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
对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
摘要:文明素质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滑坡的现象,高职院校必须正视现状,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对策
高校是社会精神文明创建的传播源,大学生是社会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主要承载者,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小康和谐社会的建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题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滑坡的新问题,如何培养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目前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现状
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状况总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不容否认,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成分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的急剧增加,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的缺失和不足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
1.1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高职院校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线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较大,厌学情绪严重;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始终笼罩在心理失落的阴影中,对所处现状不满,对前途悲观失望,对自身缺乏信心,失去学习动力,自暴自弃,得过且过。迟到、旷课、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考试作弊等现象比较突出。
1.2人文修养不足,基础文明缺失部分学生忽视思想道德修养,我行我素,缺乏文明礼仪和公共道德的基本常识。坐车抢座位,就餐挤位置,教室内接听手机、高声喧哗,人际交往中语言粗俗、行为不雅,公共场所言行粗鲁、乱扔垃圾、奇装异服,男女交往过分亲昵、举止不雅等行为随处可见。
1.3价值取向扭曲,功利色彩浓厚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使部分高职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价值取向,出现了认识上的扭曲和人格上的失落,功利思想滋长,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不懂得勤俭节约,生活上追求“高品位”、高消费,吃喝玩乐,穿名牌服装,吸高档香烟,把讲虚荣、摆阔气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
1.4法纪观念淡薄,精神生活贫乏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学校管理抵触情绪大,逆反心理强,无视学院管理规定,自由散漫。就寝不归宿、校外彻夜上网、猜拳酗酒、打架斗殴、校园乱涂乱画、不参加有益集体活动等现象时有发生。
1.5个性心理品质不成熟部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从小在父母创造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集体生活中常因小事发生摩擦,斤斤计较,不懂得宽容别人,不关心集体和他人,缺乏爱心和感恩情怀。
2高职学生文明素质下滑的原因
2.1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一是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各种物质的、金钱的、精神的、文化的诱惑较多,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和思想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现象渗透到校园,使心理和认识判断能力还未完全成熟的高职学生无所适从,部分学生丧失了原有的生活原则,盲目地接受和模仿各种不文明的言行和生活观念,造成校园学生不文明行为的出现;二是不健康网页和大众传媒中不健康节目的误导,使校园学生不文明行为得以蔓延;三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为学生不文明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四是因兴趣、爱好聚集到一起的学生群体,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即所谓“近墨者黑”,导致一些不文明现象在学生中流行。
2.2家庭、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高职学生之所以学习基础与文明素质较差,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是家庭成员对孩子的百般宠爱是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关键因素;二是家庭成员不合,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心理自卑,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增强,是导致孩子认识扭曲言行失范的主要原因;三是家庭成员不良的嗜好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四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经商,忽视和放松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在完全自由的空间中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其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注重升学率,往往忽视了德育美育和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多处于建设发展的时期,学校的师资力量、校园环境、教学活动场所、校园文化氛围、教育管理体系等软硬件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三育人”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观念,不注重仪表端庄和言谈举止的文明,不能以身示范,对学生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学生辅导员多为聘用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还不完全成熟,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具体工作中方法不多,措施不力,注重约束管理,忽视教育引导,不能将教育和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服务部门部分职工认为育人工作与己无关,在对学生的服务接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表率作用。这些都对学生的文明修养有着消极的影响。
2.3学生生源素质偏低高职院校是高考最后一批录取院校,高校扩招必然降低了高职院校的“门槛”,再加上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复杂,许多学生在升入高职前的教育过程中,或缺乏基础文明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或教育训练层次低、内容少,学生素质与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
2.4主观意识上,部分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到位,放松了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锻炼提高部分学生逃离了高考的重压,认为大学应是自由的空间,不受学校纪律的约束,我行我素;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苦恼、自卑、迷惑,从而自暴自弃,放纵自己;部分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失准,盲目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行为认为是有“个性”,完全没有意识到自我追求的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是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背离的。
3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对策
文明素质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生思想面貌、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先天不足”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3.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突出文明素质教育内容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是十七大报告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必须创新理念,既要遵循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一般规律,同时要突出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充分正视学生知识行为的基础,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全面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应适当将重心下移,突出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先教育成人才能培养成才。因此,教育工作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形式灵活的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具体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使基本的文明礼仪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
