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加油站税收征管从掌控供销信息入手
强化加油站税收征管从掌控供销信息入手
时间:2011-01-13 09:57:58 来源: 作者:王 孺
税务机关加强对加油站行业的税收征管,是整顿和规范行业秩序、挖掘税源、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举措。自从国家税务总局对加油站统一安装税控设备并实施一般纳税人管理以来,税额连年上升,管理成效显著。但在实际税收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很多加油站油料管理漏洞大、发票开具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税收征管水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税务机关应成立加油站专业化管理组,实施专项管理,定期实地盘点库存,要求企业健全核算体系;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挥税控设备的作用,实行“信息管税”,杜绝税款流失,促进加油站的税收管理迈上专业化、信息化与精细化的管理轨道。
一些加油站存在经营不规范行为。
1、加油站机外销售与油料管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部分加油站购进成品油不入库,不通过加油税控机销售,而是直接批发给小型加油站(含无证、无税控机加油站),或直接销售给工厂、专业车队、农村专业户等。
(2)对摩托车、出租车和个人消费的油品不通过加油税控机销售,通常用秤或油桶计量等方式进行销售,却又凭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款,形成油品体外循环,造成库存数量与实际不符。
(3)利用油品购进与销售计量单位的不同,掩盖实际销售数量及销售收入。加油站购进成品油时一般以吨为计量单位,而销售时以升为计量单位,从吨换算为升的比例不同,由于成品油质量不同,其密度也不相同,在换算过程中存在误差,加油站纳税人经常在购油记账时不附成品油密度证明,换算溢余差额部分采取机外加油,由于该手段较为隐蔽,因此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4)加油站对回罐油、自用油、代储油、检测用油等扣除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存在冲抵销售收入等现象。
(5)加油站的库存数量难以掌握。成品油行业的管理涉及消防、税务、化工、技术监督等众多部门,由于各加油站地下油罐的形状、埋放的位置及温度的影响,造成油罐容积、油料密度及计算方法也不相同,因而很难查验出库存油料的实际数量。
2、发票开具不规范。部分加油站存在不按规定开具发票,主要表现为由于私家车的增加,个人消费不断增长,而大部分个人消费不索取发票,这就给购油企业、单位和加油站留
有空隙可钻,有的单位购买少量油品而索取大额发票,更有甚者个别企业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
3、申报资料不健全问题。个别加油站账务核算不健全,申报资料不准确、不真实等问题较为突出。未按《成品油零售加油站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建立、报送“四表”,即《加油站日销售油品台账》,《加油站_月份加油信息明细表》、《加油站月销售油品汇总表》、《成品油购销存数量明细表》四表。即使建立了也是填写不准确、不真实,应付税务机关检查了事。加之部分加油站的财务人员素质低且多为兼职会计,只是根据加油站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登记核算,财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在纳税申报时未附报《成品油库存报表》,从而导致对加油站监控不到位。
5、加油税控设备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加油税控设备的利用与维护等方面:(1)加油税控机利用率低,未充分发挥税控监管的作用。首先,由于油品价格随着市场需求浮动,而税源管理部门不能定期校验加油税控机的参数,对加油税控机设置的油价调整缺少监督而由纳税人自行设定。由于价格浮动因素使加油税控机的记录金额始终小于加油金额,造成加油税控机所反映的销售额低于实际销售收入。其次,对各加油站的成品油销售数量、金额、扣除数量、纳税情况的变动,需要配合手工记录台帐对系统数据整理、整合运用,不能及时利用系统完成横向、纵向比对信息、无法统计需要数据。
(2)加油税控设备的维护滞后。对于加油税控机日常使用出现的硬件问题,税收管理员无法从技术上解决问题,而税控设备生产厂家距离远,不能及时解决;如遇加油站税控机主板烧毁而需要更换新主板,旧主板上的数据既不能正常读取,也不能恢复,造成企业加油数量与申报数量不符。笔者在对加油站进行税控初始化的过程中,经常遇见加油机出现故障的问题,造成初始化信息回读失败,导致某一个加油站的全部初始化不能及时完成,如此反复,十几户加油站共进行了2个多月。
实施专项管理,注重数据采集。
针对上述各种存在的问题,税务机关应确立“信息管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思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挥税控设备的监控作用,杜绝税款流失,促进加油站的税收管理迈上专业化、信息化与精细化的管理轨道。依托信息技术,根据税务机关收集的内外部数据源,采取有针对性的税源监控措施,合理地配置税收管理资源,成立加油站专业化管理组,加强对加油站的税控管理。笔者认为税务机关应采取
以下各种措施,提高加油站行业的税收征管水平:
1、成立加油站专业化管理组,实施专项管理。为提高效率,税务机关应成立加油站专业化管理组,形成征管合力,实施专项管理。加油站专业化管理组的构成人员,根据税务机关的实际情况,人数至少有4人,1名税收管理人员负责基础的户籍管理工作,1名征管科人员负责加油站税控初始化管理系统的操作、读卡工作,纳税服务科必须有1人负责申报比对工作,1名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对各种系统的维护及加油站税控设备的技术指导工作,4个人都必须掌握税控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申报比对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便更有针对性。4人只是一个基数,每个税务机关应根据人员的多少与加油站的户数,合理设置,如果管户很多,则可以增加管理人员;如果基层分局都有加油站的管户,则至少应设置1名税收管理员配合县(市)局征管工作。
发挥专业化管理组人员的职业敏感、综合知识和分析能力,对加油站行业进行税源风险识别,即最容易出现税款流失的油料管理、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等环节,综合采用行业税负比较、税收与相关经济指标对比等方法,确定行业管理风险点。监控加油站的资金流向,进而监控成品油的购进,最终达到全面掌握成品油销售的目的。此举既防止机外销售现象的发生,又为税务稽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
