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少儿阅读指导和读书活动与素质教育的思考
对少儿阅读指导和读书活动与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 要】 本文以少儿图书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切入点,分析了少年儿童的思想状况,对少儿图书馆积极开展阅读指导和读书活动的教育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少儿图书馆 阅读指导 读书活动 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和发表,是我们党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措。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服务于广大青少年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应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法规的有关精神,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广大少年儿童为本的理念,满腔热情的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真心诚意的主动服务少年儿童,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要以图书馆为平台,以文化为元素,以知识为导航,把开展阅读指导和鲜活的主题读书活动放到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肩负的任务中来审视、考量、思维和探索,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多样的文化载体和优秀的文化产品,传播先进文化,拓展文化育人功能,大力倡导快乐阅读、快乐成长、快乐生活,为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营造和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少年儿童目前的思想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3.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以及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这些是当代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主流。我们看到,我们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少年儿童的重视和投入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但是投入和收效的明显反差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青少年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各种压力不期而遇的复杂环境中,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出现了种种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1 外部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逐步加大,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在吸纳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渗透,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有些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素质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了有些青少年对公共伦理规范的漠视和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背弃。1.2 内部环境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以及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注入了活力,也为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然而,市场经济自身的一些弱点和消极方面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逐步增多;此外,学校教育奉行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主的“异化”智力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比较突出,人文思想道德教育的时空被挤压再挤压,有的地方事实上已经处于缺位的状态,这些给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以至于对最基本的人人都应奉行的公共道德规范产生了困惑,有的甚至参与吸毒、赌博和敲诈,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1.3 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给少年儿童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但是,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等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参杂其间乘隙传播,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严重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一些青少年精神空虚,道德失范,行为失范,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破坏作用。以人为本,强化职能,把文化育人融于读书活动之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工作中充分认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履行少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注重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确立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阅读环境,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次,要深入学校和社区,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和利用图书馆,引导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他们学习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丰富人生以及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发挥和起到导航作用。3 贴近时代,聚焦热点,把素质教育融于读书活动之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未来的栋梁,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花朵再艳丽、希望再美好、资源再宝贵,我们不能只是欣赏和憧憬,不能只是等待明天和未来,未来的事应从今天做起。工作实践使我们感受到,社会上有些事情可以等待,而事关培根固基的青少年教育不能等待。因此,各级少年儿童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从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从少年儿童思想现状出发,以文化为元素,以知识为载体,积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少年儿童的实践活动和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3.1 通过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处在思想活跃和求新好奇时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此,对广大少年儿童要从小加以关心、爱护和教育、引导。在这方面,少儿图书馆应从自身特点出发,紧紧抓住青少年时期是教育和引导的这一黄金阶段,依据青少年所处于的不同年龄、不同思想状况和不同阅读取向,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实际思想道德困惑和成因以及针对发现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缺陷,不失时机的向少年儿童提供优秀文化产品以及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参观、主题演讲和辩论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以及板报宣传、图书推荐、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分成次、有步骤地予以教育、引导,促使广大少年儿童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对待人生,正确选择成长道路,正确把握生活准则;促使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拥有强大精神动力以及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固本基实。
3.2 通过活动,激发少年儿童弘扬爱国主义和伟大民族精神
实践和经验表明,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所以,少儿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良好的阅读环境,在为少年儿童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的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方式、阅读指导以及传统节庆日和纪念日、读书节、图书馆宣传周等,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使少年儿童深刻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使少年儿童激发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焕发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壮志豪情。
3.3 通过活动,教育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亿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现在的少年儿童正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为此,少儿图书馆要注重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和终身学校的功能,向广大少年儿童敞开大门,通过组织开展阅读指导和读书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懂得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在学习与认知上,把个人成长进步同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引导少年儿童少小立志,胸怀远大抱负,不断积极进取,把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成长进步的动力,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充分准备。