3.2营造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导、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校园绿化、布局及文体设施、文化景点的建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增强自我约束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院报、学生工作简报、文学社刊等宣传媒体,加大文明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文明修身活动的氛围;要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格局,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积极开展以报告会、学术讲座、演讲朗诵、辩论赛、文艺会演、体育竞赛、高雅音乐欣赏、主题讨论班会、精品团日评选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3.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只有把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凸显教育成效。高职院校必须依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完善学生能力素质锻炼目标和考核体系。利用新生入学、军训、主题大会等教育时机,解读制度与文明规范,明确培养要求,增强学生辨别美丑、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行动有规矩,做事有准则,做到知之而行之。同时要严格执行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寓教于管,加强检查和考核评比,树立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将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自尊性和自觉意识,使学生文明素养在激励、约束机制的调控下不断得到提高。
3.4加强师德建设,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师德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甚至衣着、交往、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是教育工作者,都要落实“育人”的职责,自觉把育人的责任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和行动中,真正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优良的工作态度、优质的服务质量、优雅的个人行为、文明的言行举止和人格的感召力来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
3.5完善运行体系,建立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素质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从优化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入手,建立以党委决策领导,职能部门督查落实,系部全方位实施,教职工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具体实施中,学校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主动协调,紧密配合,围绕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目标,将文明修身具体要求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纳入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中,贯穿于各项管理事务中,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狠抓落实。
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校园文明形象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长远规划,常抓不懈,绝不能走形式,完任务。要建立符合自身规律的长效管理制度,使学生的文明素质培养工作得到连续、持久、有效地开展,才能抓出结果,抓出成效。
参考文献
[1]潘晨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人口科学,2007,2.[2]邓志军.析大学校园内“不文明”现象,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抚州师专学报,2000,1.[3]吴珩,付丽.大学校园不文明现象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4.[4]王保成.浅析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养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宋华锋,王凯.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 2007,6.[6]黄四弟.高职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2).
第二篇:对素质教育的思考
对物理素质教育的思考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职教中心物理组臧舞云
内容摘要:物理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物理学科的创造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观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型的学习能力!同时应该注意,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著多问题:学多悟少与学少悟多、智商和情商、减负、基础知识和创造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就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从两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如何进行物理学科的创造教育
所谓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
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培养创造品质。
2、培养创造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能力,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 “自我开发”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教师上课时,教给学法。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
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化学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三教师辅导时,指导学法: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如何列内容提纲,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应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总之,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宁可喜欢那些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喜欢那些淘气、顽皮的“低分高能”的学生。留美博士黄全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国内学习感觉“学多悟少”,国内上课做笔记犹如听写,大写小写,大点小点,大A小a……可谓“学”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恐怕多是老师的“二手货”。在美国学习,感觉“学少悟多”,虽然从老师那里转手来的东西不多,但是内心却不断地在“悟”东西,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师“教”我的,更不是老师“交”给我的。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十分热衷于搞“project”(课题)。所谓“课题”实际上是指“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基本上有三个阶段: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发现,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物理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2、“智商”与“情商”
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那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重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IQ)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其情商(EQ),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的创
造性。如我国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没有听说美国的中学生得奥林匹克奖,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起跑领先?而冲刺落后?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后劲不足?从这里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不足之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混为一谈。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3、“减负”
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手足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4、“基础知识”和“创造力”
基础知识是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因此,要想发展创造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运用“活”。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
以上从两个方面谈了物理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今后还需要努力地探讨,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使素质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中学生物理报
第三篇:高职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摘要】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观念落后、特色缺失、积淀不深,与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认识上存在误区,定位不够明确,以及操作方面的偏差。本文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深厚文化积淀来彰显职教文化;传承创新精神来弘扬特色文化;转变育人观念来引领榜样文化,三个方面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方向和路径。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均试图引入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等元素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忽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尽管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引入的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基础较薄弱,校园文化观念相对落后;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相对轻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千篇一律,办学理念比较模糊;文化积淀不够深厚,突击建设痕迹明显。因此,必须积极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并有着自身特色的,人无我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修养培养,也要提高学生与所学的技能和职业相对应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起源于八十年前的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机电特色职教文化体系,培育出独特的雨耕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凝心聚力,确保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深厚文化积淀,彰显职教文化