2、运用信息化手段,实行“信息管税”。税收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加油站税控管理系统和综合征管软件(全国均有该软件,只是版本的级别不同)等操作系统,是实行“信息管税”的前提和保障。只有熟练使用这些操作软件,才能保证全面采集、分析、比对加油站的购进、销售与申报等数据。税务机关通过IC卡读取每台加油机的售油数量、金额,与申报表进行比对,发挥监控作用。这些工作的前提条件是税控初始化,因此税收管理人员应熟练操作运用加油站税控初始化管理系统,确保税控设备的安装和初始化全部达标,如有遗漏则不能进行后期的正常工作,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通常在某市(含区)就有三四十个加油站,如果在初始化过程中,有两三个加油站由于加油机故障未能初始化,则会影响汇总申报数据的比对工作(这些加油站通常不单独申报)。同样,税收征管人员也应全面掌握综合征管软件的操作与各类报表的填报知识,尤其对申报数据的逻辑关系更要准确掌握,否则申报比对工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税收管理人员的税收业务与信息化知识。
针对加油税控机利用率低,未充分发挥税控监管的作用;加油税控设备的维护滞后等问题,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税控装置的维护与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督促企业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加油站日销售台账,并负责通知企业对税控装置进行维护。每月3日以前,用稽查卡读取的加油机数据与加油站的申报数据进行比对。同时要设立
税控IC卡申报和管理专人专岗,认真做好IC卡抄报税及报表逻辑关系的比对工作,负责申报时对企业上报的《加油站月份加油信息明细表》、《加油站月销售油品汇总表》、《成品油购销存数量明细表》与加油IC卡和增值税申报表上的数据进行核对,确保系统数据与报表数据的一致性,及时对数据波动较大、税负较低等异常情况进行调查。
针对税控设备的技术复杂性,指定信息部门人员专职负责技术援助工作,对加油站给予技术支持,解决系统故障、硬件损坏等问题,配合技术监督部门加强管理,做好对加油税控设备的维护与使用工作。同时对税控加油机本身存在的问题,要求加油站及时联系厂家予以解决。尤其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应在某个市(含区)设立一个加油机维护点,对其他小型加油站也可以进行有偿维护。
通过上述措施充分发挥税控装置的监控作用,进一步加强加油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定期实地盘点库存,强化日常监管。对加油站储油罐的数量、容量统计造册,定期对加油站储油量进行测量并与报表核对,全面加大税源监控的力度。主要措施如下:
(1)定期实地盘点库存。对加油站定期进行实物盘库,防止账实不符和油品混库等现象。针对盘存出现的差错,及时查明原因,对属于非正常损失部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定期对加油站的库存进行监控,对加油站储油罐的数量、容量进行统计(税收管理人员要掌握油罐储存、测量、计算的一些知识和方法,要实际测量,不能依赖于库存报表的数字),按季或月对加油站的储油量进行测量并与报表库存核对。这样可以使进项抵扣票与实际购进的成品油入库相符,堵塞账外经营和不通过税控加油机销售的行为。
同时加强横向(某地区不同地点、地段)的采集、比对工作,采取“进站测算销售量”法,即以不同规模、不同路段的部分加油站为样本,派员在各样本站摸清其开具发票、开具白条、不开具任何凭证等销售方式的售油情况,核准加油站的实际销售规模;或根据样本站的历史资料核定其正常的销售标准,以测算数据作为参照系数,与其他加油站进行对比分析,以掌握每个加油站应达到的实际税负。
(2)加大日常检查力度。日常检查与实地盘点库存侧重点有所不同,日常检查应侧重于税控设备的运行、发票的开具、会计账务的登记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从源头上杜绝税款的流失。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虚假申报、油料体外循环销售等行为时应及时查处,对有偷税嫌疑的及时移交稽查。税务机关应把日常检查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有些管理人员以工作繁重为由,日常检查流于形式,如只填写实地核查报告等),制作日常检查明细表,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检查,每年年终汇总检查记录,评出纳税信用等级,作为第二年检查的基准,第二年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
(3)严格台账登记制度。要求加油站按日记录销售情况,按月结存,申报纳税的同时报送附列资料。征管人员审核后,将相关加油信息录入加油站税控管理系统。实行《加油站油品价格变动登记报告制度》,规定加油站凡遇价格变动,及时报告价格变动时间、油品种类、变动后的价格,同步调整税控加油机的单价。
(4)加强对加油站现金交易管理。对交易金额超过5000元的销售业务,要求纳税人必须通过银行结算,以利于税收管理员审核交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健全核算体系,加强发票管理。针对加油站账务核算不健全,申报资料不准确、不真实等问题,税务机关应按《成品油零售加油站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督促加油站建立、报送“四表”,对自身应做的工作及时完成,如在IC卡读取数据后应及时打印《加油站_月份加油信息明细表》,交予纳税人申报之用。如果某税务机关管理的加油站户数很多时,可以造册登记报送的四表,每月核对,如在征期内未报送或报送不全者及时通知、督促,直至报送并审核通过为止,“四表”的审核是申报的前置环节,不能只顾税款的申报入库而忽略“四表”的报送,笔者调查过的许多基层税务局,“四表”报送不全者占38%,可见管理之漏洞,当然还有填报质量不高、数字不准确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 “四表”的报送及管理工作。为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条件允许的地方,“四表”的报送还可以通过网络传送或者用U盘拷送等。
针对账务问题,督促纳税人按要求设置账簿,对发生的购销凭据(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提货单、货物验收入库单、付款收款等凭据)全部归集,确保资料连续、完整、系统,做到账证、账表、账物、账款四相符,确保账务处理规范、有效,促使所有加油站健全帐务。进一步规范发票的使用:一是督促加油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要求加油站销售成品油时必须开具“成品油销售发票”;对客户加油不需要发票的,当日开具汇总发票和清单入账,对违反规定的及时查处,坚决打击并杜绝开具自制收款凭证替代发票的行为。二是监督加油站购进时按要求向售货方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入库成品油品名、数量必须与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致。三是要求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按要求核对购货方资格,同时严防冒名顶替开票现象,从而在源头上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5、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纳税培训,提高申报质量。针对部分加油站的财务人员素质低且多为兼职会计,财务资料不真实、准确等问题,税务机关应积极开展纳税培训,如许多税务机关都与企业建立了QQ纳税服务群,有问题及时登陆QQ,在网上探讨问题,传送文件,发布税收政策等,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许多税收业务问题,充分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成果。加油站专业化管理组每季应开展2至3次业务培训(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