3.4 通过活动,提升少年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举止素养
规范的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的举止素养以及情感、志向、习惯、素质等,都是少年儿童成长之中的基本课题,也是安身之本的基本方面。为此,少儿图书馆在工作实践中,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内在需求和身心特点,把少年儿童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提升思想素质,融入主题鲜明、内容鲜活以及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读书活动之中和思想道德实践体验活动之中,并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形式,把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把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使少年儿童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创新意识、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的能力,并在生活中把知识和行为统一起来,用知指导行,用行深化知、升华知、发展知。近些年来,笔者所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少年儿童中组织开展了“争做21世纪合格小公民” 征文演讲、“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讲座和图片展览、“与文明同行”漫画展览、“青少年法律与权益保护”知识竞赛、“阅读与鉴赏”专题讲座、“学习型家庭”评选与经验交流、“全民阅读、同创和谐”电脑小报制作展评和专题讲座、“讲礼仪、讲礼节、讲礼貌”小品比赛、“欣赏生命、感悟生命”情景剧比赛、“小博客”网上爱心传递、“情系灾区、爱心放飞”讲演等活动,特别是由区文明办、区文化局、区教育局、团区委、区青保办等主办、我馆承办的以“我心中的阳光少年”、“加强道德建设、弘扬时代精神”、“青春健康”、“珍惜生命、与爱同行”、“好书伴我行”等为主题的倡导快乐阅读、快乐成长、快乐生活的少儿系列读书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每次都吸引了8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少年儿童的积极参与,且累计参与者达到28.45万余人次。这些活动,颇受欢迎和好评,达到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目的。结语
综上所述,在党中央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在全社会大力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之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出现新的情况和亟待解决问题之时,我们少年儿童图书馆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有关教育法规的精神,积极传扬先进文化,培育和谐文化,把教育和服务广大少年儿童这一职责
放到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肩负的任务来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诸如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人格教育、伦理教育、价值教育、青春期教育、媒介教育、审美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素质的培育等读书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资源支持和精神动力,为少年儿童快乐阅读、快乐成长、快乐生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少儿图书馆成为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全面发展的精神园地。
参考文献 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发展中的少儿图书馆建设.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文化报,2004.3.23
作者姓名:方道银 工作单位:上海市普陀区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
地 址:上海市延长西路400号 邮 编:200065
联系电话:021—56062884 电子信箱:shfang168@yeah.net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日
第二篇:少儿围棋与素质教育
少儿围棋与素质教育
围棋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奇葩,集智力、趣味、竞技与一身,兼备了开发智力与培养品行等多项教育功能,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种绝佳手段。
围棋作为一项古老的益智游戏和传统的带有极其深厚辨证哲学的思维艺术,自古以来在王公贵族中和黎民百姓间广为流传。棋盘19×19,共计361个点,棋局的变化有如浩渺的星空,古语云“千古无同局”,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确定性、不可测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脑力活动,时时进行形势判断,不断计算,反复比较,在这激烈的思考活动中,大大地提高了少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训练了思维。同时,对弈中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抗挫折能力,不断陶冶着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沉着冷静的性格品质。
2001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学棋热潮,围棋的教育功能普遍得到家长的认可,但在国内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小少儿的功课压力不言而喻,真正能走进课堂的小学只有几间棋类特色传统学校,绝大多数小学校只能将围棋课安排在周末作为兴趣班开设。而在幼儿园,因没有课业负担,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活动时间相对弹性,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幼儿园开设围棋活动,把围棋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一种教育手段,是一项值得尝试和推广的课程。
但幼儿园开展围棋教学,前提必须有好的围棋老师和好的围棋教学课程。
笔者近日得知,中国首部交互式围棋动画教学系列片《弈鹿》已经在苹果的平板电脑上可以观看了(课程名叫:少儿围棋教学系列),这部系列课程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语言生动,画面优美,深奥的围棋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尤其适合四五岁的孩子学习。根据笔者身边使用过的家长反馈,孩子都非常爱看这部动画片,可以用爱不释手来形容。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做得非常用心的围棋教学启蒙动画片。甚至笔者有很多在专业棋校当围棋老师的朋友,也已经把这个课程作为课前动画片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以加强少儿对围棋基本知识的理解。
谈完这部好的课程,下面重点谈谈幼儿园围棋教学中老师的作用和价值。
一、教练是围棋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练的人格素质决定教学效果。
幼儿围棋教学面对的是幼儿,因此,幼儿围棋教练首先的身份是幼儿教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了解幼儿教育教学特点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幼儿围棋教练。过去,围棋作为竞技体育项目一直强调的是竞技性,目的是挖尖子出成绩,训练单调、死板。随着围棋的推广和普及,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业余棋手专门从事围棋教学工作,但是好的棋手未必就是合格的围棋教练。有不少棋手水平很高,但是却无法担任幼儿围棋教练的工作。为什么呢?关键在于角色转换,从棋手到教师的转换,有的人爱棋但不一定爱孩子,有的人棋好但个人素质修养不过关,一个好的围棋教练首先一定是个好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围棋教练必须具备这些幼儿老师基本人格素质,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了解现代幼儿教学的特点,能以孩子为本,培养其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是互动的,气氛是活跃的,学习是愉悦的。所谓的“寓教于乐”就体现在此。
二、幼儿园围棋教学的特点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幼儿园围棋教学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启蒙教学,绝对不是培养专业棋手,因此,在拟订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把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放在首要地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它能调动人的整个身心去积极地感知事物、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它能使人情绪高涨、想像丰富;它能增强记忆效果、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它可以使人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得发挥。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前各地的幼儿围棋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差异较大。根据幼儿天生好动,善于观察,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不稳定,持久力差等特点,如何才能将枯燥、抽象、深奥难懂的围棋知识转化为生动、浅显、幼儿喜欢的内容呢?童话故事、游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
1、运用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形式来阐述围棋内容及规则,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快乐的学棋。孩子喜爱听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适合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再造性的特点。因此,围棋教学可抓住这些特点,把抽象深奥的围棋知识通过夸张的情节、拟人化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这种夸张是本质的,内容是围绕围棋教学目标进行的,目的是让孩子理解并掌握围棋知识,是为围棋教学服务的手段,因此,童话故事的重点是阐述围棋的棋理,语言应生动、情节应精炼。反之,如果跟围棋教学无关的故事只是在娱乐孩子,浪费时间而毫无意义。
2、运用游戏法组织教学活动