1.1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以职业教育为己任,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着实业报国的思想传统。近年来,学院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内在契合点,建立“校企共融、文化共育、价值趋同”的文化交流平台和基于“情感和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制定了《校企合作文化建设方案》。围绕办学方向,办学目标,注重“校企结合”,课堂衔接车间,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先后与奇瑞公司、美的集团、集瑞重工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把企业文化带进课堂规范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对于人才在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学期开学在校园醒目地方学悬挂“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等标语,实训室布置植入企业车间文化元素。各系部按照各行业、各专业的不同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企业活动日”等特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各类讲座以及和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以及就业观,培育学生的职业操守,努力适应社会一线的需要。
1.2贯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
学院工科专业集成度高,且大多数属机电制造类。毕业生情况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素养给予充分肯定,但对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针对这些建议和意见,学院大力推进“素养教育进课堂”,开设礼仪仪表、品德修养等人文素质选修课,促进技能训练和素养培育二者的紧密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感受和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学院还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大讲坛”系列活动,五年中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开展文化讲座百余场。同时,学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建了人文管理系,此后陆续开设了一批文科类专业,设立的文科类专业诸如应用英语、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也都注入了机电特色,这种个性化特色培养,使得学院在就业中更有竞争力,在岗位上更易成为全方位复合技能型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1.3通过竞赛文化进行素质教育
学院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步,注重提升技能和塑造品质兼顾,通过竞赛培养师生的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的竞争精神,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学院的竞赛文化体现广泛性、多层面、交叉性、团队性。一年级是选拔团队,二年级是参赛团队,三年级是教练团队,各专业、各班级都有竞赛团队,团队可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团队人员可突破系部专业的界限。如,2014年获机械装接国赛一等奖的团队就是两个系学生组成的团队。通过团队培养、教师指导、相互学习,学院技能竞赛文化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学院品牌效应得到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以增强,行业企业参与度也不断加深。
2.传承创新精神,弘扬特色文化
2.1传承雨耕精神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雨耕山,建校八十载,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雨耕精神,即负重前行的进取精神,忠于实业报国的坚守精神,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以及兼收并蓄的学习精神。学院食堂前校园“雨耕”的铭石,每年一次以“雨耕”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校友返校的“雨耕”论坛。院精品社团大学生记者团还出版了《雨耕山下》等期刊。学院还通过人文讲坛,采集知名校友资料,征集和整理实物文献,精心策划校史馆,拍摄纪录片等方式讲述校史、景观、学校发展、校园风貌和励志故事等,让广大师生关注学院办学理念、文化特色、发展脉络以及核心价值观等。如徐文杰、吴威等自强之星和道德模范等典型走向讲台讲述机电好故事、人生好华章,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学生的思想。学院成功举办多届师生书画、摄影、科技作品展,每届展览收集各类作品均超过120件。繁荣的社团文化活动不断充实着雨耕精神,学院34个大学生社团伴随着学院发展和不断创新雨耕精神。另外,由于机电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强健的体魄,学院重视将体育元素植入雨耕精神中,彰显出力量之美。学院学子在各项赛事中顽强拼搏,成绩可喜,学子的人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2.2丰富雨耕精神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借鉴江浙发达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兼收并蓄,开展文化交流。一是“文化走出去”。通过派遣交流生等方式加强与台湾高校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文化的交流。重点围绕与台湾新竹县私立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间的历史渊源加强两校之间的合作。2013年11月,学院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共建校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推动皖台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二是“文化引进来”。我院长期与芜湖书画诗词研究团体联合开展各类人文讲座、培训、艺术活动等,让高雅艺术进校园、繁荣校园。如近年来学院主导参与了“人文耀眼弋江”、“高雅艺术校园展演”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了师生人文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3创新雨耕精神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的安徽省芜湖市,是一座开放包容和不断创新之城,学院与芜湖现代化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一路前行。学院一直以“产学互动,能力为本,创新创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创新和发展着雨耕精神,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行业企业科技开发与创新。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全院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指导。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服务载体。学院设立了每年10万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助经费,投入近百万元建立了“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和“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室”。经过努力,学院孕育了为数众多的创新创业先锋,积淀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文化。学院先后获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3.转变育人观念,引领榜样文化
3.1优秀教师“传帮带”引领机电文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院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开展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业及学术带头人评选及培养工作,逐步建设好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承好的教师队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完成学院的育人目标、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新教师成长的步伐,学院为新入职工作的青年教师安排导师,采用“导师带徒”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优质师资的优势,更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以缩短新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新教师幸福成长。
3.2教师指导、朋辈师范创新创业文化
学院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和思考习惯,组建了由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以及企业、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学院邀请了一批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以及创新创业典型为广大学生开展“我的青春故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报告会,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人文素质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成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D].湖南:湖南大学,2011.