训,量力而行,切不可实行有偿培训),帮助企业管理、财务人员提高纳税意识与业务水平,还可以开展加油站税收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财务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上述措施,着力增强企业涉税风险意识,严格贯彻落实《成品油零售加油站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在针对税控设备采取措施、强化控管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辅导、税法宣传、信息化交流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依法纳税意识,为提升加油站行业征管水平奠定基础。
6、测算预警信息实施纳税评估,确保征管质量。运用信息化手段,测算或提取各种预警指标(税务机关自行从各种软件中调取,如笔者所在税务机关有石嘴山市国税局自主开发的重点税源预警分析系统),主要有税负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等指标,对发现异常指标的加油站进行纳税评估。如税务机关没有预警分析等系统的话,可以借助综合征管软件进行查询、测算,同样可以测算出异常的信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加油站专业化管理组为保障,形成立体化税源管理格局。借助“四位一体”互动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及征管环节相互配合、协调,要用“信息管税”的思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互动协调机制。在组织上,建立健全各部门互动的工作职责,加油站专业化管理组发挥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税收监控管理体系。在内容上,重点提高加油站纳税评估的质量。在方法上,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构建信息化应用平台(省市税务机关可自主开发并推行)。通过行业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纳税人自觉守法,提高行业征管水平;通过税务稽查查处案件,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并向管理环节反馈共性问题和管理建议。
具体措施是将财务核算不健全申报异常的加油站全部纳入评估范围,通过金税工程网络所掌握的企业购油信息以及本地区同行业税负水平等信息,按照规定进行纳税评估。根据“以进控销、机表比对、帐库结合”的基本思路,不定期对加油站进行纳税评估,通过对油品的种类、数量、价格收集,结合税收管理员实地盘库情况和企业报送的全部申报资料,对其纳税情况进行评估;通过测量油面和油罐的容积之间的对应关系,测算出加油站的油品库存数量,之后与账面库存数量进行比对分析;通过计算加油站年油品销售量占全年购进油品总量的比例,以及入库税款比率与销售收入比率等指标,确定分析加油站的实际税负情况。做好相关数据的分析运用,经常性进行跟踪管理,进行数据比对,并与同行业的平均税负率进行比较,发现异常的,向加油站纳税人提出质询、约谈。经约谈、实地检查仍无法消除疑点的移送稽查部门进行检查。
7、加强沟通联络,实现信息共享与综合治理。加强与经贸委、公安(消防)、工商等部门的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实现综合治税。做好国、地税之间的信息交换,深化与工商、经贸委、公安(消防)等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作,努力拓展第三方信息采集渠道,加强信息
交换和互联互通,拓宽征管工作视野,解决税收征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加油站行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如目前推广的组织机构代码共享工作,就是信息共享的一种科学尝试,推行后税务机关就可以迅速提取组织机构代码,从而强化了税务登记信息的比对与维护工作,给组织机构代码中心、税务机关与纳税人都带来了便利。
借助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加油站行业的税收管理,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凡不安装税控装置、不设置帐簿、帐簿不健全的,该整改的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提交相关部门取消其经营资格,以达到优化加油站行业税收管理的目的,进而提高行业征管水平。
总之,上述措施还需要在工作实际中不断补充、完善,通过专业化管理组的筹建、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逐步使加油站的管理迈入专业化、信息化与精细化的轨道,最终达到提高加油站行业税收征管水平目的。
第二篇:强化税收征管信息化几点探讨
强化税收征管信息化几点探讨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经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加速税收信息化的进程是大势所趋。税收征管信息化是税收工作的生产力,是税收征管的一场革命。这场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和前提的征管革命,是税务工作的生命线,是加强“两权监督”、杜绝执法随意性,促进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有力保障。因此,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实现在信息化支持下的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已是当前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根本出路。
一、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纵观近几年来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进程,应该说是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税收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仍有许多主客因素困扰着全市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进程,成了制约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还很淡薄