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幼儿的游戏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围棋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一种模拟战争的游戏,棋盘是辽阔的土地,黑子与白子是争夺土地的两支军队„„每一堂围棋课就是一次游戏活动:教学是在讲述游戏方法,对弈是在进行游戏过程,整个围棋教学的组织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其中。孩子就是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体会围棋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它的魅力。
3、教练的语言必须儿童化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教练的语言必须儿童化,是具体、浅显、易于理解的;幼儿的好奇心强、无意注意为主,因此,教练的语言必须是生动、有节奏的,语调要起伏、快慢要控制,要善于制造悬念,只有运用具有儿童情趣的语言来描述围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才会吸引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是幼儿园围棋教学的首要任务。
陈毅元帅曾赋诗云:“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因此,教练应本着教棋育人的方针,既着眼于棋艺,又着眼于意志、礼仪等因素,在提高棋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精神品位,锻炼良好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中,教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闪光点,对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即使回答问题错误也不应全盘否定,对其举手发言的行为应予以肯定,对其错误的回答应委婉的提出,如“看看其它小朋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保持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个教练必须遵循的。
因幼儿的自制力差,主要依靠外部力量来抑制自己的直接愿望,因此,也可采用奖励小红花或卡通小贴纸等方式来鼓励他们。当然,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影响课堂秩序的关键因素,试想,如果孩子都被你生动的语言和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还会分心去做其它的事情吗?
结论
我们通过观察、追踪发现,超过60%的老师和家长表示,孩子通过一个学期、二个学期的学习后,在品行意志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变得有礼貌了,注意力集中、自控自律能力加强了。所有这些表明,幼儿通过学习围棋,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对素质教育的思考
对物理素质教育的思考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职教中心物理组臧舞云
内容摘要:物理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物理学科的创造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观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型的学习能力!同时应该注意,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著多问题:学多悟少与学少悟多、智商和情商、减负、基础知识和创造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就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从两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如何进行物理学科的创造教育
所谓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
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培养创造品质。
2、培养创造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能力,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 “自我开发”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教师上课时,教给学法。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
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化学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三教师辅导时,指导学法: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如何列内容提纲,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应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总之,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宁可喜欢那些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喜欢那些淘气、顽皮的“低分高能”的学生。留美博士黄全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国内学习感觉“学多悟少”,国内上课做笔记犹如听写,大写小写,大点小点,大A小a……可谓“学”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恐怕多是老师的“二手货”。在美国学习,感觉“学少悟多”,虽然从老师那里转手来的东西不多,但是内心却不断地在“悟”东西,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师“教”我的,更不是老师“交”给我的。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十分热衷于搞“project”(课题)。所谓“课题”实际上是指“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基本上有三个阶段: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发现,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物理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2、“智商”与“情商”
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那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重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IQ)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其情商(EQ),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的创
造性。如我国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没有听说美国的中学生得奥林匹克奖,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起跑领先?而冲刺落后?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后劲不足?从这里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不足之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混为一谈。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3、“减负”
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手足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4、“基础知识”和“创造力”
基础知识是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因此,要想发展创造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运用“活”。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
以上从两个方面谈了物理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今后还需要努力地探讨,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使素质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中学生物理报
第四篇:对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素质教育被作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如何把培养人才的启蒙教育与提高国民素质有机地统一起来,顺应素质教育这一场深刻的变革,逐步实现从思想认识到教育行为的全面转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幼儿素质教育的教育现、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随合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教师的思想认识、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已经开始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基础。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功地的人格尊严,合理的要求乃至细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坚持“观察在前,目标在后”,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统一规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标,真正使每个孩子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的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立定基础,因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群体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的统一,要求我们首先应当确立群体基本素质的培养目标,但又要重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还要有在每一个孩子每一方面发展的原有基础上确定的个体发展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规程”中提出的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的精神。另外,我们还要树立大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调动三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过好教育,才能全面、积极在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健康身体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它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以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升华.为了较全面地理解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我学习了许多理论文章,深受启发.进一步认识到儿童良好素质的基础应包括⒈健康的。心理素质⒉良好的体能素质⒊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素质⒋良好的才智素质⒌会体验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认为,在进行幼儿素质教育中,应把着重点放在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