[3]莲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内蒙古高职院校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3.
[4]马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3.
第四篇:对理性爱国的几点思考
对理性爱国的几点思考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理性代表着个体对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交往、文化蕴藏和制度体系的一种自觉的、稳定的、必然的深度思考。理性爱国主义的核心在于理性。理性爱国主义就是把爱国主义建立在对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国情及其现实客观的认识基础上,允许并鼓励人们对国家和民族文化进行理性的分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的一种爱国行为。理性爱国主义,包括对祖国历史文化深层次的思考,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层次思考,对祖国历史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正确科学的把握。理性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是爱国动机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是内容与主题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
理性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情感与理性思考、理性行为的结合,它诉诸的是以理性态度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缺少理性支撑的爱国者,情绪上来了激动,情绪下去了不动。而基于理性认识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对个人与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验,这样的情感具有一贯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在表达方式上主要不是情感,而是理性。因而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应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而不是响亮的口号上。真正理性的爱国不仅仅体现在重大历史时刻,而是贯穿在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作为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具有明确的时代性。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正如江泽民所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中国改造为光明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
因而,对大学生来说,理性的爱国就体现为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爱人民就是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热心为人民群众服务。
爱国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稀里糊涂的爱,不行;朴素感情的爱,不够;偏激盲目的爱,不可。理性爱国是我们的神圣天职、历史使命、时代担当,也是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LG
第五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
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
摘要:通过典型的校园案例,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让学生们自觉自愿回到课程和实训室,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挫折感;团队精神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由于扩招而带来的生源质量的下降, 导致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
传统的心理意识定势,严重影响着我国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至今仍使大部分人重科学、轻技术。受这种“重科轻技”思想的影响,轻视、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大学是每个人心里美好的梦,一旦进入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感觉低人一等,在现实面前理想、目标破灭,就破罐子破摔,变得孤独、封闭,以自我为中心,这是高职校园学生思想的一种普遍现象。
二、校园案例
1.我离不开手机
调查发现,90%的学生上课时手机处于待机状态,只有5%的学生会将手机关掉。如果没有了手机,64.5%的学生表现出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心里空荡荡的,30%的学生表现出焦躁感。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动漫:自修室玩手机的场面,其实这种景象在我们高职校园的自修室比比皆是。在美好的青春,将时间一分分流失,他们很坦然,没有丝毫的恐慌感。
2.贫困助学金是我的助学金本来是对家庭贫困又努力学习学生的奖励,然而每到评助学金时,班里80%的学生都能想尽办法开来贫困证明,班主任办公室的门槛被踏破,学生们会找出各种理由恳求班主任把助学金給他们。然而三好学生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却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满足条件,将名额白白浪费。
3.我行我素
部分学生因高考失利或看到了社会的不良现象,下意识地产生了逆反心理,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学校和社会格格不入。班集体和我没关系,对班里的任何活动漠不关心,我只能“管好我自己”,别的人和事跟我没关系。
4.我是两面人
面对物质诱惑,缺乏理性,无法抵抗。今天我请客,跟同学在一起好吃海喝,很风光体面。独自一人时面对强大的经济压力,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自杀、跳楼的现象时有发生。
5.我的失败是社会造成的有位学生被铁路局录取,体检时,由于色弱而被退了回来。该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认为社会对我太不公平了,我的失败是社会造成的。时间一长,性格抑郁或精神出现了问题。
6.实训中的单打独斗
专业课实训,由于实训项目具有综合性且实训设备有限,因此老师通常4-5个人一组来完成这个项目。然而在具体实施项目时,组员们各做各的,不进行协作,遇到问题,要么放弃要么苦思冥想乱翻资料,却不屑于组员之间的互相请教,结果,时间结束时,一部分组员项目只实施到一半,另一部分组员还没有开始实施,然后互相抱怨和指责,该组的实训成绩当然也可想而知。
三、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分析高职校园学生的情况,由于扩招而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又受传统社会思想的影响,学生们思想松散、茫然,无目标,学习风气不浓,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自信心不足,自私和封闭的心理严重;道德是非标准模糊,又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控制力,所以抵御外界的干扰能力不强,往往在诱惑面前,难以把握方向,在自我问题出现时,易于做一些极端或不符合常规的事情。
高职院校采用定单式培养方式,使一些学生早早进入了保险箱,由于前期习惯的形成,仍然激发不出他们对生活、工作的热情,他们长期处于三无(无压力、无动力和无目标)状态,更是放松了对自己的管理。
如何从本质上解决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问题,让学生自觉、自愿回到课堂和实训室,健康、充实而快乐的渡过大学生活,并为走上社会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从以下五方面下功夫,第一:学校做好入学教育,打开学生的心结,让他们学会自我调整,并热爱自己的专业;第二: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目标的规划;第三:要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四:适应社会生活和竞争,学会学习,要具有团队精神并学会丰富课余生活。最后班主任、辅导员要做好引导教育工作。下面是我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启迪新生积极自我调整