由于受传统观念、手工操作习惯等方面的束缚,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对实施“科技加管理”的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或存有误区,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人管人”和传统的手工传递信息及领导协调上;片面强调硬件配置和设备更新,而忽视了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益,认为信息化只是对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特别是对信息化应用规律的认识模糊。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欠缺
目前,我局能够熟练地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日常税收工作的干部还很少,屈指可数的计算机人才彼于应付日常维护工作,专业才能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挥,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受到制约,能够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的专业人才更显紧张,如对数据库、网络管理人才奇缺。特别是缺乏那些既懂计算机,又懂税收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句话,人才紧缺问题,已成为严重制肘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瓶颈”。
(三)信息共享利用水平低
部门间信息共享度不高,就我市国税而言,市局、县区局都设置自已的网页,并已实现网络联通,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特别是广域网的应用相对滞后,系统内部的各专业化管理,如税收征管系列、出口退税系列、稽查系列等这些系统的信息之间,缺乏沟通,形成“信息割据”,造成信息资源在系统内无法有效充分利用的局面;目前,税务系统存在计算机操作与人工操作并存的局面,计算机的应用却只停留在简单的录入纳税人基本情况、打印报表、开票征收等初级阶段上,计算机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利用率又不高。国税、地税、工商、金融机构尚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尚未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整体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不高
体现在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税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偏低。从我局情况看,40岁至46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居多,原先与计算
机没打过交道,之后也学得不系统,许多人是“赶鸭子上阵”,对计算机一知半解的很多,这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使征管信息化的推行效果大打折扣。
(五)计算机基础征管数据信息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计算机中基础征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问题,存在“数据垃圾”,真假混杂使大家对数据都不敢用。究其原因,一是基层数据录入人员素质不高,产生误操作;二是工作责任心差,不认真审核把关,马虎应付;三是明知故犯,为某种目的而擅自改动数据;四是对计算机数据采集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措施,数据采集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存在“机外监控”,如违规操作和有意篡改数据等。
以上现状和问题表明,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信息形势逼人,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步伐已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不少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当务之急要在认识、观念上“开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不转变,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信息技术永远只是管理手段,它只有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因而,当务之急是要实现思想观念和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要让系统上下人人都认识到“科技加管理”代表着税收管理的方向,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加
强税收管理的实际需要,今后税收工作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税、管理强税”之路。因此要通过强化教育引导,促使每一税务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彻底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领导重视、指挥得力,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二)千方百计提高人员的素质
人才是最宝贵的第一资源。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因此,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人员素质问题。必须千方百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筑宝塔型的人力资源配备。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抓好现有人员的素质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大技术培训的投入,重点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力度,除了要注意抓好岗前培训、知识更新等培训外,要特别注意加大对基层班子领导、40-46年龄段干部的强化培训,切实提高这些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水平,营造一个人人重视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三)加速完善税务网络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利用环境
通过信息化集中和整合,切实提高数据应用的层次和水平,为税收管理提供多方位的数据资源。进一步实现征管系统、出口退税系统、防伪税控系统与税源监控分析软件的数据集中和整合,从而促进各系统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比对。为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必须抓好国税、地税、工商、金融机构定期信息交换工作,建立与地税、工商、金融
