不稳定的因素激增,在新形势下诱发产生了新的尖锐的社会矛盾。根据国家政策的应对调整,为大局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理念在意识形态占据主流地位。在司法领域,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矛盾激化、注重社会效果成为民事审判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调解工作作为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的纠纷处理方法又重新被强调和重视。
笔者认为当前司法政策上对调解方式的引导并非是对我国以往十多年的审判方式改革的否定。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司法政策的调整是顺应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是优先侧重解决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体现。
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审判严格依照法律,追求法律效果,裁判结果不仅仅是解决纠纷,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法律的适用来引导人们的行为,促进稳定法律秩序的建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关系格局重塑的条件下,这种作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
由于我国民众普遍法律意识淡薄,树立理性的法律思维要从长计议。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强调程序正当而得出的形式正义的裁决与民众心中追求的实质正义有差异时,得不到民众的理解,频发上访、闹事等暴力事件;由于配套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判决执行率低,买卖判决的现象时有发生,从侧面反映出民众对司法权威信任的丧失。这些事件表明法院适用法律解决纠纷的社会功能没有发挥好,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矛盾的对抗和紧张。而当前我国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相比判决而言调解实现这一目的更有效果,所以着重调解工作是新形势下的选择。
基层法院民事案件主要出现在在婚姻、家庭、相邻、借贷、人身损害赔偿等几个领域,这些纠纷的共同特点是经常发生在熟人社会。在家庭、邻里、熟人之间,如果对立的情绪没有消除,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交往非常不利,甚至会产生新的纠纷。如果直接依法判决,并没有真正解决社会矛盾,既不利于判决的执行,也给社会安定留下了隐患。调解主张“心服”而非“压服”。通过调解人员的居中沟通工作,营造公平、自愿、缓和的环境,当事人双方互相谅解,容易理
解和接受调解结果,更有利于以后的履行、执行,达到案结事了,有利于安定团结。
另外,调解在程序方面体现为简便、常识性、非形式化,不必严格遵守举证、质证等规则,在当前我国民众普遍法律意识不高、律师代理率低的情况下,有利于民众进行诉讼活动。法院通过调解结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费用,减少了诉讼时间,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省了诉讼资源。
当前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形势下,法院应当重视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调解化解纠纷的优势,能动司法,为大局服务,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坏境。
第五篇: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方案
万载诚济医院
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优势,及时妥善处理医患纠纷,有效化解医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要以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发挥人民调解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合理合法、平等自愿、不妨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及时妥善、公平公正地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医患纠纷调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医务科,由医务科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投诉电话:0795-8867098。
(二)医患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工作需要随叫随到的原则,具体参与调解工作。
三、工作职责
医患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在上级相关部门指导下,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及社会公德开展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调解医患纠纷,防止医患纠纷激化;
(二)提供医患纠纷调解咨询服务;
(三)在调解中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学知识,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解决医患纠纷;
(四)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医患纠纷调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五)协助和引导医患双方在不能调解和调解未达成协议情况下进入诉讼程序;
(六)协助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
四、基本原则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调解医患纠纷损害赔偿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当依法、公正、公开、及时进行调解;
(二)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行政、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五、医患纠纷的受理
医患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受理本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医患纠纷。受理范围包括患者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就检查、诊疗、护理等过程中发生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原因、责任、赔偿等问题,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起的纠纷。
万载诚济医院
2018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