新生初入高职,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失望、孤独、失落、压抑等感觉。要启迪他们积极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调整,健全自我意识,锻炼坚强的意志,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耐力和自制力,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不断超越自我。
高职学生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能够积极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爱好广泛,社交能力强。根据这些优势,加强专业兴趣的培养,学生一进入学校,首先让学生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它与本科教育的区别,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重技能。强调360行行行出状元,让他们爱自己的专业,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钻研自己的专业和技能。
2.职业生涯的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对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一个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大学生前进发展的指南针,它首先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核心竞争力,提升个人修养和内涵;其次正确对外界条件进行评估,逐步培养学习能力,并处理好人际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最后在实际中不断修正自我,达到人职匹配,并为后续的长足发展做准备。所以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就要为学生安排职业生涯的规划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3.建立客观、健康和积极的认知模式,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加强责任感的培养,责任感是思想道德的重要表现,从小的方面来说,要对自己负责,要对自己的亲人负责;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面对物质、思想诱惑时,自制力也会得以控制;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是常事,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挫折,并客观的认识自己,总
结经验教训,并采取冷静、理智的应对方法,提升自己的受挫能力;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有时难免会产生孤独、失落、困惑、烦恼和苦闷,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建立心理预防机制。当然此时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倾听者,同时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并引导、鼓励学生逐渐建立客观、健康和积极的认知模式,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4.学会学习
要引导新生理解成才的关键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涵义有两方面:其一,善于将课堂的知识融汇贯通,有效地掌握知识;其二,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坚持学习,知识结构才不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因此,要求高职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紧跟知识和技术发展的步伐。
5.团队精神的培养
上面由于团队精神的缺少,才造成实训中的单打独斗。在项目设计时,应该各有分工,而项目实施时,互相协作、同舟共济,这样时间、质量才能保证。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之间的斗争,而是团队、组织、集团和区域之间的竞争,新时代的的高职生,注重团队精神,满足现代企业发展要求。
班主任要想管好学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团队纪律,紧紧围绕班级的发展目标不懈努力。正如西天取经,如果少了四元大将中的任何一员,取经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怎样树立团队意识,加强班级团队建设,发扬团队精神,班主任要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在活动中,激励调动每个人的潜能,并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愿景而协同合作,对于成功的团队给予奖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并让每个学生感悟团队精神的真谛。
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扩宽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范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活动不仅給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风采和鲜明自我个性的舞台,而且扩宽了视野,促进了身心全面发展。
7.优化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素质
面对新形势,要开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索欲、判断力、心理问题、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具体的研究,提出切实的应对办法,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作为直接与学生接触的班主任、辅导员首先要爱学生,利用爱心缩短与学生的心里距离。要做到这一点,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关爱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用爱心来感化他们,爱护他们,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班主任、辅导员在教育中要注意教育方法,比如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管理学生。对于有问题的学生,班主任或辅导员首先要在他们身上寻找优点和潜能,表扬、鼓励引导他们去努力,并取得点滴的成功。当他们有了成功的喜悦,此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掌握批评的艺术和时机,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辅导员必须具有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在言传的过程中体现身教,以高尚的品德,吸引和感召学生,学生在这种浓浓的师爱氛围中,更能激发出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正义的崇尚,所以孟子说:”师道立,圣人出”。
四、结束语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他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之间的共同努力。而学校在这里面起着主要作用,学校只有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形成“教育优先、德育优先、素质领先”的新格局。在思想教育、课内、课外等多个方面加强管理,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才能使高职院校学生视野得到开扩,知识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谭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科技信息 2011.14
[2]时倩徐小柏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03期
[3]王艳 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01期 [4]陈珊 浅析高职教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B].教育科研 2009.11
[5]曹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02.[6]杨晶晶.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