机构的信息交换制度,相互间加强联系、协调配合,落实好例会制度、协调解决信息交换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通过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形成合力,堵漏增收,增强管理实效。具体说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网内网;第二,在税务部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沟通的协作网公网;第三,在内网贯通、公网沟通的基础上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外网。保证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税务部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信息沟通。
(四)狠抓基础征管数据质量
基础征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税收征管信息化的生命力所在。“搞好税收信息化,需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技术因素固然重要,然而管理比技术更重要,管理恰当,落后的技术也可以超水平地发挥其功用;管理体制不好,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根本发挥不了它的应有的效能。但是,比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失真,不仅会影响管理质量,并且会贬低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影响大家对信息化的信心,甚至会葬送信息化建设。因此,基础数据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必须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来确保信息数据正确、及时、完整的可靠采集。
第三篇:推行信息管税 强化税收征管
推行信息管税 强化税收征管
---高新区局征管交流材料
2010年是贯彻总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探索实施信息管税”的重要一年。我局征管工作按照省局、市局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在全面落实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以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加强风险税收管理,积极探索实施信息管税,深入推进专业化管理,提升税收数据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健全征管制度,不断提高征管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税收征管工作任务。
一、抓落实求成效,夯实征管基础。
(一)加强户籍管理。充分利用国、地税信息交换机制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提供的涉税信息,及时发现查处漏征漏管户,彻底摸清纳税人户籍底数,夯实户籍管理基础,严把停业审查和注销检查关,全年共下达《责令限改通知书》132份,清理走死逃亡46户,户管由年初的1320增加到1658户,增幅25.6%。
(二)实行分类管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纳税人,实施科学分类,建立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综合运用的专业化管理体制。对重点项目、重点税源,建立《重点税源跟踪服务管理台帐》,全面记录服务过程,全程监控经济、税源变化情况,加强税源分析,严格控管;对中小税源,可充分利用第三信息,推行查帐、查定及核定相结合的多种征管方式;对个体税收则分专业市场及村域、厂域内个体业户,在全面清理,合理定税的基础上,分别实行驻场管理或委托代征,同时严格日常管理,对定期定额征税纳税人实施动态管理,三级监管。另外,加强分税种管理,继续抓好增值税管理,重点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强化所得税预缴,继续做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建立非居民企业所得税长效监管机制。
(三)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按照税收管理员规范,探索规范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行为的有效制度,编拟“企业(个体)税收管理员月工作规范模板”,编写《税收管理员工作辅导手册》,强化税收管理员日志应用,结合全省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推行,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的各项职责、健全相关配套制度;要加强考核监督,以税收管理员工作模板为基础,制定衡量工作勤勉、规范执法、管理质量的各项奖惩制度。
(四)强化普票管理。成立三级普票审核小组严格执行普通发票三级审核机制,1-12月份,共审核普票32050份,超双定额用户补税1210户次,入库税款14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0%。同时加强专票巡回检查,在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活动中,收集发票1100份,补税达73户次,税款入库13万余元。同时全面推行电脑版普通发票的使用。
(五)加强个体和专业市场的税收管理。积极推广豪德样板市场模式,利用豪德样板市场的模式向其它三个专业市场进行推广并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和辅导工作。同时积极推行多元化申报,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率稳定在90%-94.87之间,小规模纳税人电话语音发行户年底也达到152户。
(六)认真归集整理征管资料,提升征管档案化管理质量。
征管资料是检验我们征收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按照档案化管理的要求对征管档案资料进行了统一规范,按企业和个体纳税人进行分类归档,对企业征管档案资料实行一户一档,个体征管档案资料实行20户一档,安排专人进行档案资料收集、保管、传递、整理、归档保存。
二、推进信息管税,促征管质量上台阶。
(一)采集分析加工利用第三方涉税信息。
按照省、市局的统一要求,一是做好第三方信息的采集、整理及上传,重点是采集燃气耗用信息、工商地税户管信息及银行相关信息,并做好分类上传工作。二是做好本局范围内第三方信息的加工、分析及使用,通过能耗比、物耗比等指标推进行业精细化管理,形成行业管理办法,同时加强与工商、地税的协作,开展信息交换比对,杜绝漏征漏管。三是用好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税收执法信息系统等系统数据,提高数据使用效率,开展深入分析应用,以促进征管,规避风险。四是努力扩大纳税人网上办税面,大力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面,加强宣传与业务指导,鼓励纳税人利用外网完成网上报税、网上比对、网上审批、网上开票等业务,既减轻征纳成本,更有助于信息的收集应用。五是利用第三方涉税信息对信息管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利用收集的第三方涉税信息,认真进行分析、比对,科学测算,确定某个行业中的能耗比、物耗比等指标,运用到日常管理中,取得了一些经验。12月,区局利用涉税信息制定了个体陶瓷生产业户税负调整方案并举行了听证会,在充分听取纳税人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方案,在我局范围内率先尝试用信息管税推进陶瓷行业规范化管理。