学会生存:这是一个人能顺利生存于社会的基本能力与条件.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是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初步的自我保护,增强自理能力,即学习“自己的事化自己做”。
学会学习:主要指培养孩子从小县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等。
学会关心:指的是要帮助、教育儿童关心社会、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伴,关心其他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关心知识、真理、学习以及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这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高度发展、适应性、创造性、社会性、坚韧性及全球观念等方面的素质要求.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
⒈建设一支高大质教师队伍是幼儿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的素质,我认为主要是政治思想和教学业务两大方面.政治思想素质重点是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孩子。教学业务素质方面,我觉得一是要抓好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国内办幼教改革的动态和信息的学习。二是抓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尝试、探索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同时,要逐步形成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充分运用自己的特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
⒉幼儿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提高的儿园一日活动的保教质量.我们不仅要把幼儿园生活的一切空间都当作幼儿受教育的环境,而且也要让幼儿知道,生活的一切都是他们学习的环境.教师要充分认识教育条件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渗透一些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的现代信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选择有助于让幼儿学会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能力的有关内容,使幼儿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要加强全面性和基础性,凡是做人所必须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在教育内容上都要有要求。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百:首先要以“启发”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用知识本身的形力引导功地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去探索,解决疑难.采取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主动、活泼、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当然,要做到这样,并非“一日之寒”,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还要注意改变过去单一的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多维度的、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如分组活动、个别活动、自由活动、室内活动、户外活动等等。只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教师们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不拘一格地创造多种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总之,我觉得幼儿因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抓好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切实提高保育、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才能使规程的精神和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n
第五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创新素质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明确,逐步形成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断衍化而生成的。有关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本世纪初提出来的。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课。它不去研究发明创造出来的成果,而是专门研究成果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后来人们把
这门科学叫做创造学。而把创造学运用到社会或学校教育上,则称之为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类发明创造活动的规律及其运用的。
在我国明确提出创造教育的是近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发表《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提出对眼、手、脑、嘴、时、空的6大解放,还进行了大量创造教育的实践,培养出了一批创造型人才。
5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先后建立了有关创造性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里开设了相应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1届3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后,我国的创造教育研究与实施,在教育内部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成立创造学会等学术团体,就培养新一代的创造能力的重要意义、培养目标、方法原则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产出了不少论文,出版了一些著述。但没有生成热点,仅是少数研究部门与一些学校的实验活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严肃指出,教育必须克服“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国家教育部指导下,基础教育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了教育新局面,为创造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天地。
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党的十五大,江泽民主席又多次提到创新。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又强调“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造”。朱róng@①基于1999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科教兴国部分对教育又强调指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领导关于创新的重要指示,为当前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明确指出了方向。
为了实施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中国科学院启动了《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国家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各大新闻媒体也都纷纷刊登了许多关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文章。为迎接新世纪高科技的挑战,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许多学者纷纷撰文指出基础教育应当开展创新教育。可以说,目前,创新教育已成为从政府到科学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形势,面对这些诸多教育的新提法,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心理上、精神上缺乏足够准备,感到很困惑!犹如天狗吃日头不知从何处下口。那么,什么是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如何实施这些教育?能否通过界定与诠释,使诸教育提法综合为创新素质教育,我认为,有必要加以探讨。
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两者都有“创”字,即初次、开始做的意思。单从“创新”与“创造”两词比较,创新包容创造,创造涵容创新。创造比较具体,是全新的,是无中生有,难度比较大,层次比较高,是创新的上位与顶尖。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新观点,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等。在学校提创造教育,似有距离感,不容易被普遍接受与认同。因为基础教育,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的,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从受教育的对象来看,由于年龄与文化知识的拥有量,还没有达到创造的层次。而创新比较宏观、广泛,是在已有基础上,对常识、常规的推陈出新,是创造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在学校提出创新教育,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既有普及性,又有全面性,特别是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有普遍需求与推广的可能性。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