(二)是围绕市局年初提出的“利用好第三方涉税信息指导和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总体思路,建立“日常评估、专业评估、专项评估、重点评估”多层次的评估工作机制。通过抓好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充分利用第三方涉税信息指导和加强纳税评估,积极推进陶瓷行业评估模型的应用,深入拓展以气控税调查摸底,完善对陶瓷行业税收的监管。同时积极筛选优秀纳税评估案例,着重加强评估成果的调研、运用,指导日常税源管理工作。2010年我局的《江西XX药业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被评为省局2010年上半年纳税评估案例评选一等奖。其他3篇评估案例则相继被《瓷都国税》选用刊登。2010年共计开展各类评估41户次,合计评估税款355余万元,调整亏损33万元。其中一篇案例在参加12月30日市局举行的优秀评估案例评审会,获得市局第一名的成绩。
三、强化数据监控分析,征管数据质量有提升。一是强化数据质量巡查。建立了部门配合联动管理的征管数据质量巡查制度,每日由专人定时检测征管数据质量状况,及时修改和处理垃圾数据,确保错误数据不过夜。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发布通报,并及时进行修改。对不能修改的数据及时上报市局,大大减少了垃圾数据的产生,保证了涉税数据的应用价值。
二是强化异常数据整改。建立数据管理责任人制度,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各科室、所指定一名责任心强、信息系统应用熟练的人员为负责人,成立由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局领导、科室、所共同参与的数据质量管理综合网络,明确牵头部门与承担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在注重巡查预防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功能,努力做到发现异常数据及时有效处理。
三是强化数据质量分析。实行数据质量定期分析会制度。结合市局数据质量通报情况,集中业务骨干对一段时间以来的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修改方法、规避措施进行归纳探讨,总结经验,通报情况,形成具体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疑难数据修改反馈制度,对形成的疑难问题集中处理,对确实不能修改的异常数据按照程序及时反馈给市局并做出详细的说明。同时加强考核,通过分析、确定责任后逐条、逐笔通报,实行责任追究,并对有关操作人员再次进行相关业务操作的强化培训,促进了税收数据的规范和准确。2010共追究17人次,经济惩诫3400元。
四是强化系统应用培训。针对人为造成错误数据产生的原因,区别对待强化培训。对于数据录入岗人员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实行部门“一把手”责任制,严把数据采集入口关;对于出错频率较高的税收管理员,加强系统应用培训,实行一对一帮扶,切实提高系统申报质量和效率。
一年来,我局征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漏征漏管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停歇业户管理核查不严,存在虚报假停情况; 三是税收数据质量工作有待提升;
四、2011年征管工作思路
2011年征管工作,除了严格按照市局的统筹安排及相关要求开展工作的前提下,高新结合自己的实际在11年征管工作提出主要的几点思路,请领导指正。
一、优化税收管理模式,推行委托代征。
按照“源泉管理 委托代征 联合控税”社会化管理模式,结合我局实际,推行委托代征,通过委托高新区协税护税办或豪德市场物业管理机构对豪德建材市场实施个体税收委托代征。并按照省局关于委托代征的规定,通过与代征单位签订委托代征协议,明确规定税务部门和代征单位的工作职责。初步拟定由税务部门制定个体定税标准,巡查监管办法,代征单位负责税源日常管理,包括漏征漏管清理,税款代征,发票代开。进行委托市场或协税护税办代征,则可以通过最了解个体工商户的市场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有效地堵住了税收漏洞。使整个市场更加走向规范,要是豪德市场这种管理模式成功了形成经验后还可以向其它三个专业市场推广。
二、强化信息管税力度,实施专业化管理
运用信息管税思路,结合我局的特点,充分利用我园区内陶瓷类行业从燃料、原料供应到生产加工以及销售和专业陶瓷市场,相对比较健全的优势,对高新园区内陶瓷行业实施专业化管理,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运用陶瓷评估模型进行深度分析,加强对陶瓷行业规范化的管理,达到信息管税的目的从而实施专业化管理。
三、加强数据监控管理,提升数据质量。
依托各类征管应用软件成立攻关小组,建全数据质量监控机制,依托省、市局数据及征管质量发布通报,形成每月例会、按月通报剖析等机制,找出我局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的措施,收集问题及解决办法形成工作手册。同时把数据质量监控与日常工作考核相结合,加大考核力度,确实把我局数据质量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四、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促进纳税评估工作
按照“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在区局明确各层级、各环节的工作内容、部门职责及运行机制,确保联动机制的顺畅运行。同时加强税收分析并把工作重点放在微观税源分析上。提高税收分析评估质量,加强涉税信息共享,建立分行业、分区域、分经济类型的指标库和预警值,认真筛选评估对象,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估。充分发挥税务约谈的作用,建立纳税人自我纠错机制。建立评估案例库,加强案例分析和交流。以纳税评估为主要手段,加强税源监控。
五、完善普票监督机制,规范普票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机具开票、逐笔开具,鼓励索票,查询辨伪、防堵假票,票表比对、以票控税”的普通发票监督管理机制,全面强化普通发票管理。总结普通发票三级审核的经验,及时解决有关问题。逐步建立我局普票信息库,一方面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渠道,同时做好普通发票信息的分析利用,充分发挥以票控税的效能。
第四篇:从征管、稽查环节入手,全面提升税收服务水平
从征管、稽查环节入手,全面提升税收服务水平
随着“双提高”活动的有序开展,我们充分认识到税收服务是现代税收征管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税务部门形象的最佳选择。那么,如何规范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各岗位的服务职责和行为方式,把尊重纳税人地位、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促进纳税人遵从的要求落实到税收工作中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从征管、稽查环节的税收服务入手试答此问题,旨在为全面改进和加强税收服务工作献计献策。
一、当前税收征管、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纳税服务工作大部分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服务理念、手段、方式方法等还不成熟。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是:税务机关对政府部门的社会功能定位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观念转变尚未完成;在税务管理出发点上,从基本上依靠强制纳税人依法纳税到提高纳税人税法主动遵从度的观念转变尚未完成;在税务管理方式方法上,由传统思维方式向创新工作思路的观念转换尚未完成。
(一)新的纳税服务理念尚未普遍牢固树立。主要是对征管服务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的特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应确立的上述三个观念等认识不够透彻。
(二)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的负担仍然较重
1.受制于征管工作流程、审批要求等,在简化办税程序方面,应简化的未完全实现简化。2.文书资料重复报送。3.因专业化分工过细,完成某项工作时,有时牵涉多个岗位的多名人员。4.“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象比较明显。
(三)简单服务多,高端服务少。为纳税人提供休息区、纸笔、饮水机等暖心、贴心服务内容固然必不可少,但能够切实使纳税人方便、快捷的办税,才是纳税服务工作的根本。其中:诸如网上办税方面的开发应用等高端服务手段和内容推行的还比较少。而且存在部分设施利用率低的现象。比如:因申报厅内的自助申报机只受理无税户自助申报,网上申报机专门针对网上申报企业使用,使得能够操作使用此种机器的纳税人较少,且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也不愿使用自助申报。
(四)营造和谐氛围方面
1.办税空间距离及心理距离明显。如:办税窗口柜台稍高、设置玻璃挡板等均无形中影响了办税沟通,拉大了税企间的空间和心理距离。2.因企业办税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和变动频繁,基础工作和基本办税常识需要反复给企业讲,反复强调。目前的形势要求是既要提高窗口的办事效率,又要为纳税人提供热情化服务。如果上述解释、辅导工作由窗口完成,长期以往,则容易与目前的形势要求相违背。
(五)税务稽查局作为税收管理手段的必要补充。它在惩治腐败,打击偷税、逃税、漏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案件中,显示了强大的威慑力。有力的维护了税法尊严,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税收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税务稽查一方面是通过对企业的外部审计,堵塞征管中的漏洞,打击偷漏税或不合法经营,以此推进税负公平;另一方面是对内部税务征管执法行为的一种审计,是一个既对企业负责,又监督税务干部执法的具有双重职能的服务部门。
而如今一些稽查员全没有服务意识,借手中的权力,在处理一些违反税法案件时,以“我”为准,“我”就是“税法”,或与纳税人勾结,侵吞国家财产和税款。执法不依法,执法不公平。税收执法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和整顿,致使经济案件层出不穷,依法纳税风尚难以形成。
二、当前税收征管、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因
(一)纳税意识淡薄,征税服务意识差
长期以来,我国公民纳税意识不强,纳税观念淡薄。公民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而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也没有很好地履行征税义务,没有使其得到全面的服务待遇。
(二)税法宣传不够
税法宣传,是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宣传税收知识,讲解税收政策的主要形式,是唤起人们纳税意识的根本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税法也打破了以往的“界线”,从企业走向行政、事业单位。把税法送进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内部,使税法普及到各行各业,让社会所有公民都认识到,税法就在身边,我就是纳税主体。
(三)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各级税务机关都有相应的监审部门,负责对本级或下级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同纳税人在征纳过程中的监察审计。由于该部门的人力、物力配备不齐全,监督制约机制又没有很好地运转实施,造成了监督上的不得力,致使征纳行为过程仍具有隐蔽性、不公开性。
三、解决税收征管、稽查服务问题,提高纳税服务整体水平的具体措施、意见和建议
(一)完成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新的服务理念。
在税收征管工作向着侧重服务型、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和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牢固树立三个服务理念,包括: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建立相互平等、尊重、诚信的服务工作基础;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以纳税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纳税人,为了纳税人的一切。如何树立这三个理念,可以通过聘请系统内、外专家、学者为干部举办纳税服务专题辅导报告会;利用内、外部宣传载体进行理念宣传和工作方向引导等。使得我们的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在正确的观念和理念的基础上。在稽查工作方面一是要规范税务稽查的执法行为。坚持依法办事,公正、公平地执行好税法。在内部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要严格按照运作程序规范操作,强化执法权力的制约制衡。同时,要加大廉政建设力度,从根本上铲除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的现象,促进公开、公正执法。二是要依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把《征管法》赋予纳税人的权利宣传到位,增强纳税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和执行税务执法责任制和违法责任追究制,加大对侵犯纳税人权利的责任追究,促进执法人员严格掌握并稳妥实施“惩罚”措施,为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三是认真落实稽查督查制度、稽查工作汇报制度和办案时效制度,推行稽查回访、稽查服务考评制度,进一
步优化纳税服务环境,全面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纳税人中,树起税务稽查执法的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优良形象。
(二)加强税法宣传,在征管工作和稽查执法中服务
征管稽查部门应当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围绕纳税服务需求开展有效服务。从纳税服务需求来看,纳税人最需要的服务是税收法律、政策及时宣传到位,纳税核算辅导工作到位。这方面的服务到位了,既可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规避偷税行为的发生,促进税款及时足额入库,降低纳税人纳税的风险,节约税收征纳成本,也可更好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稽查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征管和稽查人员“懂税法、懂政策、懂财务”的资源优势,下力气抓好这方面的服务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性辅导,并帮助企健全会计制度,对一些存在制度混乱的企业对其会计制度进行详细辅导。做到税收征管、执法与税收服务相结合,使纳税人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得到更好地尊重和保护。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多层次的送税法活动。
(三)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
为纳税人提供计算机、打印机、安装便民电话、电子触摸屏增加服务功能、增加公开办税事项等;设置比拟自助取款机的纳税申报自助模块,纳税人可在电子触摸屏完成纳税申报等。窗口实现零距离沟通,将办税服务厅办税场所办成税务干部办公场所一样公开、透明。
(四)改进稽查方式,提高稽查效率
从稽查实践情况来看,稽查方式不当是纳税人最不欢迎的,它影响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影响纳税人的情绪,也影响征纳双方的成本效率。因此,探索稽查工作的新方法,努力改进稽查方式,提高稽查效率,仍是强化税务稽查优质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是建立税务稽查预警机制,采取预警式的稽查。对纳税评估,认为纳税人可能有轻微违法行为,漏税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且通过自查能积极主动补缴税款的;以及生产经营正常,但连续三个月零申报的纳税人,且税额未达到立案标准的,由稽查部门书面通知纳税人进行自查,重新申报纳税,或对其某些行为作出解释,对拒不申报和解释的,才立案稽查。使纳税人有一个自查改过的机会,体现了税收执法的人性化。二是对财务健全的纳税人全面实施调账稽查,各税统查,减少纳税人接待成本,检查完毕后,通知纳税人对检查事实及可能给予罚款处罚的事项,进行认定和陈述。防止事实不清、责任不明、处罚不当,给纳税人利益造成损害。三是开展约谈式稽查:对发票使用、财务核算正规,纳税态度好、诚信度高的纳税人,实行约谈式稽查。四是推行案件检查时限制和案件质量评审制。在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办案速度,并通过质量评审制度,促进规范办案,提高质效。
(五)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素质。要不遗余力地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加强税收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纳税服务业务培训。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税收征管服务工作质量的监督。
第五篇:强化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
采取四项措施 强化征管数据质量管理
落实信息管税与风险管理的理念,以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为抓手,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大监控管理力度,建立完善考核措施,强化保障机制,促进了税收征管数据管理质量提升,为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保障机制。针对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岗位多、业务政策性与复合性强的特点,成立综合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负责,调整牵头科室,合理分解工作职责,将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四大类类132个质量监控指标分解到税政、法规、征管等6个业务科室进行对口指导,同时将征管数据质量纳入责任制考核,提高全员对数据质量的重视程度,形成了全局联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征管数据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培训学习,提高责任意识。对外认真开展税收宣传,辅导提高纳税人提交的纳税资料质量;对内组织各类征管软件操作人员培训,统一数据口径标准和操作规范,讲解数据质量监管指标内容和业务要求,提高岗位工作水平,确保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结合执法督查问题纠改,组织数据源头成因分析,牢固树立“数据质量无小事”的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征管数据录入、监控的真实性及时性。
三是实施过程联控,做好跟踪监管。严把数据采集录入关,操作人员按照税收征管业务规范与综合征管软件操作规范进行审核,原始资料审核有误的,须修正后再录入或导入;强化日常监控审核,各单位指定专人从事数据质量管理岗位日常监控工作,以省局数据质量管理系统为工作载体,对监控方法、监控频率、责任部门、纠错方法等
进一步明确,使日常数据监控规范有序;把好事后运维修正关,对发现的疑点数据,及时反馈录入单位和指导科室,开展分析评审,确定是否属错误数据,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做好数据修正工作,共同建立起入口把关、过程监控、事后修正的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网络,及时化解风险。
四是注重总结反馈,实施闭环管理。在日常监控基础上,定期组织数据质量通报,针对异常数据产生,开展运行质量讲评,剖析问题成因,提出修正建议,加以督导整改。及时归集总结发生错误率较高的指标信息,对操作性原因形成的错误信息,编写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反馈给操作人员,以便在后续工作中加以改进,预防错误形成,使监控窗口前移。建立起问题通报、分析讲评、整改督导、预防应对的管理闭环,数据质量有了稳步提升。